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寅初的《新人口論》?


謝邀。

雖然因為計劃生育的關係,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論》變得非常有名。

但是,很少有人看過其原文,還經常會說些「馬寅初和馬爾薩斯觀點相似」、「錯批一人,多生三億」之類的話。

在我看來,馬寅初只是一個背鍋俠。無論是五十年代把他打成右派的那些人,還是八十年代把他捧上神壇的人,其實都不在乎他的理論具體內容是什麼,只是為了立場問題。

後來的計劃生育,和他的理論也並沒有什麼關係,馬寅初從來沒主張過一胎化這種極端的東西。

而且馬寅初一生最主要的學術成就是在經濟學的其他領域上,到頭來卻只被記住了一個《新人口論》……

以下是對《新人口論》的觀點提煉。

1.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是錯的。

《新人口論》明確指出,《人口論》的那套理論早已破產。馬爾薩斯說的「人口幾何增長、糧食算術增長」的情況,在工業化社會已經不存在了。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社會的糧食產量跟農業社會相比會迎來一個飛躍。而隨著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人們的生育意願也會下降。

2.人口過多會阻礙工業化進程。

(1)勞動力過於充足會阻礙機械化、自動化的發展,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

(2)人口過多導致消費多、積累少,不能更好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技術研究。

(3)為了保障糧食供應,會減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間接對工業發展造成不利。

3.幾點建議

(1)在1958或1963年做一次人口普查。

(2)宣傳節育、晚婚。

(3)計劃生育有必要,但應普遍宣傳避孕、切忌人工流產

最後一條的截圖:

遺憾的是,中國到今天都沒能做到這一點。今天的中國人仍然認為避孕套比打胎更讓人感到羞恥。只是因為避孕套和性直接有關,打胎卻不是。除此之外,馬寅初還有一些零散的文章、講話和採訪。他個人對具體政策的主張是:生兩個有獎、生三個收稅。


在這裡我貼一篇王琢和戴園晨在1958年發表的《新人口論批判》開頭部分的內容,可以了解一下當時的批判者是怎麼想的。

關於新人口論的批判在上個世紀50年代非常普遍,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不可避免地上升到了政治批判的程度,導致許多人口學家在當時被不公正對待。人口控制計劃也就此擱淺。

馬寅初們最初在中國討論人口控制時,誰也沒有想搞「一胎化」。但是在中國,將人口視為發展的負擔這個思想確實是他們提出來的。人口究竟是負擔還是財富的辯論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存在。後來負擔說逐漸佔了上風,並影響了決策者。1960-1980這20年實際上不存在嚴格的計劃生育,醫療衛生狀況的改善使得這20年人口暴增。決策者認為控制人口先機已失,現在必須下猛葯,結果就是「一胎化」這一惡政出台。

經濟搞不上去,人們普遍在貧困線下掙扎,看著老百姓一大家子穿得破破爛爛,我是領導我也會和上面說:確實是因為人實在太多啦!拖不起了,再生的話別說搞電燈電話,人都得餓死。

現在國內面對的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齡化的狀況,準確來說是由肇始於80年代的嚴厲的「一胎化」造成的。隨之,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女性就業率的增長更是火上澆油。但是這賬沒必要算在馬寅初頭上。如果因為現在的危機,再回過頭重新批判新人口論並沒有必要。一代人有一代人面臨的環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性,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馬寅初可是「功蓋白彥虎,名過蒲壽庚」

實踐證明,中國(以及一些自願少生的發達國家)減少生育率並無助於減輕地球的人口負擔,其他某些國家和民族仍然在拚命生育,並向生育率低的國家大規模移民,搶佔他們的資源與生存空間,結果自己的民族因為後繼乏人而受到人口膨脹民族的威脅。一個人口急劇膨脹的國家未必處於上升期,但一個處於上升期的國家人口一定在急劇膨脹

日本、韓國的經濟騰飛時期也是人口爆炸時期,今天日韓的人口密度高得驚人,而生育率不再高,經濟發展也陷入平緩

殖民時代的英國大量生育,把大量人口扔到殖民地,造就了巨大的英聯邦和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而原本可與英國競爭的法國因為生性浪漫,以及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影響,不願多生,也成了被英國打敗的重要原因


《新人口論》是一篇卓有見地的不朽之作,它分析了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原因,論證了人口增長太快同積累、消費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議和措施。《新人口論》發表後,引起全國強烈的反響。但馬寅初卻因此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批判為「中國的馬爾薩斯主義」。馬寅初對讓他檢討的要求堅決拒絕,他於1959在《新建設》第11期上刊登《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一文,並在該文的附帶說明中發出誓言:「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

