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都有哪些小吃讓你終身難忘?


足以慰平生的食物,說兩個,一個小吃,一個不算是。

先說牛肉麵吧,你沒看錯,蘭州牛肉麵,不是蘭州拉麵。

小時候從幾毛錢一碗到現在最便宜也要七塊了。先看圖,這麼拉的。

小時候總是嘴饞,出去總會纏著爸媽要吃牛肉麵,麵條好吃,湯好喝,蒜苗的味道都喜歡。要三碗面,爸媽一碗,我一碗,總是吃不完然後給他們吃。

後來長大了一些,輕車熟路,進門奔向撕票的師傅:一個大碗,一份肉一個茶蛋,云云。然後遞錢,拿票,奔向大灶台那邊,把小票給師傅:一個二柱子。再去領一份肉一個蛋,這叫做肉蛋雙飛,再佔個桌子,然後去看師傅拉麵、下面、撈麵,拉麵的師傅拉完扔向大鍋里的時候我就能分辨出那是二細、韭葉、細的還是我的二柱子,心中難免伴隨著雀躍和小失落,師傅撈麵的時候,我已經打算好了辣子蒜苗的大概配比。

「二柱子誰(fei)滴」? 我,我,我滴。

「辣子多嗎少」,辣子多些,哦,蒜苗子也多些。

然後師傅咣咣咣四五小勺的辣子,再手抓起一撮蒜苗扔進碗里,端到我面前。二話不說,端起來就去吃,辣子越多,醋也要相應的多一點,這樣味道才更正。吃面的時候必須簌簌地吃,大家吃牛大都是有響聲的,誰的響聲大,誰就在大家眼裡比較口正(牛逼),吃完面喝湯也會有聲音,這也代表了對這家牛大味道的肯定和尊重,吃完走人,回味無窮,下次再來。

高中每個禮拜要去食堂吃好幾次牛大,比外面的便宜幾毛線,做的和外面的差不了多少,很多孩子都是早餐一碗牛大,儘管那很大量的一碗,但吃了就是滿足,不吃整天都感覺空虛,高一的時候外面一碗2塊4,食堂一碗1塊8,後來畢業的時候食堂3塊5,外面4塊錢一碗了。

大學在南京讀的,每次和甘肅老鄉的話題都從一碗牛肉麵開始談起,那時候最好的約定不是我等你,而是放假回家吃牛大。牛肉麵在蘭州,黃河北邊和南邊味道都有細微差別,都特別正宗,出了蘭州又是一個味了,出了甘肅都沒味道了。曾經幻想吃一碗牛大,口水直流,有一天走進了一家有著蘭州拉麵牌子的店,進店失望的是店裡都沒有蘭州牛大店裡的味道,帶著忐忑的心點了一碗,可惜滋味全無,師傅連個二柱子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會拉一個和二細很像的面。

外省市很多青海人開的店,都有拉麵甚至蘭州拉麵的招牌,可惜哪裡我無處安放我的鄉愁味蕾,所以回家吃牛大。

蒼鷹,馬子祿,安泊爾,占國,金強,馬有布,黃師傅,金牛,吾穆勒,建強……好吃的太多,隨便街邊一家牛大,也有你要的味道。

有一些味道,或許只有當地人才更清楚吧,回家出車站的第一件事是先去吃一碗牛大,蘭州火車站旁邊的都一般,雖然他們也比外省的拉麵好幾倍,但我會走得遠一些去吃,任性的時候,三天不吃家裡的飯,早上一碗毛細,中午一碗薄寬,晚上一碗二柱子,第二天換其他粗細的吃 ……

說到這裡,我真的又想,回家吃牛大!

