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行業新人的困惑?
提供了一些旁的信息,希望能夠更好地描述問題:)如果嫌字多,可以直接往問題提出部分看:)感謝大家!
個人背景:市場調研行業消費者研究新人,入行3個月,研究員職位。工作情況:定性(小組座談會FGI)定量(定點街訪CLT,預約街訪)項目都有參與,都是從頭跟到尾,項目了解→現場實施→報告撰寫。問題背景:一般城市都有固定的CLT場地。執行CLT項目時,我是以督導的身份參與的,周圍也有幾家公司在執行項目。有幸(其實是不幸hhh)以被訪者的身份參與了其他公司的調研項目。按市調的行規,市調從業人員不可以做被訪者,不過現在攔截阿姨已經自成一派,總之我就是跑得慢被拽進去了。然後被隨意編排了一個大了20歲年齡的身份,做過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為了滿足各種配額你懂的),面對著訪問員,他自己把題目填完了。然後估計是無法完成配額,我又重新被拽回甄別員面前又如此輪了兩遍。跪了,是厲害啊。young如吾等,let me tell u,以上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乏知名公司(勿對號入座)。
問題提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法做到完全嚴格執行標準,此間的度應該如何掌握?問題提得再大一點,在市調行業,應把底線設在何處?問題說明:按照我死理性派的性格,如果完全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那幾乎一定是拉不到被訪者的,也不會有攔截阿姨再和我合作了。這年頭,找到配額內真正符合要求的被訪者簡直→ →就不應該接CLT的項目。預約街訪和FGI的被訪者質量還不錯的。雖然也不乏職業被訪者。但若要我完全不管不問,隨著訪問員和攔截阿姨像我上面描述的胡來一氣,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自己做督導的時候,對當天明顯已經來過的,和一看就不符合條件的被訪者都是直接彈掉:「謝謝您,不好意思,您不符合我們的條件」 但在配額和數量的壓力下,唉……這行水好深……怎樣把握死理性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平衡是我現在最大的困擾。
這樣的情況在國內很很很很很普遍。很多都是大媽們為了儘快完成賺多幾個錢就不顧被訪者真假。我們公司有同事專門負責監督項目執行方的,不過也正如妳說的客戶不來,就胡亂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講什麼時候來看Field,也甚至曾經有過找生面孔的人去踩點跟訪問,在CLT樓下看阿姨們如何攔截(不然阿姨遠遠看到我同事就馬上收斂了)。
在運作部門(或者運作公司)裡面,其實水真的很深。最典型的就是督導虛報禮金或招募費,從聯絡員處收回扣以保證選用該聯絡員招募的被訪者,外判外地代理時收受回扣等等。這些都是蠶食壓榨行業鏈尾端的執行成本。最終數據質量受到影響,倒霉的是研究員和客戶,反正當中運作部、督導、訪問員、攔截阿姨們都以最少的付出賺到自己想賺的。
這種問題其實很嚴重,歸根究底其實是道德底線的問題,不貪則無污。
我們公司算是幸運,遇到幾家對質量把控很認真的執行代理來負責項目。當然,這也意味著執行價格會比平均價格來得偏高。因為如果攔截阿姨或訪問員們賺不夠,就會自己找方式來保證能賺夠。
雖然是作弊手法層出不窮,但是作為研究人員,還是要盡力去找方法避免或者將作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就算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要繼續不斷提高創新防禦方式。
P.S.:研究人員和客戶也有水深的,這也是道德底線的問題。幸虧我們這裡都對專業操守非常注重,也拒絕和沒有道德要求改數據或者要拿回扣那些客戶合作。記得2013年市場研究行業協會上,蓋洛普還是哪家大佬,提的問題就是這個。所以,題主問的問題很常見,也是市場研究行業發展的最大軟肋之一。
上面謝丹前輩和張少卓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我補充點就是:容忍這個世界不完美。謝邀。
真正理性的人,絕不會咬死理。他們會對所有看似不合理的現象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從而得到釋然,而不是為之苦惱。
不光是調研行業,所有的行業都有潛規則吧。歡迎說自己行業沒有潛規則的舉栗子。只不過行業標準有嚴格有寬鬆。調研行業應該是比較寬鬆的,畢竟不涉及到人身安全。
行業標準的底線,就是人身安全。醫療、建築、食品等和人身安全最密切的行業,行業標準最為嚴格,從業資格審查也最為鄭重。即便如此,相比這些人命關天的行業所發生的腐敗、瀆職、事故等現象,市場調研虛假抽樣簡直算是人畜無害了。
作為從業者,沒有必要為了個別項目的結果因人為因素髮生偏差而耿耿於懷。偏差能修正就修正,修正不了客戶能夠買單說明偏差依然在容忍範圍內,你的工作一樣有價值。如果偏差已經到了客戶容忍不了的程度,公司一定會幹預大媽的行為,或者調整執行方法。比如我們現在就全面採用在線調研,通過互聯網取代大媽,減少執行環節。但是又不免會導致有庫蟲作弊的問題。作為死理性派,我和同事們一直在研究怎麼避免這個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堰。作為理性派,有什麼好煩的?
