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辯還有無再舉行的可能?

最近的稅收辯論賽決賽好像會在央視播出。很想知道當初國辯到底是如何就這麼消失了,以及以後有無再舉辦的可能


根據你的提問來看,你所說的國辯特指央視舉辦的國際性或全國性的華語大學生辯論活動。

本人是央視總編室編輯,本人意見不代表本台意見,但本人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就目前情況看,在可預見的未來,央視不會再主辦國辯賽。

央視停辦國辯賽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國辯賽的舉辦意圖和出發點有了歷史性的變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辯賽是中央外宣部門推行漢語國際化的重要載體,是一項國家戰略工程。所以才特別突出海外高校的參加,突出辯題的哲學思辨性,突出辯論員的語言藝術性和觀賞性,比較迴避現實矛盾問題的討論。但到了本世紀初,以對外漢語專業在國內高校的廣泛開始為代表,孔子學院等更加直接有效的漢語國際化手段日漸成熟。國家逐漸捨棄了主要由中國大陸學生參加的國際大學生辯論賽作為漢語推廣的意義,專項工程被撤銷,國辯賽的官方背景越來越淡,在2000年後逐漸演變為純粹的普通央視節目。作為一個佐證,最近幾年,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一直在辦一個叫漢語橋的電視競賽,也是國家戰略工程,有專項政策和經費支持,針對在華留學生,這個系列競賽極有可能在未來開始全國在華留學生漢語辯論賽甚至世界孔子學院辯論賽。

第二,央視內部機構改革。在國辯賽黃金年代,央視內部負責國辯賽的部門是青少部,後來改名青少中心。這個部門不僅有大風車這種典型的兒童節目,也有十二演播室、第二起跑線等面向大中學生的欄目,國辯賽主持人張澤群就是從十二演播室中走出來的。但在2009年後,央視實施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頻道制改革,少兒頻道繼承了青少部的大部分內容,包括原先國辯賽的節目組也被轉為少兒頻道的內設科組。原先青少中的少被很好繼承,但青就被嚴重忽略了。這也是為什麼國辯賽在少兒頻道播出。雖然大家都覺得少兒不太看得懂大學生辯論賽,但頻道制改革後的央視,A頻道做的節目讓B頻道播,必須是全台重點工程,一個沒有國家工程撐腰的國辯賽,顯然是辦不到的。

第三,收視率的巨大壓力。沒有了國家工程的背景,國辯賽就必須和所有的普通電視節目一樣,靠收視率存活。然而,2000年以後,由於播出頻道、時段,以及大眾電視審美取向的變化等因素,這種突出精英文化和理性思辨,缺乏娛樂性草根性互動性快餐性的節目迅速成為收視毒藥(哪怕是舌尖上的中國這樣話題和表現形式已經很親民的電視文化作品,收視率都敵不過某水果台很多自製偶像劇,這就是中國電視收視的事實)。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沒有贊助商,沒有利潤。既然既沒有經濟效益,又沒有政績效益(參見第一點),這種節目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2010年青島雙星杯國辯賽之後,少兒頻道撰寫報告,申請停辦國辯賽,台領導簽批同意。此報告就保存在本人部門。

第四,與新加坡新傳媒集團合作合同到期,未續簽。2013年底,少兒頻道確實傳出有再辦一次國辯賽的消息。主要原因是國辯賽系央視與新傳媒聯合製作,簽訂有商業合同,承諾輪流辦。2013年,輪到新傳媒主辦,對方很有意願辦成。但最終,央視並未積極回應新傳媒。而2014年,央視與新傳媒的國辯賽合同到期,央視並未續簽,這也意味著國辯賽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復活的基礎了。

至於稅務辯論賽據說要在財經頻道播出一事,一來是否能最終實現,尚待觀察(不過最近財經頻道流年不利,傍上國稅總局也是很有必要);二來財經頻道根本不參與此賽事,連錄製都是由社會上的演藝公司在北京大興的商業錄影棚完成;三來即使播出了,也與國辯賽的死活毫無關係。少兒頻道憑藉低幼動畫片和兒童對家中遙控器的壟斷權,長期佔據全國收視冠軍的寶座。同時又舉辦最美孝心少年(製作人員主要就是原來的國辯賽節目組)這種十分應景的主旋律節目賺足政治資本。其他頻道也都開足馬力搞自身特色,國辯賽這盤冷飯,恐怕沒人有興趣翻炒了。


