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孫燕姿的《在,也不見》?

《再見,在也不見》的主題曲


好多邀請,匆忙傾聽,寫下感受,僅供參考。

歌曲我聽得很認真很仔細,我把注意力放在了和聲旋律與唱詞兩方面,而孫燕姿的演唱方式相較之前並沒有很大的改變,畢竟《radio》和《簡愛》對孫燕姿來說是存在客觀商榷的成分,放眼望去,孫燕姿出道至今的經典金曲大多是海爾兄弟的抒情作品,獨立的燕姿雖然想找尋自己的突破點,可事實上除了死忠粉的迎合消化以外並無巔峰時那般掃獎受肯,所以改變是有代價的。

《在,也不見》從編曲風格來判斷是非常貼近孫燕姿鋼琴慢抒的類型,編曲走的是簡約極致風,第二遍鋪了更多器樂音色是為了增加歌曲的「衝突變化」,表現內心的糾結掙扎。

梁思樺的作曲我認為蠻不及格的,這首歌的旋律平的地方非常平(不僅平還無趣),突兀的地方非常突兀(跨區),缺少較強的記憶點(除了「2253~225323」你還能記住什麼?),旋律寫得並不精緻(不好聽唄),整首歌曲更像是孫燕姿在獨白,說著說著就來真假吼了(刻意撕裂不夠穩重),使歌曲比較明顯的違和畫面,旋律處理顯得很不合理,始終在平庸和極端中游移。

林夕畢竟是林夕,填詞部分沒什麼可說的,畫面和邏輯很強,主歌部分逐步在引導聽者的情緒,副歌不斷地傾吐會引起聽者淚點,填詞者的意圖在這首歌里表露無遺。

能錯的都已錯過

若還能重演

是否會痛的更熟練

該在的都已不在

若不辭而別

是否遺憾就能拖延

都是背影 何必回見

熟悉的淚 陌生的臉

不斷再見 還能說多少遍

已經塵封的 能不能視而不見

不敢再見 不想再面對面

只為了悼念 往事寫下的遺言

不管你在或不在

我愛或不愛

不想就不酸也不甜

熟悉的人 遠在天邊

陌生的情 永在眼前

不斷再見 還能說多少遍

已經塵封的 能不能視而不見

不敢再見 不想再面對面

只為了悼念 往事寫下的遺言

見多少次才會杜絕思念

看多少眼就能平息淚點

再用多少年去擺脫從前

原來再見 就是在也不見

沒必要發現 我們可愛或可憐

不斷再見 還能說多少遍

已經塵封的 能不能視而不見

不敢再見 不想再面對面

只為了悼念 往事寫下的遺言

照目前形勢來看,獨立後的孫燕姿應該回不到曾經海爾兄弟的巔峰了,也不會再有《遇見》、《我不難過》、《開始懂了》、《天黑黑》、《我的愛》等非常優秀的華語流行金曲。

我知道寫這篇答案只需寫寫故事烘托姿迷共鳴就能拿高贊,但我們客觀地對比《遇見》和《在,也不見》就能得出答案:十年前的《遇見》同樣是簡約的編配,只用了吉他和鋼琴的分解,連提琴烘托手法都沒用。第二遍副歌甚至沒用有過重的處理,而是以平淡的第三視角進行旁觀敘述。

那麼同樣是影視歌曲的作品《遇見》勝在什麼地方?

