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糧食產量到底是什麼情況,是否不進口已不足以維持國人的基本需求?

我知道中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以山地居多,再加上農村土地的減少,勞動力的流失,是否中國的糧食將越來越依靠進口?今天又看到中國退還美國未通過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我想知道中國人如今的口糧究竟有多大的比例依賴進口?


謝邀!鄙人雖然是學農業的,但畢竟是理科生,我們先來看些數據吧!

一、糧食的一些概念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口徑,糧食包括:

穀物:玉米、稻穀、小麥、大麥、高粱、蕎麥、燕麥等。

薯類:馬鈴薯等

豆類:大豆等。

糧食的用途有:口糧、工業用糧、飼料用糧。

二、2015年的官方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2143.5萬噸(12428.7 億斤)。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2015年中國糧食消費量約在12800-12900億斤(64000-64500萬噸)之間。

兩相比較,國內糧食供需約有400-500億斤(2000-2500萬噸)缺口。

由此可以知道,2015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在95%以上。

二、官方預測數據

以下是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發布的《我國糧食供求及「十三五」時期趨勢預測》

2013-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的預測。

2013-2020年全國糧食消費量的預測。

按照預測 2015年的糧食自給率是93%。但根據2015年的實際數據,糧食自給率在95%。

按照預測,到2020年,我國農業糧食的缺口將達到1億噸。糧食自給率只有86%。

三、我國糧食的消耗概況

我國的糧食消費包括: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工業消費。

口糧消費

2012年消費量為25389萬噸,較2003年增長6.9%,年均增長0.7%。

飼料消費

2012年消費量為14722萬噸,較2003年增長23.1%,年均增長2.3%;

工業消費

2012年消費量達10130萬噸,較2003年增長123.8%,年均增長9.4%;

工業和飼料用糧主力主要是玉米和小麥,稻穀比例在下降。

玉米

2012年玉米消費量達20000萬噸,超過稻穀成為糧食第一大消費品種,較2003年增長50.5%,年均增長4.7%;

小麥

小麥消費量12417萬噸,較2003年增長15.5%,年均增長1.6%。

稻穀

2012年稻穀消費量為19961萬噸,較2003年增長5.6%,年均增長0.6%,其中口糧較2003年增長8.7%,年均增長0.9%,工業用糧增長8.0%,年均增長0.9%,而稻穀的飼料用糧作用持續削弱,導致消費下降18.3%。

三、我國糧食進出口概況

2004年以前,中國糧食凈進口數量不大,並有若干年為凈出口。

2004年以後,中國糧食凈進口量快速增長,並長期為糧食凈進口國。

2012年全國糧食累計進口數量8025萬噸,出口277萬噸,凈進口糧食7748萬噸。

2013年全國糧食累計進口數量8645萬噸,出口243萬噸,凈進口糧食8402萬噸。

2014年國家糧食進口量突破1億噸(10000萬噸),其中大豆進口7140萬噸。

2015年國家糧食進口超過1.2億噸(12000萬噸),大豆進口8169萬噸。糧食出口為164萬噸,凈進口1億多噸。

四、進口如此多的糧食

從上述數據看,我國進口的糧食,遠大於糧食缺口。2015年,糧食缺口是2000-2500萬噸,而2015年糧食進口總量達到1.2億噸,凈進口也達到1億多噸。按照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發布的預測,我國應該要到2020年糧食進口才會達到1億噸,現在的情況比預測的提前五六年時間。

五、為什麼會進口如此多的糧食?