先說結論:我理解很多辯手把國辯當做圖騰和精神依託,但我認為,恰恰是因為國辯死透了,辯論才得以在10年以後真正蓬勃發展。

1、可能不可能已經不重要了,就像劉冬舒所說,11年後國辯已經變成了一個真人秀。即便央視重啟國辯,也不可能恢復往日的影響力、地位。其實05國辯之後,央視對國辯已經缺乏興趣了。07年的賽制被削減成只有陳詞、自由辯論和結辯,而當年央視對新聞性更強的B組(非華裔組)的興趣就比A組更濃烈,當時的新聞聯播播報了B組的新聞卻隻字不提A組,可見一斑。曾看到參加老國辯的一個非大陸辯手,直接說07年開始他都不承認那個是國辯了。

2、之前幾年總有聲音說辯論將亡,那都是胡扯,亡的只是電視辯論而不是辯論。辯論活動很特殊,它又不屬於娛樂節目,又不屬於學術節目,因此不可能在電視上大熱(除非弄成奇葩說這種形式,但這個就不是傳統辯論賽了)。因此,純粹的辯論活動本身就和電視節目的訴求格格不入,在九十年代大家還會覺得新鮮或者好看,在現代社會各種脫口秀雲集,單獨的辯論賽說實話...我也覺得沒娛樂節目好看啊。更有甚者,電視節目因為要播出有著各種掣肘,去年上了CCTV2的稅務賽在賽前居然要求辯手「不許舉外國的例子」、「盡量少用數據」,令人無語。因此,與其為了電視效果犧牲辯手的各種空間,倒不如讓辯手肆意揮灑自己真正的指揮。

3、所以,辯論最正確的定位就不在和電視合作,而在於立足民間,尋求發展。目前的三大A級賽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亞太大專華語辯論賽均為民辦,雖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都是辯手自發的,捭闔全國辯論挑戰賽也是如此。這些比賽的參與度遠超國辯(國辯最多就二三十所參加選拔,世錦賽有246所參加選拔),評委資源和國辯相比也只差了余秋雨等社會名流,對於辯論發展本身來說,其實比國辯要有意義得多。


前一位答主已經回答得很詳盡了,國辯的明星們——姜豐,蔣昌建,林正疆,馬薇薇,路一鳴,黃執中,陳銘……特別是93年的獅城舌戰,國辯走出來的辯手都可謂全民偶像。

至於國辯還能不能舉辦,推薦一篇文,汪一峰的《辯論賽的觀賞性和辯手素質》(http://wk.baidu.com/view/10fa3e07cc17552707220802?pcf=2bd_source_light=1#page/1/1415519843246)

作為大學校辯隊員,我對全國的辯論發展態度並不樂觀。國辯舉辦,很難。


排名第一的答案從央視的角度回答了國辯在傳媒方面不會復辦的原因,我從辯手和觀眾的角度回答一下基本不會復辦理由。

首先放結論:隨著時代的發展,辯論賽的沒落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好事。

1. 辯論賽的意義和影響力大大減少

國辯因央視和新傳媒合作被推向電視而家喻戶曉,93年蔣老師出名的時候我國還處在信息不夠發達網路媒體不夠普及的背景下,那時候國辯的作用非常之大 ,大到足以開啟民智,給老百姓一個新的世界。

拋開辯手不說,當時的辯題就具備了極大的吸引力,有許多問題不僅是當時的熱點,更是當時人們關心卻又無法深入全面思考的熱點問題。比如溫飽和道德,男性和女性,艾滋病等等。這些問題被放到媒體平台上公開探討,並且辯手們經過教授的專業輔導,還會引用例如大英郵報之類的國外媒體數據,在當時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給普通民眾提供了新的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渠道。

如今信息已經足夠發達,網路如此普及。人們可以從媒體、網路、論壇、知乎等等渠道獲取信息,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所以他們已經不需要通過辯論賽來了解知識,開闊眼界,辯論賽便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影響力。

2. 辯論賽和辯手的水平大大降低

首先說辯手,國辯的辯手在當時是稀缺的大學中的稀缺的好大學的稀缺的好大學生,是精英中的精英。從蔣昌建、林正疆到路一鳴再到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胡漸彪(他們也勉強算吧),辯手的知識儲備、素質風度、語言表達都是遠遠高於現在的大學生辯手的。

如今的大學擴招,大學生的質量就有所下降。再加上大學生辯手本身知識儲備不強,大多將時間放在技巧培養而不是知識積累上。自身的風度水平和語言表達也很欠缺,林正疆去年坐不住出來評比賽時就批評過大學生辯手讀書少、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如今再難看到有風度的大學生溫文爾雅、真誠嚴謹地探討問題了,更多的是技巧的發展和對勝負的執念。