死理性派的本質,不是死在理性上,而是理性到死。
說一個類似的故事吧。有位朋友是搞建築工程的,有幸結識一位業界很有名氣的設計師,他問了設計師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或處理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偷工減料和降低鋼筋混泥土比例的問題?設計師略顯尷尬的答道,這個問題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會給一定的區間。。。
乙方調研公司獲得數據水分大早就不是秘密了,也非朝夕之間能夠改變的事。想要在調研公司干,某種程度上,就是要做好每天背負罪惡感的心理準備。 如果個人想要改善這一現狀(減輕罪惡感),可以走以下兩條路:
1.接受客觀不完美 研究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國家人口普查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吻合真實情況呀,~在研究設計合理,樣本量充足的前提下,執行過程中的誤差並不會對得到的結果產生太大影響2.認清自身的位置
作為研究員,你的職責是提供儘可能完善的研究設計交付給執行人員,再根據執行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後呈現有助於決策的信息。執行過程中的誤差規避是執行人員的事! 是執行人員的事!的事!當然你可以在設計研究的時候,在不影響數據代表性的情況下降低執行難度,比如判斷出結果不會在地域變數上有差異的話就不要全國各地配額咯! 再比如盡量採用在線渠道發問卷,省去放水的執行人員往狠了想,通常來說一份研究報告對決策至多起到20%的作用,別太把自己當根蔥了=_,=
不過說白了以上都是安慰自己,治標不治本的說法,實在道德心重接受不了乙方調研公司的風氣的,又還是想幹這一行話,你可以—— 去甲方公司的調研部門干0v0
這樣你做的案子一般集中在某個行業,數據收集渠道搭建會容易得多,執行人員也也基本不大會放水,親測可行! 就是累了點兒,sad=^=造成市調行業這個現狀的原因很多,有項目預算、時間限制、甲方要求、乙方公司管理層各方面的壓力等等。對於新入行的同行來說,講幾點感受:1、你的說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它行業未曾不是,比如會計業、律師業、餐飲、教育……等等,哪個行業都會有各自的規則,每個行業都有一群對本行業失去信心的有志人士。市調不是獨有。2、相信未來一定是美好的,行業一定是往陽光方向發展。價值觀有偏差的企業,強如百度,照樣有報應的一天,不是不報,時候未到。3、不做惡,調研員、督導、執行經理、項目經理、研究員、總監等等,不管身處哪個崗位,都不做惡,堅守本心。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利益相關:業內。
成本上浮,上游壓價。很多時候,調研的質量取決於資金是否充足。而資金是否充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遊客戶公司內部管理層如何看待市場研究的。
揭行業內的短沒什麼了不起,發現問題,努力解決才是出路。題主作為剛入職的新人,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價值,只有讓客戶願意在你的項目上多掏錢,才是生存之道。
匿了,工作太忙,有空細談。
這東西跟小餐館吃飯一樣,端上來的菜色香味俱全。去廚房一看就想吐。每次想到寫報告的人拿著這麼些破數據去分析就想笑。偏偏調研公司喜歡找大媽來做一線的數據收集壓縮成本,想想她們怎麼招募怎麼訪問,再想想被訪者怎麼回答的。你處理分析數據寫報告的時候會很坦然,放下節操。garbage in, garbage out...
騷年,你入行時間還短,你見過應甲方要求修改定量結果的么?
最近在家鄉的一間調研公司實習,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我們主要是承包一些大公司(尼爾森,益普索)項目的具體執行部分,就是去做訪問員,像樓主所說的大媽兼職做訪問員的情況也經常存在,大媽有時候做出來的問卷是造假的。
2.其實造假每個人都有責任吧。一份問卷要求要15min-20min以上,有時甚至到了30min,在街頭肯找到人做已經是很難了,還要符合樣本的條件,這不就是逼著訪問員去作假嗎?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反作假道具,如軟體可以錄音,可以GPS定位,要求拍照,要求間隔多久做一個訪問。。。。一山還有一山高。
3.我現在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去做造假,感覺自己每天都在生產垃圾,挺過意不去,但是面對這樣的要求,有時候不作假真的很難做下去,也每天都在質疑自己工作的價值,調研是有作用,但是是在很理想的情況,像我們提供假數據的,有時候真的很懷疑調研起的作用有多大?
我覺得你哪天問題裡面沒有英文就解決了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百事找吳莫愁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代言?
※肯德基或者麥當勞會在什麼情況下倒閉?
※Apple Watch會不會是下一款革命性產品?
※品牌出現負面消息,應該去刪帖嗎?
※如何評價小米3的定期發布和搶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