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來 《水滸傳》 還能是四大名著之一嗎?
最近兩個月閱讀《水滸傳》原著, 閱讀過程產生此疑慮:
1.故事情節 吸引力匱乏。之前閱讀《西遊記》《三國演義》《射鵰英雄傳》等即使看過相關電視劇,劇情了解不少但看小說仍然樂此不疲。而《水滸傳》這類電視劇版本較少也沒看過卻很難閱讀下去。2.四大名著之中 《水滸傳》影響力最小。《紅樓夢》堪稱四大名著之首影響最大無疑,《三國演義》的影響 穿插在國內外各種遊戲自不必說,《西遊記》 國內外 電視劇、動漫、遊戲、小說、電影 屢見不鮮(「西遊記」電視劇 大陸版、台灣版、日本版、甚至越南版本 影響可見一斑、相關漫畫《七龍珠》《最遊記》經典無疑、電影 《大話西遊》 系列等不少、遊戲 「夢話西遊」 系列曾引領網遊top1、小說《悟空傳》自是小說經典),而 《水滸傳》雖然 有相關的電視劇、小說、網遊等卻都不甚出名。3.小說情節情節有硬傷,閱讀了50%,小弟不才列舉兩處:a.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 石勇 說 天下之下 只讓兩人 :柴進、宋江,然後 宋江 大喜 道: 俺便是宋江。 石勇態度立馬大變當即一拜。看到此處 感覺很奇怪, 石勇遇到兩個陌生人冒然翻出底牌已是不妥, 聽了自己只讓宋江, 對方立馬說自己是宋江立即就信了!江湖險惡啊,石將軍如此單純,這二十幾年是如何走下來的?實話說這違和感跟看喜洋洋部分情節差不多。b.第三十三回 秦明被宋江抓了後放下山 直奔城門, 發現自己被陷害導致全家被殺,「被我發現誰干這事我繞不了他」,秦明怒言, 「是我乾的」 宋江道;........, 宋江不愧為梁山一把手,這等好事做了 承認竟如此自然,這之後 問題來了,姑且不說秦明發現宋江人多 好漢縮了烏龜不敢動手, 花榮他妹無辜躺槍被宋江一句話送了秦明, 之後秦明竟然對宋江死忠了!!!(我還期待後面秦明反宋江, 特地到水滸貼吧關注這情節發展,結果,秦明與宋江往後再無半點風浪!!!!-_-!!)我們知道宋江 是《水滸傳》的bug人物, 所有山賊 一聽說他名字無不禮讓有加,口遁 實力 完爆 X影主角。但, 金手指 也不用開的這麼明顯吧!!當然小說亮點不是沒有: 1.辭藻不錯對應工整, 第一回 洪太尉 上龍虎山 景色詩詞印象深刻;2.人物描寫很寫實,「好漢」們都是 活生生的人物 優缺點明顯。(雖然現在標準看來他們很多人物算不得好漢,對應電視劇把他們很多缺點抹去 可說去掉了一大亮點)(ps: 題主 90後 以現代眼光看 「水滸」,希望不要出現年齡攻擊)
當然是,認為故事情節缺乏吸引力其實是你的個人感受,事實上四大名著的情節都很有吸引力,如果說相對來說情節吸引力稍差的,我個人覺得是西遊記,讀起來有一點點枯燥。
水滸傳的影響力小嗎?看你和誰比了,實際上對一般人來說三國和西遊的影響力更大,紅樓夢屬於一般人不太可能會接觸到的領域,但不論什麼人都知道三國演義里的故事,也知道西遊記的故事。水滸故事不如三國影響大,但也還是有比較大的受眾群體的,畢竟水滸的故事最為通俗易懂,是最容易被百姓接受的故事。而且四大名著的影響力再小,也比其他作品的影響力大。
情節硬傷肯定是有,連紅樓夢都有硬傷,這個很難避免,畢竟水滸故事是脫胎自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傳說, 以及前人總結的小說故事,本身就是個整理修改再創作的產物。而且我不覺得你舉的這個例子是硬傷。
首先a例子,水滸里倡導的價值觀是所謂的綠林英雄,也就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一套,也是藝高人膽大那一套,他們走江湖靠的不光是心思細膩,也靠自己的勇氣武力。事實上石勇說自己最敬佩柴進宋江有什麼問題呢?不過是說自己敬佩的人而已,我覺得沒什麼。而宋江說自己就是宋江也沒問題啊,承認自己的身份而已。如果說石勇輕信倒是情有可原,但石勇是有能力的人,不怕輕信,畏首畏尾那是算不得英雄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才是水滸里的英雄人物。所以時遷這種人在水滸里是屬於不被提倡的人物形象。
