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知識產權)的概念現在這麼火?

整個文化產業,影視業、遊戲業和出版業等都在熱火朝天的炒作IP的概念,好的IP受到熱捧,IP這個詞本身也成為被人津津樂道的熱詞。這是虛假繁榮嗎?還是必然到來的一個階段?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創意者經濟 ?,更多「知識產權」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近些年我國一種較普遍的商業模式:將美日等國(其實就這倆國)早已玩兒到稀鬆平常的概念,包裝成一個高大上又時髦的概念,充分利用我國人民延續至今的「必須搶,必須急,落伍就要完蛋了」的習俗,來撈一「」錢(注意「波」這個量詞 -- 必然暗示了泡沫性)

每一「波」概念炒作,背後對應的也確實都是我國商業體制內的某一處核心弊病。如:

「互聯網金融」對應著資本定價非市場化,以及體制內金融機構的必然低效

「在線購物/生活」對應著長期以來線下消費體驗的欠缺

而「IP」概念自然對應著長久以來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真空

於是,雖然第一段看起來是極盡諷刺,其實不然:這是必然過程,這也絕對是一種進步

第一段的嘲諷語氣,僅是為了傳達這樣的一個意思:切不可被這些概念沖昏頭腦,特別是不能產生了我們已走在世界浪潮最前方的幻覺

要充分認識到,美國互聯網金融看似不發達,是因為美國的投融資環境早就市場化和透明化到一定程度了;美日在線購物看似不火熱,也是因為這兩國早已發達的線下購物體驗,民眾也早已不把始終存在的線上選項當成什麼特殊的存在;而IP這種事兒,顯而易見,美國那種「小說-編劇-電影-電視-音像出版物-遊戲-動漫-玩偶-周邊-明星-粉絲-社群」的全配套形式,早就已經是流水線式的作業了

可為何先說「這是一種進步」,又說「別沖昏頭腦」?想要說的事兒也只有一個:

「概念」/「商業模式」是一個二級架構,而不是一級產物;是「修路」,而不是「造車」。還沒有路的時候,有車也難行,自然要修路。但路修好後,你是開拉達上街,還是開賓士出行,才真正決定生活質量。

決定「互聯網金融」的質量:「路上跑的」到底是高度專業透明市場化的投資組合,還是閉眼一麻黑的P2P。

決定「在線購物」的質量:「路上跑的」到底是退換有保證的真品正貨,還是騙了一個算一個的網上地攤兒貨。

決定「IP」的質量:「路上跑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小說,什麼樣的劇本,什麼樣的影視,什麼樣的遊戲,什麼樣的周邊。

但依然,我認同「搭線」的重要性。「線」搭不好,「點」就沒有養分來支持,自然也做不好。我只是說,決定整張「網」的體驗的,終究並非「線」搭得有多麼地新潮漂亮,而是其中每一個「點」,是否都是高質量。

而個人確實也多少覺得,咱國家這些年,「搭網」的泡沫有點兒過頭了,可「做點」的事情卻沒有跟上。主觀情緒上也確實對那些開口閉口搞「布局」的企業偏冷感,卻真心希望那些專心「做點」的公司,能被這商業環境所保護和報償。

而這種唏噓,經常會在無意間湧起。好比為了下載個中國區的app,跳到蘋果中國,看到排行榜上那些審美嚴重不及格的手機網遊的logo,頓時頭大,忍不住趕緊關掉,將自己拉回巫師的世界,聽著史凱力傑群島悠遠的歌,好好地擼幾把昆特牌...

-----------------------------------------------------------------------

最後,補上一個縈繞在腦子裡但尚未成體系的「假說」在一個創意相關的產業中,創意者們的變現方式越是簡單傳統直接,其創造的作品質量越有可能高。而所謂「簡單傳統直接」,意思也很簡單:寫小說的主要靠版稅,編劇的主要靠電影分成,做音樂的主要靠賣專輯/單曲,做遊戲的主要靠賣遊戲...通用說法就是:

做XXX的,主要靠賣XXX賺錢就夠了,於是擴展收入雖然也有,但可有可無。

目前這依然是一個「假說」,缺乏論證論據。這個「假說」的產生,僅是源於個人的些許信念:如果CD Projekt清楚地知道自己做的單機遊戲賣不出價錢,於是只能靠Witcher發行後的衍生品試圖撈錢,那麼Witcher這個遊戲一定會做得很差,雖然CD Projekt確實有可能賺到更多的錢;如果JK羅琳清楚地知道自己寫的小說一分錢版稅也收不到,於是只能寄希望於改編了之後電影大賣等方式來撈錢,那麼《哈利波特》一定寫不好,雖然JK羅琳也有可能賺到更多的錢。同理,如果一個導演...如果一個音樂人...等等...

而這種「搭網」的商業模式的另一個顯著的弊端則是,一些註定小眾但有趣的創意產品,因為完全沒有簡單直接變現的通路,其創意者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體面,於是註定要在規模和多樣性上大打折扣。

如果朋友們對此假說有什麼想法,支持或否定,都歡迎在評論區補足指教。


蟹妖。

因為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而且這是一個必然的長期趨勢。簡單說,知識產權以前對錢影響比較小,以後它將決定你的錢。這不是虛假繁榮。

主要決定和影響因素如下:

1 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以前靠勞力、資源、土地、基建的模式走到頭髮展不下去了,已經倒逼進行轉型:以後必須靠技術創新、文化創意。當創新和創意真正開始變成經濟的主引擎,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僅只在口頭上和宣傳上如此,知識產權保護的自然就變成了經濟和企業的命脈。

2 以往,國內商業文化和商業規則中,知識產權不是解決糾紛和決定市場份額的主要因素,對商業活動的直接影響力小,相應商業價值低。而在國外,知識產權直接影響行業主要市場的全球大格局,在商業文化和商業規則中有絕對的話語權。可以參考蘋果與三星的專利大戰,尤其是微軟對諾基亞手機業務的收購,其中知識產權方面的收購直接引發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大地震。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與國際愈相融合,商業文化和商業規則也在與國際融合,其中包含知識產權的話語權提升。國內進行的法制化進程,也與之是一致的。


提示:更新在末尾

原文:

忍著笑把上面好多答案看了一遍。

嘆口氣,原來好多外行們看這行是這樣的觀點啊。

我是做相關行業的。

這裡隨便說說。

首先,IP是什麼?