凍果子,又叫軟兒梨(wan,蘭州人這麼發音),每年冬天家裡總會凍一些,或者買一些已經凍好的。梨子是秋天摘得,然後冬天放在窖里或者外面冰雪上,自然封凍,然後就放在室外,包起來,讓他們不停地封凍和解凍,梨子果肉物質會發生變化,越來越甜,外皮會變成褐色。

怎麼吃?把凍成冰疙瘩的梨子放在盛有冷水的碗里,在室內熱慢慢解凍,梨的外表出現一層薄冰的時候敲碎,然后里面的果肉就是一包香甜的漿液;吃完火鍋上火了,來一個簡直爽炸。還有清嗓止咳潤脾胃的功能,母親總是身體單薄,冬天常常感冒生病,所以家裡到了冬天肯定有這東西,看著她吃完一個人也精神了,不咳嗽了,我們也感覺心裡甜甜的。


--8.27更新--

8.22的時候碼了一堆字今天一看居然沒!傳!上!沒想到你是這種知乎!!不過沒關係 我是勤勞的碼字手

1.紅腸

身為哈爾濱人居然忘了說秋林紅腸!!!

shame

shame

shame

我們家吃腸都買秋林紅腸所以沒吃過幾種香腸 自然也不知道紅腸與其它腸有什麼區別…剛才百度了一下 總結就是「顏色偏紅 西洋風味 肥而不膩 瘦而不柴」。

評論里有人問紅腸和干腸是一種東西嗎 當然不是啦!紅腸長這樣?? 干腸底下有圖不重複放了 哼 就算紅腸最有名我也還是干腸的腦殘粉-w-

圖自百度侵刪

2.粉腸

說到腸的話 我們家基本都是紅腸+粉腸+小肚+一種不知道叫啥的方型的腸的切片

我媽巨愛吃粉腸 口感算是糯軟吧 注意不是腸粉

圖自百度侵刪

3.列巴/格瓦斯

嚴格說這倆都算俄國傳來的

我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叫列巴 反正也是在秋林買的類似圖1的麵包 但是更講究些。如圖2 中間凹兩邊凸。

說起來我覺得格瓦斯很好喝啊 不過以前一直喝的哈爾濱秋林的 對於世面好多其它牌子的不做評價

圖自百度侵刪

4.蒜茄子

我姥姥昨天買了茄子 今天在弄蒜 沒錯準備開始腌蒜茄子啦!!過年的時候配著肉菜吃簡直了-w-平時也會當類似鹹菜吃 一直沒注意怎麼做的 準備這次偷師~印象里就是涼涼的一根茄子條 吃嘴裡又像吃了一條稍微清淡點的蒜泥…這個形容好像並不好吃 反正 就是還可以啦…

圖自百度侵刪

--------以下原文

謝邀…說起來我老家哈爾濱的 但烤冷麵我到了北京才知道…很多年沒回去也不大記得什麼小吃了 就說幾個我最喜歡吃的吧 我覺得是東北的但我也不敢肯定 有誤的話麻煩指出謝謝:)

1.凍梨

好吃 東北冬天放陽台上就能吃 到了北京都凍冰箱里 說起來昨天還吃了一個結果胃疼到現在…

(附一張昨天吃的時候拍的。百度上查到的很多都是凍到變黑的 總覺得那樣會有點變質了 不敢凍很久。 梨外表的冰碴子去掉 軟一軟吃特別好吃嗯 我媽不讓我吃冰淇淋但是同意我吃凍梨哈哈哈哈哈)

2.干腸

我的最愛 最愛 最愛 小時候姨媽經常做 真的愛死!!!!!我形容不出口感 反正有嚼勁 感覺像吃肉乾 嗯。但是巨巨巨好吃啊啊啊!我喜歡干吃 也可以拿來切片炒菜 蒸米飯的時候放幾塊簡直了 干吃一鍋飯我都願意!!!!

(圖自百度 侵刪)

然後我就只能想到熱菜了

3.溜肉段

每年過年姥姥都會做 我們家一般是肉+青椒+胡蘿蔔 肉段一般先過一遍油炸一下 然後再和菜炒

(圖自百度 侵刪)

4.鍋包肉

酸甜酥脆 蘸椒鹽吃 干吃 都完美

講真 我在北京的東北菜館也吃過幾次 鍋包肉 還是得到東北吃

(圖自百度 侵刪)

5.韭菜盒子

今天剛好被拉著一起包然後烙 雖然挺普通的 但是吃上停不下來

(圖自百度侵刪)

先這些吧 說餓了 回頭想到再來更新


小吃貨們跟我來吧,一飽口福..

