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沒有內褲?

舍友突然爆出一句:倚天屠龍記的小昭不是整天腳有鐵鏈,怎麼換內褲的?由此延伸,古代有沒有內褲之說?


古代人是不穿內褲的。現代意義上內褲,從上個世界40年代才從美國開始流行,逐漸影響了中國男人。有人評價男人內褲的發明,意義不亞於女性的胸衣。

那麼在此之前,中國的男人們下半身穿的什麼呢?

古代男人下面只穿裙子

商周時代的男人沒有內褲,也不穿褲子,只穿裙子,即裳。現在的衣裳只指的是上衣。所謂的裳,就是裙,在古代衣裳分別指的是上身的衣服和下身的裙子。

孔子像(下面白色為裳)

古代一直有上衣下裳的傳統。上衣下裳從商朝就已經成熟,在西周和春秋時代成為主流,後來把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就是深衣,深衣一般而言就是最典型的漢服。《帝王世紀》:「黃帝始去皮服,為上衣以象天,為下裳以象地。

古代的衣比較寬大,一般會蓋住裳的大部分。但動作太大或者動作不守禮節就很容易露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制度。所以《禮記》中就提出「勞毋袒,暑毋褰裳」,說的就是做活時不能袒露身體,夏天也不要把下裳提起來。

中原人的跪坐與胡人盤腿坐姿

跪坐的正確姿勢是雙膝蓋併攏,雙手平壓在前。臀部坐著,雙膝在身前屈起,古代時叫「箕踞」,是極其不禮貌的。鍾會見嵇康時,嵇康鄙視他就「箕踞而坐」後被鍾會誣告而死。

男女都穿開襠褲

漢時代,很多漢人開始穿褲子,叫絝,男女都是如此。但這時候穿的褲子都是開襠褲。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跨也,兩股各跨別也。

這種絝有長有短,但不論長短,這種褲子都是穿在裡面。腿上有沒有褲襠,沒有褲腰,就只有兩隻褲管,套在小腿上,用帶子繫於腰間,但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其目的是便於撒尿。

出土的開襠褲

這個時候的絝和現代的褲子最大的不同在於,是貼身穿著,露在外面是不禮貌的。在絝之外,人們會穿脛衣(像後代的套褲)保護小腿和膝蓋。在脛衣之外,人們還穿有裳裙,所以不容易暴露下體。

由於褲都被穿在裡面,所以常用質地較次的布製成,富貴之家也有用絲織品為之者,被成為「紈絝」,「紈褲子弟」就由此而來。「紈褲」,即細絹製成的褲。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衣裳》一節中明確地說:「紈袴,貴家子弟之服。」

內褲的雛形——犢鼻褌(kun)

除了開襠褲之外,漢代人也有穿合襠褲的名曰褌。唐顏師古註:「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也」。褌有長度及膝,後有長至到腳的,也是貼身穿的。

犢鼻褌樣式

下層的勞動人民會把一種短的褌,單獨穿在外面,這樣幹活方便。這種有襠的褲子很像現代的內褲,名叫——犢鼻褌,因形似牛鼻而得名。犢鼻褌是下層勞動者的常服,多是農夫、漁夫、船夫、泥瓦匠等。

犢鼻褌歷史非常悠久,從漢朝到唐朝,都有它的身影。故宮博物館藏有國寶級畫作元朝大畫家趙孟頫的《浴馬圖》,此畫畫的是唐朝的場景,其中唐朝的馬倌就是身著犢鼻褌。

趙孟頫的《浴馬圖》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里記載,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私奔,當壚買酒時,司馬相如也是穿著犢鼻褌,與一群僕人雜役混在一起,在市面上賣酒洗碗。這對上層人士看來大體是顏面掃地的事情,搞的其老丈人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非常沒面子,不得不周濟下他們。

流行的喇叭褲——褶袴

春秋戰國時代,經常打仗,身著傳統的寬衣大袍在站車上,戰鬥力比在騎在馬上的匈奴差很多。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大力向胡人學習,大力推動「胡服騎射」的改革,把戰士服裝改為短小合身的胡服,下身由裙變成合襠褲加脛衣便於騎馬,非常輕便利索,趙軍戰鬥力大增。

西周著裙的士兵與南北朝著縛袴的士兵

到魏晉時代,輕便的戰士服裝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日常服裝,進化為褶袴,褶為上衣,袴為褲子。下袴多為白色,以木棉織成。多是大口袴,在膝部以帶子系縛,便於行動,名為「縛袴」。在白袴外套上脛衣,在踝骨處以帶系束,脛衣自然形成喇叭口。

