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五音不全的人怎麼欣賞音樂?聽歌完全看歌詞是好的欣賞方法嗎?
我是個超級的五音不全,準確的說,有什麼音都不知道,聽歌完全看歌詞好不好。大家都是怎麼欣賞音樂的呢?
感謝邀請。
除非雙目失明,否則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欣賞一幅畫。也許別人眼中的綠色在我眼中是黃色,甚至一切都是黑白的也無妨,我只看我喜歡的畫。什麼構圖、技法統統不懂,什麼隱喻、暗示都看不出來,無所謂啊。
這頂多會使你的品味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什麼音樂讓你聽著舒服了,就聽什麼音樂。欣賞是讓聽者舒服的過程,每個人欣賞的方式都不一樣。誰說五音不全的人就不能很好的欣賞音樂?狗屁!我家的狗狗都聽得懂命運交響曲。
欣賞音樂說白了是一種主觀行為,記住這一點——沒有最好的音樂,只有最適合的音樂。
什麼現場,什麼不插電,什麼維瓦爾弟什麼施特勞斯,沒有心境聽起來皆是一片浮雲。千萬不要把聽音樂當成一種政治任務,音樂是跨國界跨種族跨各級智商的藝術天書,愉悅就是唯一標準。五音不全又如何?學院派又如何?有人喜歡帕瓦羅蒂,有人喜歡鳳凰傳奇,你能說哪個更高尚嗎?歌詞相對於旋律本身,只是一種將旋律人為呈現的方式而已,不懂歌詞完全不影響你欣賞音樂,除非你想要成為KTV麥霸或是選秀電視節目里卑微的參賽者。閉上眼睛,感受它,就足夠了。音樂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我不覺得唱歌好等於會聽歌。
不談任何專業層面的話,就單說大白話吧,難道沒有音樂能打動你?哪怕是十分簡單的旋律,你是否聽的時候能感受到一點點情緒的波動?只要有,那就說明你具備欣賞能力。就好像我一點都不會畫畫,可是我看的懂漫畫吧,我也能學會鑒賞一下世界名畫,這並沒有什麼關係。藝術歸根結底是精神層面的,用心去感悟就好。五音不全和欣賞音樂其實沒關係。
大部分五音不全的人我感覺是因為耳朵的辨音能力不佳,所以你在唱歌的時候,唱出來的東西,和聽到的東西是兩回事兒但是你自己感覺不出來。但是完全不代表你沒有節奏感,也完全不代表你沒有歌詞的感知能力。另外,你對旋律的感知只是和一般人有點偏差罷了,欣賞音樂是一件個人的事,五音皆全的個人和個人還會有偏差,所以,出現偏差,也無所謂了。
第二個問題,聽歌看歌詞是個好的欣賞方法,歌詞是歌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看歌詞沒有說完全或者不完全,我覺得,只有當你聽到這首歌吸引你,哪怕是部分吸引你,你才會去想看歌詞。我從來不覺得挺音樂有某一個環節是需要強迫的。如果你覺得歌手唱不清楚,又特想知道歌詞,那就仔細看看唄。沒什麼不好。所謂音樂的欣賞,就是我們自己的大腦對音樂作出處理然後傳遞給我們的東西。那不管你五音不全或精通音律,你都一定會有你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感觸,自己因為這一首曲子或者幾個音符所想像到的畫面,所回憶起的情緒。那都是屬於你獨一無二的對音樂的理解,或者成為欣賞。
不僅僅是音樂,還有文學、油畫、戲劇。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一首的曲子的作者其實沒有想很多,只是那一瞬心之所至,就作下了這些東西。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理解了什麼就只跟你自己有關,因為你才是你的世界的主宰!
