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星系都是碟狀的?比如太陽系有沒有可能存在垂直於黃道面的行星?

能不能用數學建模解釋這個現象?


題主所述的情況,無論對於銀河系尺度的星系(由極多恆星和相對少量的行星組成),還是對於太陽系尺度的星系(主要由1或2顆恆星以及幾顆大行星組成),都是成立的,至於原因,兩者大體相似,但略有區別。

面我儘可能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個現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 中包含的內容為注釋,如果覺得閱讀困難,可以跳過不看)

為了方便起見,先討論銀河系尺度的星系吧。

略去恆星的形成過程,在這裡做一個理想化的初始假設:這些恆星形成後,它們的質量、位置、速度和運動方向都是隨機的,它們形成了一個完全不規則的,接近球狀的星系,並且和其他星系毫無關係,並且恆星在其中的密度分布接近是均勻的。

如下圖所示(為了方便顯示,這裡恆星的被誇大顯示了,實際上,相對大星系來說,一顆恆星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計,另外,這些恆星並不在一個平面上):

在觀察者的參考系下,其質心是移動的,因此我們換一個參考系,選取質心參考系,這樣在這個參考系下,質心的位置靜止,速度為0,質量為整個星系的質量,當然,由於星系不可能是完美的均勻球形,故還有一個量的值不為0(但守恆),它叫做質心的角動量,記為sum_{}^{}{ ar{L} },假定其方向為+z方向(這一般意味著x-y平面的物質密度稍大一些

/* 角動量矢量值可以表示為sum_{}^{}ar{L} =sum_{}^{}{left( mcdot ar{r}	imes ar{v}   
ight) } ,其中m為某顆星星質量,r為該星星和質心的距離,v為該星星相對質心的速度,其中,L、v、r 均為矢量,「×」為叉乘,運算結果由右手定則決定(如圖中單位矢量ar{z}=ar{x} 	imes ar{y}  ) */

由於星星數量非常多,對於某顆星星,它受到的萬有引力大致可以看作質心給其帶來的(並不嚴格等同,這很重要)。因此,接下來,用簡單的高中物理知識分析一下什麼樣的星星怎樣能穩定下來。

/* 對於形成穩定圓軌道的星星,其向心力等於離心力,故有:

F=ma=mfrac{v^{2} }{r} =Gfrac{Mm}{r^{2} } ,其中M為星系質量(遠大於m)G為萬有引力常數,

故其角動量的值 L=left|  mar{r} 	imes ar{v} 
ight| =msqrt{GM} 為常量。即ar{r} 	imesar {v}為常數*/

星星可能有以下四種運動狀態:

  1. 若星星的角動量很合適(如圖中下方綠星),那它會形成一個繞質心旋轉的接近於圓形的軌道;

  2. 若星星的角動量偏小(如圖中右下方粉星),那它會往質心方向運動,速度越來越快,直到進入一個更小半徑的合適軌道;

  3. 若星星的角動量偏大(如圖中藍星),那它會遠離質心方向運動,速度越來越慢,直到進入一個更大半徑的合適軌道;

  4. 若星星的角動量過大(如圖中淺綠星),那它會它逃離星系;

好了,假設所有星星該走走該留留,留下的都進入了「合適」的軌道(星星速度和軌道半徑都趨於穩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這個時候就要拋開質心,來討論所有星星實際的引力了。

由於前面已經說過,x-y平面的物質密度稍稍高了一些,這意味著那些不繞著x-y平面旋轉的星星,在其軌道上,除了受到大約在質心的引力外,還會受到來自x-y平面的額外的合力,如下圖所示:

儘管這個合力可能很小,但由於其不在星星的軌道平面,星星的軌道平面會緩慢變化,漸漸地,其軌道平面與x-y平面的夾角越來越小,最終,其軌道會跌到x-y平面上。

所以,星系的形狀最終都逐漸變為了扁平。

對於太陽系尺度的星系,原理是類似的。唯一的區別是主恆星(或雙星)基本上佔據了整個星系95%以上的質量(太陽系約為99%),所以星系質心基本上可以看作主恆星(如太陽)的質心。由於行星間的作用力,上圖密度較大的 x-y平面(一般為恆星自轉的赤道面)依然存在,但由於行星間的引力相比恆星對行星的引力來說太小,所以上圖的過程會變得極為緩慢。所以星系的「扁平化」並不是特別嚴重(如黃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平面)和太陽自轉的角度夾角(軌道傾角)為7°,冥王星的軌道傾角為17°等等)。

————————————

最後,貼幾種不同星系的美圖吧:

1、橢圓星系 Elliptical Galaxies

2、漩渦星系 Spiral galaxies

3、棒旋星系 Barred spiral galaxies

4、透鏡狀星系 Lenticular galaxies

5、不規則星系 Irregular galaxies


行星系統最開始都是從一坨星雲里演化出來的。整個系統角動量守恆,一開始星雲怎麼轉,後來的行星系統也怎麼轉。初始角動量指向何方,轉軸就指向何方,所以所有行星肯定大致都在一個軌道平面上,不太可能出現一個垂直於黃道面的大行星

如果是後來偶爾闖入星系的彗星等小星體,然後被恆星捕獲的,倒也有可能是任何軌道傾角,就像我們發射的極地衛星一樣。


這個三分鐘的科普視頻(中文字幕)講的非常清楚明了,請勻出三分鐘時間看一遍,答案便明了了。

先說結論:因為角動量的原因,對於三維空間星雲和幼年星系來說,扁平化是必然選擇與最終結果。

轉載請註明轉自銀河說(GalaxSay.com)


星系中每顆星的引力無論多大多小都會對其它星有影響 。就像你在像一個方向攪拌咖啡 ,粒子會上下浮動但大體不會單純相對垂直運動 。


棒旋星系真漂亮~


任何天體你把它看成一個整體的時候他都是在自傳的,如果你把星系看成一個整體,那麼他就是一個自傳體。由於我是文科生,沒有辦法用公式來證明原理,但形象的說就是一個自傳物體產生的離心力會使他不停的趨於碟狀,經過長年的自傳影響,星系就形成了碟狀星系。

至於黃道面僅僅是地球公轉軌跡的平面,與其他行星沒有任何關係,其他行星的公轉軌道剖面與黃道面並不一致,它們的公轉軌道傾角有可能是任何數值。


推薦閱讀:

光照射在物體上會對物體有壓力嗎?
太陽系的行星(或者地球)是繞著太陽轉動還是太陽系的質量中心轉動?
微觀層面上,兩個物體永遠碰不到一起是么?
如果一架飛機有無限動力,它可能永遠在黑夜裡飛行嗎?
把移動電源的輸入和輸出用一根usb線連接起來,會發生什麼?

TAG:物理學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