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招生組之間的糾紛?
內幕,親身經歷,小清新勿入。清北招生互掐堪比諜戰片,全國都是。
為什麼要掐?還掐得這麼狠?因為掐輸了大家就立馬能看到清北變二本的神跡了,講個事供參考。
某年參加北大招生組去X省招生。背景是,一個省重點中學(有高分考生的)就那麼十幾家,而那十幾個校長,也都是跟清北打交道了十幾年了,規矩都門清。具體什麼規矩呢?就兩個字「誠實」。比如,今年高分學生想去清華,校長就老老實實跟北大的說:今年的這孩子喜歡清華,不去北大了。反之亦然。
然而這一年情況有點特殊,下到市裡以後,跟幾個中學校長見了面,討論了下估分情況(此時尚未出分)。某A校長說:今年我們沒考好,但是隔壁二中(非重點)好像發揮得很超常。文科有幾個高分。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這些教育界的老兵,消息的精準度堪比水晶球。果不其然,出分了以後,看見二中兩個學生,高高掛在10名左右。各種搶狀元之類的轟轟烈烈我就不說了,重點就講這個二中怎麼差點把北大變二本的吧。
按照慣例,我們馬上去上門拜會了二中的B校長。在校長室受到了很熱情的問候和招待,B校長說:我們的兩個高分學生都很想上北大,一個喜歡xx專業,一個喜歡xx學院(一看排名,基本都能滿足)。又說:我們是新發展起來的高中,而且也在蒸蒸日上balabala,希望多能得到北大的關注,明年北大能酌情給我們學校自主招生考試名額(要求相當合理)。這簡直是太順利了有木有。不對,一定有什麼問題。。。一定有問題。。。
當時誰也沒往深里想,就留下了招生組住的旅館的聯繫方法。跟B校長說:我們隨時歡迎您、學生和家長來簽約。當然我們也不反對您跟清華招生組也聯絡下,聽聽他們的意見。事後想來,我們當時也太聖母心了,換句話說就是圖樣圖僧破。然後就回去駐地,畢竟學生已經陸陸續續要來簽約了。
--------這裡補充一下------
清北的招生是三方協議簽約制的(自豪的說,這個制度當時是我們組摸索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從北京出發的時候,隨身帶著合約書(100個招生名額就帶100份合約)。按成績從高到低,逐個落實專業志願,學生,招生辦,高中校長三方簽約。(對招生辦,簽了約就意味著一定要錄取這個學生;對校長,學生毀約就意味著明年會受清北減少自主招生名額的處罰;唯獨對學生,就是一個純粹的誠信協議)-----簽約簽到差不多了,合約沒剩幾張了,差不多該確定分數線了。發現二中的那倆孩子一直沒有出現,隱隱覺得不對勁,趕緊打電話去問B校長:孩子咋沒來啊?
B校長支支吾吾的說,清華組在做孩子的工作,孩子有點被說動了,在猶豫要不要去清華xx學院。我們都明白文科北大好,可是經不起清華老師的廣告啊。
我們立馬打電話給孩子家裡,發現一直佔線。(清華組的常用策略,上門到學生家裡,並且建議學生不要接北大電話)沒辦法,再打電話給B校長,讓校長給倆孩子陳清利弊。B校長滿口保證:我一定跟兩個學生好好交流,不讓她們做出錯誤選擇。
---此時,絞索已經在我們脖子上套好了----
又是半天過去,已經到提交志願前的最後兩天了。我們已經基本確定了最低分數線,對不可能上線的學生都明確發出了信息,表示名額已滿。請聯繫清華或其他學校吧。突然B校長來了電話:那倆孩子我還在努力勸說,兩個都有點回心轉意,畢竟文科要上北大是常識。
對了,今年北大理科分數線大概多少啊?我可能還有一個理科學生能進。
----收絞索了!---
面對一個幫我們說話的幫我們勸孩子的「可信賴的」的B校長。沒有理由不告訴他內估的分數線啊(雖然這個是真正的商業機密)。「目前我們估計是6xx分」我們的招生老師猶豫了下還是說了。一個小時以後,徹底崩潰了,我們連續收到5個6xx分考生的電話表示要毀約。因為清華給他們電話了,給了他們特別熱門的xx班,xx學院的名額。
清華進攻了!他們應該是強行地從招辦要了擴招名額,全部在熱門院系,專門用來挖我們壓著分數線的學生。具體肯定多餘5個,因為不是每個毀約的學生都會來跟我們電話報告。
---死刑---
這幾個學生一跑,瞬間北大的100份合約中又若干份(數量未知)變成了白紙。但是100個招生名額是不會變的。不招滿100個人,系統是不會停止的。這就意味著,最後的幾個名額,會從志願里填了北大的學生中擇高錄取。誰呢?考好的同學是不會亂填一本志願的,往往是那些考砸了想復讀的同學,才會隨手填個北大。那位考5xx分的同學,想像下你正準備復讀卻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會不會覺得中了大獎呢。
----掙扎---
招生組崩潰了,但崩潰了還是得自救。不然就是千古罪人。逐個再跟學生打電話落實,清點清華挖人的數量,逐個進行勸說。穩定了少數學生,把分數線往下滑一分,再次填滿100份合約。但清華也沒有在休息。繼續在遊說已經與我們簽約的學生。仗著他們人多勢眾,我們的毀約依舊在徘徊,100份合約依舊不能保證。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從當地教育局長了解到一個讓我們震驚切後悔不已的消息:「B校長是清華校友!!!」---反擊,四兩撥千斤---
不能再被牽著走了,必須要讓清華組忙起來。怎麼辦?要找到對方的軟肋下手,對,就是文科,清華文科名額很少,走一兩個就亂了。我們不是還有兩張文科空白的合同嗎?清華進攻理科鬆懈了文科,二中的那兩個孩子沒人控制了。終於打通了那兩孩子家的電話。驅車四十公里去接了孩子和家長到了招生組駐地。怎麼勸說孩子就不詳談了,總之一個調子「follow your heart」。最後孩子簽了我們的xx系,她最早考慮的專業方向。
送孩子回家後,我們用本地方言口音偽裝成家長打電話給清華組。問:我孩子6xx分,理科,能上清華嗎?準確踩到對手分數線。
與此同時,招辦的支援也到了,兩個擴招名額,是xx學院和xx學院,都是熱的發亮的專業。馬上動手電筒話挖清華牆角。然後用我們毀約學生的名額去挖清華的。
志願填報前最後半天,雙方難以置信地一致停火。最後,那年沒有二本清北幸運兒出現。。。那天在看網上報道的相關新聞 有個配圖 圖片里的女生好像是哪裡[四川?]的理科還文科前十吧 圖片的文字部分大概意思是[XXXXXXXX學生被清北招生組逼到牆角] 看了本來一笑就過去了 第二天我爸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 我爹說 你去年也是照片里那個樣子。