b例子的秦明其實根本沒選擇,水滸里梁山上的政治鬥爭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殘忍。宋江團伙前後把許多人逼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導致他們完全沒有退路只能上梁山。秦明就屬於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員,而且他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好歹得到了宋江的認同——能娶上宋江心腹之一花容的妹妹,這說明宋江是真心實意地想拉攏秦明,而秦明本身是沒退路的,他回不去了,不能再當官,而且他絕對鬥不過宋江,對方又伸過來橄欖枝,主動拉攏,他不接受難道還一心尋死嗎?這就是水滸比較特別的地方,裡面沒有那種特別高大全的人物,他們做出的選擇都是正常人甚至小人的選擇,而不是聖人的選擇。至於花容的妹妹,拜託,只是個信號罷了,誰會在乎她?水滸里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女性在水滸里基本就是這樣的地位,這是過去小說的局限,但不是缺陷,畢竟它是成書在過去,而不是現在,不要用現在的價值觀去批判過去的東西。
另外讀書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有些書大家都喜歡,你不喜歡,或者反過來,大家都不喜歡,你卻喜歡的不得了。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比如說這本書我不喜歡,不適合我之類的話就可以了。大家就知道你不喜歡這本書,也沒什麼可說的,畢竟就和吃飯吃到了一盤不合口味的菜一樣。但過度批評就不好了,你可以說不喜歡這本書,但最好不要把這本書說的一無是處,即使真那麼說了,最好也不忘強調這是你的個人看法。畢竟書這種東西很難有客觀評價,大都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大多數人的喜歡的也就是所謂的好書,大多數人不喜歡的也就是所謂的爛書。但歸根結底,都是個人的感覺,所以話別說太死,因為誰都不是上帝,沒一句話決定一切的權力和能力。現在似乎許多人的想法似乎都是「父母去世了,竟然得放棄一切娛樂,守墓三年,真是愚蠢阿。」「國家被滅,反正就是換個政權而已,自殺報國何必呢,真是愚蠢阿」「爲了一個對你稍微好一點的人,就得士爲知己者死,真是愚蠢阿」「爲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竟然丟上了自己的性命,真是愚蠢阿」……
他們都在提倡智慧、理性,他們評判一切的標尺就是:這件事情這樣做,是聰明的嗎?
我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傻子才做。
世人極力鑽營,恥笑士人愚昧。
殊不知儒家也提倡「知」,仁義禮智信,人之大德也。可是什麼是「知」?知是非方是智。
不懂得這一點,一輩子也不能理解水滸。
我一直覺得,水滸的書眼,並不是宋江,而是魯智深。
智深智深,到底智慧深在何處?水滸諸人,善終者少,爲何魯達一生殺人放火,卻能夠功德圓滿?
「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對的就去做,不對的不做。有所不爲,有所必爲,如此而已。
此則知之致也,所謂智深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們阿,行未有成,就已學文。略有所得,就笑那些恪守善行的人們:「阿你們不就好笨笨,爲什麼不放棄那虛無飄渺的仁義,像我們一樣跳到第二步,很快就有成績了,你看我們多聰明阿。你們真是笨蛋!」
所以我們許多人會覺得,水滸怎麼這麼垃圾?要文筆沒辭藻,要構思沒新穎,要細節沒邏輯……真是廢物的一本書,枉稱名著,呸!
