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藝術中的敘事性是什麼?
繪畫藝術中的敘事性指在繪畫作品中可以呈現出故事的一種性質。
敘事性在美術領域中最直觀的呈現媒介是電影。它們通過禎與禎之間的關係將故事呈現出來。但畫面的連續性並不是呈現故事的必要方法。連環畫中的每個畫面並不連續,而使其呈現故事的能力只能來自單個畫面本身。於是,我們可以確信,靜止的一幅畫面也可以具有敘事性。
需要畫面具有敘事性,就應當在畫面中安排一些可以辨認的指示性符號。「動作」是一種常見的指示性符號。一個動作包含了動作的發起者和潛在的動作的接受者以及相應動作可能產生的背景。並且,具有動作的靜止畫面還包含了這個靜止動作之前與之後的狀態,這些本不存在於畫面中的內容可以訴諸經驗而輕易得到。同時,經驗還告訴我們,動作必然在時間中連續發生。一個動作之前與之後都連接著其他的動作。畫面中的指示性符號就等於山路上的石標,是一種線索。凡是可以提供線索的事物都可以用來作為構建畫面敘事性的元素。
畫面元素越充分,畫面敘事性就越強。充分在這裡指的是對於主題所必需的諸元素是否呈現。元素之間的關聯程度決定了敘事性的強弱,並且諸元素之間的關係決定了敘事主題。繪畫作品同樣可以套用文學批評的方法來研究。我們可以將畫面形容為一段文字的二維解碼,文字所呈現的故事大都可以在畫面中直接呈現出來。所以,文學中的修辭方法同樣適用於畫面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是「象徵」。象徵物在畫面中往往承擔很重的敘事任務。通過象徵物,我們可以為畫面中的人物增加很多難以繪製的心理描寫。
除了寫實繪畫,部分抽象繪畫也具有敘事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次在筆記本上的胡亂塗鴉,當其再次呈現在你面前時,當時的心情就會浮現在眼前。畫面外的一些元素同樣可以組織起畫面的敘事性。除此之外,畫面筆觸的清晰呈現也可以喚起觀眾對製作過程的在場體驗。
這些現象的產生都受制於圖像知覺的形成方式。現象學告訴我們,圖像之所以在我們眼裡成為圖像不是因為圖像本身肖似某種事物或某個故事,而是觀者自身在一塊紛亂的色彩組合中將希望看見的圖像描繪出來。是的,畫面在觀者那裡再一次被製作了一遍。於是胡亂塗鴉中的敘事性只對你在場。而寫實繪畫由於本身描繪的對象都是多數人可經驗的,所以其敘事性在多數人那裡都能呈現出來。從這一觀點出發,畫面提供的元素越多就越能被組織為充實的故事;可以被廣泛經驗的事物更適合多數人組織敘事性;象徵性的元素受制於觀眾的文化語境。巡迴派可以滿足你,另外還有卡拉瓦喬這些會製造故事的人
敘事性說白了就是【能讓人講出哪怕一句話的故事的屬性】@庄澤曦 的回答已經說得很全面了,總結一下就是要麼有人物(不一定是人),要麼有情緒。純風景或者抽象藝術的話,色彩、構圖等等偶爾也會具有一定程度的敘事性,不絕對。
看到一幅畫,覺得這幅畫講了一個故事。
本質就是看圖說話。小學生作文題。謝謝 @竹君 邀請,開學後被迫枯坐,多了好多碎塊時間,正好來答題 ╮(╯▽╰)╭
這真的是個很好的問題,但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談。或許大多數人覺得站在一幅畫面前猜測它講了個什麼故事,就叫敘事性?不是的。簡單來說,繪畫(painting)沒有敘事性可言。
諸位莫慌,容我推一下老花鏡,慢慢解釋解釋。
Narrative這個詞,我們理解為敘事的。人類最早的敘事行為要追溯到口頭講故事,此後大部分文學毫無疑問應該歸於敘事。音樂,戲劇,表演,電影,甚至連環漫畫,錄像和遊戲,都可以算作是敘事性的藝術行為。然而,歸屬 Visual art 的繪畫,雕塑,攝影,在敘事這件事上,就顯示出天然的短板。
以上兩類劃分再仔細辨別一下,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區分敘事性與非敘事性,根本不應該按照其展現的內容來劃分,而是承載其內容的容器——時間。
仔細想一下,敘事的展開,是非time-base的形式不可的,毋寧說,以時間為基質才是敘事的必要充分條件。而繪畫是什麼呢,是浩渺時間長河裡的一瞬,無因果,無前後,無時間。要看一副繪畫講述了什麼,「一瞥」 就足夠了,一種全面直覺的印象,說的噁心點,「一見鍾情」(love at the first sight)重點是一個 sight,你真的不需要像看電影一樣在一副繪畫面前站足兩小時來愛上它吧?
