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校唯一的中國留學生是什麼感受?

坐標北美紐約州水牛城。理療師本碩博連讀。全校唯一的中國籍留學生,遇到很多不懂的東西根本找不到人問(問其他國家人很麻煩也很難問到想要的答案),英語水平也很差,每天生不如死。


我是我們這個專業唯一中國人。

挺無奈的。班上美國人是效率很低的一堆人,小組討論基本上會浪費大把時間。

不知道為什麼說小組合作很重要,也可能是自己性格很獨。

開始你覺得你是英語太差才格格不入,後面發現是靈魂深處不在一個世界。

開party你看著他們喝得爛醉在舞池裡亂扭,然後走去外面蹲在馬路牙子上吹風。

想起在國內的夜晚可以跟閨蜜聊一晚上有多開心。

融入這件事,開始是不能,現在是不屑。

—-------------------------------------

雖然有時候也會被基督徒的真誠和善良感動,比如在冬天送第一次來威斯康辛過冬的我一條圍巾。

但我永遠不可能跟他們談論我的夢想愛情友情。

其實我的夢想,就是掙足夠多的錢,有一個幸福的家。等我的錢足夠多了,我就買一輛車,一棟房子,在花園裡種上大蔥和韭菜。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車和房子,是不值錢的東西。他們有詩和遠方,他們說去非洲拍大象,覺得那才是夢想可以長成的樣子。

這裡想起一個有意思的故事,看到評論突然想到。並不是說我們的夢想沒有詩和遠方,只是有些差別是生在骨子裡的。

剛剛開學的時候,全班在一起做過一個沙漠穿越的遊戲。就是假設在沙漠里迷路,然後幾個人一個小組,用所給工具設定生存方案。班上除了我還有一個印度人,其他都是美國人。

分析結果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除了我們兩選擇在體力還有剩餘的前提下,向一個方向走,試圖走出沙漠。其他所有美國人選擇了———原地等待救援

理由是,我就這麼消失了,我相信我的朋友家人團隊,不會無所察覺;我相信我的國家和營救組織,不會無動於衷。

這是我第一次,從心底承認美國是個強大的國家。所以我說美國夢和中國夢不一樣,是生當此繼,文化帶給我們的安全感不一樣。其實這還有很深的歷史淵源,這裡不扯遠。我的同學家裡有兩隻貓,和老公兩個人沒有任何收入,銀行卡就2000美金,然後算了一下,沒有房租錢了,準備去打工。然後過了一周,就又買了一隻貓。(美國養貓挺貴的)

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是餓不死的。

但我不行。我需要知道並且確定我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能維持自己的生計,而不是依靠國家。因為他沒有給我太多安全感。我們的詩和遠方,是有前提的。

——————————————————

而我的愛情,與他們更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如果告訴他們,我可以默默喜歡一個人好多年,為他做很多很多事情,但是不告訴他,也沒有想過跟他在一起。他們一定會覺得我瘋了。

但我要怎麼解釋,愛一個人可以雋永綿長,可以欲言又止,可以溫情脈脈。不是你喜歡他就要跟他dating然後啪啪啪。

剛來的時候,抱著對美國人的好奇心和諸多損友「找個金髮碧眼的帥哥」的期待,dating了幾個美國人。怎麼講,就是對我而言很無聊的經歷。有的就直接問「我可以碰你嗎?「, 有的就是聊一些沒有什麼熱度的話題。

有個印象很深刻的事。一次大家一起去酒吧,路上突然下起暴雨。一堆人都嗨翻了,嚷著他們很喜歡惡劣天氣。我在後面就很難過,渾身都濕了嗨個毛線。想起書包里還有電腦,就把包脫下來抱著。然後前面的隊伍就越走越遠,完全沒意識到後面落單的我。

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印度人折過來找我,一邊嘲笑我一邊問是不是害怕,我說我餓了。進了酒吧,他去對面買了一個三明治,分一半給我。我啃著三明治說好吃,然後他摸了下我的頭。

印度小哥已經有女朋友且對她非常好。並沒有想撩我,只是比美國人知冷暖罷了。

其實跟美國人談戀愛,是個體性差異很大的一件事。我個人來說是完全忍受不了不走心的dating,就算是經常被套路也喜歡很浪的男生,喜歡可以洞察到他們除了慾望之外強大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美國人對於我來說,情感過於單一,是非過於清晰。

跟美國人在一起的中國人也很多,有些是為了綠卡,有些也是真愛。每個人需求和承受力不一樣,都能理解。

————————————————————

而我是絕不能跟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的。我可以跟他們打成一片,可以一起嗨一起吃飯,甚至和女生們睡在一起。但關於他們聊的啤酒乳酪football,我完全不能發自內心的感興趣。

