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有沒有條件在一戰搞中立,坐收漁利?
站在俄國角度越來越覺得其在一戰的策略愚蠢,誠然俄德走向戰爭責任並不在俄國,是俾斯麥一系列得罪俄國政策的必然反應。比如支持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對抗俄國,擴張巴爾幹政策,禁止進口俄國農產品,約束對俄信貸……等等……所以俄國在對外政策方面越來越失去耐心,不得不尋求與法國結盟減輕壓力,卻最終形成兩大軍事集團走向戰爭,演變成悲劇摧毀了沙皇統治基礎羅曼諾夫王朝覆滅。
但是能不能換個思路,俄國依然和法國結盟或者說多方投資討好先避免日俄戰爭再說,日俄戰爭是歐美日共同對俄國挖的坑,可以先在中國東北和朝鮮保持克制……然後再等待或促成英德,英法,法德,英美……矛盾進一步激化從而走向戰爭。戰爭爆發俄國和美國保持中立,等時機成熟參戰支持德國?法國?
不過沙皇身邊確實有人極力反對和德國開戰。但是我覺得完全不是因為他是明白人??
有。
國際巨星尼古拉二世,他整天忙於統治俄羅斯,而很少接拍廣告,這次為什麼會選擇接拍京都動畫的《紫羅蘭永恆花園》宣傳片廣告呢?
尼古拉二世:當我第一次聽到要拍動畫宣傳廣告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你不能讓我拍馬上拍。第一我要看一下,克倫斯基就給我買了本輕小說,我又不想說代言完之後動畫去掉好多特技,那動畫,很崩,很缺錢,很無聊,結果觀眾出來一定會罵我。根本沒有這種動畫。證明你pv付都是假的。
我先說給我看一下,後來證明他們很好看,也拿了大獎,看了一個月,這個月下來之後,起碼我看的很舒服(微歐瑞特膩素質射爆desu)。現在每天還在看,每天看完還給我的杜馬看,來來來大家都看看。我跟鄧尼金說一戰不要打了,大家都去看先行版。看完之後這就是做出來的動畫,就不要再去掉特效上去。我要讓俄羅斯人看到,你們看宣傳片是這樣,看到bd之後還是這樣。
—————kappa世界線的俄羅斯帝國《尼古拉二世回憶錄》一個字:沒。三國協約不是開玩笑的。俄法關係那麼鐵,法國還是世界頭號放債國,怎麼著也得幫法國一把。再加上俄國一直不變的「君堡情結」和對巴爾幹一眾斯拉夫小弟的支持,以及對「溫水不凍港」的無窮渴望,就算尼二想中立(看在威廉二世是他表哥的份上),下頭的一眾親王、大臣也不答應。再看看俄國國內始終不穩的民心,以及發展還不錯的經濟(作為後盾),尼二也想來次「必勝的小規模戰爭」來爭取人民支持、提升自己的威望、消除(暫時消除)內部矛盾。所以,開戰了。
實際上根據德國總參的計劃,是要對俄國先下手為強的(俄國戰前經濟發展不錯,再過幾年就不好打了,早打早除隱患)。可沒想到俄國人這麼實在,法國人一說要幫個忙二話不說打進東普魯士……
你哪怕說法國中立我都覺得現實點
俄國是第一個宣布動員的你告訴我要這場戰爭的發起國宣布中立?