綠豆粉,貌似只有銅仁某些地方有,反正在貴陽是很少吃到,每年過年家裡會做。

老闆,多放點辣椒,加點肉哦……

德江人稱呼叫:絲娃娃,和貴陽的完全不一樣……想捉弄小夥伴,就讓老闆多加點辣椒,保證他吃了蹦起來...(親身體驗)

長醬紫:

坨街米線,五塊錢一碗,真正的米線中的頂配啊,去一趟要是不吃這東西,簡直妄去我大儺戲之鄉

正宗遵義豆花面,到遵義去試試,真的是人間極品,記得要特辣哦

水城羊肉粉,陪伴了高中三年(雖然在貴陽吃的不正宗)

遵義羊肉粉,上次在遵義車站旁,一口氣high了兩碗....記得要糊辣椒哦……

菜豆花的完美打開方式....

這東西叫索索兒....夏天吃起來...

最後,當然是讓我日思夜想的,米豆腐...

別流口水:

還有這樣的:

豆乾


昨天頂著三十度的高溫去找這個,結果功夫就負有心人,沒找到 o(╥﹏╥)o 回來繼續看圖解饞。


謝邀。

我十六七歲的時候,有次因家裡裝修父親得回家,但是家中的那個養豬場又缺人手,只得我去了,雖然幫不上什麼忙,但喂餵豬什麼的,總不難啊,時間跨度差不多一個月,等回到家裡,已經過了大年三十,也不記得是初二還是初三了,我第一時間就是趕到外婆家,進門第一句話就是:阿婆,我要吃墨魚炒薯粉條。

這個菜是我從記事起吃到外婆因為身體原因做不動為止,差不多二十年。不禁是我,幾乎家裡每個人都喜歡吃,每到過年過節一大家人聚餐的時候,壓軸的一定是這個菜,哪怕是已經吃的飽飽的,只要這個菜一上桌,還是強撐著吃上一小碗。

後來,外婆做不動了,就手把手教給了我媽媽,說實話,做的也不差,只是還是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可惜,去年後,我是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墨魚炒薯粉條了。


謝邀,烤冷麵


瀉藥,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洛陽人要告訴你,牛肉湯啊!早上上學路上坐在路邊盛碗湯買上一塊錢餅絲或者拿上隔夜的燒餅,在湯里一浸,那個得勁,哎!

兩年沒吃上了,想家


我們合肥的鴨油燒餅,外面的皮烤的酥的要死,裡面鴨肉的餡又香又有味兒,配上一碗熱騰騰的酒釀桂花赤豆糊。。嘖嘖。光講講我都饞的想跑反(淮語:逃)回老家吃餅了。

鴨油燒餅加上冬菇雞餃、芙蓉蛋卷,下次回國這三樣我是一定要吃,這大半夜的。。饞死我了。


多了去了。

最愛驢肉,次之燜子。

村裡結婚喜宴上的四大碗我擦我天天都會想念那味道;給孩子過滿月有芝麻鹽吃,我擦雞蛋蘸芝麻鹽那味道我擦了。

我奶奶的獨門手藝——花生米、肉丁、辣椒放一起炒了,裝滿罐頭瓶,上學的時候她經常給我做好了讓我帶學校。

我媽腌的臭豆腐和臭雞蛋,臭到什麼程度你絕對想不到,白色的生物都爬出來。

最難忘的是我媽的辣椒炒鹹菜,我擦那味道我記一輩子。

窮,口味比較狂野。


謝邀。

今天朋友艾特了我一條微博

我是河北省秦皇島人,北戴河作為秦皇島的景點區,遊客對北戴河的了解貌似比秦皇島的多。

看到這個我就方了,完全認不出來。

看了評論才知道。。

圖一是燜子,圖二是花生小豆腐。

看了百度百科才知道並不是秦皇島特產啦 不過從小對這兩種食物見怪不怪 乍一看第一張圖片里的兩張圖的確很沒有食慾哈哈

不過不至於終生難忘哦

畢竟

我只是一個拔歲的小可愛啊

人生是什麼

我還是個花骨朵

(圖侵刪哦)

ー( ′ ▽ ` )?