我不定義了,洋洋洒洒太多。

我只說一句,在現在的這個環境下,撇開泛娛樂概念來單獨談論IP現象的,都是耍流氓!

所以,上面的諸多答案,都沒說到點子上。

如今IP可以大火,逃不開一個客觀現實:影響力變現能力。

泛娛樂是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在吹噓泛娛樂概念。

不懂的,懂的,都在拿這個詞來拽。

但其實說穿了,泛娛樂就是一張網。

用來打魚的網。

怎麼說呢?

一個作家做了一本小說,放到某個網站上去收費閱讀……

你是我的受眾。

好,你看書不花錢,你看盜版,去貼吧,去各種地方看盜版。

沒關係!

小說改編成手遊了吧。

你玩遊戲不花錢,你是非RMB玩家,你一邊玩,一邊嘲諷:這種爛遊戲也配大爺花錢?

沒關係!

改編成網劇或者電視劇了。

你看過它的小說,或者你玩過這個遊戲,現在弄齣劇來了,你總會看一眼吧?

好了,你看了。

那就OK了。

你給我帶來收益了!

看明白了么?

這是一個網,是一個鏈條。

看書有人花錢,你不花錢。玩遊戲有人花錢,你不花錢。影視劇你看了……你就給我帶來收益了。

總有一個環節能網住你這條魚!

IP是怎麼火起來了。

說句真心話,感謝盜版!

感謝中國的海量盜版!

這不是反話,而是真心話。

上面答案有人提琅琊榜。

說實話,琅琊榜並不是一個典型的熱門IP出生到變現的標準模式。

琅琊榜是一個意外。

琅琊榜的小說在之前,撲街到死,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但是奈何劇做出來,做得精良啊,做得好啊,平台宣發給力啊!

琅琊榜電視劇的火,是一個意外,明白么?

並不是標準的【購買熱門IP,造成話題效應,拍劇變現】這個模式。

胡歌同期拍了三部戲,一個偽裝者,一個琅琊榜,一個大好時光。

但是在偽裝者和琅琊榜意外大火之前,廣告都賣不掉你們知道么?

因為這個劇,很多人都不看好,當時胡歌沒翻紅,IP也不熱門。

什麼是標準的熱門IP變現模式?

鬼吹燈,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等等等等!

但是,我上面說的,感激中國盜版!

鬼吹燈實體書賣了一千萬冊,盜墓筆記號稱兩千萬冊,何以笙簫默我不知道。

但是一套書賣個一千萬冊也好。

分下來,單本銷量也就百萬冊。

百萬而已啊!!

也就是說,買盜墓筆記正版書的讀者,全國也就一百多萬人。

才一百多萬啊,三叔的微博粉絲都遠遠不止這個數啊!

全國數以千萬計的盜墓迷們,哪裡來的?

盜版!

因為買正版書的,也就一百多萬人啊。銷量能算得出來。

別和我說書站的訂閱,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都是在起點平台上發電子版書的,正版訂閱數據,最高不超過四萬!

海量的盜版!!!

海量的盜版,讓一個IP積累的大量的海浪的粉絲,海量的關注度,海量的影響力。

而在有了泛娛樂概念之前,這些海量的影響力,都面臨一個問題:無法變現。

而現在不同了。

影游聯動?說錯了!

準確的說是書影游聯動!

哪個孵化無所謂,先有一個環節孵化出來,孵化出海量的影響力,其他環節再跟進把它變現。

這就是IP。

這就是為什麼熱門IP能這麼紅火賣錢的根本原因。

因為,我們國家有海量盜版。

現在連很多大牌的網路作家都不在乎盜版了。

因為盜版越多,人氣越高。

人氣高了,我靠其他來收益。

你讀者看盜版書,沒關係,玩遊戲你會花錢吧?玩遊戲你不花錢沒關係,改成了影視劇你會看吧?

只要你看了,就給我貢獻了收視率或者票房。

這是一個網。

一網不撈魚,兩網不撈魚。

但總有一網撈到你這條胖頭魚嘛。

明白了么?

更新,1.19

看了一下評論,貌似大家對兩個問題有些不解。

第一是琅琊榜,有人說這個劇的原作小說之前就很火。

我了解了一下,琅琊榜的原著小說是07年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的。當時的點擊量……不到一百萬。而在去年電視劇播出後,點擊量一下衝到了幾百萬,不過也就幾百萬而已。

而當時起點中文網上大火的書,點擊量都是以千萬為單位計算的。

如果說琅琊榜07年的百萬點擊,叫大火的話,我無語……以我對網文IP的了解,大火的IP,至少得有千萬為單位的點擊,能上百度風雲榜,或者能得到起點年度排名前十。

第二個問題,盜版。

貌似我原文中「感謝盜版」這樣的字眼,大概是讓很多從業人事很不滿了。

我解釋一下,我並不是說這個行業感謝盜版,我的意思是,大熱的IP要感謝盜版。

這只是一個對客觀情況的描述,並不參雜我個人的態度。

客觀來說,大熱的IP,很多是靠著盜版在散布影響力的。

比如說百度搜索風雲榜,是業內衡量IP熱度的 一個重要標準。

百度搜索風雲榜是什麼?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就是盜版指數排名。

很多人都是在正版網站看到要收費了,好,我去百度搜去,搜盜版。

你一搜,就給搜索指數帶來的提升。

作為一個如今涉獵文化產業的商人,我本人當然很厭惡盜版——和我利益相關,盜版就等於搶我的錢,我個人當然不會歌頌盜版啊。

只是我原文之中,闡述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已。

事實上,對於大熱IP的產出,業界都還在摸索一個最穩妥利益最大化的模式,還在摸索著。

現在流行的方式是,文,影,游,聯動。

關鍵點在於,第一步先用什麼模式孵化出熱門IP。

而成本最低的孵化模式,就是靠網文小說來做第一步。

因為小說的投入成本低,一個作者就能幹出來了,內容夠好的話,靠盜版一散布,影響力出來了,就是一個熱門IP。

如果用影視劇來孵化,那麼成本太高,拍一個影視劇,先把劇弄火了,再來弄遊戲——有風險!一部劇的投入,至少得幾千萬左右,拍出來,效果好不好還不一定,不知道,萬一拍砸了呢?錢就打水漂了。

所以,靠劇來做第一步孵化,是風險比較大的。

業內來說,還是比較希望用熱門小說來做第一步孵化。

譬如說盜墓筆記。

熱門小說,買它的影視版權固然也不便宜,但是它已經是一個熱門的東西了,有足夠的社會話題性。

拍成劇的時候,等於出場自帶千萬級的用戶。

這筆賬,怎麼算都是合算的。

風險,也比用一部影視劇來直接孵化,然後考慮做遊戲,要穩妥得多。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萬萬沒想到。

靠的是免費的網路短劇來散布影響力,打造IP的熱度。

人家用了三季!

