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公司投入運營之後運營商的角色會如何調整?
鐵塔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千億鐵塔資產評估啟動_TechWeb
12月2日消息,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 31 省的分公司當中 28 個已掛牌正式投入運營,僅剩北京、廣東、浙江三家。從 2015 年起,三大電信運營商將不再新建鐵塔,將由鐵塔公司全權承接,前兩年規模量將超過百萬座鐵塔,以滿足三大運營商 4G 通信基礎設施需求。
各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關係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改變?
建立鐵塔公司,也就是說原來三家運營商分別尋站址各自建塔的情況要告一段落了。對於鐵塔公司,大家褒貶不一。但是我還是持積極態度。對於無線運營商來講,最重要的兩大資源:1、頻譜;2、站址。當頻譜由政府拍賣出來以後,站址就是建網最關鍵的條件了,而且目前現狀也是站址獲取越來越困難。由於3家運營商各自建網,導致城市各大樓頂密密麻麻的天線和塔,可依然有死角覆蓋不到。有運營商公開懸賞發動員工去獲取站址,效果也寥寥。如果這個站址由鐵塔公司來完成,運營商網路可以允許共建共享,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設備浪費,減輕電磁污染,同時提高網路利用率,提高覆蓋質量。而在海外很多運營商也是採取的共建共享策略,政府對於這些措施也是積極支持態度。大家擔心的恐怕還是鐵塔公司的壟斷性,我覺得歷史車輪一定會往前發展,至於如何杜絕鐵塔公司佔取壟斷地位後,抬高價格以及服務跟不上等問題,這個還得通過政府立法進行規範。總之有問題解決問題,趨勢我認為還是向好的。
迄今看到的最專業的意見, 觀點不一定都正確,供參考
當前要研究思考的是,如何「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實行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而不是如何協調成立行政壟斷性的「國家鐵塔公司」
日前,籌備成立「國家鐵塔公司」的消息,在電信業內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公司成立後,將全權負責鐵塔的建設和維護。未來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將不再自己選擇基站站址並建造鐵塔,而是租用該公司的鐵塔。表面上看,由國資委主導、工信部及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醞釀成立的鐵塔公司,目的是為了整合運營商鐵塔資源,統一運營管理,反對重複建設,節省資本支出。應該承認,基站的選址確實日益困難,而鐵塔的建設也耗資費力。為此,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部分實現了基站鐵塔的共建共享。但是,西方的鐵塔公司絕不可能壟斷基站站址和鐵塔的資源和價格,更沒有剝奪移動運營商自己選擇站址和建設鐵塔的權力。因為這樣的鐵塔公司絕不是一個,而是有很多個。它們只有依靠良好的服務和合理的價格,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奪移動運營商作為自己的客戶。由此可見,我國成立鐵塔公司的關鍵不是要不要剝離電信運營商的基站站址和鐵塔,其要害是鐵塔公司是否會形成壟斷。鐵塔壟斷 後患無窮
首先,壟斷性鐵塔公司將嚴重損害我國電信事業的發展。眾所周知,我國的三個電信運營商分別擁有不同的2G、3G和4G網路,以及GSM、CDMA、WCDMA、CDMA2000、TD-SCDMA、TD-LTE和未來的FDD-LTE多種技術標準。這些網路和標準,不但各自的技術不同、頻率不同,而且各個運營商對於不同技術和不同市場的經營策略更是明顯不同。這些都使它們對於基站的位置與分布具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鐵塔公司是獨家壟斷,那麼就很難有積極性來及時滿足電信運營商對基站站址和鐵塔的各種需求。這就將影響到各運營商網路技術的有效發揮,也就不能及時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第二,壟斷性鐵塔公司將損害消費者利益。既然這個鐵塔公司是掌握了全部鐵塔資源的行政性壟斷,所以勢必掌握租用鐵塔的定價權。出於任何壟斷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它很可能制定最高的壟斷價格,而三大運營商將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電信運營商也就只能把這一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由此引起電信資費的上漲。第三,壟斷性鐵塔公司將成為支配電信運營商命運的「超級壟斷」。正是因為各運營商對基站站址和鐵塔的要求不同,所以基站的選址和鐵塔建設的優先順序,將對其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也將決定各運營商的用戶體驗,甚至影響到運營商的生死。因此,這個壟斷性鐵塔公司將具有決定三個運營商的經營業績甚至生死的權力。第四,壟斷性鐵塔公司將成為壟斷性「國家移動通信公司」。雖然鐵塔公司現在的經營範圍僅限於基站站址和鐵塔,但是同樣以「整合資源、反對重複建設」為理由,在統一的站址上也就可以擁有全部基站的機房與纜線。