首勝是在旋律,別說整首《遇見》,哪怕是它的鋼琴前奏都讓人為之著迷。而《遇見》最牛的地方在於它與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畫風非常吻合,對主題理解十分透徹,很少見的佳作。反觀《在,也不見》,你可以說是實驗性、可以說這才是獨立後的孫燕姿、也可以說你們這些老姿迷要求太高了,只是很抱歉,曾經許多久違的感覺或許「再也不見」了,這個感覺就是「誠意」。

本來還算不錯的填詞卻搭配這麼磕磣的曲子,讓我說啥好呢,希望姿媽如果要唱鋼琴抒情,最好嚴格篩選一下作品,別什麼歌都唱什麼case都接,否則我都開始懷疑姿媽的審美了。


謝不邀。

在,也不見。聽了一夜。會心痛,會失聲,會掩面,會,流淚。

和期待電影不同的是,我一直期待的是燕姿這首新作,在也不見。

裡面有兩句歌詞,刻上了燕姿曲風深深的烙印。刺骨的孤寂,顯露無疑。

都是背影,何必回見。

熟悉的人,遠在天邊。

未經歷過漸漸消逝的青春,未嘗試過身邊人來人往的寂寥,大抵是不會明白,這些文字傳達的意義。

原本許許多多的朋友,一個,又一個,從你的身邊離去,那一個又一個的背影,我害怕你們會回頭看我,看見只剩一個留在原點的我,直到最後,原來不過自己一廂情願,不敢忘卻。已是孤獨人,何必回頭望。

人們就是這樣的從你我的身邊,離去,來臨,再離去。總有些我們無法忘記的人,印在你我腦海,刻在你我心間,熟悉的你,為何,遠在天邊,如此遙遠。

從電台發布的那一刻,發給了一個女孩。

look forward,她說。

thanks.

對我來說,熟悉的你,遠在天邊。look forward,一聲嘆息,真的好想你。

燕姿的歌,總是撩動著我每一絲心弦,刺痛著我每一根神經。一如往昔,這首歌,做到了。

不知還有多少新歌我能聽到,但每一首都感覺來的特別珍貴,每個人都會輸給歲月,那個短髮女人,真希望能一直聽下去。

愛了兩年的燕姿,愛了兩年的女孩,不長,也不短了。

拔高的嗓音,似乎用盡全身力氣,也將我的思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不敢,再見。

不想,再面對面。

只為了悼念。

當時寫下的遺言。

在,也不見。

我對你,心底的,思念。


自知道燕姿要為電影《再見,在也不見》演唱主題曲開始,等這首《在,也不見》真的是等了很長一段時間。還好,在電影上映前一個月終於等到這部作品問世。

作詞

首先談作詞。除了「暌違7年再為電影獻聲」的宣傳以外,「林夕作詞」絕對是這首歌的重點。林夕延續一貫的虐心細膩路線,用一種十分感性的筆調完成了這首歌詞。如同電影名稱《再見,在也不見》,歌詞當中也反覆玩味「再見」二字的含義,不辭而別、不斷再見、不敢再見等詞句把人們對「再見」的習慣、未知甚至畏懼一點一點鋪陳出來。

同時,夕爺在這首歌裡面還用到幾處對比,「熟悉的淚,陌生的臉」、「熟悉的人,遠在天邊;陌生的景,涌在眼前」,將物是人非之感渲染得很到位。

當然,作為目前只看過電影預告片的人來說也沒有資格judge太多歌詞部分的內容。由於是主題曲,肯定需要結合電影的情節才能有更深的感觸與共鳴。

作曲與編曲

再談曲調部分。這首歌的旋律主要採用了鋼琴和弦樂,顯然也是慢板悲情歌曲的常規動作。鋼琴部分貫穿始終,在不同的八度中變換,導致同樣的旋律可以有更豐富的味道。在漸入的弦樂合奏部分,再輔以vocal的哼唱,十分有感染力。

一方面,整支曲子的起伏很大,因為在靜與動、輕與重、疾與緩之間有不停地切換、收放。另一方面,《在,也不見》的編曲採用階梯式上升的處理方式,主歌與副歌的交錯當中一層一層地抬高每一小段的主音,譬如從0』15』』開始是低音so,0』45』開始則是在do上徘徊,而在0』58』』開始在so附近停留,1』13』』起變為高音do。如此反覆,通過每一小段整體音域的上提來帶動情緒。

