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是否會是本次全球風險資產崩潰的引爆點?
周一股價暴跌之後,德意志銀行被迫發表聲明,強調自己擁有充足的流動性償還今明兩年的債務。它也成為至少四年來,被迫做出此類聲明的最大的一家銀行。
德銀周一聲明稱,無論是今年還是明年,德銀均有能力償付風險級別最高的債券。這一名為或有可轉換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債)的債券的價格最近幾周已經下跌了20%。它是銀行用來滿足監管要求,在核心資本不足時(危機)用以補充資本的創新工具(多用於補充銀行的額外一級資本)。
目前,投資者對於德銀,乃至整個歐洲銀行業償付能力的擔憂已經溢於言表,股價重挫,信用違約互換(CDS)大漲。
新聞:屢創新低 德意志銀行真的越來越像「第二個雷曼」?
德意志銀行股價跌破10歐元,創紀錄新低。
德意志銀行次級信用違約互換(CDS)攀升至紀錄高位。
看這次是不是真的狼來了..
作為DB前LRC員工,我也說幾句:
1、DB是否要倒閉?答:將DB與雷曼對比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雖然這次看起來是交易部門的問題比較大,但是畢竟雷曼對應國內的證券公司,DB對應於四大行(雖然沒有宇宙行那麼大,但是,但是當年我們也是經常跑去給CCB之類培訓風險管理的好吧!)四大行在中國倒閉?大家想像一下。默克爾也不是傻子……2、DB的風險管理:
答:沒有知情權,沒有發言權。離開已久遠,況且中國區本來業務就很小,佔比很低……但是,總體上我認為DB的風控水平,起碼在信用風險這一塊兒還是比很多國內的金融機構要靠譜很多的。無論是流程、體系、工具運用還是決策機制。這一點,離開之後才深深地感覺到。
3、假如,萬一……DB倒閉了?
答:那麼肯定是德國政府、歐洲央行、歐洲議會等聯手放棄了,將引發的連鎖反應預計有(1)歐元貶值(2)歐洲央行接近崩潰(3)德國以及西歐金融體系崩潰,歐豬四國徹底玩兒完(4)英國退歐(5)美元暴漲…………否則……還記得08年Citi的股價一度接近$1么?謝邀
我覺得不會。這是我一年半前寫的,現在貌似過時了,但是還是可以基本解釋一下Coco是什麼。
都有哪些普通人不了解的奇怪債券? - 債券對於DB來說,最壞的可能性就是這些Coco轉變成股份來補充它的核心資本. 在這種情況下,Coco會虧很多,但是Coco的這些虧損可以保護銀行的整體更何況DB還有流動性可以補充他的資產。
(破產永遠是缺乏流動性,而不是卻資本)而且在現在的法規下,拿流動性換資本還可以book gain....http://www.bloombergview.com/articles/2016-02-10/bond-buybacks-and-bloody-fingerprints整個banking sector來說,我覺得現在的法規太嚴了,導致銀行的盈利性減弱,這是長期問題,但伴隨而來的好處也就是銀行太安全了。像08年一樣從銀行開始對瞬間崩潰在這種法規下是很難發生的。
更可能的結果是盈利不足慢慢死。
不過當然,對於股票市場來說,這個盈利性變差的擔心和以及天知道各個銀行在energy sector里的壞賬,就可以讓這些股票跌成屎 了這麼說吧,銀行 = 三倍槓桿宏觀經濟ETF。經濟下行時,它會跌的鬼哭狼嚎;危機高潮時,沒有一個可以抵抗周期!以下是我年前寫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歡迎交流!2016,做空銀行!