去年高考後出成績的當天,我被北大的招生組電話找去,連同年段里幾個考得比較好的同學,一起在北大招生組住的賓館裡見了面。招生組很熱情,當時高考成績其實還沒出來,他們也知道我們是全省前百。招生組主動幫我們上網查成績,然後一邊在跟我們聊對未來的想法之類的,給我們推介北大的各個專業。看得出北大是用了心的,我所在的省份本身就不是教育大省,我在的城市在省內也排不上號,但北大還是派來了不少人。來找我們的招生組裡面,至少60%-70%以上都是我們的高中校友,有幾個甚至是我們的班主任、我們的年段長當年帶過的學生,聊起來也格外親切。查完成績之後,幾個學長學姐就開始跟我們聊,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我說我想學計算機方向的專業,有一個北大信科的學長坐下來跟我聊了挺多的,還給我推介了幾本書,說是對他很有啟發的書。聊了一會兒,清華的招生組[好像從老師還是家長那裡拿來了我們的電話]也說想跟我們見個面。北大的招生組也很見怪不怪地,說那我們下次再聊,就讓我們去了。轉換陣地後和清華的招生組開始聊。清華倒是很直接,一開口就問我們成績如何,未來想去什麼專業。話里的意思很直接,如果我們肯跟他們簽合同,他們可以保證我們能進什麼什麼專業。我當時提了一句說我想進計算機的專業,招生組說清華的計算機系在我們省只收一個人,已經答應給了我們市的高考狀元了。我想想這分數擺在那邊,沒話講,也不算沮喪。當晚回家之後,全家人包括我自己都很興奮。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裡,高考前並不算認真,高考後我也沒想過會考上清北。我們全家也並不知道原來清北在高考的錄取還有這麼一個環節,並不只是到時候去填了志願就聽天由命。當時我記得我們沒怎麼猶豫就決定要選清華,畢竟對於理科生,清北的分量還是稍微有點不太一樣的。當晚十一點左右,清華的招生組突然打來電話,問能不能來家裡坐坐。我和爸媽都有點懵,讓他們來了。進來之後喝了幾杯茶,清華就提出如果我們有意向的話想儘快把這個協議簽下來。我媽說我的興趣一直是在計算機軟體的方向,而清華的招生組說,清華的計算機系只有一個名額,已經答應了狀元,建議我考慮清華的軟體學院。當時我對於這些計算機系、軟體學院之間的差別並不是特別了解,只是覺得想學軟體方面,既然叫軟體學院,應該就是我想要的那個。清華也一直推薦說軟體學院是個很好的專業blabla的[如果有清華的學生在這裡,我想你們懂清華計算機系和軟院的差距]。說著就拿出協議讓我們簽,當時我爸媽覺得好像有點太草率了,大晚上來聊了一陣子突然就要這麼決定了似乎不太好,簡直有點像趕鴨子上架。清華的人說,這協議對我們是沒有任何約束力的,就算我們簽了但最後決定去北大也沒有任何關係,這協議只是對清華的單方面約束[事後想想,這種協議怎麼可能有效,萬一事後清華不認賬,難道還能拿這協議去起訴么?]。最後說了很久,簽了。第二天學校開家長會講填報志願的事情,我跟著我爸去了學校。在學校里遇到了北大招生組裡的那些學長學姐,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學長學姐問我說考慮得怎麼樣,我說昨晚清華到家裡做客,最後簽了協議。學長學姐問說簽了什麼,我說軟院,他們就說清華怎麼沒有給你計算機系。我問了一下,才知道所謂計算機系和軟體學院中間的差別。當時只是有點不開心,因為前一天晚上清華的人話里的意思是兩個專業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一個更專註於軟體方向而已。我知道我的成績也許夠不上清華的計算機系,但如果清華似乎應該把事情講清楚一些。北大的招生組就勸我不如填報北大,因為前一天他們有說我的成績可能不夠北大的信科,而那天再遇到時,他們說可以給我爭取北大信科的名額。我和北大的人邊走邊說,走到一樓的時候遇到了清華的人,於是兩方的人就把我圍在中間,兩邊都開始勸。勸著勸著,清華的有點說不過北大,就有點要吵起來的意思。我打電話讓我爸下來,旁邊班主任什麼的也在圓場,最後就是有點不歡而散。現在看到新聞里的那個圖,回想一下好像去年的我也真的就是那個樣子,到最後都插不上話,就看著清北在那邊交鋒。
當天中午回家查了一下清華的軟體學院,心有點涼了半截。但我們家還抱著「既然已經簽了協議,那就這樣吧」的心態,也沒有再去聯繫北大。好像在那天下午,我聽說同班的一個人拿到了清華的計算機系的承諾。他裸分比我低,但有加分又高過我。我知道我分數比人家的投檔分低,人家能拿到我拿不到的專業也說得過去。問題是清華告訴我的是他們的計算機系只有一個名額,所以只能是市狀元拿去。我那個同學因為也想讀計算機,所以剛開始拒絕了清華,準備去北大的計算機系,清華得知之後,就給了他一個計算機系的名額。再聯想北大說的「給我爭取了一個名額」,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不是高考錄取,這就是在菜市場買菜。買菜的問這個菜一斤多少啊?賣菜的說一斤三塊不然拉倒。買菜的轉身就走,賣菜的說好吧好吧那我虧本賣你兩塊五好了。我幾乎是震驚了。我原本想像的是,你要進清華北大,好,你填志願,按成績錄取,你比人家低一分,人家能進光華能進清華的計算機、建築。清華的計算機、北大的光華一年名額就這麼些人,到了你沒名額了,你分數不夠就乖乖去差一點的專業。我沒想到清北的招生會是,買菜貨比三家填志願也得兩家都看看。名額沒有我們可以爭取嘛,分數差了一兩分都不是問題嘛,一切好商量嘛。我家好說話,清華就隨便拿著軟體學院跟我們說這個跟計算機系一個意思,讓我們簽了協議。別人家不好說話的,他們就拿出額外的名額追著奉上。感覺好像被人瞧不起了呢。我腦子一熱,我說我不去清華了。家裡人都不干涉我的決定,我說不去,他們說,沒關係,北大也很好。當晚北大的招生組也來了我家。不得不說北大用心得有點可怕了。他們來,帶著筆記本電腦,給我看了一個他們做的,北大計算機系、清華計算機系和清華軟院的對比PPT,優勢,劣勢,特色,不同都列得清清楚楚。說實話在成績出來之前我一直覺得清北什麼的離我雖然不是很遙遠但還是有一點距離,現在突然這麼熱情細緻,我不可能不覺得感動。但有了之前清華的事情,說實話我不太信任這些協議啊承諾啊什麼的。我記得當時問了北大招生組很多問題,他們都認真解答了,然後承諾能讓我讀北大的信科。最後我和我爸媽跟北大說,就算這個東西簽下去了,就算我志願寫了北大,拿了北大的offer,我也不一定會去北大念書。他們給我的這個名額,最後可能是浪費的。