五音不全不會影響你欣賞音樂,如果不能欣賞音樂應該是耳朵有問題:它在接受、傳遞音頻時改變了音頻,譬如:把C 變成了 #C, 把D變成了E等,把F變成了#G,如果改變後,所有音階上升、降低同樣的度數,那麼不會影響旋律(只是轉調了而已),若是如上沒有規律的改變,那麼本來正常的調會變成一個「詭異」的調,旋律也自然就變得「不知所云」。這就如同翻譯文章時,若是把「single」全都一成不變的譯成「唱歌」,即使其他段落翻譯的再好,這也是一篇摸不著頭腦的文章。對於你的情況,其實是個悲劇,如果是先天的,那麼要糾正很困難。找一些專業的資料研究一下,看是否能讓你的耳朵醒悟過來!默哀,祝福!
聽歌不看歌詞那不是打詞作者的臉么,寫個詞容易么?!
音樂總是和故事,情境相聯繫的,即使五音不全,也總有旋律讓你想起某個場景,某種感覺,念念不忘……我聽一首新歌的時候都喜歡看歌詞,有感覺的詞能讓我能給這首歌加分,比方說很喜歡林夕的方文山的詞,個人喜好吧,不看詞就像看電影沒字幕,即使是中文也覺得不舒服~
「五音不全」與「樂盲」
說到走調,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唱歌不著調,俗稱「五音不全」。中國古代採用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對應「哆、來、咪、索、拉」五個唱名。由黃沾作曲的《滄海一聲笑》就是這五個音組成的,五個音按順序顛來倒去,表現了一番江湖氣概。剛好生活中有些人樂感不強,唱歌不在調上,所以我們稱之「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可能是因為後天較少接觸音樂,或者缺乏音樂訓練。如果在從小接觸音樂而且不乏訓練的情況下,還存在五音不全,那可能就屬於「樂盲(amusia)」(圖2,A、B)。國內常把「amusia」譯作「失歌症」,我本人更傾向於譯成「樂盲」,借用色盲的概念。樂盲又分為「獲得性樂盲(acquired amusia)」和「先天性樂盲(congenital amusia)」,前者由後天的腦損傷造成的,後者是天生的。
F. Gall在1825年提出,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存在一個「音樂器官(musical organ)」,如果該區域受到損傷,可能會影響人的音樂才能 (Alossa and Castelli, 2009)。1865年,Jean-Baptiste Bouillaud首次描述了一系列因腦損傷而導致的音樂能力喪失案例。1890年前後,德國醫師兼解剖學家August Knoblauch首次提出了一個音樂認知模型,並且創造了「amusia」這個詞用以描述音樂才能不足的癥狀 (Johnson and Graziano, 2003)。這種因為後天的腦損傷而導致的音樂才能喪失,即獲得性樂盲。獲得性樂盲的存在表明,人的音樂才能,確實和大腦里某些特定區域相關,具有生理基礎。
就在Drayna等人雙胞胎實驗發表的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Peretz等人首次對先天性樂盲進行了報道。他們報道了一位叫做Monica的中年婦女,在識別旋律的音高變化時具有嚴重的缺陷,而她的聽力、智力、記憶和語言能力都很正常,這種不足是先天的 (Peretz et al., 2002)。進一步研究表明,樂盲在人群中所佔比例約為4% (Peretz et al., 2003)。而且樂盲具有可遺傳性(圖2,C),在樂盲先證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39%的人具有音樂認知缺陷,而這一比例在對照家庭中僅為3% (Peretz et al., 2007)。
