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角度看,手機基帶處理器的功能是什麼,設計的難點在哪裡?

網上都說高通的基帶如何,基帶專利如何。

那麼,專業角度來看,基帶處理器的輸入輸出,功能是什麼?

難點在哪裡(權威性?演算法?協議棧?器件設計?)?

為何總是說逃不開高通的專利?


基帶負責將從ap發送過來的數字信息經過處理後通過模擬信號發送出去,反之亦然.

這裡面難點就太多了,寫幾本書也寫不完,特別是射頻這塊。

技術上花錢花時間還能解決,還有更重要的專利和全球運營商的兼容性測試,沒用大量的出貨,很難把成本攤薄。

現在基帶處理器已經沒幾家能玩得起了,無論是老牌的德州儀器,博通,還是新進的nv,都紛紛割肉撤退。目前主要還有高通,聯發科,海思和展訊在角逐,但很快就會有人掉隊,晶元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完蛋。


專業的怎麼看我不知道,不專業的是這樣看的:不算射頻部分,基帶=會動的無線網卡+音效卡+讀卡器。網卡是要和網路進行通信,音效卡是要做語音編解碼,讀卡器是要讀SIM卡。

難在哪呢?難在無線+會動

如果是有線的,比如您家的寬頻,有屏蔽良好的走線,你可以認為你到網路的連接是穩定可靠的

然而在無線的世界裡,不存在穩定可靠的連接,連接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首先,不存在一根線直接捅到網口,基帶要自己掃描發現基站和基站握手,根據信號質量和擁堵情況決定連到哪個基站。然後,就像可見光會被遮擋和反射一樣,電波也會被環境中不斷變化的物體遮擋和反射而改變傳播路徑,上一秒你還能「看清」這個基站,下一秒它就雲山霧罩了。然後,手機需要移動,不可能一直跟一個基站通信,這需要在一個蜂窩狀的通信網路中不停的從一個基站切換到另一個基站。最後,如果要在高速移動下使用,還要考慮多普勒效應。綜上,無線+動要求自動增益控制,自動頻率控制,以及複雜的網路同步和切換演算法。協議都是公開的標準,通信質量的差別就在各家對協議的具體演算法實現和參數的調教上。

「音效卡」的部分也有一點難度,手機音頻器件的選擇,結構,布線都會對通話質量造成影響,在更古老的還有翻蓋和滑蓋手機的年代,開合蓋也會對音頻迴路有影響。雜訊,回聲,失真,音頻演算法和參數調校,影響很大。

最後,為什麼逃不開高通專利?因為一個基站一個頻段不可能只有一個手機,基站資源無線資源怎麼分才能用最少的資源帶最多的手機同時保證每個手機享有的帶寬?頻分,時分都是簡單粗暴的做除法,碼分才能玩各種的奇技淫巧使帶寬利用最大化。高通是CodeDivsion(碼分)MultiAccess的發明者,擁有最多的CDMA基礎專利,現在以及可見的未來是繞不開的。您要建個網不要數據傳輸不要帶寬效率,那麼用頻分時分的一代二代技術,當然也沒高通什麼事情。


手機為什麼是手機而不是電腦?就是因為有無線通信功能,所以基帶是手機晶元的核心也是必然的。至於難度,首先是射頻前端。。想想看現在的手機里這麼多制式,2G,3G,4G,7模18頻,光收發機就十幾個。。。要保證這麼多制式可以一起工作且無線信號不互相干擾,可想難度多大。換個角度想,要從空氣中捕捉幾十uV的不同制式的信號,放大,降頻,解調,轉換成數字信號。。。不僅如此,現在做LTE Advanced,不同的通道要合在一起工作,這和傳統收發機的設計完全不同。這還只是射頻部分。。。所以基帶的難度可想而知,需要常年的積累,研究和資金,也是為啥其他家暫時趕不上高通的原因。


基帶處理實時的數據,調製解調,壓縮解壓,上傳下載,這些都需要電路級別的實現,單獨做一個基帶BP CPU,相當於軟體工程的解耦.

BP是個實時系統,這是重點。

AP CPU雖然很快,但如果處理這些數據,會使CPU忽快忽慢,影響到APP的響應。


3G4G的基礎都是CDMA,CDMA的基礎專利大部分都在高通手上,其他廠商要實現難度是有的,但是最大問題還是你首先要向高通申請專利使用的許可,然後你的每一件產品都要向高通繳交專利使用費……


基帶的作用什麼的不清楚,查了下高通的歷史,科學就是金錢啊!

高通於1985年成立,創始人2位:厄文·馬克·雅克布和安德魯·維特比.創立高通前這2位都是有20多年科研經驗的博士,在通信領域應該算是top了,後續一直在CDMA上搞,搞出很多成果.然後目前的3G 4G都是在CDMA上發展的,怎麼可能規避過老祖宗...


推薦閱讀:

Android 沒辦法實現像 iOS 那樣 APP 實時推送而不佔用過多資源嗎?
為什麼安卓系統這麼多軟體推送軟體升級?其中什麼貓膩?
如何評價高通發布的驍龍 845 處理器?
Android 手機你用什麼瀏覽器?為什麼?
Android Service到底如何優雅的保證服務盡量不被關閉?

TAG:Android手機 | 高通Qualcomm | 處理器 | 基帶baseb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