敦煌壁畫上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穿著的褶袴

這種喇叭褲在當時非常流行,成為武士和中原男子的普遍穿著,盛行一時。在敦煌壁畫中,可以看到大量身著褶袴服裝的形象。

開襠褲和合襠褲共存

唐宋之後,開襠褲和合襠褲成為男子的主流服飾。南宋周瑾墓出土的11條褲子中,有7條開襠褲,4條合襠褲。在黃昇的墓地出土過20多條褲子,也是開襠褲及合襠褲共存的情況。

出土於福州南宋的黃昇墓中的開襠褲

可見魏晉之後,中國男人的下半身身著的褲子進入了開襠褲和合襠褲共存的時代,而且逐漸進化,形式更加多樣。到了明清時代,「褲」字開始普遍運用,替代了「袴」和「褌」,成為各種褲子的泛指。一直到民國時代,西褲進入中國,褲子才再次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國外的情況不清楚。但古代確實有內衣的概念。漢代劉熙的《釋名?釋衣服》中給出了三類:帕腹、抱腹、心衣。

帕腹,橫帕其腹也。

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

禰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

我的理解,帕腹、抱腹、心衣,都是一種服飾的變種。帕腹是最簡單的樣式,一塊布遮擋胸腹而已;抱腹在帕腹的基礎上增加了帶子用於固定;心衣則是在抱腹的基礎上去除了帶子,代之以鉤肩。三種內衣的共同特點是:只遮蓋胸腹,不遮擋背部。而袮襠不算是內衣,應該是坎肩一類。列在此處,是因為心衣以襠為補充,可供對照。

不過,內褲一類在中國歷史上出現較晚,至少漢朝,人們實際上還是穿開襠褲的。

參考

  • 《釋名?釋衣服》:http://ctext.org/shi-ming/shi-yi-fu/zh
  • 台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中國服裝史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ongfuhistory/ke-cheng-jin-du/di-liu-zhou


有圖有真相,漢代內褲畫:


犢鼻褌,即是內褲,見圖。

這是前袋式,也就是基本和現在內褲差不多的了。

還有一種前垂式

商代玉俑裡面垂的那一塊有可能就是這個。基本穿法就是,先拿一塊布順著襠掏過去,然後卡在屁股縫裡,圍著腰繞一圈,然後穿過屁股縫交叉再繞道前面去。很簡單,比打領帶簡單多了。。。

估計還兼有擦屁股的用處。。


我從網上轉來的,其實內褲沒有多少年的,那怕現在先進的歐洲:


俄國沙皇彼得大帝1717年訪問巴黎,騎馬走過萬眾歡呼的街道,一位婦女一不小心,在他坐騎前方摔了一跤,頓時春光大泄。美麗女子窘極了,沙皇卻只帶著玩味的心情在回憶錄中寫下:「天堂之門在我面前訇然打開。」這一跤,是一個明證,讓我們知道,十八世紀,全世界最時髦的城市——巴黎,女性是不穿內褲的。


而事實上,當時整個西方世界皆如此。我們現在朝夕相處、須臾不可離的內褲,原來歷史這麼短。


考古學家們發現過七千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古希臘的男人用麻布纏腰帶,我們也在電影或者電視上,見到非洲蠻荒部落,男女們纏腰的厚布,但那是作為外褲而存在的,而且是勞動人民為了防止下半身受傷的工服,相當於牛仔褲。因此有歷史學家懷疑,古希臘只有奴隸才用纏腰帶,而自由民在長衫下面是一無所有的——無論男女。赤裸,顯然是一種權利。這種權利,一直延續著。


西方社會學學者威勒所著的《內衣史》這樣說:「直到18世紀晚期,(女用)內衣只有一些罩衣、緊身內衣,以及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襯裙。」很明顯,這裡沒有內褲。偶爾看到古裝色情片,也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女主角解開她累累贅贅、重重疊疊的長裙,嘩一下堆成一座裙山,而她瞬間全裸。整個中世紀的歐洲都沒有內衣的概念,裡衣只是為了保暖,以及在外衣跟從不洗澡的身體之間進行隔離,以便不用常常洗外衣。婦女穿用的裡衣就是視保暖需要一層層添加的襯裙。


有作者在《來自底部的歷史:婦女內衣及婦女體育的興起》里分析說,真菌感染和陰虱可能是婦女兩腿之間空空蕩蕩的部分原因,「20世紀之前的婦女所以不能穿短褲,是因為陰道炎總在威脅她們……陰道本身溫暖濕熱,被任何東西覆蓋後,都會引起溫度上升,令真菌利於生長,從而引發感染。」他們同時指出,因為當時的歐洲缺乏沐浴習慣,我們現在視為平常的每天洗澡換衣,在當時,即使貴婦名媛也做不到。那麼,一條不經換洗的布料在私處,確實比什麼都不穿更不衛生。這個解釋不能說明一切,但應該有一定道理。因為較炎熱地區的東亞女性,洗澡頻率要高得多,她們就在裙子裡面穿長襯褲,這種長襯褲,有人稱之為閨衣。閨衣在文藝復興時期傳到了歐洲,慢慢改裝成了束褲,長及腳踝,用帶子在腰部和腿部束緊,形成燈籠狀。這種束褲,在當時主要被視為東方情調的一種。

