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哪個人物更吸引你?
梅長蘇,霓凰,靖王蕭景琰,飛流,藺晨,皇帝,夏冬,十三先生,宮羽,皇長公主,皇后,譽王,沈追,高升,還有誰來著,各有各的人物特色
只有我喜歡言豫津嗎~太喜歡了~~
2016/01/07 更新
今晚開始看琅琊榜小說,才看了前五章,豫津已在好幾處表現出了觀察入微的眼力和內心如明鏡,表面卻雲淡風輕。第五章末便出現如下對話:
言豫津晃著腦袋:「有些事情還是要讓他看清楚才好,景睿就是過於心實了些,這不好。要學我才行,雖然逍遙自在,但必須明白的事兒不可糊塗。」
隨後景睿略有不滿。梅長蘇淡淡道:「你自然是很好的,我也希望能一直和你這樣相處。但你生性太重感情,將來難免為此所累,我們不過提前為你擔心罷了。」這幾章看下來,私以為原著對細節的描寫更為精彩。雖有幾個場景電視劇改得更為印象深刻些,但原著的伏筆和梅長蘇身體狀況的描寫,對於我這個事先知道故事發展和結局的人來說實在感慨,好幾處都眼眶濕潤。
對豫津的喜愛也更是增添了幾分。不管續集如何,《琅琊榜》都曾給出富二代官二代的正確示範
我們對富二代和官二代的想像已經不能更匱乏了。
如果要你舉出一個典型代表,答案大概不是王思聰就是什麼三環十二少。
但是明明《琅琊榜》就給出了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範本啊。
一個是國舅兼侯爺的兒子,一個是集合了長公主名望和江湖顯赫門派勢力的兩姓之子。
蕭景睿和言豫津,琅琊榜里最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
在我們的認知里,這樣的人是完全有權利做個紈絝子弟,成天飆車喝酒泡妹子的。
遺憾的是,這兩位範本竟然都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走誒。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印證《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那句:
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待人-
言豫津和蕭景睿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廊州,兩人在貨攤前挑選物品,賣東西的是個小姑娘,言豫津全程都是笑眯眯的,看著這個小姑娘溫柔地問:
小妹妹,這個多少錢呀?
後來他們進殿見太奶奶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小的細節,蕭景睿走在言豫津前面,他是徑自走進去的,而言豫津則從袖口掏出一個錢袋,微微躬下身,親手放在了門口的太監的手裡。代表蕭景睿圓了他們二人的人情。
皇帝殿門口的太監,是官場信息和皇帝心情的傳播樞紐。你以為蕭景睿不知道嗎?
蕭景睿不是不懂,而是以他性情里的清潔純真,不屑於做。
言豫津不是圓滑,而是知道在行事的時候練達一些,會帶來一些必要的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譽王去向殿門口的太監打探父皇的口風的時候,是直接將一袋錢不屑地扔了過去。
-處世-
蕭景睿之所以邀請梅長蘇進京,是因為考慮到廊州陰冷,梅長蘇的身體吃不消,所以邀他到金陵小住修養。
弟弟謝弼想要拉攏梅長蘇而刻意借皇后的詔令宣見梅長蘇的時候,不等蘇兄反應,蕭景睿馬上擋在前面說:
若不是沖著他江左梅郎的身份,無緣無故見他做什麼,還有接見時,皇后娘娘替譽王招攬示恩,你讓蘇兄如何應對,再者,若娘娘要有什麼超乎尋常的恩重賞賜,你讓蘇兄接還是不接,無端陷朋友於兩難之境,絕非道義所為。謝弼,我今日幫不了你。
這一段話是可以反映出蕭景睿的兩種品質的:
一是超強的邏輯分析能力,他在弟弟說完的一瞬間就馬上理清了思緒,並且表達出了此種行為的三層不妥之處。
二是極高的自我要求。我承蒙你信任,接受我的邀請。我就要替你把一切都安排妥帖。絕對不允許自己無端陷朋友於兩難之地,就是蕭景睿的道。
就算後來梅長蘇借著他生日的契機翻出了舊賬,罔顧朋友情義,反倒無端把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的時候,他可以埋怨的,也有完全的底氣去質問梅長蘇。
但他沒有,不旦沒有,還做出了一個超高情商的舉動。
(敲黑板)以下發言適用於任何職場、情場、學習生活失意的朋友
他跟梅長蘇說:
我曾經因為你這麼做非常難過,但我畢竟已經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而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不能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這段話是有大藝術的。他沒故作逞強地擺姿態,說自己毫不在意。而是坦然承認了自己受到了傷害。但是又把自己自我開解的過程也說出來。一是陳述事實,二是寬慰自己,三是這個善良的孩子即使受到了這樣的傷害也不願與人結仇,他的原諒,何嘗不是在寬慰梅長蘇不用過度自責呢。
而言豫津呢?看起來他是蕭景睿的最佳損友,口頭上會因為蘇兄送景睿好一點的禮物而吃醋,看見景睿有什麼好一些的東西,他也要拿去,好像在言蕭兩人的友情里,景睿總是更包容遷就的那一個。
其實不然,大大咧咧的小浴巾其實心思細得很。
蕭景睿在家門口看到弟弟謝弼在處理譽王府送來的禮單之時,立馬想要前去阻攔,但是馬上被言豫津阻止了:
短短三句話,一是點明了蕭景睿此舉身份不妥,會讓弟弟難堪,二是替蕭景睿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生日驚變之時,在蕭景睿知道自己身世之後,他看得出景睿需要冷靜,就對一直纏著蕭景睿的宇文念說,你別說了。直到蕭景睿離開大渝的時候,在送別的城門外,言豫津才出言寬慰他。
最後這兩位貴公子又結伴去了徵兵處。
才沒有什麼養尊處優的觀念,國家有難的時候。我不是言國侯的兒子,你不是長公主的骨肉。
《琅琊榜》里的黎崇老先生曾說,林殊若還在,定與梅長蘇成為一時雙璧。
其實不用遺憾,言蕭二人,就是最好的一時雙璧。
二人都是,公子從容,至純至善。
本文來自公眾號【賴床妖精】
(bed-lovers)
創建於 16:26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蕭景睿。多圖慎點。
一出場就要王炸的男人,言闕!以及琅琊萌逼榜上的男人們,他們分別是萌大統領飛流穆青晏大夫甄平黎綱言豫津。
這之前只覺得言侯不過一個普通帥大叔而已,這一幕之後變成言侯腦殘粉
寧國侯謝玉謝玉謝玉!!!劉奕君老師演技杠杠的!!!
