華語樂壇有哪些人風格多變且旋律優秀?

諸如周杰倫和陶喆,旋律主導並且涉及曲風非常多樣複雜的這種。


張國榮,絕對的張國榮。他的前中後三個階段風格差別非常大,就像是重生一樣。題主可以看看《張國榮88百事巨星演唱會》《張國榮告別演唱會》《張國榮跨越97復出演唱會》和《張國榮2000熱情演唱會》做下比較,絕對驚艷


對范曉萱有那麼點兒情結,所以說點個人淺見。98年那會兒,正值台灣流行樂的黃金期,可以說大環境使然,春晚上一首《健康歌》令范一夜成名。這事放到營銷角度來說,無疑相當成功,但對藝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場災難。因為一首歌,哪怕是代表作也代表不了藝人真正的自我。而唱片公司的過度包裝,有時候會消解這種自我。但娛樂圈就是如此現實,倘若你是無名小輩,請做好與慾望周旋的準備;倘若不是,崇拜或詆毀都是你應得的利息。記得很清楚,那首歌之後,她就淡出公眾視野了,後來聽說得了抑鬱症...2001年再聽她的《絕世名伶》,真的有被嚇到,爵士、藍調、華爾茲……唱得那麼嫻熟而貴氣。更可貴的是,整張專輯幾乎都由她親自操刀。可以說從這張專輯開始,她的音樂天分才真正展露出來,而專輯中的幾首歌也成為個人青春的美好回憶。說實話個人很高興她重新找回了自我,儘管如今已不那麼有名,但名氣這玩意,總不能守著過一輩子,人最後總要坦誠地面對自己。


譚維維。

且不說在我是歌手突圍賽唱的《烏蘭巴托的夜》不僅糅合了多種風格 還在旋律的變化上營造出一種時空的對話的美感

看過這個現場的人沒有不被震撼到的

就從她在我是歌手上的表現來看就已經呈現了民族和搖滾的風格。同時在高音部分加入了藏腔和大面積的怒音。例如《康定情歌與溜溜調》和《開門見山》

在之前的《往日時光》她中也把民謠和美聲唱法結合在一起

可以見得她對這種蘇聯的美聲唱法是十分有功底的 還可以參考她在蒙面歌王上的《白樺林》

可以說雖然她走的主要是民謠和搖滾兩條路線 但是中間能遊刃有餘的穿插各種不同的概念和旋律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蒙面歌王中的《輪迴》《假行僧》《藍蓮花》《站台》

同時一首《三十歲的女人》在民謠中加入抒情的部分 以旋律為主導 但是在中間有曲風的變化 對比之前的《如果有來生》在民謠中間奏加了一段卡農 增加了整個作品的渲染力 就像是小說中為後面的抒情埋下伏筆 整個主旋律輕快明亮 但結合歌詞彷彿又是在樂景襯哀情 可以說她的情歌功底也十分深厚 回顧她之前的《雪落下的聲音》就能知道

至於在中國之星上的演出就是她的才華最大展現 對旋律極佳的掌握以及對多種曲風駕輕就熟的運用無非讓她成了這個節目的一大亮點

例如 改編了崔健的《飛了》將旋律發生了大面積的變化 將一首放克作品變成主流搖滾 變得讓大眾更容易接受

一首《花夜》不僅融入了搖滾和民族 還在裡面加入了原生態 民俗文化等元素 在出嫁的主題上呈現了悲情的主旋律 並且用一種舞台劇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將一首藝術品直接搬到了電視機上

至於最近好評如潮的《給你一點顏色》現在叫《華陰秦腔一聲吼》就更不用說了 做完少數民族音樂以後就想做更多不為大家熟知的音樂 於是把華陰老腔和搖滾結合起來 也算是中國的實驗音樂


就是想贊一下聲音玩具


蘇打綠絕對是啊!光是四季專輯就是風格全然不同的四張,目前出的三張春的民謠,夏的搖滾,秋的抒情,還有即將到來的冬的古典。


創作女歌手的話,戴佩妮是一個。旋律創作能力強,狀態維持時間長,歌曲庫存量大(據說出道前存了一百多首歌)。我曾把她和Taylor Swift類比,真的不是黑,風格啊定位啊主題啊藝術人格啊之類且不論,人家寫旋律的能力就是實打實得強嘛。

