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病理學?

大二醫學生一枚,馬上開學了,病理學是這學期的重點,求教學習這門學科的經驗方法,不勝感謝


首先要了解病理學的範圍。病理學是採用解剖學、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方法,研究人體患病時器官、組織、細胞的形態學改變,從而闡明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為臨床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病理學課程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一門重要的橋樑學科,是醫學生的一門主幹課程。有的學者把醫學比喻成一棵樹,樹根是基礎醫學,如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生化學、藥理學等,樹枝是臨床學科,分為內科學、外科學和放射學三枝,而整個樹榦是病理學(pathology)。病理學包括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人體病理學與臨床醫學各科在實踐工作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病理學也是一門臨床學科。通過學習病理學,使學生認識和掌握疾病的本質和發生規律,從而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實驗病理學在醫學教育、臨床醫學和科學研究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病理學的範圍如此之廣,學習什麼?對在校學生來說,主要學習病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這些基本知識是闡明疾病發生髮展的基礎,一定要學好。另外對實驗內容、屍檢示教或錄像片、幻聽片或示意圖以及臨床病理討論會的內容都要正確的理解。當然,作為病理學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運用病理學的基礎知識。有了堅實的病理學基礎知識,是做好臨床醫生的基本保證。世界著名臨床醫生張孝騫教授對病理學是這樣認識的,基礎醫學課目中與臨床最接近的當推病理學,因為它是臨床與基礎之間的橋樑,要學好臨床先要學好病理學,我畢業後才認識這個道理。原想加學一年病理學以資彌補,可是沒能做到,至今引為遺憾。

如何學習呢?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聽課,二是自學。

聽課包括聽老師講課和聽學術報告等。講課的方式有傳統型講課、多媒體講課、投影式講課(利用幻燈片、挂圖、投影片等)和討論式講課等。不管那一種講課方式,均為在單位時間內傳播信息最多的形式之一,所以聽好課是學習病理學的主要方式。這裡有一個「學會」和「會學」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通過聽課既要學會老師所講的內容,也就是聽懂所講的內容,抓住他或她所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講授者的教學方法,看他是怎樣提出問題的?又是怎樣引導聽眾思考的,又是怎樣設法解決問題的?他的整個思路如何?歸結起來就是「抓」和「引」兩個字。把老師怎樣提出問題、又怎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而後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樣,通過聽課即學會了要掌握的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學)。所以上課前要預習,課中最好記筆記,對課中一些未明白的問題、新的進展、有典型特點的圖解都要標出來,以便課後複習。記筆記是聽好課的一種最佳方式,因為記筆記時你要認真聽,仔細看,手要動,心要想,完全融入學習中,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通過聽學術報告即擴展了知識面,又學會了講課人的思維邏輯方法,我個人認為,不論什麼內容的學術報告,應盡量參加。

直接觀察疾病的病變是學好病理學的最佳途徑。儘管病變包括代謝(生物化學)變化、功能(生理學)變化和形態(解剖學、組織學)變化,但是,掌握疾病的實質是以形態學為基礎的。形態學結構複雜,內容零瑣、名詞繁多,造成學生在學習上和記憶上的困難。採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可把逼真的視聽信息融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文字、圖像同步進行,圖文並茂,為病理學的教學展示了一個創造性空間。但是,應用多媒體課件上課,信息量大,記筆記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更需要認真聽課,把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充分利用實驗課中所見到的標本來加深理論課的理解。這裡提出了一個如何對待實驗課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對醫學生來說同等重要,甚至比理論課更重要。因為書是隨時可以讀的,而實驗的標本不是隨時可以看到的。


不請自來,期末病理95分。很神奇,因為有一位病理老師講課實在是念經,我病理課我逃了很多次。但是我保證了前幾次課都是高質量聽課的。病理學全稱病理解剖學。與解剖學類似的都是形態為上。所以在學的時候注意看圖很重要。前四章的總論內容是後面幾大系統的基礎,基本總論學好了以後,後面的幾大系統就很簡單了,往裡面套就可以。書上總結的表格很方便,對比記憶可以增強理解。但是最好你可以自己總結,加深記憶。當然了,有共性也有特性,比如消化系統你要知道一些特殊的潰瘍,泌尿系統腎臟那裡有一些免疫學的標記。總之先打好基礎再靈活運用。刷題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把知識的主幹列出來,自己分好類……


既然是我老婆愛吃速食麵品牌同名同姓的同學邀請回答,我實在不好拒絕的。你等等先,我先去吃個飯。

————————————這個飯吃得有點時間長的分割線————————————————

妹子,你要說病理學這東西吧,其實好玩得很,因為圖文並重,還有大體標本,幾乎沒有抽象思維,再簡單不過了。

病理學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

總論把握概念,其實沒那麼玄,哪裡有那麼多奇技淫巧?選擇讀醫,就是首先選擇背書。背吧,時間投入和產出完全正比。

各論有趣,重點分散,需要結合總論部分的基本概念展開。比如」炎症「,無論何處都是遵循其本質表現的,聯繫各個發病器官,具體表現如何,也就清晰明了了。此時若配合」病理生理學「基礎,適當發散聯繫,那效果想必是極好極好的。

以上根本算不得經驗,妹子莫怪。你且思量一下,病例考試大頭是神馬?名詞解釋,對了,名詞解釋是神馬?是否需要你發散性思維一下?不然,無非是考記憶力罷了。於是,背書吧。


瀉藥,我們學習的時候有句話,生理生化,必有一掛,我很不幸的是,我兩個都掛了,請問你是故意的吧?


