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比廈門差在哪,以後有可能超過嗎?
作為一個天天廈漳泉來回跑的人,我也說說感受吧,上次在一個答案中說過了對廈門的看法,這次重點說說漳州。
來到漳州這個城市生活快兩年了,我剛來的時候對漳州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小時候,反正就在廈門旁邊有個非常沒有存在感的城市,早年的火車會通過鷹廈鐵路漳州支線進漳州掉個頭然後出來繼續去廈門,後來直接將郭坑站更名漳州東,火車就不進漳州市區了。所以對於漳州就更淡了。那麼這次來這個區域,在尋找落腳點的時候同樣把漳州放在最後,先在廈門找,然後去泉州,最後才在漳州,當然最終也先設在了漳州,廈門寸土寸金,腹地太小,泉州則是市場太大,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所以最後選擇了漳州,站穩之後才去拓展泉州。
所以剛來的時候,我周末就喜歡跑廈門,不太喜歡呆在漳州,漳州的交通硬體和廈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計程車,公交,交通秩序等等,但是有一天開始,我突然開始留意這個城市了,我開始跑步了,最早我在小區里跑,隨著里程的增長,小區不能滿足我的需要,我開始走出去,也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漳州,首先去的江濱公園,當我去了以後才感慨,除了九龍江比海差一點,這個公園非常非常的棒,全長12公里,整個沿江各種地貌,運動設施,太棒了,接下來我又發現了碧湖生態公園,和江濱公園一路之隔,同樣非常的美麗漂亮,接下來我陸續發現了芝山公園,以及在這個城市的南邊很偏的地方也有郊野公園,突然發現漳州的公園特別多,東邊的雲洞岩,龍文塔,瑞竹岩都很不錯,後來還有驚喜,漳州的老城區保留了很多的老房子,活生生的,現在很多地方的老街一出門就人山人海,原住民被遷出,商家入駐,實際上已經完全沒有生命力,典型的就是廈門的鼓浪嶼和曾厝垵,而漳州的老城區很多店鋪上的招牌甚至還是70年代的風格,裡面街坊鄰居都是長期生活在這裡,一道道的牌坊也說明了漳州歷史的輝煌,漳州的孔廟,中山橋等等,我後來買了自行車,經常穿行在這些老城小巷裡面,這是漳州城區的魅力,說到海,漳州漳浦,東山的海比廈門的海好的多的多,火山公園的遺迹加上那邊比較大的浪,和環島路椰風寨完全不同的風格,古雷半島一邊的海安靜的像小貓。另一邊狂暴的像獅子,龍海環繞了整個廈門,從龍海搭乘飛翼快艇去廈門40分鐘,從九龍江進入大海,從淡水到鹹水,風景非常好,廈大門口有個胡里山炮台,但是你們知道嗎?對岸的漳州招銀港也有個對稱的南炮台,看廈門島也有別樣的風景,至於漳州的內陸縣南靖土樓,平和的三平寺還有很多沒開發出來的古村落,其實漳州是很適合細細品味能發現東西的地方,廈門已經完全被開發了,只有稍有特色的地方都人山人海,漳州目前還保留了很多純粹的東西,這才有真正旅行的味道。
上面說的是漳州的人文和景,那麼經濟方面漳州的擅長就是農產品,看似不高大上,但是很富民,這邊的花卉市場,平和的水果,華安的茶葉,漳浦的漁產,老百姓每年能實實在在賺到錢,我覺得很好,沒必要去和廈門比,廈門環境好,適合總部經濟,人才引進方便,漳州成為生產基地有腹地,但是漳州近幾年引進的一些項目還是有爭議,比如前段時間爆炸的古雷PX,其實在海灣的另一側還有雲霄核電,可以說我剛才講的那個很美的古雷以後基本就廢掉了,那邊的漁民養殖以後基本也要完蛋,左邊一個核電站,右邊一個PX,我也知道知乎裡面不只一次的教育過我們PX和核電是如何的環保,如何的安全,但是事實就是古雷的PX炸了,漳浦雲霄的老百姓都在擔心將來的核電建好,就沒人要他們養殖的海產品了,這些項目可以帶來漳州GDP的增長,在未來的五年,漳州的GDP總量會超越廈門,但是這種依然是一種粗放式的增長,但這也是一種無奈,漳州沒有廈門那一大堆的帽子,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沿海地級市,一定程度上漳州就是河北,甚至要為廈門的發展做出一定的犧牲,而以海西的福建體量也不足能在這區域出現第二個廣深