至於風格,的確很多變。且不論她另組樂隊「佛跳牆」,單聽個人專輯《純屬意外》,成人抒情、吉他清新、搖滾、藍調、鄉村…什麼風格都往裡塞。借用知友評論:「我覺得她太走心了,思維過於跳躍,導致專題整體邏輯缺乏。」倒是「佛跳牆」的整體性更強。

題外話。「風格多樣性」是把雙刃劍,你可以一張專輯換一種風格,但最好不要所有風格塞進一張專輯裡。不過也有例外。吳莫愁的《90》風格非常龐雜:電子、黑炮、RB、Soul、修蓋子(!!)、吉他小清新…難免招致「這分明是歌曲合集」的批評。但《90》的「整體邏輯」很清晰:為華語流行樂壇尋找新聲音。所以對於龐雜的風格,我可以接受(是啊我的確在安利


女歌手的話,當屬林憶蓮和張惠妹。

首先林憶蓮,可能大多數90 後對於她的認知只是唱《至少還有你》的女歌手,其實,林憶蓮是唱功被嚴重低估的女歌手(大部分普通人),她風格多變,爵士,搖滾,靈魂,多種風格信手拈來。在這安利一下她當年橫掃金曲獎的神專蓋亞,鬼才常石磊的加持,加上林憶蓮極富感染力的好嗓子,每首歌都是佳作。

再來張惠妹,毋庸置疑,她是如今華語樂壇數一數二的天后,尤其是今年她出的《阿密特2》專輯,更是展現了她作為華語樂壇金字塔尖女歌手的水準。

兩位女歌手都有超多經典歌曲,也是可以載入華語樂壇史冊的存在。


梅艷芳

張國榮


蘇打綠


女歌手有陳珊妮,詞曲創作能力雙高,高產且質量穩定,風格多且個人特質明顯,她的特質是能從生活的微小細節發掘美感,歌詞跳脫傳統的敘事規範,非常大膽,旋律創作能力堪稱天才。樓上都說戴佩妮蔡健雅張惠妹,怎就沒人提到她?在我看來能扛起台灣流行樂壇90年代後創作女歌手大旗的只有她,而她絕對是被低估的一個。

陳珊妮94年發表首張個人創作專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比蔡健雅戴佩妮范曉萱張惠妹陳綺貞都要早,95年《乘噴射機離去》個人特質成熟,97年發表LIVE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在女巫店》,這張所有的曲目都是未發表過的作品,據說live的暖場是崔健。為多位歌手創作過詞曲,例如楊乃文、萬芳、鄭秀文、謝霆鋒、彭佳慧、許美靜、周迅......組過音樂實驗團體拜金小姐和19,和林夕、左小祖咒都合作過。震撼過我的是她和詞人夏宇合作的《乘噴射機離去》以及她和林夕合作給麥浚龍的《無念》。

男歌手的話是嚴重被低估的張洪量,他絕對不止是唱著《廣島之戀》和《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樣芭樂情歌的歌手,他是非常有才的創作者,不信的話去完整的聽一下他的《有種》、《蛻變》、《老子有理》三張專輯,還有一首收在滾石合輯《新樂園》的《孔子不要打我》。旋律創作堪稱天才,多種風格運用自如,他對歷史的理解出乎意料的深刻,和羅大佑一樣醫生出身且唱歌難聽,但都有種針砭時弊、一針見血的深刻。

推薦《孔子不要打我》,風格太複雜無法定位,華語樂壇再也找不出一首類似的,歌詞在大陸一定會被禁掉的。。。


范曉萱。


王菀之


除樓上所答,另作補充。

崔健,羅大佑,常石磊(此人風格略刁鑽,更偏重編曲製作,樂理知識紮實)


-----------------換馬甲-----------------

張惠妹

早年憑情歌叱吒華語樂壇------&> 09年《阿密特》 見識了張惠妹的爆發力與黑暗面,並在這條風格上黑到底,與hip hop歌手蛋堡(萌萌噠名字有木有)合作《偏執面》,到後來《阿密特2》這張模糊pop和rock界限的專輯。

就如《偏執面》,張惠妹不想繼續口水下去,倒不如偏執的放手一搏。肯定很多人覺得,她又是何必,但是這一切正如其所言,「唯有偏執才能生存」。

張惠妹介於大眾小眾之間,和張震岳一樣的,在許多音樂節都可以見到她不斷走形的身影。

----------------創作多元--------------

蘇打綠

05年《蘇打綠》,先來感受下歌名:《降落練習存在孿生基因》《相對論IV》。滿滿台灣獨立樂風格有木有,但我覺得,對這張專輯貼任何標籤,都是對這張專輯的侮辱。孤單與熱鬧對比的《後悔莫及》,自我解脫的《頻率》,勵志的《飛魚》,學院派的《降落練習存在孿生基因》,甜蜜的《你哦》。時而清新,時而清晰,時而倔強,時而婉約。第一張專輯,就將蘇打綠的多元表現的淋漓盡致。

