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景似乎非常光明,普遍唱衰台灣的觀點是否沒有根據且不符合事實?
根據最新的數據,台灣經濟欣欣向榮,遠非韓國能比。
台灣的勞動生產率還在爬升之中,gdp的提高必將水到渠成。韓國與中國簽訂FTA非但沒有因樂觀預期給韓國帶來好處,還因安倍經濟學、TPP一步步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對比對岸,台灣除了總量之外比大陸任意同級別規模行政區經濟的各個主要方面都要遠遠超出,別忘了大陸還陷入了所謂「新常態」。唱衰台灣有兩點,一點是大陸的「未來趕超」論。該論基於預期,語句格式為「按xx年xx%的增長率,過xx年之後就xxx……」這實際上可謂是經濟學超級小白的言論,在知乎都信者眾的原因何在?二點是韓國的替代論,該論認為台灣的經濟大體上依靠可被韓國替代自身地位的大陸,中韓FTA的簽訂將宣告台灣經濟的死刑。這又是對台灣產業優勢的巨大誤解,韓國和台灣基本上是錯位競爭,曾經有交鋒的行業已經分出勝負,各守一方,就我最了解的半導體ic製造來說,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從性能來說大陸都不可能把訂單從台積電轉移到三星上去啊。而且台灣製造的性能一直有優勢,把正在用的電腦扒開看看裡面運轉穩定的各種板卡就知,為啥知乎眾大都看不到?
作為身在上海與台北兩地經營公司,來自台灣高雄外省人(1)並娶了湖南老婆的我,我想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數據上面,台灣的狀況不差,但把長期數據拿出來就會發現,這十年來沒有什麼進步。但從生活上來看,服務業的密度很高,所以食衣住行育樂都相當方便,各種價格的選擇都有,想從高山開車到海邊不用一小時,半夜肚子餓一定吃得到東西,對台灣生活的愛好,蠻多都來自於這種方便悠閑的感覺。我也很喜歡。
但對於經商或從整體較度來看,我個人的觀察如下:
1.
對內市場太小、對外缺乏競爭力。2.
普遍性的缺乏國際觀。3.
媒體的亂象。4.
教育制度的失敗。==============想進一步了解再往下看就好=================
對內市場太小、對外缺乏競爭力。
無論那種產業,新產品推出時,技術的可取代性高,所以只要一獲得成功,馬上就開始有許多人做一樣的東西,在市場區隔性與價格戰打完之後,最後就是看誰撐得久,沒倒的就贏,輸的就轉型。
在這種前提下,研發產品與醞釀新商業模式的周期很短,造成了技術的獨佔性無法提升,導致了新產品很快的再度落入惡性循環。所以將時間拉長來看,產業一窩蜂的潮流很明顯,但周期卻很短。再者因為人口很集中,目標消費者的密度很高(供應端密度也高),所以信息交換非常快(比價),更加快了市場飽和的速度。
所以當產業面向內部市場時,很難脫得了上述的循環,但是當產業面對國際市場時,台灣又缺乏資源的獨佔性(科技、人才、天然資源…..),所以看台灣品牌在世界上經營的狀況,其實跟在台灣內部也都大同小異,像煙花一樣。
但台灣在許多中小企業,面向世界去經營時,善用自己的國際專利、高密度產業供應鏈、靠近大陸市場等等優勢,創造佳績的也不少。但當規模成長到一定之後,又得向外擴,因為台灣缺乏各種資源。(或是選擇不要擴張)
普遍性的缺乏國際觀。
台灣缺乏國際觀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是種普遍性的現象。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知道世界上的重要新聞,更不知道世界潮流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更別說會主動去尋找管道補充信息了(茶葉蛋、壯志凌雲的笑話我就懶得再說了)。