眼瞅著馬上過年了,昨天拋出『2016是還債年』的觀點,真不是籌碼君有意在嚇唬各位。上輪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這七年,我們用債務掩蓋債務,用泡沫推升泡沫。信用已經擴張到系統行將失效的程度。不管主動還是被迫,去槓桿、收縮信貸,今年勢在必行。
由於此前效仿日本的金融模式,亞洲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過分依賴銀行的後果是,當經濟下行時,銀行不僅無法自保,還會放大實體經濟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這信貸擴張的『鍋』,都由銀行背了。
借著今天這篇文章,籌碼君提醒各位空頭大佬們:
銀行 = 三倍槓桿宏觀經濟ETF
經濟下行時,它會跌的鬼哭狼嚎;危機高潮時,沒有一個可以抵抗周期!
跟隨銀行一起下沉的,還有各種金融機構,比如宜人貸(YRD)、Lending Club(LC)。
一些與銀行有關的壞兆頭,已經顯現。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農行39億票據案,民生銀行和寧波銀行也被牽扯其中,真是一地雞毛。
看看下圖,五大行今年會很難熬——2015年盈利增長已經降低到十年來最低水平;去年9月底銀行的壞賬率已經增長到了七年來最高的水平,達1.2萬億人民幣,真實情況只會更糟。
一些補救措施,正在執行。比如已正式開辦或授權地方『壞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擴容至22家。不僅有省級的,連地市級的『壞賬銀行』也成立了——光大金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剛在溫州領取了營業執照。
之前復盤97時,許多朋友在討論這次是否會釀成金融危機的級別。其實,危機的最大特徵便是銀行出事,出大事。
銀行的三個結構性特徵造成了一出事就全完蛋的局面:
致命結構特徵一:銀行經營的是存款、信貸和支付系統,在這一網路中,問題具有傳染性,因而銀行很容易受到影響。銀行提供的是關鍵公共物品或設施,因此一旦運轉失靈,就會產生系統性或災難性的後果。
致命結構特徵二:銀行的主要資產是提供給不同借貸者的貸款,且需要對存貸信息保密,因而銀行的信息都是極不透明的。
致命結構特徵三:銀行面臨根本性的期限錯配,通常的情形是存短貸長。
這三個特點使銀行存在擠兌的風險。通常,存款人對銀行的大額虧空缺少足夠的信息,因此一旦有銀行可能倒閉的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取出存款。
在97年那場金融危機中,銀行這種『放大器』的負面效應展現得淋漓盡致。即使在亞洲經濟完成工業化之後,銀行——不管是私有的還是上市的——在亞洲仍被視作最有價值的商業機構。這種思維模式的代價就是嚴重失衡的發展模式,即長期投資的融資不是來自長期資本市場,而是來自依賴短期存款的銀行系統。
要知道,香港最有錢的人幾乎都沒有銀行,因為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就得出教訓,知道在金融危機期間,銀行將成為負債,而非資產。他們明白如果他們欠銀行數十億巨資,提心弔膽的將是銀行,而不是作為借款人的他們。
而在商業銀行發源地西歐,在政府認清其優點和缺點之前,也經歷過多次危機。他們之後才明白,高效的銀行業能夠支持發展,但最終還得看實體經濟健康與否。而且,正如亞洲危機所顯示的,銀行還會放大實體經濟的問題。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1933年通過、1999年被廢除、被稱為美國銀行與證券業『防火牆』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將其發展情景與今天的狀況相比較,很有收穫。
1929年那場危機造成上千家銀行倒閉。為了恢復公眾信心、消除銀行系統不穩定性,該法案在緊急狀態下被通過。內容廣泛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主要措施有兩條:
一是由眾議員亨利·斯蒂格爾提出的存款保險;