唱腔

最後談唱腔。燕姿在首歌曲裡面的唱腔是明顯具有挑戰性的,這讓我想到7年前她在《花木蘭》的主題曲《木蘭情》中的表現,因為同樣作為電影的主題曲,需要以一種更具有故事性的方式去詮釋一首歌曲。不比平時的CD作品或其他單曲,只用在一首三四分鐘的歌里勾勒一個模糊的故事意象,電影主題曲本身就意味著需要將一部兩三個小時的意涵凝練到一首歌中來抒發。所以燕姿在這首歌里的處理偏戲劇性,側重去用聲音去說一個故事。而在技巧上就表現出一種收放的掌控、敘事與抒情口吻的轉化。燕姿在這一點上無疑是到位的。

燕姿一貫的中低音沉著的風格在意料之中,而對比她十(多)年前的作品,也明顯可以聽出聲音里更沉澱下來的質感。而到了副歌部分的幾度真假音切換則是相當洗腦,可能是因為均為8度甚至9度大跳的緣故,讓高音很是抓耳。而在高音情緒釋放到最頂點以後,隨之而來的馬上又是低吟淺唱,而且沒有間奏來重新洗牌,這種對比雖然來得有些陡,但燕姿還是基本穩住了。

燕姿在高音部分有一點值得提出,那就是她在幾度出現的高音do上的變換處理。第一遍副歌最後一個do(1』23』』)在真聲起唱、卻馬上轉成假聲並落在了假聲上;第二遍副歌的高音do(2』21』』)則是直接用假聲收尾;而第三遍的高音do(3』20』』)以假聲開頭,卻在拉長以後在往上走一度,以真聲的高音re繼續拉長音結束,頗有一種吶喊的意味。前兩種處理是之前的作品中常見的處理方式,而第三種絕對是全新的嘗試。不論是從音高還是從氣息來說,都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

不足

主觀地講,作為燕姿克卜勒巡迴演唱會結束後、新專輯問世之前的單曲,無疑滋潤了嗷嗷待哺的廣大姿迷焦灼的雙耳。但客觀地來說,歌曲還是存在一些小問題:譬如之前提到的略陡,雖然主要是曲子本身的問題,但在前奏很短又缺乏間奏的歌曲當中,這樣的安排必然會使整首歌的密度過大,缺乏聽者喘息、思索的時間。其次,人聲部分,燕姿的演唱是存在缺陷的,一些低音、長音尾音有不夠穩的地方。作為一部錄音室作品,至少在錄製、後期修音上應該更細緻一些,才不枉聽眾翹首以待這麼久。Anyway,作為電影主題曲,我相信大多數人也只是在滾動演員表的時候,聽者這首歌曲一邊喝掉最後一口冰可樂一邊匆匆走出影院,不會有太多觀眾會駐足細聽,所以即使有一些小缺陷也無傷大雅。何況如饑似渴反覆循環的聽眾一定和我一樣是Stefanie的腦殘粉,所以在主觀上也會忽略小細節,於是就一筆勾銷了。

4月6號凌晨的時候睡不著刷微博,偶然刷到提前兩天放送的電台版《在,也不見》,這歌詞和唱腔便讓我循環了一夜,輾轉難眠。我想,詞與曲、人聲的交互配合正是這首歌成功的原因。也期待電影上映,相必到時候再聽就會有更深的體會。

附電影海報以及我姿美圖:

(圖一來自網路,圖二來自孫燕姿吧官方微博)