這樣的問題造成的是信息環境的封閉,而讓人們在思考事情時,無法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切入,在缺乏比較、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導致市場的高度同質性,也讓新的觀念很難被大眾接收到,間接的造成台灣在國際競爭力的下降。
媒體的亂象。
上面提到的缺乏國際觀,媒體是一個很關鍵的兇手(尤其是新聞與談話節目),因為第一項提到的市場競爭關係,快速、具衝擊性、成本低且容易懂的內容,就變成媒體的鐵律。現在台灣自製的除了Discovery與NGC等等少數的節目以外,很少有具有深度而富有知識性的節目了(2)。
而這種問題,觀眾絕對脫不了責任。我成天聽到、看到人們在罵媒體亂象,卻沒見到幾個真的不看不聽的。而罵他討厭他,又每天按時收看,然後隔天繼續罵。這檔子事情真沒完沒了的。
這幾年常有人批評媒體不長進,被批評的媒體就批評是觀眾造就了現況,然後觀眾再繼續收看接著批評媒體不長進。有人說這樣好痛苦,但是我倒覺得大家骨子裡面很享受這種煩,因為這樣才是存在的體現嘛(3)。
我有少數幾個朋友是不看台灣新聞媒體與大多數節目的,沒聽過他們抱怨昨天的新聞有多垃圾,活的開心多了。
教育制度的失敗。
上面三個問題的根本原因,說穿了就是教育的失敗。制度的失敗我就懶得提了,關鍵是教育方式無法培養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反省能力。尤其是反省能力的缺乏但是又覺得自己充滿判斷能力,這檔子事情總讓我覺得好可怕。
舉例來說,找名人代言說某間店好吃,大家不會輕易相信,但只要名人常去某間店,大家就會相信。如果有媒體報導某間店好吃,大家不會輕易相信,但只要媒體報導某間店好多人排隊,大家就會相信然後去排隊,然後領號碼牌,然後有人抗議發號碼牌規則不公平而怒罵店家發起拒吃,然後那家店的人氣就更旺了!!
綜合上述原因,是教育制度的失敗導致媒體亂象與缺乏國際觀,最終導致競爭力缺乏,教育問題也永遠沒有改善(有改差)。台灣的政客與學者很愛說台灣需要大破大立,但是大破什麼?大立什麼? 卻是眾說紛紜而沒有人敢做的事情。有人選擇離開,但是更多人選擇妥協(然後一邊罵),這些問題顯然在這十幾年內是沒解的,只能選擇從更正面的角度去看到這些問題,然後覺得台灣有很多美好的地方,覺得大家都要愛台灣。
但是台灣真的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因為方便(地小)、便宜(競爭)、舶來品多(資源少),真的是個旅遊養生又能簡單生活的好地方,人們也都很和善,希望大家不要唱衰台灣,我真心很喜歡在台灣生活,歡迎各位來台灣自由行(4)。
==============以下是備註=================
(1)
台灣管1940年代以後移居台灣的叫外省人,以前很有貶意,現在比較少人這樣說了。(2)
如果有台灣自製的好節目推薦,請告訴我謝謝。(3)
海德格說的,不是我編的。(4)
跟團只會讓你毀了對台灣的印象。你要想大略預估中等及以上經濟水平的、非資源型的國家/地區的發展趨勢,只需要問兩個問題:
這個地區未來十年能夠建立什麼新的成規模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業界和政府為了培育這些產業,目前有什麼樣的計劃和行動?有,不一定意味著能興旺發達,但沒有,一定意味著停滯,甚至是衰落。香港是這個道理,南歐是這個道理。台灣呢?
大家都說的太宏觀了,我來說點細節吧。
前一陣子去辦銀行卡,才知道除了證件要帶,還要帶上印章,說實話我不太懂為什麼不用簽名,印章不是很容易仿冒嗎?這就算了吧,後來終於辦好了,結果要等到下個星期才能取銀行卡?(記得要取號排隊的喲~~)。於是我又第二個星期花了時間和精力取到了銀行卡,記得取卡也要帶章!!!!