完全沒有這個可能
奧匈打塞爾維亞肯定不成問題,只要沙俄不出兵,德國自然也不會出兵。法國佬看到沙俄不出兵,就是借高盧雞十個膽子也不敢主動挑事,這樣也就不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僅僅只是一場歐洲局部小規模戰爭。
尼古拉二世在一戰開戰前宣布全國總動員,這一舉動深深刺激了德皇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之前給維也納開出的口頭支票又使維也納主戰派有恃無恐。
不如指望青年土耳其不打雞血,妥妥能站中立。。。。就說一件事,俄國因為被德奧坑了,又借一大筆錢的外債。還要在奧匈,奧斯曼的範圍裡面搞擴張,如何中立?而且沙俄作為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多民族的專制的帝國主義國家就是通過武力來懾服人民的。如果沙俄服軟,不僅喪失預期的好處,而且更直接的是自爆。你看看蘇聯在蘇共放棄領導後,不就瞬間解體了。沙俄就是知道打仗會亡,他也會打下去,因為不打直接亡。
野蠻的擴張體制不通過戰爭來轉移矛盾只會自爆。奧斯曼在遠征奧地利失敗後,就一直自爆
可沙俄政府當時都差不多破產了,又借了大筆外債,不轉移矛盾和搶就只能做第一公民了。而且他能賣什麼給交戰雙方啊?西歐有威士忌不喝伏特加。
沒有俄國給塞爾維亞撐腰,塞爾維亞哪敢那麼跳,要是沒有俄國因塞爾維亞宣戰,怎麼觸發法國的參戰,二德子怎麼取道比利時,英國怎麼加入,沒有這些,一戰怎麼爆發「抱歉,由於俄國未宣戰,系統無法為您觸發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有可能在七月危機里認慫嗎?我看沒可能。東方的擴張被日俄戰爭的失敗遏制了,在中亞與英國的大博弈也在幾年前與英國達成妥協,被遏制了。巴爾幹是最後的方向了,俄國不可能坐視奧匈凌辱自己在巴爾幹的代言人塞爾維亞
沒有!請問是怎麼使得俄國中立?如果是七月危機的劇本,俄國不保護塞爾維亞小弟的結果必然是奧地利人消滅了塞爾維亞,俄國在此問題上的不作為會直接導致和奧地利在巴爾幹戰爭中的不作為一樣在南斯拉夫和巴爾幹失去了他的地位。而且沙皇以斯拉夫人的保護者自居,如果俄國在這個方面上不作為,沙皇的這個形象將會在眾斯拉夫民族和國內的泛斯拉夫主義者眼中一落千丈。實際上俄國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推手。自從斯托雷平改革以來,俄國開始了快速的工業化,為換取工業化所需的資金和技術,烏克蘭糧倉糧食的大規模出口成了其重要的資金來原。因此,俄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就從之前想像中俄羅斯的生命線變成了俄羅斯糧食出口的必經之路。因此俄國內部最好戰的部長其實是農業部長克里沃舍因,實際上俄國在1914年年初德國派利曼·馮·桑德斯將軍去幫助土耳其軍隊現代化(長期以來,土耳其僱傭過許多德國軍官幫助其軍事現代化,老毛奇就因此去過土耳其)時,俄國政府就計劃向土耳其宣戰了。儘管俄國沒能利用此次事件發動戰爭,但是導致了俄國企圖和平的首相柯柯佐夫的下台,接替他的戈列梅金首相是公認的克里沃舍因的傀儡。假設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沒有被普林西普殺害,面對不穩定的巴爾幹形式,以及俄國對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的執念,以及俄國和法國對德的軍備競賽以及俄國本身對戰爭的準備。實際上一次新的歐洲戰爭依就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戰爭是俄國挑起來的,協約國的英國沒有支持俄國的義務(就像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沒有在奧地利對塞爾維亞的戰爭中有加入戰爭的義務),如果是俄國入侵土耳其,英國甚至有可能加入這一場反對俄國攫取海峽的戰爭。1914年的世界局勢很有意思,德國於英國儘管沒有在海軍軍備競賽上達成合作,但是海軍軍備競賽已經使得德國力不從心。德英關係也在趨於緩和,兩國共同調停了巴爾幹國家之間的戰爭,對葡萄牙殖民地的未來的瓜分達成了共識。另一方面,在陸軍上,法國和俄國在和德國進行陸軍的軍備競賽,因此德國內部有一個早戰派,認為俄國的快速發展會使德國在和法俄的爭端中陷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實際上,一戰前幾年法國、德國和俄國內部一直高漲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情緒遲早要將三國拖入戰爭。
俄國中立就沒有一戰了。大國中第一個宣戰的就是俄國。如果俄國坐視德奧吞併塞爾維亞,那麼英法一定也樂於看到德奧的實力範圍直抵俄國邊境禍水東移。到時候吃虧的還是沙俄。
你知道英法給沙皇許諾了啥?
