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中錨定投資的相關流程是怎樣的?
誰能幫忙介紹一下港股錨定投資的相關流程,謝謝
謝邀。
從定義上來講,所謂「錨定投資」,更確切的說應該叫「錨定訂單」,在IPO中指的是在路演和簿記開始前即明確表達了投資意向、並在路演和簿記第一天就下達的訂單,在配售(Follow-on, 國內稱增發,此處沿用香港習慣全部稱為配售)中指的是在配售交易開始簿記時或開始簿記後不久,就進來的訂單。因此,「錨定訂單」並不是一種嚴格的制度安排,而是對一個特定時點的訂單的特別稱呼,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商業行為,不為港股所獨有,也不反映在港股市場的規則設計上。
為什麼發行人和承銷商會看重錨定訂單呢?有兩個原因:第一,淺層次的,錨定訂單在交易發行早期就進來,在發行人和承銷商的心理上有定心丸的作用。打個比方,一筆交易如果一共發行100mn美金,有一個訂單是10mn,一早就進來和最後一分鐘才進來,發行人惴惴不安的時間長度很不相同,心理上得影響很大,所謂的「錨定」,真的是能讓人很定心啊!但是,投資者並不會憑空在交易啟動後三分鐘之內就做出投資的決策,畢竟手裡面拿著的也是真金白銀啊,所以,無論在IPO還是FO中,發行人和承銷商都會有相應地市場推介過程,提前供潛在投資者儘早獲得所需信息做出投資決策:
- IPO:在香港市場,A1遞交以後,招股書就掛在交易所網站上,之後管理層會拜會一些可能做基石和錨定投資的投資者,提前溝通公司的情況。具體的可以見看我以前的答案:
為什麼港股 IPO 多會引入基石投資者? - FantasticCathy 的回答
有的時候部分潛在基石投資者出於不想要被鎖定6個月的原因而不願意簽基石投資協議,卻依然看好公司本身,那麼他們往往就會做沒有鎖定要求的錨定投資者。
公司申請 IPO 時,是怎樣給自己設定每股發行價區間的? - FantasticCathy 的回答
IPO定價前一輪又一輪的詢價過程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是尋找投資人的過程。其中鑒定看好公司的投資者就會成為基石或者錨定
美股市場大部分發行人在JOBS ACT生效之後現在可以做Testing the Water,也提供了類似港股的詢價過程。
- 配售:分兩種情況:
- 如果是Accelerated bookbuilding (加速建檔簿記),就是那種收市後啟動交易,4-5個小時之後定價的項目,常常(但不是必須)在交易啟動前24-48個小時越牆(wall-cross)少量投資者,被越牆後,投資者可以接收到非公開信息(MNPI),但是同時也會被限制交易,限制範圍可能不光是MNPI所涉及公司,而是整個相關行業甚至上下游公司。在這24-48個小時內,承銷商會向投資者詢價,如果交易定價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折價7%的價位,你會下多少單?6%呢?5%呢?在此期間,投資者內部的響應團隊可以有時間對這些offering price做出相應地判斷,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和發行人管理層或者相關投行家討論
- 如果是Fully marketed的配售交易,過程類似IPO,會有若干天的管理層路演,和重點投資者開一對一會議並舉辦若干場小組會或者午餐會、早餐會,投資者就可以用這個時間對公司做充分研究並決定是否要在交易啟動的第一時間即下單
什麼樣的投資者最可能做錨定投資者?第一,研究能力比較強,對項目能夠形成獨立的判斷;第二,對這個判斷有足夠強的信心。從類型上看,以大型投資機構為主,尤其是長線基金、大型對沖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從發行人角度考慮,更希望引進名聲卓著的投資者,所謂「市場意見領袖」,這樣對帶頭交易勢頭更有幫助,否則如果帶進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投資者做錨定,還費勁到處說,大家反而會懷疑這個項目是不是沒人要啊,居然這種不知道什麼背景的訂單都要?
最後想指出一點:錨定訂單是可以反悔的。尤其在IPO中,簿記時間很長,第一天下單,過了一個禮拜發現項目賣得不好,那麼這個投資者和其他所有投資者一樣,是可以撤單的。從發行人和承銷商角度,理論上分貨的時候可以不優待錨定投資者,只是大家很少會這麼忘恩負義的做。原因都是一樣的:錨定訂單並不是一個法律制度上的安排,更多地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
錨定,是新股上市發行IPO,在國際配售之前,和承銷商提前下單商定拿貨 (一般比較好的項目,也是比較難拿到貨的)
謝謝,邏輯很清楚
看看孫子兵法
推薦閱讀:
TAG: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