講真,這首歌也就是孫燕姿唱,否則,我不會聽完。。

林夕作詞,不像林夕,而且林夕給孫燕姿寫的好幾首歌我都不喜歡,作曲一般,真的一般,太一般。

然而我還是下了下來,循環了好多遍,現在聽著也有點感覺了。

是的,我就是腦殘粉。。。


從眼淚成詩到現在這首,我覺得林夕以供詞人的身份為你姿作詞的累計時間應該不超過一天,就這種注水程度,孫燕姿應該把他掛起來吊著打。(括弧笑) 還有不知道是不是十三姐產後復出手裡的資源不如在華納時期好了,還是實在沒一個靠譜的製作人,反正我覺得在之前這種作曲應該是被首輪選歌就被斃吧。不說[遇見][害怕],即便是後期[漩渦][安寧][需要你]這些慢歌也是可圈可點,我覺得這歌兒的作曲人應該被杖斃一百三十次,嗯,作為一名麻屎,我實在不明白為啥一直沒和jay和jj這種旋律製造大物合作過。我覺得孫燕姿從是時候開始就有一種刻意的去旋律化的傾向,難道是二李創作能力的枯竭?或者是孫燕姿一心想往alternative上面走?但是旋律不足的話,編曲也沒有特別有趣,感覺是抒情葩樂那一套卻被抽除了旋律這一重要要素,想想也是醉了。但是限於她越來越要成為華語康敏蘇,下一張專輯不知道何時到來的情況,哪怕下一張單曲是她放屁的錄音,作為麻屎,我也會為她鼓掌喝彩。


反正…現在歌在各大音樂網站還沒上架,網上搜瘋了…各種槍版播放次數都破表了…比如美拍,土豆,echo,音悅台。

粉絲很喜歡啦,淚奔無數,聲線成熟不少,情感滿滿,唱功有突破,聲音穿透力極強。唯一的差一點的是,高音稍微有點乾澀,但真愛粉才不管呢~

屬於「為了一首歌決心看一部電影」系列。


轉型後的孫燕姿,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作曲和旋律,甚至可以說整個樂壇都很難再有洗腦的旋律出現,一方面是人們不想再聽「芭樂」了,另一方面是人們根本就不想再聽歌了。拿《是時候》後的孫燕姿來講,很難找到幾首旋律極強的作品,《時光小偷》算一個,《愚人的國度》算一個,《尚好的青春》算一個,《雨還是不停的落下》算一個,然後就沒了


應該是《克卜勒》專輯之後,比較受關注的一首吧。《簡愛》《Radio》相對而言。在大多數人心中,小眾了些。

只聊下個人看法,不懂什麼編曲那些,或許就會覺得好聽就行。這首歌曲,感覺起碼算是比較標準的孫燕姿式歌曲,如今類似《我懷念的》《逆光》《開始懂了》《我的愛》……這一類情歌,對多少歌迷來說就知足了。 或許,這也是大多數路人粉對孫燕姿的印象吧。

很多年前,我也是被這類情歌給吸粉了,然後開始去聽她所有不同風格的歌曲。


編曲平庸,作曲不及格,林夕這次的詞都很敷衍,更可怕的孫燕姿的vocal,假聲部分的音色只能用災難形容,即使是作為影視主題曲都太沒態度了。


好聽到炸好么!愛到爆炸好嗎!愛我姿啊啊啊啊啊!


詞是林夕曲是梁思樺演唱是燕姿

林夕的詞,有的愛的到驚奇有的沒有感覺,這次屬於沒有感覺的那一類,雖然自己根本是門外漢,對詞的好壞單純只憑感覺判斷,這首詞在一首歌的時間裡面翻了好幾遍,終於能確定不是自己胃口。讓我移不開眼睛的詞啊,歌手唱的可比我看著詞去感受要快的多。這個詞大概意思是緬懷愛情,思念難以抑制,不舍這之類的感覺,只能說挺契合這個電影的氣質的。

/

梁思樺的曲,沒怎麼聽過他寫的,在這之前只聽過他寫給阿妹的三月,和這首一樣心碎的慢歌,但我實在是喜歡不起來三月的副歌,感覺那麼好的主歌怎麼搭了一個這麼樣彆扭的副歌呢。這一首,副歌比三月舒服但是,實在沒法讓我單曲循環起來的旋律。是一首不難聽的歌,卻歸類在看在燕姿的面子上去下載了,隨機播放的時候卻義無反顧的去切掉。