中華電信的電話,繳款方式是每個月寄一份你根本看不懂的賬單給你,有繳費時限,然後你要拿著賬單去711繳費。這效率?我啥都不想說了。
還是電話,我因為懶得每個月都跑去繳費,於是一次充了3000台幣(要去營業廳取號排隊繳費的喲~~~),這樣之後就可以直接扣費至少不用一直跑去711繳費(雖然還是會每個月寄一份賬單給你,記得要經常查看樓下的信箱喲~)。結果,不知道是行政流程出了什麼問題,我充的3000直接變成-3000。於是那個月我收到賬單,打開本身就很難理解的賬單,看著上面的-3000,一直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失憶了……於是我又跑了n趟去中華電信營業廳、經歷了一兩個星期的流程終於把這件破事解決了……唉~
再說下中華電信吧,打人工服務等10分鐘都沒人回復你,真的,多請幾個服務人員不行嗎,好歹是台灣最大的電話運營商啊!
再補充一點剛想到的。還是中華電信,我因為換過宿舍,所以地址變了,後來去營業廳的時候就順便更改的地址。結果,從此以後我收到的賬單一會出現在原來的宿舍信箱,一會出現在新宿舍信箱,現在我每次都要查看兩個信箱……我也是醉了,真想知道他們後台是怎麼運行的……
就這幾次經歷,就讓我對台灣的服務業絕望了……效率太低,感覺還活在石器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
再補充點,我感覺台灣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地方,根本沒有「時間成本」這個概念。
上課半個小時,老師還沒來,這事簡直太正常了,要是準時上課才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課間原本10分鐘,老師喝茶去了,於是休半個小時。
小組開個會,遲到半個小時來還毫無愧疚感太正常了,並且不是一個人這樣。
總之,你準時去開會或者上課,那你就在那等著吧,誰讓你來早了呢,沒準人家還覺得你奇怪呢怎麼老準時來。感覺台灣人根本意識不到你跟別人約好時間,你讓別人等你是在浪費別人的生命。
台灣別的很多問題,無論是政治還是什麼的,我都已經習慣了。就是遲到這一點,我真的是無法習慣啊!你們明白那種上課時間到了,自己不小心起晚了以為遲到了趕快飛奔進教室,發現自己竟然是第一個到教室的人的絕望感嗎?!!!
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再補充點吧,關於價值觀的一點東西。
我目前生活在台灣南部的一個城市,的確體驗到了很多不方便,每次遇到這些事情,都覺得頭好大啊,怎麼這麼落後呢(我一個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人啊……)。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喜歡刁難陸生的人,當下也是立刻對台灣印象特別差,怎麼這麼心胸狹隘呢。
不過,隨著我在台灣的時間的越來越長,也隨著自己價值觀的變化,我慢慢越來越能夠享受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了。我發現了一種以前我在北京生活、念書時都很難有的一種寧靜:周末學校的學生都回家了,偌大的學校,好像只有我、學校的流浪狗、來散步的老年人。那種寧靜的感覺真的很好,而不是在人擠人的環境中感到很焦慮。緩慢的步調、商店下午才開門,整個人都有一種慵懶的感覺。越來越喜歡這種心境了。
所以,有時候看到台灣人很反對為了經濟發展犧牲本土化的東西,隨之也反對與大陸的各種合作,我也漸漸能夠理解了。並非所有地方的人都喜歡花大力氣成為「強者」,我們對「好」和「幸福」的概念不一樣,有的地方的人就是只想要一種簡單、寧靜的生活。
(當然我有時候也會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個地方的發展也是如此吧。雖然想要獨善其身,但是周圍的國家都在拚命努力發展,逆水行舟,自己的經濟不發展,想要繼續有條件享受這種寧靜也許有困難吧!——這是我自己尚未解決的一個疑惑)
嗚,昨天的月食實在太美了。我和我的韓國朋友還有校園的流浪狗一起坐在地上,一起在寧靜的到能聽到貓頭鷹叫的校園,觀看了神秘的天文現象……這種寧靜,我覺得在北京的話也許很難經歷到吧。
我想我們都要更好地去理解別人,我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習慣,沒有說哪一種就一定是好的。實際上這個星球上最唱衰台灣的還輪不到大陸,正是台灣人自己。隨便看看台灣網站,到處可見22k,二十年不漲工資之類。大陸網民知道22k,不漲工資的也沒那麼多。
鬼島這個詞,也是台灣人發明,並非大陸人創造。經濟輸韓國,新加坡這些都是台灣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深度和廣度都比大陸所謂唱衰要嚴重的多。