06年《小宇宙》,是小宇宙爆發的專輯,從雅俗共賞火的一塌糊塗的《小情歌》,到激烈亢進的《小宇宙》。《符號》中耳不暇接的樂器,《背著你》的哀慟,融合了bossa-nova的《墜落》。每首歌都讓人眼前一亮。

07年《無與倫比的美麗》,同名歌是送給我張懸的(容我激動半分鐘)。商業氣息已經流露(個人觀點,別噴我,商業我也愛),但是瑕不掩瑜,古典與現代的融合,仍可嗅得到精緻與清澈,少年與茶香,聽得到鳥鳴,看得見星空。可以說,如果單從清新這個角度來看,這張專輯已經達到了清新的巔峰。

09年《春·日光》《夏·狂熱》 13年《秋·故事》

以上三張韋瓦第計劃概念專輯,不一一點評,專輯之間的橫向對比,可見蘇打綠之多元。民謠,古典,交響,典故,英倫,搖滾,統統不在話下。此時我心裡的os:吳青峰這麼全能,你男票造嗎?

11年《你在煩惱什麼》就不多說什麼了。商業,口水,不清新,不文藝這種破爛嗑聽的耳朵起繭子了,音樂品質不能用大眾與否衡量。至於是,蘇打綠變了,還是自己過不去某道坎。不予置評。

蘇打綠,請不要貼標籤的一個歌手。

----------------創作多元+換馬甲--------------

戴佩妮

早期所謂「妮式情歌」 ------&>11年,自組樂隊佛跳牆,走上電子與搖滾的風格。

早期戴佩妮為大家貢獻了一批的悲(xuan)傷(xiu)情(jin)歌(qu,括有《怎樣》《你要的愛》《防空洞》《街角的祝福》《試探》一類的。但是在這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戴佩妮就根本不在乎音樂類型這種束縛,就是單純的以創作的目的而創作,一顆平常心,只要覺得是對的,就ok!所以《怎樣》裡面有雨和太陽,這種soft rock和coutry的風格,《愛瘋了》中更是出現了花盼這種中國風的歌曲,不一而足,就不一一枚舉。足以見得,戴佩妮的多元靈活的創作性。

在佛跳牆組建前的一張專輯《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無論是《冷落》《那個那個》還是《一念之間》《看見聽見》,其實就可以初見戴佩妮要轉型的端倪,洒脫與靈動的唱法,自然而巧妙的編曲,可見其用心,專輯名也應景的告訴大家,如果你們覺得我變了,那麼原諒我就是這樣的女生。

然後開始上演變形記了。

佛跳牆是完全顛覆我印象的一張專輯。惡俗地引用經常評論她的一句「這麼瘦小的身體竟然可以迸發出這麼大的能量(驚訝狀)」,整張專輯,聽完猶如看了場音樂劇,情節感,畫面感如潮水湧來,音樂節奏高潮迭起,異域風格的採樣,迷幻空靈的氣聲,編曲,唱作俱佳。

可以說,以前覺得戴佩妮,蔡健雅,陳綺貞都是我心中的安靜文藝女神,但是這張專輯讓我知道,戴佩妮外冷內熱,外柔內剛(雖然距離有得天獨厚自身條件的楊乃文還是差些)。其後的《給你看》專輯,也是仍然延續了佛跳牆的一貫風格。

戴佩妮,不失流行,卻又不文藝造作。佛跳牆,玩音樂就是要有態度。

-----------------------曲風變化+換馬甲-------------------

范曉萱

這位我個人認為素顏最美的小魔女,不知道人生中遭受了什麼,竟然走出了如此詭異的一條路,真的只能說一句:是在下輸了。

兒歌時期----&>流行音樂----&>Jazz----&>Rock----&>Electronica(只能大概這麼說)

范如果說上面的幾位還是基本在,pop的大圈裡闖蕩,那麼曉萱,可以說是,不在轉型中爆發,就在轉型中滅亡的歌手。

兒歌時期到流行期間,范曉萱可以說是大紅大紫,期間還給我們貢獻了一大批,ktv名曲,選秀神曲,諸如《洗澡歌》《我愛洗澡》《小叮噹》(對噠,如果我有仙女棒,變大變小變漂亮那首)《稍息立正站好》(櫻桃小丸子主題曲),《哭了》《氧氣》《雪人》《眼淚》《我要我們在一起》等等。

