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和瑞士手錶的對決?
一方面是各種媒體報道iWatch手錶在各個國家的銷量都甚是慘淡,一方面又報道傳統瑞士鐘錶被蘋果搞得出貨量下降,於是自己開始研發智能手錶,是不是因為手錶商記住了諾基亞的慘痛教訓才會如此謹慎的對待現在這個問題,不過手錶我想畢竟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產品,蘋果真的能在十幾年內在鐘錶行業內上有所建樹么?
說市場,不如說心態。因為這個市場本質上的價值,就是心態,它不是你花多錢就能吃得更飽穿得更暖玩兒得更high的實用主義價值範疇,(很多人說買條三千塊的索尼森海耳塞子或者兩千塊的阿迪耐克籃球鞋也不是實用主義範疇,對這種錯誤類比我只能說不服不辯),所以唯一可以談的,只有心態
下文可能引起不適,但我並不是刻意誅心,我只想表明,這只是心態問題。首先我不認為蘋果表足夠優秀但至少它比那些為了貴而貴的機械錶要更符合生產力價值
雖然它本身的生產力價值附加在新興科技公司中也僅僅是個幌子而這也恰恰是為什麼只有蘋果手錶能與瑞士手錶相提並論的原因——即它們都是一種營銷概念而不是技術或者代表生產力價值革新和創造新的生活方式的新事物,它們恰恰都是標籤大於實質的東西,所以才有可類比性,就像沒有人用什麼始祖鳥的登山包去和LV古奇比較實際性能一樣,因為範疇並不相同,而為什麼蘋果表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科技產品但卻可以類比,就是因為實際上它已經不是單純的科技產品而是被營銷成為一種價值標籤了那麼機械結構手錶所鼓吹的核心價值是否有其存在性意義?有,當然有
蒸汽機車遲早會被電力機車代替,但這不妨礙火車黨們去緬懷,去致敬金碧輝煌的木架構傳統宮殿未必有簡裝樓房舒服,但這不妨礙建築美學的藝術展現膠片機永遠沒有數字相機的拍攝效率,但這不妨礙把玩本身的過程又但是
它們僅僅是情懷,不代表某種優越鏈或許帶瑞士表的人以為這樣的優越鏈是存在的,但那也僅僅是經濟標籤和工藝美學本身而已謙虛的人願意承認,自己喜歡別人誰也管不著,不妄自尊大,也不擅改初心,這樣才是正常的心態
我不會反駁,甚至欣賞這一點但是明明捧著一塊十幾大萬精準度還不如街邊五塊錢塑料疙瘩的東西卻胡扯什麼傳承性什麼技術價值,甚至還鄙視有更多技術進步性的電子產品,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當然了,那些奢侈品牌手錶需要消費者有這種心態,否則他們的東西賣給誰?
而蘋果手機從前期技術革新形式出現,轉變到目前的形象塑造營銷為核心,看中的也恰恰是這一點有些人覺得你一手機算什麼奢侈品?但是大街小巷上大姑娘小夥子就是要啊,你有什麼辦法呢?經濟標籤,情感消費,腎,這些詞綁在蘋果身上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很多人仍然不認為它是「奢侈品」,這只是一種自身構建的優越鏈帶來的自我麻醉,老子有機械錶,老子能「深深滴懂得機械錶的工藝美和價值傳承,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永遠不知道更高貴的手錶代表什麼,還妄圖用一塊塑料疙瘩代替」,這才是這種普遍心理現象的本質,你再文藝,再爭辯,這都是事實當然我的目的不在於批判這種心態,心態對於市場是客觀的,獨立地批判毫無用處,且不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就算叫醒了一個,也對整個市場沒有意義,世界上非理性的消費那麼多,勸是沒用的,只能把它當成一個客觀因素去看待市場。