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對自己年代的標籤是什麼?
最近,身邊九零後也開始出道工作了。相對於過去八零後對九零後的「腦殘」標籤,我覺得大部分九零後的孩子們還是很踏實努力而且有自己想法的。所以,是否媒體等等都對各個年代的人有個誤讀呢?
想問一下,各位XX後,對自己的年代標籤是什麼呢?
作為80後,我覺得我等唯一可以被貼上的標籤就是……
」10後製造者"在我看來,所謂的標籤都是別人張貼的,世人眼中你處於什麼狀態,就會給你身份後加個所謂的標籤,我們無法真正定義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給20歲、30歲、40歲貼標籤。就像曾經大家認為九零後是非主流、是腦殘、是沒用的一代,但是現在呢,正如題主所說,周圍的九零後已經很成熟、奮進,並且還有不少已經顯現出巨大的優勢。以前的那些標籤已經無法再用於形容他們。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是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他們在同樣的年齡的時候都在
用符合當時社會形態的處事態度去生活,20歲以不同方式瘋狂、30歲都同樣在奮鬥拼搏、40歲也會是社會支柱。所有標籤,只適用於當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的變化,心智的成熟,你會發現,那些本來還挺合適的標籤,如今,已經不能再用了。
貼一篇我曾經的書評來回答吧:
我出生於90年2月,差一點就是"80後"了。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言#!
《90後青年:大時代里的小世界》書里分析描繪了幾類人的心理曲線,有很大的說服力,但是不全面。作為一個高中學生物的人來說,我用我僅有的生物常識來說一句:書里的抽樣調查不能稱之為抽樣,種類不全且不說,也不夠隨即。人要總稱,很簡單:人類!要分類那可就無窮盡了。
其實不管什麼年代出生的人裡面: 1.總有那麼些凡事不問,祖上蒙蔭好過活的,這樣的人是運氣好的,可以羨慕,嫉妒就不用了(改變不了什麼);2.總有些運氣不差的,家庭負擔不重,可以有機會發展自己;3.還有些運氣不太好的,什麼都靠不著,還有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先解決麵包問題。這樣分類比較粗暴,但這是你在人生岔路口選不同的路的很大的原因。當然:每類人里都會出現很多個性者…其實還有更簡單的分類:思考人生的人、思考麵包的人和其他。
我認為書里列舉的90後是思考人生的90後,而概括的90後是現下大環境背景下,思想與時俱進的思考者。換種說法,很多60、70、80後也會對書里的某些觀點表示贊同!其實只要一直在接納新知識,一直在思考,那麼現在思考的方式很可能就如此書所講。其他人不質疑?不講權利?可能思考更甚。不一樣的是他們可能走過更多的路,更謹慎或者更失望,還是什麼?不象90後喜歡錶達自己而已。
所以我認為年代劃分沒有太大意義,思想的轉變,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因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文化比較慢)導致的必然變化,難道你還期望都2010年了,還每天喊著毛主席萬歲么?不過每個群體都有共性是必然的,書里說90後很強調自我,這個我個人很贊同。好壞由具體事情去講。自我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是因為獨生子女的關係。而最大的現象就是喜歡錶達自己,很多時候不愛聽。我預言00後也會如此,也許更甚。
對於書里列出的謹慎傳播、不關心政治而關心權利、養寵物等等,我想說真的只能說調查基數不夠大。還有最好做一做其它年代的人的對照組。比如:謹慎傳播這件事,我想目前大部分人都是情緒傳播者而非事實傳播者,同齡人或者更小的人很多更原因相信自己喜歡的名人的言論而非事實,他們也許並不去調查真相是什麼。很多學生不僅不關心政治,權利也是不關心的。當然思考者么會關心的。注重生活品質這件事已經成為各個年代的人都開始注意的事,前陣子就有位40歲的設計師聊起宜家和無印良品的問題,生活細節品質化是一種社會進化和90後沒有太大關係,我想這跟經濟發展關係更大。
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書里列舉出來的90特性算是比較個性比較優秀的90後了,也表達了現下思考人生的方式,但並不是全部的90後。 不要覺得60、70、80不這麼思考問題,他們做事做出不同效果的原因在於他們經歷更豐富,想的也就比90更全面一點點,或者說考慮的多了,更不容易去執行,僅此。我是一個九零後,我們這個年代出生的孩子還是有一些特殊標籤的吧。我就說一個,國家政策導致的一個標籤,我們可能是是人類歷史上特殊的一個群體,一個沒有兄弟姐妹的缺少人類的一種重要情感的群體,我們多是獨生子女。
90後# 別TM給老子亂貼標籤!