所以,註定,漳州就是廈門的小跟班,兩人互相協作,但是漳州其實沒必要去成為第二個廈門,漳州有漳州的美,有漳州的特色,想體驗真正的閩南風情嗎?來漳州吧作為漳州人生活在廈門,我來說說我的感受。我大學聽過一個來過廈門又來過漳州的同學說,廈門漳州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雖然說很誇張,但是也說明了兩個城市差距之大。樓上有人回答一個「人」字,很精闢。但也不完全是人,作為國家副省級城市、四大經濟特區之一、自貿區所在地,廈門能獲得的政策優勢是很明顯的。那麼多國家政策的扶持,廈門能不發展起來才怪。能被國家選中,這個說白了是一個地理因素:靠近金門,和台灣同講閩南語,海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港灣……等等條件確實是一個國家的好選擇廈門過去誇張點講只是一個「小漁村」,能短時間發展起來確實是經濟特區的緣故。但是正因為「歷史相對短」,沒有多少歷史包袱,能快速成長。反觀漳州,作為福建最大平原,從開漳聖祖在唐朝建立漳州開始,這個城市已經有1300年左右的歷史了。由於氣候合適,漳州一直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地區。這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社會(原諒我不使用普遍使用的封建社會)是好事,但是在現在這個工業時代、信息時代這個可能就是包袱了。當然啦,很快有人說農業哪算包袱。確實,農業發達確實不能算包袱,因為包袱啥的都是因為人。不知道為什麼漳州的發展總沒明確的目標,前幾年喊農業立市,過幾年變喊工業立市,再過幾年喊港口立市,發展目標變來變去。80年代引進了不少技術建了很多工廠,其中比如說水仙牌電冰箱據說和海爾開始的生產線是一樣的,質量確實也是上乘(我老婆她外公家現在還有一台在使用),但是現在大多都沒了。這個是不是人的因素?肯定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一些原有國企倒的原因很多漳州人都這麼認為。就對比漳州同樣留下的軸承廠現在給波音提供零件就知道了(吃老本還壟斷的片仔癀不算)。接下來就說說人的問題。漳州因為自古以來物產豐富,其實就是吃的多,生活自然比較安逸。不思進取就是很自然的現象。說實話,漳州很容易讓人樂不思蜀,我自己就總有安逸享樂的思維。漳州的滷麵啊,豆花啊,手抓面啊,太好吃了。好吃到什麼程度?好吃到我不想在外地生活,就不要說水果了。我爸有個高中同學很有錢了,大家問他為啥不移民,他說坐移民監吃不到滷麵豆花,做漳州人好。我相信很多漳州人聽了這話是很有體會的。加上漳州生活節奏慢,很容易有不思進取的思想。但是廈門就不同,因為經濟特區的緣故,外來人口很多,衝擊了本土的思維,並不會讓安逸的思維佔據整個社會的上風。(其實廈門也是比大城市節奏差很多)其次在人才引進方面,廈門和漳州差太多了。我可以對比我比較了解的公考內容,就公務員考試來說,漳州職位基本是都限戶口,甚至事業單位考試很多戶口都限到縣,誇張至極。地方保護本身就會極大降低競爭,自然難以大面積選拔到優秀人才。廈門我就不說了,作為開放城市現在基本不限戶口的,限的也都是比較一般不重要的職位。公考只是一個縮影,我談談我們找工作時候面臨的問題就感覺了。說實話,漳州人追求北上廣深大城市高層次生活的人,有!但不多,原因剛才講過了。但當年漳州一中出來的,和我同屆的前兩百名鮮有在漳州工作的人(一中在我那個時候可以說彙集全市最精英的人了,你不要跟我說什麼讀書好不代表以後一定強,多讀點書多接觸點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在一起聊天,其實很多人都是想在漳州生活的,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最終都沒有在漳州的工作的原因就是漳州能提供給我們的機會幾乎沒有。漳州的好企業本身不多,好的就是那軸承廠、片仔癀等國企和一些壟斷性質的國企,可是這些好企業基本都是靠門路進去的,靠自己能力進去幾乎不可能。這導致如果自己家裡人脈不行,自己又不願意屈就於普通公司,基本沒法在漳州生活。廈門的工作機會也不是說沒有這種現象,但至少沒有達到完全讓年輕人沒有機會的程度。城市總歸靠人發展的,沒有人才是發展不起來的,人上面的差距肯定決定了漳州從現狀看是追趕不上廈門的,就不要說超越了。
漳州無論哪方面和廈門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個差距也明顯,經濟水平和政府眼界思維都不在一個層次。說白了廈門有經濟特區這個大紅利你也沒辦法。我在漳州生活的時候經常會抱怨漳州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這是無法改變的。無論漳州多麼的不好,我還是更喜歡漳州,因為我是漳州人。
作為一個在漳州廈門都生活過的人:
1、常住人口組成 以國內現在的格局,每個「大城市」都是由源源不斷的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相較而言)堆出來的。在廈門這個城市,真正的廈門本地人其實並不多,而更多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相較於漳州,廈門的外來人口群體中,平均學歷水平並不低。事實上,學歷高的一個群體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平均而言會更高一些。所以造就了廈門這個城市更好的交通秩序、公共秩序,以及一些"先進"的商業等(例如星巴克、Uber、神州專車等不僅擁有而且發達)。 每個城市都有原住民,漳州市區中的原住民(身份證350600開頭)的比例顯然高於廈門,而原住民中,除了少部分佔據這個城市公共、權力、國企等壟斷資源的"高端人群"以外,更多的是生活在底層或者已經被房價拋棄的人。這樣的人群,廈門也有,漳州也有,只是漳州的比例比廈門高很多很多。這些人,正是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文明道德、現代商業氛圍、就業環境的殺手。 經常奔波廈漳的人就會發現,漳州市區絕大部分汽車在市區都是開遠光燈的,而且會理直氣壯地說不開開不清路面,甚至有逆行、不斷嘟喇叭等,斑馬線不禮讓行人更是常見。而在廈門,這樣的情況很少,但是也有,大都出現在閩D純數字的車牌這些車子,這些車大都是原住民的車。這種理直氣壯的傲慢滲透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廈門我接觸過的來自外省籍的一些人中,往往一些已經身價不菲的人,為人處世比原住民會更謙卑很多,這讓廈門相比更多了一份包容性。一個城市的發展,肯定是離不開多元的文化以及外來的人才、資金的。2、漳州的人才流失
我高中畢業於漳州的一所較好的中學,毫不誇張地說,漳州每年高考能考上本科的人過半出自這個學校。而我的高中同學在大學畢業後,回到漳州的寥寥無幾。家中經濟較好的,多半出了國;小康家庭但是沒多大權力的,大都留在了外地和廈門。而回到漳州工作的,大都是公務員、村官、事業單位和壟斷國企的。 一方面漳州吸引不到外地的高學歷人才,一方面本地的生源又源源不斷地外流,造成了這個城市和許多小縣城一樣的困局,也就是人口的平均學歷水平的下降。許多小縣城在近10年來,已經幾乎成了老年院了,外地讀書的就不回來了,青壯年也紛紛去外地打工,只留下了文化程度不高、勞動力不好的婦孺老弱。漳州雖不至於如此,但是趨勢也是同理了。3、政策與官僚氣息
在八零年代,漳州和廈門在經濟上是差不多的,甚至漳州因為地理條件優勢,整體上還更優於廈門。但是隨著經濟特區的設立,政策上逐步向廈門傾斜。而漳州在不知不覺中,被廈門漸漸甩開距離。在2000年後的十幾年,每一次往返廈門漳州兩地,都能感覺到了兩地日新月異的差異......漳州迄今為止,市區只有一座跨線橋、一座人行天橋,沒有過街通道、沒有下穿隧道、沒有高架橋,惟一的一座立交橋還在2015年時因為年久失修(竣工20年都沒過驗收)而被拆遷。而這十多年間,廈門建設了數不清的城市快速路、高架、立交、跨線橋、BRT快速公交、地鐵...這些外貌上的差別,折射出了兩地在祖國媽媽心中的地位差別。漳州的港口歸屬廈門海關管理,東山海關歸屬福建海關管理。漳州的官員走馬觀花式的流水替換,本地官員幾乎跟約好一樣幾年就集體地震一次......... 曾聽幾位私營業主聊過,廈門曾經有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漳州工價低、地價也便宜的原因遷廠到了漳州。而在幾年後,腸子都悔青了。在受不了層層盤剝、密集檢查後,又紛紛將廠遷到翔安、同安、集美....漳州人對政府的依賴性非常大,大到子女找工作時如果當不了公務員就等於失業一樣"悲哀"。漳州其實折射出很多小縣城的影子,大家都圍繞著政府和國企轉。殊不知一個地方如果商業沒落,政府也是窮光蛋的。越是這樣「除了權力什麼都沒有了」的地方,朝里當差的人就越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就如同第1點所述的一樣。你可以回想下家裡那個當處長當科長的親戚,是不是家族聚會說話音量總喜歡高別人一些,相處起來總喜歡反客為主一些。一個全民心向公務員的城市,這樣的氛圍並不好,難不成指望著靠在朝里當差來改善自己生活?這樣你會很危險的!4、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