因為我不關心啤酒APA和IPA(@小林立直裝逼失敗謝謝更正,其實以前當過tender沒想到這麼快就忘了裝逼基本知識)有什麼區別,我只想跟閨蜜一起扯一些明星八卦,聊一些讓自己春心蕩漾的男孩子。

(評論區有加精種植指南及食譜,厲害了祖國的花朵~)

---------------------------------------------

寫在最後的話:

時隔幾個月,這個回答莫名其妙的又火了起來。我想說我現在,也開始試著dating美國人。一來是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少,二來是因為實在心累。

由於自己的挑剔,即使是中國人,也未必能完全相互理解。我知道自己對「聊得來」這個詞的要求,挑剔到無可救藥。所以既然沒辦法得到想要的,還不如都不要。就像生病的時候,他只能有一次在你身邊。你就寧願他從來都不在。

不能走心就不走心吧,也比貌似走心好。

發現自己來美國以後,越來越容易喜歡上一個人,也越來越容易不喜歡。說不喜歡就不喜歡了。


文筆不好各位知友輕噴

-------------------------------------------------------

曾在美國做過一年交換生,坐標愛達荷(不是愛荷華!不是愛荷華!不是愛荷華!)。決定出國的時候還在上高二,英語只勉強及格,但由於留澳的表哥的洗腦,腦子一熱就跨越了整個太平洋。

我的學校很小,四個年級一共也就一百多人加二十來個國際學生,我是唯一的中國人(其實還有一個東北妹子然而開學沒幾天就轉走了)。

最初的那幾天過得很開心,美國同學們特別熱情,老師們也都很關照我們這些留學生,而且當地的鄉野綠樹,閑雲小築更是讓我彷彿身臨烏托邦。可是幾天之後興奮勁兒消退了,孤獨感漸漸地湧上心頭。午飯時間大家坐在一起,同桌的同學們聊電影聊八卦聊遊戲很開心,我和他們在一張桌卻從來都聽不懂他們在討論什麼;課堂上老師時不時講個笑話大家都笑了我卻只能尷尬地陪笑;寫essay每寫一句話都要查好幾次詞典。唯一可以排憂解悶的就是和國內的朋友聊天了,王勃有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但是遠水不救近火啊,何況還有十幾個小時時差。去美帝還沒多久我就已經在心裡給我從小到大所有英語老師挨個道了歉。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如果其他交換生也這樣的話我也就認了,可學校里其他的交換生個個英語都說得賊溜,各種slang張口就來,和當地學生沒幾天就稱兄道弟的,看得我是好生嫉妒。那段日子要不是有泰國室友以及國內的朋友的陪伴我估計都能抑鬱了。學習,社交,心理的重重壓力帶來的是從未體驗過的孤獨。不知道題主的感受和我是不是一樣的。

(更新:答主現在在墨爾本,切身感受是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為全球各地留學生中最差沒有之一,印度新加坡之類暫且不說,身邊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甚至孟加拉國的學生英語水平都遠超絕大多數中國學生)

在那個鄉野小城這樣暗無天日地呆了幾個月以後,英語漸漸好了一些,同學聊天也插得上話了,也有了些朋友。那一年我和同學滑過雪,給低年級學弟學妹們表演過舞台劇,做過關於祖國的演講,參加過舞會,跑過5000米,也修過花草養過牛,野外露過營,河邊釣過魚。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卻真真切切體驗了一把美國普通人的生活。快回國的時候曾和同學聊起我剛來的那段日子,他們說那時我也不怎麼說話,而且總是一個人,看起來很高冷的樣子。

我:………………

其實吧,要改變自己的環境主要還得靠自己,尤其是一個人在外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像一個local一樣去生活,多參加一些club認識當地人,讓他們帶你參加活動。只要自己心態夠好,有想和別人交朋友的心,那些白人是不會拒絕你的(也許是文化環境不同吧,感覺老外更愛交際)。還有一點雖然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一開始英語不好的話就一定要練,特別是口語,外國人對非英語國家來的人還是挺包容的,這一點親測有效。

哦對了,大多數外國人比較喜歡土嗨(大城市不知道,我哪兒是這樣的),和他們交往用不著擺架子,也不用掩飾自己的缺點,只要擺出一顆真心,很容易交到朋友。

更新一點自己的想法

看到有些答案很消極,有點像我剛出國的幾個月,那時我總是不斷在心裡強調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強調自己和美國人的差異並以此來掩飾自己的不合群,現在想想應該是因為剛到國外,除了外國人的身份就一無所有,於是過分強調自己僅剩的一點東西。這不過是小朋友的慪氣罷了。來到另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文化生活,自己認為的常識對周圍的人來說可能不可思議,自己的長相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用腳趾頭想想都會知道沒有人會一開始就如魚得水。文化差異不是逃避和拒絕的借口,它是嘗試新生活的護身符,很多東西只了解表面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是一種源遠流長的人類文化。