實際上,大陸人的唱衰更像是附和而不是多麼主動。
如果說台灣的問題,主要是新支柱產業的缺乏。台積電,華碩之類的還是有實力的。但是不幸的是台灣支柱的電子業是革新太快的產業。台灣人佔據的位置也不是食物鏈的最頂端,算是中游。這塊的利潤有,但是也不足以支撐台灣島。如果台灣人佔據的是再頂端一點,掌握行業方向,倒也能好一點。
而且,台灣現在產業空心化嚴重,大企業為了省成本,大量外遷。如果台灣人願意出來,倒也有機會混個好職位,最苦的還是留在島內的人。
另外,島內社會觀念分裂造成的對抗也削弱了台灣。立法院空轉,惡鬥這都是台灣人自己愛吐槽的點。
在一個競爭的時代,台灣不知道何去何從。這種迷茫帶來了台灣經濟實力的下降。尤其新產業和人才,其實是落後大陸了。越年輕,相對競爭力越低。
大家,包括台灣人看衰台灣不是看這些數據,而是看不到台灣未來的希望在哪裡。面對韓國和大陸的競爭,台灣在弱勢的守,而不是強勢的攻。
無論是郭台銘,馬英九,朱立倫,還是蔡英文,在他們身上看不到希望。僅此而已。4月2日更新。謝謝大家熱烈的討論。看到很多朋友在評論區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再完善一下我的答案,力爭把我的觀點表述得更好,更全面一點,希望大家閱讀我的文字的時間不會虛度。
我還擔心我會漏掉什麼論點,特意把評論區的文字複製到了記事本里,哈哈。評論區里有位台灣朋友,講真,他提出的一些觀點是中肯的,而且態度也很友好,所以我著重回應一下他的問題,同時補充完善答案。
首先便是電話資費的問題。我沒用過上海的電信,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指的是電話還是真的是電信,但是我保證移動聯通的手機是可以充值任意金額的,不管是網路上還是營業廳,至於這位朋友說的30、50、100,我想應該指的是充值卡。後面這位朋友提到了,他是搞網路的,所以對網路繳費應該很明白。在這裡我冒昧地說一點,您搞IT,不一定會玩淘寶,後台編程和前台體驗完全是兩個概念,不然的話就不會把計算機科學與電子商務兩個專業分開來了。我想您可以多體驗一下網路世界。
另外,這裡我不得不補一句。我覺得各位看官反駁我應該是就事論事,比如說我說台灣大哥大只能交300、600和900,你可以說我說的不對。但是我覺得你不能說:「我這裡不方便,你那裡更不方便。」這是小學生鬥嘴,不是討論問題。順便問一句,您真的覺得300、600這樣交話費很方便嗎?我想表達的並不是說生活不方便,可能有一些朋友誤會了,我想表達的是作為一個地區頂級的通訊企業,不開通網上繳費,或者退一步講,不能繳任意金額,這樣真的好嗎?可能有朋友說習慣了,覺得這樣很好,超市很便利,600很吉利,那這樣我無話可說。其次便是物價問題,除了這位朋友樓里還有幾位朋友也提出了大學生的薪資和社會物價並不能反應全貌。我承認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不能認同。因為首先我討論的不是物價,而是購買力的問題,有朋友說上海的物價比台北要高,我知道啊,但是上海的畢業生月薪絕不是3000。這就是不同所在。
至於我為什麼要挑選大學畢業生,那是因為首先這個群體是一個社會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誰也不能否認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而懷揣著知識與夢想的大學畢業生則是最富有創造力的一代。第二就是這個群體的薪資大概反映了社會的平均薪資水平。在台灣普通的薪資是月薪三萬塊,你們都不要反駁我,我既然敢說,就是有依據的。這是東森新聞報道的一個現狀,大意是說三萬塊在高雄可以活得很好而在台北則捉襟見肘,數據也是東森說的。所以我覺得挑選這一個群體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最後便是爭論最大的有沒有和要不要的問題了。這位台灣朋友說,超商很發達,便利店也很多,我們覺得很方便,而電商的價格與超商又相差不多,所以我們的電商發展得比較慢。很抱歉我不能贊同這個觀點,有沒有和要不要是兩回事,你不能把不需要當成沒有的借口,你還沒有體驗過怎麼就能肯定不需要?馬雲當初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大家都說不需要,可是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淘寶了,不是嗎?人們的需求都是由供給刺激出來的,當年微信剛流行時我也覺得不好用,我覺得QQ就挺好,但是現在我也成了微信黨。十年前QICQ剛出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樣就很牛逼了,現在回首不覺得不堪入目慘不忍睹嗎?