1、國際市場的糧食品種價格普遍低於國內

這點是很清楚的。在糧食作為飼料和工業消費的額時候,加工企業肯定會選擇更便宜的原料。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進口的糧食中,有近70%的大豆。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價格更便宜,出油率更高。

而國內因為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低,與國際糧價無比較優勢,無論是出口還是內銷,都無法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競爭。

另外一個原因是,美國、歐盟等國家,對出口的農產品進行了大量補貼,使其農產品可以傾銷到他國。

正因為價格的驅動,即使國內的糧食有庫存,足夠自足,依然會進口糧食。

2015年國內玉米產量過大,今年2016年,玉米臨儲被取消。用2016年糧食行業內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講,即使今年全國農民不種一顆玉米莊稼,釋放這些庫存,國內也不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但是,我們依然在進口玉米,不過是比例降了一些。據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3月我國已累計進口玉米65萬噸,其中3月份進口量達57.54萬噸。

2、國內糧食需求的多樣化日趨明顯

現在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口糧,現在工業和其他方面的用糧在日益增加。從上面的數據我們也看出,我國糧食的口糧消費,雖然佔大頭,但增長很慢,年均增長只有0.7%。

糧食不再單單只是解決國人的食用需求,還有工業上的需求。

3、國家正在逐步放低糧食自給自足的警戒線

糧食安全是國家關心的,更是很多民間的愛國人士、民族主義者所關心的。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說,糧食安全確實是必須的。但自給率達到多少還是合適的,民間的民族主義者幾乎很少去關心,還好,我們的政府做了決策。

如果僅僅單純從口糧消費的角度來說,我國要養活13億人口,是沒有問題的,完全是可以自給自足。但如果加入工業消費和飼料消費,以我國的人口基數和農業產能來說,很難達到足夠的自給自足。

而且,從上述2的分析來看,我國自己生產出的糧食,沒有比較優勢,在工業消費和飼料消費領域沒有競爭力,而進口更具優勢。

因此,無論從實際情況出發,還是經濟的客觀規律角度出發,無論是否願意,我國都不得不面對和放低糧食自給自足的警戒線,不斷溫性加大糧食進口,與此同時,加大國內的糧食產能。

以目前的大豆形勢來說,我國想要維持大豆較高的自給率已然是不可能的了。如果國家強行減少糧食進口,甚至禁止糧食進口,那些以糧食為原料的加工企業都將受到重大的影響,甚至影響民生。

六、中國是否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在上述第三點「我國糧食進出口概況」分析里說的。

2004年以前,中國糧食凈進口數量不大,並有若干年為凈出口。

2004年以後,中國糧食凈進口量快速增長,並長期為糧食凈進口國。

顯然,2004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在2004年及以前,我國的糧食是可以凈出口的,說明我們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還有結餘,中國人已經足夠養活自己了。而且,此後十多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都是年年增長的,沒有理由說中國人養不活自己。

而在2004年後,中國長期成為糧食凈進口國的原因,完全不是因為中國自己生產的糧食不夠用,而是自己生產的糧食太貴了,買國外的比較划算。

但是我們又不能都是買人家的,萬一發生了戰爭,人家不賣糧食給我們,或者是提高糧價,我國的糧食安全會受到威脅。因此,我們還是要繼續生產糧食,即使自己生產的糧食沒有競爭優勢,但也要繼續生產。

一方面是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是要保證農民的生存,所以,有時候國家的給農民的糧食收購價會高於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

七、糧食安全與農民致富

客觀的來說,中國的農民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做了很多犧牲。雖然我國有最低糧食收購價來保護農民,但是,眾所周知,在中國種糧食的農民幾乎是賺不到錢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盈虧線上下徘徊。但是,為了國家的糧食安全,中國需要大量的農民去生產更多不能賺錢的糧食出來。

此時,我不知道那些民族主義者、愛國人士,考慮過農民的感受沒有。

糧食生產,相比於蔬菜、水果、肉蛋養殖來說,需要更大的土地面積,而附加值和經濟效益是最低的。農民根本是不能通過種糧食來致富,因此,國家才會取消農業稅、各種農業補貼和有糧食最低收購價等等來保護農民的利益,但即使是這樣,農民依然是艱難度日,但他們守住了所謂的「糧食安全」