可以對照生理學對應章節來學。其次是多看玻片和大題標本增加感性認識。


有空可以先複習一下組胚

學習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這個章節有初步印象老師講的時候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 病理病理 首先你要知道它正常的結構是什麼的然後才知道它病變在什麼地方 所以複習組胚是很重要的

總論很重要!是基礎!多複習多鞏固不懂就要問!個倫在總論的基礎上抓特點!

實驗課一定要認真上 當作自己是診斷醫生一樣認真觀察每一個切片的特點

感覺病理學起來還是很有意義的 加油!!!


我們班這學期初作死,專選課沒選組胚和病理生理學。所以我現在還不算弄懂纖維素性炎和纖維素樣變的區別。班上有降級下來的同學,學過了組胚學,或許會對鏡下的病理變化記憶更容易一點。

畢竟這門課程大部分還是死記的東西,許多病理特徵也是只能往回倒推一層,不好深究。就跟系統解剖一樣,你可以通過畫一張完整的血液循環圖來記不同的動靜脈名稱,但也只是輔助你記憶罷了,沒什麼需要深究的機理,就是這個現象而已。

不過還是可以有一點識記的方法的。先弄清「肉芽組織」「瘢痕化」「變性」「壞死」這些概念,可以畫一張圖整理一下哪些概念間是有聯繫的(比如肉芽組織可能會機化形成瘢痕,比如壞死組織可能會被細菌侵入,可能會化膿,壞死組織周邊可能有炎性反應,可能有什麼樣的細胞浸潤,可能會出現充血、水腫,那麼充血水腫可能會導致出血,出血後會不會進一步使血管增生堵塞,然後balabala......)

然後一些疾病是可以作比較的,相信你們老師也是這麼教你們的。要記住的就是比較的方向有哪些,有的是從整體的病程上來說(包括併發症有哪些,診斷要點),有的從發病人群來說,有的從肉眼和鏡下來說。看看這些比較項目里有哪些是有相互關聯的,明白幾種相似的病最主要的區別點在哪兒就OK了。

考試加油(滾去複習了)


……醫學院所有的課難道不都是只有一個字的學習技巧嗎:背?本科的病理學考試,大標本一個都沒認出來,最後老師很無奈地看著我說,這個就是小葉性肺炎,你說下它有什麼大體特點。然後我把課本背了一遍。老師說,書背的還行。然後就及格了。

但是我後來成了病理醫生……嗯,覺得從純學術角度來說,病理算是所有科室里比較有意思的。然後本科學的東西,尤其是大體標本,都沒有什麼卵用。


框架很重要,首先你要知道,病理是對機體所有病種都需要熟知的專業,每個系統有哪些病,主要的幾種疾病,診斷標準是什麼,且不可流水賬一樣的死記硬背,耗時並且收效甚微,還有,對於你來說,大病理書前5章念細,念通,後面的每個系統就可以舉一反三了,比如炎症,急性,慢性的不同,細胞成分的不同,卡他是什麼等等,最後溫馨提醒,組織學要對著讀,畢竟異常的前提是正常


聯繫解剖和組胚理解,然後就是背了


病理比病生直觀,也更簡單。

重點也很清晰

1. 甲狀腺乳頭狀癌

2. 子宮頸高分化鱗癌(有角化珠)

3. 霍奇金淋巴瘤(有鏡影細胞)

4. 胃印戒細胞癌(胃惡性潰瘍的大體,鏡下示印戒細胞)

5. 結腸腺癌(提示結腸的大體,很紅,有蕈傘狀突起)

6. 大紅腎(急性瀰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7. 葡萄胎(主要考大題,很簡單)

8. 慢性肝淤血(鏡下看到脂肪變,大體不是很油膩,有點檳榔肝的感覺)

9. 大葉性肺炎(大體是灰色肝樣變期,鏡下看到纖維素穿肺泡間孔)

學了有點久了,只是舉幾個例子,我的書上記得很詳細。

類似於上述的病理情況,知道大體標本,鏡下特點,聯繫臨床(良惡性預後好發年齡),實在不知道重點是什麼的話刷題,做多了就孰能生巧,但是最好的習慣還是看書啊~

在實驗課看玻片的時候,關注下異性細胞形態和周圍正常的細胞的區別,加深下記憶。最後書上的邊邊角角的圖也要過一遍。即使考到了你也不不會太慌。


考研的話,看看老賀的視頻,然後考前一個月在看一遍~


書讀百遍 其義自現 多背背,慢慢就理解了


如果僅僅是為了應付期末考,那就好好聽理論課記筆記,好好上實驗課找切片指針,末了,還要複習一下組織學切片,正常的都不知道何談異常的


推薦閱讀:

病人做磁共振時在上機器之前為什麼醫生要問你冷嗎?
天然維生素c和合成維生素c有區別嗎?
微生物學和病原生物學有什麼區別?
人眼感知到的顏色與真實物理世界的顏色有什麼區別?
失明是什麼感覺?

TAG:學習 | 醫生 | 病理學 | 醫學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