再說辯論賽,其實無論是新國辯、海峽賽、名辯盟、亞太、大馬、華語等等,如今的辯論賽並不少。但規格再高,邀請學校再多(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亞、澳大利亞、英國),沒有媒體平台的播放(頂多視頻放到網上如果這也算),再加上學校支持力度減少、關注度的降低(都是圈內人自high),評委配置單薄,(論技巧水平的最高規格也就是黃馬胡這些辯手,蔣老師和林正疆出來的都少,教授和專業人士也不怎麼評比賽,社會裁就不說了)辯論賽的質量和影響力大大降低。

3. 辯論賽的需求量大大減少

不僅是民眾不需要辯論賽發現新世界,如今人們的娛樂選擇實在太多了,辯論賽有了更多替代品。我去看辯論賽還不如看個劇,看場running man,為何要看辯論賽?

媒體也無法從辯論賽上獲得好處,就像排名第一的答案所說,做個舌尖上的中國多受歡迎,芒果台啊浙江台等地方衛視更不會想要搞個辯論賽獲取收視率。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辯論賽早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所以在辯論賽沒意義、辯手素質下降、民眾不需要的今天,國辯為何要復辦?

但是,辯論賽的沒落不代表辯論的沒落,辯論賽沒有意義更不代表辯論沒有意義。

一場40分鐘的比賽雙方確實無法深入地探討問題,甚至還會為了輸贏而捨棄一些短時間難以說清卻有探討意義的問題,這是辯論賽的局限。但辯論沒有局限,恰恰相反,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辯論以各種形式更加豐富的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

所以國辯不復辦就不復辦吧,只要辯論還在,人們認真思考、追求真理的腳步就不會停止的。


作為一名原某2B學校傳統辯論辯論員,現某高大上學校Willem C.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辯論員,我對國辯的未來並不抱有悲觀的心態,但對國辯舉辦的必要性和意義足夠存疑:

1.國辯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很可能重啟。

「民生民本」「反腐倡廉」「法治中國」這些雖然算不上新詞,但依舊是本屆政府額外執政合法性的一項重要依據。當然這實際上跟90年代初借舉辦或倡導大專辯論賽推廣華語所面臨的狀況不同。畢竟當時面臨過相當長時間的國際社會中多數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制裁,而與東亞尤其是東南亞華語國家甚至台灣地區搞好關係自然就成了一條外交捷徑。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國辯題目大多數與哲學和倫理層面相關。

反觀本屆政府,面臨問題以社會轉型問題偏多,輔以民族自信,本土資源再造的需求,民意會成為執政的主要依據。大學生辯論賽作為民意中的較高等級說,很大程度上會成為政府訴諸民意的較好平台。因此我可以大膽猜測下,未來的國辯可能會以政策類辯題為主要訴求。之前的稅收辯論賽對此已經初現端倪。

2.對於辯手來說,國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國辯畢竟是全國性的官方比賽,因此參加國辯的比賽成績,也會成為大多高校評價本校辯論隊甚至會決定辯論隊存在必要性。但由於評委本身偏好外加不合理政策辯題抽到立場本身的坑爹性,成績具有高度的不可預見性。而這自然就把很多辯手和辯論隊推上了泰山十八盤,要麼一步登頂,但更有可能摔得巨慘。

退一步講,作為一項公開全國比賽,必要的時候還會進行電視網路轉播。而有些政策問題,作為學術學理性探討自然是沒問題,甚至小規模的校級比賽也未嘗不可,但拿到電視比,你的觀點表述甚至論證邏輯都會收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再加上辯手自身的寒蟬效應,結果自然會是比賽打得非常不爽。

以上只是本人對國辯的一點小猜測,不承擔被事實大臉的責任。另外體諒下手機碼字人的苦衷,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因為習大大說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爾等還想談什麼。。。另:比賽有的是,比如南審。


政府不需要反方


最後一屆國辯不是05年嗎,後面的那是什麼東西


要不要解決一下方言的問題……


推薦閱讀:

包括那些畢業已久的辯手,大家認為有哪些顏值高的辯手?並簡單介紹一下他們顏值高的表現?
如何可以給辯手一個較為完善的訓練體系?
辯論隊是不是邪教?
如何評價武大的金秋辯論賽?
有評論稱《奇葩說》中馬薇薇、顏如晶曾用到「反轉」,請問辯論賽中的反轉如何使用?

TAG:辯論 | 辯論賽 | 新加坡式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