投入的資金量也是千萬級的!

而最後,才能弄大電影來變現套現金。

但是這種模式,其實是有風險的。

你們看見的是萬萬沒想到火了,屌絲男士煎餅俠火了。

可還有很多同類的網路短劇,沒火的,錢都扔水裡啊……

總體來說,目前以大熱的網文小說來做IP的第一步孵化,是最穩妥,風險最小的方式了(不是沒風險,只是相比其他方式,風險更小一些。)

以上。


起初,當看到有人將一部有潛力的小說稱為「IP」的時候,我呵呵一笑。一想是非專業人士的非專業稱呼。

之後,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文章,將「花千骨」、「盜墓筆記」稱為」大IP」的時候,我眉頭一皺。心想咋這詞咋就被這麼被濫用了。

現在,當看到專業人和專業文都已經把任何有潛力的原創內容都稱為」IP」」巨形IP」的時候,只想說,你們贏了。雖然我內心是崩潰的。

好,言歸正傳。

一、 為什麼「IP」概念越來越火?

事實上,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為什麼版權的價值越來越高了?

對,版權,我國也稱「著作權」。(我國法條規定,本法所稱的著作權和版權同一意思)

版權主要是英美法系的稱法,在這些國家,版權主要是一項財產權利,雖然美國加入《伯爾尼公約》之後,在立法上體現保護作者的精神權利,如《視覺藝術家權利保護法》。但是版權始終是作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來源。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美國版權法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和技術發展和利益博弈有關。新的技術帶動新興行業出現,新行業產生利益集團,利益集團又進行利益博弈,從而促使國會進行版權立法。因此,版權制度事實上就是為行業經濟所服務的。

我國事實上也是同樣的道理。知識產權的概念很早就有,
80年代初我們的知識產權各科立法就開始建立了,2001年為加入WTO,知識產權立法被動修改,三大法,商標、專利、版權都分別對應進行了修改,之後IP保護有比較大的起色,也是為了滿足TRIPS協定的要求。加入世貿之後,中國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高速發展,前幾年已經中國已經超越日本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了。

人們手頭錢多了,才有談IP的資格,才會關注到這個所謂的「智力成果」。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均4000-6000美元的時候,這時候知識產權才是有用的。知識產權是個發展的東西,到一定階段必然會起來,它遵循版權、商標、專利的發展規律。其實看中國的電影票房就知道,十年前和十年後一對比就知道。什麼決定的,經濟水平,或者說消費水平。」其實不僅僅是原著小說在近幾年火了,火的還有各大綜藝節目,包括真人秀的「節目版權」。網路普及後,信息網路傳播權這項「著作權」的權利被充分發揮,終成為各大原始作品進行改編的落腳點。

換句話說,沒有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改變,IP要火也難。在前幾年盜版肆意,野蠻生產之後,版權交易市場正在日趨成熟和穩定。

二、這的確是個必然的階段

之前採訪過各大百視通的法務總監和樂視的法務總監,360的法務總監,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目前視頻網站購買原始版權,(也就是你們口中的「大IP」)究竟有沒有虛高?版權價格之爭值不值?能不能賺回成本?

答案是,並沒有,市場會決定的,並進行快速調整。比如一個高價IP購買過來,進行自製劇的投拍,一般而言,其流量帶來的價值巨大。一旦覺得不夠火,虧了,下個版權的價值會逐漸降低。歸根到底還是市場的結果。

「在眾多知識產權客體中版權是最容易被識別的。2009年之後版權是最先升值的,很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之前一集電視只能賣到幾千元左右,現在像《中國好聲音》可以賣到好幾個億,一集是好幾十萬。商標也一樣,
「2012年,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年初的蘋果和深圳唯冠iPad商標6000萬和解案,注意了iPad並不是品牌被賣,而是商標被賣。事實上在2007年,蘋果買下『iPhone』商標的時候才花了2000萬,365萬美金。這之間是有差別的。二是喬丹體育被喬丹給告了,到現在還沒能上市。再之後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案例。如果一年中偶然有一個案例,那麼它是個偶然事件,但是當這一年發生密集的商標事件時,它說明商標日益被重視了。」

商標的價值在這兩年得到了普遍提高,如果一個商標沒有10萬,賣方根本不會眨下眼睛。同樣的,專利也會火,它的自身價值也會有大量的提升,就如版權受重視能從票房看出來,人們可以從中國電影的發展看中國版權的發展。盜版的結局是原創得不到收益,進而抑制原創,專利也是如此。如果原創的發明都能得到保護,那麼誰還去抄襲。」

見去年對360知識產權總監的一個採訪。

【智合?訪談】獨家專訪《專利兇猛》作者黃晶:專利時代的知識產權「傳教士」

總結下,不僅僅是你們口中所說的「IP」,不只有版權,商標、專利的價值均在發展。


簡單說一下。

從這麼多答案能看出來,「IP」早就已經不再是輕飄飄的「知識產權」四個字能概括的了,也不再僅僅是改編一本有知名度的書,之後賣周邊這種模式,或者僅僅是開發系列電影而已。真要簡單概括,IP 可以理解為爆款+全產業鏈。爆款是內容,全產業鏈則是基於內容的後續開發。可以借用一個互聯網裡的名詞:O2O。Online 指的是內容部分,而 offline 指的是後續的開發。

影視公司把大把籌碼壓在幾部大片上,看起來像是賭徒行為,但實質上帶來的收益會更高,風險也更低。在去年,迪士尼北美票房最高的三部電影(《星球大戰 7》《復仇者聯盟 2》《頭腦特工隊》)佔了其全年總票房的 67%。調查顯示,美國觀眾平均每人每年只會進 4 次電影院,而中國觀眾則只有 0.9 次。因此,當觀眾進電影院的時候,大片可以保證他們看的是自己家的電影。

