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人二十歲行冠禮才成年,但十三四歲就能結婚了?

為什麼定的成年時間那麼晚?而未成年就可以結婚了?


因為古人並不是二十歲才加冠啊。

加冠和笄貫就是成年禮,沒加冠和笄貫的,從禮儀上來說,就沒結婚的資格。而結婚前,大人就務必要向世界證明孩子「已是成人,可擔待婚姻大事了」,因此雖然書上說「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實際上很多時候並不這麼執行。

舉例,魯襄公十三歲加冠,萬曆帝長子朱常洛十五歲被要求加冠,宋高宗趙構十六歲加冠,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著說的是虛歲,他們加冠的實際年齡還要更小。譬如朱常洛被大臣要求加冠的年齡是十五歲,實際上他那時候連十四周歲都不到(萬曆十年八月~萬曆二十四年二月)。

民間也這樣,爭相早婚,風氣很差。有的騷年太小,十三歲要娶媳婦,就趕著結婚前一段時間趕緊給來個加冠禮。也許你會說「他還是個孩子啊」,對,就是個孩子,但風氣如此,等到二十歲冒頭,就很難娶到媳婦,到二十五歲就非常艱難了。

幾十年前,曾有一曲阜騷年,明明已經「成年」,明天就要娶媳婦了,卻還露著個小雞雞,光著屁股滿街跑。這大約與古代的風氣和社會有很大關係,因此古代人在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很感慨,認為不該這樣:

(《禮記》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近今風氣浮薄,不必拘古禮。大約不可過早,亦不可過遲。總宜婚配及時,以杜其邪淫之漸。至於初婚時,少年血氣未定,不知撙節,每從數月內,種下一生病根。或成癆瘵,甚則夭亡,即覺而知悔。

這是說少年結婚的害處,最主要是不知道克制。我鄉有句俗話,曰「娶了媳婦腫屌」,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因為這是個政治問題。以前我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極大的困惑。後來我讀書讀到春秋時期晉國的六卿制時,才豁然開朗。

還是那句話「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庶民是沒有資格和必要舉行冠禮的,因為冠禮的本質是為了標誌權力交接的年限,而不是單純為了紀念一個人成年的。在整個周代,依照周禮,貴族公卿士大夫家的男子年滿20,即可行冠禮,然後可以繼承自家的封地和公家的職位。未滿20的公卿子弟,沒有資格享有封地和參與政治活動。不過也有特殊情況,比如父輩體弱天年不久,或者父輩早亡,未滿年限的子弟為了提早繼承家業,會提前舉行冠禮。(舉個並非先秦但眾所周知的例子,西漢初年,晚年體弱的漢景帝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給未滿20的劉徹提前舉行冠禮)

冠禮是伴隨分封制而存在的,是為先秦封建制度而存在的禮儀規矩。一旦中央集權,分封消亡,冠禮也逐步消亡。所以秦漢之後,延續冠禮的也只有帝王家。士大夫階層的官職是依靠舉孝廉或者科舉而來,並非世襲,也沒有封地,舉行冠禮則毫無意義。所以後世的冠禮逐漸消亡。

所以說,冠禮的這個成年,並不是人的成年,而是分封制度下有權繼承封地和公家職位的資格年限,也就是從政年限。貴族公卿子弟,男20加冠標誌著可以繼承家中政治權力,女15及笄標誌著可以與貴族男子進行婚配。加冠和及笄禮,也是標誌貴族之間可以聯姻的年限。而貴族男子娶側室納妾等與庶人之間的婚配行為可以小於15歲。周禮里妻的地位約等於夫,是因為妻有等效於夫的政治地位。


1,二十加冠那是周禮書里寫的。而一來,書上寫的不一定是實際執行的(我們現橫幅上宣傳的也不見得是實際中就這麼做的,何況周禮還不見得是周代的官方規定)。二來,周禮這東西一開始就是對貴族定的,不是對庶民定的,你民間恐怕都不見得有「冠」,何論幾歲行加冠禮呢。

2,按照宋明常見的做法,冠禮經常在是婚禮前做(當然也經常省略不做),合併為婚禮的一個流程,甚至有些時候專門就是由岳丈來加冠、或岳家提供冠服(明代是網巾)。所以這種習俗下,是「決定了什麼時候結婚,就什麼時候加冠,不管幾歲」。ps,其實女性的及笄禮在周禮中也是有的,但被省略得更早更徹底;一般就是在出嫁前打扮的時候開臉換裝了。到近古時,甚至對公主郡主的封爵,都是慣例在定下婚事之後,才在婚禮前授予的。


古人有云:成家立業。

即先成家後立業。


你說的行冠禮那是王公貴族才幹的事,平民老百姓過個壽日連雞蛋面都不敢湊還行個屁冠禮,指不準那天就翹辮子了,可不得早早結婚續香火。


在古代,成年和結婚有啥必然的關係么?

現代當然有關係,因為現代婚姻是兩個自由人的結合,必須自己有獨立的能力,才能談到組合成家庭的事。但是古代不是啊,古代結婚是結兩姓之好,承宗廟之嗣。和個人獨立性一點關係也沒有。只要有了生孩子這個功能,不就可以結婚了么?就古人來說,只要父母在,子孫是沒有人格獨立這一說的,無論幾歲。比如古代法律規定,父母在子孫無私財,也就是整個財產都是父母的,子孫不經父母同意動用家裡的錢(哪怕這個錢是你自己賺的),那算偷竊。你爹說A就是A,你要是說B,就是不孝,那是十惡不赦的。結婚是家庭的事,對古人而言,二十歲以後,在家庭內部仍然談不上人格獨立,所以幾歲結婚都無所謂的。

至於古人行冠禮主要是代表那個人已經可以承擔社會責任了,說簡單點,就是可以當官了。因為先秦禮不下庶人,行冠禮的主要是貴族,都是憑藉血緣當官的。那當官這事,你必然不能讓太小的人干啊,要不然還不要亂了啊?所以要規定二十歲行冠禮。但其實也不是很嚴格,其實如果有需要,冠禮都是可以提前舉行的。


現代人,十八歲就能當兵,但二十二歲才能結婚


說明媳婦兒比生活更難對付...


隆慶帝就給萬萬九歲還是十歲行冠禮了,換冕服和皮牟服行了冠禮,這個不一定要等二十歲,順治十四歲親政早就大婚了,同樣的光緒都十八了還沒大婚,這個得看長輩吧


因為對付老婆比對付老闆難得多。。。


古代人均壽命比較短。不早點結婚如何保證可以傳宗接代!


用現代思維去代入古時了。

誰說結婚必是要先成年?有點像現在的父母「你沒結婚在我眼裡就還是小孩」的催婚邏輯…衡量一個人的成熟成都可以有很多標準,婚姻只是其中一個,但不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

禪讓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同時期的西漢王朝和羅馬帝國相比,誰的軍事力量更強一些?
假如沒有侯景之亂,中國南北還會統一嗎?
古代的「流放」具體是怎麼執行的?
王安石變法能否算作成功?

TAG:歷史 | 中國文化 | 婚姻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