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實例?
挖出隋煬帝墓的房地產開發商叫楊勇。
說一段,長達數十年的報仇,驚人的勵志歷史。
明朝嘉靖年間,河北農民陳虎,得罪了一個皇宮裡出來辦事的太監。
於是,陳虎被揍了。
陳虎決心報仇,他發現:卧槽,太監好有權勢啊,我得趕緊行動。
於是,陳虎把自己的兒子陳矩送去閹割,然後送陳矩進皇宮去當太監。
五十年之後,陳虎的兒子陳矩,當上了太監這個很有前途的行業里的NO.1、終極大BOSS——司禮監掌印太監,同時還擔任東廠提督,是萬曆初年最有權勢的太監。
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
因為後來,農民陳虎又被人揍了。
這次陳虎得罪了一個舉人,舉人派家丁把陳虎給揍了。
看來太監也不保險,讀書人才是真·流氓啊。陳虎又下了決心,報仇2.0方案正式啟動。
這一次,陳虎為了報仇,把另一個兒子陳萬策送去讀書了。
陳虎的兒子陳萬策,後來高中進士。水平不知道比那個舉人高到哪裡去了。
遺憾的是,嘉靖皇帝沒有揍過陳虎。
補充下:有朋友一直好奇,因為這個人現在貌似混的還不錯,怎麼算是報仇了,其實我指的報仇是輿論對輿論,事隔20年,社會主力已變,中堅力量已變,輿論翻盤,現在再提起類似夏令營的那種論調,再也不會有人引以為然了。
在這之後,90後的被黑,據我所知,僅限於當年關於非主流的衝突,不會再有人說90後都腦殘,國家吃棗藥丸。00後,衝突也僅限於王者榮耀LOL小學生?更不會說什麼垮掉的一代了,何況現在很多家長和兒女一起擼個痛快的。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翻盤。
孫的那種人,那類人,那些人,那個社會,已被釘在恥辱柱上。
以下是原答案:
孫雲曉,92年寫文《夏令營中的較量》,把日本小朋友誇上了天,一個個宛如特種兵,中方小孩子被埋汰的狗屁不如,文出後,引發全國點贊,此人也憑此揚名立萬升職加薪。而80後則徹底被套上了」垮掉的一代」的帽子,萬夫所指。
直到80後長大,成為社會中堅後,網路上終於翻案。
哪怕已經過去了20多年,至今對其的鞭屍仍在持續著,時不時仍會有人提起此文,提起此人,咬牙切齒。
君子報仇,20年不晚。2012年,一個現代車主借釣魚島事件砸了我的本田。
2017年3月,薩德引發國內民眾反韓情緒。
這個機會,我等了整整五年。給大家講一個「君子報仇,八十年不晚」的漢朝故事吧……
一個蕞爾小國,竟三次殺死中國共四位兩千石高官,八十年後才報仇
公元十三年,西漢王朝最後一任西域都護但欽被西域北道焉耆國派兵攻殺,五年後,五威將軍王駿又率大軍進入西域,焉耆假意歸降,卻伏兵將王駿攻殺,並殺死了王莽之新朝的唯一一任西域都護李崇。公元75年,東漢王朝第一任西域都護陳睦及2000漢軍又被焉耆攻殺。
一個蕞爾小國,竟然在六十年內三次殺死中國三個朝代(西漢、新朝、東漢)共四位兩千石高官,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經此事變後,西域諸國已大多叛漢,東漢政府只得放棄了西域,將所有軍隊與工作人員全部撤出,只有外交官班超拒不奉命,獨自帶領三十六人大漢使團在西域打拚,這一拼就是十幾年。
結果,這三十七勇士居然獨自在西域打開了一片新天地,特別是在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班超率西域南道城邦聯軍,竟一舉擊敗了強大的中亞霸主貴霜帝國(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使其臣服,此舉震動天下,終使得除焉耆外的西域諸國皆因恐懼歸順。班超也因此大功成為了東漢王朝第二任西域都護。
班超當上西域都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為前任們報仇,一舉蕩平焉耆及其屬國尉犁、危須,以全西域之功,雪大漢之恥,並為但欽、陳睦等漢家將士找回這筆遲還八十年的血債。
君子報仇,八十年不晚。
漢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七月,一切準備就緒,班超遂發龜茲、鄯善等「八國聯軍」共計七萬人,連同東漢士兵及商旅志願軍共一千四百餘人,前去討伐三國。此次用兵人數,為班超平生之最。有史以來,從未有西域都護能在西域組織起如此龐大一支聯軍,可見其志在必得、求勝之切。陳湯嘗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膽敢殺害我漢家將士者,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此仇不報,枉稱都護也!
然而,當大軍抵達尉犁(今新疆庫爾勒至焉耆一帶,在焉耆南百里)國界後,班超卻不忙進兵,先分遣使臣告喻焉耆、尉犁、危須:「都護來者,欲鎮撫三國。即欲改過向善,宜遣大人來迎,當賞賜王侯已下,事畢即還。今賜王彩五百匹。」
班超這麼做,正是先禮後兵,他要立大威於西域,就得軍事外交一齊上,最後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焉耆王先接到漢使,卻不免心裡打鼓,遂與群臣商量:「先王前殺陳都護,今班都護將大兵來,故且詐降,重獻遺,令無入國。」乃遣左將軍北鞬支前往尉犁,殺牛置酒,迎接班超。這個北鞬支乃北匈奴人的餘孽,當年被派來焉耆監國,在焉耆算是權位最高,此特殊身份正好給班超發飆機會,於是斜眼一瞪,大罵道:「汝雖匈奴侍子,而今秉國之權。都護自來,汝王不即出迎,皆汝罪也。」
看著班超犀利哥般的犀利眼光,北鞬支只覺寒氣逼人,嚇得腿都軟了,趴在地上正尿褲子,沒想到班超臉色忽然又一變,和顏悅色的安慰了他幾句,又依約賜給他彩帛五百匹,讓他帶回去叫焉耆王趕緊前來迎接漢軍,別再擺那國王的臭架子了,否則可別怪本都護不客氣。
北鞬支趴在地上匍匐而退,帳外已傳來他破膽的嬌啼,這時旁邊有人問班超幹嘛不殺了這個北匈奴餘孽,班超搖指笑道:「非汝所及。此人權重於王,今未入其國而殺之,遂令自疑,設備守險,豈得到其城下哉!」
左右聞言,皆嘆服也。都護就是都護,打一個巴掌給個蘋果,蘋果還沒到嘴邊又再打個巴掌,完了再賞個棒棒糖堵住他的嘴,任哪個調皮小朋友也經不起這等折騰哪,除了乖乖聽話又能怎樣?
果然,北鞬支回到焉耆後,便對焉耆王說:「都護不疑我國矣!」焉耆王心神方定,遂親自領眾大臣至尉犁迎接班超,並獻上金銀、奴婢、牛馬。班超繼續迷惑他們,只留下牛馬充做軍用,其餘全數奉還,又一個勁的好言安撫,那叫一個親切,焉耆王分明看到,一片慈父的光芒從班超身上散發出來,顯得那麼溫柔仁愛,心裡頓時放鬆下來,於是千恩萬謝,開開心心回國了。
焉耆王他們前腳剛走,班超立刻下令:大軍開拔,晝夜兼行,前去焉耆一游!
好像可以做又不做,好像不可以做又做,讓敵人不知道你到底想做什麼,這就是兵不厭詐。
焉耆王卻也聰明,偷偷留了一個心眼,暗自廣發偵騎,終於還是發現了班超的意圖,趕緊派人將焉耆國東南境的喀喇沙爾河(即《西遊記》中的「通天河」)上的葦橋給燒了,以阻止班超大軍入境。
原來焉耆國在龜茲以西八百里,勝兵二萬餘人,在北道實力僅次於龜茲,其勢力範圍包括危須、尉犂和山國這一片廣大區域。另外,焉耆國內還有一大澤(即我國最大的內陸談水湖博斯騰湖,盛產魚鹽蒲葦),四面環山,峽谷險厄,湖水曲入四山之內,溢滿道路,周匝其城三十餘里,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也是除了北匈奴支持外,焉耆人敢於跟漢朝做對的另一大原因。
班超聞訊大感頭疼,該死的焉耆人,竟敢不熱烈歡迎本都護來攻打你們!於是心生一計,在葦橋旁虛設營寨,但留老弱數百人,虛張聲勢,而自率大隊繞道而行,翻山越嶺,迂迴進入焉耆國境,不日兵臨城下,距城二十里安營紮寨。
班超大軍神兵天降,焉耆王頓時慌亂無措,忙與眾臣商量,竟想放棄王城,率眾退保山區,以負隅頑抗。焉耆左候元孟當年曾入質洛陽,極為仰慕漢朝文化,是個堅定的親漢派,聞訊於是立刻遣密使去給班超通風報信。
班超得到密報,心裡既是感激,又是愧疚,因為他決定殺掉元孟的密使,以取信並迷惑焉耆王。
殺完,班超又發邀請函,邀三國王公大臣來大營參加和會,先馴則賞金銀而賜龜綬,後服則系頭顱而釁北闕。
焉耆王完全被班超繞暈了,一時糊塗竟真去參加了大會,與會嘉賓還有尉犁王汎、焉耆左將軍北鞬支等三十人(《後漢紀》言四十一人)。焉耆國相腹久等十七位大臣苦勸焉耆王無果,只得連夜逃入荒野之中,他們寧願流浪至死,也不要被漢人砍死。危須王則乾脆宣布退位,及時退出這個危險的遊戲。
果然,班超沒安好心,一見來人便大怒:「危須王何故不到?腹久等所緣逃亡?」
焉耆王等人啞口無言,一時呆若木雞,他們分明看到,幾天前還溫柔慈愛的班超,這時卻變得青面猙獰,凶光四射,有如怒目之金剛,地獄之閻羅,霸氣席捲,殺氣翻天,其恐怖之威勢,竟讓好幾個沒膽的焉耆官員嚇暈過去。
班超冷哼一聲,又道:「無妨,爾等死期已至,彼等亦不過遲數日哉!今以群醜為犧牲,超可告祭陳都護等兩千將士英魂矣!」
焉耆王等人嚇得大哭號啕,哭爹叫娘,直呼班超你好腹黑,好不講信用,不來也殺,來了也殺,沒天理哪!