君士坦丁堡
達達尼爾海峽
加里西亞
這是一個俄國人不可能拒絕的條件。
俄國是要承擔戰爭責任的,甚至是主要罪責。
近來來史學界提出的一個新看法。1,那個歷史學家叫啥名字我忘記了,他提出,俄國在1914年薩拉熱窩危機爆發後,召開了一次決定性的戰爭會議。這次會議的時間點是在奧匈發出最後通牒之前。
說一下通牒之前這個時間段,奧匈搞了一個自以為聰明的秘密準備,而且準備在法國總統訪問俄國期間發出,讓法俄沒有辦法立即應對。
但是在它準備的時間裡,幾乎所有列強,包括義大利,都知道了這個計劃。在知道這個計劃的前提下,俄國幾乎所有內閣成員在會議上都同意以最強硬手段反制奧匈,沒有人想著避免戰爭,於是俄國是最早進行部分動員的列強。2,君士坦丁堡戰略。 俄國所有戰略目標全在此地,與英法的秘密約定,戰爭中一再要求英法打通海峽。
3,我自己論文得出的一個初步結論。俄國大使和武官知道甚至資助了薩拉熱窩刺殺行動。但是目前還沒發現證據表明,彼得堡方面知道並需要負責。沒有,搞中立的條件是俄國失去對塞爾維亞乃至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也就是小爸爸對於斯拉夫人兄弟解放的天然政治正確。失去了對巴爾幹影響力的俄國拿著黑海出海口又有什麼用呢?就好比對著蛋糕卻不能吃,那不是蠢到家了么?
謝邀,先說結論:完全沒有可能。
美國可以在一戰初坐山觀虎鬥是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美國地理上的兩洋屏障決定了任何遠征美國的行動只要遇到稍微強烈的抵抗就要勞而無功,二就是美國有實現雙強標準的絕對工業潛力。而這兩項沙俄一條不佔。
沙俄是帝國主義上最弱的一環這句話不是白來的,沙俄不是蘇聯,即沒有能夠擊潰多國干涉軍的紅軍也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本身又和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壤,一旦同盟國勝利就意味著成為同盟國的經濟殖民地。特別是其絕大多數工業品尤其是軍事工業產品基本不能自產,所以與英德進行軍備競賽還能提高國內就業水平不同,沙俄參與軍備競賽就意味著持續的放血,也就是說沙俄必須儘快將軍備競賽的投入變現,哪怕就是戰局不利,都會造成國內動蕩,如日俄戰爭期間俄國內部爆發的罷工。我知道有些人想說這是明石元二郎的功績,但是不要忘了,如果俄國內部沒有積累足夠的矛盾,那麼明石元二郎根本就沒有機會。
到了一戰前財政條件遠好於沙俄的英德都逼近財政崩潰的邊緣了,沙俄統治階級內部出現要全面戰爭的呼聲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不能迅速將軍備競賽的投入變現對當時的沙俄而言就意味著死亡,當然由於沙俄軍隊的無能讓沙俄上層求仁得仁了而已。
居然被邀請回答這樣的問題..歷史只是我的業餘愛好啊..不過我好歹也做過幾集the great war 的字幕,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稍微答一下吧。 其實前面的答主也說的很明白了,如果俄國在奧匈給塞爾維亞下最後通牒之後選擇觀望的話一戰也就不會打起來了。俄國不能任由奧匈吞併跟自己同文同種的斯拉夫兄弟, 就像德皇不能看著毛子乾死奧匈一樣。當俄軍開始部分動員的時候德皇也只能跟著動員並啟動施里芬計划了,即利用法俄兩國的動員時間差先在西線擊敗法國再揮師東線。