你說你習慣於超商,那假如你哪天想喝日月潭的紅茶,想吃墾丁的冰淇淋了怎麼辦?我覺得這個不能成為理由。另外有朋友提到了支付寶是抄襲的paypal(應該是這麼拼吧),這個我不太清楚paypal是什麼,但是就算是抄襲的,我們也是山寨了,我們也是有。而且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舉個例子,我在台灣想訂船票的時候,那個預訂界面只能要國泰世華銀行的(應該叫這個名字吧)信用卡轉賬,連郵局匯款都不行,試問,別說是我們了,就算是本地人都不可能每人一張指定銀行的銀行卡吧?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台灣的經濟發展並不盡如人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後的最後,我想很冒昧地提出一點我的看法。我想,台灣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台灣朋友的眼界有些關係,就像評論區的這位台灣朋友,反駁我的方式就是互相比low。我覺得台灣這個比較low,你說大陸的這個比台灣更low,我覺得這個還是不太有利於台灣的發展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剛到台灣的時候,台灣的同學指著宿舍的洗衣機驕傲地給我介紹,這是洗衣機,你只要投一個硬幣就能洗好,三十分鐘就能洗乾淨。我很茫然地說,我知道啊。他就很詫異地問我:「你們中國也有洗衣機嗎?"我不是要批評這位台灣朋友,也不是把台灣朋友標籤化,我只是覺得,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還有這樣的認知,真的是不可思議。也許這部分朋友在台灣的比例並不高,但是乘以兩千三百萬以後絕對數字絕對不小。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大問題吧。再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有很多台灣人都很推崇日治時代,我有很多同學以提起日治時代就兩眼放光,覺得那時候真的是太幸福了。其實我建議這部分朋友可以去讀一讀邱若山寫的《我懂日語是悲哀的故鄉被殖民的傷痕》,我不是說日本不好,也不是說不能向日本學習,我只是想表達不能只像日本學習,對吧?應該差不多了,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再更再來探討。
謝謝大家,以上。
以下是原答案↓
沒人看好桑心。。。更新了!泥萌快來看!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非大牛,甚至也不是一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僅僅從我的生活感受方面冒昧地談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朋友指正。先說結論,我不認同題主的結論,我認為台灣的經濟目前沒有活力,用一句李密在《陳情表》中的話說就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論證我的觀點。
寫在前面的話(代序):首先,我非常喜歡台北這座城市,這是一座充滿愛與溫情的城市,我也想過在那裡定居,但是現在看來,我並不看好台灣的發展前景。
其次,我們都知道,一個生活在任何旅遊城市的朋友,可能從來都沒有好好遊覽過這座城市,而一個遊客則不同,因為時間有限,他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好好感受這座城市。我本人有幸曾經去台灣交流,可能有些自大地講,我走過的地方可能比很多台灣本地人都要多,因為一些地方本地人可能並不稀得去,一些著名的景點我反倒沒怎麼去過。我自認為對台灣有一些獨特的體驗,希望和大家分享。
第三,有比較才會發現生活有多麼美好,我們生活在大陸,可能會對很多方面有所不滿,我們會抱怨這抱怨那,但是我想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生活在大陸真的很幸福,不信,您接著往下看。