答主現在在墨爾本讀大學,見過因為各種問題一直混跡中國人的圈子中的人,他們中不少人其實也很羨慕那些華人和老外圈子都混的開的人,有些人試過加入但最終失敗並選擇了退出。他們只不過是不敢去相信自己有能力跨越眼前的障礙,而身後正好有一條退路,他們便退縮了。我很感謝這段經歷,要是沒有在美國的那一年,也許我也會是那不敢向前走的人之一,我謝謝當時我腦子一熱給自己選了一條沒有退路的路,並真正感受到了和之前的人生不一樣的生活。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不復前行。」

--------《桃花源記》 完

順便附上幾張當時的照片:

某次Camping的營地,風景挺美的

和住家老媽的爸媽一起過感恩節(上鏡的就是我住家老爸,曾經就民主這個東西爭了一晚上)

和住家老媽還有泰國室友一起上街吆喝賣紅牛

滑雪!(南方人表示相見恨晚)

依然是滑雪(那天沒帶目鏡差點把眼鏡弄丟)

畢業典禮,和住家還有泰國小哥一起

最後

都看到這兒了,不點個贊嗎?


感覺就是孤獨。
13歲的時候來英國上初中,整個學校算上我只有兩個中國人,另外一個還是中文說不太好的土生土長的BBC。 她被老師安排帶著我,讓我不至於在學校里獨來獨往,但是我英文不好,連基本的交流都磕磕絆絆,時間長了她們就不會主動和我講話了。我還是會和她們坐在一起,走在一起,但是完全像是一個透明人。有一次大家一起去衛生間,我動作比較慢,出來的時候她們都走光了沒有等我。
後來學校里又來了兩個中國人,我就天天和她們在一起。
再後來我英文變好了,和英國人說說笑笑可以聊的很開心,但是我知道我沒有辦法和她們變成很好的朋友。就連和中國人交朋友對我來說都變得很難,就好像已經不會和人交流不知道怎麼拉近距離了。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早早的把孩子送出國學習,我覺得最好要避開青春期這段時間。一下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對性格的影響真的很大。在英國的前兩年我在學校基本上是不說一句話的,直到後來遇到那兩個中國人。雖然沒有被欺負過,大部分同學對我也很友好,但是那種那種大環境真的很能消磨掉一個人的自信。

------------------

最開始回答的時候只看到了問題,回答比較負面。現在又看了下問題描述,對題主感同身受,不想讓這種負面的回答給你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多說幾句。

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一定是痛苦的,環境的變化,和周圍人的交流障礙會讓你感覺到難以忍受的孤獨。但是其實人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強,你會開始習慣這種生活,甚至慢慢開始享受一個人的狀態。不用刻意去融入,但是也不要害怕或者覺得麻煩不和他們交流,遇到問題問一下,其實大部分外國人都是比較友好的。如果他們聽不懂你的問題,不要不好意思再問一遍。如果你聽不懂他的回答,不要不好意思問得再深入一點。得到答案之後禮貌地說謝謝就好了。

我們中國人學英文注重的是讀寫,到國外確實比較難和人交流,多看看美劇英劇,學學在別人講話的時候怎麼接話,漸漸的和外國人聊天也不是那麼可怕和尷尬了。

當然這些可能說的容易做的時候很難。我當初因為兩三年沒有對除了家人之外的人講過話,變得特別自卑害羞,和人對視都會臉紅更別說講英文了。但是我爸爸媽媽都不會英語,辦事買東西都要我幫忙翻譯。一開始特別排斥,總是要爸媽逼著才勉強說幾句,每次都是漲紅著一張臉磕磕絆絆的問。後來發現也沒什麼好怕的,口語越來越好。題主應該比我當初的狀況要好很多,逼自己一把,從陌生人開始慢慢練,反正丟人了也沒關係哈哈


畢業六年了來回憶下,讀書坐標北美,統計與數學下屬某學科的Master。我們學校的那個專業在世界上排名前幾。我們專業只有兩個中國人,除了我之外的另外一個中國人是異性,比較精英,可能也是為了鍛煉英語,基本只和當地同學聊天做朋友,很少和我交流。所以我總有一種自己是唯一一個中國學生的感覺。我性格也比較慢熱內向,加上英語一般,雖然大多能聽懂但是讓我說話就要面子不敢開口的感覺。感受就是辛苦,真的很辛苦。前面有人說很多作業是group完成的,每個人都要輪流做組長,這個其實並不是最辛苦的,因為做group project的時候你只需要專心在內容上就好了,就事說事相對來說並不那麼困難。做組員的時候聽從組長安排完成份內工作,做組長的時候安排好組員的工作,多下點功夫整理就好了,作為一個典型中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內向的小姑娘,我基本是不太參與他們熱火朝天的爭論,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最辛苦的其實是獨立完成的作業,我基礎比較差,甚至出國之前毫無編程基礎,到了國外才發現對編程的要求很高。同學們基本上都沒什麼障礙,而我要從最簡單的學起——自學,想請教同學都不知道何從下手。沒人幫你就只能自己咬牙,天天奮戰到凌晨三四點,洗把臉再去聽課。只慶幸小組作業的時候我基本已經基本掌握,沒拖小組的後腿…

