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考古團隊可以挖曹操墓(古墓),不可以挖新墓?

兩種墓有什麼區別嗎?百年後會有人考現在墓的古嗎?


首先從時代上來說,考古學的研究下限一般定在明朝滅亡,也就是1644年。

但這不是硬性規定,在具體的操作中不可能嚴格依照,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工程建設中發現的墓葬還包括清代甚至民國時期的墓葬,這些墓葬也具有一定歷史研究價值,所以也在我們的工作範圍之內。即使沒有任何價值(當然不可能這麼極端),按照工作程序也會由考古工作者去清理。考古工作者看的不是經濟價值,這個墓值百萬,就去發掘,這個墓不值錢,扔了不要,不可能的事。

還有就是動機的問題,首先沒有人會想到當時正在發掘的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對於墓葬來說,除非是基建過程中發現了,不發掘就會被藍翔技校的畢業生完全推平了,才會進行配合基本建設的發掘。考古工作者不會去主動去找哪裡有墓葬然後心血來潮就挖一個,一是不符合規定,這是硬性規定,發掘活動是需要國家文物局審批的,不然也是違法。二是,說句實在的,你知道考古多苦嗎?拿我來說,夏天37度以上大太陽底下曬著,有時還沒個遮陰的地方,為了保持小鮮肉不變成老臘肉,臉上帶著騎行面巾,一動不動汗也嘩嘩的流,大冬天的也不閑著,我不想做辦公室喝茶看報紙啊。。。人之常情,挖了東西又不是我們的,我沒事找事啊。

最後說一句,不了解就不要一廂情願的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對別人付出心血和汗水得來並且你可以享受到的成果起碼要表示下尊重。(針對某回答)

加一句

我不知道你說的新墓是什麼意思,如果是說現在的墓,這怎麼說呢,有主的墓誰會去挖,無主的墓幹嘛要去挖,挖也是拆遷辦的活啊~


考古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儘可能了解和還原古代人類社會,現代人類社會通過浩如煙海的紙質和電子資料已經了解的想當清楚了(甚至於我們還活在其中),那麼發掘墓葬還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還要涉及到倫理學和法律方面的問題……


沒有學術價值。


挖新墓那是公檢法乾的事情...


原則上來說我國考古工作者是不會主動開挖帝王陵墓的

因為剛建國時挖萬曆大明神的墓但是沒有保護好而損失慘重

很多珍貴的絲織品字畫等直接就灰飛煙滅了

當然這只是原則

怎麼算搶救性發掘 定義權還是掌握在趙家手裡比如曹操墓


中國有項工作叫文物普查,以此發現並登記在冊的地下文物(以及古建築、可移動文物等等)數以萬計,而每年的考古發掘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並不是發現了就要挖走。

考古工作的手續非常嚴格,必須經過嚴密的評估、上報、審核程序才能付諸實施,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習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強調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方針其實正是對中國多年來考古經驗和工作的總結,如今行業原則便是以基建發掘、搶救性發掘為主;而文物普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在於知曉文物的所在,從而劃定保護範圍、更好地進行原地保護或妥善保管,限制現代經濟活動對文物無意或有意的破壞行為。

因此每次見諸報道的古墓等地下文物的發掘,基本上可以說都是配合國土資源開發或搶救被盜殘局。主動發掘古代墓葬的案例聽老師講過,不過那個案例並沒什麼吸引大眾眼球的地方,自然也不會被媒體拿出來。

至於考古學對古、今墓葬的不同態度,其中原因之一已經有答主提過,各國考古學都有官方規定的基本年代下限,中國為清朝入主的1644年(比較有趣的是英國規定的是諾曼征服的1066年,而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把考古學研究實物資料的方法應用到了對工業時代的研究中去)。另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對文博考古工作本身的嚴格規定也間接地使得這些工作不會針對有主之物,「傳家寶」的個人所有權和轉讓權仍然受法律保護,至今尚有後人看守祭掃的墓葬即便是「有研究價值」的古墓,國家也不會輕易剝奪後人對墓葬的合法權利。

