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研究知識本身的學科?

很想知道人類現有的知識是怎樣一個體系,人們有哪些主要的儲存結構,主要的分類手段,主要的檢索手段,主要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


有的,這個工作是由哲學和科學共同完成的,而且哲學一般做的是奠基性的工作(儘管自然主義者反對這一點),並且各自形成了一些相應的研究主題或領域。

題主說的那幾個方面當然是研究知識重要方面,但哲學還要再往前追問一步,即什麼東西才算是知識,我們人類到底有沒有知識這種東西?這一問題的要旨就在於我們如何區分知識和一般的信念(特別是知識和意見),以及如何對抗各種各樣的懷疑論。討論了這個問題之後(或者為了進一步地解決這個問題),哲學再根據知識的來源和特徵等給知識做一些「一般性」的分類,比如將知識區分為先天(a priori,也有翻譯成「先驗」,但兩種都不大確切,細講起來就是個漫長的故事…)知識和後天(a posteriori)知識、命題知識和默會知識等等。然後再開始討論知識的獲得、評價、更新與體系化的「一般性」(甚至是規範性)程序和方法。這時就要進入一些特殊的知識領域來進行分門別類的討論了,比如科學哲學研究裡面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在討論科學領域內的知識問題,這時不同門類的知識之間會產生相應的區別。當然,在討論過程中哲學會不斷回顧第一、第二步的相關問題。以上就形成了哲學中的廣義的認識論(epistemology)的研究。

接下來科學就可以介入知識問題,比如可以研究人腦中形成某種特定知識的過程、發生機制、推理與儲存機制等等,這些工作就形成了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比如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等。

PS:半吐槽地說,自從蓋梯爾之後,關於知識的哲學討論的第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造就了某種範式相當固定的、或許可以被概稱為「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的「產業」。雖說這一方面的著述確實汗牛充棟,但個人對這一現狀並不十分讚賞。

如果題主等有進一步的興趣的話可以參見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等的相應條目、文獻。


epistemology


(說起研究知識本身的學科,請恕我不討論哲學,因為這個東西就是個萬金油(不含貶義),我們現在研究的一切東西都可以升華到哲學層面。)

正題。個人認為最切近題主要求的可以稱得上是學科的應該就是圖書情報學了,下面拆開來講。

首先,抓概念。每個圖情人在入門時都一定會釐清一些概念,信息知識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具體區別我不多講,題主只需明白,信息的範圍比知識大,知識是包含在信息之中的。那麼圖情學科是研究什麼的呢?我國所有大學基本上都把其中的圖書情報學院改名信息管理學院了,不難看出,過去的圖情就是今天的信管,信息尚且研究和管理,知識又怎會放過?

其次,談重點。說說知識管理。知識管理作為圖情本科生的一門課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一個研究方向,包含了知識概論、知識分類、知識價值鏈、知識分析與挖掘、隱性知識利用、知識管理(個人、政府、企業等)、知識管理系統、知識管理戰略、知識創新等內容,這些毫無疑問就是研究知識本身及其利用的。

再次,看內涵。其實就是圖情學的內容。我不多說,直接扔東西,扔完就不難看出其與研究知識的關係:

匹茲堡大學信息學院

⑴數學和形式領域:信息學導論、信息學數學基礎、信息統計學、縮放原理、調查設計、信息和編碼原理、決策分析和支持系統、信息存儲和檢索、高級信息檢索、隊列原理⑵認知科學領域:人類信息處理、認知學基礎、系統人力因素⑶認知系統領域:平行分布處理導論、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程序工具、交互系統設計⑷系統和技術領域:系統設計、開發和執行,計算機系統概念,信息技術應用,管理和政策⑸選修課:醫學信息、臨床醫學多媒體和互聯網介紹、醫學信息評估方法、計算機決策支持概率方法、知識表示和建模、信息處理的法律觀點、信息社會的道德規範、電子通訊、美國電訊政策①設有情報學和電訊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兩個系,可以授予情報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情報學電訊學碩士、博士學位及圖書館學情報學碩士學位;②圖書館學情報學課程分為:理解情報、情報組織領域、信息檢索領域、管理領域、信息技術領域;③情報學碩士課程則是從技術、法律、管理及應用幾方面來構建的,具備傳統與現代兼容、綜合性、發展性的特徵,社會適應性強。

伊利諾多明尼哥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研究生院

⑴ 基礎課:經濟管理、會計學、定量方法、計算機程序管理⑵核心課:財政管理、市場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程序管理、資料庫管理系統、IT管理、MIS頂點項目⑶選修課:組織分析與設計、電子商務、網路營銷、知識管理、知識技術、區域網管理、UNIX網路管理、高級客戶伺服器發展、前沿話題 ①課程分野清晰。設有圖書情報學、信息管理系統方向及知識管理中心; ②圖書情報學碩士的課程設置,內容全面且相對保留傳統特色,適應圖書館界需要;③信息管理系統方向在經濟管理系統方面針對性很強; ④知識管理是當前管理學領域研究的前沿課題。⑤整體而言,其課程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及前沿性。它的信息管理系統方向與知識管理中心可資借鑒。