順便一提,很多中國人喜歡嘲笑鬼佬數學不好,笨,之類的,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們,不要把外國人想的那麼笨,自大是要吃苦頭的。可能拿東西方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拿出來比較的時候東方人顯得更精明會計算,但是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尤其是master以上,並沒有什麼「中國人比老外聰明」的說法。我們班最優秀的幾個基本都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還有幾個印度人——印度人數學是真的好,而且英語很厲害,雖然口音重但是他們和當地人交流完全無障礙。至於那個中國男生,和印度人不相上下,但是吃了英語的虧。

可能真的是我基礎較差,所以留學的體驗並比較辛苦,加上學習壓力大,班裡的中國人少,就更加雪上加霜。其實我的本科是國內985/211重點專業的前10%,托福也是100+,但作為文科生,數學本來就不是我的強項,加上腦子進水選了數學類的master,怨不得別人。另外還有性格的鍋。如果題主開朗外向,喜歡交朋友,不怕開口說英語,相信會有一段愉快且獲益良多的學習經歷。

回顧那段經歷,雖然又苦又累,還是覺得很想重來一次,總覺得自己會做的更好,哈哈~


這就是為我而設的嗎?

不只是唯一的中國人,而且是唯一的留學生。(在我們系)

然後在這個致力於尊重社會公平與文化多樣性的的專業,我簡直是如魚得水,於是會經常出現這樣的事情:

1. 有一門課期末要根據你上課的發言量評估你的課堂參與狀況,但是大家都懂,上課20個本地人圍著看你講話是件多麼羞恥的事情。(好吧,其實是我自己英文不好)

於是我就開始了瞎編:你們知道嗎?中國的文化提倡沉默是金,也就是我們相信,最有智慧的人是不說話的。比如你們看到的功夫電影的大師的話都是很少的。所以我不是不想說話,而是我的文化傳統限制了我,成為我公開發言的barrier(障礙)。你看,你不可以judge我的文化,因為如果要尊重你們發言才是聰明積极參与上課的學生的這一文化的話,為什麼我的文化低於你們的文化。我們都是互相尊重的,巴拉巴拉。。。

(最後)請不要judge我沒有很多的發言,你們知道我有多努力嗎?

於是我期末測評就得了超高分。科科~

2. 比如說作業要due了,正好又是在春節,於是我又開始了瞎編:

我覺得在chinese new year這天有作業due和不放假都是不合理的行為。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國家,沒個民族和文化都應該得到尊重。為什麼你們白人的聖誕節就可以放假就是法定節日呢?而我們春節就要寫作業?為什麼佛教,穆斯林都要慶祝聖誕節?這是一種歧視,也是一種白人主流文化對於其他文化的壓迫。巴拉巴拉。。。

(最後)老師,我申請作業extension(延期)!

然後,我就拿到了沒有遲交懲罰的延期,科科~~

然後還有等等等等,我感覺我可以寫出一本書,有贊更!!科科~~


我是我們那屆Diplom唯一的中國人,說句良心話德國人一點都不排外,對我都很友善,教授對我也很照顧。

其他的外國學生其實都是有德國護照的俄國人,他們都是祖上是德國人,由於某種原因去的俄國。

很多時候大家是以一種好奇的眼光看我。有次我們系去Darmstadt的一個核物理研究中心參觀,講解員說道某項目是和中國合作的,全體同學直接把目光投向我。

尼瑪這跟我無關好吧。


本學院唯一一個中國人→_→

聽說也是本專業至今第二個中國人(前面那個已經畢業消失多年的前輩揮一揮衣袖,什麼都不知道→_→)

沒什麼特別的,畢竟都是一個膚色的,攤手。

不過上專業課的時候就奇葩了(╥╯^╰╥)

為了申請個研究生的部分學分免修,跑斷了腿。最後把資料遞交給教研室老師,他們翻出陳舊的留學生免修申請資料→_→打開,唔,有一張紙→_→那個傳說中的前輩曾經的申請啊。。。

然後?然後就是我了,一把辛酸淚。

專業課是碩博一起的,點名先從碩士開始,結果導致我的名字是最後一個被教授們用一個個奇怪的口音喊出來的名字( ̄□ ̄;)

於是大家都會心照不宣的看看那個擁有奇怪名字的我→_→嗯嗯,奏四她!那個入學面試的時候排在最後的唯一一個奇葩歪國銀(?_?)