北大說沒關係,就算你最後不來念書,我們可以接受這個結果。話都說開了,那就簽吧。簽完之後,我就不想理會這些事情了。就這麼定了吧,不想再考慮比較什麼了。那之後,清華得知了消息,反覆給我爸媽打電話,然後追到我爸的單位去,說來說去就是讓我們再考慮一下清華的軟院。我家裡告訴他們我們自己也做了調查,我們自己也會比較,清華的軟院和北大的計算機系,比較起來我們還是覺得北大比較好一些。來來回回說了好幾天,後來清華說,好,我們可以給你清華的計算機系,原來的協議簽的是軟體學院,我們可以重新簽一份。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條件很誘人,清華的計算機系,全國說第一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可是這個承諾就像是買菜一樣討價還價換來的。我覺得沒意思透了。家裡人也知道清華的條件很不錯,問我怎麼想,我說不想了,不改了,就是北大吧。簽協議簽了兩份已經覺得不太好了,再簽第三份我實在是丟不起這個臉。清華反覆打我的電話,可是一個十七歲的沒進過社會的學生實在是很難去招架應對這些,我讓我爸跟他們說,不要再打我的電話了。於是他們就給我爸媽打,後來有一次,清華的人跟我媽說:「你也是老師,作為老師就應該誠信,你能不能講點作為老師的道德?」呵呵。從頭到尾協議是我在簽,決定是我在做,你憑什麼指責我媽沒有道德?
再說了,清華也沒多坦率,簽的所謂協議並沒有法律效應,拿兩個明顯不一樣的專業告訴我們這兩個差不多。欺負我們不懂咯?我也沒有哭著求著要上清華,你突然開始攻擊我媽這算什麼事?我知道他們也是急,清華派來的招生組裡也有我高中的學長,每年高考錄取對他們來講就是戰場一樣。我也知道我簽了協議就不該反悔,我有錯,大概會有人噴我說,你不講信用,可既然你們把這事情當生意一樣你來我往地商量價格,那多少得拿出一點誠意來。你們要指責我沒信用,也別牽連我的家人。高考志願對幾乎所有學生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對你們來說只是個輸贏。不要說清華,連帶著對北大也有些失望了。整個事情里,我非常慶幸我有這樣好的父母和老師。他們中沒有人逼我做出任何決定,沒有人試圖來說服我去清華還是去北大。我可能還很幼稚,想的事情還不夠多,做決定很多時候也只憑著一口氣,但至少他們給了我做決定的權利。其實清華的態度沒什麼大不了,清華這種討價還價的方式對我也沒什麼傷害,如果純從利益角度考慮的話,我就應該接下清華計算機系的offer,老老實實去讀這個全國第一的專業。但我突然覺得,沒意思透了。讀了十二年書,才發現原來這樣的大事也能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全中國每年這樣讓清北爭來搶去的學生有那麼多,很多人都是被爸媽或者老師勸說著,清華好啊,北大好啊,又或者聽著某個招生組說的這個學校有多麼好,比隔壁家強了多少,就這麼去了清華或者北大。也可能有很多人,明明考了很高的分數,卻在招生組的遊說下填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專業。他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當時只要拿出一點談判的手段來,也許他們就可以進更好的專業,走不一樣的人生。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高考分數並不是板上釘釘的事,多一分少一分,甚至多五分少五分,都沒有關係。高考的嚴肅性,好像突然消失了。這是對高考的不尊重,對每一個畢業學生的不尊重。中國幾乎所有的小孩小時候都有個清華夢、北大夢。我從知道這兩所學校起,就夢想著有一天能考進清華。夢做了十幾年,高考完終於發現,這個清華,不是我夢裡的清華。志願書上,我填了北大的信科。後來收到了offer,很大的一個信封,裡面裝著漂亮的錄取通知書,還有各種各樣的表格和宣傳冊。再後來,我沒有去北大。我跟招生組的學姐說,很抱歉,我還是決定放棄。她說沒有關係,祝你在自己心儀的學校也過得好,有空來北大玩。————————————————要說這些事教會我什麼,那就是不管做什麼,永遠給自己多留幾條路。而每多一條路,都需要多一點努力,多一點實力,但也多一份底氣,多一個籌碼,多一點位置留給意氣用事和任意妄為。我有時候會想,如果當初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給自己留了另一條可以走通的路,我當時在清北之間會怎樣舉棋不定,如今又會是怎樣的生活,甚至,有沒有勇氣來答這個題。多一條路總是沒錯的,這句話我聽過三百遍,但從未這般篤信。————————分割————————【1】評論里大多在問我後來去了哪裡,嘛,這不重要。【2】我沒有復讀——又不是傻。我也沒有第二志願,當初志願書上就一個北大信科。我家裡也不是土豪。【3】我也沒有被北大騙。當初話說得很清楚,北大信科不如清華計算機這點也是談到了的。為什麼選北大?因為我被它招生組圈粉了,都是招生組,為啥清華的就讓我粉轉路人黑呢?【4】我只是沒有選清華而已,不用搞得我好像一失足成千古恨,錯失清華從此改變人生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五十年後回首人生感慨一招下錯滿盤皆輸。一個有能力上哈佛的人錯過了哈佛去了斯坦福,人生真的會差別那麼大嗎?一個有能力去清華計算機的人錯過了清華去了北大信科,人生又會差別多大?那如果我有能力去清北最後沒去,難道就會從此再也不能過像樣的人生嗎?高考而已,本科而已,何苦。高考分數出來的當天晚上,清華招生組一行兩人先登門拜訪,跟我爸媽談選擇清華的好處,大概十分鐘後門鈴響了,我媽開門發現是兩個戴著北大logo帽子的人,兩撥人見了面挺尷尬的,北大領頭的很有素質很和善,說要不然我倆出去等,你們先來的先聊,清華領頭的也很有素質也很和善,說不用不用,還有兩句話我們馬上就說完,於是北大的兩個人就坐到了另一邊,清華領頭的接著對我爸說孩子應該來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學院學IT專業將來掙大錢,話沒說話北大的倆人就「噗嗤」笑了,北大領頭的說你們清華可真逗,要掙大錢當然得來北京大學的光華管理學院學金融專業,於是清華和北大的四個人就開始爭吵到底是IT專業掙錢多還是金融專業掙錢多,後來就罵起來了,比如清華說北大某次把清華招生辦的汽車車胎放了氣在路邊等了五個多小時才修好,北大說清華某次給北大招生辦一直打騷擾電話打到停機錯過了好幾個考生,還有拿錢收買啊美人計啊什麼的,我在旁邊聽得煩了就大吼一句「我不要學IT也不要學金融,我要學生物!」清華北大四個人愣在那裡看了我足足半分鐘,清華領頭的嘆了口氣說「這孩子沒救了」,北大領頭的居然也附和說「已經是腦殘晚期了」,然後四個人收拾東西就要走,我爸媽慌了連忙去攔說孩子不懂事有事好商量……後來?後來我一著急就醒了。
看了幾個高票答案,基本就是吐槽兩句而已。沒有體驗,就沒有更深一層的思考。
這場風波里,其實很簡單的,可以分為四種人:學生、家長、老師和招生組。