班超嘆道:抱歉抱歉,為表歉意,本都護會給你們一個痛快。
沒辦法,這就是班超作為西域總督的職責,因為國家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信用,而自從這些國家殺害陳睦等人一刻起,他們已經沒有生路了,怎麼撲騰都是死。
於是,班超將一干罪囚押解到陳睦故城,就在原西域都護府的廢墟中,為死難的將士們焚香設案,然後將這些戰犯押至神主之前集體斬殺。班超仰天祭告:陳都護,郭校尉,還有所有殉國於此的漢家將士,超歷二十餘載,終於可以讓你們含笑九泉了!
接著,班超將二國國王首級傳送洛陽,大快天下,然後縱兵搶掠,斬首五千餘級,俘虜一萬五千人,繳獲馬畜牛羊三十餘萬頭。最後,班超改立親漢派元孟為焉耆王,算是補償他的精神損失。另外危須、尉犁和山國也被改立了親漢派君主。
沒辦法,班超不得不放縱西域軍隊荼毒三國,這是對歸附者的獎賞,亦是對叛亂者的懲罰。也只有這樣巨大的戰爭創傷,才能讓三國在恐懼中認清現實,乖乖聽話。我們都明白邪不勝正,但正義要戰勝邪惡,有時卻必須以更加邪惡的方式體現出來。這就叫以暴制暴,以戰止戰。而正是這二十多年來班超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擒則擒,前後更立了六國國主,才換來如今局面。
英雄無情,英雄無悔,你看他如太陽般溫暖,轉眼卻又如秋風般冷酷,春夏秋冬,他不斷變化角色,以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至此,班超已全定西域,建不世之功,為平復戰亂創傷計,他又留駐焉耆半年,進行安撫。不久,西域五十餘國皆派送人質入侍洛陽,以表歸附。進而遠至西海(地中海)之濱,安息(即安息王朝統治下的帕提亞帝國,轄今伊朗一帶)、條支(即今敘利亞一帶,為安息屬國)等四萬里外的國家,都經過幾重翻譯來漢朝進貢。史稱西域之「二通」。
自中外交通以來,中國於世界之影響力,至東漢和帝時達到第一個巔峰,其間班超這位孤膽英雄急先鋒,居功至偉。
看著滿朝前來進貢的長相怪異的各國使臣,以及他們所貢奉的無數聞所未聞的異域珍寶,年輕的漢和帝人品爆發了!下詔:
「往者匈奴獨擅西域,寇盜河西,永平之末,城門晝閉。先帝深愍邊萌嬰羅寇害,乃命將帥擊右地,破白山,臨蒲類,取車師,城郭諸國震懾響應,遂開西域,置都護。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獨謀悖逆,恃其險隘,覆沒都護,並及吏士。先帝重元元之命,憚兵役之興,故使軍司馬班超安集於闐以西。超遂逾蔥領,迄懸度(山名,在今新疆西南部,謂以繩索懸縋而過也),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改立其王,而綏其人。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致天誅,雪宿恥,以報將士之仇。《司馬法》曰:『賞不逾月,欲人速睹為善之利也。』其以漢中郡南鄭之西鄉(今漢中市鎮巴縣)封超為定遠侯,邑千戶。」
班超看著詔書,大笑復大哭,笑淚交織。二十餘載異域拼殺,屢陷絕處而逢生,到得此時,他才終於做到了!他燃燒了自己的熱血,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實現了自己的信念,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於萬里之外,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欲了解更多班超故事,請點擊:
《中興之路》(上)
豈止十年不晚,就是相隔九世三百餘年,報仇都不晚啊……
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時期的齊襄公。
襄公的九世祖哀公因為紀侯的讒言,被周懿王烹殺,這成了齊國的一個恥辱。襄公繼位後,亦深以此為恥,決定消滅紀國。當時占卜者告訴襄公:「師喪分焉。」(出征的軍隊會損失一半)。但齊襄公回答說:「寡人死之,不為不吉也。」(即使我戰死了,(若紀國能滅)也不算不吉利)於是出兵,攻滅紀國。此時,距齊哀公被殺已相距三百四十多年了。然後,《春秋》對此的解釋是:
第一,紀侯幹了那樣的缺德事,周天子若是有道之君,早就該滅了紀國。結果當時沒有明天子,導致紀國存留至今。滅掉一個本不應該存在的國家,無可厚非。第二,諸侯之間進行外交,要舉行朝聘禮儀,禮儀中「號辭必稱先君以相接」——就是說要問候對方祖宗。齊國先君為紀國先君所害,導致雙方舉行朝聘時無法互稱先君,從而使兩國無法進行正常的外交活動。所以齊紀無法並立於天下,只能存留一個。另外,《春秋》指出,諸侯國有永存性,所以國家的榮耀與恥辱世代相傳,若有仇怨必須報復,無論這個仇隔了多遠;而《春秋》譏諷世卿,認為大夫不該世世代代享受俸祿,不具有永存性,所以卿大夫及普通人不應該為遠祖的仇怨負責。講完中國的例子,再講一個英國的。
英國薩摩賽特郡有位老太太叫Vivian。有一次,Vivian一家想要加蓋四棟房屋。
但這遭到鄰居們的反對,因為當地有名的風景區Little Solsbury Hill,就在附近。Vivian的房屋擴建計劃,可能會妨礙到鄰居們欣賞風景。在鄰居的反對與投訴下,房子沒蓋成,這也使得Vivian一家和鄰居們的關係變得很差。
也是那一年,Vivian種下一片針葉林。一開始,鄰居們都不以為意,以為Vivian只是想要種樹解悶。但二十年,鄰居們才發現,這是一個驚天陰謀。
原來這種樹長得很快,只需十幾年就能長50英尺,2001年時,這些樹還是小樹叢,2016年時已經高到能完全遮住了鄰居們眺望遠處風景的目光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1935年初,紅十軍團在皖南譚家橋受挫,隨後兵敗懷玉山。二十二歲就當上軍長的尋淮洲傷重不治,匆匆埋在日後皖南事變那個茂林。軍團長劉疇西、師長鬍天桃、政委方誌敏被俘後犧牲。只有粟裕帶著八百人突圍。
以少勝多的旅長王耀武春風得意,榮升師長。此後抗戰內戰,汗馬功勞,步步高升。
名不見經傳的參謀長粟裕鑽進深林,蟄伏三年,直到抗戰開始,下山加入新四軍。
二人都是當世之名將,只不過一人早施抱負風光無限,另一人幾乎沒人當回事。別說是敵軍,就是自己人都忘了他還活著。
君子報仇,談何容易。
國民黨心腹地盤的浙江,恐怕一個冬天也熬不過去。手下只剩四百人,能打得過保安團嗎?
