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最強大腦》第一期四個挑戰的難度及各選手的表現?


我認為第四位選手在認臉方面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人。

面孔識別能力的確是我們天生的,而正是由於是我們天生的,所以在認臉能力的強弱有著明顯的差別。至於訓練是否能達到第四位選手的程度,我並不了解,希望有能力的知友給出答案。

以下的資料是我從網上收集的,因為我也沒有了解過,希望了解的知友給出更為充分的答案。

以下內容全沒經過原作者同意轉發,如果介意,請私信我改正。

以下搬至果殼網,截取了部分內容。原文地址:面孔識別:鳳姐倒過來可能更美?

這是誰?

你一定不陌生。這是撒切爾夫人。

上面的兩張照片哪個更高興呢?

要想知道真相,還得把他們的臉正過來。也就是下面的兩張。很難相信右下角那張恐怖的臉是上面的倒像,不信就把屏幕轉過來看看!

但是為什麼這麼醜陋的臉倒過來卻很正常呢?這個就涉及到我們加工面孔時獨特的加工機制:整體性加工(holistic processing)。

看臉還得看整體

整體不但大於部分之和,還影響著我們對局部的認知。

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心理系教授吉姆?塔納卡(Jim Tanaka)等人1993年的實驗中,當要再認的面孔特徵(如小明的鼻子)呈現在整個面孔中(如小明的鼻子呈現在小明,哪怕是小強的臉上)都比單獨呈現小明的鼻子更容易辨認,正確率高約10%。但如果不是面部特徵,而是打亂的房間就不會出現這種效果。這就是人類在面孔識別時特有的局部-整體效應(part-whole effect)。

整體雖然有助於辨識局部,但有時也會誤導我們。請看下面這張圖,你看出圖左側的這個人是誰了嗎?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似乎又不是。

這是誰?喬治?克魯尼?不太像?

其實上半部分臉確實是喬治?克魯尼,下半部分臉是另一個人的。但是一旦把他們拼接起來你就很難識別出上半部分面孔的身份。這個就是約克大學心理系教授安迪?楊(Andy Young)等人發現的面孔的合成效應(composite effect),即當上下對齊接合(aligned)時,受下半部分面孔的影響,人們很難識別出上半部分面孔的身份;而當上下錯開接合(misaligned)時,下半部分面孔對於上半部分面孔的影響作用則很弱。這說明我們對面孔是整體性加工的,當面孔是以一個整體而出現的時候,我們也有被整體所「誤導」了的危險。

以下內容摘抄為劉嘉的文章,原文地址:學術動態 - NKLCNL

面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類視覺刺激:我們可以通過面孔識別他人的身份、了解他人的情緒。然而,不同個體在面孔識別能力上卻有著極大的差異。有些人天生對面孔過目不忘,即使是僅有一面之緣的路人也可以清晰記得;有些人卻連最熟悉的朋友及家人的面孔也無法分清。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存在這樣大的個體差異呢?這種個體差異又暗示了怎樣的面孔加工機制?為了揭秘這一現象及其背後的機制,該研究運用個體差異法(individual difference approach)來探索一種特異於面孔的加工方式,即面孔整體加工(holistic face processing)對面孔識別能力的影響。

以往有大量研究表明,區別於對一般客體識別的基於部分的加工,人類傾向於用整體的方式加工面孔。最經典的證據之一來自「面孔合成效應」(composite-face effect)。具體而言,當一張面孔的上半部分(如奧巴馬)和另一張面孔的下半部分(如史密斯)拼合時(左圖),由於整體加工會將兩部分融合成一個新的面孔,因此對上半部分面孔身份識別的難度會顯著增加。而上下錯開後(右圖),由於破壞了面孔整體加工,上述影響也就消失了。另一個經典證據來自「整體-部分效應」(whole-part effect),指當面孔中某一局部特徵(如鼻子)被置於原始面孔中呈現時,對這一局部特徵的記憶和識別能力要顯著高於該部分單獨呈現。

面孔合成效應

為了直接考察面孔識別能力與整體加工的關係,該研究測量了337名大學本科生的面孔記憶能力,以及他們在上述兩種面孔整體加工效應上的大小(面孔合成效應,整體-局部效應)。結果表明,面孔識別能力較高的個體呈現了更大的整體加工效應,且個體的整體加工效應大小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其面孔識別能力的高低。另外,這兩者的聯繫獨立於一般認知能力(IQ)或一般客體的全局加工能力,進一步支持了面孔加工的特異性。


看到果殼網 @淳子小姐 編輯的 @行遠自邇Beck 的帖子,同樣覺得很贊。特地二次搬運過來(希望不要介意哦),鏈接請戳--&>你看了第一期《最強大腦》嗎?有什麼看法? 附上Dr.魏 的簡介,感覺還是很強的!【果殼網專訪】Dr. 魏——魏坤琳,中國最帥科學家!