那麼瑞士廠商所做的,其實和上個世紀沒有什麼區別,即或者融合,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繼續維護這種優越鏈,加大營銷方向的包裝,撕裂高端手錶與主流價位手錶與競品智能設備的關係,同時繼續向外圍消費者強行灌輸更高端的品牌概念有人說戴機械錶的男人更有味道更有感染力之類的社會標籤,我只能說,醫學告訴我們機械錶不是產生狐臭或者非典的病因。品位和感染力在不同的年代本來就有不同的標籤,十六世紀的土豪們沒有手錶,它們在你們這些文藝女青年眼裡是不是就低人一等呢?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不同的時代標籤,五十年代愛英雄,六十年代愛貧農,七十年代愛軍營,八十年代愛文憑,僅此而已,宋代的鹽鈔,拿破崙的鋁碗,過時的社會標籤很多很多,機械錶也不會是永遠的社會標籤,未來人類認可了apple watch,我是說假設認可了,那麼它就是會成為社會標籤,標籤不以物件本身為轉移,社會屬性僅僅決定於社會本身。
至於勢力分野其實很簡單,逼格以價格為轉移,人類就是這麼粗俗(雖然那些買了高價奢侈品的人認為別人才是粗俗的),當智能手錶的「新潮」和「價值標籤」覆蓋了與其價格重疊部分的傳統手錶市場,那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這樣一種主流輿論——中低端手錶不代表手錶,它們沒有藝術性等等,等到高端手錶侵占到十萬二十萬價位的時候,才是瑞士手錶信仰真正崩盤的時候,因為那觸及到了現下高端玩家最主流的價值定位的底線——所謂的一勞永逸,當外圍消費者被剝離,勞力士也成為小眾品之後,原來那些吹噓最為保值的鐘錶品牌,技術和耐候的象徵的輿論群體又要如何辯解。我們祝願那一天永遠不要來臨,我們希望瑞士不是下一個芬蘭——好吧這是開玩笑,因為瑞士最為人熟知的品牌不是任何手錶,而是雀巢——而這貨恰恰正是許多年前能夠裝逼,現在反倒裝不起逼的物件之一。作為此行業的分析師,我想我有資格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剛好5月份我完成了一份關於智能手錶的分析報告,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在講蘋果表如何擾亂了這個市場,然後蘋果表發布以後,市場發生了什麼的變化,基於這樣的變化,以後的走向會怎樣。
在蘋果表發布之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智能手錶的產品了,包括三星的,索尼的,LG的,moto 360,以及一些非智能手機製造商像Garmin(汽車導航品牌),Pebble之類的創業型公司的產品,Sony是在12年就進入了這個市場。但是今年3月之前,這個市場依然是科技公司在主導,而3月蘋果發布手錶以後,瑞士的幾個手錶品牌開始慌了,Tag Heuer,天梭,Swatch以及瑞士軍刀都透漏他們要發布智能手錶,其中Tag Heuer應用的會是Android Wear操作系統。所以如果你看這個time line,就會發現蘋果給這個市場帶來的巨大變化,所以如果單純的把蘋果表繼續看成是可穿戴設備就錯了。下面是我報告里的一張截圖,下面這些品牌是準備發布智能產品的品牌,很多是在巴塞爾鐘錶珠寶展上宣布的,所以覺得蘋果沒有資格跟這些品牌競爭的,那我不覺得下面這些品牌的行動都是一時衝動欠考慮嗎?蘋果不是要變成一個奢侈品牌,只是插一腳而已,但是足以擾亂這個市場。蘋果手錶到底還是不是依然僅僅是個可穿戴設備?蘋果如何擾亂了這個市場?在我的報告里,由幾個維度來分析蘋果手錶的戰略:
1.營銷關鍵詞
蘋果表的marketing message絲毫不再提科技二字,而是用到了timepiece這個詞,意思就是這個東西首先是個表
