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一直追求超薄設計,而不是使用合理的厚度,並增加電池容量?
很多人在選擇買iPhone 6還是plus的時候,往往覺得6的大小很合適,而需要的卻是plus的電池續航能力。如果把iPhone 6稍微加厚,用來增加電池容量,能保持與plus的容量一致,很多人會直接選擇加厚的iPhone 6.
所以問題來了,手機設計一致致力於超薄設計真的有必要嗎?個人覺得不超過20mm厚度,都完全沒有問題。而且薄了,確實容易彎
想起了是年期那功能機時代的兩個牌子,三星和飛利浦這麼對比可能不太合適,不過覺得它倆比較有代表性飛利浦就主推大電池超長待機,充電一次待機一個月三星從那時候起就喜歡搞個世界最薄,印象比較深的有D908這種手機,滑蓋,世界最薄,8.8毫米什麼什麼的當時是功能機時代嘛,總覺得能把手機做小,做薄,就是高科技於是當時各個廠家都拼了命的做小做薄,功耗大家都差不多,鋰電池對付這種功耗都能做到兩天以上的待機,不管怎麼薄,這種待機時間都是可以接受的。而造型炫酷就贏得了很多人的青睞,再加上新的超薄手機一上市就動輒四五千的售價,讓人無法不相信這是一部集合了世界頂尖高科技的手機,大家認為8.8毫米非常炸裂,受到追捧,也給三星這種公司樹立了技術過硬的印象像飛利浦的超長待機,這個功能是好的,可是真正能用到這個功能的一般就是跑業務的那種中年人,電話不斷,經常出差,需要二十四小時開機。這種人畢竟是少數,待機一個月也確實誇張。而且和世界第一薄這種噱頭比起來,傻粗大的造型實在不討喜。並且,超薄帶來的「高科技感覺」,比電池技術上的科技感來的更為直觀。於是後來的事大家都看到了嘛,一提到超長待機都什麼印象?山寨機啦,老人機啦提到超薄都什麼印象?美,高科技,時代前沿,「名片大小」,「可以放到錢包里」,時尚時尚最時尚反正我感覺超薄這個事兒從手機出現之日起就是廠商一直追尋的。不過當時功能機還好,真到了現在的智能機時代,手機做的又大又薄,拿在手裡真不見得有那麼舒服。尤其是要以厚度來換取待機時間,導致一個手機玩著玩著就沒電了,更加得不償失。如果說當初追求手機的輕薄是出於便攜考慮,那現在追求輕薄可能就是那時候遺留下來的慣性?
不過誰管那個呢,所有人都瘦的年頭,你一個體型正常的人站在人堆兒里說這不對呀,像我這種身材勻稱的才是正常美,你們都不健康的下場是怎樣的?大家會瞟你一眼,切,減不下來肥還好意思說
以下為非專業的個人看法
科技產品的設計美學當中有一種元素,大概可以被稱為科技感或者未來感。這樣的設計談不上有什麼作用,但是人們會認為產品的未來形態應該是接近於這樣的。
拿手機來說,比如更薄的機身,更窄的邊框,更少的實體按鍵。
平心而論,超薄的機身,超窄邊框,全觸屏,這些元素有什麼用呢?莫須有。我們就是單純覺得未來的手機就應該是一張透明的卡片,我們就是覺得這樣的產品更酷,拿出來有逼格。當然,這種「未來式」的美感是非常主觀的。
這個是早年間在星際迷航中出現的激光槍,我不知道現在還會不會有人覺得它很有未來感。在當時來說這東西的造型簡直酷斃了,讓萬千少年朝思暮想夢寐以求。其實它的造型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八九十年代很多科學幻想小說雜誌的封面上都有這樣的畫面。宇航員摟著自己的女友手裡拿著電磁槍,背上背著準備戴在頭上的圓形玻璃罩。槍頭的位置有點兒像紅警里的磁暴電磁圈,身後的背景是一艘火箭造型的飛船。現在看起來很土很幼稚,但這就是當時的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未來手機會越來越薄嗎?還是會變成我們現在完全想不到的其他方式?
未來的科技產品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不得而知。也是我們從古至今的疑問。所以,誰給我們一個答案,誰就是時代的驕子,上帝的寵兒。曾經,喬布斯站出來,他說:
「消費者們並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直到你把產品拿到他眼前,和他說,Welcome to the future.」好吧,這個是我編的。於是,他在MP3普遍是這個樣子的時候,
還順便把筆記本電腦裝進了牛皮紙袋,
順便做出了最漂亮的鍵盤和滑鼠,順便把電腦主機放進了顯示器後面。在我看來,他從頭至尾只做了一件事,就是 定義未來。
over.======================以下是答主的腦洞時間======================
路人:答主你說的我都懂,可是手機為什麼要做這麼薄呢?
