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複利原理只能用於金融方面嗎?在其他方面還有什麼用處嗎?


複利原理就是普世大道。

不要執迷於某個數字的多少次方後邊的結果,那只是點燃內心慾望,讓人自迷的表象。

複利原理,要表達的意思是:複利周期內看似不起眼的小進步或者小退步,假以時日,則會讓本體產生超乎想像的巨大進步或者退步。

做事耐心點,把時間當做朋友。

不要高估你一年能做成的事,也不要低估你五年能做成的事。


時間序列上滿足f(x)=xa就可以,所以就太多了

自媒體粉絲增長

老鼠的繁殖

科技硬體迭代速度與增長規模

解放區兵源增長速度

鏈式反應

互聯網信息數據誕生速度,傳播增長,沉澱增長速度

癌細胞增長

龐氏騙局入局人數增長

謠言傳播速度

經濟泡沫產生與爆發速度

網頁遊戲/手游隨著級別增長的收費規模

遊戲中升級所需經驗值

知乎高質量答案獲得贊的速度

火箭起飛後的速度增長

人類戰爭規模隨著歷史進展的擴大

某一要火話題的關注人數增長

想到再補,覺好求贊


首先,複利只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不要被一些書忽悠成「普世智慧」。生物細胞的增殖就是一種複利


複利的威力是很牛逼的,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蹟,

我自己感悟比較深的幾件事

1.用複利的方式思考

很多人在沒多少錢的時候就開始學著理財,財富越理越多,這是個真理,關鍵看你怎麼個演算法。複利的方式告訴我們是,只要你不賠慢慢積累,會積累出來一個天量數字。當下的情況是,房價已經很高了,是看得見的泡沫,說不定就做了接盤俠;股市風險太大,如果沒經驗就是一波一波的被割韭菜;P2P利率倒是很高,你惦記著利息的時候,人家惦記的是你的本金;存銀行倒是穩賺不賠,可是銀行的利息估計都趕不上通脹的速度。你手裡只有幾萬塊錢的時候談投資理財基本上都是扯淡,就算年收益有10%,又怎麼樣,只不過多了幾千塊錢而已,並沒有什麼卵用。怎麼辦?其實最好的複利投資是自己,如果你這些錢用於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參加培訓,參與社交活動,努力工作,假使這些每年給你的收益也是10%,這樣幾年後升職加薪所帶來的收益是遠遠大於當時的投入的。

2.為什麼要去大城市

小明和小王同時大學畢業,小明在內地家鄉找了份工作,而小王則去一線城市求發展。兩人找到的工作薪水一樣高,都是年收入5萬元。小明身處經濟發展速度為3%的內地,要翻一番需要24年的時間,而在小王所處的一線城市,收入按6%增長,因此,收入翻一番只需要12年左右。這是一筆簡單的經濟賬,開始時的一點點投資,經過利滾利的發展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差距變大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這樣的投資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經典的縮影嗎?每次做出選擇的時候,小小的退一步和小小進一步,等到有一天才發現:天哪!他已經把我遠遠地落在後面了。

3.複利在社交中的效應

如果你遇到一件事可做可不做,這個時候你最好去做。做這件事你付出的代價並不到,但這會讓你和社會多一層的聯繫,說不定在以後的什麼就會用上這層關係。

每次與社會的交集就把自己與大家多了一層羈絆,每個小小的用心就會多得到一份善意的回報,每天一點點的努力都會都會得到一點肯定,積攢的多了,你的路就會越來越寬廣。老祖宗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說的可不就是這個道理。

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大飛隨筆」


除了年齡之外,人生的大部分方面,都不是線性增長的。

我的好朋友X,是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中,少見的廚藝高手。她的拿手菜,叫做「焦糖一切」,焦糖紅燒肉,焦糖雞翅,焦糖三丁,焦糖蘋果……「因為很多肉菜都可以紅燒,我就在想能不能更近一步,先炒糖色,這樣菜下去就可以有焦糖的味道。」

她第一次炒焦糖,因為沒掌握好火候,五分鐘就把一隻鐵鍋的底給燒穿了。她不想放棄,又買了一隻新鍋子,打小火,按照書里教的方法,不斷攪拌控制糖融化的節奏。試了七八次,一共燒壞了兩隻鍋子,終於熬出了金黃噴香的焦糖,再趁熱把紅燒肉放下去,一道頗有匠心的菜就出現了。如果把紅燒肉替換成雞翅,三丁,水果等等,框架沒變,卻等於一次性探索出了十幾道菜。

她說學新菜的過程,一開始進步很慢很難,找不到技巧,甚至懷疑方向,只能邊走邊摸索。

突然間,一個關節打動,情形暴漲,註定的驚喜就註定地發生了。

這個過程,就是一道漂亮的正弦曲線。

橫軸代表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縱軸表示成長和回報。她走OA這一段,耗時很久,還付出了兩個鍋子和七八次失敗的代價,每次只能進步一點點。過了A點,她掌握了竅門,一切豁然開朗,水平扶搖直上。

由A到B,由焦糖紅燒肉到焦糖各種水果,只花了很短的時間,但回報率超高,這就是生活中的複利效應。

1990年,美、英、日、法、德和中國科學家開始了繪製人類基因圖譜的工作,這是人類史上的大事,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登月」。

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耗資大,進度緩慢。

人體23對染色體由約30億個鹼基對組成 。剛開始,確認一個鹼基對需要花費10美元,一名經過嚴格訓練的技術人員,一天只能完成1萬個鹼基對的測序。 可是人們越做越熟,開發了相應的電腦程序,靠機器人做事,到後來一個鹼基對的成本降到了5美分,效率是每秒鐘1萬個鹼基對。最後的基因圖在2003年公布,比科學家預計的早了3年。

是不是很像做菜,開頭困難重重,但過了A這個突破點後,一切就勢如破竹。

回到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事情是按正弦曲線的方式開展?