98年的《Darling》可以說是,蛻變的開始。范曉萱自己曾言這張專輯「其實我一直沒有變過 對音樂這件事,一直是這樣 坐在鋼琴前就想亂彈,沒改過的想法 能做自己的音樂 值得了,我是范曉萱﹐21歲﹐做自己的音樂」。這一切,無不意味著,范曉萱的改變的時代,即將開啟。

范曉萱清楚的知道,轉型後面臨的壓力與抉擇。在那個年代的台灣,最不缺的就是流行歌手,於是或許就是在來自四面八方的打擊下,范曉萱患了嚴重的抑鬱症,甚至差點自殺。

抑鬱症階段,誕生了一張經典的Jazz專輯《絕世名伶》。范曉萱可以說越來越抵觸以前的小魔女,那個唱著好想談戀愛的小魔女。於是,歇業,旅遊,暴食,肥胖接踵而至。這張專輯,既是對愛情的了結,對過去自己的了結,也是生命里的一次嬗變。

抑鬱症康復後,范曉萱接著做了《福祿壽序》《還有別的辦法嗎》兩張。《還有別的辦法嗎》中,不可以不說是「神經病」的一張專輯,有瘋狂的一面,暗淡的一面,爵士的一面,民謠的一面,一首《戰》讓人想起《浮躁》時期的王菲。沒有一首打榜的歌,完全放棄了KTV的市場,這就是范曉萱,她已經選擇了這條特立獨行,深邃坦誠,豐富而憂鬱的路,標誌著范曉萱的徹底轉型。

07年,范曉萱組建,范曉萱100%樂隊,吉他手allen是她的男票。一張《赤子》,讓范曉萱在不斷的嘗試中,選擇了搖滾這條路。由主流「跌入」獨立小眾。坦誠率真的個性,藝術派,意識流,這一次華麗的轉型,不是謝幕,而是范曉萱音樂征程的閃亮登場

14年范曉萱同他男友allen,共組「范曉萱+A」,她「做自己「的精神,仍然在其中。14年《當下》15年《年》《謝謝》,關於當下的討論,關於生命,關於對自己的總結,雖然只有幾首歌,在indie rock的基礎上,更可見其編曲流露出諸多電子的元素。

范曉萱一路走來,我想用在知乎上評價范曉萱的一句話來說:腔調。

這個有腔調的歌手,從迷茫到找到自己,做自己,她的戀愛,她的工作,她的人生,燦爛而精彩。

-----------------脫馬甲-----------------

田馥甄(Hebe

少女組合----&>獨立小眾姿態唱流行----&>轉型期

S.H.E時代,不多說。單飛後,以《To Hebe》成功轉型。俘獲無數,文藝半文藝青年(文藝界限見仁見智,暫且這麼說),其後的《My Love》依然延續了田馥甄的風格,這個風格可以說,辨識度是比較高的,加上田馥甄清澈有力的嗓音,可以說,很容易就走上類似王菲的大眾小眾都愛的一條路。兩磚內容豐富,可以看出來她也在嘗試多元的風格,來抓住文藝的這部分,也在用一種「大眾文藝」的方式俘獲另外一部分聽眾。所以誕生了,超級瑪麗,離島,花花世界,要說什麼,也誕生了你太猖狂,魔鬼中的天使。

《渺小》這專輯,概念來自辛波絲卡《在一顆小行星底下》。渺小的豆瓣樂評下有一篇《論田馥甄的文藝性》如是說:「某天和樂團朋友聊天「田馥甄私下其實還蠻文藝的」「原來不僅僅是公司的包裝」 我才意識到,該和大家探討一下田馥甄的文藝性。 推薦的書籍,印象深刻的是《德語課》《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電影的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殺了我媽媽》」「其實,不就一種生活狀態,哪來這麼嚴肅。 文青的共性就是想很多。」我覺得這可能就是,關於田馥甄爭議的根本來源。