2.營銷渠道蘋果表開賣之前有一個提前預購期,在這個期間,蘋果在倫敦巴黎東京都選擇了奢侈品牌雲集的商場,建立pop out store(臨時賣場)把蘋果手錶與卡地亞和蒂凡尼放在一起營銷,這樣客戶群和定位就不一樣了,倫敦選擇的是Selfridges,來過英國購物的人應該都知道。另外一個地方是Dover Street Market,是高級設計師Boutique,裡面以川寶久玲主打,都是格調很高的Designer label。所以從蘋果的營銷渠道就可以看到其戰略不僅僅是可穿戴設備。3.蘋果表的18k金版本就算其針對中國市場也好,進軍奢侈品市場也好,這是一個很大的噱頭,因為蘋果開賣後的一段時間,統計顯示18k金版本的銷量佔比小於1%.但是蘋果很好的把握住了這個噱頭,這個也是其他奢侈品牌開始慌神了的原因之一。蘋果手錶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其實和智能手機一樣,只是一個功能集成化的設備。 瑞士手錶往往只是簡單的計時功能,卻因為簡單的稀缺性而凸顯價值。 蘋果想把集成設備做到手錶上是很好的,但現狀還遠遠不夠,除非有一天你不再需要手機、只需要一個手錶、或者是手錶大小的其他什麼。 至於健康監測之類的功能,只想說人又不只有一隻手,下圖中是我自己的解決方案,順便秀下瑞士手錶。
多圖長文好內容,還望不吝點贊,首先表明觀點,他們根本就不是一類的物件,非要比的話我給你比比,我曾經在蘋果apple watch發布之際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值得擁有和年拋型潮》微博@鐘錶游,文章不短,但是值得一看。文章過後我在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正文:朋友們老問:這個被咬了一口的可以代替那個表嗎?這個被咬了一口的會影響那個表的市場嗎?你們覺得呢?
一個是不需要任何外來電源電力,只需要你親近它,為它上弦或一直戴著它,它就能不間斷地運轉下去,在你腕上、耳邊嘀嘀嗒嗒,那一個個真實的時針、分針、秒針在爭分奪秒地運轉,告訴你時間的流逝、珍貴,以及美好。
沒事了把表取下來,為它上上弦,擦擦縫隙間的塵垢,翻轉過來看美麗的機械機芯,看擒縱、擺輪的迷人運動瞬間。或者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賞機械魅力和講述人類科技發展和時間、機械的關係。
舉手投足間,它在你腕上不時閃現,代表你獨具的個性和品味。當一切安靜下來或夜深人靜時,當你展卷讀書或在電腦邊寫作,你都可以聽到腕上傳來的機械嘀嘀嗒嗒(陀飛輪機芯更是如此,聲音更加鏗鏘有力)與你相伴,沒有任何人可以打擾或影響到你。整個時間,是你的世界。
作為珍貴禮物或代代相傳的信物,你可以把你若干年前佩戴過的價格並不高昂但價值不可估量的甚至略顯舊意和斑駁的機械腕錶,親手戴到你兒子或女兒的腕上,或者你摯愛的朋友腕上。時間是一樣的,機械脈動是一樣的,血脈相傳和家族相承是一樣的。只要沒被人為破壞,只要有必要時的簡單保養,一塊機械錶或鍾,會帶著你的氣息、氣味、精神和脈動,傳遞好幾代。
珍貴和價值,無非如此。
另一個呢?
它是時尚利器,戴著它出去,潮著併流著,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你們都可以扎堆,說我們都是那個被咬了一口的粉絲。其實,它也是一種感覺。而且這種感覺也很棒。
它是日充型也是年拋型。日日要充電。年年要拋棄。
你問智能表能代替機械腕錶嗎?你說呢?一個是可以長久擁有越老越有價值的價值物件兒,一個是一定短時間被果斷遺棄的電子產品,怎麼可以相比?你再喜歡它,你見過有誰把哪個電子產品珍藏並一直使用嗎?尤其是時時在換的手機和收發微信的智能表一類?