糧食應該由大農、國營企業(農場)等去生產和解決,只有規模化和機械化,由國家統籌安排種植和收購,我國的糧食產能才能提高,成本才能降低,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而大部分想要致富的中小農,應該放棄糧食的種植,轉而去生產蔬菜、水果、肉類等附加值更高、更具科技含量、更有經濟效益的產品。

八、總結

1、在和平年代,我國不存在糧食安全的問題。中國的糧食確實存在缺口,但這缺口不致於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2、我國進口的糧食總量,遠遠大於缺口,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的糧價更低。工業消費和飼料消費更偏向於進口糧食,而不是中國的糧食產能不夠。

3、中國已經完全解決了口糧消費,中國人養不活自己已是偽命題。但受中國經濟的發展影響,我國在工業消費和飼料消費領域,糧食自給率將逐步降低。

4、導致我國大量進口糧食的內在原因就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存在大量的、高成本的、低端的產能,以至於沒有競爭優勢。因此,需要對這部分產能進行改造、淘汰、升級。

【完】

-----------------------------------------------------------------------------------------------------------

突然有種在大學裡寫論文的趕腳。。。。哈哈。。歡迎大夥拍磚。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

在整個人類史發展過程中,大約10000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革命。可見農業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今天的國民經濟中,農業仍然是立國之本,特別是對於大國。國民經濟三大產業之一的農業也被稱為第一產業。

農業中最重要的是就是糧食生產,世界耕地排名中美國、印度、中國、俄羅斯、巴西位列前五。

耕地面積排名(Land use statistics by country)

糧食產量(這裡指小麥、玉米、水稻等穀物產量,不包括薯類和豆類)排名前三甲的是中國、美國、印度,中國糧食產量約為印度的2倍。

穀物產量(單位百萬萬噸)

圖片提供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從中國糧食產量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在2003年出現了一個低谷,後來糧食產量連年增長。這與中央一號文件自2004年以來連續聚焦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密切相關。這裡說點題外話,就是,中國農民在推動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革命年代,依靠農村包圍城市取得了革命勝利!建設年代,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於農產品實行的統購統銷政策,實際上是通過工農產品間的價格「剪刀差」為工業生產汲取了大量的農業剩餘。《中國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一書的作者農業經濟學家嚴瑞珍認為,在那三十多年間,中國工業化的投資主要是通過「剪刀差」而取得的,可以說是「剪刀差」奠定了中國工業現代化的初步的基礎。根據嚴瑞珍的計算結果,從1952年以來中國「剪刀差」的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1978年以前逐步擴大,最嚴重的是到了1978年,「剪刀差」比1955年時擴大了44.65%,達到了364億元,也就是說,農民每創造100元的產值就會因為「剪刀差」而無償地流失25.5元,1978年以後「剪刀差」大幅度縮小。(「剪刀差」——農民為「公」)。當然了,隨著中國經濟和工業化發展,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皇糧國稅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在今天,中國農民在仍然在中國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農民是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我國糧食總量雖然高,但是人均糧食卻不高。以2014年數據為例,美國人均糧食產量是中國3倍多!真的是天佑美國,美國人民天生不愁吃飯問題,果然是米帝。米國糧食這麼多,多到什麼程度?這傢伙用糧食做乙醇,做生物汽油開汽車!中國有一段時間跟著學,後來國家叫停了!必須叫停啊!都不夠吃,還拿糧食做個毛的汽油啊!(中國叫停糧食乙醇燃料生產)!這裡不得不說,美國,有糧任性!日本韓國人均糧食少,但是其作為發達工業國可以大量用工業產品進行貿易,以進口糧食彌補糧食缺口。