居然忘了提前取好名字,真是敗筆———甄平
之所以喜歡琅琊榜,就是因為裡面配角各自散發的人格魅力簡直不亞於主角。
個人最偏愛的是一生洒脫的言豫津和疏狂的藺晨。
呃,說到這不禁吐槽下浴巾的演員略丑阿...主要是莫名帶種憨傻,差點毀了我心目中風流倜儻又天生慧眼如炬、一針見血的言豫津。豫津其實是原著小輩中最為聰明的一個,往往一眼洞察人心利弊,看透事情關鍵。引用原著隱藏劇情:「明知我大梁朝廷不大可能會放霓凰郡主外嫁,但總要拼著血本來爭一爭,若是僥倖到手,回國就贏定(太子之位)了。」言豫津贊同道,「也不知是誰去給他們出的主意,也虧他們敢鼓足了勇氣來。」
梅長蘇很感興趣地看著他,問道:」你怎麼知道一定是有人去給他們出了主意呢?」言豫津聳聳肩道:「我不愛亂分析的,只是直覺。」
此處梅長蘇「感興趣」的問話頗有深意。本來稀鬆平常的一句話,卻引起梅長蘇的注意,是因為很有可能這個出主意的人正是梅長蘇自己。後面劇情發展可知,梅長蘇早已安插百里奇勇士作為燕國求親的主力,而燕國之所以「敢鼓足了勇氣來」比武求親,十有八九就是仗著百里奇的天生神力。
那為什麼梅長蘇要慫恿他國介入比武招親?很可能是為了攪亂一池渾水,讓郡主不被皇帝逼嫁。按情節發展,如果後面沒有一場巧勝百里奇,讓皇帝覺得「哎嘛好險沒把郡主肥水流入外人田」,以梁帝的性格,想必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任由郡主辭婚。
扯遠了。總之這裡蕭景睿、謝弼等小輩還在一頭霧水得消化「郡主要比武招親」這個信息時,豫津已經明了大渝、燕國求親是為了皇儲之爭,又一針見血地指出背後必有獻策之人,其眼光之精準,連梅長蘇都不由對他另眼相看。原著後面寫道:
梅長蘇停止了給飛流整理髮帶,抬頭讚賞地看了言豫津一眼。這位少爺本是不愛謀略的人,卻總是能一針見血看到實質,不能不說是有天賦。
以言豫津的過人天賦,再加上遺傳他老爹的巧舌如簧,若干年後難保不會又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梅長蘇。如果他自願介入爭儲,像謝弼一樣投靠譽王,一定會更得重用。以豫津的智商,不會不明白這一點。然而他卻選擇做個瀟洒不羈的公子哥兒,一方面是他天性「不愛謀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洞悉太子和譽王本性,不願為這種人所驅使。
後來言闕相助靖王,言豫津也在梅長蘇靖王的奪嫡大業上幾次起到關鍵作用,如掩護黎綱躲過夏秋追殺,請紀王爺去宮羽處目睹夏冬一出好戲等等。(說到這裡忍不住又跑題,引用原著展現下言豫津眼光之刁毒,看似漫不經心其實處處留意啊)
逃亡者微微有些吃驚,忙道:「言公子是不是有些誤會?我不明白您指的是什麼...」
「黎大總管不必掩飾,」國舅公子淡淡一笑,「雖然你易了容,但你手腕上那個刺青我還記得。」
由此可見,言豫津表面上玩世不恭,其實卻是深明大義。這麼一個聰明絕頂卻選擇逍遙出世,風流不羈卻難得有情有義的「公子哥兒」,實在是人格魅力光芒萬丈啊。
有關言豫津的動人細節實在太多,包括他對梅長蘇的看法及轉變,對好友蕭景睿的調侃和保護,對父親的清疏到理解,再加上他自己的言行舉止實在風流有趣,種種細節簡直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而藺晨就像個升級版的豫津,極致疏狂又謀略蓋世。末尾幾章要不是有他的出場,化解了不少梅長蘇的病情惡化帶來的沉重壓抑,這情節簡直讓人不忍往下看。
蕭景睿則是個純粹的正人君子,但跟言豫津放在一起竟也不會讓人覺得刻板無聊,而是各有各的魅力風采。例如二人在湖邊探討梅長蘇一節,就可以細細品味出豫津的識人之明和景睿的交友之道。景睿的心胸有如天高雲闊,很有金庸筆下一些行走江湖的男主人公的味道。他特殊的身世和性情曾讓我剛看小說時一度以為他才是真正主人公XDD。難怪梅長蘇一路走來,覺得最心疼和愧對的就是他。
其他也有不少出彩的配角,甚至包括太子的生母越貴妃(電視劇里那演的什麼鬼),有空再細細評說。主角小殊我已不忍再多言說,實在是讓人心疼不已。只能說電視就裡的胡歌完美的還原了我心中的梅長蘇形象。命運的轉折使梅長蘇這個角色經歷涅槃重生,並在他的經歷、性情和情感方面揉入太多的東西,而一顆赤子之心很好的調和了一切的複雜因素,使得最後呈現在讀者和觀眾這個面前的角色散發出耀眼光芒,使得一切配角的「螢燭之光」在他面前變成了陪襯。這就是他之所以為主角的原因。(反觀近期一些影視劇包括羋月傳用踩低配角突出主角的手法實在可笑之極,如果配角不自帶光環,主角光環又有什麼意義。)
而雖然琅琊榜中不少人設被批有臉譜化之嫌,卻也實在難掩風采。正如製片人所說,
海宴將浩氣給了蕭景琰,將仁恕給了蕭景睿,將曠達給了言豫津,將榮光給了霓凰,將疏狂給了藺晨,將純粹給了飛流…… 最後將一顆不滅的赤子之心給了林殊。
書里和劇里的每個人物,無論單純或複雜,都是有血有肉,各有各足以讓人折服的風姿魅力,又有各自的前世今生,人物情節的飽滿使他們各自的性情有詮釋和發展,並在最後交融迸發,才有了琅琊榜的不朽傳奇。
============
2016-2-26 更新發現評論區里對於「豫津演員帥不帥」這點有很大爭論。其實我並不是要否定電視劇里豫津演員的顏值跟演技(如果他演得不好怎麼還會圈粉呢),只能怪原著裏海晏姐姐不經意中把這個角色寫得太驚為天人了。不誇張的說,我對言豫津演員魅力的期待絕不亞於梅長蘇。