來,舉個栗子:
Rubens, The Rape of the Daughters of Leucippus, C 1617魯本斯的一副畫兒,我們總能立刻得到一個直觀的印象,前面兩位大婦女金燦燦的肉體簡直要朝畫面外跌落出來,處於畫面中心的人類厚重結實的髖關節如此有力而飽滿,高昂的馬頭躍起,四個人物縱橫交錯的視線,這些謎一樣的元素交錯在一起,使得你縱然你完全不曉得這是個有關強姦和劫掠的惡性案件也不妨礙你被它駭人的氣勢嚇到。
是的,你會回去一看再看這幅畫的,但是吸引你的是這個案件背後的卷宗嗎?你在意誰是卡斯托耳誰是留西帕斯,誰為什麼幹了這麼個事兒嗎?你才不想管這些個鬼,這些事留給我們這些翻故紙堆的考據癖去干就好了,你只是完全被魯本斯所截取的這個故事中最充滿戲劇性的誇張和張力的「一瞬」給迷住了,巴不得這個故事永遠停留在這令人心醉神迷的一刻呢,時間凝固了,河流凍結,心神也不再走動。看看吧,魯本斯是多得意地展現了他能夠抓住的這運動中的一瞬,多得意於這個超脫於道德判斷,情境判斷和敘事判斷而打動人心的一瞬。
那你說,我看圖說話不行嗎?為文學敘事服務的illustration,總可以吧?那我們就來看看,illustration 展示了它足夠的敘事的能力嗎?
下面這個圖,不了解背景,你確定你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美女和野獸而不是善良的頭巾婦女解救流浪動物?不是歹毒的王后剛乾掉了自己的丈夫?不是私奔少女看到吞了假死葯的情郎啥的?
Beauty and the Beast, illustration by Warwick Goble不讀標題,十有八九從這些圖裡你要把故事誤讀得亂七八糟,請問,一個圖不藉助文字,連基本的清楚傳達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有敘事性可言?
另一個可以證明繪畫在敘事上力有不逮的的例子是,看明代木刻插圖,有時候同一個人物在同一幅畫面上出現兩次以上,倒真不是說這個人在同一個時空里身外化身,而是,試圖在一個畫面上表現出時間的演進而只能採取這種方法。(圖缺,大家領會個大概就好,不是學術論文,找圖要花好久... ...)
要敘事,就要有固定的時間容量。所以對編劇來說,首要任務不是考慮怎樣提筆就寫人物地點,而是怎樣把故事的時間合理地塞進電影所需要的2個小時裡面,都是煌煌巨著,《尤利西斯》只講一晝夜,《百年孤獨》就裝下了七代人。同樣地,對於要聽這些個故事的人,他就勢必要從他真實生命的時間中拿出若干,線性的去閱讀這些文字,才能得到這個經驗。電影也是一樣的,不看完,你就無法知道結局。但繪畫沒有開頭,也就沒有結尾,彷彿一個時間中的切片。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例外就是不按照西方機械式時空觀來看待世界的中國長卷,倒真時間性的。藏一段,展示一段,全部藏好的時候也全部展示完畢了,最好是按照它規定的方法線性地從一段看到另外一段,才能理解這段繪畫在時空上給觀者的交待和關係。現代博物館大開四方,玻璃罩住給陳列的方法,雖然是為了照顧公眾展示的需要,但是總覺得,那些畫軸十分的可憐哪。
你看,畫軸即便是時間性的,但也不是十分敘事。敘事的畫,只有一種,叫連環漫畫,動得快,叫動畫。或者如古代埃及人的壁畫,來來回回,基本上只是一個宜家式的復活說明指南。但論繪畫的本體,和敘事真是關係不大,尤其到近現代,諸多藝術運動都在拒絕所謂繪畫的敘事性,逐漸走向抽象和概念,也叫真是,歸上帝的給上帝,歸凱撒的給凱撒,如此而已。
嗯,枯坐時間結束,各位再會 ?? ?( ?? ? )???