------------------------------------------------------------------------------------------------------------------------

「昨晚沒看直播,因為別人的推薦,今天看了重播。感覺節目定位還是一個娛樂節目,雖然想要做的高大上,但是隨著節目的推進,還是走了娛樂節目的老套路,比如設置嘉賓的爭執。本人也是學心理學的,看節目的初衷也是因為專家評審是一個很受學生歡迎的心理學教師。看了節目,感覺心理學的確不太接地氣,而節目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時間讓Dr.魏做出足夠充足的解釋。這幾個選手挑戰的項目基本都是心理學研究的問題,下面我就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評價一下各個選手。

第一位選手挑戰的項目,我第一次看真的震驚了。

恕在下才疏學淺,真的不懂原理,我無法驗證百度貼吧的那個解密貼,對於這個貼我持保留態度。Dr.魏的解讀是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不考慮運用到的策略,而從選手的加工信息的能力進行判斷。在這方面選手的確是超過常人的,畢竟色塊數量太大。所以現在無法判斷他用的是策略還是真的超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不過從網友給出的資料看,這個選手的記憶力的確是超群的。

第二個選手的項目就是心理學研究的經典的多任務問題,所以Dr.魏應該還是很好奇的。任務難度並不大,可能小妹妹能力很強,但是單從這個任務上來說,真的不夠難。

我們在做多任務實驗的時候,經常讓被試同時做自動化加工和需要耗費認知資源的兩種任務,基本正常人都可以完成兩項任務。對於小妹妹來說,她的能力可能超過一般人,再加上後天的訓練,完成這個任務並不難。彈鋼琴基本算是一個自動化加工的過程,耗費認知資源極低,所以他的主要認知資源用來加工數字。據網路檔案,小妹妹的記憶力是超過常人的,而的確如dr.魏講的那樣,對於一個記憶力超強的人來說,3分半鐘88個數字按順序記憶並不難。小妹妹是有絕對音感的,但是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她需要加工的信息包括辨別音符,並匹配數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她才會讓周董多彈幾遍,這也是Dr.魏提出讓小妹妹加快回答速度的原因。她是利用周董重複的時間進行匹配和加工。

第三個選手,我很想吐槽,她那個you can you up的邏輯真的讓我無語。這種說法是沒辦法辯駁的,所以Dr.魏才那麼激動。舉個例子,周杰倫不踢足球,你直接讓他上場,並要求他踢的和小貝一樣好,這怎麼可能。術業有專攻。可能各位不了解,心理學研究的就是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內在機制。再加上Dr.魏以研究運動行為見長,他對這種行為的評判本應更具說服力。雖然他可能不是運動高手,但是對於運動行為的分析,他可以說是最強大腦。在記憶的領域,空間記憶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比如某些研究會讓你在一個房間里估計你現在的位置距離某個位置有多遠,而且這個建築在你的哪個方向。這個選手運用了很少的空間記憶,她運用的更多是肢體記憶,肌肉記憶。所以這個任務考察的不是她的空間記憶能力,而是肌肉控制能力。所以,這個測試只能說明她是一個很好的體操運動員,具有很強的身體控制能力,可以短期內設計動作,記住動作,然後完成動作。這個能力,是後天訓練的,我想很多體操運動員都具有,而這個選手很明顯,無法到達我們期待的最強大腦。

假設她不做動作,看很多激光場景,隨機抽取一個場景,然後蒙眼通過,我想她一定會晉級的。因為這是用空間記憶力處理加工信息,然後在頭腦中設計好動作,控制精度。這才是空間記憶和信息加工能力上的最強大腦。

第四個選手,我最佩服的是這個選手。人臉識別是心理學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我也做過相關的研究。辨認合成臉是很難的能力,而且人臉識別能力是天生的。

大家想必都看過《Lie to me》,故事的原型Paul Ekman教授曾有研究證明,識別微表情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天生好手經過很少的後天訓練所達到的高度可能是一個正常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這個選手的確是具有超過常人的大腦,所以可以看到Dr.魏很激動。開始過低的打分是因為普通人對於這個行業的不了解,我們也可以看到全場只有Dr.魏和李彥宏一直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於正常人來說,記憶臉孔可能不難,但是加工一張合成臉,然後辨別,這真的可以講是特異功能。這個任務更難的一點,Dr.魏提到了,但可能被大家忽略了的內容就是,她加工處理的不是東方人的臉孔。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辨認其他種族的臉孔能力是不如辨別本族臉孔能力的。所以這個任務選擇了很多非東亞人的臉孔無疑更增加了任務難度,即使她在香港,肯定還是以教授亞洲學生為主。這更加證明了她的能力的確是超強,這個選手也很值得心理學家進行研究。

總的來說,從這期節目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還是感情至上,而這會蒙蔽我們通過科學判斷一件事情的能力。對於節目的設置是否合理,我不想作評價。不過我還是想對那些質疑甚至辱罵Dr.魏的人來說,自己先學習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科學,再做評價。當然人人都有質疑的權利,但是argue不是insult。

如果本文有什麼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請各位儘管argue。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歡迎吐槽。」

@科學家種太陽 用他的「無標點超快口活」一句話總結說:「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1號選手是奇葩希望能有腦機制解讀2號選手可能有潛力但任務確實太簡單3號選手是合格的體操運動員以及低情商low逼4號選手絕對驚為天人可惜大多數人不知道面孔識別有多難所以沒什麼感覺5嘉賓基本上除了肉餅都屬於毛都不懂的科學白痴包括我最愛的周董6給Dr魏的時間太少」 &<-------好厲害為什麼不去上最強大腦!!!!!!!!