馬里蘭馬爾的摩分校

信息系統系信息操作系統導論、信息系統基礎、決策技術系統、資料庫程序開發、繪畫用戶界面設計和執行、高級資料庫計劃、決策支持系統、信息系統中的人力因素、信息資源管理、結構系統分析和設計、信息系統分析、數據通訊和網路、當地網路管理、用NOVELL/UNIX/NT網路工具設計區域網、電訊概覽、醫療信息學、信息系統的專門話題、信息系統自由學習、知識管理和知識組織、模擬和可視化、人工智慧的應用、計劃和預測、決策學、電子商務、決策系統整合、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高級人工智慧、人機交互、高級系統設計、項目管理、碩士論文研究、信息系統專門話題、高級實驗設計方法、博士論文研究。 技術性、前沿性趨勢明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和系統學院

信息組織與檢索、信息用戶與社會、分散式計算機應用與構造、信息系統分析;另有用戶與社會、管理和政策、經濟和法律、信息組織、檢索和表示、信息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檢索方法、應用領域、專題研討會等幾個模塊 ① 原伯克利圖書館學情報學院基礎上組織起來的新學院,宣稱其課程設置不再按ALA的標準,其目標是培養信息經理,圖書館只是信息管理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部門. ②課程設置反映了一種變革的良好模式。

謝菲爾德大學情報學系

資料庫設計、信息系統模型、組織管理和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和信息社會、基於對象的程序基礎、專業討論、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計算機和數據網路;選修課程: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電子商務、信息存貯和檢索、電子出版、計算機和數據網路/軟體分析和設計、高級JAVA編程、人機交互和製圖學、計算機體系結構、符號推理、自然語言處理。信息管理方向的核心課程有:組織信息管理、信息存貯和檢索、信息系統模型、組織管理和信息系統;選修課程為: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公共和志願地區服務、學術研究圖書館、電子商務、商業信息、資料庫設計、信息存貯和檢索、人文科學信息資源、圖書情報工作中的人力技巧、健康信息、收藏管理、電子出版。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信息資源管理專論、情報檢索語言專題研究、情報學基礎理論專題、現代情報檢索理論與技術、諮詢學理論與實務、技術市場與合同仲裁、信息政策與法律研究、Internet和信息資源網、視覺傳播、電子商務與網站策劃;選修:知識管理與企業信息化專題、資信調查與商情分析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優化與決策支持、信息管理、電子商務、情報學理論與方法、信息管理與知識產權、信息研究與信息諮詢、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經濟、國際經濟信息管理、計算機信息組織與檢索、計算機信息系統工程、電子商務與網路經濟

南京大學社會工程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

情報研究、信息經濟研究、網路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檢索自動化、信息管理系統、經貿信息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圖象處理、模式識別、多媒體信息檢索

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管理系

經濟信息管理、網路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經濟信息研究、網路信息組織利用、信息管理自動化

(來源:研究生情報學是學些什麼內容?,有刪節。謝謝原答主。)

當然,我不否認有很多課程與知識關聯不大甚至無關。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中有很多是和知識有密切關係的。

最後。觀外延。與圖情相關的學科譬如科學學、分析學與預測學、評價學等,都和知識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言盡至此。以上四點,自認為能說清楚圖書情報學與研究知識本身密切聯繫。當然,我從來沒說過,圖情就是研究知識的,那畢竟不是我們的重點,或者說不是全部的重點。


我們高中有一個必修課程就是這個 : tok

theory of knowledge

這個課我所知道的一般大學哲學系都有。

研究的就是只是本身。


聲稱「研究知識本身的學科」有許多,其中多半都承認自己和哲學有點什麼瓜葛,如「認知科學」。

但是有一個「研究知識本身的」學科和哲學沒有關係,那就是基於概率統計的機器學習理論。

2001 年, 美國航空航天局 JPL 實驗室的科學家 Mjolsness 等人在 Science 上撰文指出:「每個科學領域的科學過程都有它自己的特點, 但是, 觀察、創立假設、根據決定性實驗或觀察的檢驗、可理解檢驗的模型或理論, 是各學科所共有的。對這個抽象的科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機器學習都有相應的發展, 我們相信它將導致科學方法中從假設生成、模型構造到決定性實驗這些所有環節的合適的、部分的自動化。當前的機器學習研究在一些基本論題上正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 我們預期機器學習研究在今後若干年中將有穩定的進展」。

——機器學習及其應用

考慮到這個理論不久前擊敗 (研究語言本身,且同樣與哲學關係密切的) 語言學而成為自然語言處理的主流,外加其它一些跡象,科學將哲學驅逐出「知識本身的研究」指日可待。

至於說「(研究知識本身的) 工作是由哲學和科學共同完成的」,那是一個謊言或神話——這項工作有效的進展才剛剛開始,離「完成」差了十萬八千里。這裡有一個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哲學的作用就是給這類謊言提供學術依據。

________

相關問題:科學會和什麼樣的哲學衝突?


西方哲學裡研究知識本身的是認識論(epistemology),它研究知識的本質,包括知識從何而來,我們能夠知道什麼的問題。從本體論到認識論的轉向(又稱哲學上的

哥白尼革命)是康德(kant)完成的。

就題主描述內容而言,個人覺得也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結構與應用方面的問題了。


AI

邏輯學

哲學


圖書管理學(某些方面吧),哲學(epistemology),認知心理學,知識社會學,還有science studies


我覺得,分類學?(如果有這個學科的話)


推薦閱讀:

我國在量子科技方面貌似很領先,中科大郭光燦潘建偉他們一直在出成果,放在國際來看,水平究竟如何?
腦力勞動者(學生)應該怎樣高效睡眠使自己精力充沛?
兩個右手運動員在網球雙打時怎麼選擇誰去站左區?
「超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別是什麼?

TAG:知識 | 科學哲學 | 認知科學 | 科學 | 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