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俗易懂地解釋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租?為何說它是長期的生產者剩餘?


最近在《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里學來了租的概念,做了個筆記,

1、什麼是租?

首先舉個例子說明「租」的意思,

比如我在騰訊寫代碼(都說了是例子了就不能讓我吹會牛嗎),如果騰訊扣我工資,讓我不爽了,我就去阿里寫代碼,如果阿里也跟我搞事情,扣工資,那我就去百度寫代碼,反正在哪都可以寫代碼。

但吹牛逼又不用花錢,實際上我肯定沒有這麼多選擇,所以阿里會不給我offer,百度也不給我offer,我還是只能在騰訊待著,因此我的下一份工作——次優選擇,可能就是去工地搬磚(這才是我正在做的),以我現在的年齡去搬磚,可能只掙10萬(不要瞧不起搬磚的),也就比騰訊工資30萬低的多。

而此時此刻,我的最優選擇騰訊和我的次優選擇搬磚之間的收入有巨大落差,換句話說,如果馬化騰知道了我的狀況,他就說「小悶啊,今年工資扣5萬」,我就剩25萬了,但我還會選擇留在騰訊,明年馬化騰又來搞事情「小悶今年工資再扣五萬」——就剩20萬了,我還是會選擇留在騰訊。

可是,小馬哥並沒有扣我的工資,所以這多出來的5萬,10萬,其實是相比搬磚,騰訊白給我的,這事我白賺的收入,經濟學就把這部分白賺的收入叫做租。

當然還有一個更殘酷的事實,我並沒有在騰訊。

還有個例子,比如張學友成名之前在玩具廠當工人,每個月幾百港幣的工資,就假設一年掙1萬吧,那成名之後學友哥一年掙1000萬是木得問題的,那這1萬到1000萬的999萬收入,就是張學友賺取的

這就意味著,即使他不出名了,賺不到1000萬了,只能賺800,500,300,甚至100萬,他都照樣當歌星,不會回去當玩具工人,這999萬就是他白賺的,這就叫

2、租跟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一定的

比如你老闆僱傭你是買斷了你每天8小時的勤勤懇懇,努力搬磚,而實際上你每次搬磚之餘,都要刷一個小時的朋友圈,但老闆並不會因為這樣就炒你魷魚,這樣你就賺取了一個小時的

所以你是不是可以想到,現實生活中,同樣一家公司的每個人賺取的租都是不同的,有的主要部門忙的要死,有的部門閑的發瘋,有的人一天可以有七八個小時的租,老闆也不會管他,但是有的人每天一個小時的租都賺不到,或者只要被老闆看到就是一頓臭罵。

當然,我們不能為了佔便宜而去賺租,如果這些工作可以提供給個人以成長的話,你的工作過程就是一個精進和提高的過程,比如你通過努力成了高級工程師,比中級工程師高5000的工資,這5000就是你努力賺來的租。

3、我的租高了,就不用努力啦?

還是說回到課程上,

前面說租是旱澇保收的收入,是白賺的收入,但在現實生活中,隨著時間的變化和競爭條件的變化,真正的旱澇保收是不存在的。

比如張學友,雖然他無論怎麼樣都不會去當玩具工了,但努力與否,他的收入會產生明顯的差距——張學友為了賺1000萬肯定要研究唱功的,所以他成了歌神,這背後夾雜著無數我們看不到的刻意練習,但他演戲就不行,因為他並沒有在演技方面有過多的刻意練習,所以他在電影里就只能演《你食屎啦》,當梁朝偉和劉德華還在爭影帝的時候,學友哥已經成了行走的表情包!

當然,雖然學友哥演戲一般,但相應的,他靠電影掙的錢也少,電影所帶給他的就很少。

但目前影壇的問題是,小鮮肉們不再需要練演技也可以拿好多錢,甚至得獎,賺很多,這時候,他可以找人替台詞,替吻戲,替床戲,這都是他賺取的啊,這個太高了,高到讓人覺得現在這個社會真的不需要付出了——段奕宏、鄧超那些人拚命尬演技,並沒有換來對等的

所以說,蒼老師以前的就很低——因為人家拍電影那都是真槍實幹,廣大宅男眼睛多銳利,看片都要看演技,叫聲也不能找人替,所以蒼老師真的很辛苦——因為完全沒有啊。

而現在,蒼老師不用真槍實幹了,她可以通過各種正經的演出,練字、學中國話,這些努力為她帶來的抵消了以前那種方式的付出,所以為什麼蒼老師受人敬重了,被稱作德藝雙馨?

