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印尼、韓國等國不對本國貨幣面值進行調整?
日常消費動輒幾十上百萬不會影響嗎?我是從事遊戲行業的,遊戲設計初始時就會考慮數值取值問題,通常頁游較大,但即使如此到了後期也會對數值進行壓縮(如魔獸劍三等),避免膨脹帶來諸多不便,我覺得貨幣同理,那麼這些國家為什麼不對本國貨幣面值進行壓縮呢?
補充一條新聞,印尼考慮幣值進行調整了:http://cn.reuters.com/article/indonesia-currency-note-change-idCNKBS1480YS印尼央行總裁周一稱,該央行正在尋求去掉印尼盧比紙幣面額中的三個零,以簡化其貨幣體系。
央行總裁阿古斯-馬托哇都朱(Agus Martowardojo)稱,他已請求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重啟一項被擱置的計劃:調整改變盧比紙幣面額,讓紙幣更有效、更簡單。
相關問題:為什麼很多東亞南亞國家的貨幣面值都很大? - 東南亞 - 知乎
@Joe De 謝謝邀請,這似乎是一個偽裝的很好的貨幣史的問題,我算是跨界答題了。
越南和印尼不熟悉,就來說說為什麼韓圓這麼大面額吧,主要是兩個因素,歷史因素和經濟因素。
話說韓國的貨幣還是挺有古風的。基本單位是Won,翻譯成「圓」,然後一個Won等於一百個Jeon,Jeon翻譯成「錢」,就是古代中國一錢兩錢的那個錢,所以Jeon就是對應古代中國的一個銅板^_^. 很多韓國人就姓Jeon,翻譯過來就是錢某某。
----多謝評論區指正,該姓主要為「全」和「田」。----
圖為50000韓圓大鈔(大約人民幣290元)!
韓國的通貨膨脹歷史從開國就很嚴重。韓國的央行——韓國銀行是1950年建立的,開始發行韓圓。 1950年,這叫一個生不逢時啊,之後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戰爭打了幾年,韓圓也跌破了天際,幾乎成為廢紙(圖為1000舊韓圓)。到1953年,好容易停戰了,大家知道韓國這個國家確定還會繼續存在,但是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呢?韓國銀行發行了hwan note, 翻譯成韓"圜"(話說不帶韓國人這麼玩漢字的吧……)規定100韓圓兌換1個韓圜(圖為1000圜)。這十倍的差額就是來自於經濟問題了。在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是靠產業政策和國家保護主義,二是靠大力發展出口,並且吸引外資,反正國家小盤子小,地理位置又重要,其他的大國出於政治利益的考量也不會真的計較這種國家保護主義。而要吸引外資和發展出口,那麼就最好不停的讓自己的貨幣貶值,這樣的話國內的勞動力便宜,外資才會願意進來投資,而貶值之後,出口也會變得更加的容易,因為東西在國際上賣的便宜了。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真的奇蹟,漢江奇蹟的天時地利是一方面,但是也是千千萬萬普通的韓國人的汗水堆積起來的,廉價的勞動力,歐美的資本,加上政府的保護,韓國總算是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而這些創造奇蹟的韓國勞動者自己,說實在的也並沒有能怎麼享受到勞動創造的價值,因為他們的貨幣在不停貶值,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國際購買力依然長期處在一個較低的水準。韓國能有今天的發展,也是犧牲了一兩代人福利的結果。都說大國崛起辛酸不易,其實小國的奮鬥也會給人一種尤為悲壯的感覺,因為大國崛起之後好歹算是能一定程度上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了,但是韓國即便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其國家安全,外交等等方面其實依然不全由自己的意志所操縱,也是令人感慨。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韓圓的比例其實還可以,大約是700-800兌換1美元上下波動。比之前大概漲了四五倍,中國78年的時候1美元兌換1.6人民幣,到94年1美元兌換8.5人民幣,差不多也是漲了這麼多。
但是1997年的金融危機再次改變了一切,韓圓直接上升到了1600:1,之後又慢慢往下降,韓國人高興的看著韓圓跌破了1000:1大關,2008金融危機又到了…… 至今八年過去了,再也沒有下過1000.