打造爆款,目的很明確:吸引主流觀眾。電影公司賣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票,如何讓更多的觀眾去買票,這是電影院需要考量的事情。高投入、大片、鋪天蓋地的宣傳,這有助於更多的人去看電影。

但大片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太燒錢。

爆款是一個結果。想要打造爆款,通常需要投入巨額的製作費用和宣發費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投入的營銷費用高達1.5億美元,在各個電視網上不間斷地播出自己的各種宣傳物料,最終首周末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當然,因為電影本身的問題,最終票房並不盡如人意。

電影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事實上,大多數的電影都賠錢了。當投資人看到項目時,他面前可能只有一個故事梗概,以及三五個確定下來的主創陣容,因此一方面他要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得藉助傳統,也就是看這個新項目與以往成功的項目是否有相似之處,以這種方式來降低風險。

這種做法帶來了兩個後果,一個是跟風之作特別多;另外一個,購買某一類 IP 的費用會直線上漲——現在中國的 IP 已經被不少人看成是泡沫,一本小說賣個幾百萬的影視版權早就不是新聞。

「Franchise」便是這種電影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續集、外傳、前傳,將一個故事的前世今生不斷擴展延伸,構成一個更加完備的體系。漫威電影的「宇宙」模式,是把美漫里常見的跨刊連載模式應用到電影中,這對「Franchise」模式的擴展。

前期開發、項目製作已經花了不少錢,片方此時騎虎難下,只能贏,不能輸,因此會在後期宣發押上更多的籌碼,甚至造成一種 Win or Nothing 的局面。斯皮爾伯格在與卡梅隆的一次對話中說:說不定有一個夏天,好萊塢所有的大片都失敗了,那麼好萊塢是不是會面臨破產。

全產業鏈模式便是為了應對這種危機,可以簡單稱為「迪士尼模式」,因為迪士尼是把這套模式玩得最好的。迪士尼電影八成以上的收益都並非來自票房,而是後續的衍生品開發,按照一位迪士尼高管的說法,《冰雪奇緣》帶來的收益,可以一直延續到 2020 年。

這並非美國已經玩濫過時的模式,如今的好萊塢依然在樂此不疲、前仆後繼地用著這兩種模式,都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迪士尼。也因此,好萊塢在拍攝電影上越來越保守。往往六大討論電影拍攝方案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電影本身如何如何,而是電影是否適合拍續集,是否適合賣玩具。最近,《鋼鐵俠 3》導演接受採訪時候說,本來《鋼鐵俠 3》里的反派是一位女性,但是迪士尼覺得,女性玩具不好賣,所以修改了電影劇情。

這看起來是不錯的出路,但在中國未必行得通,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項目(版權)管理、內容製作能力都跟不上,而且沒迪士尼那麼有錢。

因此,在一個超級 IP 的開發上,只能多個公司共同合作,《魔獸》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它背後有中國資本支持,但無論哪家都沒能力掏錢買下全部的權益,所以這個電影的不同鏈條分開,賣給了不同的公司。電影本身這塊先不說,時光網買下了正版衍生品授權,還趁機改版了網站首頁。前些天 PPTV 品牌升級成聚力傳媒,升級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買下魔獸獨家線上放映權。

通過這些操作,《魔獸》投資方在電影上映之前,已經獲得了一部分收益。而時光網和聚力,它們正打算升級轉型,所以也把不小的賭注壓在《魔獸》上,倘若這次賭贏了,能夠吸引很多人來買玩具,來看線上電影,成功吸引人流,也打響了知名度。

也正是藉助廠家的共同合作,IP 鏈條才能不斷地從線上往線下延伸。線上不僅僅指的是網上,主要是說內容,而線下則包含衍生品、主題公園、社交聚落等一系列產品和場景。目前產業鏈條上最完備的萬達院線,現在提出的戰略是把電影院作為入口,把會員看成流量,將這部分消費能力較高的會員引入到其他消費場景里——餐飲、娛樂、購物等等,讓電影院成為一個「場景」而不僅僅是終端,聚力傳媒也打算建設文化體驗中心,舉行展覽等活動,增強線下交流,把內容消費者聚集起來。

IP 模式並不僅僅是把有名的小說拍成電影那麼簡單,它其實是以電影作為基礎,構建起一整個鏈條,從娛樂一直貫穿到日常生活,把內容的消費者牢牢綁定住。也正因此,內容的質量非常重要,它吸引來的一批用戶,其實是在各個場景中的核心消費者。各個公司花大力氣投注大片,其實正是因為,這是一筆更賺錢的生意,只是賺錢的地方未必在電影院裡面。

不過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兩個,一個是內容生產環節的問題,囤積了很多 IP,但以中國影視公司體現出來的內容生產能力,最終完成的應該很少;另外一個是項目管理和整合的能力。後續的產業鏈條,也就是 offline 的部分,不應該僅僅是內容部分的衍生,而應該有效地幫助內容發展,同時在發行上有所幫助。這不是一個火車頭與車身的關係,而應該成為一個環。


2015,忽然之間,人們就都談論起IP來了,爭先恐後,趕集似的。媒體盤點2015互聯網的關鍵詞,IP也甚是繞不過去。不過即使每個人都在談都在總結,但大多數人對這個詞仍然是雲里霧裡的。

IP,現在很多人理解,其實就是所有成名文創(文學、影視、動漫、遊戲等)作品的統稱。例:《羋月傳》是個IP。當然了,行業人士有很多說法,比如「IP是用戶情感共鳴」,「被驗證過的才能叫IP」。

對於對IP概念知道得不多的人來說,怎麼去理解呢?