不過個人知道兩個所謂「國家挖祖墳」的特例。其一是201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地,發現和發掘起因於呂氏後人中的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自己作死掘了祖墳(06年的特大文物盜掘案件)。另一個比較有趣,是15年的時候浙江慶元有一建築工地挖出了古墓、文物遭到哄搶,考古工作者在搶救發掘的時候發現該墓竟很有可能是當地還活躍著的胡氏後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在哪裡的「胡紘疑冢」(胡紘,南宋朝臣,因主張並參與彈劾朱熹導致朱子門人被全面黨禁,擔心百年之後被掘墳報復,故建造多個疑冢並秘藏),於是胡氏後人也非常高興:祖先的秘密終於重見天日啦!

但不論如何,以上並未違背工作原則。

正如之前答主所說,大規模配合基建發掘的時候如果發現明清以後乃至近現代的遺存,有必要的時候也要清理並登記在冊,但這並不表示有主祖墳就要受到殃及。去年四川簡陽,成都新機場規劃區的全面清理工作中,早在考古隊正式開工之前,當地村民就已基本完成了祖墳的遷移工作——沒錯,「遷墳」這一辭彙在今天、尤其在墓地缺少明確規劃區的鄉村,仍然是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因此對於某些甚囂塵上的言論(尤其「掘人祖墳」、「上交國家」)請允許我謝絕友善度(當然,不針對友好提問的題主):無知、坐井觀天,聽風就是雨,殊不知那些道聽途說的東西早就是別人嚼爛的屁、官方規劃早已細緻入微;這大略也是一種被害妄想症吧~


挖古墓才叫「考古」,挖新墓那就要改名叫「考新」了。

百年之後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挖墓考古,因為現在中國是火化為主,挖出來是一堆灰。而且墓裡面沒什麼陪葬品,頂多挖出個骨灰盒。

還有就是現在墓地那麼貴,甚至高過房價,死不起啊!也許將來會流行把骨灰盒放家裡面。

上海市民嫌公墓貴買房存骨灰

清明假日期間,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如今一些市民買房不為自己或家人住,而是擺放骨灰盒——上海崇明、江蘇啟東等個別地方的商品房搖身一變,竟變成了「私人墓園」。

記者查詢到,今年2月上海新房成交均價為3.7萬元/平方米,而上海墓葬用地資源日益捉襟見肘,墓地價格高企,每座墓地均價在10萬元上下,高端墓地價格更是在30萬元左右。且本市很多公墓有價無市,多數已停售或限售。

根據相關規定,國內安葬骨灰的墓穴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米,因此可以推算出高端墓穴按面積計算的單價不會低於30萬元,這比一些頂級豪宅的價格還要高出一大截。

有報道還稱,如果按墓地的20年繳費周期和房產的70年使用權換算年均「居住」費用,墓地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網友們感嘆墓地價格高,「死不起」。


若干年後挖現代的墓進行考古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必要性不大,因為古代信息缺乏,墓葬是很好的文化載體,可以補充很多信息。

今天信息存儲方式這麼發達,關於這個時代的信息都可以存儲。以後只要數據流傳不絕,就可以為後代很高效的呈現這個時代。為啥要用挖墓這種低效的手段呢?

考古,還是信息更重要


因為考古時間上限是截止明朝。


沒有價值。


推薦閱讀:

古墓在沒發掘以前是個什麼結構呢?
當前主流的殯葬方式會導致考古行業的消失嗎?或者說未來考古行業會發展出信息時代下的新形態嗎?
為何古埃及很多法老都只留下了木乃伊,沒發現當年的陪葬品?
家中老人去世選墓地,打金井冒出很多水好不好?
為什麼中國會有墓穴文化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那麼大的陣仗?

TAG:道德 | 考古 | 社會人文 | 墓葬 | 墳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