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分析中,賣方研究和買方研究的區別在哪裡?


賣方研究:好的研究成果大力推廣

買方研究:好的研究成果要藏起來

戲說而已,見笑。

像我這種非專業出身的投資者和交易者,真沒想過這種問題,所以無法提供幫助。

如果在投資和交易方面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探討。


一般而言,買方研究員會覆蓋多個相關行業,並沒有賣方相對細緻單一,更重要的是,買方是投資決策的制定者,需要選取投資組合,制定投資策略,承受虧損所導致的直接風險,精神壓力會大一些,但是工作自由度也高,工作強度低,而賣方工作量會比較大,要及時發布所覆蓋上市公司臨時公告所造成的影響,要全國各地頻繁調研路演,參與新財富拉票,評價維度多元並不會以其推薦標的漲跌作為絕對性的評價指標,畢竟不是自家團隊管理的錢,固精神壓力會輕鬆很多。


這個問題最好用故事來說明。

比如三國時期,諸多謀士都算是賣方研究,只負責提供信息和策略,需要對信息的真實與策略的邏輯負責,不需要對決策的結果負責;但是那些一方諸侯們,比如袁孫曹劉等,都是買方研究,他們能獲得賣方的建議,但自己本身也具有分析研究能力,他們需要在大量的信息和策略中做出最終的決策並對這個決策產生的結果負責。

三國時期高質量的賣方看起來挺多的,比如郭嘉、荀彧、賈詡、田豐、許攸、法正、張昭等,他們之間可以有衝突,有交惡,比如田豐和許攸,但這些都不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賣方研究員;但是在三國那樣一個時代,默默無聞的賣方何其多也,因為沒那麼優秀,結果被歷史湮沒了,能被歷史記住的那些賣方研究員,放到現在都是新財富的大佬。

同樣的,三國時期有質量的買方也不算少,只是極其優秀的不多。諸如袁紹、曹操、劉備、孫權等等,都算是能威震一方的大買方,但是他們注重結果,世人更多看到的是功績,但與功績同在的是優秀的買方研究能力。放到現在,他們都應該能在某些年的投資業績排名里拔得頭籌。


一、所屬機構不同。

賣方研究員,一般只存在於各證券公司的研究部;

買方研究員,存在於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部,以及基金公司(包括投資公司、公募、私募等)的研究部。

二、服務對象不同。

賣方研究和上市公司的關係很緊密,為上市公司的股票尋找賣點;

買方研究和投資者的關係很緊密,告訴投資者什麼股票值得買。

三、排他性不同。

賣方研究的成果是不會透露給同行的,研究報告是拿來賣的,賣給買方機構(如投資公司等);

買方的研究則不介意更多人知道,研究的東西一般是為自己的投資部提供參考。反正做投資的那麼多,各說各話。

四、研究範圍不同。

賣方研究一般都是行業研究或策略研究,研究面比較窄,比如電子的研究員就不會去管醫藥的股票,有色金屬的研究員也不在意食品飲料的波動,一般只在本行業做深度研究,著眼於整個行業的長期走勢。

買方的研究員則不然,可能今天看好一代一路,明天就轉頭去研究互聯網+了。更看重短期的盈虧。

五、務實與「務虛」的不同。

賣方研究更「務虛」,喜歡炒概念,有些大佬(或說奇葩)在研究的時候可以完全不提股市。(比如每次開會必講佛經的黃燕銘)

買方研究則務實得多,因為買方研究主要是為投資決策服務的,需要為投資者的真金白銀負責,功利性更強。

姑妄言之,歡迎指導。


通俗理解, 賣方研究賣點, 讓東西賣出去,

買方研究買點, 買入那些值得投資的。

買方有點像消費者, 作分析研究,看值不值得買, 賣方有點想促銷的一方, 找賣點讓產品有銷路。 不知道理解對不對


打個比方 好的賣方研究如基礎科學研究 買方如技術研究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長江證券疑似秦*視頻事件?
如何通過實證(量化)的方法來驗證傳統技術分析指標下的策略是否有效?
證券分析師考試怎麼考?

TAG:金融 | 證券分析 | 賣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