/

燕姿的演唱,聲音的迷人不必多說根本,所有寫給燕姿的歌合不合適她的標準就是能否凸顯她聲音的特色,能把她聲音里迷人的地方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的就已經成功了大半了,燕姿的演唱確實還是讓我沒有抵抗力的喜歡,這首歌在這一點上還是讓我很高興,真好。我對燕姿,不會去要求太多,她只要在哪裡,偶爾能唱些歌給我聽,我就已經滿足了,只要她張嘴唱出/孫燕姿的/來,管他什麼呢。

/

獻上最喜歡的專封


但凡出自夕爺之手的歌詞無不款式豐富,水準上乘,但是拜託能不能別讓這姓梁的再跟著瞎攪和了?燕姿唱歌很辛苦的,麻煩您作曲的時候體諒下


可以講究情緒不修音,但修一半留幾個不修,幾個意思?估計製作人不想幹了吧。

態度問題,懶得說了。


不比十年前的經典《遇見》,只和兩年前那首《天使的指紋》比,也差好多。兩首歌同樣都是林夕的詞,但李偉菘的曲比梁思樺好太多,平庸的曲使整首歌聽起來都無感。滿懷期待的去下載試聽,但很可惜,這次沒有打動我…


我從十二三年前就開始聽她的歌,實際上從上張專輯起我就已經不愛聽了,更別提新出的這幾首新歌了。要說情懷,我比誰都有情懷,可這不足以讓我把「不好聽」硬說成是「好聽」。作曲很有問題,聽完以後也記不住旋律。死忠的「姿迷」不願意接受不好的評價其實也無可厚非,可事實是只要一天燕姿的作品沒有指明只是為死忠歌迷而作,那麼這些作品就是要接受市場和大眾的評價。優秀的流行音樂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要有流行度和傳唱度,這很現實,也說不了謊。從某種程度上說,歌手和運動員一樣,運動員想要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要保持一定的競技狀態,歌手也是。燕姿去結婚生子,一離開就好幾年,現在她回來想在短時間內就重返巔峰,這很困難。雖然華語樂壇這一兩年很不景氣,但是它和六七年前的樂壇相比起來已經變化太多了,希望她和她的團隊能夠在以後創作出真真正正好的作品。總拿情懷買賬,粉絲也會累的。


別tm那麼專業 ,別tm那麼矯情。

現在只要燕姿還唱,就已經是值得清醒的了。再說,以燕姿的水準和品味,是不會出太差的歌的。

這首歌,中肯的說,一般,但是燕姿唱出來,就是不一般。

就是愛聽,即使沒有曲子,沒有詞,燕姿在那數兩句話都會有幸福的感覺。

原諒我腦殘,這個聲音,對於我,太溫暖。


近年來對於孫燕姿的歌簡直無法抵抗除了某些。。

一開始的鋼琴部分就完全吸引了我沒想到的是,這首歌也就是貫徹始終的鋼琴部分很是吸引我,完全沒有聽我不難過開始懂了等這種感覺,克卜勒的感覺也更甚。

順便在這裡求一發鋼琴部分的。


喜歡燕姿十年了,但這首歌,不好聽。


燕姿女神的聲音一直給人很清澈的感覺,林夕老師的填詞超棒,聽哭。大概也是因為與目前的心情有相同的地方吧。

PS: 今天我來電影&<再見,在也不見&>的首映式看我燕姿女神!已經快開始了


看到我姿能有新作品,就已經很開心了

最喜歡的一張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孫燕姿的《風衣》這首歌?
如何評價孫燕姿的《我懷念的》?
如何評價2014孫燕姿克卜勒世界巡演?
如何評價關喆翻唱的《神奇》?
喜歡孫燕姿的男生是否有某種情結?

TAG:孫燕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