不過,各花入各眼。只要那個演員完美詮釋出了你心中的豫津,那他就是最好的。
之前說有空會再細細評說書中其他出彩的配角,這次說下太子生母越貴妃吧。
我是個懶得追逐潮流的人。。琅琊榜大熱的時候我也沒動力去跟風看劇,只是偶然聽幾個朋友提起琅琊榜小說構思精妙,文采斐然,才一時興起在線上翻了翻原著。琅琊榜小說前面鋪墊太多,我跳著看有點不知所云,本來都打算放棄了,但跳到「越貴妃」這章時卻被這個人物的寥寥數語打動。她也是雲南人,遠離故土進入宮廷已有三十五年,一次也未得再回家鄉。當她向郡主細細打聽故園風物時,眼波中輕漾著的,彷彿還是二八少女的悠悠情懷。
「這是家鄉的甘橙?」 霓凰嘗了一口,有些訝異。「是啊。甘橙無足,卻能遠達京都,本宮雖然有腳,卻難踏故土」; 越貴妃面色略見悲戚,似在思鄉,又似別有情懷。
當看到霓凰飲下催情藥酒時,越貴妃的神態是這樣的。。
見她酒液入喉,越貴妃眸中居然微露哀色,但眉宇間那抹堅定卻未嘗稍改,手執薄薄冰刃親自切剖甘橙時,動作也極是安穩,利落地去皮取瓤,親手遞到霓凰郡主面前。
所以,我心目中的越貴妃,應該是溫柔恬靜、看上去純良無害的。她有點像是甄嬛中的某個剪影,在爾虞我詐的後宮浸淫多年後,終於一點點冷硬了自己的心。為了兒子她選擇不擇手段,而只有目的達成後,才能從眼波流轉中顯露一點點殘存的善意。
而她的能言善辯和心理素質也絕不在甄嬛等人之下。。。
霓凰郡主秀眉一挑,怒道:「昭仁宮都是你的人,你矢口否認,誰敢舉發你?」
越貴妃並不直接駁她,仍是面向梁帝娓娓辯解:「昭仁宮的人雖然是侍候臣妾的,但連臣妾在內的所有人都是陛下的臣屬婢子,陛下聖德之下,誰敢欺君?」 她利齒如刀,句句難駁,言皇后早已按捺不住怒氣,斥道:「你還真是狡言善辯,敢做不敢當么?可惜你怎麼抵賴也賴不過事實,難不成是郡主無緣無故誣陷你?」越貴妃神色淡然地道:「臣妾也不明白郡主為何會無緣無故編出這個故事來,就如同臣妾不明白娘娘無憑無據的,為什麼立即就相信了郡主,而不肯相信臣妾一樣。「
............
越貴妃轉過身來,面對她如烈焰利鋒般的眼神竟毫不退縮,安然道:「郡主堅持認為我心懷不軌,我不願爭辯;郡主更親近娘娘和譽王,而非我和太子,那是我們德修有失的緣故,我們也不敢心存怨懟。但請問郡主,你口口聲聲落入了我的陷阱,玉體可曾有傷?我若真是苦心經營一條毒計,怎麼會有娘娘如此恰到好處地衝進來相救?」
矛頭直轉向皇后跟郡主,顯然是對梁帝的心理雷區知之甚明。處變不驚、邏輯高度縝密,分分鐘甩了皇后幾百條街,直讓霓凰郡主「氣得雙手發涼,只怕戰場上千萬的敵兵,也比不上面前這位宮中貴妃令她心寒。」
與其說譽王與太子苦鬥多年,倒不如說是跟這個難纏的越貴妃難以決斷吧。
先這樣有空(zan)再更新吧~你們竟然竟然不說穆青穆小王爺,知道他那一句「你要是不行,我就找人把他的腿打斷」讓我看到一個北京小爺們的真實存在嗎?當然,他是雲南的……
第一當然是蘇哥哥
風度翩翩,溫潤如玉。殺伐決斷,心懷仁慈。
縱然一生算謀,玩弄權術,卻難掩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梅長蘇一生是謀士,是陰謀家,也是深諳人心,玩卻陰詭之術之人。 可是梅長蘇用這樣的算計和權謀,為自己的摯友,剛正不阿的靖王鋪平了道路,扶持他上位。然而在赤焰一案得以平反,大梁內憂外患之下,梅長蘇,也是林殊,毅然決然重新率領赤焰軍,守衛大梁山河國土。梅長蘇何嘗不想做回小殊,何嘗不厭惡自己在陰詭地獄裡攪弄風雲,可是他沒有第二個選擇。因而在知道自己氣數將盡之時選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選擇以林殊的名義,死在林殊應該在的地方,做屬於林殊應該做的事,也許這才是小殊最好的歸宿。血仍殷,何人心念,烈火清平願。
慧劍,借別紅顏,無欲續余年。明眸在心,青山難掩。江山如畫,是我心言。關山橫槊,誰可補天。碧血長槍,昨日少年。孤影歸途,不見烽煙。一筆千秋,後人心間。「我已經做了十三年的梅長蘇了,就讓林殊,永遠都是大家記憶中的樣子吧。」
「你以前,長的那麼像你的父親…」
「我依然是林家的兒子。我一定要還林家一個清白。」第二當然是靖王殿下。
景琰從一開始就不信長兄和小殊謀反,因而將自己放逐在權力中心之外,在外征戰數年,一身錚錚傲骨絕不向任何人低頭。有人說靖王不懂變通,這樣的人即使做了君主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靖王真的不善權謀嗎?看看靖王的母親,在赤焰一案後得以保全自己,在宮中十餘年不被舊案牽絆,隱忍的過著隱形人般的日子,卻又想方設法營救霓凰,這是不懂變通嗎?靜妃自己尚且如此,她的兒子會什麼都不懂嗎?私以為這樣評價靖王有失偏頗。正如蘇先生所言,這個朝堂缺的並不是玩弄心計之人,要的就是景琰、沈追這樣的實幹者,才能一舉改變朝堂的不正之風,真正實現大梁的強盛之夢。景琰不是不善權謀,身為手握兵權常年征戰的靖王,不會不懂什麼叫計謀,只是兄弟已被這樣的陰謀所害,景琰更加深深的忌憚自己變成這樣的人。所以放逐自己,不進攻,不反擊,默默的承受著長兄的教誨,兄弟的情誼,十餘載未曾改變。