雖然他們都很強大,但那個體操運動員,她說的那句類似「你行你上啊」 感覺丟了很多分。小姑娘倒挺不錯的。

不是說要對評委的意見完全服從,但這個節目的目的是智力方面的。如果不是用到智力能力,可以參加達人秀之類的節目啊!DR 魏也解釋了,如果不是拆分為動作來記,而是手畫出來。這個是可以得很高分的。

找茬強人和面孔識別的完全驚呆


看魔方牆的選手,實力確實強。有人說他是利用鬥雞眼的技巧看出來的,這確實沒錯。但他強的並不是技巧,而是他的眼球對小視角的分辨能力。一般人就算看到了兩面牆重合之後的閃動光點,也無法準確指出是哪一個。所以,他的過關是理所當然。

彈鋼琴的選手,實力確實差一些,本來就是比較熟的曲子,而且記憶的數字也不多,沒過關也正常。

穿激光的選手,本來我以為她是憑空間記憶過關的十分期待和看好,但是看到她採用動作記憶後,立馬做了和之後魏博士一樣的判斷。對於浸淫此道多年的選手,肢體記憶顯然比空間記憶要簡單很多,對距離尺寸的拿捏也十分精確。我承認這個挑戰很難,但要說是最強大腦顯然還差一截。

最後一名辨臉的選手,嗯,這種能力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不做評價。但感覺過關應該還是有道理的吧。


第一個逆天


第二個太簡單


具體說說爭議比較大的第三個。我覺得第三個任務設置有問題,太簡單,你看看電影里的穿激光陣的,根本沒有完整的落腳點,而節目里,只是一段一段的,過一個,站定,然後第二個,說實話,這個比第二個還簡單


第四個很牛逼,但是沒第一個牛


你很懂人工智慧嗎?最後 一個女孩明顯最強大的人,也就是最強大腦。你說人的很多智力能力本來就強於現階段的人工智慧技術,特別是人的模式識別能力。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我不同意。關於人的模式識別能力,在最後一個測驗上可以說,讓你上去或者讓別的朋友上去,即使經過很專業的訓練也一定肯定100%不可能達到這個人的能力。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目前是很明顯可以分辨出這個問題,可以達到接近100%的準確度。百度不行是因為他們笨,他們丟失了所有的人才。總之你的回答的確是你認為的。我認為最後一個女孩應該有過人的天分,就是基因。


當時看完還挺震撼的,立馬在網上搜最強大腦的資料,結果發現強大的網友甩出了德國原版的片花,發現德國版也有魔方牆,也有蒙眼穿越紅外線,雖然片花里只有體操員最後一個動作,但是明顯和荔枝台播的那個女體操元收尾動作一模一樣。讓我立馬對這個節目失望了,版權可以買,難道連挑戰項目都能一樣么?所以就當做周末娛樂節目看吧!


王峰實力強毋庸置疑,他又不是擅長人臉識別。人跟機器是一個等級的嗎?機器人最多全是掃描它需要記憶嗎?阿爾法狗一樣打敗李世石。


關於那個魔方選手,我說下我的理解,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盯著一個帶顏色的物體一直不動,久了之後移開視線,那麼在我們的視線上還是有一個模糊雛形的影響,有段時間看過日本以及西方一些腦力方面的書,他們有一個這樣的解釋,我只能說下大義,時間有點久,無法術語闡述,其實就是盯久了一個物體之後眼中出現的模糊雛形在一些視覺感知極其強的人身上,可以轉化成非常清晰並且能長時間保存的影像,視覺能力方面極其強應該說是有可能做到的,一般人視覺只用到了中間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沒有用到,而這些人能夠盯著魔方能夠記錄下很複雜的魔方圖,重合自己視覺上的影像就能找到不同點,這就是為什麼選手看下左邊的魔方又看下右邊的。


當然這是以我的涉獵做出的理解以及猜測。


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能從普通人的感受來評判選手的表現。

我的評判標準是這個選手的表現給我的感覺有多少程度是假的。

第一個,99%看上去是假的。讓你盯著兩塊屏幕,找出不一樣的像素,看著就崩潰了,誰還有力氣分辨呢。

第二個小姑娘彈琴記數。就是來賣萌的。長得好可愛,琴也彈的好,咳咳,只是其他三位實在是太。。。。

第三個蒙眼穿越紅外通道90%看上去是假的。好逆天啊。可以去做十一羅漢了吧。可惜被dr斃了。李永波當場怒了還。確如dr所說,這個表演沾體操的光太多,對於大腦的運用有點不夠。但是完成一個比電影難度還高的表演,難道就不應該加點分么。老實說看完這個表演,真的shock到我了。

第四個分辨合成臉,50%。天賦吧,不多言。

以上


推薦閱讀:

笨是一種什麼體驗?
智商140+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正規測試智商170是什麼樣的體驗?
嚴重智力障礙的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TAG:智力 | 最強大腦電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