謝邀,
我覺得庄澤熙說的不全對,我想和他撕逼,可是他不上知乎了。嚶嚶嚶。還有那個說繪畫沒有敘述性因為沒有時間性的也不對。
其他閑了再更,這個topic太大了。個人認為所謂繪畫敘事性,在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提現,如:宗教繪畫,其敘事性就是記錄宗教儀式的某個重要瞬間、重點人物的某個表情或動作等等,通過這些來表達對宗教,信仰的崇敬,抑或是理性的記錄(如聖經)中的故事。
在現當代繪畫中,敘事性更多是強調個人內心對社會的感知(如不滿、歌頌、批判、記錄等等)。此外還有很多
所以,繪畫中的敘事性基本上是根據每個作品的內容,布局構圖,色彩搭配以及藝術家本人創作這幅作品時的背景和經歷等等一系列因素而進行講述,要看具體案例而定。另外並不是所有作品都有敘事性敘事性往往存在與一個文化語境中。即繪畫作品表現的實際上是一幀圖像,但觀者的經驗能夠將此聯絡成一種敘事。再說白點,就是繪畫的表達,單純的抽象和情緒表達敘事性差,而故實性的題材敘事性強。
敘事性實際上依託於藝術作品的繪畫性。藝術的繪畫性實際上是在1839年照相術出現以後,繪畫做出被動的應付而產生的一個概念。在古典繪畫裡面,繪畫性和敘事性根本就不是討論的問題,但攝影術出現之後,繪畫再強調其記錄、再現已經力不從心。之前的線條、體積、色彩、明暗組成的藝術結構,被印象派、野獸派、抽象派、極簡派和現代派肢解,簡單的說,就是攝影術太厲害,繪畫不和你比了。古典繪畫之後的各個流拍,不在強調作品的繪畫性和敘事性,這個時候,繪畫性和敘事性的概念反而凸顯出來。
在西方的體系總,藝術的流變,對觀者的要求越來越高。繪畫性和敘事性的概念實際也在變化。古典繪畫以敘事為主,那麼在其後的印象主義、有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甚至抽象繪畫中,有咩有敘事的可能,或者說,在情緒的抒發、觀念的表達中,有沒有敘事的片段存在?可以看看劉小東的畫。我個人很喜歡,也認為其畫面敘事性強
引用何多苓接受李宗陶採訪時說的一句:「(繪畫)藝術就是用繪畫語言表現的一個難以言說的故事,一個凝固的瞬間,又有無限外延的這麼一個東西。」
自己作業自己做
其實自古以來西方藝術西方繪畫的傾向就重在表現固體的、穩定的東西,而中國和遠東地區的傾向是流動的、起伏的,空靈的東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構圖和筆法,尤其是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和筆法就體現了中國的線性思維方式,也就是題主所問到的敘事性。比如留白的繪畫手法,以及通過這種手法所營造出來的,在尺幅間本來很難包容下廣闊空間的追求。 還有一個就是連環畫起源於中國,長幅畫卷也是,並且兩個都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連續的構思方式。 題主問的問題比較大,所以我就僅在一小方面闡說了一下拙見,不知能否起到幫助。
展卷而觀,對,就是傳說中連環畫的感覺
這個,我覺得你可以百度「勃列日涅夫在波蘭」,雖然是個段子。
推薦閱讀:
※當一個美術生的感覺?
※水彩畫的上色技巧?
※這張畫的空間感怎麼塑造?
※對繪畫來說,熟練度有多重要?
※如果沒有授權使用,張靚穎《Dust my shoulders off》MV是否涉及侵犯藝術品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