概念篇:IP是怎麼來的

IP,西洋人士,原名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名知識產權。

背景比較深厚,國內所有一線互聯網公司都在為它撐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IP因互聯網公司的推動而成名。

四年前,騰訊提出了泛娛樂戰略。泛就是很大,範圍很廣的意思,你可以理解為所有跟娛樂相關的產業,比如說影視、遊戲等。在騰訊的闡述里,泛娛樂是以打造IP為核心,IP將原來很多看似不相關的產業串聯起來。

阿里、百度、小米等其他互聯網公司隨後也開始跟上,開始推廣這個概念。2014年國家文化部加入,在《2013中國網路遊戲市場年度報告》提及泛娛樂概念。有了政府背書,IP概念持續走俏,最終在2015年爆紅。

說完背景,再回頭來看IP概念的定義,可以說是經過了幾個階段。

最初的容顏:IP是一種權利

掉一下書袋:《民法通則》里,IP「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掐頭去尾,去掉修飾語,就是「IP是一種權利」。

既然是權利,就有應用場景或對象。IP的應用對象包括了小說、電影、遊戲、動漫等,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互聯網公司通過遊戲積累了足夠的原始資本後,想向更多文創領域擴張時,所「覬覦」的。

所以IP在這個階段被拎出來了,用作串聯,是福是禍,它自己還不知道。

專家的裝扮:IP是整體開發的項目

單獨拎出來後,因為是個代號,顯得神秘,又肩負了新時代的使命,那就需要有傳播學上的中間階層來向行業和大眾進行教育和解讀。IP到底是什麼呢?很多行業相關的人都進行了解讀,其中郭敬明說的頗有代表性。在2015年9月17日騰訊影業成立的發布會上,作為嘉賓的郭敬明說:

IP是什麼?它不僅僅只是這幾年非常熱門的一個詞,很多人一提到IP,動不動說IP怎麼樣。我有一本小說了,它就是IP,我有一個漫畫,它就是IP,我有一首歌,它就是IP?是嗎?所有在好萊塢對IP非常成熟的人裡面,他們所理解的IP是任何做成功了的整體開發的項目,才可以稱之為IP,IP是需要被檢驗,是需要被經過驗證的,而不是你有一個小說成功了,他就可以是一個成功的IP了。

郭敬明的意思是,他贊成好萊塢所理解的「IP是任何做成功了的整體開發的項目」。在這裡,IP開始由虛轉實。

大眾的圍觀:IP就是成名了的人或作品

到大眾天天被這個詞轟炸的階段的時候,IP就不僅僅是「權利」或「項目」了。IP既是概念性的虛指,也是實體性的代指。它成了影視動漫小說等文創產業的內核,作用上說,是一個驅動器。通俗上說,你可以理解為IP是經過市場驗證的作品實體,比如說,《大話西遊》是一個IP,《英雄聯盟》是一個IP。

「IP」本身也成了一個IP。就像有人說《新華字典》也是一個IP一樣。

從詞源到大眾理解,IP就是一個由抽象到具象的過程。可以根據不同的語境,來作不同層次的理解。

《新華字典》拍成電影,會是什麼樣子呢?

事件篇:大家是怎樣鬧騰的

IP在2015年爆紅,是伴隨著一些關鍵事件的,可以將2015年IP相關的關鍵事件作一個梳理,來幫助理解IP這個辭彙。事件很多,但總的來說,可以歸為三類:巨頭布局、行業爭議、商業實現。

一起來看看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紅了的IP,在2015年都經歷過一些什麼。

巨頭布局·進擊的「理科生」

在2014年阿里投資文化中國傳媒成立阿里影業之後,2015年,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公司也宣告自己的影視公司開張。而且騰訊一開還是倆。

9月11日,企鵝影業宣告成立。

9月17日,騰訊影業成立。在成立發布會上,騰訊提到:電影將不再是一種孤立的體驗,它的價值不僅不再局限於票房,更將通過影視、文學、動漫、遊戲、衍生品等多元IP運營方式的協同,實現全面的釋放,形成遠超當下的娛樂消費規模——這也是泛娛樂的潮流所向。

12月16日,丁磊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被問到是否會成立影視公司的時候,不置可否,但兩天之後,網易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媒體稱這是網易2016年大IP戰略布局的一項重磅舉動。網易披露了針對影視業務的三大戰略,即將遊戲影視化的「樹計劃」、把影視遊戲化的「橋計劃」、著力源頭孵化新IP的「光計劃」。

2015年,巨頭圍繞IP布局並建立實體工事和營盤,將是影響以IP為核心的文創產業未來走

向的關鍵事件。

在過去,說到互聯網公司,大家更多地想到的是科技和理性,互聯網公司更多地像是一個理科生。但現在看來,互聯網公司不只是理科生,而是要做文理兼修的學霸,在內容產業的布局,一環緊扣一環。BAT中的AT,再加上遊戲學科成績好的網易,都已經成立了影視子公司,那BAT中的百度,會跟上嗎?

行業爭議·憤怒的編劇

因IP討論而起,眾多編劇「圍攻」阿里,是今年139名編劇聯名支持訴於正侵權事件後,編劇界的又一大事。

11月27日,在天津舉辦的「原創與IP相煎何太急」論壇上,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說「給在座的編劇指一生路」,之後發表了「不再用專業編劇進行前期的IP開發」、「屌絲購票心理學」等觀點。這引發了業內編劇的集體憤怒。眾多知名大咖編劇在朋友圈宣布「不和阿里影業合作」:董潤年、汪海林、宋方金等都在微博上表示「阿里影業,走好,不送」;隨後,業內眾多編劇迅速跟進,甚至有些編劇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罵戰。

這次爭議事件,源頭來說還是由IP概念過熱引起的:IP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概念過熱的一個結果,是每個人都想就著這個話題說兩句,每個人都在說的時候,就一定會有人說的是其他人所不能認同的。

這次爭論會對阿里影業有多大影響?說不上。但是編劇投身到IP開發中去,應該是大勢所趨。

商業實現·有人默默把錢賺了

在互聯網巨頭忙著建造營盤的時候,一些精品IP持續的商業變現像水流一樣不可抑制地開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千骨》、《琅琊榜》和《羋月傳》。在最開始,文學,特別是網路文學,就是IP掘金的源頭所在。比如,《琅琊榜》是在幾年前火起來的小說,有「起點中文網鎮頻之作、九界文學網最熱點擊」之稱,有非常龐大和固定的受眾。今年改編成電視劇後,席捲全國,製造了階段性文化熱潮,成為IP延展的代表作之一。

而《羋月傳》當前正在熱播,儘管有一些關於質量的爭議,但仍然無法撼動地成為影視頭條最愛和微博熱榜常客。這是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的兩個案例,除此之外,在遊戲領域,網易的手游版《新夢幻西遊》可以說是前《夢幻西遊》IP蓄力之後的噴薄,月流水過10億的成績單讓人瞠舌。

