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是一位勵志作家嗎?

路遙說作家的勞動絕不僅僅是為了取悅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平凡的世界創作期間他投入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不同讀者從其作品種汲取不同的精神力量,亦或是價值思考人生感悟。


我認同路遙作品的勵志效果,但我不認為路遙是一位勵志作家,他的作品只是如實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初的十年,普通人們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如實反映了當時廣大普通人的生活狀況、奮鬥歷程。

與我們這代人不同的是,我們的父輩大多來自農村、小縣城,他們在文革中成長,改革開放後,來不及抱怨,一心一意的奔向新的幸福生活。他們是從無到有奮鬥拼搏的第一代,也是改革開放創業打拚的第一批弄潮兒。壓抑了三十年的巨大的生產力爆發後,中國人都是拼盡全力向上爬,往高處奔。他們的所做所為比卡耐基的勵志成功學故事感人的多!勵志的多!所以中國的城市人口佔比從20%迅速提高到了50%,所以農村從原來的吃不飽飯變成了吃肥肉都嫌膩。

不論出身經歷以己度人肯定是不恰當的,不結合歷史以今度昔肯定是不嚴謹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路遙出生成長於農村,真正的深入過廣大群眾(翻過黃土地),且弟弟就是礦工,對農村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耳熟能詳,年輕時曾經當過縣革委會主任。對地方官場微妙複雜的鬥爭爛熟於心,與路遙同一時期,有很多無病呻吟的中二文藝青年,只有路遙寫出了底層人民樸實勤勞的特質,寫出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改變命運,求發展,求穩定,求致富的真實情況。也因此,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

結合他的個人經歷以及所處的時代,他寫出讓人感觸頗深甚至熱血沸騰的好書一點都不奇怪。拿他的書與當下流行的打雞血式的成功學來比較,不客氣的講,是明顯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路遙的作品全景式地表現改革開放前後城鄉社會生活,更多的是側重於如實刻畫一代人面對社會變化走過的豐富曲折的奮鬥歷程。而很多人讀出來的勵志價值不過是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附屬效果罷了。


請問他的哪部作品讓你覺得勵志?我看完都想哭


對我來說挺勵志,但是這種勵志和市場上的成功學勵志學又完全不一樣。是在你看書時被潛移默化的一種思想覺悟,原來人和土地的關係可以如此厚重,甘於平凡是一種勇氣。讀完了你就會想,這麼艱苦惡劣的環境,每個人還如此努力生存奮鬥,那麼我們呢?這反思沒有涉及金錢地位成功為目的的動機,只是一種對自己生存現狀的反思,但是是以內心為出發點的。所以很勵志


沒有人覺得《平凡的世界》骨子裡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個路數嗎?喜歡平凡的可以看看鋼鐵~


與其實說是理智 不如說是天真。


不知道如何評價,只是剛剛看完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記錄了一些隨筆,以及《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過程。歷時六年的心血,對每個人物,每個細節的把控。偉大的人也是孤獨的,那隻陪著他的老鼠,那些數不清的夜晚。若不是擁有堅強的意志,又如何能完成這樣一部鴻篇巨製,對藝術的追求已經超越所有。那種開始時的焦躁,完成後的喜悅,全身心的投入。只能說,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被鞭子奴役而死的文學工人】路遙,出身於貧農家庭,務過農,當過教師,做過編輯,後來成為陝西省一名專職文學工人。他犯上了一種焦慮症:別人一年發表了十個短篇,他沒發到,他著急;別人獲得了**文學獎,他沒獲得,他著急;別人出了長篇,他沒出,他著急憤怒;別人出版了中篇小說集,他沒出版,他焦慮、憤怒。他就這樣被文學工廠的選拔機制和競爭機制深深奴役,鞭打,折磨,每日生活在焦慮、困惑和疲憊不堪中,他常常坐在作協的藤椅上寫著寫著就睡著了。1992年,他終於積勞成疾,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英年早逝。


與其說是勵志作家,路遙身上更多的是先鋒作家的影子。


不是為了勵志而勵志,人類歷史不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


推薦閱讀:

松浦彌太郎的書怎麼樣?是心靈雞湯文嗎?怎麼看待這類書籍文章?
如何評價楊紅櫻?
如何評價崔金生,或"霧滿攔江"?
在文學講座上聽阿丁說中國的文學作品大多沒想像力,中國近現代作家的作品哪部像《聊齋》一樣比較有想像力?
有哪些文字特別好的中國作家?

TAG:小說 | 作家 | 文學 | 小說家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