美國不僅人均糧食多,糧食畝產也高。中國糧食畝產與日本韓國接近,糧食畝產是印度兩倍。

中國糧食畝產之所以高於印度,與中國工業化水平提高、優良品種以及化肥、農藥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密不可分。在水稻和小麥育種領域,袁隆平和李振聲分別獲得了2001年和2006年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化肥領域,中國化肥產量7000多萬噸,居世界首位。所以,大家也不要一提化肥、農藥就抵觸。合理安全的使用化肥農藥在農業生產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化肥短缺的年代,中國的糞肥也是短缺的,雷鋒叔叔就有撿大糞的光榮事迹。

說了這麼多,回到題主的問題。

印度糧食總產量約為中國的一半,但是印度卻是糧食凈出口國。所以,如果是以印度的生活水平衡量,中國的糧食產量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但是咱們不能跟印度比,是不?要比,也得與歐美髮達國家比!所以,在中國與印度科技在各個領域優劣如何? 的提問中,大家都不好好答題!

中國不能滿足於只是解決溫飽問題,我們要實現的是小康。那就是要吃飽,也要吃好!怎麼算吃好?有飯、有菜、有肉那是必須的了,飯後還得來點水果!

目前,每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59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世界2倍)。其他國家呢?美國是120公斤,德國88.1公斤,英國84.2公斤,日本是45.9公斤,韓國54.1公斤,印度4.4公斤。(List of countries by meat consumption)。從吃肉來看,由於中國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結構,中國人均肉類消費應該不會特別高,估計會穩定在70公斤左右。畢竟,在中國好吃的東西很多,不是只有肉。在吃火鍋、麻辣燙、串串香香的時候,什麼油麥菜、蒿子稈、花菜、香菜燙著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吃燒烤的時候,韭菜、辣椒、金針菇烤著味道也是不錯的。

伴隨中國肉類消費量的提高,最直觀的就是中國大豆進口量,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8169萬噸,佔世界大豆貿易量的比重超過65%。大豆一方面是用來榨油,另一方面就是是用來養豬了。當然,還有豆腐腦、豆花、豆皮、辣條之類的美食了。所以,中國的糧食進口基本是大豆的進口。為了吃肉,進口大豆也值了。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對巴西、阿根廷來說,出口鐵礦石的同時,能出口大豆調整產業結構,這是互利共贏的好事。中國作為大豆原產國,馴化了大豆也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說完肉,再說說蔬菜水果。我國蔬菜年產量超過7億噸,人均佔有量500多公斤,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國蔬菜面積產量人均佔有量均居世界第一)。2014年全球水果產量為6.8億噸,中國水果產量為2.6億噸,佔世界水果產量的38%(2015年中國水果市場產量結構分析)。吃貨大國也算是名副其實的。90年代新聞聯播中,還在播菜籃子工程以及節假日保證過節商品供應,當時北京冬天還有儲藏大白菜的習慣(北京人冬天儲存「當家菜」 老照片追憶消失的菜站)。現在,除了像日本地震搶鹽,2012世界末日搶蠟燭外,商品基本是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每次走到超市,即使不買東西,看到滿貨架琳琅滿目的商品,心中也有一種幸福感。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的穀物完全能夠自給,但是需要大量進口大豆改善飲食結構。所以總體來說,中國能夠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更能夠確保口糧的絕對安全!

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上發表《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認為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在2030年糧食供應將比1994年減少20%,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糧食缺口,到時中國不能養活自己,世界也養活不了中國。(「誰來養活中國?」)

20年過去了,中國用行動證明了,中國人不僅可以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養活自己,而且也能夠讓自己過的更好。

更多關於中國經濟科技信息可移步這裡

中國真的能在未來抗衡美國么? - 者也的回答 - 知乎


不是。

2015年秋糧收購結束後,庫存玉米2.5億噸,小麥4000萬噸,稻穀1億噸,倉囤全部爆滿,一點兒都不少。

但是國內依然還要進口糧食,2015年大概進口了是1.2億噸,主力是大豆,其次是玉米、小麥,稻穀最少。

為什麼?因為國產糧成本高。拿玉米為例,美國玉米到岸價格1500元rmb一噸,國產玉米平均成本價就是2000元,你是糧食加工企業,你買誰的?