因為這完全是一個失足婦女扶牆上岸的典型案例。

4、那我得多玩手機來賺租了!?

有人說,那雖然我工資不高,但我工作也不忙,可以賺一定時間的租,用來干別的事情,還有免費的實踐機會去開闊眼界,比如一個省委辦公廳的公務員,他工資肯定不高,但是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眼界、機會都相應的該成為他的,但是關鍵在於他是否好好利用這些租——如果他對機會沒有敏感性,對日常生活的利用也不到位,那他就是消耗巨大的成本。

因此,評價租的概念在於如何估量和利用自己的潛在工作機會

如果你把自己看的很低,覺得其他工作都不如目前這一份,那你就是在享受這份工作帶來的租。

如果你覺得自己潛力無限,跳槽工資立刻翻兩倍,而你還選擇留在這裡享受租,那你的成本就極其的高。

同樣道理,如果你留在目前公司,大家拿的都是死工資,勞或不勞都一樣,那你選擇懶懶散散,就是在享受租。

如果你公司是嚴格的績效制度,努力幹活和得過且過的收入相差很多,而你還是選擇懶懶散散,就是在付出巨大的成本。

因此這個概念還是建立在成本的基礎上,可以用來衡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有的事看起來成本低,實際上成本特別高。

5、所以說呢....

的概念不是讓你工作的時候上網來賺老闆的便宜,用偷懶來賺取個人的,而是讓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專業上更精進、核心競爭力更高的方式去賺取更高的租。

所謂精進工匠精神,應該就是如此吧。


經濟租不同於生產者剩餘。

經濟租是受益超過成本的部分(以投入input衡量)。

舉例來說,現在你計劃要生產牙膏,投入資金買機器以及僱工人總共要花10W,但賣牙膏總收入是15W。那麼凈利潤就會是5W。

假設你已經投資了10W的生產要素(這裡是資金和勞力),但是有人(假設他也想產牙膏)會以15W的價格來買你的設備和人(因為他以15W買入的話,他產牙膏不會賠錢-make normal profit or 0 profit)。那這個時候,差價5W就是經濟租。

定義:In economics, economic rent is any payment to a factor of production in excess of the cost needed to bring that factor into production.來源wiki

這裡不管你投資10W了沒,cost needed to bring factor into production 是那個10W,而payment to factors(這裡是你的設備和人)就是15W。超過值=5W就是經濟租。

而生產者剩餘和經濟租不相同。

在完美競爭的市場模式下,長遠來看,公司都是不賺不賠(normal profit),此時此刻,繼續用上面的例子,上面情況只可能出現在短期內。

長期內,大家發現產牙膏賺凈利潤5W,大家就會搶著投資牙膏市場(通過買入設備和僱人來產牙膏),競爭者一多,利潤就下降,會下降到所有人不賺不賠(也就是總收入變成10W等於牙膏廠成本)時,才沒人會繼續投牙膏市場。這個時候你要搞個牙膏廠還是10W,別人卻只會以10W的價格向你買入牙膏廠(因為如果還用15W買入,他會凈賠5W---- 10W收益減去15W購廠成本)。此時,不管你到底有沒有建牙膏廠,新的經濟租變為0W。但是,即使大家都不賺不賠,生產者仍舊擁有生產者剩餘(在供求關係圖中,producer surplus 是price和marginal cost or supply curve之間的部分,也就是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price and willingness to produce-mc)。

此時經濟租為零,生產者剩餘大於零,所以兩者不同,兩者也沒什麼關係。


本來不想答但是這個一樓的人錯誤回答我怕誤人子弟。

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第305頁原話,經濟租金就是生產者剩餘…

一樓前半段是對的,後半段,少年,完全競爭市場生產者剩餘為零,好吧。

不懂別瞎回答 英文也打錯了

你可以這樣理解,生產者剩餘是從產品市場角度論述生產者福利水平的 ,;而經濟租金是從要素市場來描述的。

建議看下范里安的微觀,24章有詳細解釋。


經濟租(economic rent) 指應付或應得的收益超過原本應得的收益。

Economic rent represents money paid or made in excess of the expected amount.

