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ws等高階數據不能反映什麼?
http://m.hupu.com/bbs/12344360.html
在虎撲看到一個帖子,用常規賽,季後賽的平均per,ws給球員排名。驚訝的是科比,艾弗森,加內特等人排名都不高。伯德都沒進前十。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他們實力不濟還是他們擁有某些高階數據不能反應的能力?
(一)
PER值表達的,是球員填完數據後,對比賽分數的影響力。
總體上看:
1 基礎數據越全面越好。
2 命中率越高越好
3 非受助攻佔比越多越好。
4 罰球越多越好。
5 失誤、犯規、投丟、罰丟越少越好。
6 球隊助攻越少越好。
7 球隊整體回合數越低越好。
整體上,PER值可以反應出一位球員獲得數據的能力和效率,並且由於其根據當前聯盟的平均水平做過一次修正,所以他是一個橫向對比的數據。
但是,PER沒有片面的地方呢?有。
1 持球時間無關。
PER值只看你是否在場,而不關注你持球時間的高低。
就是這樣說:如果一個人每次進攻持球十秒和一個人每次進攻持球五秒,打出了一模一樣的數據,他們的PER值不會因為持球時間長短而被影響。
2 傾向於非受助攻
PER值對非受助攻進球有一定傾向,比如,杜蘭特單打得兩分,比杜蘭特傳給格林後空切然後格林傳球杜蘭特得兩分,更有助於PER值體現。
3 對防守壓力的評估不準。
PER中體現的防守水平均採用了平均水準,而不是結合球員的具體防守壓力進行評估。
也就是,一個人遇到的防守壓力越高,實際上他就越吃虧。
4 無球功課一直被忽視。
如果你沒有觸球,那麼你就完蛋了。
就比如,庫里兜了一圈底線,把對面防守帶了個稀巴爛,但是沒有用——你沒有直接產生數據,你在這一回合內沒有影響到你的PER值。
5 極其片面的團隊演算法
一個球隊節奏越慢,助攻越少,這個球隊的球員效率值就就會同比越高。
但是這樣的演算法實際上忽略了球隊的進攻。體系是由五個球員組成的——換言之,如果一個球隊養成了傳球習慣,或者一支球隊的核心可以製造很從容的處理球空間,那麼這支球隊會在效率值上吃虧。
所以,PER值並不是一項更精確的細分數據,而是一項由基礎數據生成的綜合評估數據。這個數據傾向大包大攬,使用率高,三分佔比多,命中率高,以及防守壓力小的球員。
所以這個數據對科比不友好——科比的投籃選擇那真的是不能看,但是PER又不管你是不是被包夾。
這個數據喜歡的是15-16庫里——高效三分,本賽季威少——使用率極高,全隊幫忙卡位推反擊,和生涯大部分時期的詹姆斯——盡量單防,全能數據,效率驚人。
PER值不能幫你體現你在無球時做的事情,也不會去管你有沒有人包夾。所以有時候你發現場面和數據對不上——沒有關係,這太正常了。
不要迷信數據,哪怕他看起來很複雜。
1 說句實話,題主提到的這三位也就科比算有點重量,不是不尊重AI和KG,在這種層面上的比較他們倆還差點意思。
2 種種的所謂高階數據,都是簡單數據的整合,區別就在於不同數據的比重怎樣和比較方式。有沒有完美的高階數據呢?其實是沒有的,PER和WS只是相對認可程度高一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更公正的標準。
3 累積的東西不用說,都是老妖怪耍流氓。
4 WS/48是一個超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仔細去了解這些數據,你會發現也個有趣的現象: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鄧肯的場均WS是0.1510,WS/48是0.2100,大帥的場均WS是0.2367,WS/48是0.2480。通常來講Per 36 Min是一個令我信服的數據,因為這往往是一個球星能長期保持競爭力的時間長度,能比較好的平衡耐力型選手和非耐力型選手的差距,但WS來了個48一直是我非常不能理解的東西。
5 WS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受球隊干擾。比如天勾老爺。天勾老爺4個WS超過20的賽季都是在雄鹿隊度過,考慮上時間因素則在80年代最早期有明顯下滑,和魔術師同隊的結果就是,自己的WS下降,同時拖累了魔術師。如果看單賽季排名的話,早年單飛的大帥、天勾、麥肯在前面四缺一,第九名才出現了喬丹,而且是87-88賽季的喬丹,再往後有天神下凡的大O、96年的喬丹、09年的詹姆斯等等不提,以我們很熟悉的三巨頭為例,成軍第一年高階數據狂人詹姆斯WS、PER都暴跌,而之後伴隨著角色球員群弱化和波什犧牲、韋德傷病才有所回升。關於PER老生常談的一個說法是球權狂人或者說更全能的球員往往更佔優勢,簡單而論的確如此,因為無論如何還都是簡單數據的整合,與之相對應的有一個概念叫做數據不能體現的能力,突出表現就是鮑文,這也是很多新興的高階數據致力於解釋的一個話題。