可是當我們真的體會到一些更深的東西,沉下心來,去體會那種對光明的希望,對正義的堅守,對兄弟的敬愛……你會開始理解水滸,理解你以前不屑一顧的「迂腐」。
你會開始尊敬,有一種吶喊,叫做「一腔熱血賣與識貨的」,叫做「手提三尺龍泉劍,不斬姦邪誓不休」,叫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聲音或許很粗獷,很野蠻,很不聰明。
可是這就是水滸。
一羣極致浪漫的精神,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能稱為名著的書都有其過人之處,讀書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個人愚見,水滸傳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林沖和武松二人的故事。林沖在抉擇的十字路口都做出了最理智的判斷--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要是高衙內絕對不會將林沖逼死,刺配結束他政治生命已經足夠達到我霸佔林娘子的目的了,可高衙內下手實在太狠,結果將林沖的血性逼出來了。風雪山神廟一段是林沖故事的最高潮,相信讀過的人都會對那越下越大的雪和越來越緊張的氛圍,林沖內心越來越抑制不住的憤怒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憑這一段的光輝,水滸傳就配得上名著二字。然後是武松的故事,塑造的是當時叫底層人民,現在叫屌絲心目中的真草莽英雄形象。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打虎夢。在武大之死一案中,武松表現出來的冷靜,在法與非法之間的拿捏,和對潘金蓮心態的把握,都是回味無窮的部分。所謂名著就是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穫,我反正每次讀武大之死都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潘金蓮太可惡了,不要臉偷漢子謀殺親夫--然後是潘金蓮原來也不容易,下嫁武大是被地主給噁心了,產生了對她的同情--再想到你武大三寸丁谷樹皮找潘金蓮能養住么,意識到了屌絲不要找野模的真理--又讀到武大被西門慶踢傷,養傷期間居然對潘金蓮說"待我二叔回來如何如何(記不清了嗚嗚),一句話送了自己的命,認識到言多必失。這就是水滸傳的絕妙之筆。瑕不掩瑜,水滸傳這樣一部經過大浪淘沙淘出的作品,值得玩味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希望題主在能夠選出瑕的過程中,更多體會瑜之美麗。歡迎討論!
居然質疑《水滸傳》這種千古奇書!
說三國西遊紅樓夢牛?
《水滸傳》從第一回起,引出第一條好漢九紋龍史進,接下來一條接一條的好漢出現,各自有其獨立的故事,如林沖、石秀、武松等人,個人篇單拿出來,都是一篇完整的故事,最難得的是,好漢與好漢之間,性格絕對沒有重複,各有各的人生,如李逵和魯智深,都是粗人,但魯智深明顯是粗中有細,而幾個好漢之間,也有著聯繫,如林沖和魯智深的故事。
到了眾好漢聚義梁山,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水滸傳》完成了寫法上的顛覆,不再寫好漢獨自的故事,而是寫「梁山」這個整體,他們打朝廷,平方臘,儼然是一部三國,而之前好漢的個人篇,可以說是《水滸》故事的前傳。
這種寫法……眼熟嗎?
嗯……
這不就,是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嗎!!!
把一個個好漢替換成超級英雄,把梁山換成復仇者聯盟或者正義聯盟,有區別嗎?!
神行太保戴宗就是閃電俠啊!
黑旋風李逵就是綠巨人啊!
小李廣花容就是綠箭俠啊!
宋江就是獨眼龍啊這麼腹黑!
吳用的智謀也和老爺有一拼啊!
不是老爺也是教授啊!
魯智深是神奇四俠的石頭人啊!
浪子燕青明顯就是蝙蝠俠的助手羅賓啊!
鼓上蚤時遷,你要不要和蜘蛛俠比一比輕功啊!
這本書成書年代是元末明初啊!
漫威公司1939年才成立啊!