你土豪你多金,你買一塊十幾萬的金殼智能表,你明白一年後你會做什麼。當然對於多金的你來講,一年是肯定堅持不到的。甚至剛剛買下的晚上,你要參加一場重要的事務,你還得把那塊智能表扔沙發上,從柜子里拿出符合你身份的機械錶戴上。當然這也不影響你回來後換過衣服喜滋滋再戴它出去烤串兒夜宵。
能玩兒能時尚,它怎麼不強呢?所以我們說它是年拋型利器。
生活就是這樣,你已經適應了被啃了一口的蘋果逼著你每天充電手機和倒換數據的麻煩,你就同樣會適應手上的錶帶著個充電插口,每晚為它去充電。
已經淪為手機和微信24小時的"答應",你也不會在乎被手腕上更小更難受的顯示器牽著鼻子走問更多「時間都去哪兒了」。雖然它當前只是手機的一個傀儡。
你問它會影響到傳統腕錶的市場嗎?當然,也不當然。
當然的是,時尚和玩具我們總是喜歡的,手腕就一個,一個人一定時期為手腕買的玩具也就那一個,買了這個就沒有那個。所以,對於傳統的石英錶和低端機械錶市場,也就是三千左右和以內的腕錶市場,一定時期內是有影響的。
不過,一定功能的電子錶(運動、潛水、專業運動類)市場並不會被太大影響,因為被咬了一口的產品在任何時候對很多用戶在使用中是很顯金貴的,得小心愛護它否則就馬上歇菜。另外,未來「幾乎不用怎麼充電」的智能表會有更好市場。
剛說了,一個值得擁有,一個是年拋型潮物。(完)文章看完了,下面說說我自己的想法。我認為作者的一句話特別好:一個值得擁有,一個年拋可棄。一個是高級機械腕錶,一個是需日日充電的「智能"表。從蘋果的發布會上看,介紹12萬那款的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底氣在介紹過長時間,匆匆了事。不論怎樣,你絕對不能否認男性對機械物品天生的好感,歲月在表上一分一秒的流逝,每分每秒都「嘀嗒嘀嗒」的有跡可循,沒有研究機械錶愛上機械錶的人,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匠心這兩個字的重量,隨著時代的變遷,你甚至能在機械錶這種方寸之物上讀到不一樣的信息,這些東西apple watch那種年拋物永遠做不到,我自己也不反對apple watch,不過我沒有把它看成是一塊表,而是看成了一個對我各種電子信息的彙集,監督健康的工具,「手錶最沒用的功能就是看時間」,所以不要拿看時間的要求來判定不是一個層面的兩個東西,一個是匠心獨具的工藝品,一個是科技實用的工具,類別不一樣如何比較? 最後我自己要說一句,蘋果智能手錶是吃掉時間的工具,機械錶是擁有時間的藝術品。如有幫助還望不吝點贊,對我感興趣的歡迎加我的公眾號,沒有最逼格,只有更逼格,多謝各位。--------------------------------充滿誘惑的分割線-------------感謝大家在評論里的指正錯誤和一些看法,對我很有幫助,老實說我的立意的確是想說明他們不是一類物件不可比較,可是無奈文字帶了我個人的感情,我的確是對機械錶有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愛的。 我個人的確是沒有這個apple watch的,但是我的確是有把玩過朋友的,也算大致有一個了解吧。 也很高興機械錶的同好們對我的支持,也讓我有了改進答案的動力,下面就是給大家上一些舊錶的圖片,我個人對復古這一類別有難以言說的愛,更別提是真古的舊錶了,我一直很喜歡的一句話本來是說一個品牌的表的,我給改了下:我愛這美麗的機械錶,但是我永遠無法擁有他,我只是他下一個主人的保管者。(圖來自王先生,一個優秀的舊錶工匠)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江詩丹頓。細緻的打磨刻字,拉絲精美毫不磨損。1960年代的浪琴,在我眼裡現在的浪琴照從前的浪琴差的太遠太遠了,幾十年過去,機芯和琺琅背殼依然完好無損。這是一枚1961年瑞士生產的古董浪琴,包18k金的錶殼,手工雕刻的背殼帆船,背殼內側都細緻的冼花打磨,五十年過去依然無礙。1956年的歐米茄海馬日曆,60年過去一絲不苟,從未翻新。您手上戴的AW會不會經過60年依然有如此魅力呢,結果很明顯,不過之前還是說了,這是兩類物件,不可比。不過既然我不能公正不帶感情的回答,那麼就讓我偏頗下去吧。 感謝您的閱讀。什麼報道,我倒是想看看…
新興的快餐品牌可以打倒麥當勞肯德基,但不管多少年也不會把米其林三星飯店都弄倒閉了吧高檔機械錶,考慮到走時的誤差,實用度還不如一般石英錶。那種級別的東西屬於奢侈品,本來就不以實用性為賣點,人家賣的是品味、是身份、是情懷。相比之下,Apple Watch主要賣功能。