他熬過來了。幾百到幾萬,居然在江蘇平原上站住了腳。來找麻煩的,一言不合,卸胳膊砍腿,雖然對方人多。
流浪慣了的孤兒,野啊,雖然外表不苟言笑。後來實在太好鬥,驚動了黨中央,託付給山東的胖帥照看,當華東野戰軍副手。
也算是統兵大將了,還是喜歡卸人胳膊,2萬,5萬,5.6萬,山東省主席王耀武臉色很不好看:「就算是五萬頭豬,讓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實際上花了兩天趕進圈,半天就抓完了。
1947年夏,山東孟良崮,27萬對45萬。粟裕活生生地從長蛇陣上剜出了委座的心頭肉,王耀武苦心帶大的74軍(整編74師)。不過這隻能算王必成和張靈甫的了斷。半年前漣水之戰6縱傷亡慘重,這次6縱潛伏在國軍的長蛇陣後面,給整編74師捅了致命一刀。
1948年秋,齊魯大地基本平定,省會濟南被團團圍住。已經站在斬龍且之前的韓信位置上的粟裕,親手擬定了一條戰鬥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然後睥睨彭城,十面埋伏。
然後飲馬長江,千帆競渡。
又沿著紅十軍團來時的路走了回去。
1984年,粟裕部分骨灰埋在了譚家橋。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有記載的趙娥復仇。
趙娥的父親被酒泉縣的惡霸李壽打死,但當地的官府對此事卻不聞不問。不久之後,趙娥的三個兄弟又同時死於一場瘟疫。趙娥因早已出嫁到了鄰縣,才僥倖逃過了這場災劫。
那個惡霸聽說趙家的男丁已經全部死光了之後,高興得大排筵席、大宴賓客,並得意洋洋地說:「從此我可以高枕無憂了,再不怕有人會來報仇。」消息傳來,那趙娥自然是悲憤交加。為了給父親報仇,她上街買來一把快刀,天天在家裡磨刀不止。
左鄰右里得知此事,紛紛前來勸阻趙娥:「你一個纖纖弱女,怎麼斗得過那個惡霸?不如就此算了吧。或者,不如用重金僱傭一個殺手去把他幹掉……」那趙娥一邊垂淚,一邊咬著牙關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如果大仇不報,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再說,為父報仇,這純屬做兒女的責任,又怎麼能請他人幫忙呢?」於是,她不顧眾鄰的勸阻,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攜刀潛回了酒泉。
經過一夜苦苦的守候,次日清晨,當那名惡霸騎馬出門時,趙娥就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揮刀狂斬。那惡霸大驚之下,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趙娥急忙撲上前去,用盡全身的力氣,舉刀猛砍。豈料,情急之下,那刀卻砍在旁邊的一棵樹上斷為兩截,這時,赤手空拳的趙娥急中生智,乘亂拔出李壽的佩刀,用惡霸自己的刀,砍下了他的腦袋,然後,把刀子扔在大街上,步行到酒泉縣的縣衙門前投案自首。
震天價響的鼓聲驚動了縣令,匆匆升堂,目睹這位滿身鮮血的女子,並終於聽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驚訝得竟一時說不出話來。依照國法,「殺人者死」,這女子顯然是一名應受到法律懲罰的犯罪之人。但,如果按照儒家學說的經典教義,「父之仇弗與共戴天」(《禮記·曲禮》),「父不(當)受誅,子復仇可也」(《春秋·公羊傳》),而眼前這位濫用私刑為父報仇的弱女子,則不僅不能算是一名罪犯,相反,還應是一名大智大勇、為民除害的「孝女」、「烈女」!而她那種「故意殺人」的行為,不僅不能被視為一種狂暴、殘忍的犯罪行為,相反,還應被視為一種合乎儒家道德觀念的、最「孝義」的行為。
「是耶,非耶」,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面對這種「儒學、人情與國法」的嚴重衝突,那位飽讀詩書的縣官最後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把弘揚和捍衛儒家的道德精神擺在了第一位,而把維護「國法」尊嚴擺到了最末位。他竟然拒絕受理此案!併當場解下隨身攜帶的官印,表示要辭官不幹了,讓趙娥趕快逃走。
誰知當時的趙娥,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來,她說道:「為父報仇,是我的責任。犯罪當罰,也是我的責任。現在仇人已死,我請求縣官大人按照法律來處罰我,以維持國法的威嚴。」這番大義凜然的話,簡直就像一聲驚雷,震得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動容。但那位縣令卻橫下一條心,把官印往縣尉的手裡一塞,掉頭便走。那位縣尉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恭恭敬敬地把趙娥接到自己家中住下,並將此宗千古奇案急急上報給郡守,請上司定奪。
最後,這宗轟動一時的「趙娥復仇案」,卻以一種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皆大歡喜」結局收場。酒泉郡守和涼州刺史在緊急商議之後,聯名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章,奏章的大意是:考慮到孔聖人曾教導說「百行以孝為先」,而且,聖朝一向有「以孝道治天下」的精神,所以,請求皇上法外施恩,赦免這名孝女的死罪,云云。而漢靈帝在閱讀了這份來自塞外孤城的加急奏章之後,也不由得連聲拍案稱奇。他馬上頒下了一道聖旨,不僅免去了趙娥的死罪,還對她「為父復仇」的行為大加褒獎,封趙娥為「孝女」。不知道什麼情況,起床發現答案沒了,說我政治敏感……幸好還有草稿……
———分割線———英法之間幾百年的糾葛大概最符合題主的描述了。起初,一群維京海盜在法國燒殺搶掠,搶了很大一塊地盤。公元911年法國國王被迫承認了這群海盜對該地區的控制,並封其頭領為諾曼底(Normandie,原意北方人的土地)公爵。法王查理三世也因此得到了一個羞辱性的綽號——「昏庸者」。此後這群維京人就在這紮下了根,沒事就打打周圍的小諸侯,時不時給法王上點眼藥,日子過得很舒坦。法國歷代國王都氣得牙痒痒,然而拿它毫無辦法。
到11世紀時,諾曼底公爵威廉(不是賣金坷垃那個)更是奮六世之餘烈,借口其表親英王懺悔者愛德華生前曾許以王位,發起戰爭,一舉征服了西邊隔海相望的英格蘭王國,成了英國國王,同時控制了海峽兩岸,甚至在1087年攻陷了巴黎附近的芒特要塞,嚴重威脅了法王腓力一世。如果不是威廉意外墜馬而亡,歷史恐怕會就此改寫。
此後,幾代法王卧薪嘗膽,慢慢蠶食各諸侯,辛辛苦苦逐漸讓王室領地壯大了起來。然而,努力有時候比不上幸運。1154年諾曼王室絕嗣,法國的安茹伯爵金雀花的亨利繼承了英國王位及諾曼底公國,又迎娶了阿基坦女公爵,瞬間變身超級大鱷。他治下的領土光是法國部分就比法國王室領地大6倍,更別說連上英國了。從此以後,亨利所創建的金雀花王朝就成了法王眼中最大的一根刺。
法王卧薪嘗膽多年,終於迎來了反擊。1189年,法王腓力二世利用金雀花王室內部矛盾,扶持英國王位繼承人理查德對其父亨利二世發動叛亂,同年亨利二世含憤而死,理查德奪取王位,是為理查一世(獅心王)。此後法王腓力二世又數次利用理查一世與其弟約翰的矛盾,攪得英國不得安寧。英王約翰即位後,又給他送上了王位宣稱者大禮包。到了1214年,法軍在布汶戰役中擊敗英國及其同盟軍隊,徹底收復了諾曼底,又合併了安茹等大片領地,讓英國王室在法國僅剩下了阿基坦和普瓦圖的一部分。一年後法王腓力二世又挑動英國貴族發動了第一次諸侯戰爭,使得英國動蕩加劇。1216年,英王約翰在恥辱與風雨飄搖中離世。
法王腓力二世這一波操作終於報了300年前祖宗被羞辱的仇,可謂是「君子報仇,三百年不晚」了。
(如圖,紅色的是金雀花王朝的領地,藍色是法國卡佩王朝王室的領地)此後法國國力強盛,對內提升王權,對外各種毆打小朋友。腓力四世時期甚至能跟教皇扳手腕,把教皇都強行遷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維農,史稱「阿維農之囚」。此時的法國堪稱歐陸法妖,列國為之震懾。英國國王費盡心思也無法與之匹敵,反而惹了一身騷。1327年,法王查理四世甚至幫助其姐英國的王后伊莎貝拉廢黜了英王愛德華二世,立其未成年的孩子愛德華三世為傀儡,這讓英國都落入了法國人的掌握中——眼看著英國似乎復仇無望了。
但是,歷史又給了英國一次機會。1328年,查理四世駕崩,卡佩王朝絕嗣,法國王位由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承。而英王愛德華三世亦宣布爭奪法國的王位宣稱。其後他發動政變,囚禁了他母親伊莎貝拉王太后,奪回了實權。在整頓好國內之後,1337年,愛德華三世帶著新仇舊恨,率軍攻入法國。
這一戰英國主角模板附身,先是在斯呂斯海戰中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又在克雷西會戰大勝,取得了陸上的優勢。1347年英軍攻佔法國重鎮加萊。接著又打敗法國盟友蘇格蘭,擒獲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
