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問自答式的營銷行為在知乎應該得到抑制嗎?

回答者們注意審題,題主說過是「自問自答的營銷行為」,大家就不要圍繞「自問自答」的利弊給一堆文不對題的回答了。


現在的自問自答主要是分三類吧:

  1. 自己對於某個知識點的確比較有經驗,利用自問自答來分享。見過幾回,但一下子找不到了,歡迎提供鏈接。
  2. 提問時確實不知道答案,但因為長期沒人回答,自己在其它地方找到了答案,回來分享。(你不覺得比刪除那問題要好?)
  3. 如百度知道上大量的自問自答式營銷。近期較常見的:XXX應用的設計怎麼樣?

第一種和第二種當然不能禁止,第三種有時候引起的討論的確也挺有趣。

知乎,應該不會禁止這樣的行為。它應該會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如何把優質回答推送給需要的人,自問自答沒質量的,自然地沉下去就是了。


營銷的本質是放大,如果產品本身有價值,被放大,價值的確得到擴大;反之,就被放大缺點,有點原形畢露的感覺了。


以前知乎的slogan是:發現更大的世界

現在知乎的slogan是: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我認為符合這個口號的營銷都是值得保留的

營銷難道就不是在知乎上應該討論的內容了么?

那種沒過腦子就搞的營銷也不會被人發掘的


我覺得不管有沒有料的營銷行為都得控制。作為行為人,其主觀意圖是「營銷」而不是為了社區,與本社區的目標宗旨不吻合。即使可能其問題湊巧也正好有些營養,也無法掩蓋其原罪。

我個人特別討厭「xxx網站是怎麼樣的?」之類的問題,即使要營銷,尼瑪也把問題搞得委婉一點啊。


你們忽略了SEO推廣,

利用知乎網站的權重 自己提一個標題得到好的排名,然後自己給出答案,甚至開小號來頂,以免落到後面去,

當然知乎肯定會刪除這類的推廣問答,

因為一旦效果好,推廣者會大量提問,一個人一天幾萬都有可能。

普通的個別提問是無可厚非的。


竊以為在知乎上凡是營銷行為都應該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問題這個公共平台上,每個人都有權利把營銷行為清除掉。


應該,這個問題是4年前提出的,現如今現在這種營銷手段到現在都有人用


大概和五毛,公知一個意思。


自問自答的確讓人很反感,特別是很多有身份的人也在這樣炒作自己,甚至自問自答一些無聊問題。

知乎社區進化選擇總體還行,但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不用抑制,明眼人都不鳥他們


不需要。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維持一切平衡...


一般我覺得採取這種營銷方法的,大部分是認為自己的答案具備一定含金量的。。

有時候除了想營銷自己外,通過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也許還能看到有比較好的答案,那不是有助於個人提高么?


說的很有道理,


其實在知乎干營銷的已經有很多了,大家都看出來了嗎?

比如下面這個問答

如何評價地鐵廣告《這一次,你離本科只差一個電話》?

不得不說,的確有料;不得不嘆服,他們做到了投資效益最大化。

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

先是費了些心思設計了一個「路邊打字複印社水準」的廣告投放在地鐵,玩精準定位。

覺得花一分錢可以辦兩分錢的事,趁此機會再做文章,於是又拉到知乎上面來拋個問題,自問自答順帶著著把各路知友教育一番。

於是,大家學會了欣賞「尚德」。

「尚德機構」成功地給知友們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碼知道「尚德機構」是個正規牛逼的教育機構,請大家放心地把這個「業務水準頗高的教育機構」說給身邊需要的人聽。

起碼,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一兩個潛在客戶吧。

以上純屬個人猜測,也許並非事實,僅供參考。

但如果我的猜測是真的,那麼這次營銷有如下損招:

問題拋出後,先潛伏下來,故意讓不了解「尚德」的知友過來發表批評意見(說實話,有多少人了解這個機構啊)。所以自然有魚兒會上鉤。

原答案中 @Eno-Bea的答案應該是被利用了。他直接從問題本身入手回答,然後中了圈套,話題被人延伸開,把他立起來當靶子打。

這時候出現了一位極其了解「尚德機構」歷史的人,告訴大家圖片馬賽克的背後是」尚德「二字,然後通過其以往的廣告展示了一下尚德的逼格,趁機把」只盯著設計看廣告「的廣告人和各路觀眾教育了一遍。完事後塑造了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尚德「。

最後藉機會談談我對」知乎觀眾「群體的表現(姑且這麼稱呼)。

點開 @Eno-Bea 看答案底下的評論,看到前後的明顯變化,前面一片大讚,後面一片批評。前後都是失去主見,觀點太容易被引導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自然有人出來玩營銷。

以上,個人觀點。


知乎的機制可以避免這一點吧。自問自答完了沒人贊同,自然就沉下去了。當然也有好的,比如那個超貴的紙錢包。我已經在用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知乎用戶不想讓周圍的人知道自己在知乎答題?
知乎為何有很多人自問自答?
如何找到自己在知乎里發表的評論?
如何面對給對方點贊後發現對方已將你屏蔽?
你是否會遇到過,投完贊成票,載入圖標出來就不消失了?

TAG:知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