首先是學生,作為過來人,我可以肯定絕大部分學生處於一種大腦一片空白的狀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此時,很有可能是他們這一輩子最光輝的時刻。加上我們的社會和媒體朋友的追捧,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不知道,他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了解學校,好好選擇志願。作為一個高中生,有多少了解大學是什麼樣子,知道各個專業具體是做什麼、學什麼的?清華北大的招生組給了他們提供了五星級的賓館、專車接送,狀元們甚至還有北京免費5日游之類的福利;學校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媒體的採訪紛紛而至,話筒和閃光燈鋪面而來。對於清苦了十幾年的學生來說,是啊,還管什麼專業問題呀,還管什麼學校問題呀,好好享受這幾天明星的生活吧。
其次是家長。恕我直言,目前大部分的家長,他們不知道哪所學校好哪所學校差,不清楚清華北大每個學校幾十個專業分別是做什麼的,在這個最重要的信息上面,他們完全不了解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家長嘴上重視實際心裡根本沒重視,心裡重視潛意識裡還是沒重視)他們只能針對他們了解的東西做出判斷和選擇。能給多少獎學金;能上的專業以往的分數怎麼樣(所以清華的經管、建築,北大的光華,每年的分數都高得令人髮指,但是所謂的狀元們都適合這些專業嗎?);專業以後的「錢途」怎麼樣?
之前北大招生組老師在一篇文章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清華承諾2w,打電話給北大說清華這邊的情況,然後北大給了5w,家長轉過頭來又跟清華要,清華又給了10w。這件事情且不論真假。但據我所知確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不是在黑家長們,相反,我很理解他們,在你不了解其他維度的情況中,只能在已知維度的條件下取得最優解。然後是老師,其實老師跟學校,在這場風波中利益相關最少。他們只關心自己學校或者自己班上今年有幾個清北。但是,老師們依舊不清楚兩個學校的內在風韻和各個專業的實際狀況。無法給出真正中肯的意見。另外一方面,老師們又對學生和家長有著巨大影響力,在被招生組「供著」的同時,也不由地想撈點好處。我高考前一年,我們高中連清華的自招推薦名額都沒有;而我高考去清華之後,可能因為校長老師比較支持清華的工作,據說下一屆有三個名額,甚至還有一個夏令營名額(最少可以加5分的那種)。
最後是招生組。實際上,招生組們是責任最大、收益最少、任務最重的人。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在接受採訪、發言、領取獎金以及和招生組們討價還價的時候,招生組的人必須一個個找到全省高考前100名的學生的聯繫方式,需要耐心地跟學生解釋各種問題,需要應付家長各種奇葩的要求,需要協調這100個考生他們的專業分配。與此同時還要和隔壁進行無休止的戰爭。
當然,這是他們的工作,我們無需以此為理由為他們開脫。當然,也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激烈地爭搶學生而妄加指責。如果我們簡單地拋開清北的光環,拋開狀元們的現實意義,這跟兩家公司爭奪客戶有什麼區別?至少,清北的人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花費了無數的心血,拋開所謂的」面子」,撒幹了汗水,磨破了嘴皮子,在既沒有觸犯法律,又沒有妨礙社會的情形下,我們憑什麼指責他們?這裡解釋下,為何招生組的人這麼急著簽約考生。專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全省前100全去進清華經管或者北大光華吧。但是這樣一來,後面的考生就很有可能因為志願的問題被擠掉!知道為什麼你全省前20有些專業也沒法保證了吧。只有前面的考生都確定了專業方向,後面的人才能做出正確地選擇。所以招生組的工作保證了排名靠後(也只是相對)的學生能夠選擇自己較為滿意的專業,至少知道自己的選擇會有什麼後果。
此外,最後一名的考生對分數的影響非常大。比如某個690的考生因為專業被擠掉,而另外一個650的撿漏去了一個冷門專業,當年該校在該省的分數線就是650,而隔壁可能是670、680,而分數線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是判斷學校和專業好壞的最佳途徑。所以,為了明年的招生,今年拼了。總結就是:考生們享受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沒有太多的主見(他們要是一錘定音早就沒那麼多破事);家長和老師沒有掌握真正有效信息,只能通過獎學金、專業分數等此等條件來抉擇;招生組有足夠的信息,但是為了完成工作而部分釋放信息甚至故意誤導(我更相信所謂的詐騙者非北大,而清華只是拿此做文章)。
他們誰都沒錯,只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已。最後,作為曾經被搶的人,有兩點切身的體會想補充:1. 高考出分那幾天真應該多花時間在了解專業上,而不是草草簽了就淪陷在招生組的「好吃好喝好招待上」 2.身邊大學的朋友對招生組的評價絕大部分是正面的,半數的人因為招生組他們才能來到現在的學校和專業。
----------------------6月30號補充--------------
謝謝大家的贊同,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更客觀地去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吐槽我們跟隔壁。有些同學有疑問,清北的學生和家長是不是都來自較高的社會層次,有著很高的眼界?這樣說吧,我身邊的同學絕大部分來自中產階級,(吐槽下農村戶口確實很少很少),他們的父母能夠提供正常的生活環境,交得起上輔導班和資料的錢,在大一點的城市裡從小到大接受「較好「的教育就夠了。至於那幫達官貴人們呢?哪來這麼多達官貴人,就算有,人家的孩子早早去上外國語學校了,保送國內外知名高校,還用跟我們在高考的時候拼勤奮、智力和運氣?有,但絕對很少很少。當然了,清北學生家長構成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單獨開一個討論區。
此外感謝某知友提出清北狀元可以得到各個院長教授接待。確實是好事。不過這種資源只有狀元們才能享受到。此外教授們的世界還是有些遙遠,畢竟大部分人畢業之後不會從事科研。而且院長們會說自己專業的一些槽點?