我:。。。。。。(╯‵□′)╯︵┻━┻你要搞明白一個道理:廠商的出發點並不僅僅是從用戶實用性角度出發的,尤其在手機同質化如此嚴重的今天,既然沒辦法沒那能力提升使用體驗,就在噱頭和小把戲上做足功課吧。原因就一個:市場逼的!
當我在用諾基亞5320的時候我看到諾基亞5800的屏幕,哇,好大好漂釀,我覺得如果我有5800我願意用它一輩紙當我用上5800的時候,我看到HTC G8電容屏,哇觸控好精準好棒,我覺得如果我有HTC G8我願意用它一輩紙當我用上DEFY的時候,我感覺,卧槽,這麼清楚還三防,我覺得我還是無欲無求了當我換了DEFY用上了IPONE,我去,這麼順滑流暢,發誓此生真愛。當我看到手機越來越大換了小米2s的時候,我才感嘆,手機還是大點的好啊,先湊乎著用吧,應該也可以用上好幾年了。然後我換了魅族MX3,這貨正面真好看,雖然後殼丑了點,但是買個好看的套子還是不錯的嘛。於是,用的手機越來越多,直到現在,我覺得我手上的MX3還是夠用,但我看到更快更好更輕薄的手機,還是有發自內心的呼喊,「買!買!買!」可以看到手機是越來越薄的,就像我曾經也懷疑過,手機真的有必要做到4點幾寸嗎,到後來,真的有必要做到5,點幾寸嗎,再到後來好吧你們做到9寸我也認了,只能說客戶的需求才決定了最終手機的形態,人的審美,需求,造就了現在手機的變化。所以,客戶越來越喜歡淺薄的手機,於是手機越來越淺薄,至於電池嘛,用了這麼久,還有充電寶,你真的在乎一天一充的節奏麽?
如果 6 plus 攝像頭不突出,多出的厚度放電池,我覺得會更好,那麼薄真沒必要
原因是簡單:厚的不好賣。電池電量再足,你外表你是看不出來的,但是薄一眼就是能看出來的,大部分消費者是小白用戶,他們買東西就憑感覺,所以你電池優勢體現不出來,但是厚度反而是最要命的。
有必要。其實大多數人手機使用環境並不要求那麼大的電池容量,在我看來主要是需要上一天課並且經常使用聊天應用,社交應用和遊戲,沒地方充電的學生對續航要求最高。其實工作的人到了工作地點手機可以隨時充電,並不用硬撐著,這樣看來輕薄確實比續航用處更大。而且目前這種環境下人人都有移動電源,其實結果是一樣的。
打個比方比如機械錶的避震器有好有壞,有貴的有便宜的,但其實效果都一樣:不摔的話走時都挺准,摔了都會壞,很少有人摔表恰好摔到差避震器表會壞,好避震器表不會壞的臨界點。這樣的話完全可以拿上避震器的成本做點面子工程,比如十二點刻度上鑲一顆碎鑽什麼的。。。要不是這貨美得這麼驚心動魄,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麼會想要手機越薄越好看單從審美的角度來看,什麼手機最好看? - 哲部豪拔的回答
機器太薄可能給設計帶來一些麻煩,比如攝像頭啊(我說的是iPhone6)、電池啊(我說的是iPhone6)、機器本身的強度啊(我說的是iPhone6)什麼的。但更薄的機器手感確實更好啊,至少對許多人來說是這樣的。
很多東西的對錯在商業面前並不重要,最大的利潤才是前提。
蘋果一定能夠想到適當增加iphone電池可以更完美。
但是那樣plus就沒必要存在了,增加一條有利潤點的新產品線對於企業的意義有多大,這個其實百度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蘋果不是做不出完美的產品,只是完美的產品本身一定會帶來毀滅,平衡製造、需求、商業上的能力才是蘋果真正超越同行大腕兒的地方。
產品只要被大眾接受就可以了,然後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市場上去調整和潤色它,使它能創造的效果更完美。至於它本身是否完美,who care~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些傻逼公司,為什麼不考慮把電池做得厚一點,而是一位追求手機有多麼的薄。而且,電池大一些,手機可能厚一些,這也比弄得更薄一些容易實現吧。
後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你會發現這些公司並不傻。
電池不夠用,你可以用充電寶來彌補。
但是,如果手機不夠薄,你沒法用刀去削手機啊。
最最重要的是,作為賣點,可能更薄比續航時間更長更能吸引眼球。
但是,但是,作為一個男的,我還是寧願手機厚一點,續航長一點。
合理……?5年後手機的功能要是在一張A4紙楊的東西上全部實現你就知道你的問題問得多麼不合理。
很久之前我們用著各種諾基亞,摩托羅拉,多普達,好像對於薄厚的概念並不明顯,iphone4出來之後引發了超薄的潮流,一家比一家做得薄,好像人們對於手機的審美一下子發生了質的轉變。如果將來某一天一款超長使用時間的手機發布了並且能像當年iphone4那樣掀起熱潮,我想那時「續航」將成為新的競爭點。
當電池技術還沒有獲得突破的情況下,目前智能手機電池容量的設計,是以正常使用一天為基準的。若電池能用兩天,也就是iPhone 6電池3600mAh,6 plus是5800mAh,那厚度、重量……你會買嗎?若不做到兩倍,增加的意義是什麼?晚上臨睡前發現電池剩餘42%,你充還是不充?
