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寫的計算機書的參考文獻都很多,每個文獻他們都完整的看過嗎?

比如:

CLRS 362個參考文獻

CSAPP 109個參考文獻

他們不僅把文獻都列出來了,而且正文中出現的地方會有說明。

作者們把每個文獻都完整的看了嗎?還是只看了被引用的部分?


閱讀150份參考文獻是某學校本科生一個暑假的暑假作業之一。


樓主有個誤解,其實一百來篇參考文獻不是寫書同時刷刷刷下載列印出來然後一口氣全讀完的,而是分散在不同時期,比如自己很早以前解決了一個問題,就讀三四篇,然後寫書時又到了這個問題,就把以前讀過的相關文獻引用進來;或者是在審閱同行論文時,為了了解最新動態,就翻閱了提到了相關工作,順便在大腦中留了個印象,寫書時也只是提及一下而已,並不過多闡釋。一本書的作者,本身學術積累時間很長,那麼整個生涯中重要理論和相關工作都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資料庫,寫書時遇到哪些具體問題,就再讀一下然後引用進來就可以了。


應該是都看完的,因為從文獻中檢索出與正文相關的內容基本就需要讀完全文了。外國計算機的書都很貴的,這既是老外做學問嚴謹認真的原因,也是結果。


我當時上15-410的時候的助教是一個當初最早做出iOS越獄的傢伙,這人同時也是15-213,也就是拿CSAPP這本書當教材的那門課的助教。他自己和我們說,他把CSAPP的所有參考文獻都讀過了,而且已經快要把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讀完了。


如果你自己認認真真寫論文想引用一篇文章你就一定知道不讀完全文根本沒用。老美寫論文崇尚簡練,沒有什麼水分。以心理學為例,假如真的想了解一個實驗到底做了什麼。起碼你得看method吧知道到底咋做的用了多少被試得看results吧到底結果怎麼樣是否支持猜想得看discussion吧分析結果出現的原因blahblah…然後你會發現你看不明白,你不明白作者為啥要做這個,因為原作者也是看了很多內容引用了很多內容,邏輯都在introduction甚至實驗就是個replication,所以你還是得回頭看introduction。全文就讀完了。科學的進步就是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所以得對現有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我們一篇15頁 雙欄的論文,引用一般都要40左右


他們寫的書必然是相關知識、技術領域一定時期的集成,而參考文獻也是作者在期間循序漸進一點一點接觸看到的,應該是都看過的· · ·


簡單了說和查字典差不多吧,提取來支持自己觀點的內容,可能只是讀了一個章節而已、一些段落而已,但是作者切忌斷章取義


貼吧置頂帖子,怎麼會不給此吧歷來的精華帖鏈接呢?


推薦閱讀:

如何形象地理解計算機網路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
1/3+1/6=計算機是如何得出0.5的?
為什麼201X年還有很多學計算機的不知道C99規範起可以在調用函數時用&傳引用?
適用於個人用戶的最佳數據備份方案有哪些?
學習知識的時候系統學習的利弊?

TAG:計算機 | 學術 | 參考文獻 | CS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