如果俄軍都先發制人動員好了那整個計劃就廢了。其實到最後時刻德皇還跟英法方面提議看能不能讓法國把邊境的要塞先讓出來使德國確保西線的安全,單獨跟毛子打。但英法也不可能允許德國打毛子進而東擴做大。"報告喬治表哥,我宜家東線有緊要事,一定要借要塞用幾個月..我講咗比你聽喇..""同我講咗大嗮啊?吔屎啦!德意志!""喵"1914年的德皇是希望和平的,亦無意打破那脆弱的均勢。奈何奧匈這種隊友捅出這麼大的簍子。作為列強之一,還是歐陸秩序的直接參与者之一,你跟我說坐等收漁翁之利?你收之前別人把你利益都先搶完了還等著你來收呢…放心,不可能的隔岸觀火的,沙俄是歐洲和亞洲地緣政治和當時世界秩序的直接參与者,而且三國協約在,沙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肯定會出手的,爭搶利益…哪裡會袖手旁觀
沒俄國一戰怎麼會打起來,法國有什麼理由為了塞爾維亞對德奧宣戰
謝邀沙俄保持中立的話那麼就無法爆發戰爭,英法就不會跟著沙俄參戰。薩拉熱窩的局勢在英法的外交官看來不過是稀鬆平常的刺殺事件罷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好幾個總理都被無政府主義的炸彈炸死了,老皇帝約瑟夫自己的老婆也是被無政府主義者在瑞士刺殺而死,所以英法最初並沒有當回事,還提出了好幾個和平解決事態的方案。但是俄國一向視自己為東正教與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加上俄國國內政治局勢繼續要樹立外敵來分散國內注意力,當然這招棋顯然玩脫了,沙皇太過於相信自己表面上現代化的軍隊,沒想到是魚腩部隊,被德國吊起來打。當然,俄國參戰也是德國所喜聞樂見的,一直期待的,威廉二世之所以一直施壓維也納的約瑟夫皇帝對塞爾維亞強硬,就是為了逼俄國參加戰爭,此時的德國國內原材料缺乏,緩解國內矛盾,保障皇權的支柱,正是以擴張容克貴族手上的軍隊,同時擴軍帶來的軍備擴張滿足新興的工業巨頭階層,這種政策在文化上又影響了拿著較高福利的城市居民,使他們充滿對外擴張的慾望,而這種慾望又反作用於統治者本身,於是這種慾望與通過擴軍備戰來緩解國內矛盾的方式帶來的原材料稀缺促使德國必須要抓住機會,讓俄國參戰,俄國參戰則必然會將英法拖下水,這樣德國就有一個重新瓜分勢力範圍的機會。
沒有。1. 英法是俄國第一大債權人;
2. 奧匈與俄國在巴爾幹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3. 德國與俄國有過一段蜜月期,但是在奧匈問題上德國選擇了奧匈;4. 黑海方向俄國企圖非常明顯且不與英法有衝突,但是和奧匈有潛在利益衝突;5. 小爸爸不把握這次千載難逢的轉移內部矛盾的機會,五月黨人遲早會暗殺成功;6. 戰爭之初,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場最多不超過6個月的短期戰爭。推薦閱讀:
※一個實戰攻防場景,攻方和守方那個更有利?
※槍一般在擊發時會發生上跳,那麼,橫拿會怎麼樣?
※戰略轟炸機的機組人員在執行長航時作戰任務中,是怎麼吃飯,睡覺,上廁所的?
※美國會出現軍人政變和獨裁的可能么,難道一個想當老大唯我獨尊的美國人都沒有?
※美國B2轟炸機是如何做到隱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