ヾ(??3?)ノヾ(??3?)ノヾ(??3?)ノヾ(??3?)ノヾ(??3?)ノヾ(??3?)ノ

順便吐槽一下我學校的蜜汁菜單

衛龍辣條炒麵 炒餅 炒飯

味道還是不錯的。。


燴面,這應該不算是小吃,在我眼裡它是一道大菜,濃白的湯,順滑的面、Q彈的粉條,最重要的是上面的幾片羊肉,再放上點香菜,三歲的我就可以吃完一大碗。

燴面在我心中一直是神話一樣的存在。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別人給我爸結工程款,接下來必然是要去大吃一頓,一定會去找個燴麵館,點上幾個冷盤,點只燒雞,冬天還有個燉羊肉,然後大人們喝酒,我最期待的就是燴面,四兩的燴面,再來三兩羊肉,告訴服務員之後,總要被問上一句,小姑娘你吃的完么?翻個白眼,回道:再來一碗也吃的完!眼巴巴的等著服務員上面,每次都會認認真真道吃,像儀式一樣,先把肉吃光,然後把面攪一下,把香菜攪開,放一點點鹽,然後吃黃花菜,再吃面和粉條,最後把湯喝完,一滴也不剩,人生一大樂事也!慢慢長大了,鄭州的好燴面越來越少,一直不覺得蕭記好吃,只覺得貴,後來上初中的時候,學校食堂有燴面,良心價5塊一晚,為了吃這碗面,下課總要跑的快一點,要不就賣光了……

來到拉薩之後,看到以前的同學發(胖友圈)朋友圈,羊湯啊、燴面啊……給我饞的不行不行的,於是乎,出門找吃的!在高原缺氧的狀態下,依靠兩條腿,找到了幾家燴麵館和胡辣湯館。

一根麵條就是一碗燴面

其實,漂泊在外(在外面浪的日子)在過節的時候,在面臨寒風的時候,在有收穫的時候,最想的就是家鄉的味道,尤其是童年裡那股香味,就像一根飄渺的繩,牽著心,連著胃,一碗面吃下肚,不僅是胃,心都熨貼了。


謝邀。

生榨米粉"羊紅"壯話名叫「longbong」的豬血米腸"特大號的粽子"臘肉臘腸"捲筒粉"酸嘢"

需要解釋的留個言。我等有空了解釋??


坐標澳門。

檸檬車露的義大利冰淇淋。好吧雖然是義大利的但這好歹是老字號了,養樂多薑汁這些味道義大利都未必吃得到。真的是童年最愛啊現在每次回去都一定要吃。

木糠布丁,就名產啊不多說了但是是真愛。如果你的大學有澳門人,那麼學校嘉年華擺攤什麼的澳門人很有可能吃這個。

不太算小吃了,但摩羅雞、沙丹豬排、雲吞蝦子面(這個很多地方有)這些澳門茶餐廳名菜真的是滿滿家鄉味道啊。

並列的還有干免治牛肉、紅酒牛尾等等。

想到再更。


謝邀,這個問題,要等到幾十年後,我才能回答「終身難忘」。我認真的2333333333

真的會回來回答的。


沙胡鱸子,10多年沒吃了

說起來都是眼淚


韭菜盒子!

這個東西在我們那兒寫作「菜哈餅」,不過實際的讀音是「菜蛤餅」。

當然裡面並沒有蛤……只有韭菜和雞蛋。

初中的時候有個東北同學,他媽媽就是賣菜哈餅的,當時經常買來當午飯。

吃菜哈餅的時候,是需要用點兒力氣咬的。韭菜和雞蛋就在牙縫裡吱嘎作響,擠出馥郁的汁水,嘖嘖~

來美國之後,就吃不到這玩意兒了。不過今年初,我驚喜地發現匹村一家周末賣中式早點的飯店,菜單上出現了韭菜盒子!韭菜盒子並不是每周都有,有幾次我去就撲了空。後來,老闆娘看我愛吃韭菜盒子,就會提前一天在Facebook上發出消息,然後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吃啦!