最後,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一下我的觀點,大體上分為生活現狀和體驗,物價對比,以及我個人冒昧地認為台灣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所在。我盡量寫得精彩一些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不枉大家花時間讀我這篇文章。
第一章 台灣生活現狀
套用一句網路上經常說的一句話,不要把我們所享受到的服務當做理所當然。我真真地是受教了。我想描述一下台灣真實的生活,其實我是沒有想到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的地區服務品質竟然完全沒有跟上時代,或者說,並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
1、首當其衝的便是手機問題。台灣有三到六家大的通訊公司,比較牛氣的三家分別為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以及遠傳電信,但是我實在是想不到,作為一個地區最大的幾家電信運營商,他們的用戶體驗似乎和我們五年前大致相當,甚至還遠遠不如。
首先便是資費問題,台灣地區的電話卡計費方式很奇怪,同時各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到了我無法理解的地步。那就是,各大運營商之間的手機互打電話往往比同一運營商之間的電話貴一倍多,而且資費很貴,簡訊也是如此,不僅如此,甚至給網外打電話比國際長途還要貴,這我就完全不能理解了。以我所用的台灣大哥大為例,台灣大哥大運營公司旗下的電話網內互打是大概5塊台幣一分鐘(物價問題我將在下一章探討),但是網外要將近9塊台幣一分鐘,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遠傳電信的電話,我給你打電話就需要付9塊台幣一分鐘。要知道,台灣打電話到大陸也僅僅只需要7塊多一分鐘!簡訊也是如此。大家不覺得這種計費方式硬生生地把用戶群分割了嗎?我覺得這種現狀並不有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這也就造就了台灣街頭的一個景觀(至少在我看來是景觀),就是一些公開的手機號碼後面會標註(中華電信)或者(遠傳)。如果這都不算愛,還有什麼好悲哀。第二個問題就是話費啊同志們!台灣的電話費又是另一個槽點,首先,台灣的電話費不能在網路上交,什麼淘寶什麼移動網上營業廳連想都別想,台灣人都沒怎麼聽說過。也許人家網路不發達對吧,這我可以理解。第二,台灣的話費只能在便利店或者營業廳交,而且只能交現金,這也不麻煩對吧。最後,大boss來了,只能交整數啊朋友們!知道什麼叫整數嗎?不是說115這樣的整數!連110都不算!甚至連100都不算啊!朋友們!台灣的電話費只能交300、600、和900啊朋友們!對!你沒看錯!你只能交這三個金額!如果你想交1200,那就只能買一張300的充值點券再買一張900的充值點券啊!我當時被雷到了啊!也許這都不算什麼,還有啊!台灣的電話卡話費和上網費是分離開的啊!也就是說你就算有話費也不一定能上網啊!上網還要交上網費啊!不過這也有好處,我就是後來對電話失望了一直欠著費然後用流量。。。
第三個問題就是用戶體驗。同志們,你們對於發送5011到10086查詢話費是不是已經習以為常?你們對於打10086轉人工服務是不是已經輕車熟路?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啊!圖樣啊!台灣大哥大的卡是用代碼的啊!查詢話費就是類似於撥*5867#然後屏幕就會顯示剩餘話費,而且這個數據根本就是不準確的,因為直到我離開台灣,餘額還顯示有1400塊,實際上我已經欠費三個月了。同時,你要是想打通人工客服,那就真的是需要運氣了。
我認為,作為一個地區的行政中心,在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信業竟然這麼不便民,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了,也許台灣朋友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但是我還是覺得有些太原始了。