來源於 稀缺性 ( scarcity)

一般出現在供大於求的情況或者某種商品能提供稀缺的價值

比如 體育明星,電影明星,歌星等所獲得收入大於應得收入,來源於他們稀缺的價值,獨特的才能等。 ( exclusive talent) 。 這部分高於行業平均收入的收益就是經濟租

再比如某企業想租一處地段很好的位置,願意支付超過其本身租金的價值為了確保能租到。所超過的部分也是經濟租。


天,前面很多人說那麼多都是不清晰的,就藍曉橙同學那個答案最簡單清晰。因用以下:

經濟租(economic rent) 指應付或應得的收益超過原本應得的收益。

Economic rent represents money paid or made in excess of the expected amount.

來源於 稀缺性 ( scarcity)

一般出現在供大於求的情況或者某種商品能提供稀缺的價值

比如 體育明星,電影明星,歌星等所獲得收入大於應得收入,來源於他們稀缺的價值,獨特的才能等。 ( exclusive talent) 。 這部分高於行業平均收入的收益就是經濟租

再比如某企業想租一處地段很好的位置,願意支付超過其本身租金的價值為了確保能租到。所超過的部分也是經濟租。

作者:藍曉橙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90954/answer/153858343

來源:知乎

——————————————

首先,租是有一個對比才存在的,不是所有對資產的付費都是租,成本就不是租。我也是聽了薛兆豐老師的課,反覆聽,也看了很多評論(幸好有評論),才明白他的那節課確實有講不清楚的地方。

稀缺性是產生租的條件。

比如,我是一個市場專員,行業均價是¥6000/月,但因為我老爸的關係,或因為我去了一個特別牛叉的公司,在能力和工作要求一樣的情況下,我居然拿到¥10000/月,可以說,這10k-6k的4k就是租。

租還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概念,就好像快慢一樣。因為稀缺性對於不同人、不同時間段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租不是絕對的。

又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提升自己能力,這個時候我在行業里的薪水其實可以叫到12K,而公司也把我薪水漲到了12K,這個時候,租就可以說是0。因為我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拿到12K。

而你看一下,前面我不需要付出10K的努力(面上的要求),通過其他因素(潛規則或底下的要求)獲取額外的4K,這個獲取能力是相對稀缺的,所以值錢。

如果很多人知道了我老爸有這層關係,他們可以通過和我或我老闆搞關係、又或者找有類似關係的人,來嘗試也獲取更高的租。那一開始公司可能也無所謂,畢竟他滿足了老爸們的需求(付出額外的薪水後公司會覺得這個員工租高了,但作為成本來看,終有一日公司也會像老爸們索回一點好處的)。但如果這個老爸很隨便,或者有很多老爸,把很多能力不足的人弄進公司,由於老爸多了,公司就沒那麼稀罕這些老爸背後的租(因為有很多選擇,老爸不稀缺了),所以可能會開始拒絕,或者只是從6K提升到7K,甚至最後各個都是關係戶,都是只有6K了,這就是完美競爭狀態——每個人都有類似的資源,不在稀缺,租就趨向消失了。

所以租來自稀缺性,沒有了稀缺性,就沒有溢價。租貌似可以與利潤劃約等號,但我的理解是,租更適合用來描述額外的、超出標準的、帶有特殊情況(稀缺)的利潤。因為,某些工作利潤低於某個數值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人做了。而這個時候,願意干這個活的人,就變成相對稀缺。而在稀缺感出現之前的最後一次降薪水,再低一塊錢就不夠願意做的人手時,就會產生租。否則,那些只是被視為利潤的成本。(實際上,會有其他地方來消耗掉這些利潤,導致最後勞動者真的沒有賺取到任何利潤,而僅僅是能繼續活下去而已。)


推薦閱讀: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不是諾貝爾獎?
除了不合理定價,壟斷還會造成哪些問題?
經濟學碩士可以做什麼工作,是不是經濟學是一個空洞的學科,不會創造實體價值?
為什麼說經濟危機持有現金好?
對於做經驗研究的經濟學研究生,R 語言能否完全取代 Stata?

TAG: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