你們說《水滸傳》牛不牛啊!!!
少不讀水滸,裡面確實有很多東西不是小朋友能通達的。這不是攻擊,是實話。相比而言,紅樓裡面那點人情世故太簡單了。
是的呀,水滸傳的文學造詣其實並不低。水滸的語言脫胎於民間,語言特色很濃郁,舉個例子,王婆對西門慶那個:潘驢鄧小閑~這是一種很平民很生活化的語言,這種寫作手法在古代白話文小說中其實是很少見的,他的文字駕馭能力是遠遠高於三國和西遊的。另一個方面,水滸對人物的刻畫在四大里也是最好的,我認為甚至高於紅樓夢,他的人物性格的刻畫都很飽滿,紅樓夢多少有些前後不搭,人物性格錯亂的現象。題主的問題其實我認為可以這麼理解:水滸的問題在於後50回幾乎可有可無,並沒有讓人閱讀的興趣和慾望。而至於秦明嘛,這個我倒認為是對宋江性格刻畫的一部分,秦明全家都死完了,官也丟了,回青州也是個死,他還能怎麼辦?後來秦明的武藝也混到五虎上將,也算是可以了。仁者見仁吧,水滸的精彩在於人物,相信兄弟隨著年歲見長,經歷更多,會更多地體會這些人物的性格,會對水滸有更多的感悟的吧O(∩_∩)O~
建議看完全本,看完金聖嘆,再來說。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首先暫且不表,論《水滸傳》是否有資格入圍四大名著就有失偏頗了。因為在我看來,《水滸傳》才是四大名著之首!相比於《紅樓夢》通篇的「喋喋不休」,《水滸傳》沒有一句廢話。前四十回從貴族(柴進)、官家(林沖、魯智深)、平民(武松)三個階層來刻畫當時宋朝的黑暗面,各有各的苦衷,太平盛世誰願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造反?一群性格迥異的不法之徒,抱著有肉同吃,有酒共醉的信念,齊聚聚義堂,到改名「忠義堂」,一聚一忠,梁山走向了另一條路,每個細節都豐滿到了極致,每個人物都是一本傳紀,這樣的文章若不能入選四大名著,那前三大也徒有虛名!個人見解!
竟然質疑水滸,水滸有多少隱藏情節,又不避諱的寫了多少暗黑情節,後50回其實也有說不是原著的,這部小說文學性還是內涵都很高,要我說最不應該當四大的非三國演義莫屬
水滸比另外三個高不止一個檔次
單單從三觀,我覺得不是,表面是忠義,卻能幹出劈死小孩的事,看到類似情節如鯁在喉。
年齡從來不是問題,也不是借口。知乎也不是碧站,不會一涉及敏感問題,就滿屏討伐小學生。現代的人看《水滸傳》不可能用古代視角,我們所提倡的傳統美德也好,忠義廉恥也好,其實都是現代思維的交集,而古代思維和現代思維的補集,是不被普通讀者注意的。而所謂的現代思維具有強烈的個體差異,讀書少,要多讀。
市井文化裡面很多水滸傳的影子。
我想反問答主,你覺得《水滸傳》有吸引你的地方嗎?你覺得精彩的場景又有哪些?我是個粗人,不懂什麼文學造詣,我18歲時讀完四大名著,之後我作為一個鑽研不深的讀者可以說:只有水滸傳這本書對我的心理造成了真正的陰影,字字透著一股殺人吃肉的恐怖氣息,這氣息不想西遊紅樓三國一樣看上去觸不可及,卻讓你隨時隨可感受到它的存在,水滸傳的深意我可以說是沒看懂,我也慶幸自己沒看懂。
推薦閱讀:
※讀名著讀不下去,是不是因為沒有文學素養?
※為什麼網路小說比許多名家名著有更火爆的市場?
※如果把《三俠劍》改編成京劇會是怎樣的?
※水滸傳的時遷為什麼才排倒數第二啊?
※紅學的研究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