至於如何獲取有效信息,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如何在沒有明確興趣的時候選擇專業,這就是其他的問題了。我是來講八卦的。
高考結束後填志願間,清華北大在各省市的搶人早已不是新聞了,但問題是為什麼這次會鬧得這麼厲害?其中一個關鍵詞就是「四川」。據我個人經驗,四川清北招生組可以說是全國清北招生組裡關係最差的一對,可能暫時沒有之一。至於原因和背景, @高大拙 已經講得比較明白,我就我所知道的來補充下。
從回答來看,我相信 @高大拙 應該跟我是同一所高中出來的,不然不可能把當年清華退檔的這事記得這麼清楚、詳細。一言以蔽之,就是2008年清華與北大的四川招生組就是因為緩考區(註:受2008年地震影響,四川高考將部分災區的高考推遲,並重新出卷)一位狀元的爭奪而交惡,最後演變為了各種各樣的惡性競爭。這就包括了,當年為了報復該狀元及其學校,清華直接將該校所有報考清華的考生退檔,而後者,只能被北大出於道義接收。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清華有權退檔?原因很簡單,當時我所在的高中之所以有些同學敢報清華,原因就在於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弄到了各種加分,其中以體育特長生的20分加分居多。
一個尖子班裡,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加分,主要分布於成績榜單的首尾兩頭,成績好的和成績壞的。成績好,學校會給你省三好生、優秀幹部之類,10分的加分居多;而尖子班的差生多屬關係戶,家庭非富即貴,有條件用3-4萬的市場價買下20分的體育加分,類別多種多樣,有籃球、足球、健美操、游泳等等。體育加分考試通常在高考後進行,考官會被操作人士提前打好招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據一位參加過考試的、貨真價實的特長生描述,其中絕大多數人壓根不會這些運動項目。後來,《南方周末》報道了這個現象,我校因游泳加分測試中「中學生快過羅雪娟」被光榮點名。(參考:南方周末《清華為何抵制四川高考體育加分》)
2009年3月,我臨近高考時,班主任考前給我爸媽打過電話,建議我爸媽買當時這20分的加分保險。爸媽當時斷然拒絕了——當然這事兒也是他們高考之後才告訴我的,為了不影響我備戰。
類似的買分、加分的交易在當地十分普遍、乃至猖獗,要籌備招生工作的清華北大不可能不知道,但卻默契地心照不宣,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從我們那個教育大市搶到更多生源,選擇面更廣。然而,2008年清華退檔的衝冠一怒,打破了這種雙方默認的潛在遊戲規則,於是,好戲就開始上演了。
因為零八年退掉了我校一批買了20分體育特長生加分的學生,所以清華之後就不好意思再承認這個體育加分了。於是,剛好從2008年開始,清華大學在四川的招生就再也沒有承認過體育加分(當然如果考生的體育成績真的很棒,能夠通過清華自己安排的測試,加分還是沒有問題的),之前卻是一直承認的。這政策在2013年前後被清華四川招生組在微博上大肆宣傳過,進而被媒體跟進報道,網友一片叫好。
比如,南方周末的那篇報道中,招生組負責老師就聲稱,此舉只是「為了讓更多的真材實料的優生進到清華大學學習」。後來這篇報道因為壓力在網站上被撤了下來,只能在報紙和微信上看到。總體來說,南周這篇報道寫得挺好,但卻沒有深挖出清華不承認加分背後的其他原因:口頭說是因為公平與道義,但其實是為了保全當年衝冠一怒的合理性。不然,我們又應如何解釋2008年之前就一直承認體育加分?在報道中,我沒有找到「為何」的答案。並且,在所有被清華招生組點名的學校中,零八將狀元拱手獻給北大的那所中學遭到批評的次數最多。
這樣的衝冠一怒也導致了兩個結果:第一,由於兩個學校對於體育加分政策的不同,北大在政策的寬鬆度就領先了清華一截,也更容易吸引更多學生報考,清華如果想要從其手中搶到更多學生,就不得不採取其他手段,包括許以重金、承諾專業等等。據我了解,花錢砸人這種事情也是剛好是在那幾年前後出現的,之前都是學校、政府單方面獎勵。
第二,由於零八年突然不承認體育加分,清華與一批學校的關係其實悄然惡化了,首當其衝就是我曾就讀的那所中學。事實證明,與招生組交惡,對後來學校學生報考選擇時的確有影響。比如該事件之後,清華北大就開始加速在綿陽等四川教育大市中培育自己的勢力範圍,拉攏名校投靠自身山頭。以綿陽為例,我們那一批高中生都知道,綿陽中學與清華關係非常要好,而在零八年後,綿陽中學的競爭對手、我所在的中學就與開始北大稱兄道弟、被贈校長推薦名額、授予優秀生源基地牌子之類的。這不僅僅導致了招生組之間的關係惡化,學校與學校的關係也變得差了起來。
但問題就在於,因為涉及到招生質量和指標,一旦遇上狀元級人物,清北還是要不可避免地跨進對方的勢力範圍,爭搶高分的狀元榜眼探花們。這就好比,道上兩個相互看對方不爽的幫派原本已劃定了彼此的地盤與邊界,但某些時候對方卻因這邊東西更好要來爭搶——如此情況下,火併就不可避免了。而如果狀元們出於了某個處於中間地帶的學校,那麼兩方就爭奪得更加激烈了,因為不僅僅涉及到了短期利益,也有關於敵我兩派長遠的勢力範圍劃分和發展。
所以,清北招生組在四川的撕逼,不僅過去有,現在有,未來肯定還會有。至於絕大多數狀元探花榜眼們,我相信都會細細斟酌這幸福的煩惱,在一片嘈雜中思考權衡,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真正值得關注的,還是那些分數處於清北錄取線邊緣的孩子。他們中不少人,因為學校和清北關係好壞的原因,去不了自己清北二者中自己真正想去的那一所。比如,在我們那一屆高考中,最終只有一個人去了清華;相反,倒是有11個人去了北大。
我在北大的一個老院長家裡聽他講過,每個省的裸分前50名之間的學生在他看來都沒啥區別,能當狀元是在有實力的基礎上運氣好罷了,每年搶狀元對學校和院系沒什麼直接的好處,主要是為了招生組的績效還有學校的面子罷了,搞這些蠢的很
我以為他們天性冷淡,原來他們也對別人噓寒問暖,而彼此爭風吃醋。(? ??_??)?←_←
我記憶里一直有一件很好笑的事
我媽媽她們醫院有一個護士的兒子,十幾年前高考,文科,全省具體第幾我忘了,反正成績出來之後,北大清華招生辦把那個阿姨的手機硬生生打欠費了。然後就開始打她們辦公室的電話了那時候衛生部門與計生部門還沒合併,我媽她們還屬於計生部門,計劃生育在我們那一向也不是很嚴,所以也很清閑。接到了招生辦的電話就開了免提一起聽。我媽說最好笑的就是清華打電話來說北大那個負責招生的以前是鍋爐專業的,一個燒鍋爐的哪裡懂文科的東西。 北大的說清華的招生辦已經到了要用專業方面來攻擊對方了,這是心虛的表現ok,ok
有很多人來和我爭單向收費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不想爭,也沒什麼好爭的,網上都能查到的東西,沒必要拿來爭。so 評論篩選,所有來爭單向收費問題的,一律不顯示。少林武當開撕,我等巨鯨幫、流沙門也只配一旁看看罷了。
利益相關:清華本科生,曾參加清華某重點生源地招生組。在招生組工作了八天,前前後後也見識了不少事情。
下文涉及到一些內幕,故匿名。
一、清華和北大為什麼要爭搶學生?