其實漳州在這幾年也大規模建設了市區。只是漳州市區範圍一直在原地踏步。漳州市區東至東環城路、南至江濱路、西至金峰、北至北環城路,市區一直走不出這個圈子。市區建築物拆拆建建,換一任當家就翻一遍勝利路,龍文區大規模建設了十幾年後樓盤亮燈率還是非常低,江濱路改造了十幾年,新建的高層居然沒幾個停車位。隨著城市的建設,漳州老城區騎樓幾乎被拆遷得消耗殆盡,以這個建設速度下去,小時候的老城區範圍過不了幾年就全部拆光了,漳州老城的建築和其它新城已經沒有兩樣,喪失了地方的特色。走在路上是分不清這個城市和另一個城市到底差別在哪。至於新華西路之類的翻建的所謂"騎樓",就呵呵了。那些老舊樓房幾乎是不經翻新,直接拆掉。許多童年的回憶,如下沙、文川里、南太武、草寮尾、新橋頭早已進入塵埃,轉而代之的地名是江畔豪庭、XX公館、XX花園、XX尊府、XX帝王、XX府,這些惡俗又沒地方特色的名字,你咋不上天呢?現在00後們,有誰知道"四仙女路口"是哪裡?而廈門在近20年的建設中,除了廈禾路拓寬和鎮海路拓寬以外,老城區幾乎沒動。以廈禾路和蓮前西路、蓮前東路為線索,把市區終點前後擴展到了文灶、火車站、蓮坂、金雞亭、前埔,同時湖裡、觀音山片區也緊鑼密鼓建設。不僅所謂"市區"的版圖一直往外擴展,老城區又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且不斷被良好維護、修繕。這樣的思路,讓新廈門人有落腳之處,同時又留下了廈門的特色。中山公園後門溪岸路老房子,一棟棟修繕完好,標價動輒千萬。廈門的中山路、思明南路、思明北路經過不斷的商業開發,舊瓶裝新酒,成了許多遊客的去處。無論城市如何建設,將軍祠、文灶(讓我想起漳州曾經的馬灶路)、沙坡尾、廈港、大生里、蓮坂、禾山、塘邊、嶺兜等等這些地方的古早名字,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這些字眼不僅是個地名,更是融入了這個城市方方面面的血液之中。無論城市如何更新,一聽到這些名字,就會親切地感覺,我腳下這塊地,是廈門。&<-個人觀點 留言勿噴-&>
更新:
不帶偏見地總結一下吧。
一是漳州人才外流,外來人口以民工為主,造成城市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二是原住民比例高,原住民理所應當地傲慢;三是漳州本地人重視公務員工作,蔑視商業活動,士農工商排序嚴重,與現代商業氛圍脫節;四是政策不利與掌權人愚昧瞎折騰(這也與第二點呼應);五是閩南建築消耗殆盡,一些老文化別說外地人了,本地90後都開始遺忘,00後壓根不了解;六是其實廈漳的差別,不止是經濟上的十年二十年,而是差了一代人的觀念與視野;對於漳州,我的看法
1、應該敞開胸懷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這不僅會給漳州帶來遠遠不斷的知識、財力,也能沖淡本地的一些狂妄與無知;2、應該好好保護僅存的一點閩南文化了,如何舊瓶裝新酒,讓老的東西有新光彩;3、少做點無用功,老市區就那樣吧,步子要往外走;
4、自強自立些,不要廈門建個地鐵建個BRT就貼上來,沒意思,也用不著。差不多,就這樣....補充一下吧
說幾個廈漳的地方特色的名字廈門:文灶、海口(輪渡)、浮嶼(思北路口)、大生里、將軍祠、蓮坂、江頭、松柏、前埔、嶺兜、安兜漳州:四仙女、馬灶路、前鋒、大馬路、柑仔市、大橋頭、太古橋、圓盤、文川里、南太武(不是龍海那個)、草寮尾、下沙、新橋頭、舊橋、馬肚底、洋老洲有沒發現,這些極具地方特色、地方韻味或者帶有歷史的名詞以及地方,在漳州已經幾乎被拆光了,名詞也消失在歷史中。廈門很好的把這些舊地名再拾起作為公交站名、BRT站名以及出現在門牌號、新建小區上。
這話題這麼久了還有回復,我繼續跟進一個觀點從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廈漳兩地的烏紗帽對民眾的態度。漳州一中門口勝利路在03年的時候建了一座天橋(安燃橋,安燃燃氣公司冠名或者捐建的),安燃橋的設計也倒還不錯,直接一叉伸進了漳州一中校園裡。廈門一中門口的文園跨線橋大概92、93年通車。
兩座橋的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學生與密集車流交叉。然而,汽車過文園橋時只是幾腳油門的事,廈門一中的學生過文園路依然可以走地面;漳州一中校方為了避免學生直接橫穿馬路,簡單粗暴地直接大門緊閉,強迫無論來自勝利路哪個方向的學生都必須走天橋,那麼問題來了,每天都能看到浩浩蕩蕩的自行車大軍推著自行車上天橋。請問到底是汽車上高架橋費力,還是人力推自行車上天橋費力....的漳州差在政策和港口,當然漳州自己也有不錯的港口,只是都在為廈門服務。