以上是我從童鞋們若有若無打量的眼神中猜測的腦洞(?ω?)

我只能全程保持一個我有聽得懂老師在講什麼的吉祥物一般的微笑(?????)

雖然借著基礎功底+半吊子外語+教授們ppt的圖文聯想我勉強還是能理解的。哼╭(╯^╰)╮

→_→危害就是,好吧,我沒辦法翹課了(╥╯^╰╥)

上周累成狗唯一一次翹課被捉個現行→_→累覺不愛。

不過,大家都很照顧我啦(*^ー^)開森。

語言不好也沒關係,找不到教室也沒關係,學校學院有各種事務也沒關係。

大家也都會默默給予方便^^

就醬

以上


我雖然不是全校唯一的中國人,但是我是我們學科的唯一一個中國人。當時開學報道的時候,初來乍到的我感覺真的超級寂寞無助,畢竟英語說的沒有那麼溜,聽力又不是那麼好,真的很奔潰。直到後來我交到了一個來自阿拉伯和一個來自巴基斯坦的姑娘。她們真的特別的好(都是我的好基友啦) ,生日的時候瞞著我給我驚喜,我們一起出去玩,一起討論學習,一起複習,讓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很多很多的溫暖。感覺自己非常的幸運,能在這裡認識他們。

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我估計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有個從非洲那邊過來的小夥子,開學第二天問我叫什麼,我就把我的英語名字給他說了,他就問我你為什麼不說你的中國名字,我當時就被噎住了一下,我說英語名字好記一點,他就給我說你有自己真正的名字,不用給自己再擬一個英文名字來迎合這個國家,這裡的人,記住別人再問你叫什麼,就說自己國家的那個名字,即使再難記,也要讓別人記住你。聽完他的話,我瞬間感覺這個人特別懂得民族尊嚴,從這次談話之後,我再沒有說過我的英文名給老外,除非他們問我你有沒有英文名字。 這個男生學習非常的棒,很可惜的是,後來這個男生因為沒有申請到貸款,退學了。但我依然記著他當時給我說過的每一個字,很感激他。

有幸運自然也會有不幸運啦,我們班有些外國人對我就很不友好,很嫌棄我是從別的國家來的,我又一次聽見他們在說我的壞話。而且我向他們請教問題,他們給我說,啊不好意思我覺得我好像做錯啦,你問問別人吧。他們還嘲笑我把he說成she。

其實每個事情都有利和弊啦,主要看我們自己怎麼去想,雖然覺得在這個班裡面自己一個人是從中國來的,真的有時候想說真心話給外國人很難,但是心裏面要把這些不愉快都忘記,只想好的事情,就會覺得自己很幸運很感激他們。不好的事情也能教會我們很多的東西和道理,好的嘛自然就保持下去就好啦!

真的很感激在這裡幫助過我的每一個老外,也要感激對我不好的每一個人教給我的人生道理。哈哈哈,人嘛還是開心點好


硬答一發吧。

我本科就讀於賓州匹茲堡南方一個小鎮上的一個小得不行的LAC,全校1500人,佔了整個鎮人口10%。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大名校,就不說名字了。

說實話並不是全校唯一的中國人,不過的確在我那屆之前全校只有6個大陸人口,兩個ABC。也許是學校財務狀況一般,我們那屆一口氣從大陸來了10個人。

不過來硬答就是因為,雖然我校還是多少有那麼十幾個會說中國話的人頭,但是我在上學的時候和祖國同胞們的交集真的一直少到不行。尤其是同屆的大陸同學絕大多數都是屬於見面有50%的概率招呼都不打那種。當然這是我的問題,因為我去讀大學的時候已經創業三年了,勉強算是混的有些人模狗樣,當時是為了充充電才去讀書的。而應屆的大一新生們都是十七八歲剛從高中畢業的弟弟妹妹,相互之間缺乏共同語言是自然而然的。

有趣的是,我在學校里最好的朋友是一個緬甸兄弟和一個喬治亞兄弟,其他和我關係特別好的包括許多巴西兄弟姐妹、一個法國姐們、三個美國兄弟(其中一個是我室友)、兩個日本兄弟(其中一個也是我室友,另一個長得特別帥)。講真就是和世界各地各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們真誠打成一片~

講道理,因為去美國以前在留學、教育行業淺耕了幾年,在留學圈裡還算是有點人脈。我去美國讀本科的時候,全美國所有大城市以及所有多少有點名氣的大學我幾乎都有熟人和朋友,在北美去各大城市遊玩都不用訂酒店那種。所以,雖然和同校的中國同學交集不多,但是真心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我感恩節放假去紐約玩,三天能在街上碰到五回熟人。