一個戴機械錶的人,會給我很好的第一印象了。如果是一個根據場合來選擇手錶的人,我會覺得優雅得體。顯然Apple Watch這款可穿戴電子產品並沒有這種功效。
u蘋果婊現在不是已經下坡了
不過蘋果主要的問題還在於能否扭轉主流價值觀
現在的蘋果無非是果粉傻逼的象徵以及果粉情懷的象徵傻逼的果粉覺得蘋果的東西就是要買買買
情懷的果粉則是覺得蘋果的東西值得買買買只可惜這些東西對於普通大眾並不成立
假如有一天蘋果成功的使大家的認知變成了「蘋果婊是身份的象徵」,「蘋果婊是氣質的象徵」。而不是現在的「蘋果婊是傻逼的象徵」和「蘋果婊是土豪的象徵」的話,那蘋果婊才可以真的轉型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
但至少現在來看,蘋果表面上雖然說的很好,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樂觀謝不邀。
Apple Watch銷量沒出來,不敢妄斷,但是秒殺之前的其他智能手錶無疑。
假設今年銷量在3000萬,那對於蘋果的計劃來講是「慘淡」,但絕對會衝擊瑞士鐘錶業,瑞士鐘錶業去年出貨量也才2869萬支。(其實這個產業蠻小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Apple Watch不屬於「鐘錶行業」,屬於「可穿戴行業」。
——————————————
補充於2015.7.10:很多人覺得瑞士表如何如何「了不起」,Apple watch只是「潮品」,我想說:你們正好錯了!
機械錶的發明和進化中的每一步都是偉大的!它是人類勇攀高峰的證明,是人類詩篇的記載,這才是「收藏的價值」!不是品牌帶給你的虛榮感!
而當代機械錶很大一部分都是些延續傳統不思進取的產物罷了,就像是LV的moangram。反倒是Apple watch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進取」的象徵!很多人沒搞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是真的有所敬畏,充滿情懷?還是只是趨之若鶩的「弄潮兒」,想要別人看得起而買東西?you never own an iwatch, you just test the beta version for Apple Inc.
一個換個殼就能賣十幾萬的智能手錶就想要打敗發展了幾百年的藝術品?借用罈子的一句話:「我有錢,但你不能把我當傻逼。」
機械錶和諾基亞不是一路
男士的手錶和女士的包包一樣,都是身份的象徵,在國內尤其如此,所以我如果有錢的話,是絕對不可能去買什麼蘋果手錶的,必然是萬把塊錢砸出一塊好表,至少帶個幾年,再貴了我也砸不起啊。
???
我覺得,蘋果表也好其他智能手錶也好,注重的主要是功能,機械錶主要注重的是情懷和質感,就像西服領帶一樣……我本身是比較喜歡機械錶的,機械錶也不一定非得很貴,幾百幾千塊不錯的機械手錶也有很多,我曾在某個論壇見到有人說過一句話,大意就是「我喜歡手卷,因為每天為它上弦的過程就是我跟它交流的過程,雖然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但每天的這幾分鐘可以讓我安靜下來,我喜歡這種感覺」。很多時候,對於一件事物,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會理解喜歡這件事物人的感覺的。我曾在去年騎單車從學校回家,全程兩千多公里歷時20天,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做法,認為這麼做吃苦遭罪,費時費錢還危險,對於這些我也只是笑而不語,沒必要去解釋,解釋了他們也體會不到,反而會覺得你這人不聽勸。我只是喜歡憑藉自己的雙腿跨越萬里河山的感覺,這種感覺,經歷過的都懂……
我的天啦。答主怎麼把蘋果手錶和瑞士手錶對比,建議改成DW,guess(忘記怎麼拼了)這些時尚表比較好。畢竟相同的定(價)位才可以比較。補充下:不少果粉朋友,他們都有三台(以上)的蘋果產品,卻沒見過他們買蘋果手錶。另外見過他們買DW,古馳等時尚表。再補充:手錶按能量分為機械錶和電子錶,機械錶的工藝包括:琺琅,月相,報時,鬧鐘,萬年曆,陀飛輪等。推薦樓主看看手錶的書吧。我累了,今天生病,有空再更改吧
簡直可笑...