所以不是沒糧,是國內糧貴。


中國是個對糧食需求量巨大的國家,因此中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不能觸及耕地的紅線,所以糧農供應還是穩定的。中國現在面臨嚴重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問題,城鎮化的進程也使得中國不得不用更少的自然資源來生產更多的糧食,如果平衡不好將可能會造成糧食安全問題。

  根據2013年11月7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2013/14年度全球穀物產量(包括小麥、大米、玉米和大麥)預計達到24.98億噸。如果按照這個預期,世界糧食庫存穩定。加上現在的4.97億噸庫存,糧食的總供應量可達到29.95億噸。這意味著,哪怕需要消耗FAO報告中提及的24.18億噸穀物,到了2014年,全球穀物期末庫存仍然可以達到5.64億噸,將有比較好的平衡。

  由於糧食結構的問題,全球的糧食生產是否無法滿足中國13億人口的糧食需求?專家認為,人們現在所擔心的供應不足,是希望中國能繼續保持國內農糧生產的高水平。現在中國能生產95%的自給糧食,重要的就是能否維持。


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並把它發在了雲種養的頭條後上,今天轉過來,鏈接:不要再誤會了,國家進口糧食不是跟農民過不去!

為什麼我們糧食十二連增還要進口那麼多?

為什麼國家要減少玉米種植面積?

為什麼我們自己滯銷了還要進口?

為什麼國家一直強調「糧食安全」?

為什麼要大量進口玉米替代品?

為什麼大豆要靠進口解決?

為什麼要把土豆主糧化?

……

昨天小雲看了一部韓國拍的紀錄片《超級中國》,第一集一開始講的就是阿根廷,說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以前主要搞畜牧業,近年來,因為中國大豆進口激增,農場主都轉而種大豆了。
看完這個想到近來很多農民兄弟對上面幾個問題很疑惑,覺得國家「只顧進口不顧農民死活」。

對此,或許有的朋友已經深入了解過,不過小雲還是想藉機會跟大夥縷一下。

2015年,我國加入WTO15年之際,農產品也必須開放與國際接軌,但在農產品進口方面更多是出於戰略層面考慮:
我們一日三餐的口糧不用依賴進口;
進口的1億多噸糧食主要是飼料糧、釀酒和工業用糧;
進口的飼料糧佔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中國人消費升級的肉蛋奶需要;
國際大米、玉米、小麥到港成本比我國國內市場低500-1000元/噸; 2015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全年同比下跌5%左右,我國外匯3.33萬億美元;
假如有一天發生全球危機,斬斷了中國糧食進口,大家是不會餓肚子的;
但要在十三五期間改革農業現狀,滿足市場需要。

▼為什麼要棄大豆?

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是8169萬噸。
說到大豆,想必很多人想到國產大豆「一敗塗地」的辛酸史,事實上,從糧食安全戰略來看,是國家不得已放棄了大豆種植,用來保障主糧的自給自足,不用依靠進口;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到,今後,中國將優先發展養殖業和蔬菜水果等種植業,適當放寬糧食進口限制。

也就是說,發展蔬菜、水果和養殖這些既不需要太多土地,還能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農產品;需要大量土地的穀物類,就從土地資源充裕的美國、南美、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國進口。

也有利於我國土壤和水資源保護和種植結構調整。
我國現在是18億畝耕地,14多億人口,人均耕地一畝多點。在東北大豆種植區,一畝地的大豆產量不到主糧1/3,如果大豆自足,必然導致主糧缺口加大。大豆在中國用以榨油和飼料,主糧是人生活必需品,如果主糧要靠進口,可以想像脖子給別人掐著的感覺。

所以,像阿根廷那裡地廣人稀,種植成本低,機械化程度高,所以通過他們的地為中國種大豆,國產大豆本著維持現狀的態度,同時國內保持了耕地和糧食庫存就不怕糧食不受控。

▼增加糧食進口是為了啥?