一定要說有什麼感受,說實話覺得沒什麼區別吧。我在學校里和世界各地來的小夥伴們都玩得很好,畢竟不要臉地說我還算見多識廣,學習不錯,英語又好(我校不少國際生剛來的時候英語真是不行,所以我還幫好多巴西同學輔導過英語),跟大家談笑風生,慷慨大方同時還會玩。加上在國際生里我又是少有的幾個有車的人之一(貌似我在校那兩年我校五十多個國際生只有三個中國人和一個沙特人有車),以及我一直光榮地發揚助人為樂的中華傳統美德,經常無償運送小夥伴們各種去超市、去機場、去城裡什麼的。因此最後在我退學的時候,我在我們學校的國際生圈子裡已經基本上算是人緣最佳,公認的cool guy~

自己內心來講,大學一年半,認識了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朋友,其中有十幾個都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輩子不會相忘那種。從我個人角度感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大概這樣吧。


本科的時候,全學校中國人挺多,但是我們專業就我一個外國人。確切的說,整個專業就我一個不是白人。

大家對我都很好的說,對於外國人來講,英語肯定怎麼學都沒有美國人講的好啊,他們對我的英語差非常包容,有很多時候寫essay,耍的好的同學會幫我修改語法錯誤。有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實驗作業討論,我說話他們沒聽懂,他們不會嘲笑我一個弱智外國小孩英語說的不對/發音不準,而是會覺得很抱歉自己沒有聽懂我剛剛說的那句話。總之絕大部分時間我感受到的是包容。

不好的體驗可能是:1.很多時候真的好想說中文,說一天英文很累很累。2.有些同學因為我英語不利索有些學習上的東西不能完全表達,而覺得我學習上需要幫助。比如我自己沒在美國上過數學課,很多公式符號之類的真的不會念,他們會覺得我數學不好,但是大哥啊,我是中國人好不好,自帶種族優勢的!3.文化背景不同,聊天聊不深,很多他們的梗我真的聽不懂。好在我是橄欖球籃球球迷,和很多其他球迷有體育上的共同話題,別的文化背景差異太大,聊不深。


我是本專業唯一的中國學生( ̄▽ ̄)~*全校實在談不上..畢竟澳洲留學生這麼多,但是都在IT工程和商學院和印度人扎堆了...

所以造成一種狀況就是...無法和中國人交流

沒錯!是無法和中國人交流!!!

我也是很久以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平常上課遇不到同胞,實驗遇不到同胞,但是你說圖書館咖啡館餐廳這種地方,總是能遇到幾個吧......

然而大學第一年就是處於一種非常孤獨的狀態,因為本身性格比較悶騷,和不熟的人總是聊不上兩句,然後又沒有說中文的,有的時候聽他們講話,總是get不到他們的笑點...

當然後來還是交到了好朋友,想說話的時候有人在旁邊聽的感覺挺好的,畢竟英語不是第一語言,有時候還是會有障礙,而且閨蜜之間的相處方式會有不同,像在國內會和閨蜜逛街吃飯KTV,但是在國外我們一般就是喝咖啡看電影坐在公園裡聊天這樣...

然後就時間長了之後,自己會被影響到,發現和中國小夥伴講話會有困難,不僅僅是言語之間偶爾跳出的難以用中文表達的英文詞語,更多的是說話相處的方式不能讓雙方都舒服。因為習慣了英文簡單直接的表達,所以轉換到中文的時候,往往不夠婉轉。我媽媽就經常說我說話直,不懂禮貌

所以會進入一種死循環,說錯話-內疚-道歉-繼續說錯話-內疚-繼續道歉

說實話,只要捱過這段孤獨期,後面慢慢就會好的。和男生聊體育遊戲,和女生聊時尚八卦,全世界通用。我現在在德國交換,第一天想家想到哭,一個星期後完美適應,開始想半年後肯定捨不得走_(:3」∠)_其實不管在哪裡,哪個國家,都會有它美好的地方。題主需要一段適應期,和一個可以交談的好朋友。很多事情和國內的朋友說,對方不一定懂,所以最好還是嘗試和周圍的人聊聊天,總會找到和自己在一個步調的朋友噠~

想對話題主的是,出國一趟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有到另一個國家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的,make the most of it. 出國五年,有三年沒回過國,一年因為高考,一年因為志願者,還有今年因為要到德國交換。住過蚊子飛蛾各種蟲子的房子,用過洗完澡後比洗之前還髒的水,經歷過25個小時的飛機後,3度的天氣拖著30kg行李走了一個小時才找到住宿,而且路標一個字也看不懂的絕望,有哭過,但從來沒後悔過。

生命這麼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十年如一日,還是一日如十年。

放幾張最近拍的在澳洲和德國的皂片好了~

澳洲的白沙灘

這是我在陽台照的哈哈

下面這幾張是在德國,周末和朋友去附近的城堡和教堂


Hi,坐標NY 曼哈頓某校。某中國不熱文科專業master,全班就我一個中國人;另有一個美國本科韓國人。現有工作實習full time 3天,學習2天,所以日常的我,基本是在美國土著的包圍下。