嗯,今天中午吃了兩個 ^^


鍋巴洋芋!!!

就這貨!!!

各種街頭巷尾,公交站台,哪兒哪兒都是這貨!

重慶不止小面。這玩意吃起來不僅爽,還果腹。

隨便哪兒哪兒都能買上這麼一小碗,插上兩根牙籤兒,就能在重慶邊晃邊吃了。

假如跟喜歡的人去重慶玩,記得跟嬢嬢要一個牙籤就夠了~

啊!張嘴!


謝邀

我們徐州有不少小吃都是很值得說道的。這裡我就先選一樣介紹一下。

嗯,這是我們這裡獨有的一種湯品,看起來確實不怎麼樣,這顏色估計有人會吐槽說像是鯡魚罐頭的湯汁裡面打上蛋花,但是我發誓這湯絕對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

這種湯我們這裡叫「sha湯」,第二聲,至於這個sha字怎麼寫,我們本地人都弄不清楚。有人說是叫飥湯,也有人管它叫「啥湯」或者「飠它 湯」,都是細節,不要在意。

為什麼說它令我終生難忘呢,因為徐州人一年裡估計得有200天拿這個當早餐??

此湯的來頭不小,4300多年以前,中國烹飪的先師——彭祖,曾用野雞配麥糝製作的【雉羹】獻給堯帝,得到堯的賞識,封邑於大彭氏國(也就位於徐州),這個【雉羹】是sha湯的前身。

看到雉羹這種東西,想必大家也大概能想像出sha湯是什麼滋味了,不錯,就是那種麥香加上很濃厚的高湯味,不過卻一點也不油膩,只有鮮香。

sha湯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有意思,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喝到了這個東西,他覺得味道好就問下人:「這是啥湯哇?」可是尷尬就尷尬在那個時候這湯在徐州是沒有名字的,下人只得噗通跪倒回「謝皇上賜名」。這事完了以後或許乾隆覺得意猶未盡,就傳詔封sha湯為「天下第一羹」。

下面就附上此湯的做法好了:

製作sha湯需要特製的甄鍋(一種和澡盆差不多大的木鍋),它是用鮮紫柳木箍成,甄鍋木中有柳淚,氣味清香。sha湯的製作過程,首先是選料。在採購sha湯主體老母雞時,要求挑選比較肥的,相對比較嫩的,並增加了豬大腿骨,用當年去皮麥仁取代麥糝,這樣製作出來的sha湯,味更鮮美,營養更豐富。從中午十二點開始投料,首先把清洗乾淨的老母雞、豬骨、麥仁投入甄鍋,用武火煮熟,然後用文火把它煮爛,一直煮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共計16個小時。從凌晨四點開始清理,剩下雞肉和麥仁放在甄鍋繼續蒸煮,同時加入澱粉,一邊加澱粉,一邊攪拌,並用大火燒開,分三四次才能完成。

做sha湯的配料很多,有五香、生薑、大蔥、紹酒、精鹽、澱粉、味精、胡椒粉、香油、米醋等作料。有些作料需要早放,用布袋裝上和母雞、麥仁一起蒸煮。有的作料需要後放,在勾芡後加入精鹽、味精和胡椒粉,香油在出鍋的時候點在sha湯上。如果喜歡吃醋,也在這個時候點上。加蛋花則是直接把生雞蛋磕在碗里打碎,然後用滾燙的湯直接沖開。

雖說sha湯做法極盡精細,但它真不是只會出現在高級餐廳,而是在街頭巷尾的早點鋪都能見到,價格也非常親民,三五塊一碗(不知是不是鍋大產量多的原因),正是因為如此,sha湯也就成了徐州人的早餐必備。