2015年,小麥進口297萬噸、稻米335萬噸、菜籽447萬噸。 一方面我們消費結構在變化,消費水平在升級,生活水平提高了,當然想要吃更好的食物,一些中國不產的優質糧食就要靠進口;另一方面,中國加工食品出口多,糧食需求量也大。

▼國產玉米過剩,為啥還要進口?

2015年,玉米進口473萬噸(玉米進口配額是720,我國年消費是1.5億噸)。
因為消費結構改變,肉蛋奶消費越來越多,玉米、大豆及替代品的進口都是為了解決飼料問題,在生產環節,約300克糧食一個雞蛋,5斤糧食換一斤肉,中國年消費豬肉5300萬噸,這需要大量糧食來飼養。此外還有部分要用於工業原料。

▼為什麼要大量進口玉米替代品?

2015年,大麥進口1070萬噸、高粱1069萬噸、木薯937萬噸、酒糟進口682萬噸。
這些用於釀酒和用於飼料的產品總計約4千萬噸,這部分玉米替代品因為關稅低,價格低,成為下游商家為降低成本的首選,大大擠壓了國產玉米的出售空間。所以我們才要採取措施,通過縮減玉米面積、加大補貼力度、推進城鎮化和發展二、三產業等措施來提高農民收入。

▼為什麼還要減少玉米種植面積?

國家前幾年對糧食實行收儲政策,而玉米產量比小麥高1/3,導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逐年上漲。
如今,玉米供求失衡、糧庫庫存高壓使得我們不得不減少種植,增加雜糧雜豆種植以滿足人們膳食均衡需要;增加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用以發展畜牧業。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只有糧食供應和安全保障了,社會才能穩定,執政基礎才能牢固。所以,為滿足人口增長的消費需要及種植結構變化的主糧建設,要把土豆轉為主糧,及加大玉米、大豆等飼料糧進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每年進口近7000萬噸的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相當於中國所有作物總產量的12%左右。如果不藉助轉基因技術大幅提升產量,中國對作物進口的依賴程度將繼續增長。這是一個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以上摘自果殼網文章~ 《國家科學評論》:轉基因作物在中國


中國糧食並不都是人吃的,中國人現在已經過了吃糧食的時代,中國人要吃肉!~

中國的糧食要用來飼養豬、羊。。。

比如,吉林白城,在建的年產400萬豬,300萬羊的養殖基地,

這只是一個地級市的2016年新建計劃的規模!~

牲畜的數量可以是數倍於人,甚至10倍以上,中國13億人口,世界一半的豬都進了中國人的肚子。

所以,糧食產量永遠是不夠的,還需要進口,尤其是大豆!~


有幾位答主數據足夠完善,在此只進行簡要說明及補充。

1,口糧足夠吃,但這是以犧牲油料等作物種植為代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進口那麼多大豆——吃油不夠,做豆腐不夠,喂牲口也不夠。

2,山地等本就不應用來生產主糧,應該用來發展林牧養殖。退耕還林不僅具有環保意義,方法得當更有助農民增收。

3,在中國主糧生產成本高,原因很多,比如地理、政策、科技、引導、農民習慣。並不是照搬其他國家就能做好,如何降低成本且讓農民增收是很複雜的事情。本人雖是轉基因技術支持者及推廣中立者,但本人認為主糧問題並不是轉基因就能解決。在主糧問題上,政策及引導起到的作用並不少於轉基因技術。但無論採取什麼方式,主糧安全必須保證。