內褲,像其他流行一樣,是從妓女、演員或其他色情業女性開始的。1727年,一位正在芭蕾舞女伶正在台上獻藝,長裙被舞台布景絆住,她無可奈何地大走光,引發鬨笑。更不用提賣大腿的康康舞者,在台上把大腿能踢多高就踢多高,裙子甩過頭頂,她們的下身當然寸縷不著。巴黎因此通過一項治安規定:「女演員或舞女,不著束褲不得登台表演。」束褲於是成為一種時尚服裝,在追時髦的女性間流行開來。


到十九世紀中期,婦解分子開始呼籲女性走出閨房,更多地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作。要幹活,身手輕便是第一要素,因襲千年的及地長裙,是極其不利於行動的。於是婦解分子們建議女性們改穿及膝中裙,同時配合一條寬鬆的、長及腳裸的褲子。這種褲子被稱為「PANTS」,即便褲,此後成為家居褲、休閑褲及秋褲內褲的通稱。

有很多我們認為歷史上很早就有的,且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出現的時間很晚


古代人大約沒有穿內褲。其實,古代人穿褲子的都很少,漢服就是裙子、屁簾等。褲子貌似是從少數民族傳過來的,但是沒有內褲。有的人會裹條汗巾,像日本相撲選手那樣的,有的人就啥都不穿。婦女經期會帶布帶,一個布筒,穿一根繩,繩系腰上,與布帶呈T字型。甚至到了近代我國婦女很多都是這麼樣子的,我小時候見過這東西的實物。記得看電視劇有個叫《阿慧》還是什麼的,一個日本女人抗戰期間流落中國民間,然後經期到了,問村裡姑娘有沒有衛生紙還是衛生巾來,然後村姑不知所云,給了她一個灰口袋,還說這個是好的。清朝的服裝雖然有褲子,但是都是褲襠很肥的,我們老家管那個叫「大悠襠」,現在很多老人依舊穿這種古來的衣服,因為穿現代褲子不舒服,他們都不穿內褲!


在民國之前,都是肚兜,所以小昭不需要換內褲,而且金庸也沒給她換內褲的說法。

漢代以前,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漢書·上官皇后傳》說:「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所謂「窮褲」,便是開襠褲。穿開襠褲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然則不穿內褲,也順理成章。如此情形,至少延續到了唐朝,日本人以唐裝製成和服,似乎女子著和服也不穿內褲。

也有人說和服是「吳服」的改造,來源江南八百童男女。女人不穿內褲,保留了古代中國人「衣」的基本特點。「日本人唯一的發明,就是男人的那塊兜襠布,至今還留在相撲力士碩大無比的臀縫裡。」


我覺得必須得有~

畢竟肚兜都有,內褲安能木有


以前看過一個解釋,也跟這個有關係,說以前是沒有內褲的。

漢高祖劉邦行為無賴(當然,「無賴」這個詞也取的是現代的意思,不是原始的沒有家產的意思),對讀書人很不尊重,不僅往人家儒生帽子里撒尿,接見儒生的時候還大岔著兩條腿坐著,很沒有禮貌(正常是跪坐嘛),因為大岔著腿坐著,就把雞雞給漏出來了,當然是很不禮貌。

還有一個例證,古代婦女被要求坐有坐相,也是不允許大岔著腿坐著,被形容為像簸箕一樣坐著,也是因為會走光。


小昭那個年代肯定有長褲了的,她可以把褲子弄扁了從腳鐐和腳踝之間的縫裡傳遞進去穿。

天朝算是男女屁股部分被布全方位遮蓋住最早的國家了,歐美國家男性普及褲子比較早,女性一直是光屁股穿裙子,裙子特別多特別厚還有裙撐,也有長筒襪,但是偏偏屁股那裡光溜溜,她們直到20世紀初才有了我們漢朝前就穿的開襠褲。

日本更是,在引入現代內褲之前女人和服裙子里完全光屁股,男人穿裙子時裡面穿兜襠布,但是女人穿裙子裡面什麼都不穿,不過女裝也有褲裝,比如巫女服和十二單下面是闊腿褲。


真是細思極恐的問題d(?д??)


推薦閱讀:

皇帝自稱龍的化身又稱天子,那他天父玉皇大帝豈不也是龍?可玉皇大帝不是龍啊?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的主張各別是什麼?著作都是什麼?
如何看待古人思想與現代前沿科學的不謀而合?
如果古代皇宮掏糞工是武林高手,是什麼武功,能有什麼吸睛的故事?
一個人如果穿越到古代,會遇到什麼生活障礙,比如方言不通等,試以一天為例略作說明?

TAG:冷知識 | 內褲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