也是如此,在被蘇先生點醒之後毅然走上奪嫡之路,縱然危險艱難也未曾有一絲畏懼。一步步走上至尊之位,得知小殊的真實身份後,悔痛不已,卻告訴小殊,我會開創一個完全不同的大梁天下。
也許唯有這樣,才能不負兄長,不負小殊,不負梅長蘇一生為他謀劃,直至油凈燈枯。可惜最後的景琰,擁有了天下,美人,名利,官爵,卻永遠都活在對梅長蘇愧疚中,對小殊的懷念中,對自己自責中。孤身一人在至高至絕之位上,再也沒有好友的玩笑戲謔,沒有兄長的諄諄教誨。這個人,彷彿得到了一切,卻又失去了一切。他失而復得,又得而復失。世間再無人能懂他的內心受過怎樣的煎熬,景琰原本應該安逸快樂的一生,也被那場地獄之火埋葬了。
「我不想要你活在我的心裡,我想要你活在這個世上!」
第三是蕭景睿。因為這一段台詞對這個蕭大公子產生了莫名的好感。景睿的身世註定他就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受謝卓兩家的養育,四位雙親的愛意,景睿從小就在謝卓兩家膝下承歡,有謝侯爺的物質和社會地位保障,還有卓家爹爹傾囊相授的絕世武藝,景睿的一生,原本也應該無憂無慮,和豫津飲酒交友,策馬風流。可惜,景睿一出生,就被算計在陰謀之中。寧國侯的殺意,宮羽父親的死亡,謝卓兩家的紐帶,謝侯利用卓家的資源,他的身上背負了太多他用不著負責的包袱。
可是他在雙倍的愛下長大,他是琅琊公子榜上的第二位,他寬容,他仁恕。他一顆赤子之心對待摯友,哪怕是知道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因l這位自己赤誠相待的摯友一手謀劃,他依然可以說,我不怪你,我只怪這份真相是如此始料未及。「我之所以如此待你,那是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蕭公子琅琊榜榜眼之位,輔以仁恕之心,真乃實至名歸。
【待更】
------------2015.10.16---------------
琅琊榜里每個人物都太真實了。。好想每個人都寫一遍。。。答應評論區的小夥伴寫的言侯我還沒截圖。。。我先把截了圖的人物更新了吧。。
霓凰郡主。
她是守衛南境平安的戎裝女帥,她是只帶一千人就奔赴救駕的琅琊高手,她是重孝上陣,獨自撫育幼弟成年的巾幗英雄。
但是在林殊面前,她永遠只是那個十四歲的小女孩,那個走不動了有林殊哥哥背著回家的霓凰。
承蒙太皇太后賜婚,霓凰身未許,心早已住進了林府。在劇中的霓凰,與林殊相認時兩行清淚,流不盡的,是十三年來漫漫長夜裡無法停止的思念,是心中那份情誼不斷迴響的悲涼,是失而復得,卻面目全非的錐心之痛,「我知道你就是我的林殊哥哥,你不要再離開我了。」
如果沒有赤焰之案,我彷彿能夠想像,霓凰倚在門檻邊,看著手裡的小玩意兒,或是在習武練劍之時,面帶笑意的等待著那個耀眼的少年,等待著林殊一路小跑著沖著她喊:霓凰!我回來啦!我們去找景琰玩吧!等到他回來,就可以等我長大,娶我過門,帶我遊山玩水,帶我騎馬練劍,我會有一個冠以林字的姓氏,我會是林家族譜上的兒媳婦,我會嫁個林殊哥哥,會有孩子,也許還會和靖王哥哥的孩子指腹為婚…可惜這一切,也被梅嶺一場大火,燒的乾乾淨淨。
十三年了,霓凰的心裡一直住著一個十九歲的少年,怎麼說忘就能忘。縱然我披甲上陣,縱然我橫掃千軍,縱然我軍功赫赫,又有什麼用呢?我何曾想要過這些?我曾有疼愛我的父親,寵愛我的太奶奶,有還會笑的靖王哥哥可以調侃,有林殊哥哥在我身邊,我有弟弟有家人,如果可以,哪怕用這貌似光宗耀祖的榮譽換回他們任何一人,我又何曾會猶豫一分?在林殊面前,霓凰行的是抱福禮,霓凰會埋在他懷裡痛哭失聲,霓凰會為了他不顧任何危險的衝去救駕。林殊哥哥,世人都只記得,南境有一個百戰百勝的軍事奇才叫霓凰,雲南幕府里有一個不讓鬚眉的軍中女帥,可他們怎麼記得,我依然是女兒家,我的心裡,還有一個我念念不忘的心上人。
霓凰明白林殊,她愛他。所以即使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也願意含淚答應替他隱瞞。即使知曉他因火寒之毒難以長壽,明知他在騙她,「我還有十年」,卻仍然給予他一個心痛不已的擁抱。即使心裡清楚,林殊此去戰場,便是早已做好赴死的準備,她知道他用十年梅長蘇換一顆冰續丹,只為做回三個月的林殊。她痛,她悲,但她懂,所以不阻攔,不哀求。目送馬背上漸漸遠去的瘦弱背影,她明白,林殊哥哥,此生永別,今生來不及做的夫妻,來世你別忘記了弱水三千里,有我一瓢霓凰,我等你。
忍別離,不忍卻又別離。
托鴻雁南去,不知此心何寄。「我知道,兄長胸懷家國,只要天下還有狼煙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兒女般廝守。」
「兄長此諾,來世也一定要記得。」【待更,等我截好圖就來】那當屬大梁第一候言闕當年大渝、北燕、北周三國聯盟,意圖共犯我大梁,裂土而分。其時兵力懸殊,敵五我一,綿綿軍營,直壓入我國境之內。這名使臣年方二十,手執王杖櫛節,只帶了一百隨從,絹衣素冠穿營而過,刀斧脅身而不退,大渝皇帝感其勇氣,令人接入王庭。他在宮階之上辯戰大渝群臣,舌利如刀。這種利益聯盟本就鬆散不穩,被他一番活動,漸成分崩離析之態。我王師將士乘機反攻,方才一解危局。如此使臣,當不比藺相如失色吧?