此後因黑死病席捲歐洲,雙方暫時停戰了十年。待瘟疫結束,英國再度進攻,成功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愛德華三世的兒子黑太子愛德華甚至率軍把法國打了個對穿,並且在普瓦提埃之戰以少敵多取得大勝,連法王約翰二世都被英軍俘虜並關押數年,英王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英國人無限度地徵收苛捐雜稅讓法國內部經濟陷於完全破壞的狀態。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徵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形勢大崩盤。
1360年,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此外,法王還需支付300萬金幣的補償款,作為條件,愛德華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聲索。這一戰之後,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報了他祖宗一百多年前的仇,又可謂是「君子報仇,百年不晚」了。
但是法國並未屈服——1364年,法王約翰二世之子查理五世繼位。他勵精圖治,整頓稅制,整訓軍隊,又召集了僱傭軍。1369年,法王查理五世正式吹響了反擊的號角。法軍進攻極其順利,先是收復普瓦圖和布列塔尼,又擊潰南下波爾多的英軍。到1374年,英國人手中只剩下五個港口:加萊、布雷斯特、瑟堡、波爾多和巴巴約訥。英王愛德華三世欲哭無淚——他戎馬半生打下來的地盤,又在他自己手上幾乎全部葬送了。1377年,愛德華三世在憂愁中離世,繼位的是剛滿10歲的理查二世——英國自此陷入內部權利鬥爭的泥潭。
1381年,法王查理五世帶著勝利的榮光離世——他替他的父親復了仇,可以安心地去見上帝了。從1360年簽訂合約,到1369年發起反擊,這可也真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分割線————————
8.17日更新。英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後,王位由其10歲的長孫理查二世繼承,並由蘭開斯特公爵約翰攝政。由於與法國的戰爭開銷很大,為籌措資金,英王在國內橫徵暴斂,這直接引發了國內農民暴動,理查二世甚至不得不求見農民領袖以期平息暴亂。其後由於國內爭權奪利,理查二世和國內貴族矛盾漸漸加深,鬥爭頻頻,國內局勢混亂。1396年,他不得不與法國簽訂20年停戰協定,以集中力量解決國內問題。但他的努力最終失敗,1399年,蘭開斯特公爵約翰之子、被理查二世驅逐的亨利發動兵變,廢黜了理查二世,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是為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著手穩定國內政局,協調各階層關係——儘管收效有限。1413年亨利四世駕崩,其子亨利五世繼位,他與國內貴族達成了和解,又獲得了議會支持,從此再無後顧之憂,準備實現他一生的目標——征服法蘭西。
此時的法國正面臨嚴重的內部危機——查理五世的繼承者查理六世患有精神病,無法主持政局,法國國內貴族為爭奪攝政權而混戰不休,市民和農民亦多次暴動,查理五世留下的大好局勢已然不再。
英王亨利五世看準時機,先是整頓好國內力量,又利用法國內部矛盾,成功地讓法國大貴族勃艮第伯爵約翰背棄國家而成為其盟友。1415年,亨利五世率領準備充分的英軍在諾曼底登陸,並向加萊進軍。法國派出大軍進攻,卻在阿金庫爾遭遇了巨大的慘敗——三倍於英軍的法軍被英軍擊垮,英軍僅用四百人的代價就消滅了法軍六千多人,無數法國貴族與騎士陣亡,幾乎一舉打垮了法國的鬥志。
(阿金庫爾之戰,圖片來自維基)1417年,英王亨利五世又得到了神聖羅馬皇帝西吉斯蒙德的支持,加大了對法國的進攻力度,其盟友勃艮第伯爵約翰屯兵威脅巴黎,迫使法軍無法進攻加萊。1419年,英王亨利五世徹底奪取了諾曼底,至此,整個法國北部幾乎都落入了英國和其盟友的控制之下。
1420年,英法簽訂了特魯瓦條約,英王亨利五世成了法王查理六世的攝政王,並且有權繼承法國王位——這在事實上讓法國成為了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法國王太子查理狼狽地逃往了布爾日,繼續無力的抵抗。
至此,蘭開斯特王朝的英王亨利五世達成了比任何一位金雀花王朝君主都更偉大的成就,為英國洗刷了四十年前的恥辱,可謂又一個「君子報仇,四十年不晚」的典範。
然而,幸運女神又一次眷顧了法蘭西。1422年,正值壯年的亨利五世感染痢疾,不幸在巴黎病逝,法王查理六世也在不久後去世。亨利五世年僅一歲的孩子在巴黎繼承了兩頂王冠,是為亨利六世。而前法國王太子查理也在布爾日宣布繼承法國王位,是為查理七世。局勢再一次撲朔迷離了起來。
————————分割線——————————
8.18更新。1423年,查理七世率領法軍嘗試北進,但很快被打敗並退回了南方。次年,亨利的攝政者貝福德公爵又在韋爾納伊大敗法國-蘇格蘭聯軍,並且徹底打殘了試圖干涉的蘇格蘭軍隊。查理七世的希望破滅了。
1428年下半年,英軍發起了對奧爾良的進攻。奧爾良位於盧瓦爾河上,是法國最後一個能抵擋英軍進攻南方的戰略要地。英軍先後拿下了奧爾良周邊的堡壘城鎮,使得奧爾良僅剩孤城一座。到1429年的上半年,除非發生奇蹟,否則奧爾良的陷落似乎已經無可避免,而法國被英國吞併的未來似乎也已註定。
但是,奇蹟真的出現了。
一個誰都沒當回事的17歲女孩,成功改寫了戰局!
這個女孩叫讓娜·達爾克,後世稱她為聖女貞德。
(貞德……嗯?好像有點不對?)(這才是貞德)貞德生於法國東北部香檳-阿登與洛林邊界的一個小村莊,當地隸屬法國北部仍然忠於法王的一小塊孤立地區,周圍都為勃艮第人所包圍。
貞德聲稱她在1424年遇見了三位大天使,天使告訴她要趕走英國人,並把王儲(查理七世)領到蘭斯加冕。16歲那年,她請求親戚帶她先後兩次拜見了附近城鎮的法軍指揮官,並通過預言的應驗贏取了其信任。隨後貞德扮成男人,在幾名隨從的護送下穿越了勃艮第,前往希農覲見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在這次會面後對貞德印象深刻,並在不久之後將其岳母籌措資金組織起來的一支軍隊交給了貞德——這已經是查理七世手中最後一張牌了。
此時的查理七世因屢戰屢敗,已經毫無威望可言,法軍士氣也極其低落。他的一切理性嘗試都已失敗,就像賭桌上的賭徒一般試圖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引述一句話來說:「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後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
但是貞德卻展現出了她的不凡。
1429年4月29日,貞德的軍隊到達奧爾良的戰場,她無視了其他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準備先補給奧爾良堡壘的計劃,而是直接攻擊英軍。她身先士卒,投入了進攻的最前線,在每一場戰鬥中,士兵們都看到了她揮舞的那面顯眼的旗幟——這大大鼓舞了法軍的士氣。貞德率領她的軍隊數日之內就攻破了數座英軍的木質堡壘,迫使英軍放棄據點收縮兵力至控制奧爾良出入橋樑的土列爾堡壘。5月7日,僅僅在貞德抵達戰場9天後,法軍就發起了對奧爾良圍城英軍的最終攻勢並取得了勝利。
奧爾良之戰成為了戰爭的轉折點。解除奧爾良之圍後,貞德率軍向蘭斯進發——這是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因為奧爾良到蘭斯的距離是到巴黎的兩倍。6月上旬她連續攻破三座城鎮,並在6月18日的帕提戰役大勝英軍。7月法軍開始向北進軍,先是用談判使得歐塞爾保持中立,其後其途徑的所有城鎮都滴血不流地開城投降。7月16日,蘭斯也向貞德的大軍敞開大門。儘管貞德極力主張繼續進攻巴黎,但查理七世卻傾向於暫時休戰。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利用了這一矛盾,先是以談判行緩兵之計,又在暗中增援巴黎。8月15日,法軍與英軍遭遇,雙方打成平手。9月8日法軍兵臨巴黎,貞德依然親臨前線鼓舞士氣。然而僅隔一天,貞德就收到了王室下達的撤退命令——豬隊友永遠勝過神對手。
(圖中黃色是支持查理七世的地區,淺紅色是英國控制區,深一些的紅色是勃艮第控制區,藍色箭頭是貞德的進軍路線)1430年,貞德受命前往貢比涅抵擋英軍的攻勢,但這成為了她傳奇的結束。在一次小規模戰鬥中,貞德被英軍俘虜——貢比涅守軍因為害怕而提前關閉城門,把貞德和後衛部隊關在了城外!(也有說法是貢比涅的領主為了4萬法郎故意將貞德賣給了英國人)
貞德被俘後,查理七世無動於衷,並未實施有效救援。1431年英國人操控下的宗教法庭以宣揚異端邪說、實行巫術等罪名判處他們恨之入骨的貞德以火刑。英國人燒了貞德兩次,第一次將她燒死,並把焦黑的屍體拖出來證明她已經死了,接著又燒了屍體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骸骨。之後,英國人將剩餘的灰燼全都扔進了塞納河。
(火刑架上的貞德)這一年,貞德19歲。貞德之死激起了法國的民族義憤,無數平民站出來反抗英國統治。同時由於勃艮第背棄英王,重新與法王查理七世聯合,促使法軍轉入大反攻。
而英國則又一次陷入內部鬥爭——亨利六世的兩位攝政者中的英國攝政格羅斯特公爵漢弗萊無能,引發內部矛盾;而戰功卓越的法國攝政貝得福德公爵約翰在1435年去世,亨利六世痛失臂膀,並在1437年大權旁落。
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法國和布列塔尼聯軍在福米格尼戰役中大敗英軍,整個曼恩和諾曼底地區迅速落入法國手中。到了1453年,英國失去了除加萊以外的所有歐洲大陸領土。法王查理七世取得了最終勝利。