6 那麼是不是說伯德、科比不行呢?大多數遍及古今的高階數據都有這麼一個問題:6尺2的Logo最多一季場均8個籃板,張伯倫動不動30+20,這固然有時代節奏的原因,但這種節奏的平衡應該如何界定?所以你看前面幾乎有半數都是連完整錄像都很稀少的上古大神,所以從結果推斷,這裡面的平衡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我的觀點是,以1979年為界,前後分開。原因有二:一是當季引入三分線,二是魔術師和伯德此年加入聯盟。大致這樣分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排在伯德前面的人就只有神、數據狂人LBJ、CP3、上將、巴爵士和杜蘭特了,他們的共同點就已經很鮮明了。至於魔術師,不知道那位樓主的場均WS數據從何而來,我自己計算的結果是0.172,也是可以入榜的。
7 WS顧名思義,要win了才有share。接下來不用說了吧。
這是我對PER和WS的一點考量。有點亂……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結論:這些數據基本上還是比較客觀的。
這些數據在我們討論具體問題的時候是很有說服力的,比如當我們討論一個球員的效率和他在聯盟中鶴立雞群的能力時(或者說綜合實力),per很好用。當我們討論一個球員對他所處的團隊是否產生了足夠多正面影響時,ws很好用。值得說明的是,ws對於強隊的球員是有加成的。下面回到你問的幾個球員。
科比和ai和現在聯盟流行的超級巨星類型不同,他們更專註於個人的表現,對於進攻效率和出手選擇不太在意。他倆從來就不是高效率的球員。其中ai的per比科比還要再低不少,我印象中ai的per值只有個別賽季超過了24,科比至少在06那會達到了28.0。per值對於全面的球員是有很大的優勢的,說白了就是你要什麼都能幹一些,最好上場時間還短一些,這樣效率高。科比ai巔峰常年打40分鐘以上,這樣的時間本身就很難保持效率,而兩個人也不是全能型選手(在巨星中),籃板助攻一般也就5個。同時基於他們的單幹的特點以及較為低下的進攻效率,他們的ws/48也不會特別好看(尤其在進攻ws方面,科比最高一個賽季才11.6,而杜蘭特達到了14.8,這個受進攻效率影響比較大),考慮到這兩個人所在的球隊都有著長達五年以上的低迷期,這段時間不管什麼球員ws都不會好看,即便詹姆斯也是一樣,這更拖累了他們的ws。但是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說的ws/per不高都是指在超級巨星中的比較,相比於普通球員他們還是高出很多很多的。而kg和伯德和他們情況不一樣,這兩位都是全能型的,似乎在這個榜單上也就排了個十幾位?
因為這兩位都經歷了生涯一段比較長的衰退期(相較之下ai在告別巔峰後打的比賽數量很少,科比13年還有著很好的狀態),在88年受傷之前伯德連續6個賽季per超過24,其中連續兩賽季per位居聯盟第一,87~88賽季per也達到了27.8,這都是很好的數據,但是隨後嚴重的傷病拖累了他的狀態,接下來的三個賽季(相對於他整個生涯打球的12個賽季來說算是長了)他的效率都在20左右徘徊,最後退役時per是23.5。kg也差不多,巔峰時期聯繫兩年效率稱霸聯盟,連續九年超過23,mvp賽季達到了29.4的per值。但是去了凱爾特人以後,他身上的擔子減輕了,年齡也逐漸增長,per逐漸下滑到了20左右,而去了籃網的這幾年更是下滑到了15左右,即便如此,他生涯的總效率依然達到了22.8。
你看的圖上有很多現役的球員比如詹姆斯,保羅,kd,這些球員還沒有經歷或者剛剛開始經歷自己的下滑,現在看起來美如畫的效率值,以後會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勒布朗生涯per是27.7,但是之前幾年per都在30左右的詹姆斯,上賽季per已經下滑到了25,未來幾年他總的趨勢肯定是繼續下滑。同理年滿30的保羅也是一樣。
所以這些球星要麼就是確實不屬於效率高的類型(科比,ai),要麼就是因為漫長的生涯或者傷病拖累了自己的數據。因此,在這些數據榜單上排名前列的都是最偉大的巨星,而其他球星的數據排名也算是有理有據,這些數據基本還是比較客觀的。其實除了喬丹這個非人類 ,PER,WS高的,05年之前,都是內線,05年之後,都是外線 ,高階數據尤其是PER和RP這玩意跟技術特點以及戰術地位太掛鉤了現在的球員,只不過更遵循效率化的打法 。
而場均助攻,助攻失誤比,球隊戰績,球隊Pace,每場觸球次數, win shares這些結合在一起使用,至於具體到每一種統計都有其局限性,深以為playmaking同時取決於技藝,大腦,情緒,同時也受外部客觀環境影響,先進分析工具的方向是揭示一個球員在某一方面的特點並歸納出與球隊勝負間的因果聯繫,使用的工具越全面就越可能勾勒出一個相對清晰的整體印象。
也就是為何這些年,越來越多明明PER,WS高的令人髮指,但實際表現遠不如PER,WS那麼震撼。不能反映科比的偉大
推薦閱讀:
※詹姆斯吃不吃牛肉?
※如何評價肖恩·利文斯頓(Shaun Livingston)這名球員?
※周琦 2016 年不會前往 NBA 打球,對他今後發展有何利弊?
※如何評價約什 ? 史密斯重新被交易回火箭?
※如何評價馬努特·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