而如果從地理上看,漳州泉州城區所在區域都更適合發展成更大的城市市區,廈門哪怕把島外全加進去,也就那樣了。漳州平原確實算得天獨厚。
政府服務意識。這裡不是說誰好誰差,沒在泉州辦過事,所以不提泉州。
你到漳州隨便哪個地方政府機關辦事,和到廈門對應機關辦事,立馬知道兩者差距真不是城市硬體而已。廈門雖然也好不到哪裡,但至少辦事人員再不爽也得幫你把事情解決了,漳州嘛,呵呵。。。到了底下各個縣,其實作風和八九十年代並沒區別。這算是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吧。相鄰只有四五十公里的兩個市區,一邊有各種更好的政策,哪怕做點小生意,稅點都不同,再加上市場規模和總量差距,可想而之為什麼好的東西全往廈門跑了。
漳州先天有優勢,後天享受不到上面來的開放利好,可是,總給人感覺整體也並不准備上進。。。。
當然了,地方政府誰不想經濟發展,個中難處我們小屁民無法知曉。
而說到宜居,廈門算逼格高的小資宜居城市吧,至少收入較高的人群和本地土著是極愜意極安逸的。收入一般的外來人口嘛,很多城中城也還是能住人的,能給你在這個城市奮鬥提供一個落腳點。
而漳州在民生一塊,能明顯感覺到個體生活的尊嚴得保證。漳州市區轉轉,你就會發現漳州是一個多適合普通小老百姓生活的城市,公交線路落後,又買不起車,兩三千塊錢的電動車總可以買得起吧,上個牌,去哪都方便,而且全城人民都這樣,不像在廈門就是過街老鼠。買不起房,那就租個房,房租絕對比廈門便宜,小區里的單身公寓,有錢租好點的小區,沒錢租差點的,都是小區!再不行城中村也比廈門便宜不止一半。
是了,在漳州,安分過日子的小老百姓可以更有尊嚴的生活。
至於漳州能否超過廈門,至少幾年內很難吧,畢竟城市規模和就業機會擺在那裡,一時半會兒是超不過的,除非哪天真的在公共交通捷運上同城化了,住在漳州市區,工作在廈門。。。想想都很美好!作為漳州的女婿,在漳州生活了整整三年之後,攜妻帶子返回蘇州定居。細說起來,漳州有種種的不足,就一個三四線城市而言,房價高,物價高,工資低,排外,城建一般,可是仍然擋不住我對漳州深深的眷戀,讓我魂牽夢繞。三年的生活滿滿是美好的記憶,我在那裡結婚生子,事業開始起飛,熟悉的街巷,九龍江,雲洞岩,鐵觀音功夫茶,師院,老婆外婆家華安的大山,各種小吃,漳州特有的芒果,超可愛的人們。
前段時間,離開漳州之後,第一次回漳州過年,真是恨不得把之前走過的每條路都再走一邊,每一天心情都特別好,都是充滿期待!
從讀大學之後離開家鄉算起,漳州不是我呆的最長時間的地方,可是每次回去動車一進入漳州的境內,就感覺自己是到家了!
PS 漳州人一般都是仰望廈門的感覺,說起廈門,月亮都是比漳州更園的,可是在我心裡,漳州比廈門可愛的多,是我的第二個家。我甚至有點討厭廈門,因為虹吸效應,吸引了漳州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壓抑了漳州的發展,漳州永遠只有陪太子讀書的份,而把旅遊業和房地產當作支柱產業的廈門,也遠沒有起到特區帶動發展和就業的作用,說的難聽點,就是一個給對面台灣看而精心打造的花瓶。廈門的知友,得罪了:)
這次回去也發現漳州越來越漂亮了,城建開始慢慢起來,碧湖萬達那一片有點大城市CBD的感覺了,江濱公園也越來越漂亮了。
我感覺講道理 漳州的前景一片光明 農業占很大的優勢 現在人口500多萬人 在建高新區 龍文區業在發展 漳州台商投資區現在一直在建 在規劃路和房子 漳州港也房價不斷的在漲 龍海市也一直在發展 古街也在修建 打造閩南特色 漳州有很多優勢等著開發 是中國空氣最好的一個城市 不管以後超不超越得了漳州 我覺得漳州肯定在未來三五年會發展的不錯 閩南小吃 悠閑的生活 全民運動 低物價 慢生活 當你有雙發現美得眼睛 其實漳州到處都很美 附上昨晚拍的九龍江大橋
我不明白什麼GDP什麼鬼,普普通通一個大學生,畢業回漳州,高中以前在江蘇,懷著對家鄉無限的嚮往,回來,後來發現漳州和江蘇的經濟差距不是一個五年兩個五年這麼簡單的。但是,這是我的家鄉,和母校一樣,我可以每天罵一萬遍,你一遍都不可以。曾經有人告訴我,在N年以前,漳州甩廈門幾條街,後來要投資一個罐頭廠和一個飛機場,廈門和漳州各選一個,漳州選了Q3罐頭廠,廈門選了飛機場,從此廈門就扶搖直上,漳州就慢慢沒落了。好吧,這樣一個理由腦殘的我接受了。漳州依然有各種農作物聞名於市天寶香蕉,平和蜜柚,雲霄枇杷。。。
歷史文化底蘊,漳州也不會比廈門泉州差,中山公園後面一片古城區,比三坊七巷哪裡會差。
