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可以使人愉悅興奮,但是普心教材中列舉其為抑制性神經遞質,多巴胺究竟是興奮性遞質還是抑制性遞質?

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分泌時,一般會帶給人興奮的感受和情緒;但是彭聃齡主編的《普通心理學》(第四版)P60頁提到「抑制性突觸是指突觸前神經元興奮時,由突觸小泡釋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甘氨酸等。」多巴胺究竟是興奮性神經遞質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呢?


這裡的兩個「興奮」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沒有可比性。

神經遞質的「興奮」,英語是Excitatory或者Excitation,指的是可能讓突觸後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對應的詞是抑制,Inhibitory或者Inhibition。

我們常說的「興奮」,是Excited或者Excitement,指的是我們的情緒狀態,對應的是平靜(Calm)或者沮喪抑鬱(Depression)。

這是徹底不相干的兩個概念,把它們連在一起,就好像在說處於激發態(excited state)的電子是不是更開心一樣。主要應該是翻譯的問題。

最後,說多巴胺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已經是比較落後的概念了。現在比較普遍的看法是,神經遞質無所謂興奮性還是抑制性,主要看結合的受體。結合了興奮性受體,就是興奮性,反之就是抑制性。對多巴胺來說,它既有興奮性受體,也有抑制性受體,所以不好說它是哪種類型的神經遞質。當然了,要考試的話,還是以書本為準……


神經傳遞中的抑制作用是指抑制了突觸後面的細胞,和機體的宏觀反應如愉悅興奮沒關係。


別人已經解釋的很詳細了,我舉一個例子,酒精。這東西是妥妥的抑製劑,但是喝下去之後,是吧。


在神經傳遞中,多巴胺和乙醯膽鹼,5-ht,甘氨酸等相似,是一種神經介質,而影響情緒的是宏觀的機體反應,不可混為一談


按醫學知識回答的。

多巴胺是個可愛的東西。在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的傳遞中,有個結構叫突觸。突觸前膜通過囊泡分泌遞質 例如 多巴胺 乙先膽鹼。使突觸後膜興奮。多巴胺分泌時,人會愉悅 興奮 還能感受到愛情的美好。。。這是多巴胺的興奮作用。另一方面。多巴胺抑制乙醯膽鹼的釋放從而抑制GABA的釋放,在我看的生理課本上多巴胺並沒有在興奮性或者抑制性神經遞質的分類中。

外周的話。多巴胺是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體。去甲腎主要激動腎上腺素受體的α型受體。 多巴胺本身則主要興奮β1 α1以及多巴胺受體。


為什麼總有人要把認知、情緒、行為和強行歸因到分子上呢?為什麼總有人只看一本書的隻字片語然後就開始胡亂演繹呢?

Qestions:

  • 多巴胺受體有幾型?

  • 每種分型在體內集中分布在哪裡,尤其在大腦中集中分布的情況?

  • 多巴胺的代謝情況是怎樣的?
  • 多巴胺和心理和行為的關係是怎麼量化的?

上面問題能答完,基本上可以輕鬆帶研究生甚至是博士了。要是有興趣,繼續多看教科書吧,至少把上面的相關知識補起來,不然開口的問題讓人沒法答


抑制性神經遞質和興奮性神經遞質……這都是高中生物知識點啊。

突觸是將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當神經衝動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到突觸前膜上時,會促使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化學信號),神經遞質再與突觸後膜結合,並對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產生影響。

而抑制性神經遞質是抑制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變化,但是這個抑制也是一種影響啊

而單獨兩個神經元的電位興奮和具體表現出的宏觀興奮情緒不是單純的因果關係啊

其實這些google一下就能很明白了都是基礎知識


這恰好是我想問的問題。mark.


雖然對生物方面不了解,但是用邏輯推斷來分析這個問題還是可以的。假設它是抑制性神經遞質,那麼一個是當已經發生神經衝動的時候,它可以抑制反饋機制啊,無法反饋的時候是不是就根本停不下來啦。另一個就是為什麼又是抑制興奮呢?傳導出去的過程中抑制它傳出去信號,起到阻礙的作用。


多巴胺是起驅使作用,不是愉悅


推薦閱讀:

吃飯會產生多巴胺嗎?
如果研製出無害的毒品,還會禁毒嗎?
活著僅僅是因為多巴胺的維持嗎?
人生的意義是不是就是多巴胺?

TAG:生物學 | 神經學 | 醫學 | 多巴胺 | 腦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