至於sha湯怎麼吃,最常規的吃法還是配面點和一小碟鹹菜。最常見的是蒸包煎包,蒸餃煎餃這四種。面點並不出眾,比不了南方早茶的那一套,不過一旦和sha湯配在一起,滋味就美了:熱騰騰的包子就著濃厚絲滑的湯品,麵食吸收了湯的鮮美,湯又為麵食增色,下肚後那是一種溫暖的充實感,尤其是冬天早上這麼吃上一頓,簡直爽翻了,所以不少徐州人索性直接用包子泡湯吃。

可能有人會說這包子口感會不會太糙,是,單吃確實不精緻,但唯獨和sha湯是絕配。sha湯是配不來南方精緻的面點的,因為面點足夠精緻,不需要sha湯這種濃醇的湯品增色了,搭起來就難免顯得不和諧。

最後,說說為什麼要選sha湯包子組合向大家介紹,因為其具有代表性,代表著徐州飲食的特點----就像徐州人一樣,放達而厚道。徐州的很多特色菜都是這樣,看起來並不精緻,甚至很不精緻,但味道絕對好,吃下去往往能帶來無比的滿足。


鹵煮,炒肝,炸灌腸。

事實上,還有好多我都終身難忘,在我餓的時候一個個蹦出來在我眼前跳舞。


謝邀。

坐標山東濰坊。

嗯如果你湊巧不知道的話,嗯那你知道莫言么,嗯他是濰坊的。如果再沒印象…那也就算了吧,畢竟濰坊比較小。

說幾樣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雖然有的可能不是家鄉特有的。

1.火燒,濰坊肉火燒。

看清楚,這裡的火燒不是大家平時以為的驢肉火燒的那種火燒。[劃重點]

下面是來自保定的驢肉火燒,開口的,裡面夾著肉。

下面是濰坊的肉火燒,也就是大家平時見到的餡餅…但是!不等於餡餅!

一個好的濰坊肉火燒,外皮是酥酥的,內皮是軟軟的,火燒經過在爐里的炙烤之後肉汁流了出來,浸到麵餅裡面。咬一口下去,能夠感受到調好的肉的香味…

什麼,你說這個圖是用美顏拍的?好的吧那我們來看正常形態。

就這樣,你平時買到的火燒就長這樣。

看起來有點油是么,其實好的火燒並不油,而且有很濃的香氣,肉的香味。麵餅的香味…

任何一個濰坊人應該都知道早上起來吃兩個肉火燒就一碗豆腐腦(咸辣的!)的滋味吧,嗯?

2.濰坊朝天鍋

不要問我朝天鍋是什麼鍋…朝天的鍋么,嗯或許吧。

來,我們看看圖。

薄薄的單餅,裡面卷著你喜歡吃的東西,真的什麼都可以。

或許你叫它卷餅…但是,嗯你會在卷餅裡面卷豬頭肉么?可香了…真的…

之所以叫朝天鍋,我的理解是這些卷在餅里的肉啊,都是在一口露天(好的吧也可能不露天)的鍋里煮出來的…

3.蜜三刀

經搜狗和評論里的寶寶說…感覺好像不是特產誒…不管啦反正我喜歡。

一種甜甜的小吃,嗯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做的,總之甜甜的,又很香,黏性很大。

看圖看圖。

4.三頁餅/馬宋餅

就跟朝天鍋的那種餅差不多啦,薄薄的,平時拿來卷什麼都可以。特別是京醬肉絲。

嗯我就不找圖了吧。

以上,還有很多沒說的,什麼羊口老鹹菜啊扒菇啊水蘿蔔啊…日後再說!


推薦閱讀:

怎樣快速去掉啤酒上的泡沫(除了喝掉之外)?
吃貨的定義是?
推薦一些很酷的能夠隨身攜帶的啤酒開瓶器吧?
做為一個吃貨,什麼樣的感覺讓你最享受?
什麼是吃貨?

TAG:生活 | 文化 | 吃貨 | 小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