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中國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理念?


修舊如舊的關鍵在於對「舊」的解釋和標準,這個解釋和標準恰恰是多元的、無法統一的。由於文物的價值來源於社會,具有一定的公眾性,也就註定對這種解釋和標準,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同時,文物修復的目的,對文物修復的效果,同樣是有影響的。

所以我們可以羅列出許多個案,青銅器修復的舊,就不能是青銅器使用狀態的金色,而要修復成銹色斑斑的青綠色,這是文化決定的,已成定論;把散碎的陶片拼成完整的陶器,是要修復成可以亂真的狀態,還是要顯示出裂縫、接痕和後補的部分?可以就此吵上一架了。

別的領域姑且不論,博物館是個研究物與真實性特殊關係的機構,真善美的關係怎麼擺,真實性到底是什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目的,都有不同的解釋,都有自己的道理。

關於舊的問題,還會持續討論下去,不過,至少有一個「修舊如舊」的共通點在哪裡,維持著一個行業的認同感。


修舊如舊,修舊如新,修舊如故,修舊如初見,修舊如再見,修舊不如不見...我想說真無趣。以下想到哪說到哪,全為濕貨和私貨。受不了的請拉黑。

在現代的考古學、文物學乃至文化遺產觀念傳播到這個國家之前,文物修復是一門行當,所謂的修舊如舊,是這個行業的術語或準則,而不是任人踐踏的垃圾。

既然是行當,就意味在它有著自己的主顧和安身立命的手藝。

主顧不必說,是那些個藏古董有餘錢也有相當文化修養的人,手藝則在於能夠完美的消弭器物上的缺陷和不足,標準呢,修舊如舊。要問舊又是個什麼光景,那要看主顧的要求了。

所以只要私人能夠持有文物,修舊如舊就是個合情合理的觀念,因為這符合這件文物最密切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

麻煩的是,時代變了。國家對持有文物有了嚴格的規定,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使得私人文物收藏者一度大量減少,國家機構成為文物尤其是重要文物的保管者。一方面,這導致了對文物訴求的改變,另一方面文物修復行業的構成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以往,文物就是古董,它越古董就越古董,而今,文物是歷史、文化乃至可笑的科學信息的載體,也背負著更大的歷史使命。

以往,手藝和絕活代表飯碗和名望,是純粹的實力和風格的比拼,說一不二,而今,文物修復所要面對的是概念擴大化的文物,與其在不了解的方面手足無措,不如把位置讓給其他行業,我還做自己的本行,學術的歸你們,我們負責把文物修的漂漂亮亮的就好了。

他們失算了,不爭奪話語權的結果就意味著邊緣化。

回過頭來再看這批投身文物保護修復的新的權貴,由於文物概念的擴大,各種能夠解釋和構建文物信息的行業現在都能夠介入了,這無疑豐富了我們對古代世界的認識。但遺憾的是,關於如何修復文物他們也要插嘴,為什麼沒手藝的他們敢於這樣做?

一方面文物的主顧變成了文博機構,這些人本身就代表著文博機構,再沒有比執行自己標準的事更美好的了;另一方面,他們下手徹底終結了原有的文物修複評價體系,彈藥就來自西方的文物保護修復理念,所謂各類原則等等。

進而你會驚奇的看到,西方文物保護的理念和原則一夜之間被奉為圭皋,光鮮奪目的學術共同體和缺乏自信的學術規範在這個基礎上拔地而起,以科研成果為標杆的評價體系一面緊握保護理念的解釋權,一面佯裝恭敬的把傳統的修復工作徹底請出了主流話語權圈子。這是個自我封神的過程。

之後呢,傳統的修復者還活著,只不過不情不願的自我放逐於所謂的學術圈之外,和私人文物收藏者以及文物流轉行業的同志們相依為命,要不然就攬過學術圈不會做和不願做的臟活累活,掙點力氣錢。

學術型的文物保護者呢,也開始分層,苦逼的接手了傳統修復者的工作,成為又一批老師和師傅,能跨界的則頭頂學術光環,手握項目預算,變成了教授和專家,多少人在這條康庄大道上找到了人生的真諦啊。

但是在這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國度,幾十年過去了,文物保護的學術圈子沒有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修復理念的豐富貢獻任何自己的力量。除了照搬就是一往情深的照搬。

在他們口含天憲的轉述威尼斯憲章,奈良宣言的時候,義大利人,日本人卻正用自己文化中關於古代文化遺產的認識和對文物修復實踐的思考來不斷豐富文物修復的理念。

寫到這其實已經沒話說了,怎樣看待修舊如舊的觀念?答,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非主流的、過氣的、完全不夠科學的觀念;但在另一批人看來,文物修復要修舊如舊就如同魚要養在水裡而不是酒精里一樣理所當然。


先舉個反面例子:西北某地某項目,為申請歷史文化名鎮,邀請開發商拆除真古建,造了一條街的磚混方塊,再水泥糊了仿古外立面。上面領導下來看了一眼,笑了,我跟我導師也笑了。本地領導還一臉委屈。

再舉個例子:西北某地某項目,實地測繪小半年,本地專家帶頭搞了小半年。最後讓人家外地知名設計院過來弄保護,弄出一派皇家園林外加新中式,完全不考慮地域性。本地研究者集體公車上書項目不了了之,一年辛苦全白費。

以上。


推薦閱讀:

如果發現了祖傳的文物,是否要上交國家?
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還有哪些?
挖出了文物不上交國家,在家放一段時間說是祖傳的再拿出去賣是否可行?
紅山文化很重要嗎?
中國大部分香火旺盛的陵、林、墳等真的有遺骨么?

TAG:文物 | 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