本人勉強算是半個果粉,用過iPhone、iPad、itouch,借別人的nano、Macbook、classic、Apple watch玩過。而且現在長期使用iPhone算是重度用戶...
我已經說了我不是Apple的腦殘粉,更不是壕;我平常手腕上戴的就是消費級的普通腕錶。那麼我就從外觀/實用性/定位等方面談談個人對這塊蘋果婊的一點看法。
外觀:在智能手錶里夠出色了,但是跟腕錶比遠遠不夠。
智能手錶前幾年剛出現的時候我就在觀望。
早期市面上能見到的主要是手機廠家推出的Moto 360和LG的產品還有三喪的一眾丑逼(而且幾年過去了還是沒啥長進)前兩家的「表」顏值勉強過關但實在是太厚重了,以致於戴著它們幾乎成了一種負擔。至於三喪我實在不想再提(我真的不是五毛三喪黑)眾所周知這就是個技術優先的廠商,產品外觀乃至UI一直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廉價感(近兩年galaxy s系有改觀但還是有差距)至於各運動廠商的產品,其外觀方面與以上提到的走的不是一個路子,在此不作贅述;手環什麼的更多是扮演數據採集角色更談不上好看。
見到Apple watch的第一感受是:總算有人把智能「手錶」做出個表的樣子了。輕巧無負擔、可更換錶帶、高拋光不鏽鋼(我沒忘了玫瑰金和sport鋁合金版,只是揀有代表性的談)、錶冠,一切都有了個表的樣子;風格也比較休閑方便日常搭配,不至於變成「健身房限定」。至於第二代的所謂新色系...我只能說:科技以換殼為本,各位開心就好。
但是還不夠。
不要說跟奢侈品級別的腕錶相比,就算與接近萬元級別的消費級腕錶相比也不佔優勢。其電子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它永遠沒法走機械錶那種搞個鏤空錶盤秀一下內部精工的套路(當然相對的Apple也提供了多種錶盤樣式以供選擇)個人覺得,就憑這一點它與大雅之堂絕緣;更何況沒事就推送消息手腕上一閃一閃亮瞎周圍人的眼好像也不是有范兒的表現;更何況高光外殼日常使用一周下來的效果...我想曾經用過itouch4的朋友會有更深切的體會。知乎上吐槽它不像「表」不是「表的大(tu)拿(hao)實在太多了我在這就不再廢話了。
總之一句話:像塊表,但還不夠像。實用性:一個字,渣。
前提是以一塊表的標準來衡量它。先提下抗衝撞性。普通版/壕版應該是藍寶石,sport版是強化玻璃;玻璃還好,藍寶的脆性不用我多說了吧?很難想像一個戴著G-shock的哥們兒換上「誒我去」能挺多長時間。
再提續航。這貨撐死待機就兩天,如果使用強度大早上出門下午就掛了,那請問我天天戴著這東西幹嘛?裝B嗎?如果只戴著這東西那我每天至少有一半時間還是得掏手機。
有人會說你怎麼拿智能手錶跟石英錶比續航這不是耍流氓嗎?憑什麼不耍?我知道續航是大部分智能產品的硬傷,但是既然你標榜自己是塊表那你至少得有足夠的續航吧(而且想具備實用性續航應該遠超iPhone)不然我憑什麼花錢再給自己找事天天伺候電子產品?要知道永遠是科技服務人類而不是人類伺候科技。更何況內置各種senser,如果配合健康應用那我需要戴上它的時候它還在充電這是何等尷尬何等無能?我不知道那些先吃螃蟹的朋友們什麼感受,但是對我自己來說,穿戴設備續航達到一周以上是個硬指標,不然別想讓我掏錢。再提防水。