覺得皇帝身邊那個老太監很逗很招人喜歡很演技爆棚哦……小眼睛一瞥感覺他什麼都知道啊……
這麼賣萌好嗎...林燮
這位林帥,在劇中幾乎沒有出場,除了林殊夢裡反覆的那一幕「為了赤焰軍,活下去」…而令我幾欲淚下的一幕,是朝堂翻案之時,梅宗主的那一番話:「景運二十六年,陛下尚是皇子,遭人陷害、屠刀懸頸,是你的同窗伴讀、後來的赤焰軍主帥林燮拚死找回證據,面呈先皇,才救回陛下一命。」「景運二十九年,五王之亂血洗京城,當年林帥還是一個巡防營統領,他親率三百騎兵,衝進禁軍營,最終力保陛下登基;開文十年,西晉失守,金陵圍城,又是林帥,自北境千里勤王,血戰三日方平京城之亂。」
「無論為友還是為臣,林帥從未負過陛下。」蒞陽長公主。很多人念念不忘謝玉對蒞陽的情深,說實話,我也是從玉陽這條線引來看琅琊榜的。侯爺對公主的愛和周全,與其不擇手段本性形成矛盾和對比,使謝玉這個形象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他旁邊的蒞陽,亦是灼灼其華。1、舊事蒞陽是梁帝的幼妹。
桃花馬,石榴裙,飛揚颯爽,性如烈火。
承著怎樣恩澤的少女,才能長成如此明艷逼人的模樣?然而旦夕驚變,情郎懦弱離去,自己受生身母親擺布成為保全皇家顏面的棋子,枕邊人對膝下幼子時時忌憚,姐姐因著哥哥的皇權血洗長殿。一夕之間所有親密可信的人都背離而去,成了叛徒。蒞陽只能將所有的牽掛都付諸於未受塵染的兒女身上。
梅長蘇慘然一笑,「人的心,會變得越來越硬。」 她的心,何嘗不是一樣從地獄裡走出來的? 要經歷怎樣的挫骨之痛,才能將原本明亮澄澈的性子一點點磨成淡如止水,避世疏離?將原來的自己抹殺,重新裝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魂靈?2、生日宴 縱然從艷烈的公主變成沉穩溫婉的侯爺夫人,我相信蒞陽的本性是並未改變的,依舊是清冽如水。只不過有時她也要學會權衡利弊,因此顧慮頗多。 景睿生日宴,揭開的不僅是謝玉不可為人知的秘事,也是她蒞陽的傷疤。可她仍面色如常的輕言,「情出自願,事過無悔。」 (蒞陽)
她不怨懟故人,即便她為此賠上了一生的幸福。謝玉的確愛她,可終非她自己所擇;夫君與愛子之間需要周全,這樣的尷尬也只有她自己知曉。可她絕不怨天尤人,這是自己的選擇,不悔仲子逾我牆。
為全大義,她捨棄了謝玉。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傻白甜聖母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間道理不言自喻。爭權奪勢是無正岐之分,犧牲也在所難免。但若事事做絕,自己恐怕也是失了退路。謝玉處事太過極端,急功近利是斷了自己根基。他舍了卓鼎風,夏江又不可信,梁帝自然只會看中自身威權不顧及手下棋子。最後的最後,還不是只能將一命懸在他唯一真心牽掛,也是唯一可信任的蒞陽身上? 如果蒞陽不加阻攔,謝玉不就此收手,其結局只怕會更加慘烈。 雖然當年並非自己所願,但蒞陽還是感念侯爺這樣多年來的深情。經年相處,彼此也生出了無言的默契和牽連。「……帶著孩子們離開京城,從此謝家與蕭家的朝廷,再無半點關係。護不住你的命,但我起碼能護住你的名聲。你若嫌泉下孤單,待我安頓好孩子們就過來陪你,好不好?」(蒞陽)
蒞陽從未為謀何事而生出過半句虛言,她所說便是心中所想。因此在此刻,她是真真生了與子同歸的決絕之心的。多年以前的事情你我無法改寫,但我蒞陽,絕不負你這數載情深。
在最終謝玉選擇再賭一次時,蒞陽便不再堅持。雖然再賭下去,賭的不僅是謝玉的命,謝家的清名,也是蒞陽孩子的安危。但是,你不甘心,我也就依你。「你既然這麼決定了,那也很好。」(蒞陽)
3、蕭景睿
人人皆道景睿溫潤,"至真至善至誠,至寬至厚至達." 除卻秉性使然,與其母的性格也是分不開的。謝弼謝綺,皆是謝玉骨血。雖然沒有其父的殺伐決斷,但幸而在長公主的膝下皆為良善。這三個孩子,身上皆有蒞陽年少時明亮的影子,這也是她一生不曾忘卻的本心。「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以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蕭景睿)
景睿這令人難忘的一番話,與蒞陽先前那一句,「情出自願,事過無悔」,是多麼的如出一轍。這是景睿的胸懷,也是蒞陽的坦蕩。