我們還有綠色的南靖,藍色的東山,漳浦,其實有很多特色可以發展。我們有百花村,有片仔癀,有水仙花,有八寶印泥。。。我們有的東西不夠多嗎,錯在我們沒有好好利用。漳州人不像泉州人,想做一件事砸鍋賣鐵也要弄出聲響,泉州人隨便做個銅鑼燒,都要在央視佔個廣告位,漳州踏踏實實,做出的東西,走出福建的就很少了,別說走出國門。這是整體氣氛的差異。樓上好多噴漳州人素質差的,說實話,各種捷徑都是人的天性,廈門沒有那麼多攝像頭交通能那麼規範?!這些主要看ZF的作為了。其實,我覺得,一個城市的發展,和ZF的關係是莫大的,漳州的人民沒有奮鬥的激情,難道不是ZF激勵的不夠?漳州的企業走不出去,難道不是ZF支持的不夠?漳州的旅遊發展不起來難道不是ZF規劃的不好?主要是,我想知道,為什麼漳州天天都在修路,為什麼漳華路天天在修,卻一個坑比一個坑大。作為一個在廈門工作的漳州人表示樓主說得很對,這是一個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故鄉。
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很多,百姓安逸,上層建築懶政,是主觀原因。其次,人才外流嚴重,政策多變也是一個點。
不過換句話說,漳州這樣的發展也未嘗不錯。每次雖然回來都要吐槽各種不良現象。但不得不否認,這個慢城市節奏挺好,特別是這幾年,江濱公園,碧湖生態園等城建發展,周末回來一趟也越來越享受這種難得的慢~
大家都說廈門發展得好,但你和真正的老廈門人交談,你會發現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更願意回到十五年前人還不多,不用天天堵車,上學不用搶生源,發展沒這麼快的沿海小城。
所以孰輕孰重,看各人取捨罷了南部各縣什麼時候通軌道啊!!福建省政府不是福州省政府也不是廈門省政府耶,漳州南部連貨運軌道車都沒有!漳州多大知道嗎?詔安縣城到漳州市區要一百公里啊。——————————你們相不相信這是自然條件以及當前政府對經濟活動強大的敢於能力引起的,漳州處於福建省最南端,講難聽點就是邊陲,漳州最發達是什麼地方?用一個詞語概括,環廈門圈。這地方要火車有火車,要港口有港口,要土地有土地。而南部,省內修什麼路都不會經過這裡基本上,福廈之間的任何交通要道都會經過泉州,而漳州只有環廈門圈能夠享受到這些便利,作為一個南北跨度極大的城市,這是一個悲劇,意味著漳州南部的基礎設施會非常糟糕。這也就是為何歷史上詔安東山如此輝煌,而今卻黯淡。那個時代的政府無法指揮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行政區划上的邊陲不意味著基建和經濟的邊陲。其實漳州市區及其周邊的龍海長泰和泉州是一個類型的地方,屬於那種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少的地方,這種地方看起來一般不會很高大上,這些行業註定本科生就業機會相對比較少。按照福建這點人口,不太可能出現第四個中心。而漳州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確實經濟不太好,別說在省內算差,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比較糟糕的。
你要是普通的上班族呢,我只能說漳州適合生活,廈門只能生存。但不可否認廈門就業機會多。而且人家經濟特區啊,整個閩南的發展都在向他傾斜,漳州拿頭來搏政策?我覺得漳州這樣不錯,慢慢來,不急。雖然腐敗問題還是很嚴重。
房價漲的可不差啊:
記者手記
如果不是這幾天的採訪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我無法相信這世界上竟有如此簡單而暴利的商業模式。
下個月,我的採訪對象魏廣華就要離開漳州了,尋找下一個獵物。在他的「團隊」進駐福建漳州的9個月里,這裡的房價高歌猛進,他帶來的2000萬現金,也只花出去了1000多萬,現在卡里一共躺了接近5000萬現金。「炒房要的是夠准夠快夠狠,無異於刀口舔血,狠賺一把就要離場,尋找下一城。」很難想像,作為樓市炒家中的新兵,魏廣華的撈金速度竟如此之快。
下面,是中國證券報記者再現的三個城市的炒樓故事。在一輪輪的房價上漲中,有的人暴富了,更多人的未來被房子裹挾,艱難前行。
1
漳州「坐莊」風雲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東臨台灣,南接潮汕,距廈門島僅40分鐘車程。這裡月月瓜果應市,四季和風拂面,是休養生息的安逸之所。香飄萬里的水仙花,也將漳州的名氣播撒到全國各地,而最近半年來,其「如雷貫耳」的方式,卻是漲幅位列全國前列的房價。