在貞德的光環之下,法國人民站起來反抗英國統治者。這被視做法國民族國家的開端,也是法蘭西民族認同形成的起始。儘管查理七世也實在稱不上君子,但他藉助人民的力量成功復仇,洗刷了法國的國恥——這也稱得上是「君子報仇」了。
——————————分割線————————
英國都鐸王朝時期和法國的撕逼史要不要放上呢……感覺有點點偏題,因為雙方都沒能徹底復仇成功……————————分割線————————
嗯,管理員真是認認真真不辦事,認定這個答案就已經是正常展示了(?_?)心疼我的兩百多贊。
此貼終結。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在一節火車車廂里簽訂停戰協議。之後這節車廂被放進博物館,被稱為「福煦車廂」。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希特勒專門把福煦車廂從博物館裡拉了出來,與法國簽訂停戰協議。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孝子報仇,十年不晚
1993年已卸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以平民身份訪問科威特,在海灣戰爭中被老布希打敗仍然憤憤不平的薩達姆藉此機會僱傭殺手試圖暗殺老布希,然而未遂。
自認為曾經放過薩達姆一碼的老布希對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感到憤慨不已,曾苦笑道「我打贏了戰爭卻丟掉了工作,薩達姆打輸了戰爭他現在居然還是總統」,在後來的一次電視採訪中面容憔悴的老布希直言不諱的對記者表示「薩達姆是個言而無信且內心殘忍的人,我對他除了恨就沒有別的」。
至此這段恩怨並未畫上句號,相反這僅僅是個開始。
或許是命運的捉弄,冥冥之中的機緣巧合,幾年後其子小布希以有爭議的極弱優勢擊敗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就任美國總統,三年後便以查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協助本拉登為借口對伊動武,雖然薩達姆曾多次配合聯合國核查人員並一再澄清,包括俄羅斯、中國、法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持反對態度,在聯合國決議沒有通過情況下,小布希還是發動了戰爭,態度堅決實屬罕見,雖然最終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事後證實薩達姆與本拉登也沒有什麼合作,伊拉克人民戰後更沒有得到布希許諾的自由繁榮的新伊拉克反而持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動蕩中,美國也因為伊拉克戰爭而受到極大的拖累,全世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個極大的錯誤,但對於布希父子來說這全然無所謂,把薩達姆送上絞架並全家滿門抄斬已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都弄不懂美國為什麼會發動一場這樣蹊蹺的戰爭,原因其實就在於此。
從1993年薩達姆試圖暗殺老布希到2003年美國大兵從地洞里揪出薩達姆,正好10年。。。
這不是小說情節,這是我們這代人都曾目睹的歷史。。。。。
---------------------------------------------------------------------------------------------------
知乎首個突破百贊的回答,感謝諸位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回答的動力!再次謝謝大家!
最屌最猛的肯定是伍子胥啊
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之。
在哥哥和老爹都被楚王殺了做成肉醬的情況下,奔命逃竄,一夜白頭,躲過了數不清的追殺,像狗一樣地跑到了吳國。然後扶植兩代吳王上位,出將入相,帶領軍隊攻破楚國首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一己之力報了全家被殺的血海深仇。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堪稱偉烈丈夫!威尼斯共和國
地中海的無冕之皇,亞得里亞海的新娘,這是一個由西羅馬帝國遺民在北義大利的沼澤灘涂上建立的城邦。
在它最強盛的年頭,徹底擊敗了老對手熱那亞,從此控制了整個東地中海,然後又制服了東羅馬帝國,把這個昔年的宗主國從事實上變成了自己的附庸。
威尼斯共和國在查士丁尼的時代,從屬於東羅馬帝國,但逐漸脫離了他們的影響獨立。
隨著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勝利和十字軍國家的建立,威尼斯人很快便與巴勒斯坦建立正式的貿易,這樣就意味著中東到西歐的貿易可以直接進行而不需以君士坦丁堡為中轉站,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經濟的衰退,於是兩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政治糾紛。
1146年,西西里的國王羅格二世入侵東羅馬帝國,威尼斯則幫助東羅馬帝國打退西西里的船隊。
然而雙方在戰利品方面卻發生了糾紛:威尼斯人讓一個非洲黑奴穿著朝服站在船頭上,諷刺羅馬皇帝曼努爾一世的深色皮膚,這件事看上去毫不足道,卻讓曼努爾懷恨在心,後來造成了東羅馬帝國對威尼斯商人的大清洗。
他驅逐了東羅馬帝國境內的威尼斯商人,有整整兩萬人之多,而當時威尼斯本土也不過六萬人口,但最終在其子阿萊克修斯二世繼位之後還是引發了暴動,同為科穆寧皇族的安德羅尼卡帶頭造反,篡位成為安德羅尼卡一世。
1182年,安德羅尼卡一世在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路上沒收了所有威尼斯人財產,還把他們驅逐或監禁,甚至屠殺,這種屈辱性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共和國。
1202年
威尼斯艦隊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負責運輸十字軍,但是十字軍戰士無力償付船費,於是威尼斯人很快抓住機會,藉助十字軍攻下扎拉之後,威尼斯人帶著十字架進入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以報1182年屠殺威尼斯公民的一箭之仇。
跟隨十字軍艦隊而來的威尼斯人奪去了很多劫掠物,包括被帶回聖馬可教堂的四個著名的銅馬。
在隨後對拜占庭帝國的瓜分中,威尼斯在愛琴海地區得到了大片領地(帝國的八分之三),包括克里特島和優卑亞島;比如今天克里特島的中心城市干尼亞(Chania)的大部分就是威尼斯人建在古代卡多尼亞(Cydonia)城的廢墟之上的。愛琴海諸島成為了威尼斯的群島公國。
最終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對城中居民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殺三天。
威尼斯在此後迎來了黃金時代,其海上霸權和商業地位無人能及,人口一度達到20萬,為歐洲之最——當時巴黎為8萬人、羅馬5萬人,倫敦只有區區的3.5萬人。
東羅馬帝國從此一蹶不振,被威尼斯人逐漸控制,成為威尼斯共和國事實上的附庸,15世紀終於被奧斯曼帝國所替代。
這次君士坦丁堡的大搶劫獲得的東方藝術品、古典文獻和百億金錢,讓不久後義大利完成了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蒲壽庚
南宋末年
張世傑帶著宋端宗趙昰乘船到泉州,「欲作都泉州」以抗蒙(元)。蒲壽庚,作為當時南宋官員(泉州市舶使),他緊閉城門,不許端宗趙昰進城,還大肆殺光城中的趙宋宗室。關於被殺的宗室子弟人數,鄭思肖《心史》稱「盡殺南外宗子數萬人」。元末明初
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他對投敵賣國的蒲壽庚深惡痛絕,恨之入骨,斥責其後人為「餘孽」,並將男子全部充軍流放,女的為娼為奴。即便如此,朱元璋還不解恨,還額外增加一條:其子孫不許讀書參加科舉,「世世無得登仕籍」。前後相隔八十年余說說拉瓦錫和馬拉的故事吧。
拉瓦錫是近代化學的開拓者之一,他提出了化學元素的概念,列出了33種化學元素,命名了氫和氧,指出燃燒是一種化學變化,用實驗驗證了質量守恆,並且創立了氧化學說,被人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化學家,稱為「化學的牛頓」。
拉瓦錫在法國科學院工作時,一個年輕人寫了一篇文章《燃素論》,認為燃燒是一種物質,這篇文章被拉瓦錫駁斥的體無完膚。於是,這位年輕人懷恨在心,一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這位年輕人成為了革命領袖,開始公開聲討拉瓦錫是「提線木偶」,這個年輕人名字叫做馬拉,也就是馬拉之死的馬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老師最好不要隨便罵學生,說不定哪天革命了...