4、決絕 大結局,已是太子的景琰希望蒞陽在梁帝面前呈上謝玉手書,為赤焰軍平反昭雪。蒞陽一開始猶豫。這猶豫里自然有對謝弼性命的顧慮,也有不願再成為朝堂上一枚棋子的不甘。多年以前,蒞陽因著權力之爭失去晉陽姐姐;不久前,又因為朝堂之戰失去丈夫女兒。她不確定已位居東宮的景琰是否會生出皇兄當年的狠心,也不知素昧平生的麒麟才子籌謀何事。縱然七萬冤魂,故人入夢,但她不得不硬下心問一句,此事於我何益?蒞陽再不可不顧謝弼的安危。 「難道那些死去的冤魂,對你而言沒有絲毫的情誼,難道他們只是毫不相干的路人么?」林殊為局中之人,按捺不住的悲憤之言字字句句扎在蒞陽心上。景睿所言,更是讓蒞陽認定梅長蘇並非只為謀利的局外之人。為了故年情義,她願意再搏一次。決心已定,便不回頭。金殿鳴冤,天子震怒。蒞陽手呈謝玉遺狀,頂住壓力,一字一句的供述罪責。這一段劇情,不管我看了多少遍,總是捺不住氣血上涌,周身發麻的震撼之感。「長公主不是行事衝動之人,既然她答應了殿下,就絕不會回頭。」(梅長蘇)
蒞陽這一生,肯定有做錯的地方,她也一一嘗了苦果。年少輕率,終被愛人背棄;心灰意淡,對謝玉所行之事不聞不顧,終究折損忠勇軍士,禍及親姐。最後自己也未能守全這個家。但一生悲涼,蒞陽卻終未讓當年那個鮮衣怒馬的小公主心上蒙塵。 這是我敬服的蒞陽長公主。「五條大罪,樁樁件件,均由謝玉親筆供上,絕無半句虛言。還請陛下,明晰冤情,順應天理,下旨重審赤焰軍一案!」
「若得陛下恩准,臣妹縱死,也可心安瞑目了。」(蒞陽)
沒人喜歡譽王嗎?為了理想孜孜不倦地和其他小婊子斗,我容易么¥_¥
昨晚看完琅琊榜我順手發了條微博,大致意思是指蒙大統領簡直可以叫萌大統領,媽的萌哭我了。
一早起來發現136個贊(恐懼臉) 從沒有發微博能有這麼多贊的時候,謝萌大統領的面子(笑哭臉) 順手盜圖一張。來,大家感受一下。侵不刪。(ˉ﹃ˉ)必須是夏冬啊!
我冬姐有情有義,武功極高且明是非,懂善惡,善機變。雖然身受重傷仍然使用空城計引出敵人,詐傷誘敵。丈夫聶鋒含冤早逝,冬姐每年初五不忘祭奠。只因為記著謝玉當年帶回自己夫君屍身之恩,派人暗殺之事主動按下不究。但是也有進有退,絕不軟弱;面對師父的陰謀毫不手軟。只因為丈夫當年的袍澤之情,衛錚如此逆案要犯也要送去食物。當衛錚喊出那聲「多謝嫂夫人」,明顯手腕輕顫了。大概是,想起自己那亡去的夫君了吧?縱使朝局晦暗難明,江湖刀光劍影,也念念不忘夫君之冤,雖一介婦人卻也要討一個清楚,問一個明白。外人面前的懸鏡司掌鏡使,鐵面若斯無言語,此淚墳前為君留。這樣一個奇女子,有理有節,有情有義。叫人怎能不敬,如何不愛?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ps,言侯爺,靜妃也是很好的人物。pps,蒞陽長公主其實是武林外史的朱七七!!!就沒人覺得高公公很厲害嗎?
本文來源於網路,搬運工。
——————————————————分割線
看小說才能體會,靜妃是有多深的城府,褒義的城府長輩都一口一個孩子們,說的心暖暖的不過小編看來最有腦瓜的第一肯定是蘇哥然後應該是言侯,高公公,靜妃,紀王,夏江,13,謝侯,等
今天來說說,不參與黨爭的高湛,原諒小編沒有找到高湛的圖,只好現截了幾個。
書中對高湛的描述,大多都說得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但是這些無關緊要的話,卻大多是在緊要的時候。梅長蘇在跟蒙摯說要他去感謝高公公的時候,就有重點說到這位高公公。我們之前也說了對於夏江和譽王對靖王的咄咄逼人,梁帝拿不定主意,而這個時候高湛又插一句嘴。這不但說明了高湛不但深諳宮闈生存法則,並且廣修善源,對我們來說他的處世哲學也大有學習借鑒之處。我們來回顧一下他在書中的其他的一些細節吧。
1、(原文)雖然是已在皇帝駕前貼身侍候了三十多年的老心腹,又早已升任六宮都太監總管,但高湛的為人處事一向並不張揚,面對這幾個年齡小上幾輪的孩子,他仍是毫不失禮,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
這點細節說明這位高公公雖位高權重、深得聖心。但是他卻不張揚、毫不失禮、笑容可掬。誰也不得罪,禮多不見怪,謙虛謹慎的態度,對誰都恭恭敬敬,沒有一點架子。這是友善,低調的態度。他清楚地知道誰是主子,誰是奴才,況且時局多變而動蕩,誰又能知道誰以後得權得勢執掌天下呢?得罪誰他都不好受。
2、(原文)高湛雖然一直居於深宮,但好象很清楚飛流身份的樣子,把三個有地位的貴公子趕走了,卻管也不去管這個陰冷少年,由著他象釘子一樣豎在樓道口。
郡主找梅長蘇私聊,高湛只支開三位貴公子,卻不管飛流。難道公子們不比飛流顯貴嗎?
第一,公子哥們明白事理,也很識趣,自然不會和他一般見識;
第二,太皇太后要召見的人,是梅長蘇他們,飛流不在其列,甚至高公公先前都不知道他是誰。然而他卻一直跟在蘇先生的身邊,不離左右,此人定是蘇先生的貼身侍衛;
第三,既是貼身侍衛,武功必然高強;態度陰冷,肯定不是明事理的主。
去趕他?沒必要也不討好。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么?