有人還在摸索,有人默默地就把錢給賺了。

未來篇:三個趨勢

上面說到,IP概念最早是誕生於互聯網公司的遊戲部門。如果接下來的幾年,有人說中國的文創產業將是由遊戲來驅動,你一定不要奇怪。因為,至少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去理解:

一、資本驅動

遊戲為互聯網公司帶來了大量收益,在資本達到一定積累之後,從商業屬性上說,它一定會向文學、電影、電視、動漫等它的上下游左右游去延伸,充足的資金是開疆拓土的根本。

二、內容驅動

網路遊戲受眾很廣,誕生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遊戲IP;文學IP遊戲改編的成功,也將促促使更多的文學作品在一開始創作的時候就考慮到後續的遊戲開發。更多的優秀內容都由遊戲而起。

三、人才驅動

待遇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到遊戲行業。這些人才即使不會久留在遊戲領域,也會將遊戲領域的打法向其他領域繁殖延伸。

那麼,在2015年被稱為IP年後,未來的IP將會有什麼樣的走勢?

全IP鏈條的打通

即使像騰訊、網易、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卯足了勁要涉足文創的各個領域,但從當前來說,仍然還沒有一個能將各個鏈條全部打通的IP成功案例。更多的都是在一個或兩個領域內取得成功。在2015年的布局和準備之後,2016年有望結出「成果」。騰訊的《勇者大冒險》、網易的《夢幻西遊》?或許是它們有望成為翹楚。而在2016,一定也會有像《萬萬沒想到》電影這樣的IP滑鐵盧案例,到時一定會產生很多質疑IP效應的聲音。

工業化生產

阿里影業引發的編劇罵戰可能在當其時一陣子就過去了。但IP全鏈條產業化生產對各個文創領域行業的影響,一定會在2016年起更加凸顯。互聯網以自己為工具已經革命性解決了許多問題,能接著解決創意、寫作甚至是表演的問題嗎?工業化生產作品?

創新和抑制創新

法律法規的完善,商業環境的成熟,商業利益的實現,會使得IP的價值更大程度地得到發揮。一部分人會因此被吸引到打造IP的戰鬥中來,實現更多的創新。但這本身也是一個雙刃劍,成熟IP能帶來直接的好處,也就因此會讓一些機構、企業或個人固守著成熟IP不放:如果現有的IP能帶來巨大收益,而且風險更小,那我為什麼還要去嘗試開發新IP呢?新IP的開發在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和模式之前,一定是風險巨大的。所以IP的走紅,對創新來說,從一開始起,就是一把雙刃劍。

從文創產業來說,2015年是一個IP年。而2016年,以IP為主導的「內容為王」,一定會是貫穿全年的一個主題之一。

(對IP觀察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我個人微信adrianfu一起討論喔)


我相信,大多數人以為的IP,和實際上現在[被稱作「IP」,卻和知識產權沒甚關係]的東西,並不是一個意思。

也許,很多出於各種目的的傢伙,都在努力給諸位將IP翻譯成「知識產權」——確實,從英文上直譯就是這個意思——其實現在「IP」熱中的「IP」只是「商業模式」而已。

現在的這種商業模式,根本不配稱之為「IP熱」,只配稱作「渠道熱」、「熱點熱」、「人氣熱」。可不知有多少本應該有「知識產權」的人,擁有更好的內容,但是他們根本得不到任何收益。

不要幾個人起個虛偽的名字叫做「IP」,所有人就都以為這就是IP了。

其實有價值的不是這個虛的幾乎沒有實體的「品牌」,而是這虛影背後,那群為了排遣寂寞無聊,而聚集起來的,可供營銷盈利的,低智商、高消費群體而已。


簡單說兩句。

上邊高票回復看了一些,我覺得大家好像都傾向於從「市場」,「法律」角度來分析這個現象,我就單純想從文化角度來解讀下這個現象。

現代的文化市場因為多平台及多種形式的演繹達到了一種空前的繁榮,但其實往前看的話,這種延續性一直沒有斷過,即使是封閉性很強大的年代,通過口耳相傳的文化性創作依舊擁有極大生命力。

以個人之見,解讀「IP熱」,可以用一句宅語來歸納ta發展的走向,「live long and prosper」。多平台,多種形式的演繹,會把繁榮推向一個更高的層面,催生出更多樣以及更加升級的演繹方法,甚至可能超越現有模式(影視化,遊戲化等)。這裡回想下之前的「瓊瑤熱」(這裡舉例沒有選擇金庸熱,是因為金庸的作品到現在還具有極大的演繹潛力,可以改編成多種新型形式,而瓊瑤熱在最巔峰時期受制於技術手段只停留在影視化演繹階段),在當年的影視化背景下受到熱捧,基本上也可以形容為「空前的成功」。

這種合理的繁榮趨勢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固化價值——發展價值——激發潛力前瞻式準備升級」三個階段,而大IP熱就處於第一到第二這個階段,即整合成長期,在其繁榮發展過程中,肯定會與社會秩序(法律、社會等)及市場規律(資本等)發生關聯,進而在表象上更多地表現為「錢」的問題和「利益」的問題(大白話,實在不知道規範化怎麼形容,知識積累捉急啊……555),但從本質而言,還是這個實物本身的發展問題。

還有一種理解,現階段的IP熱其實可以概括為「跑馬圈地」階段,當今空前繁榮的「創作」其實可以在宏觀上歸納為類型化創作,融合發展肯定是總的趨勢走向,在這個語境下,協同創作這種行為會以一個超級大的數值在不斷、大面積發生,這種協同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可以是同類型/同方向的,也可以是異業的/相悖的。在「大IP」這個詞語的角度來看,異業碰撞整合產生的火花反而會是更有潛力的,也會是未來一種更具有代表性的發展走向。這種碰撞、整合,可能會形成若干新的創作形式,以「文以載道」這種古老的內核,衍生出多種更符合時代及技術發展的表現形式(比如電影、遊戲都是新型的創作形式,在未來肯定會有更新的形式出現)。這些更新型的創作,在現有平台的良性支持下,肯定會更加地豐富「創作」其內涵。

大IP將會成為一個地基,雖然現在的表象TA是浮躁的功利的,但繁花褪盡恢復樸素的內在,TA就是一個新的基礎平台,打好這個基礎,是為了未來更多維度,更立體的創作創造一個好的開端,或者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認真地期待,返璞歸真的那一刻的到來。