在此引用,邵夷貝的《Intro 我就是我》

介於年輕和蒼老之間

介於愚蠢和聰明之間

介於喜愛和厭惡之間

介於驕傲和自卑之間

介於安全和危險之間

介於感性和理性之間

介於務實和虛榮之間

介於失敗和成功之間

我就是我 願我是我

-----------------雅俗共賞-----------------

王菲

王菲的歌曲類型橫跨:膾炙人口-小眾文藝-前衛實驗 整整三個階段

膾炙人口的:《我願意》《紅豆》《矜持》《棋子》,可以說是家庭級別的聚會,少數大人小孩可以一起唱的歌,王菲深知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調和,讓她的音樂,有活力,有創造力,有傳唱度,有生命力

小眾文藝的:更多的會以專輯的概念來看,比如《只愛陌生人》《將愛》《王菲2001》一句 「回頭看當時的月亮,曾經代表誰的心,結果都一樣。」這種狂放洒脫,這種恣肆潑墨,不為思念而思念,繾綣有情調,深情款款卻也落落大方。贏了無數人的心。

前衛實驗的:《浮躁》代表了真正的王菲。

浮躁是一次藝術試驗。不論這種風格多麼不為大眾接受,這張專輯中王菲風格彰顯的一覽無餘,個性,噪音,佛教在其中都有體現。無常/浮躁/想像/分裂/不安/哪兒/墮落/掃興/末日/野三坡。單是把歌名拿出來,已經是與眾不同,更何況其中融入的前衛搖滾,dream pop,迷幻元素,吟唱,佛教世界觀的歌詞。

王菲之所以是天后,不是一味迎合大眾,更不是一味追求文藝。而是在藝術上的創造與探索。這張王菲親自參與創作的《浮躁》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曲風變化+情懷變化-----------------

陳綺貞:不是文藝卻被消費文藝的歌手。

10年淬鍊三張專輯:

"花的腐朽「:《華麗的冒險》

」花的重生「:《太陽》

「花的綻放」:《時間的歌》

讓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我是聽著她的歌長大的。

從《還是會寂寞》到《偶然與巧合》,自己越長大,越聽得見驚喜。

古典,哲學,民謠,電子,前衛,世界音樂,朋克,搖滾,你感想,陳綺貞就敢試驗,一張《Demo3》好像是在念詩一樣的專輯,賣到脫銷。某寶上價格是醬的:

13年,陳綺貞,鍾成虎,陳建騏成立The Verse樂隊做了《52赫茲》

這張專輯,downbeat,downtempo,chillwave,triphop都可以見到影子。

關於陳綺貞,真的不想多說,只需要找來聽就可以了。


譚維維

風格多變 而且各個風格遊刃有餘

《烏蘭巴托的夜》我是歌手現場好好聽。


王嘯坤


個人比較傾向於聽這類創作類的歌手,他們多數有個共同點,都會多門樂器而且編曲能力深厚。

先說說我的喜好:

國語女歌手的話,比較喜歡蔡健雅,衛蘭,梁靜茹,戴佩妮,孫燕姿,曲婉婷這樣的,還有像高珊,劉瑞琦,白安這樣的新聲代實力創作者或者歌手。

國語男歌手就是林俊傑,王力宏,陶喆,後弦這樣創作類的歌手聽得多點(也包括周杰倫所多數慢歌)

忘了,國語還有個TANK我也挺喜歡。

TANK我覺得他的歌特別打動我的是《會長大的幸福》《非你莫屬》《我們小時候》

他們的歌很有味道,而且因為是創作派,都會一門不錯的樂器。

  • 其中蔡健雅,戴佩妮,曲婉婷,陶喆,周杰倫,王力宏,後弦都屬於題主問的類型。

其中最被嚴重低估的就是後弦,看看人家詞,曲,編曲全是一人操刀,作品風格多變,融古通今,尤其是詞我就不說了,寫得特有韻味,可以細細咀嚼,聽起來流行又不落俗套。旋律很容易抓住人,有青春的味道。


創作人而論,風格多變旋律優秀,那就是周杰倫和小蟲。

雷頌德也不錯……(不考慮抄襲傳聞的話)

羅大佑,說風格多樣也沒什麼問題。

張雨生,旋律我覺得其實不是很行。

什麼蔡健雅戴佩妮都不行。

另外我個人覺得劉歡也勉強可以算上。對了,還有王立平。

港台其他很多所謂專職作曲大神,印象中就沒有風格很多樣的了。

補充:落了一個,高楓。


曾軼可


tizzy bac

mla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菲的新專輯,以及她的唱功?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黑許嵩的?
如何評價《歌手2017》第四期杜麗莎被淘汰?

TAG:音樂 | 歌手 | 華語流行音樂 | 音樂類型和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