因為「圓」貶值的時候貶的很厲害,那麼一「圓」等於一百「錢」的「錢」就更不值錢了,於是「錢」就慢慢的退出了實際流通領域(其實現在我們的「分」也在經歷同樣的事情),而這就意味著「圓」成為了事實上的最小貨幣單位。人家50-100圓都是硬幣了:
這進一步導致了「圓」的貶值——因為價格總是要在基本的貨幣單位上作出區分的。所以一來二去,韓國的購物網站下載都是這樣的(注意看尾數,基本上後面的那個0一直都在,絕大部分商品後面兩個0):紙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政權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其本身是一種貨幣的化身。紙幣的價值取決於信用,這個信用就是靠所在國經濟、貨幣發行量、消費者信心等等因素決定的。但通俗一點講,富有國家的紙幣就是價值高。
而一些國家紙幣面額數字特別大其實也體現了該國當前或歷史上遇到過通貨膨脹、經濟困難等問題。
能夠讓經濟良好運行,紙幣本身的流通、使用和接受度往往比面額數字更重要。這就好比幾十年前,茅台酒也就幾十元,但當時我們並不比現在富裕。
下調單位面額的數字往往就意味著要「濃縮」幣值;增加新紙幣單位價值;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市場接受度。歷史上每次重大通貨膨脹,銀行都發行新幣回籠舊幣,但如果沒有就轉經濟頹勢的政策,往往導致民眾以更快速度拋售新幣。
以人民幣為例,如果當前就出台新規定讓新版1元兌換舊版20元,難保不會發生極大規模的擠兌、拋售人民幣換外匯和搶購日用品的情況。因為經濟形勢和國內政治氛圍肯定會極大打擊這種政策的號召力。
當然也不是說單位紙幣上的數字越大越好,數字過大不僅不方便日常生活,也是一種計算負擔,還會加大民眾的通脹預期。從經濟上看,日韓是有能力用單位紙幣面額小的新幣代替舊幣的,但由於其與國際市場融入很深,大規模幣制改革都會波及到國際股市,所以當局不願意冒風險。謝謝邀請。我再一次利用有限的午休再一次回答一下您的另一個問題吧。我便談一下我的看法吧。我個人覺得,貨幣面值大主要是與通貨膨脹有關。貨幣就像一根頭髮。看上去似乎政府說改便能改,實則不然,牽一髮動全身。另外,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有點誤導性。題主問為什麼不調整一下貨幣面值,但是題主想解決的問題是「買個麵包都要幾百萬,為什麼不調整為幾塊錢就能買得到呢?」。所以您的提問和想解決的問題不是一個方向的。如果越南等國家取消大面額紙幣,因為通貨膨脹依然存在,所以並不會出現調整貨幣面額便能把一個麵包價格從幾百萬下跌到幾塊錢的情況,而是會出現一個市民要提著幾麻袋10塊錢的紙幣湊成的幾百萬去買一個麵包的情況。回到您想解決的問題上,在經濟市場上,任何東西都與貨幣相關。例如對內的貨幣體系,對外的各國匯率等,這個發行貨幣的面值和貨幣的總額,可謂牽動全世界,並不是某一國政府拍腦袋突發奇想而出的,我在武大修讀經濟學第二專業的時候,曾經在宏觀經濟學上學過一個公式,用於計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英國發行多少貨幣,面值多少最為適宜。但是由於現在沒有從事相關工作,所以便忘記了,想起來也實在對不起教我經濟學的老師們。歡迎專家給我的回答進行補正。再次,謝謝您的邀請。
我在印尼,平常一天消費也是幾十上百萬 之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原因有兩個。第一,改動成本太高。因為現在所有地方的價格都是按照現行的貨幣標示的,如果現在去掉這些零,那所有的地方都要相應修改,菜單,標籤,各種系統,線上網站,不勝枚舉。這其中也少不了出現誤解扯皮的情況,第二,習慣成自然,也不覺得那麼彆扭。每天使用其實會自動忽略多出來的幾個零,跟用人民幣沒啥區別,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和民意去推動改變。而且就我觀察,很多地方在標示的時候也會默認省去多出來的三個零,人們已經找到了些折中且約定俗成的方法
以前相同的人口對應的貨幣數字現在增加上千倍,自然要增加貨幣總數字,因為美國的糧食擾亂價格體系,歷史多數時間人口只能在一個今天看來很低的數字上維持的
不必調整面值,只需調整單位即可。
例如說創造一個單字單位(例如「佰」或者「仟」),等於一百韓元。然後大家逐漸認識到「佰」 比「元」方便的多,自然而然就沒人用「元」了,這樣就慢慢大家都可以少寫2個0了。
我朝的「分」,估計也是這樣慢慢被淘汰的嘛。
推薦閱讀:
※既然港幣跟美元聯繫匯率,那麼發行港幣的意義是什麼,與直接用美元結算有什麼差別?
※央行將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意味著什麼?
※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中國會不會像委內瑞拉那樣直接對內巨幅貶值呢?
※如果,2018-19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目前最有可能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現鈔賣出價,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