(水平有限,目前只能寫成這樣了)


必然的,原因有2

1、國人富了,消費的起原創文化了

2、文化產業法律規範嚴格了,知識產權保護貫穿整個商業過程

國內錢多,幾乎所有投資方向都有嚴重短期泡沫,火完一波走人幾乎也是必然的,如果說虛假繁榮的點,我個人認為是這些炒得高價的破玩意雖然眼下粉絲很多但沒一個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大多是逗小P孩的,這種片子槽點多感觸少,打發時間浪費生命,一切就這麼在無聊中飛逝而去

沒轍,誰叫當下國內主流娛樂消費群的欣賞能力就這麼簡單無聊呢

不過我這樣連美劇大片都覺得逗比的可能也離人群太遠了點,我看的玩的盡量是能反覆把玩琢磨深思的,虛假繁榮就好像一夜情快餐,恰恰是當今社會流行的


好多回答都答偏了呀

題目問的是IP為什麼那麼火,而不是IP是什麼

IP之所以火,其淺層原因是產品標籤化

我看一部電影,看到導演是「周星馳」或者主演是「鄧超」或者內容是「盜墓筆記」,我會去看;我玩一款遊戲,看到跟「魔獸」或者「金庸」或者「火影」有關的題材我會去玩

所以也許我並不知道電影拍得怎麼樣,口碑如何,但是我認可這個「標籤」,最典型的是中國票房最高的系列電影——小時代

其實國外也一樣,速度激情系列、星際迷航系列、007系列、威漫系列…… 情節並不怎麼樣嘛,特效也一般啊,但是確實叫座

與其冒險講一個新故事,不如用一個成熟的套路來套一個大家認可的老故事

遊戲也一樣,我認可這個「標籤」所以我願意去玩這個遊戲,比如最近非常火的「刀塔傳奇」以及「天龍八部」

多少人是因為玩過dota和看過天龍所以入坑的?

與其冒著沒人玩的風險研究新玩法,不如用一個成熟的玩法來套一個大家認可的「概念」

怎麼樣?既安全又省事,關鍵是虧錢風險大大降低了

產品標籤化的深層原因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經歷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

太多消息要接收了,我們不得不用標籤去過濾

好比一家公司太多求職者,hr會用「學歷」去過濾掉一次

我們會用IP去過濾

求職者為了不被過濾所以求個好學歷,產品為了不被過濾所以買個好「標籤」

這個標籤就是IP

很多好電影和好遊戲也許就被過濾掉了


我現在聽的所有的歌曲基本上都是盜版的,你說呢?現如今《生日快樂歌》和《友誼地久天長》作者的後代滿世界跑去要版權費你以為是開玩笑?


當我們說ip的時候,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在說什麼?日本動漫,美劇、美漫,網路遊戲、單機遊戲、網劇還有網路小說。而這些事物最大共同點是什麼?從2003年左右開始規模化的發展,並且,極度依賴互聯網。

所以ip這個概念在中國越來越引起討論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寬頻互聯網的快速興起和普及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了前所未見的有趣事物。說嚴重點,是信息獲取的成本降低和相對開放化(可以大概理解為生產工具的革命), 讓「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產生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這是中國文化市場的一次補課,人們前所未有地廣泛接觸到了如此多且成熟的現代流行文化產品,所引起的關注、話題、市場潛力已經不是孫悟空哪吒關雲長包青天黑貓警長們能夠相比的了。

然而在這些「新ip」的來源地,因為有著持續自由穩定的思想、創作和經濟環境,並不存在一個突然的短時間的作品井噴期,對ip的概念和相關的法規以及市場也是隨著這些作品的慢慢發展和完善循序漸進產生的。

反觀中國,前面的回答說的很準確,由於爆髮式的發展和強大的號召力,IP在現階段的中國廠商手中無疑僅是變現的工具,拿IP變現本身沒有任何問題,IP的最大意義也在於此,但問題在於變現的手段。

很要命和諷刺的一個現實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最初通過互聯網接觸到這些IP的核心受眾恰恰沒有對這些IP原作本身養成消費習慣和知識產權層面的尊重心態,加上中國官方嚴格的准入限制和反覆無常的尿性,導致能夠承載這些IP精髓的原版作品往往無法有效變現,而能夠有效激活這些IP強大的變現潛力的方法往往是用本地團隊對既有IP的本地化再創作和植入特殊的商業化設計(本質是一種白痴化和patronizing,各種大IP手游頁游和「中國獨佔」的國際ip端游就是很好的例子),這無疑進一步的將這些IP變得工具化和扭曲化,讓更多的廠商不尊重IP,並且滋生許多「搞到IP撈一把先」的心態(盜墓筆記電視劇就是一個典型),並且其暴利潛力必然催化廣泛的盜用行為,根本上與知識產權保護的理念相違背。

所以這其實又是一個中國特色的「步太大扯著蛋」的問題。

然而即使會扯著蛋,這步子還是得邁的。


謝邀~

我認為這是一種必然。

國家及社會越來越重視ip了。

為什麼重視呢,我覺得第一是因為合法性,ip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日漸完善。第二,是利 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學會了用ip去保護自己的利益了。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保護ip的初衷是鼓勵創新,保護人們在創新中獲取的利益。如果創新的利益不被保護,那麼會打擊人們創新的積極性的。