4,農業問題很複雜,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從來不是簡單事,很難處理。能把農業問題處理非常好的國家,要麼優勢天然,要麼執政水平夠高,要麼既有天然優勢又有執政水平,參考加拿大、日本和美國。順便說一句,別看日本面積少,產量也不是很突出,但日本能夠解決本國主糧供應問題。對任何大國而言,農業都是一個國家最基礎但也是最重要的行業。中國如果把農業問題解決好了,別說復興,重建藍星都行。印度農業,我只能說,除了部分棉花領域,有關農業的其他部分對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參考意義,主糧更是不能參考。

暫時就這些。


夠,不但夠,而且還非常夠,所以中國現在提出了去庫存的概念,不光是鋼鐵行業的去庫存,農業也是,建議您再搜一下中國的糧儲情況就知道了,下班就不打太多了。


在我們西北的一個糧食產區,進口糧食已經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種的玉米豬都不吃,種的大豆 結不出果實,從未有人來關注和應對。試問糧食產業調整是一種事後諸葛沒有執行力的說說么


如果全國人民改吃素 那我們立刻可以成為糧食出口大國

一天三頓肉 那隻能乖乖進口玉米大豆


其實產出的糧食夠人吃的,但現在肉的比較是越來越高的,這就需要更多的飼料,飼料大家都願意買國外的。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在想,從戰備的角度看,我們應該預留多少糧食?

從經濟、陳化的角度看,預留糧食的成本又是多少?

怎樣取捨?


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6/03-06/7785916.shtml

看看上面的中新網,寫得還算中肯,我們購入的糧食量比我們需求要多,是我們生產出來的比國外的貴或是質量問題,國人生產的糧食有些賣不出去,所以國內生產在縮減,進口加大,所以我們生產的和消耗差2000萬噸的缺口。

要改變這樣的境況要從市場上和品質上,最後是效率上做功夫。

中宣既然要那麼多精力搞政治,何不把資源投入到中國商品的形象提升,目前中國糧食經歷假的,三鹿等打擊已經成為三流了,當然不少誇大的成分,急需挽回全世界的信心

監管部門生產工具轉型我不寫了,打字累


其實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力勞動比例降低,副食品比重在不斷加大,也導致糧食產品的過量。


中國主糧完全可以自給,目前中國農村荒廢土地問題很嚴重,人口流失也很嚴重,如果把這些土地都集中起來,比如一個村的所有土地找幾個人全機械化科學化來耕種,產量會比之前每個人幾畝地要多很多,價格也會低不少。

退一萬步講,哪天氣候劇變,如冰河時期再次來臨氣溫驟降,糧食減產,這時把全民減少肉食攝入,把所有能種的地全部利用起來也是足夠的,如果情況再惡劣完全可以到東南亞「拿」糧食,所以完全不用擔心。


我家的苞米都賣不出去-_-#,還有今年種地很賠錢啊,連成本都沒撈回來


呃,買進口的好像是因為便宜。


所以跟中國農業大學有什麼關係?


這要看需求是吃飽還是吃好,吃別人的肉,讓別人只能吃草


據我所知,我國對小麥、麵粉和大米等糧食作物實行年度進口配額管理,達到進口配額了就停止進口了。這個配額量是每年會公布的,查一下大體就可以知道對進口糧食作物的依賴程度了。存在配額也說明了中國目前口糧是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現在進口量大的主要是美國玉米和大豆很多,玉米主要用途可能是做飼料用,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玉米,大豆主要是榨油用,轉基因的大豆出油率高,價格又比國產的便宜,有技術和價格優勢。國家如果再不大力推行糧食作物轉基因技術,將來國外的轉基因大米和小麥同樣會佔領國內市場。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草甘膦致癌真相被埋40年?
如何看待國家人文歷史上的文章《為什麼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卻有中國最好吃的大米》?
沒有袁隆平,中國真的會餓死很多人嗎?
紅薯為什麼不能主糧化?
中國目前的耕地面積為多少?

TAG:中國經濟 | 農業 | 中國 | 糧食 | 中國農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