「9個月時間,均價漲2倍,個別樓盤超過3倍。」在這閩南人極為重視的清明節,泉州人魏廣華缺卻「捨不得」回家祭拜先人,他「竊」以為自己為漳州房價的巨幅飆升「做了不可推卸的貢獻」。
來到漳州前,魏廣華是一家鞋廠老闆,因近些年「實體難做」,加之2016年初廈門房價節節攀升,他的幾個業餘炒房的兄弟都收穫頗豐,魏廣華經過縝密考察後,決定加入這支隊伍。於是,每人拿出2000萬資金,湊了接近2億元,殺到廈門島的後花園——僑鄉漳州。
「聯手坐莊」這種在股市裡操縱市場的方法,也被他們嫻熟地「嫁接」到房產領域。雖然魏廣華只是個新兵,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從漳州的房地產市場撈金。「我以前做實體經濟,成日操心操肺勞神苦思,反而吃力不討好,但是房地產不同,只要你將局部的東西理解透徹,資金流不要出問題,你就躺在家裡賺錢了,這種四五線城市,前期政府不僅不會幹預,反而非常歡迎房價上漲。」剛開闢新領域不到一年的魏廣華,講起「秘籍」已經頭頭是道。
2016年6月,魏廣華和他的朋友們踏上漳州的土地準備「大幹一場」時,市區房價均價每平米約為6000—8000元,短短9個月過去,新樓盤開盤價鮮有低於每平米1.5萬元的,個別湖景、江景、學區房,甚至在2.5—2.8萬元之間。
回想起這9個月的光景,魏廣華自稱「如入無人之境」。「2016年中,廈門島內的均價已經突破4萬元,與其比鄰的漳州才六千多塊錢,當時我已聽聞漳州市區有兩片舊城拆遷,以及6個自然村要征遷。這些拆遷戶大約1.5萬戶,平均每戶至少握著百來萬拆遷補償款,此刻拉升房價,不愁沒有接盤俠。滿地是剛需。均價低、流通盤小、有舊城改造的剛需,配合一點學區房和廈漳同城化的概念,是個很適合講故事的地方。」
到漳州安營紮寨後,魏廣華他們早已事先踩好點了,首先相中當地名校漳州實驗小學的學區房——冠城國際,彼時該小區均價約為1萬元。這是個典型的「學區房」二手盤,小區內「流通盤」不到50套,介於60—80平米之間,只需不到1000萬的資金,便可一把吃下「流通盤」,這就相當於控制住了該盤近乎全部的流通市場。
這一「套路」屢試不爽,魏廣華其他9個兄弟在其他樓盤如法炮製,陸陸續續在市區掃掉接近500套小兩居,總共花出去不到1億元。這在當時,幾乎掃掉了漳州二手房交易市場的三分之一存量。此刻距離6月他們進駐時,剛過去三個月,而漳州的房價已被在他們的刺激下,每平米漲了近2000塊錢。
「十個人要一口氣買下這些房子不是易事,難免樹大招風。上數量級的投資,得從老家親朋好友那裡借來身份證。但親朋好友畢竟有限,於是,他們就通過中介公司找農民工買身份證,之後再找七大姑八大姨的公司配合給每張身份證出一份收入證明。銀行為了搶客戶,對收入證明也不會認真核查。這樣做不僅悄無聲息,還能拿到貸款優惠。」魏廣華說起如此「簡單又暴利的賺錢方式,感覺有點上癮」。
吃下市區三分之一的流通盤,僅是魏廣華的第一步驟。接下來,他們找到在當地有一定規模和壟斷地位的房產中介機構合作,開始一天一天地刷新手中房產的掛牌價格。「只要我們手上的房源一起抬價,再散布房價即將大漲的消息,在售的房東也會跟風抬價,甚至撤單觀望,這樣市面上的流通盤就不會擴大。我們可以通過對倒交易的方式抬高房價,也可以直接刷新掛牌價。」魏廣華表示,聯合中介機構後,就開始通過媒體、論壇、公眾號等途徑,為「廈漳同城化」、學區房、江景房等概念造勢。2016年底至2017年初,「廈門地鐵將修到漳州市區」的消息已傳遍漳州的大街小巷,「同城化」的概念也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成為房價瘋漲的催化劑。
加之舊城改造和自然村拆遷形成的剛需,以及泉州、廈門等省內土豪紛紛趕赴漳州掃樓,這個偏居福建東南一隅的四線農業城市,在市區人均收入約3000塊錢的情況下,市區房價卻以近乎「一天一價」的態勢,從六七千元起步,向1.5萬元、2萬元、2.5萬元、2.8萬元進發。
2017年4月初,魏廣華在漳州賓館見到中國證券報記者時,滿面春風得意。在裊裊騰起的雪茄煙氣中,他說這輩子從未想過有如此輕鬆的賺錢方式,他們手上近500套房已基本都轉手,當時投出去的1.2億元,凈賺約2億元,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個城市。
「這不到一年的房價漲勢,我看在眼裡,感到心酸和氣憤。在這種風氣的感染下,將來沒人願意腳踏實地做實業。炒房團掠奪的是幾代人的民脂民膏,透支的是一個青年家庭一生的財務支出。一個炒房團就能輕鬆捲走2億元,5個團就是10億元,這些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攢下來後,拱手送給他們的。」漳州當地一位官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賺錢在廈門 生活在漳州 去哪都要排隊擠公交的日子 我實在沒辦法忍受