說出來你不信,我一開始在申請學校的時候,就避開了中國人扎堆的學校。來這個學校,面試還特地問了有多少中國人,答曰去年有一個,想了半天。所以,對於這個環境,大部分是我自找的,我也帶有一定心理準備。

儘管做了很多準備,但久了還是體驗到了作為minority的孤單。孤單,就是我們的終極體驗。

1. 語言上。local NYer說話語速極快,信息量大。雖然沒有口音,但要跟他們愉快交流,對英語的要求比一般程度還高。快、准、狠,就是英語的要求。尤其是全是美國人的時候,他們不自覺就開始飆。

2. 課堂辯論很憋屈。我明顯感到英語水平不夠中文精確,對我來說,很多詞講不出來。我自動切換成低階辭彙,力求快速表達想法。他們作為local NYer雖然能聽懂,但還是隔了一層紗。#上學這麼久,降階辭彙都詞不達意的同學們,你們真的要努力了#

3. 交朋友少。但並不難。我覺得很幸運,我和班上有一個真正能聊天聊地的美國女猶太人是好朋友。她給了我很多無私幫助。一個頂N個只會say hi的美國朋友。理論、政治、學術、音樂等這一類人類共通的東西,聊得來,不分國籍可以是好知音!那麼做朋友的條件是什麼?真心。我本人也是個耿直girl,美國大部分人也是很耿直,真心在哪都吃得開。別帶著「學英語、幫忙」等各類稀奇古怪的目標去交朋友。我說,這樣私心太多,連中國朋友也是「利盡友盡」吧?

4. 還是寂寞寂寞寂寞,那麼和中國人多玩玩也沒關係。別讓自己過的得太孤獨。比如我在紐約,只要想出門,永遠不寂寞。

5. 比起美國人那種開放態度,不知道什麼鬼怪國家來的鄉巴佬(別上綱上線,我就這個意思),才更無趣。我參加許多這類國際生的活動,他們確實不如美國人可愛。

6. 跟受過教育的美國人玩比較開心。對中國印象停留在50年代的傢伙,別湊上去了。大家(冷漠的NYer)都很忙,不要再讓我科普你Google一下,去旅遊一次就能知道的事。

7. 一個人的時候,更能好好思考自己的本心。這是難得的機會。

成年了,很多事不要讓「留學」這個標籤背鍋。

其他我個人的偏見

美國人經常夸人,讓人很有自信。

美國中產,略窮。

美國人,很溫暖。某些族裔,被歧視,要多從內部找原因。

保持對中國華人第一代移民的警惕,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學歷、偷渡而來這類,寧願相信美國白人陌生人。