後來,著名的瘋子,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上台。
他最喜歡殺人。身為前政府包稅官,有錢又有名的拉瓦錫首當其衝成為其開刀的對象,大概的情況相當於某國的鬥地主。
當時很多科學家向羅伯斯庇爾求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牆頭草科學家拉普拉斯。他由於在力學方面的重要貢獻被稱為法國的牛頓。
拉普拉斯說「這顆頭顱你們一秒鐘就可以砍下來,但是一百年也不會再長出一個了。」
然而羅伯斯庇爾沒有採納這些意見,依然把拉瓦錫送上了斷頭台,臨死之前,拉瓦錫對人說,他作為一個科學家,要對科學做最後一點貢獻,他希望知道人被砍頭後還有沒有思維。他要求一個律師在他的頭被砍下來之後看他是不是在眨眼睛,相傳他被砍頭後眨了15下眼睛才徹底不動了。
然而兩個月後,羅伯斯庇爾也被砍頭了。
再往後,著名的拿破崙上台了,拿破崙十分重視科學,法國的科學開始蓬勃發展,湧現出拉普拉斯、拉格朗日、蒙日、卡諾、傅立葉、蓋·呂薩克、拉馬克、居維葉等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
我有時候想,如果拉瓦錫可以再支撐兩個月,支撐到拿破崙時代,那麼化學的歷史是不是又要被改寫了?
1814年,俄、奧、普聯軍兵臨巴黎城下進攻拿破崙,巴黎理工學校學生要求參戰。面臨滅頂之災的拿破崙卻說:「我不願為取金蛋殺掉我的老母雞!」後來,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學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
最後給大家出一個題:拉瓦錫被稱為化學的牛頓,拉普拉斯被稱為法國的牛頓,他們誰更厲害呢?
答案是:牛頓更厲害!1.查找了下,發現是謠言- -。
2.中國想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遭歐美拒絕,並且全面封鎖了向中國輸入太空技術的道路,待到中國自己搞出空間站之後。
3.滿語近乎失傳→_→
4.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兩個百人斬競賽的日本士兵向井敏明與野田毅於1948年在南京被處決。
這麼多殺父之仇的,那我來個奪妻之恨的吧。
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就是明清艷情小說里縱慾身死的那位,有傳說他其實是宋人,為了報靖康之變的仇恨,繼位後濫殺開國功臣勛貴子孫,堪比大清洗,然後把他們老婆女兒接到宮裡,嘿嘿嘿。
當然,完顏亮乃宋人是個傳說,但好色是真的,聽聞完顏雍的老婆烏林答氏俊俏就想嘿嘿嘿,命其入宮,烏林答氏和完顏雍是青梅竹馬,感情很深,但為了丈夫和自己兒子不至遭毒手,毅然上路,半道上自殺了
完顏雍忍辱負重,不久機會來了,趁完顏亮大舉南征時,完顏雍豎起反旗,取得絕大多數受迫害的女真人支持,稱帝,史稱金世宗。而完顏亮因其亂政,不僅盡失女真人心,也導致契丹民族起義,最終死於南征亂軍之中,手刃他的是一個契丹人。
稱帝後完顏雍感念烏林答氏,追封皇后,封其子為太子,後來太子英年早逝,又立其子為繼承人,即便這個孫子(漢化派)與自己(女真本位主義者)政治理念相悖。難道不是夫差和勾踐嘛。。這是最標準的了吧。。
由於最近在看波蘭史,說兩個和波蘭有關的歷史故事吧 很符合題主說的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第一個故事 格林瓦爾德一戰血百年之恥1.波蘭公爵引狼入室,條頓騎士橫行不法話說13世紀初,基督教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厭倦了在中東和其他兩大騎士團爭權奪利,於是把目標放在了東歐 正好時任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Andreas II)邀請條頓騎士團去東歐鎮壓那邊的少數民族 並把自己國家的布爾岑蘭地區(Burzenland)送給條頓騎士團作為采邑,於是條頓騎士團組團來到了東歐紮根,不過就連安德魯二世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會給之後的東歐帶來多大的災難。不過後來條頓騎士團因為想獨立建國被匈牙利人趕出了國境,正當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又一個送上門來的冤大頭出現了。這個冤大頭正是波蘭馬佐維亞公爵康拉德(Konrad von Masowien),康拉德公爵想北伐現在的庫爾蘭地區(Kulmerland)(在今天的拉脫維亞境內)今天的庫爾蘭地區卻被北邊的異教徒普魯士人打敗,對了忘了說一句,這個普魯士可不是後來威震歐洲的鐵血普魯士,而是和德國人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古普魯士人,普魯士人佔據的這塊地方就是後來的東普魯士普魯士地區(今波蘭和俄羅斯分別佔領 那時候是異教徒古普魯士人的聚居地)普魯士不但擊敗了波蘭人,還開始向波蘭地區擴張,打不過彪悍的普魯士人的康拉德公爵在其他波蘭公爵都袖手旁觀的情況下,不得已請求條頓騎士團出兵幫助他們抵抗普魯士人。而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赫爾曼·馮·薩爾扎(Hermann von Salza)這回也變聰明了,他們出征之前先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要了一份黃金詔書,這份詔書的內容就是條頓騎士團有權佔領他們征服的異教徒的土地。於是夠公元1226年,條頓騎士團發動了著名的北方十字軍(又稱文德十字軍),開始征服普魯士人,經過了三十年的努力 公元1258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征服了普魯士地區,並且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政權—條頓騎士團國,而在利沃尼亞地區(今拉脫維亞)征服諾夫哥羅德失敗的寶劍騎士團,而成為了條頓騎士團的分支,這時候的條頓騎士團已經萬分強大。康拉德在請求條頓騎士團援助之後已經後悔了 可是也打不過騎士團,只能任由騎士團佔領普魯士地區。而隨著13世紀的結束,波蘭漸漸走向統一,而條頓騎士團也漸漸完成了對東歐所有非基督教地區的征服,於是條頓騎士團把目標盯上了肥沃的波蘭地區,康拉德的引狼入室終於釀成了大災難。條頓騎士團開始屢次入侵波蘭,在波蘭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大波蘭(今波茲南),馬佐夫舍(今華沙)等地都受到了侵略 而條頓騎士團的目標不僅僅限于波蘭,他們開始入侵已經佔據烏克蘭白俄羅斯廣袤疆域的立陶宛大公國13-15世紀的立陶宛大公國(包括立陶宛,西烏克蘭,白俄羅斯)那時候的立陶宛大公國還是個異教國家,雖然戰鬥力勇猛但是也經不住條頓騎士團的猛烈騷擾,更何況條頓騎士團已經放棄了在中東的事業專心經營東歐,所以立陶宛也是被條頓打擊的煩了 此外,條頓騎士團的分支利沃尼亞騎士團也東進入侵信奉東正教的羅斯諸公國,可以說,條頓騎士團已經惹怒了波 立 俄三國 憤怒的火焰已經熊熊燃燒 就看什麼時候能夠燎原了 這時候,他們需要一位傑出的統帥出現。2.史上最強蘿莉控,出現吧公元1370年,波蘭皮亞斯特王朝末代國王卡齊米日三世「大王」(Kazimierz III )去世,死後沒有子嗣 他基本上統一了波蘭地區但是也沒有解決條頓騎士團的問題,他死後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Lajos)入主波蘭,1382年拉約什一世去世,隨後他的小女兒,年僅10歲的雅德維嘉(Jadwiga)繼任波蘭女王(紳士們,蠢蠢欲動吧),由於女王太小 根本無力執政 波蘭貴族們需要為蘿莉找一個依靠,於是他們把目標鎖定在時任立陶宛大公,26歲的雅蓋洛(Jagiellonów)身上 因為立陶宛國力強大,而且也經常遭受條頓騎士團的侵擾 此時唯一的問題是,立陶宛是異教國家,雅蓋洛是異教徒,不過雅蓋洛表示,為了蘿莉女王,我可以皈依基督教(打死這個蘿莉控 其實實際原因還是為了兩國聯統著想,而且基督教文明也相對更先進)波蘭女王雅德維嘉1386年,12歲的雅德維嘉與26歲的雅蓋洛在波蘭首都克拉科夫結婚,雅蓋洛隨後加冕波蘭國王,稱瓦迪斯瓦夫二世(W?adys?aw II ),同時也宣布正式皈依基督教 從此立陶宛這個歐洲最後一個異教國家接受了基督教文明,而瓦迪斯瓦夫二世與雅德維嘉的結婚也標誌著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正式由一個君主統治 也為後來橫行歐洲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奠定了基礎,波蘭新一個王朝雅蓋洛王朝也從此開始。3.決戰格林瓦爾德,條頓騎士團的悲歌瓦迪斯瓦夫二世入主波蘭之後,波蘭國力大為增強,可以與欺壓了波蘭上百年的條頓騎士團掰一掰手腕了 而條頓騎士團還在不停騷擾波蘭,兩國的決戰已然不可避免。1409年,波蘭靠近騎士團國的地方爆發大規模反對騎士團的起義 騎士團大團長烏爾里希·馮·雍寧根隨即向波蘭宣戰,瓦迪斯瓦夫二世知道條頓騎士團宣戰之後立即組織軍隊,波蘭,立陶宛,還有東邊的羅斯諸公國 各個被條頓騎士團欺壓的勢力紛紛湧入瓦迪斯瓦夫二世麾下,1410年6月22日,瓦迪斯瓦夫率軍進入騎士團國,而正在進攻波蘭的騎士團大團長烏爾里希·馮·雍寧根立即率軍北返,1410年7月15日,騎士團主力在格林瓦爾德與波蘭軍隊主力相遇 此時騎士團總兵力2.7萬,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3.2萬 大戰正式爆發。