按照這一邏輯延伸下去,又同樣可以順理成章地進一步擴大為基站內的全部移動通信設備。如此一來,所有的移動基站都將被壟斷,而三個運營商也將失去無線網路,成為僅僅負責業務銷售的「虛擬運營商」。由此可見,鐵塔公司的成立,不過是我國電信業重回壟斷的第一步。20年來我國電信業打破壟斷、促進競爭的成果,恐將毀於一旦。國資委的實質鐵塔公司的成立由國資委主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證明,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其社會福利。在生產力水平一定(即社會福利一定)的條件下,企業利潤與消費者利益(即「消費者剩餘」)是直接矛盾的。因此,在國民經濟生活中,政府就必須全力保護消費者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夠迫使企業為了生存並獲得利潤,努力提高生產力水平,由此提升整個社會的社會福利。同時,無數事實早已證明,保護消費者利益、迫使企業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最好手段,就是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在2003年作為國務院「特設」機構成立之前,很多人曾經以為其目的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其職能自然是以資產審計為主。但是,作為一個正部級的政府權力機構,國資委自成立以來就掌握了國民經濟中幾十個行業和上百家特大型國有企業的人財物大權,「管人、管事、管資產」,把監督管理國有企業的目標規定為「保值增值、做大做強」。在宏觀經濟中,政府的調控目標是社會福利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在微觀經濟中對企業的管理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二者根本不同。因此,「保值增值、做大做強」的實質,就是混淆了政府宏觀調控與企業微觀管理的區別,把我國的每個行業作為一個企業來管理。很明顯,國資委的這個目標與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背道而馳。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資委進一步制定了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細節的「關鍵業績指標」(KPI),以此對其進行嚴厲的考核。因此,國資委下屬的國有企業,也只有在與民爭利方面毫不手軟。同時,我國上百家特大型國有企業喪失了市場中的獨立地位和經營自主權,變成了國資委這一家母公司下屬的分公司、子公司或「車間」。這與我國幾十年來經濟體制改革中打破計劃經濟、政企分開的基本原則,更是背道而馳。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壟斷是保證企業利潤最有效的手段,而競爭必然損害壟斷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保值增值、做大做強」這個目標的本身就是反競爭的。同時,因為這些行政性壟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種種特權,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往往難以對其反競爭的壟斷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管。十幾年來,電信業一直是國有資本與民爭利最為突出的行業之一。例如,一家獨大的中國移動,其稅後凈利多年保持在20%以上。甚至出現過這樣的事:一位運營商的高管曾經向筆者「求教」如何「提高成本,降低利潤」,因為其利潤之高已經到了「無法披露」的地步。即使如此,剛剛成立不久的國資委,在十年前還是把電信競爭中的「價格戰」,說成是「國有資產流失」,三令五申,嚴厲禁止。在禁止無效之後,2004年11月又主導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間的高管互換。這種明顯違反市場競爭起碼規則的行為,不但使全世界的輿論大嘩,更使我國一再宣稱的「市場經濟地位」一時成為全球笑柄。在國資委主導的2008年電信重組中,把包括網通、鐵通和衛通在內的六家運營商合併為三家。對比香港六家以上電信運營商的競爭,這次重組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競爭。這一次,國資委主導籌備的「國家鐵塔公司」,又可能成為我國電信業恢復壟斷的第一步。時至今日,我國電信業和其他行業的大量事實都可以證明,2003年成立國資委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走向倒退的轉折點,它在任何意義上都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壟斷資本財團,有悖於市場經濟的基本概念和我國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的目標。