不重視ip,就沒辦法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

~~~~~~~~~~~~~~~~~~~分割線~~~~~~~~~

額,沒想到這個問題突然火起來了,就搜狗輸入法告百度輸入法專利侵權一案我寫了一段話,放在這裡我覺得比較合適:

這不僅僅是一場搜狗與百度之間的專利戰爭,更是一場知識產權領域的一場盛戰。總有人再問,為什麼ip這個詞現在這麼火?其實ip的火就是被這一件件血淋淋的知識產權維權案件點燃,點旺的。鄙人很慶幸,活在這個時代,活在中國知識產權轉型的重要時代。以鄙之能,推其之進。

by知識產權石磊


目前IP的火爆,主要是熒幕帶來的效應。這是影視產業必然的一個過程。美國,日本的先例很多,漫威之類早已經盆滿缽滿。日本的優質動漫獲得電影的改編也是必然。影視,遊戲,出版業,音樂,包括外設,玩具,甚至服裝等等的橫向聯合,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

IP在中國的火爆,絕不會是短暫的,也不會只有這麼一個爆發期。目前的火爆只是開始,也只是一個階段,必然還有後續,至於後續能否像現今這麼燒錢和繁榮,有待觀察,這必然是一個長久的過程。

IP侵入影視界之後,導致了大批的反對聲音,這很好理解。電影電視劇每年就能播那麼多。原創劇本面臨嚴重的生存問題,但這種激烈的競爭能否提高原創劇本的水平?本人持懷疑態度。中國的影視業並不是唯才是舉。拍攝,播出,裡面貓膩很多,影視公司和電視台的很多不能說的秘密,有時候就決定了一部戲的命運。而對一個劇來說,只要播出,就成功了。後續的觀眾反響,劇的質量問題,對交易和收入幾乎沒有影響。沒有一個選拔優秀劇作的標準,憑人際關係和明星效益拿到播出收益,導致雷劇橫行,觀眾放棄原創劇作,完全可以理解。原創的軟弱又形成惡性循環,觀眾不愛看原創,對IP產生期待,IP的繁榮,又導致了原創更加衰弱。能否痛定思痛,跳出這個循環,因為要觸及一些既得利益,是難上加難。

影視業的從業人員對IP的抵制也好,鄙視也好,吹捧也好,都是基於金錢收益而談的。尤其是編劇這一塊。無疑問編劇的生存空間再次被壓縮,IP來勢洶洶,而中國連一個靠譜的電影電視劇本原創獎都沒有。《當代電影》2015年第九期,專門談了很多IP的話題,找了一群編劇影視大鱷的夸夸其談,對真正的問題都避而不談,不過是在說「我們還很好」。也不知道說給誰聽。至於那些要撤銷一劇兩星,回歸一劇四星的大佬,更是擺明了要再次壓縮市場面積,以獲得更大收益。

中國的發展更迭的快速令人難以接受,所以每次到產業洗牌的時候,沒有時間怨天尤人,就看能不能抓住機會了。


再一次反對多圖多數據就是好答案的這種回答方式。明明可以幾句話就說清楚的問題非得碼這麼多字是對各種資源的浪費。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這樣的,在市場規律中,資本都是天然去尋找藍海的。而每一個新噱頭,都可以被看成是藍海。現在是IP操作,兩年前是手游,5年前是頁游,7、8年前是所謂次時代端游,十年前是自研和大作代理。你會發現每一個新模式都會帶來一波「火」,而當火爆衰退,市場重新進入良性競爭,資本就又開始去尋找新的藍海了。

最後。IP這個東西實際上還和其他的曇花一現的模式不同,IP是可以下蛋的雞,非消耗性操作會讓IP這個東西變成聚寶盆,變成能持續產出價值的池子。這兩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漫威模式。


泡沫,必死。

很多企圖給IP下一個定義的,都是不老實。

我們幹這一行的人就知道,IP無非是個噱頭,很多IP宣傳時價值還不如一個明星大。

明星能算IP嗎?按道理來說不算吧?

寫小說的郭敬明韓寒去拍電影,很多人關注,那他們算IP么?

所以IP現在已經用爛了,跟『給力』這種熱詞一樣很快就會膩了。

而IP的內核也愈發靠不住,粉絲已經開始免疫了,不會因為喜歡小說就去看劇,或者玩手游,反正就是錢沒那麼好騙了。

當然以後還會有新的玩法但是IP熱這兩年就會消退了。


中國人善於炒作概念,html5都能硬給起個名字h5,拿坨屎起個名字炒一炒都能拉來投資,賣出去幾坨。

當雲計算出來的時候,遍地的雲,不管什麼服務通通加個雲,最後雲計算已經不夠了,雲xx出來了。

當大數據出來,遍地的大數據,接著就是大xx。

然後就是IP,到處都是IP。

難道沒有IP這個概念時就沒有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嗎,有很多吧。

至於說把歌曲改編成電影,我估計以前可能壓根沒人去想這麼腦殘的注意,但有IP這個概念就不一樣了,這就成了高大上而且理所當然的改編了。

如果觀眾足夠成熟,可觀看的影片足夠多,IP的概念恐怕就沒人會提了。因為你拍出的東西沒人看。


幾年前的時候,有人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指的是將動漫遊戲漫畫等等內容進行整合然後統一。形成一個圈子。

這個概念是基於日本ACG文化圈子準備做的。一般立足小說,立足於此然後進行遊戲和動漫的擴散。而在目前中國的情況是爛娛樂狀態。

長足的發展基礎是基於當前每個腿都很好。我們以《十萬個冷笑話》為例,十萬個冷笑話作為一個漫畫,擴展到動漫,擴展到電影。確實是一個很有效的泛娛樂。但是同時也作為一個泛娛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它變成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收入方式。

這個就唯有遊戲了。但是當前中國遊戲市場的情況,《斗戰神》這個相比不會太陌生把!市場有的時候還是太凌亂了。


互聯網時代,也是全民營銷的時代,為了更好的把文化和資本結合在一起,製造一個「概念」是最好的方式,而IP就是這個應運而生的概念。

IP之所以持續火熱,是因為它給資本帶來了回報,而資本持續關注IP,是因為概念可以給文化圈帶來狂歡。

說到底,不管是IP,還是現在的頭部內容,都是一種營銷噱頭,而真正重要的是:內容和IP背後數以千萬計的粉絲

IP陪伴了粉絲的成長,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些粉絲的某種想像,粉絲會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IP之中,包括小說,遊戲等等。

而對那些為IP買單的人而言,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所認可的優質內容而買單。

IP從誕生以來便一直是文化和資本圈人手中的香餑餑,至今一直不斷升溫。但由於市場對於IP的運作還在起步階段,未來對於IP的使用只會更加的成熟。

好資源被開發的同時,新的熱點IP也會不斷被製造出來,而且將會滲透在文化行業的方方面面,不再局限於影視行業。


當遊戲、電影行業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利潤里最高的終端領域原創能力糟糕到極點的時候,怎麼辦呢?改改改,買買買

IP就火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極品公子這部小說,這部小說還有後續嗎?
小說和故事的區別是什麼?
文字的節奏感是怎樣的一個東西呢?
有哪些名不見經傳但非常好看的小說或作者?
老舍的文風是怎麼形成的?

TAG:風險投資VC | 電影 | 小說 | 遊戲 | 知識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