我是漳州本地人,這個回答區都是漳州人在答吧,漳州哪裡適合生活?城市那麼不發達,人口流動那麼少,那麼無聊,你說漳州小就適合生活,詔安雲霄更適合生活,西部山區空氣還更好,怎麼不去?為什麼大家都想買廈門的房子呢?其實廈門也不適合賺錢,租金那麼貴,競爭辣么激勵,廈門比較適合有錢人去賺錢,但是廈門環境好,公共設施好,市民素質高,小清新很宜居。而泉州的地價低廉,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比較適合窮人創業。
所以應該是廈門適合生活,泉州適合賺錢。如果是外地人來漳州和在老家沒什麼區別,都一樣的普通。
而且漳州的底蘊並沒有泉州廈門強,漳州形成比較晚,然後府治又從漳浦搬到龍溪的,歷史古迹很少,廈門的歷史確實短,但是廈門是個有特色的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泉州古城挺大的,有很多不錯的歷史遺迹。對比一下漳州實在是太普通的一座城了。GDP超過應該很快了。但是城市的建設水平和品質尤其是房價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其實廈漳之間沒有什麼超過不超過,更多的是互補的關係。漳州有自己的城市定位和優勢所在,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環境優勢等。與廈門完全可以差異化發展,作為廈門的後花園,承接廈門的一些產業,同時打好環境牌和區位牌,享受部分廈門作為特區的優勢,漳州的發展指日可待!
先聲明:本人泉州人。不存在閩南互黑心態。那接下來就好好說我的分析吧:天哪,連這種問題都有了。以現今的情況來說,弱者更弱?,強者更強。廈門的政治優勢是閩南最好的,放在福建也是top2或top1。想要贏很簡單:比單方面,參考小米發布會對蘋果的比較優勢。其次,概率0.05也是可能啊,存在超過可能性,只是統計學上說小概率事件而已。
先回答問題:比廈門差,不可能超過廈門。很多答主認為漳州也很好啊也發展得不錯啊也各種各樣特色,廈門不過是佔了地理和政策的便宜,其實這裡忽略了很多方面的比較。所以,我們撇開地緣及政策,來探討一下。首先是人。漳州本地人但凡混的不錯,基本上都不肯踏出一步。我不排除個例,我見過很多是這樣的。 排外。不會說閩南話,你在漳州街頭問路試試?很多人會搖頭表示你如果不會閩南語那麼我就無能為力了。他們還有很多時候認為正港的閩南話是漳州口音。只是舉例而已,還有很多方面。其實是文化教育。漳州一中二中也是不錯的,不過和廈門雙十一中比起來,就沒有可比性了。其實比較學校並無意義,文化教育方面廈門完勝無疑。最後,是城市文明。一個城市的宜居程度並非環境醫療交通飲食那麼簡單,還應該包含文明程度,對待突發事件的能力,對是非的辨別力和民眾的理性程度。廈門在px事件上的冷靜和堅決,在莫蘭蒂颱風面前的沉穩和有序,都說明了一個城市的文明需要積澱和傳承,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原始動力。人才,包容,理性。且不談地緣和政策,漳州哪一條能趕得上呢?談論經濟,房價,工業,人民的富有程度又有什麼意義。廈門也有很多漳州人,他們建設廈門融入廈門也是很優秀的廈門人的一份子。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廈門並非是僅僅依靠地緣和政策還有世界聞名的鼓浪嶼而成為福建的經濟中心,其中人文的力量,文明的力量,包容和理性的力量,大家看到了嗎?
首先把街道掃乾淨吧,這是最基本的 啊!
經濟被高估,但是生活環境真的沒被高估。要不然房價怎麼這麼高,就是因為適合居住嘛。奮鬥發展當然比不過一線城市,但是廈門本地人都熱愛廈門,所以看到某些回答會挺不爽的。
可能沒有繁華都市的樣子,七層左右的居民樓很多。不可能開國際大會,頂多是海峽花博會之類的。小吃很多,但是宣傳不如廈門。漳州腔閩南語歷史悠久,現在小破島說的叫正宗。市裡我不了解,在漳州的下屬縣城裡,從前慢的味道很濃,空氣很好,在哪裡住都是依山傍水。不需要超過廈門,漳州一直都是最好的樣子:)
總體上漳州比不上廈門的還是,像一些基礎建設,公眾設施啥的,但是未來到底怎麼樣還是說不好,還是要加油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