清華與北大爭搶的對象主要分為兩檔,在清北錄取分數線以上的:
1、相對高分考生。這類考生對清華北大招生組最大的吸引力既不是才華也不是能力,他們看中的是這些高分考生所能帶來的最佳宣傳效應。像「清華(北大)x省招生大獲全勝,全省前十有七人選擇清華(北大)」這種標題對不明真相的老師家長來說就有極強的導向作用。他們的想法是:高分的都跑清華(北大)去了,我們有機會為什麼不去?對清華北大這兩個學校來說,誰在這一塊勝出,誰就在今年,甚至明後年的招生中掌握了主動權。有人說,這些超高分考生更有可能成為精英中的精英,給學校帶來的長期回報可能更好。我不否認這一點,很多省狀元,省前幾名在清華里的表現仍然十分出色,成績名列前茅,但這絕不是招生組考慮的事情。
2、相對低分考生。清華北大爭搶這一部分考生基本只出於一個原因:防止錄取分數線下滑。舉個例子,比如清華和北大在這個省的名額都是80個考生,清華招生組根據往年經驗劃定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60,如果清華招不到80個660以上的考生,考試院就會強制降低清華的錄取分數線,直到招滿80個為止,而最壞的結果就是最低錄取分數低於北大。被迫降低錄取分數線並不是少見的事,因此清華和北大為了保住這根「底線」,拚命爭搶這一分數段的考生。兩個考生分別考了660和661,他們能力差距大嗎?很有可能是不大的,招生組也心知肚明。但如果因此而沒有努力爭取661而導致最後分數線下滑,後果就嚴重了,這是招生組萬萬不想看到的,因此招生組必將優先考慮661。
清華(北大應該也如此)招生組在極力遊說考生時,往往會表現出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讓考生獲得心理滿足感,進而對學校產生好感。還是那句老話,認真你就輸了。招生組對你態度多好,對你的評價多高,對你怎麼百般關心,都只是他們實現今年招生目標的手段,這些手段往往也俘獲了不少考生。曾經有個學妹和我說,她覺得清華的招生老師說話的態度比北大的老師好,所以選擇了清華。我呵呵一笑。如果這個妹子在清華的專業適合她,那倒也無所謂。如果僅僅因為招生老師的語氣就放棄了北大可能更適合自己的專業,那我真是替她不值。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興趣、綜合兩個學校的專業資源、特色和氛圍考慮最後做出決定才是理智的選擇方式。
二、清華北大在爭搶學生的過程中都使用了哪些「不正當」的手段?
1、極力說服考生報考本校其他專業,有意掩飾某些事實。對一些相對低分的考生,當他們感興趣的專業的名額已經被高分考生佔滿的時候,招生老師就開始努力說服考生選擇其他專業,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參見前文。建議低分考生避開熱門專業無可厚非,但招生組往往有意給學生傳達片面信息。
當時一男生分數不算高,想沖一衝清華(協和)的臨床,我和老師反覆和相關院系老師聯繫,確認他上臨床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生命科學和醫學藥學實驗班也已經沒有空缺。跟我那老師一拍腦門,說你不是喜歡醫學嗎,去生物醫學工程吧。我當時是懵逼的,那老師昨天還在和別人討論生醫專業火熱得不行,肯定清楚生物醫學工程和醫學其實差得遠了,如果說生物和藥學還能跟醫學扯上點關係,那生醫誇張點說就是除了名字像,八竿子打不著。我認識的生醫系同學和我說,他們生物課就一兩門,還都是概論性質的。我作為學生也不敢發表意見,就看著那招生老師繼續說服那個男生報生醫,可憐不明真相的孩子,最後好像就填的生醫(對生醫專業無惡意)。
還有 @付年 的回答中關於清華軟體學院和計算機專業的內容,大家也可以看看。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2、有意抹黑對方學校。這大概是兩校招生組每年必須飽受爭議的一點,這幾年愈演愈烈。很多朋友問我,清北招生組存不存在通過故意捏造一些事實、或者只片面告知某些事實來抹黑對方,進而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的現象?我的回答:是,而且還不少。
一天一個高分考生來諮詢,招生組早就虎視眈眈,女生一家一來就端茶倒水還問人家要不要吃點心。女生看來是在清華經管和北大光華之間糾結,於是經管的一個學姐、一個經管老師和一個非經管的老師三個人圍著女孩一家坐了下來,像審問一樣嚇人。在此期間我聽到如下說法:
「光華的學生會學很多的知識,他們的問題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而我們的學生學得沒有他們多,但我們更注重對人性的考量,因此我們問的都是人文關懷的問題。」
不明真相的家長和學生這麼一聽,肯定覺得清華逼格太高了,太有深度了。然而這段話可信度多高?首先,我在網上並未找到類似言論。其次,這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呢?是不是哪些好事的老師或者學生參加了很多次講座,恰巧結束後碰到北大光華或者清華經管的同學提了問題,然後統計出來的?再說,這段話有明顯的導向性,讓人以為光華的學生極度欠缺人文情懷。光華的人文氛圍我不知道,反正我覺得清華大環境的人文氛圍基本等於沒有,我遇到的經管奇葩也是層出不窮,不知道這位老師口中的人文關懷是什麼。
「北大的學生時時都秒回,清華的學生時時找不到,說明什麼?清華的學生一直在學習,而北大的學生一直在玩。」
先不說這句話假得有多明顯。首先秒回=在玩,不回=在學習是什麼邏輯?(出去玩得嗨的時候誰TM看手機啊)其次誰說的學習時間長=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綜合素質高等等?我認識北大一學法的女生,天天背案例分析那個辛苦,你試試給她發消息,看看是不是時時能秒回?