據說庫克老人家為了宣傳自家孩子的防水能力,特意戴它洗了個澡。我只想說,下泳池先。不求你像沛納海一樣,能游泳就行。然後回到它的本職上:快速瀏覽信息、看時間、信息採集,以及Apple pay。
後兩項完成的還算好,然而由於續航實際使用體驗仍然是打了折扣。語音輸入準確,反應靈敏,Apple pay今年剛進中國,這塊表被附加了支付屬性但使用效果仍待驗證(順便一提,手機上曾經有過類似的集成nfc晶元的嘗試,但就目前來看,至少在我所在的准一線城市推廣並不順利)但是究其本質仍是對iPhone功能的補充,遠遠談不上革命性只能算是填坑。就我個人而言,買不買無所謂。實用性低,當然現在的所謂智能手錶因受限於續航實用性幾乎是通病,如果電池能量密度沒有提升那續航的死穴解不了。
最後談談這塊表的定位:
我也有看到知乎上很多人提出它是個攪局者,也有人提出其定位模糊,令傳統製表行業防不勝防。我倒是覺得沒那麼複雜,就現階段來看它就是iPhone的附屬品,目標客戶應該也是目前的廣大iPhone用戶(不排除日後它可以獨立出去甚至隨技術發展進化成真正的穿戴式交互窗口乾掉iPhone的可能性),但它仍然擺脫不了試水產品的身份,Apple一直在賦予其新功能也充分說明這一點,而且不能排除其設計風格產生改變的可能。也有人提出其外觀設計、iOS設備家族身份加成等因素使其具備了社交屬性,但電子產品的身份又使它沒法擠進真正的「社交圈」(私以為真正的gentleman對於輕奢的理解與認同要遠勝於快銷品,這貨在喜歡新事物的小資階層里可能更有銷路)
如果說要找個什麼類比它一下,它可能有點像近年軍事上流行的車載炮系統:確實看起來很美,快反、火力強、技術門檻低,但是如果想讓它真正的取代自行火炮還有很遠的距離,至於想幹掉主戰坦克上位,那是痴人說夢。
如果以一個用戶談談它的威脅性...
個人覺得:對於均價小於等於1w的時裝表而言的確很有威脅性對於5w左右的輕奢級就很難奏效了,但不排除這些目標受眾買塊「誒我去」作備用品的可能至於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啥的...人連正眼看你都沒戲,洗洗睡吧我知道你們肯定沒看過這個:
【轉自好奇心日報】
有人痴迷智能科技的酷炫,有人執著於傳統工藝的優雅,來自矽谷的 Nico Gerard 則乾脆把兩者做到了一塊手錶上,這款叫做 「Pinnacle+Apple Watch」 的手錶正面是傳統瑞士表,背面則安裝了一個 38mm 的 Apple Watch 錶盤,這下你的手腕正面背面都閑不著了。這款手錶目前有銀色和金色兩種款式可以選擇,已經投入生產。不過,我們一直覺得貪心的設計往往容易陷入尷尬,不妨繼續觀望一下。工藝品和現代科技品沒有可比性
石英錶被發明的時候,也有人擔心過機械錶的未來。。對了。。百達翡麗多少錢來著?
推薦閱讀:
※抗日劇中鋼盔沒有防彈作用為什麼還要戴?
※手機藍牙與單片機的通信如何實現?
※如何看待某美國投行願零費用承銷中國鐵塔IPO?
※漢能薄膜發電的原理是什麼?相對於其他光伏發電技術優勢是什麼?為什麼媒體看好李和君5年內趕超比爾蓋茨?
※如何評價AI發展出自己的語言且人類無法理解?
TAG:科技 | AppleW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