筆者不擅長軍事 所以戰爭的過程不會細說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波蘭著名作家顯克微支的小說《十字軍騎士》,對戰役過程有著很細緻的描寫 反正此戰的結果是條頓騎士團全軍覆沒,大團長烏爾里希·馮·雍寧根和以下所有指揮官戰死,條頓騎士團精銳損失殆盡。而國王趁勝追擊,包圍了騎士團的總據點馬林堡,不過由於兵力分散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干涉,聯軍最終撤兵,不過波蘭還是和條頓騎士團簽訂了托倫和約,得到了10萬布拉格格羅什的戰爭賠償,雖然沒有在土地上得到什麼 但是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是歐洲大陸的主要勢力了,而波蘭則迅速崛起 成為了東歐第一強國。格林瓦爾德之戰(1410.7.15)畫作4.餘韻格林瓦爾德之戰之後條頓騎士團已經不是波蘭的主要威脅,波蘭的目標開始瞄向遙遠的東方,一個巨大的帝國即將崛起,將衝擊歐洲已有的均勢,而波蘭歷史上最閃光的一幕也將是和這個對手之間的較量,而條頓騎士團戰敗後回到普魯士默默的舔舐著自己的傷口,1525年,霍亨索倫家族出身的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將條頓騎士團國世俗化變成了普魯士公國,他也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位普魯士公爵,而條頓騎士團從此謝幕,阿爾布雷希特死後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接任普魯士公爵 一個偉大的國家從此踏上了歷史的舞台。——————————分割線——————————假如說第一個故事還是兩個勢力之間的興亡的話,那第二個故事就是一曲無數勢力交織的史詩,第一個故事的勝利者波蘭,將在第二個故事中迎接自己傳奇的命運
第二個故事,波俄的五百年情仇
1.波立聯邦縱橫捭闔,沙皇俄國初露崢嶸
公元1569年 已經預感到自己死後王朝將會無嗣而終的波蘭雅蓋洛王朝國王西吉斯蒙德二世(Sigismund II Augustus)做出了一個決定,把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還有自己的利沃尼亞屬地合併成一個國家,1569年7月1日,兩國貴族在盧布林正式簽訂了聯合協定,從此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消亡,取代他們的是一個新的共主邦聯,這個共主邦聯就是歐洲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波蘭立陶宛聯邦(The Kingdom of Poland and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波蘭語: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而西吉斯蒙德二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第一任國王,但是大家也許會問了,為什麼這個國家叫聯邦,而不叫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呢,因為西吉斯蒙德二世規定了他死後貴族掌握政權,國王不再世襲而是通過選舉產生,而且一般情況下國王會從其他國家的王室成員之中選擇一位,比如西吉斯蒙德二世死後的繼任者就是出身於波旁王朝的亨里克三世(Henri Ⅲ,此君後來放棄了波蘭王位回到法國繼任國王,就是瓦盧瓦王朝的末代國王亨利三世)而波蘭立陶宛兩國的大貴族被稱為「施拉赤塔」,牢牢的掌握著議會(瑟姆)的最高權力,而國王成為虛銜。這種比英國還早一百年的貴族民主制度是波蘭歷史上一個巨大的創新,它前期活力四射,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疆域基本繼承了原來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的疆域,再加上利沃尼亞騎士團消亡之後波蘭獲得的利沃尼亞區域。極盛時面積有100萬平方公里,人口高達1050萬,是歐洲那時候僅次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二大國家 也是東歐第一大國家。波蘭立陶宛聯邦疆域圖
波蘭立陶宛聯邦極盛時期(1618年)疆域
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立之後的最大敵人莫過於橫掃巴爾幹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在吞併匈牙利之後矛頭直指波蘭,不過連續被波蘭打退 使得伊斯蘭教的勢力沒能滲透入東歐和中歐 而波蘭也獲得了「天主之矛」的美譽,而波蘭在南方的危機消解之後,他們把目標瞄準了廣袤的東方,那邊有一個大勢力也崛起,時刻等待著挑翻波蘭東歐霸主的寶座。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千年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不過拜占庭帝國的根並沒有斷,末代拜皇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亞公主逃難到同樣是信奉東正教的莫斯科大公國,1473年,索菲亞公主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從此莫斯科大公國自稱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第三羅馬」也成為後來的俄羅斯的民族情節,而伊凡三世娶了索菲亞公主之後也讓莫斯科大公國成為了羅斯諸公國之首,1480年,金帳汗國末代汗在征討莫斯科的路上戰死,金帳汗國滅亡,標誌著莫斯科大公國正式取代了金帳汗國的支配地位。而伊凡三世和索菲亞公主的兒子瓦西里三世南征北戰,先後滅掉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梁贊汗國 還有東北的俄羅斯諸公國,打服喀山汗國,基本統一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1533年,瓦西里三世去世 他的兒子伊凡即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伊凡四世(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 當然人們更喜歡叫他「伊凡雷帝」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大帝出現了。
伊凡四世在1547年正式加冕 稱自己為沙皇,從此莫斯科公國在歷史舞台中謝幕,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帝國-沙皇俄國。伊凡四世在位期間滅亡了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把俄國的疆域推進到烏拉爾河和高加索附近,而且基本上消滅了西伯利亞汗國的有生力量 疆域已經推進到北亞,而且為了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伊凡四世發動了利沃尼亞戰爭 和波蘭立陶宛聯邦也展開了第一次衝突,不過這只是大戰爆發的前奏,俄羅斯小敗但是並沒有傷筋動骨,不過有識之士已經看出,這支新生的力量已經成為東歐的一股強權 和傳統東歐霸主波蘭的衝突在所難免。 伊凡四世畫像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的對外擴張2.恐怖伊凡殺子自討苦吃,費奧多爾無嗣天下大亂
伊凡四世雖然是俄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可是他性格中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陷,那就是暴虐,由於經常濫殺朝臣 伊凡四世得到了一個「恐怖伊凡」的外號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伊凡四世的暴虐傾向越來越嚴重,1581年11月16日,由於王儲伊萬的妻子穿著不符合規定,激起了伊凡四世的怒火,被公公暴打之後而流產,而王儲伊萬為了保護妻子居然被盛怒的沙皇用權杖敲碎頭骨而死。年僅28歲,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用一幅著名畫作《伊凡雷帝殺子》詳細描寫了這次事件的全過程。伊凡雷帝殺子而伊凡四世受此打擊也一病不起,於1584年駕崩,他的次子費奧多爾一世(Феодор I Иоаннович)繼承了沙皇的大位,標誌著俄國的上升期暫時告一段落。