標籤?是不是這種:
鄉非洗剪殺馬特,死宅悶貨動漫魔;啃老懶惰不上進,韓粉裡面腦殘多。-_-#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感覺沒有什麼合適的標籤能夠代表所有人,如果有的話就是「獨特」了吧。70後,賢妻良母。80後,辣媽。90後,找對象!
70後,勇敢、堅強
80後,垮掉一代90後,自我00後,新生代然,現在主流媒體都是80後的人在發聲,所以也沒有太多人會說自己是垮掉一代了。總歸說點讓自己舒服的東西,所以標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看哪個群體在發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哪代,都會變成上一代和下一代。人出生時本是一空置的容器,世俗為其灌輸各種各樣的事物,然後就成現在餛飩的樣子。而這個容器又有了自動功能,不停的攪動不停的挑選,周而復始!
作為90年初出生的人,很尷尬的無法界定自己屬於xx後。我的標籤,應該叫樂觀,上進。(呃o_O我是白羊座)
七零後
是最後一撥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卻故做厭惡狀,在課桌上刻三八線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小時候寫作文時,言必稱「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或「改革的春風......」之類的人
是最後一撥學校開會一冷場有事沒事就唱「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人
是最後一撥這樣的女孩子----春風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癢難搔,卻硬著頭皮按兵不動,互相觀望,最後都快放暑假了,實在熬不住了,才越好第二天同時穿裙子,誰說話不算數誰是小狗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接受計算機啟蒙教育時,還見識過BASIC語言的人
是最後一撥有過小時候要到別人家看電視(因為自己家沒電視),死活賴著不回家,被爸媽打的經驗的人
是最後一撥六一過兒童節還必須找齊了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撥和泥巴、過家家、彈彈子、拍畫片,背著軍用水壺,揣著茶葉蛋春遊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小學勞動課上還去打掃廁所、捉蒼蠅的人
是最後一撥對五講四美三熱愛倒背如流,但始終也沒搞清楚什麼時候才能練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後一撥告訴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見方格子地磚想著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時候唱「我愛北京天安門」,每個月存一兩塊錢指望小學畢業去看天安門的人
是最後一撥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擔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人
我只記得小學、初中的時候老師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我是80後!
90後 標籤是 孤獨
不管70、80、90後都是離不開手機的一代。標籤:低頭族。作為80後,我比較認同閻連科先生的說法:閻連科:80後是懦弱的一代 發不出自己的聲音
不是說我們90後腦殘嗎?其實誰沒有腦殘過呢?
90後的標籤就是「反標籤」。
唯一的標籤,都是人!
90後的標籤就是「90後」我們沒什麼特殊的,跟大家一樣。如果大家喜歡以偏概全來打標籤,真的很不公。不過,我沒聽過有誰站出來代表80後,卻經常聽見有人出來代表90後,這是事實,也很混蛋。標榜自己90後的標籤做出一些無理無恥的事,真的很噁心。
60後的標籤之一 「家庭」 60後基本都是兄弟姐妹幾個 一對老人一群兒女 家庭觀念很強 對應的情景劇《我愛我家》
70後的標籤之一「集體」70後很多是獨生子女 前一代的家庭概念已經消解 籠絡同代人的往往是進行共同的行為的團隊,比如:單位、公司等等 對應的情景劇《武林外傳》
80後的標籤之一「合作」 80後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了 自我意識的突出 導致核心的未必就是公司團隊,而是生活中某種共同聯繫,例如:「合租」(可能是非代表性的) 對應作品《愛情公寓》
90後的標籤之一「網路」 作為和網路時代共同成長的一代,特點…………我是在挑不出來啊………………對應…………《萬萬沒想到》??
#宅# #手機控# #遊戲控# #腦殘粉# #顏控#
推薦閱讀:
※作為80後,跟90後一起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80末和90後看《流星花園》嗎?
※中國大陸新生代演員中,哪些人將來有可能成為老戲骨?
※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80 後怎麼解決買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