因為更薄更輕,就更便於攜帶。褲子口袋裡放卡片輕鬆還是放磚頭輕鬆?
當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也曾經吐槽過手機電池不夠用。
可是我上班以後(更確切的說是在上學時懂得努力學習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電池不夠用的情況。
除了那些無所事事的學生和那些一天到晚打電話的崗位,誰會天天捧著手機玩?
我用華為P6
補充一下,超薄手機還有一個優點:可以很放心的放進西服的兜里,不顯眼。上面的回答,大多沒說到點子上。「薄」對於幾年前的功能機來說,真是剛需,但是,當今的非功能機大多都在1cm以下,7mm更是多如牛毛。以8mm作為基準,每薄1mm對於用戶感受的提升,到底有多少,恐怕得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增加1mm厚度,讓廠家自由發揮,可能的結果,會讓人欣喜。比如:增加電池容量、攝像頭不突出,良品率提升等等。用iPhone6這幾個月來,總覺得太薄,拿在手裡像個薄鐵片,有「中空感」,不得已,戴套了。如果能加厚些,電池增加幾百毫安,把攝像頭藏進去,想想,多麼的感天動地啊!
1.這個是一個看臉的世界。2.用戶看手機的臉,廠家看用戶的臉。3.實際上,薄與性能還是要取一個平衡點的,因此vivo X5Max(目前最薄)並不是賣得最好、受關注最多的手機;但不可否認它真的很漂亮。
我個人認為應該從4個方面解釋這個問題。1、產品本身,目前手機的趨勢就是大屏化,如果增加厚度→增加電池容量→增加了重量,這個結果是很多消費者不想體驗的。所以體積、材料、重量、握持感和屏幕尺寸需要綜合考量。2、消費者角度,首先是消費者多年積壓的對輕薄手機的這種消費慾望。不久以前,也就是幾年前,像iphone6這種厚度的手機件事就是黑科技。消費者在廠商引導下逐漸接受了「越來越輕薄」的升級設定。3、廠商,廠商作為產品的設計製造者肯定有過類似問題的探究,什麼樣的薄厚程度對於消費者最容易接受。但是礙於自己設下的坎兒,讓大眾消費者接受新的設定,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現在包括題主在內很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輕薄有可能導致續航不足和手感變差。4、賣你手機真的只是在賣你手機么?單一個蘋果就養活了多收硬體周邊廠家,於是有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的iphone6套上一個硅膠保護套之後,鏡頭不突出了,厚度也剛剛好。也就是說現在手機配件——手機殼、手機膜之類的根本沒有能力做到十分輕薄,如蟬翼之類的,6毫米機身厚度,加上1毫米保護殼正好啊。
蘋果為了大屏的握持和操作體驗做了很多妥協和平衡,而不是無腦越薄越好。剛拿到機子的時候單手把玩了6才知道什麼是愛不釋手,有絕佳的握持感。
電池方面我還是同意你的。加上那0.3mm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至於為什麼我也說不好。加厚太多就搞笑了,畢竟請考慮妹子們的握持體驗。PS. 20mm的大屏手機,你確定不是在開玩笑嗎?推薦閱讀:
※蘋果和三星在手機市場是非常激烈的對手,為什麼三星依然願意為蘋果代工晶元、液晶面板等很多關鍵元器件?
※在蘋果零售店 (Apple Store) 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Apple Store的店員不幫我越獄?他們不會嗎?
※三星代工蘋果手機晶元, 蘋果如何保證技術不被三星「借鑒」呢?
※為什麼多年來蘋果既不砍掉也不更新 iPod Classic 產品線?
TAG:工業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手機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