中國人扎堆,看是啥堆。你要相信,很多最棒的人都來了美帝,中國人也不例外。你非要扎垃圾堆,我只能攤手。

個體不等於族裔。

對人好能得以同樣回報。

非常搞笑的joking:NYC=曼哈頓;Queens人民(我們是Queens人);Brooklyn人民(我們在Brooklyn就是一個區一個自己的city,你們曼哈頓高大上,走好不送);Staten island(其他三個區:「???沒啥存在感。再見。」SI:「哦,再見唄。」)

~~~~~~~~~~~~~~~

布法羅在哪?紐約?(; ̄ェ ̄)


日本東京pt養成校

全校就我一個外國人

交作業 作報告 考試

都是統一標準

從沒掛過科

主要是我國內中醫大學6年畢業

有一定的醫學基礎

外加日本的醫學名詞

漢字很多

看起來也不太燒腦

入學前n1已過

不過在工作中用到的口語

還是在學校時鍛鍊出來的

跟著他們喝酒 唱k 爬山

也是業餘生活豐富的三年

沒覺得有啥憋屈或者無聊的


我是我們專業的唯一一個國際生,雖然有2個中國華人,可是他們都是當地出生和長大,非常美國化的。我和你處境是一樣的。

我建議是一定要交朋友,一定要有study group。因為pt專業課只會越來越難,有時候你花3-4個小時才能弄明白的問題,問別人只需要10分鐘。而且pt後期會有很多手法治療,需要很多練習。所以還是問問別人,可不可以一起學習,然後幫助別人也得到幫助,這樣就會共同進步。


勉答一發。

畢業快四年了,坐標腐國十萬人口小城。

我讀傳媒,我們學院我那一屆200多個學生,只有我一個亞洲人,連個BBC都沒有。跟我狀況類似的只有一個東歐妹子和幾個法國人,不過好歹人家也是歐盟護照+白種人。

可能是我英語還不錯加上之前已經在國外學習了三年,融入的還不錯,但也僅限於同一個group的同學。大家出去party也都會叫上我,甚至我睡死沒去上課的時候也會給我打電話叫我起床上課(手動捂臉)。

給題主的建議就是,主動點跟大家交流,挑合得來的(同性)同學做朋友,group project盡量跟上大家的節奏別拖後腿。不懂的東西一定要問問問!!!千萬不要怕丟臉!因為沒什麼比不懂裝懂最後出醜更丟臉!

而且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來顯示自己的價值。比如說有一次我老師說想搞一個師生聚餐,我就說有個中餐館不錯,但他們紛紛表示看不懂菜單,我說沒事你們負責吃就行,剩下我來。結果當天我帶著所有Photography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包了當地最好吃的中餐館的兩張大桌,所有菜都是我點的,他們吃完之後表示從沒吃過這樣的中餐,實在太他媽好吃了!那一天應該是我在英國三年主人感最爆棚的一天吧。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讓樓主打開自己的心扉,別人覺得你不那麼神秘,自然也會主動跟你交流了。


美國高中三年2006-2009,全校唯一一個中國人。

我去的是一所教會學校。而且屬於那種,Baptist, Right-Wing, Extreme Conservative的那種基督教教會學校。學校裡面少數族裔比例不到5%吧。很多白人表面上都很 nice,但是在自己的宗教信仰原則上面很強勢,你和TA 的信仰一樣,你就是個好孩子,你和 TA 的信仰不同,你就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們學校有一個巴基斯坦來的孩子,人家是穆斯林。齋月的時候,孩子中午不吃午飯,學校的老師和職工就輪番的去給人家洗腦,送好吃的,讓人家吃好吃的,破壞人家的宗教信仰。

剛剛到學校的時候,學校就會有人挑戰我一些我國的敏感歷史事件問題。歷史課本上面的內容與我國的內容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在講到1945年之後的那段歷史上,角度完全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我一方面是腦洞大開,另一方面也是開始理解什麼叫客觀的看待歷史問題。國內有很多要出國的人問我英語口語怎麼練,我的答案很簡單:和美國人用英語撕逼就行了。

2008年汶川地震,所有在海外的人的心都掛在中國,每天看完新聞報道哭的不比國內的同胞要輕。可是學校牧師的大兒子見到我之後,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中國政府這次在地震的死亡人數上肯定又謊報實情了。那個牧師的大兒子當時30多歲,3個孩子的父親,屬於美國的那種右翼分子。我當時年紀小,氣的都哭了,哭著大聲問他:This is how you Christians preaching how you love the world, huh?! 後來,因為大聲挑戰他,我還吃了懲罰,放學後留校在 detention hall。

個人拙見,在全校做唯一的一個中國人其實應該是一種心態。中國人多的學校雖然有團結的時候,但是有些時候中國學生多並沒有讓這些人真正意義上的團結起來。無論學校里的中國人多還是少,自己內心的那口氣足足的,有那種 ownership,有那種氣魄說我為中國代言,當外國同學提到中國的時候會想到:我知道一個特別牛逼的中國人,TA 叫 XXX。


我們所PhD里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感覺沒什麼特別的,畢竟不遠處商學院全都是中國人。


我是我們專業唯一的中國人。本來這種情況對於留學生來說已經比較難受了,我又是一個不是很愛社交的人,所以在班上存在感不強。但基於我的專業是需要大量合作和交流的,不得已也得硬著頭皮盡量跟別人說話,所以目前為止我跟同學的關係也還不錯,還有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但始終是無法融入其中,不只是英語的問題,很多梗都get不到點。。。所以一般我只能聊學習上的事情。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這樣,那時候英語也不好,別人說什麼我都只能聽著傻笑,那段時間壓力大到快抑鬱了。但現在,一切抱著隨緣的心情,能多聊兩句就多聊兩句,畢竟我的同學人都非常好,不存在排斥的情況。所以題主不要強求去融入,反而會弄的自己壓力山大,從簡單的扯扯天氣抱怨抱怨作業老師開始,你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而且交朋友無論在哪裡都是需要緣分的,如果真的合的來語言也不會構成太大的障礙。

最後加油,祝好。

(再曬下貓( ^ω^ ))


只想說,語言不是key point。對你感興趣的人,完全不會在乎你的語法,你的用詞,你的口語。但話又說回來,有多少人會對我們感興趣呢?


數學課上唯一的中國人。感受就是感覺你就是世界的中心,來自全世界的人都想圍著你坐。


推薦閱讀:

申請碩士留學,哪一些國家或項目可以得到全獎 +生活補助?
在德國呆夠了怎麼辦?
在荷蘭瓦赫(格)寧根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日本上大學的費用真的那麼貴嘛 ?
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是怎樣的狀態?

TAG:留學 | 留學美國 | 中西方文化差異 | 北美留學 | 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