其次,就是電商和網路的發展並沒有跟上我的想像。我和很多台灣朋友有過交流,發現他們除了FB之外似乎並沒有一些綜合性的娛樂網站,在聯繫上也是用line比較多,也沒有一些娛樂性的社交工具。這個是讓我比較費解的。因為在我看來,FB的功能應該說算不上很強大,也許是我用的不習慣,但是也是我的個人體驗而已了。
此外就是電商,我認為一個地區的經濟的好壞,電商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平台和窗口。但是奇怪的是台灣並沒有一個類似於萬能淘寶,或者亞馬遜這樣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的電商平台。我問過一些台灣朋友,他們說,台灣比較小,一般來說需要什麼並不經常在網上購買,實體店就會有賣,所以沒有一個綜合性的網路平台。譬如說,買書的話就可以上博客來,買二手物品可以上ebay等等。也許這些都是具體情況不同,但是我還有一個例子證明台灣的電商確實不發達。那就是網路平台的界面,真的不是一般的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台鐵,然後看一下台灣鐵路局的訂票網站,或者搜索博客來,看一下台灣類似於噹噹的賣書網站的界面,我當時真的以為是山寨網站。。。對比一下就知道12306的網站有多麼精美了。
也許我所說的問題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起碼證明了台灣經濟並不是那麼強有力地在發展。
第二章 生活與物價問題
要評定一個地方的經濟是否發達,我認為物價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判指標。下面我就用真實而具體的數據作支撐,系統地為大家客觀呈現台灣地區的物價。台幣和人民幣的匯率按5比1估算。
一般來說,在我看來,大學生畢業後的平均工資可以看成經濟發展前景的一個基準,因為未來畢竟是我們的,所以我就以這一平均工資為基準線。
一般來說,我們大陸一個一本大學的畢業生的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到3500元,而台灣一個大學生的月平均工資在22000元到30000元,(因此很多大學生的代號就叫22開,也就是工資22000元),摺合人民幣大概4400元到6000元,看起來可能比我們大陸要高,但是請大家不要忽略台灣的物價。在以下的數據對比中,我以3000元和25000元為例,方便計算。
在經濟學中,要評價一個時期的貨幣購買力,以米價為基準是最適合的,但是我不了解台灣的米價,因此我就以大學畢業生後生活必需品為例。
1、礦泉水:大陸地區礦泉水一般2元一瓶,那麼一個畢業生一個月可以買1500瓶礦泉水;而台灣礦泉水從18元到30元不等,按照20元計算,可以買1250瓶,略低於大陸。
2、午飯:大陸地區一般午飯一頓蓋澆飯10元到20元不等,如果是大學食堂可能會更便宜大概5到10元就可以搞定,這樣算來一個月可以吃200份蓋飯或者300次食堂。台灣地區食品的價格相當高,如果是一個普通的麵館分分鐘100元起,蓋飯也要80起,如果毗鄰大學食堂,價格可能會低一些,如果按照最低價100元來算,可以買250份午飯,和大陸地區相當。3、交通:大陸的公交車一般是2元,很少有分段收費的車次,這樣算來可以坐1500次公交,而台灣的公車是15元起步,大部分都會分段收費,但是轉車會有優惠,捷運是20元起步,分段收費,所以按每次25元計算(這個其實不太可能,因為坐捷運的話25元坐不了多遠),可以坐1000次公共交通。如果你有錢坐計程車的話那一定是土豪。台灣的計程車是75元起步1250米,然後每100米收5元,低速1分40秒收5元,大家可以算算坐一趟車要多少錢。4、房價:至於台灣的房價樓上已經有朋友寫的很詳細了,確實是動不動就1800萬,大家可以算算每個月三萬塊多長時間能買房子。至於家庭支持就不要想了,因為每家不僅一個孩子,父母不會支持太多的。我認為,當一個社會中的大學生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時,這個地區的經濟並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好。所以我覺得台灣的經濟並沒有很繁榮。