色盲分紅、綠、藍等類型,樂盲也分「音高盲(pitch deaf amusia)」和「節拍盲(beat deaf amusia)」(在《音樂起源之謎(一)》里我把這兩個詞分別譯作「音高樂盲」和「節拍樂盲」,後來想了想,乾脆省掉「樂」字更簡潔,便於同行間口頭和書面交流)。音樂的旋律是一條時間線上一系列音高的節奏排列 (Cariani and Micheyl, 2012),所以音高和節奏是音樂的兩個基本元素 (Platel et al., 1997; Krumhansl, 2000;Trainor and Unrau, 2012)。
顧名思義,音高盲是指一部分人在旋律的音高辨識上存在不足,這是最普遍的樂盲類型。研究表明,雖然音高盲不能很好的辨識音高,但是在音樂節奏的把握上卻表現正常 (Phillips-Silver et al., 2013)。類似的,節拍盲的人群在節拍感知上存在缺陷 (Phillips-Silver et al., 2011; Palmer et al., 2014)。表明人腦對音高和節拍的認知有相對獨立的過程。
樂盲人群對音樂的認知存在不足,唱歌也會跑調,通常不是通過旋律,而是通過歌詞來辨識一首熟知的歌曲。也許有人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樂盲,雖然音樂認知領域有比較專業的檢測方案,不過可以通過兩個小例子大概試一下。87版西遊記里有《女兒情》和《相見難別亦難》兩首歌,兩者歌詞不同,旋律相同。樂盲者一般不能辨別它們具有相同的旋律,而只能通過歌詞判斷它們是兩首不同的歌。另外,打開86版《紅樓夢》第二十四集「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調到約第三分半鐘,聽聽群芳入席就座的背景樂,然後再去聽聽《晴雯歌》,同樣,樂盲者一般不能判斷它們屬於同一旋律。
音樂才能固然離不開先天的資質,不過也和後天對音樂的接觸和訓練有很大關係。所以,就算我們在上面兩個例子里表現不佳,也不能說明我們就是樂盲。再者,就算我們是樂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樂盲人群在語言、智力等方面都是正常的。樂盲無非對生活會有一點小影響,不過可以破:少去KTV,去了的話盡量跟人合唱,獨唱的話一定要把歌詞大聲喊出來,別哼,一哼就壞了。
另外,我不希望在科普「樂盲」這個概念的時候,給樂盲人群帶來可能的社會歧視或心理壓力。這裡借用那個雖然老套,卻富含哲理的小故事結束對樂盲的討論:小黑羊夾雜在一群小白羊里,深受農夫歧視,一天,鵝毛大雪,羊群迷失,農夫極目遠眺,遠處那個小黑點令他喜出望外的同時,也使他無地自容。
音樂不一定全是帶唱的啊,全身心投入,放鬆,聆聽。。這不就是欣賞嘛,別在意。
我支持任何人的唱歌。
除非是專業,不然感覺音樂還是不要帶有目的性地去欣賞比較好。如果想提升品味,可以適當通過閱讀之類來增加底蘊(如果是古典的話有不少經典好書),不過pop的話,個人感覺還是不同時期不同經歷會有不同偏好,個人覺得應情應景最重要。 如果偶然聽到首好歌,會對詞曲作者感興趣,好好看歌詞(如果有的話),就是「查個遍」。
直覺動物聽歌全憑感覺 聽歌本是放鬆 別弄得那麽有壓力
聽歌是一种放松方式,如果盯著歌詞就錯了!!
個人覺得 用心感知,不論是音律或是歌詞。
五音不全不會影響欣賞音樂啊。。。
音樂的誕生甚至要比語言更早吧,更別提詩歌了,原始部落也有他們的音樂。個人認為,歌詞是音樂的輔助,有些時候要用歌詞來把曲子中的感情再次強調。聽歌還是件很personal的事,不要帶著聽不聽得懂的心態去聽,隨意就好
聽整體,歌詞唱出來的其實和整個曲目中任何一種樂器發揮的功能是一樣的。歌詞只是部分
我想聽的是旋律、歌手的聲音這些東西,還有配合聽音樂的心情否則古典音樂也沒有歌詞,還是有很多人喜歡
有的音樂是歌詞動人有的則是演唱者的歌聲或者美妙的伴奏。總之只要能享受音樂,怎麼聽都行。
對不知名的歌手聽旋律 對知名的歌手看歌詞 高手聽歌先看歌詞 歌詞是一首歌的靈魂。
推薦閱讀:
※為何說 周杰倫是一個時代 ?
※吉他弦如何更換?
※聽碧昂斯的歌應該從哪幾首入門?
※怎麼評價歌手vitas?
※有什麼好聽而與愛情無關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