3、(原文)這一日太子譽王又在朝上發生爭執,梁帝回宮後本就心情不悅,用膳時外面蟬聲又起,頓時眉生怒意。小太監們嚇得魂不附體,手忙腳亂地拿著粘竿四處打蟬,打到午膳結束,仍然偶有弱弱的蟬鳴在響。
內監總管高湛看見梁帝臉色越來越陰沉,心中直發慌,正沒抓撓時,突然想起一事,趕緊道:「陛下,今日是靜妃娘娘生辰,您不去看看嗎?」
梁帝喜歡安靜,連蟬鳴聲都有可能驚擾皇帝,說明皇帝神經衰弱啊,想必這幾十年來皇帝沒睡過幾次好覺。而這時候蟬聲又起,梁帝頓生怒意。皇帝發怒可不是好事,所謂伴君如伴虎,說不好可是要掉腦袋的啊。
向來會揣摩聖意的高湛怎能不知皇帝現在的心境呢?想著上次皇帝不由自主地去到靜嬪(當時是)的住地,卻在那安穩的睡上一覺了,恰恰正巧今天是靜妃的生日。如果是以前,高湛是斷然不會提靜妃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主子不高興,想著法子讓主子寬心;
自己沒辦法讓主子高興的時候,就恰當地投其所好,化解危機。
4、(原文)「太子在做什麼?」梁帝隨口問道。
一個身著六品內史服色的人戰戰兢兢地答道:「回……回、回稟陛下,太子殿下在、在……在裡面……」
「廢話!不在裡面會在哪裡?朕問他在裡面幹什麼?!」
「回、回陛下……奴才不、不清楚……」
高湛見他應答得實在不成體統,忙岔開道:「陛下,讓他們去通知太子殿下來接駕吧?」
梁帝「嗯」了一聲。高湛隨手指了指剛才回話的那名內史,小聲道:「還不快去!」
身為內史卻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是失職。但是如果真不知道太子在幹什麼,也不會如此慌張不成體統。明知太子在幹什麼卻不說,是欺君。不管失職或欺君,輕則挨板子,重則掉腦袋。高湛又一次賣了份人情。
不過相比之下失職或欺君,還是失職罪輕一些,烏紗帽是保不住了,至少小命是撿回來了。
所以當梁帝對他的失態行為起了疑心的時候,這位六品內史,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當作不知道。
5、(原文)「皇后也辛苦了,回宮去吧。」梁帝站起身來,面有疲色,「朕近來事情雜多,你要學會如何為朕分憂。高湛,年下新貢來的那批尾鳳羅絲,朕叫賜兩箱給皇后的,你送去了嗎?」
高湛機敏地答道:「回陛下,今兒入庫清數目誤了點時辰,奴才會立即派人送去的。」
皇帝什麼時候讓高湛給皇后送恩賜了?沒有。
然而這個時候,高湛機敏地跟皇帝一唱一和。
這擺明了皇帝要這個時候做個和事老,一方面幫靜妃開脫了,另一方面又安慰了皇后。
這是表明一個態度:皇后畢竟是皇后,這尾鳳羅絲,朕別人不賞賜,偏偏賞賜給皇后你,足以證明皇后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皇帝給皇后找個台階下,深諳其理的高湛更是從容應對,找的理由也不過不失。
6、(原文)看著看著,這位六宮都總管總是低眉順目一團模糊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表情,那是暗暗下定決心的表情。
高湛知道,明確選擇最終立場的時候已經到來。
「稟娘娘,是左中丞東方峙……」靠近了靜妃身後,他只低聲說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說完之後,便蜷起身子,一動也不動地等待著結果。
此時高湛已經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朝局。明顯已不是當初太子和譽王爭儲奪嫡,梁帝獨大的時代了。現在這個時局,梁帝和新太子景琰是對峙的,輸贏已成定局。若這個時候還不表明立場站好隊,恐怕將來老命不保。
靜妃真的就如表面那樣平靜如水,那般善良通達嗎?
恐怕在這深宮之中,若不懂得權衡利弊、武權弄術,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靜妃這個時候想要做的,就是要保證自己的兒子穩穩坐上皇位。那麼眼前的這個靜妃,就不再是以前那個事事隱忍,明鏡高懸的靜妃了。
任何有礙於太子登基的人或事,都是她的絆腳石,欲除之而後快!
高湛對老皇帝的忠心,也止於此了。
————————————————分割線
《琅琊榜》人物隨筆5:——高湛:皇宮裡最聰明的人文/貓嚀《琅琊榜》是一部從編劇到演員到觀眾,都三觀比較正的電視劇。其中最難得的,就是大家對高智商的角色有著很高的認可度。據說扮演譽王的演員黃維德進了劇組後還「上書」給導演要求提高反派的智商——其實就是他自己的角色的智商,理由是這樣才能顯得主角更聰明一點。
除梅長蘇之外,靜妃和言候也都是高智商玩家的典型代表,而另一個智商曾經得到過江左梅郎親口讚賞角色,就是很有愛的高公公。
高公公的智商其實也已經到了細思恐極的級別,我們從頭梳理一下,慢慢的分析一下這個高智商的例子。
原著中沒有交代高湛在皇上身邊待了多少年,但是梅長蘇表示天底下最了解皇上喜好的人就是高公公了。鑒於梅長蘇是劇中智商逆天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默認這句話毫無爭議。
整部劇中來看,皇上也的確是在和高湛相處的時候最為放鬆、自然。越貴妃如此得寵,在皇上面前假裝無意的提起來郡主招親的事情時,皇上也馬上沉下臉來戳穿了她的心思。靜妃自然是有容乃大人淡如菊,但畢竟皇上和她多年不太聊天,而且由於多年置身事外,很多事情靜妃都並不知道。但是所有的那些過往——宸妃、祁王、璇璣公主,高湛都是知道的。他小心翼翼的守護著皇上的秘密,也小心翼翼的守護皇上的脆弱。他知道皇上所有的往事,知道他的軟肋與底線,知道他的喜好與忌諱。他在皇上那裡得到的信任,比其他人都要多。
皇上對他的信任表現在很多日常的細節中。比如封面的那張截圖,兩個人討論下一個棋子該落在哪裡,皇上大概是已經看出來自己錯了,反而氣急敗壞的沖著高湛說你來呀你來呀就你厲害哼!像皇上這種性格的人,大概只有在非常非常有安全感的時候才會撒嬌,而他大多數萌萌噠時候,也都是和高公公對手戲的時候。
高公公有一個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小細節:雖然他有皇上的信任,有著穩固的位置和比較高的權利,但是他對其他人都非常的有禮貌。在除夕賜菜的時候,他就先向蒙大統領道了辛苦,又向護送的禁軍們說了句有勞各位護送。
另一次印象中的對下人很有禮貌,是在皇上對梅長蘇動了殺心,恰好靜妃的侍女過來送百合羹(還是什麼其他的好吃的)。高公公一邊滿臉微笑的說哎呀真是辛苦姑娘大熱天的跑過來了,一邊夾帶了那句關鍵的「告訴靜妃娘娘蘇先生不得入宮」——這大概是高公公唯一一次陽奉陰違違反了皇上的旨意。
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什麼好處也沒有。即便靖王登基對高公公來說最安全,但是梅長蘇死了反而更能保全靖王的地位。況且皇上對他是百分之百的信賴,一旦讓皇上知道他也有陽奉陰違的時候,他恐怕馬上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最後,也是高公公關鍵的一句「如果梅長蘇是林殊,靖王絕對不可能讓他進懸鏡司」打消了皇上的殺機。這句話真是過於機智,而且從一個「從來嘴裡沒句準話」的保守派口中說出來,可信度更是增加了100%。
那麼我們順著劇情繼續問一個問題:高公公到底知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呢?他又為什麼要救他呢?