在研究城市房價漲幅邏輯的時候,我沒法不注意到,2015-2016這一波房價上漲速率,京滬深三個一線城市領漲,而且把二三四線城市遠遠地甩在身後。

以深圳為例,一年多漲了整整一倍,很多人都看傻眼了。 也許可以理解為,深圳剛剛過了A點,開始扶搖直上了。

而時光的列車的詭異之處,就在於歷史進程是沒法複製的,有些人有些事情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上世紀70年代日本,以「太平洋工業帶」為中心的東京大阪等地區發展迅速,而其他地區卻相對滯後,經濟上出現了地區差。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修建從北海道到九州島的高速鐵路線,把地方城市連接起來,消除經濟地域差距,希望年輕人可以回到家鄉發展,順便解決東京的大城市病。

哪知道高鐵網一建成,不但新東京人沒有回老家,小城市的年輕人們,更多更快地奔向了東京。

大都市發展得越來越快,人才密度高,機會也多。就算房價高得離譜,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卻只增不減。

現在的東京圈,已經容納了4000多萬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多。

再回想咱們國家建高鐵後的這幾年,很多通了高鐵的小城市,沒有取得想像中的發展。可能不是高鐵站修的位置出了問題,而是一個沒有產業吸引力的地方,交通方便了,人口流出也更方便了。

一個十八線小縣城的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讓他走進大城市,得花費20年的時間。但大學生畢業後在城市工作,站穩腳跟再把父母接來,只需要四五年時間。這是都市化的馬太效應,過了A點後,大城市變成超級城市,吸引人口速度越來越快。

沒必要擔心,發展的問題自然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看看東京就知道了,京滬深不會爆炸的。

我曾經對褚橙之父褚時健老先生的經歷很好奇,一個坐過牢的古稀老人,怎麼還能毅然決然上山種橙子,還創業成功了。

沿著他的經歷向前追溯,更讓我驚奇的是,他到那家著名的煙草公司工作的時候,也已經是五十多歲快退休的年紀了,愣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把一家虧損的國營工廠,辦成了雲南的納稅之王。

我看了他自己參與寫作的傳記。原來褚先生年輕時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了一個縣裡的糖廠做事。他喜歡鑽研,學做糖、學種植、學修鍋爐……

在人人鬥爭的歲月里,他的心和眼都在看向生產,把農業企業的整套流程,一點一點學會了。此去經年無人過問,但他默默地走過了A點。後來的故事,不過是一種更大規模的重演。

只要你在做有生產力的事情,歲月就不會憑空消失,每一步都算數。

創業是大概率要失敗的事。而創業者走的歷程,卻是能夠按照正弦曲線發展的。

經過了積累失敗經驗的歷程,走過了A點,就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別忘了,馬雲也是創到第五次,才成功的。

而體制內工作者(包括公立單位的教師醫生),和大部分拿不到期權的普通白領,如果只靠死工資,其付出投入和產出回報,大概是這樣一種曲線:

如果算上通貨膨脹,曲線就比某種可怕的心電圖還可怕:

雖然知道在房價高企的社會大背景下,勞動報酬增長率永遠趕不上資本回報增長率,但畫出了這個走勢圖後,我內心還是小小地崩塌了一下。

一定要做一件投入產出按正弦曲線上升的事情。


複利即增量可以帶來增量,帶來的增量可以繼續帶來增量。

口碑效應即是複利的一個例子。

增長的客戶安利給其他客戶後幫你帶來客戶,帶來的客戶繼續安利繼續帶來客戶。


你每年要完成的任務情況。每年增漲10%,想想,多恐怖。

我國每年8-10%的增速,也挺恐怕的。


生活中很多現象都是複利效應呀。

想想電影《釜山行》吧,從1個喪屍到滿動車的喪屍才用了多久。

我個人認為從眾效應也算是複利的一種變種吧,比如知乎大V輪子哥 @vczh,年初我開始關注他的時候,他的粉絲數是29萬,現在已經40萬了,看到這麼多人關注,無論好還是壞,你都想關注一下試試。當然,這也跟輪子哥勤奮答題已經那些讓人心如鹿撞的輪帶逛密不可分。

還有,在淘寶買東西時,第一頁的前幾名的銷量幾乎佔了該產品銷量的95%,後續買的人只會越來越多。所以才造成了大量賣家要刷單的情況呀,有了前期的購買人數,消費者就很容易被從眾心理影響。

當然,複利是要在基數大的情況下才會有很大作用的。比如在我的第一個千贊回答你有哪些「當時我就懵逼了」的經歷? - 瀋陽的回答之前,關注我的人數是900多。通過這個回答,關注我的人數直接增加了300左右,以我之前的人數基數,增加300粉絲至少要3個月。

那我這個答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贊呢,當然跟我寫的還不錯有關,但是最最關鍵的是這個題目的關注人數有將近8萬人呀,流量真的太重要了呀。


外行。提個角度,學習積累的過程亦是複利,其中包括多元強化思維模式的「無用之學」(知識和技能的跨學科跨領域)。個人認為「無用之學」分兩種,一種是被動後覺式的,一種主動興趣式。自然,被動式相對利率低;主動式將興趣值最大化,相對利率更高,積澱時間越長,回報巨大。且當今時代,大部分知識都可以轉化為財富。稱其普世,有一定道理。


學習


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一個開始時難以察覺直到墮落之力強大到無法衝破的細微過程而染上惡癮。


推薦閱讀:

TAG:金融 | 複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