亟待深化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一規律,著力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與這一原則對比,作為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的國資委,其定位、許可權和任務,尤其是其「保值增值、做大做強」的目標,是否應調整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甚至是否可把這一任務轉移到國家審計署和其他政府部門,從根本上撤銷國資委?這些問題已不容迴避。關於移動通信的基站站址和鐵塔,在我國可喜地看到,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自願和互利的基礎上已在站址短缺的部分地區,開始共享基站鐵塔;而中國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中通服」)和其他一些服務於移動通信業的公司,也已經承擔了大量的鐵塔建設與維護工作。至於專業性的鐵塔公司,既然西方國家可以搞,中國當然也可以搞,但是關鍵在於如何防止它的壟斷。
首先,如果要剝離電信運營商的基站站址與鐵塔,可以想像,如果成為三家,並且與原來的運營商完全獨立,它們是否就會按照市場規律,互相競爭?若如此,為什麼一定要合併為一家壟斷性公司,而不是成為三家?第二,考慮到三家電信運營商都是上市公司,在目前媒體披露的股權方案中,它們在鐵塔公司中的股份,基本上是拍腦袋和利益博弈的結果,很難說沒有侵犯**者的權益。如果成立三家鐵塔公司,就可以把原電信運營商的每一股,直接換為新電信運營商的一股和對應鐵塔公司的一股。這樣做,是否在資本市場上也更加順理成章、便於操作?第三,既然鐵塔公司將引入民營資本,它是作為小股東「裝點門面」,還是作為大股東取得控制權,以此來「激活機制」?第四,在描述前蘇聯解體後的狀況時,斯蒂格利茲曾經說:「國有壟斷是懶漢,而私有壟斷是惡魔。」這是因為私有壟斷比國有壟斷更加貪得無厭,必將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既然如此,如果民營資本一旦擁有壟斷性鐵塔公司的控制權,是否可能帶來更大的災難?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在鐵塔公司的成立中,如何防止壟斷、促進競爭。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也就是如何「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實行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而不是如何協調成立行政壟斷性的「國家鐵塔公司」。
必然是一個來錢的行業,能解決就業,我斷言必然會管理很亂,基層員工無比的苦逼,領導們都是原來吃過苦的,沒有管理經驗,用原來的苦來要求現在的員工。傳統的國企吧,都是看政策的。
個人感覺,鐵塔公司運營後,運營商會成為規劃師,鐵塔公司會成為建築師。但是如果建築師告訴規劃師「你的規劃我建不了」,規劃師會甩開袖子自己干點
不會出現任何撼動三大運營商地位的態勢,移動獨大,電信,聯通跟風吃醋。你說三大佬鐵塔沒法自己造了,下面的三產公司怎麼活,三產沒法活公費就內部消化不掉,肥水要外流,獎金就要減少,客服美美的聲音也不那麼甜了。所以明顯得混到鐵塔公司內部去嘛,對於老百姓來說,資費貴,套餐貴問題不會有本質改變,該怎麼坑你還是怎麼坑你。
通信設備是國家的核心資源之一,建基站相當於建高鐵。如果說壟斷的話,最壟斷的應該是鐵道部了。所以,鐵塔公司和鐵道部、人民銀行一樣,沒有競爭,相當於公務員了。
運營商將會轉型,通信服務這一塊的競爭將會加劇(包括虛擬運營商)。最後競爭的核心力是管理效率。不過談到效率,我們都要呵呵呵了。三大運營商,尤其是移動,由於長期壟斷而低效率運營了好多年。
接下來,裁員、上升通道堵塞、底層員工低薪。。。
然後,管理變革、業務流程重組。。。
然後,我們看到了通信服務業的市場化競爭的真實面貌。。。
相信價格戰是肯定的,電信資費下降也是肯定的,4G、5G、6G高速發展也是指日可待的。。。單單一個鐵塔公司是無法改變三大運營商之間的關係的,真正起著決定作用的是幾個運營商的企業文化(如果有的話……)。接觸過三大的自然會有感覺。題外話:我的幾個在移動的大學同學,幾個現在還留在運營商的同事,都想著去鐵塔公司,就算降薪也在所不惜,理由都是一個:另一個獨家壟斷公司。鐵塔公司自然是壟斷的,所謂的讓民營資本進入只是做做樣子,民營資本是不可能有話語權的。這樣的行業環境真是讓人窒息,毫無活力可言……
鐵塔公司主要做的就是通訊市場的設備(包括進出口)和維護,在市場上並不會對運營商有太大的衝擊,當然人員上肯定會有影響,畢竟都是內部招聘~
不會改變。
現在看,3家運營成本應該都上升了。
1、3家出錢多養了一套行政體系加上各運營商跳槽至鐵塔的人員工資待遇都有上升(至少不降)。2、入圍鐵塔施工各施工單位(其實幹活的還是給運營商做的那一撥人)招標價比運營商給的高了不少。
3、給個人/集體的賠補價格總體抬升。
以上全錯。
這麼明白的事兒,也不想想三大運營商每年資本開支多少個億,這錢怎麼花現在是誰說了算?想明白這個就知道為啥有鐵塔公司啦
觀望中。。。
對於一些行業,投入十份的產出同投入一份的產出幾乎一樣。這樣的行業應當限制投入。鐵塔就是這樣。一個鐵塔就為了獲得一個高度,一個覆蓋範圍。十個鐵塔還是只能獲得一個高度,一個覆蓋範圍。其它九個完全是浪費,至少從全社會角度看是浪費。這個行業和飯店不一樣。一家飯店一般只會提供一種口味。十家飯店差不多會提供十種口味。所以,每多一份投入,都會多產生一份價值。
謝邀,鐵塔公司還不足以改變三大運營商的角色定位,回答完畢。
站點share有利於改善覆蓋空洞,特別上海、北京大城市。此外對於地鐵等站點談判強勢的單位,可以整合統一談判。。
推薦閱讀:
※通信類專業需要哪些數學知識?
※這是個什麼東西啊,基站嗎?
※在歐洲旅遊應該怎樣選擇電話卡?
※華為是如何解決沙特朝覲時期的通信服務問題的?
※為什麼手機就要那麼多基站,而廣播就只要在山頂裝一個超大功率發射塔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