  歷史的發展證實了馬寅初《新人口淪》的正確性和預見性。人們用「錯批了一個人,多增了三個億」來形容這段慘痛的學術冤案。馬老百年後他的墓前有一幅輓聯寫道:舊社會不畏強暴,敢怒敢言,愛國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國仁敬重;新中國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不屈不撓,堪為晚輩楷模。

雖然馬先生沒有看到今天的高速發展,但他總的思路是對的,我們的資源總有一天要潰竭的,地球只能養活適當數量的生物,一如我們的身體只能養育適當數量的細菌,如果細菌不遵守協議,當我們身體發怒時候,我們會發燒使得那些脆弱的生命無法生存,最多我們放棄生命,要死大家死!我們今天大量消耗化學能源的做法,其實與人體癌症無異,只能加速整個生命體的潰亡!

馬先生的人口論在今天人看來更像是政治論文,對對手的詰責和批判的饒舌充斥其中,然而馬先生的部分預測確真真實實的成為了現實,特別是對於中國:我們的國家正在飽受違背規律的嚴厲懲罰-而為了能夠順利實現這個嚴酷的現實,我們做了大量諸如批判馬寅初先生的壯舉。現在看來多讀幾本好書,並且摒棄所謂主義的束縛,認真獨立的思考一下,建立多數人可以掌握決策權的機制等,對全人類都很有必要。


去問蒲壽夷


稍微換個思路想問題

世界和平從來不是歷史必然,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才是歷史前進的主旋律。

馬老能想到的問題,「老人家」那個層面不存在想不到。「老人家」要思考的問題則不是馬老能夠思考的。

老百姓可不懂這麼多道理,我們的邏輯是誰能把地主搞死就跟誰干,誰能保證我老婆不被權貴擄走就跟誰干,誰能保證我的家人不會被侵略者殺害就跟誰干,誰能給我們這些保證我送兒子去殺人都行。

這種思維邏輯馬老是不會懂的。所以他的理論即使在理也未必正確。

「老人家」歷來對這種知識分子就極度反感,下面會揣測上意當然要拿馬寅初下手。

高處不勝寒,作為那個年代的領導者思考的問題多是「如何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具體起來就是——————

米利堅在中國周邊屯兵多少?

核武器啥時候能研發出來?

巴基斯坦要援助是給它幾千萬還是幾個億?

金門是佔領還是炮擊?

是要藏南還是阿克塞欽?

現今最大敵人是蘇聯還是美國?

…………

以上問題有一個想不明白都有可能威脅新中國的安危。

何況後來蘇聯人揚言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你想想這要放給普通國家領導者會怎麼做?無非就是趕緊拉攏其他國家,道義上譴責,呼籲保持克制。再有就是做核反擊準備。

可老人家表示「你要炸我,我就炸日本韓國菲律賓(的美軍基地),然後我的人跑到你的領土生活」,這個時候人口數量就是決定因素,我們要是幾千萬說這話等於放屁,一個億你要掂量掂量,幾個億人口你得準備幾十倍核彈,炸城市不夠還得用來封鎖邊境。

無論是用於常規戰爭還是核戰爭,在那個核武器發展還沒有達到大國之間確保相互摧毀的歷史時期,中國的人口數量永遠是一張他國沒有的戰略牌,在會打牌的人手裡威力堪比核武器。


為什麼叫新人口論?因為他之前寫了本書叫人口論,那時候毛講人多力量大,陳立馬寫了人口論,從經濟學角度論證毛是正確的,太符合人類發展方向了,偉人就是偉人,有思想,有見地,毛很滿意,讓他當了北大校長,後來毛漸漸有了初期的計劃生育的思想,但是陳嗅覺不夠敏銳,依舊鼓吹原先的那個人口理論,引起毛不滿,思想不變位置可以變嘛~於是受打擊後的陳立馬改變思路,寫了新人口論,依舊從經濟學角度論證了毛的正確性,拍了一頓馬屁,毛又比較滿意,點名將這篇文章登在了當時的人民日報上~這些北大校史上都有明確記載。


科學家比政治家來得實在,數學公式是宇宙運行的規律


推薦閱讀:

中國人口已經如此巨大為什麼還要放開二胎政策?
如果人類平均壽命延長100年,會對地球帶來什麼的影響?
印度製造會超越中國製造嗎?
如何看待日本2017年出生人口94.1萬?
我國各地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是多少?

TAG:人口 | 社會學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