高公公是一個善良的人,沒有主動去害過誰,但是他為什麼要自己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救梅長蘇?
我想他其實當時就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也知道靖王一直被蒙在鼓裡,更知道唯一能救林殊的那一句話是什麼。
梅長蘇與夏江的一番辯論,很大程度上是為皇上貼身定做的。他知道皇上多疑,所以不斷的用言語挑撥,讓皇上從信任夏江轉變為不信任夏江,逼的首尊大人都快當場哭出來了。
但是高湛不是梁王,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他很清楚梅長蘇一直在指責夏江騙人,而並未完全證明自己絕對絕對不可能是林殊。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梁王問:夏江說你是林殊,你是么?
梅長蘇答:夏江是個騙子。
顯然,梅宗主逃避了問題。正常的論證方法應該是:我有種種證據證明我絕對不可能是林殊——比如我出身清白,族譜明確,爹是誰娘是誰,只要在林殊死前的十九年有不在場證明,能很輕易的作為「我不是林殊」的證據。但是他沒說。
梁王信了,那高湛呢?
我想高湛已經完全猜中所有的一切了。
高湛所說的「如果他是林殊,靖王絕對不會讓他進懸鏡司」的前提,其實是不成立的。
因為靖王當時就震驚了,顯然是第一次聽說「哇塞原來梅長蘇就是林殊」這個想法。所以靖王顯然不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那麼高公公這句話,其實並不能證明梅長蘇不是林殊。
這只是一句巧妙的遮掩,用來打消皇上的殺機。
其實皇上也看出來靖王滿臉震驚了,所以皇上其實或早或晚,也能推理出來高湛的這一句定論是有問題的。但是畢竟他對高湛無比信任,所以他信了。至少當時信了。
這是很危險的做法。等皇上轉頭反應過來,高公公就一定會倒大霉了。但是他還是冒險這麼做了。
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過程,高公公默默的在旁邊看出了梅宗主辯論過程中的漏洞,推斷他的確是林殊,並且猜到了林殊一開始就沒有告訴靖王,同時做出了保護林殊的決定。而且順著梅宗主已經布好的局,臨場發揮,在最關鍵的時刻,說出了最正確的那句話,終於穩住了疑心很重、智商很高的梁王。
作為皇上的貼身太監,我想高公公和林殊的接觸機會應該很少。但是他卻能和霓凰、靜妃一樣猜出林殊的身份,僅憑這一點,我覺得他智商應該還在靜妃之上。
不過高公公或許也不僅僅是為了救林殊,梁王嘴上不說,心裡其實也在懊悔自己心狠,但是你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這麼做。
或許高公公知道,如果知道真相,梁王一定會殺了林殊,之後也一定還會後悔但又嘴硬,讓自己活得更加不安。所以他這樣做,既是救了林殊,也是解脫了梁王。
高湛和皇上最感人的一幕,我想就是皇上被大家逼著重審舊案,整個人都崩潰了的時候。他覺得太子不可信、群臣不聽話、皇弟不可靠、靜妃也居心不良。在他崩潰的時候,他呼喚的是高湛。
這是皇上最脆弱的時刻。高處不勝寒。有一天他發現全天下都似乎「背叛」了他,至少他還相信,有一個人會永遠永遠堅定的站在他身邊。
編輯於 19:10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女的靜妃。
懂得宮廷內的遊戲規則,懂得隱忍,懂得怎麼在艱難的環境生存。
男的紀王。
懂得朝廷的遊戲規則,兼容了良心和鬥爭,懂得自保,懂得悄悄摸摸的送助攻,並委婉的躲過了所有朝廷巨變。當然是言侯爺了。首先,言闕這個名字太好聽了好嗎,而且闕字寓意深刻,更有孤遠之意。其次,他在劇中真是太重要也太關鍵的人物了。重看一遍《琅琊榜》,第21集,言侯爺與謝玉在府外對峙,言侯爺決心要進府,一步一步,莊重嚴肅。更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走之前,他緊了緊冠帶,正了正儀容。說真的,男兒生當如此
推薦閱讀:
※琅琊榜第二集的硬傷 ?
※琅琊榜中的梅嶺在哪?
※《琅琊榜》的笑點?
※明樓和梅長蘇都是自帶算無遺策的諸葛畫風,但為何觀眾會被梅長蘇感動,卻覺得明樓的角色設定太完美?
※《琅琊榜》有沒人和我一樣覺得靖王對他父親很無情的?
TAG:琅琊榜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