二是以參議員卡特·格拉斯為主倡導的銀行業與證券業分離。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通過分離銀行業與證券業,限制了銀行體系之外的金融公司與銀行間的競爭。例如支票存款帳戶只有銀行才能持有,只有銀行才能從聯儲獲得貸款和支票清算的便利,也只有銀行和其它儲蓄機構才能提供經聯邦保險了的存款帳戶。
在該法案的加持下,美國銀行系統終於穩定下來。直到60年代後期,經濟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使得這堵防火牆可以被繞過。
在存款方面,市場利率逐漸超過存款利率,先是存銀行不如去買國庫券和商業票據,之後是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興起引起了『存款搬家』。流動性不差,利息還更高,銀行在吸儲方面十分被動。
在貸款方面,銀行曾是大公司短期貸款的主要來源。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的成熟,大公司足以便利地在商業票據市場上籌集資金了。此外,非銀行金融混合體開始出現,提供類似銀行的服務,比如證券經紀人的現金管理帳戶在功能上與支票存款帳戶有相同之處,但法律並不以為它是存款帳戶。
非銀行機構能夠繞開法案、向公眾提供銀行服務,使得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質疑,最終被廢除,管制從此放開。
於是,美國資產最大的銀行花旗等商業貸款人可以簽署和交易抵押貸款證券和債務擔保證券等,以及設立結構性投資工具來購買這些證券,最終釀成那場包含了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變故的大危機。
我們用一些數字來看看吧,先看看國人最熟悉的百年銀行——花旗銀行。從金融危機之前的500多美元一股,跌去了90%,迄今股價還沒有恢復。百年基業搞成今天這樣,真是要把祖宗氣活過來。
歷史總是相似的。再看看希臘銀行——從歷史最高的677一路跌到0.16,跌去了99.99%,基本傾家蕩產。所以,銀行真的穩如泰山嗎?
除了銀行這種大靶子,很多金融機構也是極好的標的。比如,剛剛上市不久的宜人貸,上市不足1個月,已經跌去50%。
再比如,美國互聯網金融的新星Lending Club,從上市第一周開始,就一口氣不喘,一直在努力下跌,沒有回頭,目前已經只剩下40% 左右。
總而言之,多事之秋,在保佑祖國的同時,咱也別忘了搶紅包。
http://weixin.qq.com/r/pTp2bofEJtpZrcMN92_3 (二維碼自動識別)
銀行實質是高槓桿的金融企業,所以最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德意志銀行對德國來說大到不能倒,但很遺憾,德國這一次麻煩纏身,不徹底消除歐元的威脅,中美都感覺對不起這次危機
我挺好奇的是,假如說想要搞死德銀,或者說按照更現實的說法,迫使德國政府對德銀進行救助,採取什麼樣的組合拳會是比較好的做法?當然時機也很重要。做空股票、做多CDS、拋售債券,配合媒體上面的唱空、社交媒體上傳播一些謠言爭取引起部分支行的擠兌(德銀有個人儲戶,數量還不少),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德意志銀行股價跌破10歐元,創紀錄新低。德意志銀行次級信用違約互換(CDS)攀升至紀錄高位。看來半年前的提問可能慢慢走向現實啊...
英國賊啊,看著形式不對馬上從歐盟跑路不玩了。留下德國一家哪裡撐得住啊。
默克爾拒絕給印度人拉出的屎擦屁股。歐洲完蛋了。42兆歐元欸
DB的COCO債CDS缺口75萬億美元還是歐元忘了。是整個德國GDP的幾十倍 怎麼救?而且希臘出事 德國沒有救希臘的銀行 此時救DB怎麼面對歐盟其他國家?現在說回購說政府注資是暫時的 油價一直起不來的話都沒用。DB完蛋 歐元完蛋 DB還是國內一些銀行的股東 國內銀行也買過原油CDS。。。總之全球一起完蛋的原因在石油豁口應該就是DB及歐元
推薦閱讀:
※酒店式公寓投資如何?
※如何看待 ofo 完成 4.5 億美元 D 輪融資?
※為什麼在中國靠關係的潛規則這麼多?
※初學投資理財者該看什麼書?或做些什麼?
※一個手上有 40 多萬的投資小白該怎麼取得適當收益,跑贏通脹?
TAG:投資 | 經濟 | 金融危機 | 金融 | 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