這還不是最讓我震驚的。當時老師這麼說,我想可能是他爭高分考生心切,一時激動說了些不合適的話。但是當我有一天聽到他打電話(應該也是打給有意報考經管的高分考生)的時候,他把以上兩段話基本原封不動地重複了一遍。那個時候,第一次參加招生的我是驚呆的。也是那時候我開始看清,在他們眼裡,說的話沒有真假之分,沒有合不合適之分,只有是否有助於搶到學生的區別。同樣的話他們可能去年用,今年用,明年接著用,只要能吸引到學生,什麼話都說得出來。
還有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兩件事,詳見:
清華黑北大:如何看待清華招生材料中提到的「元培計劃三大硬傷」? - 高考志願
北大黑清華:如何看待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VS清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對比表格? - 計算機科學
3、鬧得比較大的,砸錢,攔車,肢體糾紛等等,相信大家新聞也看得不少,就不再多說。但是要說的一點是,這是很罕見的情況,大部分時候招生競爭遠沒達到這個地步。
總之,作為一定程度上的局內人,我是這麼看這個問題的:對招生組來說,招生是一份工作,與情懷,形象,情結什麼的都無關。在目前沒有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在招生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用盡各種手段,他們只需關心的是有沒有達到指標,有沒有勝過對方。只能說,敬業精神有可取之處,但職業道德仍需提升。
說兩句題外話。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我向來尊重兩個學校,我憑自己良心說,我從來沒有在缺乏事實根據的情況下黑過北大或者母校清華。北大我不知道,在清華里,黑北大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甚至連校園面積都要黑,已經變成為黑而黑,最後大家一笑而過,毫無意義。不知道別人到底什麼感覺,反正我每次都是一臉尷尬,基本沒笑過。
怕有人誤會最後說一句,我從來沒有因為不滿招生組的一些行為而沒有努力爭取過學生,我在和考生交流過程中儘力保持客觀不說假話,但是工作要求我必須「偏袒」清華,而我也做到了。我的工作算是圓滿完成,但在見識了招生辦的總總之後,我再也不會參加招生組工作。
哎,我覺得要是清華招生組看到這些東西,估計明年就得開始進行學生工作人員的面試審查了……
你們別爭了,我都上還不行嗎?怒撕藍翔錄取通知書。
無論如何,北大清華的招生官們是全中國唯一一群如此渴望人才,禮賢下士,乃至謙卑的三顧茅廬的處級幹部了。
◎ 文/庄牧羊
招生季開始了。清華北大又開始搶人了,大家意識形態上有偏差,雅爾塔和雅馬哈都勸不了,兩個學校差點在中關村打起來。
林校長的主義出台以後,大批追求民主科學的好少年被忽悠來北大,「Peking University,德謨克拉西!賽恩斯!識得唔識得啊?」
少年們點了點頭,但身後跟著一個清華的招生辦老師。「孩子,don"t,駄目!北大沒什麼好的,我們食堂好,我們校園大,我們專業實在,出去了不會餓死。荷塘月色,好不好啊?」
「你說誰餓死呢?」
「說你怎麼了?」
「工科臭吊絲!」
「文科大撒比!」
「我們是綜合性大學!」
「哦。」清華掄起膀子給了北大一拳,北大拍照連忙發朋友圈。
孩子很著急,躲開了。北大清華又不打了。他們開始打冷戰。冷戰嘛,在那裡哆嗦,哆嗦哆嗦直哆嗦。清華的凍急了,開始在校內解凍,批判了北大的個人崇拜。
北大也急了,開始大量印刷小說《劉強東醫生》,偽裝成《清華校友的15句話》投遞到清華園裡去。
清華畢竟人文學科還在復興,輿論戰爭搞不過,啪唧把導彈對準了北大物理學院,導彈危機來了。大家很慌張,很惶恐。少年們在中關村大街上哭,哭得稀里嘩啦的。
北大不甘示弱,一時間所有學院都亮出了武器,對準了清華。化院生科的生化武器,還有文科院系的院花系花們,比清華叼。
清華說你們拿女生出來這樣不大丈夫,物化女性,沒有女權。
北大說你們女生夠一定數量了再來和我們談女權。
清華臉氣紫了。北大臉漲紅了。
清華大罵:「你們北大有一個好,全世界一有什麼考生,你們跑得比誰都快!但你們那個元培計劃是什麼鬼?yp?約炮嗎?光華是什麼鬼?能摩擦嗎?」
「干你娘不懂別亂說!」
兩邊裝腔作勢又要打,但終究沒有。
對峙了很久,北大決定派工學院去和平演變。「你們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爭取休克療法,療程工學院清華園院區。」
那邊清華還在洗腦少年:「清華大不大啊?」
「大~~」
「總書記昵稱是啥啊?」
「大大~~」
「嗯吶~~」
北大也開始洗腦:「總理畢業的學校是哪個啊?」
「北大大~~」
「乖~么么大~」
兩邊又拿起導彈對著彼此:「你閉嘴!」
「你不閉嘴我幹嘛要閉嘴!」
沒有人說一句話。
少年看不下去了,很煩惱,問了一句:「你們除了相互詆毀,能不能來點實在的?」
「都給你看了啊!」北大清華異口同聲。
「哦?」
清華說:「北大搞輿論我們也沒辦法!」
北大說:「你們清華先打人的。」
兩邊又開始吵,少年徹底煩了,「還最好的學校呢,實在的東西都沒有?」
「什麼東西實在啊?不都給你看了嗎?」
「基本法有沒有啊?」
北大清華面面相覷。
「那我們走吧港仔。」說完,少年摟著港大的腰回去了。
冷戰結束。
來源微信公眾號@不閱即焚
——————————————————ps分數上了清北併到了會被清北搶的程度的同學,港大的拉人籌碼也是錢…很多錢…畢竟四年八十萬港幣(最近好像升價了)不是人人都付的起的。pps對於不能確定上清北的同學,港大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在錄取結果出來前給offer,只給幾天考慮,愛上上不上滾,於是很多人就給騙走了→_→師弟師妹們注意啦,要學會討價還價。招生都是有機動名額噠,專業也是,所以,你態度強硬點,可以選到在本省沒有招生計劃的專業,或者超過計劃名額。親測有效,當年我們那屆有一個(全省前五好像)選到了不在招生計划上的專業,我和另一個朋友(我倆前20)選了同一個專業,雖然計劃名額只有一個,但我倆都錄取了。他會給你簽一個「預錄取通知書」,就是你報志願之前,他保證錄取你。嗯,路過的頂一頂給師弟師妹們看一看。