費奧多爾一世外號「敲鐘者」,在伊凡的兒子中,他的智商應該是比較低的,伊凡四世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臨死前為弱智沙皇安排了五人輔政大臣,這五人都是俄羅斯的大貴族,其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一個是當朝國舅,鮑里斯·戈東諾夫(Борис Федорович Годунов),一個是伊凡雷帝的老師舒伊斯基的後人瓦西里·舒伊斯基(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Шу?йский),這兩個人把朝堂分成兩派 以戈東諾夫為首的一派力挺費奧多爾一世的皇位 而以舒伊斯基為首的一派則主張擁立伊凡四世的幼子德米特里(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tr. Dmitrii Ivanovich)為帝,兩派在朝中相互傾軋,俄羅斯國勢也漸漸衰落,而離奇的是,1591年,年僅9歲的德米特里突然暴死,這就說明了沙俄皇室只剩下了費奧多爾一世一根獨苗,舒伊斯基勢力由於大腿突然死去而被削弱,國舅爺戈東諾夫的權勢則更加擴大,甚至成為沙皇下面的攝政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弱智的費奧多爾一世也看不出能會生出後代的樣子,絕嗣的危機慢慢的浮現在朝廷,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個危機之後會給俄羅斯帶來怎樣的災難。
1598年11月7日,費奧多爾一世駕崩,沒有子嗣留下 統治了羅斯700年的俄羅斯第一個封建王朝留里克王朝宣告結束,而攝政王戈東諾夫,則在貴族的推舉中,成為了俄羅斯新一任沙皇 俄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大空位時代正式拉開了大幕。鮑里斯·戈東諾夫忙了一個月,先更新一段吧 以後每天更新一點點。3.戈東諾夫嚴酷統治背棄百姓,季米特里得援起兵圍困首都
戈東諾夫是大貴族出身,曾經是伊凡雷帝的侍從,所以他的統治也深深的打上了伊凡雷帝的烙印,他在位時期做了不少有利於國家發展的事情,包括興建學校,改革司法制度等等,還像西方派出了第一批留學生,在對外戰爭方面,他與波蘭停戰,保住了斯摩棱斯克,向東徹底滅亡西伯利亞汗國,把疆域真正的擴大到烏拉爾山脈以東,而向南也準備進攻土耳其,想一舉奪下亞速海出海口。和他對外的赫赫功績相比,他的內政措施是在讓人難以支持,由於他不是合法即位的沙皇,所以他的疑心病很重,對大貴族各種監視打壓,而1601年俄國又爆發大範圍的饑荒,全國餓殍遍野,全國上下紛紛傳言,這是戈東諾夫非法即位的懲罰,全國上下爆發了大範圍的農奴起義,使得新生的戈東諾夫王朝風雨飄搖,而正當沙皇陛下為此事焦頭難額的時候,一個人物突然冒出來了,說自己是伊凡雷帝的小兒子季米特里,要殺回莫斯科奪回自己失去的王位,這讓戈東諾夫很是懵逼,你特么的在十幾年前不就死了么。
說到這個小皇子季米特里,他於1591年突然死去,為了確認了一下消息的真實性,當時掌權的戈東諾夫就派了另外一位巨頭舒伊斯基去調查真相,舒伊斯基調查回來之後告訴戈東諾夫,小皇子是在玩刀的時候突然癲癇發作一不小心撞到了刀子被扎死的,這種可能性這麼低的原因都被季米特里碰到,說明他真的很倒霉。而這位自稱季米特里的人出現之後,戈東諾夫再一次召見了舒伊斯基,舒伊斯基卻突然改口,說小皇子當時並沒有死,當時提供假消息只是懾服於戈東諾夫的淫威,這個突然出現的季米特里真的是伊凡雷帝的親兒子,戈東諾夫當時就氣個半死,而舒伊斯基翻供的原因,馬上也會揭曉。
事實上 真正的季米特里早已經死了,這位季米特里是一個實打實的贗品,後世有人推斷,這位偽季米特里(以後的文章都用偽季米特里稱呼之)是個神父,偶然間聽說了真正的季米特里被戈東諾夫殺害的傳言,於是想到了代替季米特里的想法,正好戈東諾夫執政時期局勢動蕩,他也開始起兵造反,可是他剛剛起兵就被戈東諾夫的大軍所滅,偽季米特里一路跑到了波蘭,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Zygmunt III Waza)得到了他之後異常欣喜,準備利用他來搞個大新聞,顛覆俄國的機會來了。
波蘭丟失斯摩棱斯克之後一直對俄國耿耿於懷 而且波蘭立陶宛聯合之後國力也迅速崛起,特別想在東歐搞點事情做,而俄國的迅速崛起讓波蘭心生恐懼,怕它的東歐霸主地位被俄國取代 況且兩國一個信奉天主教一個信奉東正教,宗教矛盾再一次加劇了兩國的隔閡,波蘭無時無刻不想找個機會削弱俄國,正好偽季米特里來投,波蘭國王當然掃榻歡迎,把他奉為座上賓。
說到這個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他的身世也是顯赫,前面我們說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建立了一個自由選王制的制度 就是從其他君主制國家選一個王族來波蘭執政,這位西吉斯蒙德是來自瑞典的國王,他的祖父是帶領瑞典擺脫丹麥統治的瓦薩王朝開國國王古斯塔夫一世,而他的堂弟則是後來在三十年戰爭中大放光芒的瑞典雄獅古斯塔夫二世,所以說西吉斯蒙德身上也有北歐以前海盜國王的冒險與血性,偽季米特里來到波蘭之後西吉斯蒙德三世立即派出一支波蘭軍隊交給偽季米特里率領讓他打回俄國,於此同時舒伊斯基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也開始在國內大肆宣揚偽季米特里其實就是季米特里的消息,而被戈東諾夫嚴苛統治搞的怨天怨地的俄國民眾也不加判斷,直接就相信了這個傳言,於是偽季米特里一路勢如破竹,兵臨莫斯科,就在這關鍵時刻,戈東諾夫於1605年突然駕崩,後世有傳言說戈東諾夫是被國內的反對派毒死,他的兒子費奧多爾二世(Фёдор II Бори?сович Годуно?в)繼位,他即位之後立即派舒伊斯基帶兵去抵抗偽季米特里,大家都知道,舒伊斯基心懷叵測,並沒有直接對抗偽季米特里,間接的把他放進了莫斯科,1605年6月,偽季米特里一世攻入莫斯科,費奧多爾二世和母后被殺,俄國歷史上的戈東諾夫王朝結束。偽季米特里一世明天嘗試再更新一段
以下文字細節是編的,錯誤之處至少有:
1、後金兵攻打高陽並非毫無懸念,孫承宗無愧名臣,在他的組織下高陽防衛有聲有色,後金軍甚至準備退兵,只是因為守城者嘲笑後金軍,使其顏面掃地惱羞成怒,死力攻城,而城中亦木石用盡,遂被破城。2、後金兵並未把孫家人驅集一處,這是日本鬼子進村的場景……3、孫文正公罵賊求死,被縊殺於金營,馬尾拖死之說是歷史發明。金營離城三里,或是文正殉國前被綁於馬後解至營中,誤傳至斯。4、高陽城破這段歷史@人間提督小妹妹寫的很清楚,很好,不像我這是編的,七實三虛……————————分割線
崇禎十一年,公曆1638年,十一月,後金兵破高陽,高陽城的抵抗主要來自一名老者帶領他的全家,五子六孫,但是這點抵抗在後金大軍面前實在是過於微弱了,城破的毫無懸念。
這老者便是時年七十六歲的前大學士孫承宗,他在關外對抗滿人數十年,功勛卓著,這次後金兵打破城池,獲他全家,真是大喜過望。
後金騎兵把老者和全家人趕到空地,圍著他們馳馬呼嘯,而孫姓族人亦毫無懼色,聚在老者周圍,老者面北跪拜,如行辭君之禮,禮畢,欲索繩自縊,而後金兵卻不許他自縊,這老者曾經給過他們太多羞辱和恐懼,他們今天要用野蠻來報復他,於是後金軍在老者面前殺了他在此全部的族人,並把他繫於馬尾,縱馬拖行而死。
老者臨終大呼:
我之子孫,當復此仇!…………………………
民國十七年,公曆1928年,七月,一個月前,東北王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日本人意圖染指東北,已是路人皆知,而日人的打算,也確有利用遜清皇室立足東北以循序蠶食的打算。遜清遺老遺少也是歡欣鼓舞,擦掌摩拳,而民間也傳說滿清龍脈完好,陵寢吉地,必能復辟再起。
………………
不編了,再編就挨卷了……
——————引用評論
孫承宗一家幾乎被滅門了,嗯,幾乎。長子孫銓,當時在外做官,逃過一劫,其後人依舊生活在高陽縣。到了孫承宗第九代孫孫岳出世,已經是兩百多年後的事情了。1878年,孫岳出生,其後加入中國同盟會,南下投奔革命黨,任蘇、淞、寧、楊、鎮五路軍總司令,與張勳的「辮子軍」對壘。民國十三年(1924)十月,孫岳參與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同年十一月五日,溥儀被攆出紫禁城。我想說的是孫岳不行嗎……
非要洗地的話,是這麼一回事:孫閣老殉國後十五日,監軍太監高起潛率部開到高陽,收斂了孫閣老「面目如生」的遺體,在他事後的奏疏中有這麼一句:「止逃一六歲孫及其母。」孫岳的先祖是孫承宗的長子,當時在外為官,未及難,後來全家依舊定居高陽,孫岳的籍貫便是河北高陽人。而未有說明高起潛所言的「六歲孫」依舊定居高陽,有說法他是孫承宗七子孫鎬之子,孫鎬於城破時戰死城牆之下,其子隨母(或是乳母)逃難河南,遂定居於彼。孫殿英當年炸開東陵前,的確對部隊做了三天的動員,不是每個士兵都想都敢去挖帝陵的……在動員中孫殿英自稱孫承宗子孫,如果不是確有孫氏後人逃亡河南的說法,想必孫殿英一個河南人也沒這麼大的臉冒充河北人的後代……
最後真心實意說一句,漢滿早已融合,恩怨已畢,現在講這些故事侃大山,我認為和講三國隋唐並無分別。誰家裡沒有點八卦的事,龐會入蜀盡滅關氏,到現在姓關的遇上了姓龐的要是不以死相搏,難道就是不孝忘祖了不成?未必吧……
當然,有些未了的恩怨,就不能這麼豁達,要分清就好。推薦閱讀:
※有關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歌曲有哪些?
※不是說岳飛,文天祥抗金抗元並不是民族英雄嗎?充其量只是民族內部爭鬥的國家英雄吧!
※三國時期最想殺曹操的人是誰?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吃人肉事件?
※有哪些我們熟知的歷史常識根本就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