看了答案怎麼沒有人說這是一個好現象呢?優質大學搶優質學生,這不應該是值得鼓勵的嗎?哪天優質學生還要走後門才能進好大學了你們又要開始罵娘了。
這就是99%的人圍觀爭奪1%的人
一年前的邀請了。我就說一件事,我當時高考完,北大招生組的老師來我們高中,給我們講北大有多好多好。當時北大的老師口才非常好,講自己當年報志願的時候的心理鬥爭,大學期間遇到哪些有趣的同學,發生哪些好玩的事情等等。北大招生組的老師走了之後清華招生組的老師就來了,清華的老師就說了幾句話,大意是歡迎考得好的同學報清華,當然報北大也好。這句話打動了我,我就報了清華。當然我們當年是估分填志願,和現在出分填志願不太一樣。
反正都和大部分網友沒有任何關係
應該結合這兩篇文看
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特約 北大招生老師寫的清北招生為嘛這樣累? ——答《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清華招生老師的回應講真,我覺得招生組的老師講出這番話來讓我很反感,有一種自己的臉也不要了就為了拖你下水的感覺。招生老師有什麼資格去看不起一個學生,你除了知道他的分數外你對他能有多少了解?!!哪怕此文作者並不贊成這種現象,也讓我覺得很LOW。PS:撕得再狠也和98%的考生無關。。。。你們看到的關鍵詞是 清華 和 北大。但對於我來說,關鍵詞是 四川。
這種搶生源撕得不可開交的事情,在四川實在是太正常了。別的省我不了解,但估計像河南山東這種同樣是教育大省的省份,肯定也會有類似情況。
其實搶生源的情況在每個省都有,只是說,在四川,會更加嚴重一些。
我的家鄉,是整個四川教育數一數二的強市,市裡有兩所傳統名牌高中。兩所高中多年來一直互掐互罵,相恨相殺,甚至前些年,兩所高中為了爭奪某初中的生源,還大打出手了一次。是真打群架,從各自高中派了大量的男老師和體育生,所幸在爆發大規模衝突前被制止了。
打群架是兩所學校矛盾爆發最激烈的時候了。在其他時候,極盡所能貶損對方學校,在別的學校慶典時砸場子,雙方學校的學生互相仇視謾罵等等情況,不勝枚舉。
所以清北四川招生組撕逼這種小事?so easy.
我覺得四川有這樣的招生狀態乃至於教育競爭狀態,主要是因為四川的升學考試一直非常殘酷,從小升初、中考、高考,莫不如是。四川的一本錄取率多年來一直全國倒數第一。這就使得整個四川的教育一直處於一種狂熱的分數本位的狀態中,學校對分數高的學生視若珍寶,對成績差的學生冷漠無視。而學生的選擇也很有限,成績好就可以念好大學,成績差就外出打工吧!分數本位過於極端,是萬惡之源。
說了這麼多,似乎有些跑題了。一直在說四川教育,沒有扯到清北。但我認為,清北固然是為了招攬自己心儀的學生。但在招生方式上,必然會受到四川省整體教育環境的影響。
所謂上行下效,上下互通。四川本土的中考搶生源是如此模式,清北這樣的高校在四川的高考招生,自然也是適應迎合四川本土的招生模式的。畢竟只有對了中學、考生以及考生家長的胃口,才能順利招到生。
所以打擊貶損對方學校,誇海口許諾,對考生花重金利誘。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就隨之而來了。
我認為,四川考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考試升學乃至於智力思維上,非常厲害;但是在專業選擇乃至於人生選擇上,完全沒譜。
當然這不能怪四川的孩子,只能怪大多數學校沒有給這方面的常識教育,而只是一味的告訴大家名校就是一切,清北塞高!然而具體而理性的選擇是什麼,合適自己的專業道路是什麼,沒譜。
最後,說一個清北四川招生組撕逼的故事。
在我考大學那年,我的母校出了一個區域狀元。他讓清北兩個學校都非常眼紅,先是北大率先招攬,說讓他進好的專業,還送他不少紀念品之類。然後清華後手更狠,不僅許諾要讓他進好專業,還派人把他接到北京遊玩了一周左右,好吃好喝供著,他也信誓旦旦的說肯定選清華。等到他從北京回來後,不知北大使了什麼神招,他立刻改口,說非北大不上,只上北大。
校領導全部蒙逼了,勸他還是按原計划上清華的好,可是他態度非常堅決,就是要報北大。當然最後只得依著他的性子來,高高興興去了北大。
他是高興了,但是害慘了同屆其他高分考生。清華因為他的出爾反爾怒不可遏,直接把我母校那一屆其他所有投檔清華的考生全部退檔(除了一位保送清華,一位清華加分的),幸好北大出於道義把被清華退檔的孩子都收了,要不然那一年我母校就徹底傻逼了。
那個任性的狀元,他造成的遺禍遠不止如此。自從那一屆以後,清華對我母校的招生就非常冷淡排斥了,導致後續幾屆的高分考生絕大部分只能報北大。當然北大也很好,不過對於考生來說,受到這種莫名其妙的制約,畢竟有些委屈。
這位狀元兄不知是否知道他的任性給後來的學弟學妹造成了多大的害處。不知他內心是不是會有一點點內疚。但這樣惡性競爭的事,還是越來越少的好。
希望各位考生在大學的選擇上,還是盡量結合專業和學校一起來看。不要被名校的光環所迷住雙眼,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推薦閱讀:
※孩子是左利手,喜歡用左手拿筆寫字,需要糾正嗎?如果需要,如何糾正?
※如何評價教育部的雙一流計劃擬訂取消 985、211 類大學?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刊文:《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主張違背未成年人成長規律》?
※三十五(左右)歲,博士(在讀或已畢業均可)畢業的你,現在工作環境、薪資待遇以及感覺怎麼樣?
※科普一些關於現代前沿物理領域的知識是否真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