第三章 我之所見
這段文字全是我個人的感受,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我認為,一個地區要想經濟發展,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東西來支撐這個地區,通俗來說,要麼有礦,要麼有田。但是我們知道,台灣很小,既沒有礦產,也沒有農田,只有山脈和一些旅遊資源。我覺得這就問題很大了。我走過一些地方,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台灣並沒有很多工廠,也沒有很多農田,只有一些漁民打魚,也有一些山麓的莊稼。我的心裡一直很疑惑,台灣人的生活來源是什麼?我在台東等車的時候,車站就在一個小賣鋪前,因為誤了車,我在那裡等了足足一個半小時,這一個半小時里,沒有一個人來買東西。我想,單靠這一個小賣鋪很顯然並不能讓這家人活下來,但是這一家人就在屋子裡躺著看電視,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也許這個例子過於片面,我再講一個故事。我曾經因為暴雨被困在了白沙灣,所以和當地一戶人家聊天,他家有一艘摩托艇,我說,你們就靠這個過日子嗎?他說是的,如果遊客多的話我們就能多賺一點,如果遊客少就只能這樣了。我想,這雖然不能代表全部台灣經濟的現狀,但是我想起碼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經濟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旅遊業。
我不是說旅遊業不好,但是我想只靠旅遊業畢竟不會太繁榮的對吧,這也許是我片面的理解,但是確實是我實實在在的體會。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回答,謝謝你們讀到這裡,如果有人看贊的多了再補圖完善。
謝謝大家。
以上。兩個字:預期。
(1)離世界太遠,離中國太近。中國市場過於龐大,台灣若不參與中國經濟,則無法發展;台灣若參與中國經濟,則面臨著人才、資金外流的窘境。這是每一個想「獨立」的台灣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兩黨惡鬥、政黨內鬥、國會空轉。這個都不是新聞了,比如卡服貿、反核什麼的。在野黨的思路是內耗而非解決問題,民進黨清楚地很,服貿一定要簽,但是不能讓國民黨簽。國民黨的內鬥同樣非常嚴重,政治不粘鍋的馬英九遇上萬年老油條王金平,拿著證據妥妥的司法關說都奈何不了他分毫。說句不好聽的,司法關說都不被撤職,哪裡有半點「法治」的樣子。馬英九黯然退幕,朱立倫上台後翻臉不認人,國民黨離分裂也不遠了。離了和大陸有著天然聯繫的國民黨,兩岸關係能否繼續平穩發展,只能拭目以待了。(3)產業單一,競爭優勢逐漸減弱,產業「空心化」問題突出。比如台灣的四大「慘業」(DRAM、面板、光伏、LED),之所以賠的要死,就是和大陸直接剛正面導致的。本來台灣的電子加工業獨步全球,可是韓國人趁著金融危機大肆收購、擴張產能,現在也擠壓台灣一籌了。題主說韓國簽了FTA對經濟沒有什麼促進作用,我認為這個判斷是武斷的。貿易協定從簽署到執行再到對經濟起作用,有一個傳導的過程,具體效果看兩年再說吧。(4)人口老齡化加劇。台灣的老齡化很嚴重,生育率持續低迷。需要注意的是,台灣人大約都會工作到65歲才會退休,退休了家境不好的也會炸炸雞排、賣賣鹽酥雞繼續勞動的。(5)互聯網產業極度不發達。由於台灣有著比較完善的線下服務,因此其互聯網產業很不發達。台灣不僅沒有本土的知名網站,似乎也還沒有批准和第三方支付的事情。日常生活中,app能做的事情很少,比大陸差的太多了。對互聯網理解不深,可能直接導致他們錯過下一次產業變革的機會。(6)兩岸關係未來的不確定性。國民黨在下輪選舉中指定是沒戲了,民進黨能不能繼續奉行務實的兩岸政策,大陸會不會理民進黨都是未知數,如果民進黨繼續回到2000-2008年的閉關鎖國政策上,對經濟無疑又會蒙上陰影。題主所指的經濟數據,是經過國民黨政府近7年的務實經濟政策不斷努力得來的,只可惜這樣的經濟政策在島內人看來是出賣台灣、降低國格的。台灣在陳水扁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既不了解大陸,也很排斥大陸,隨著這一代人逐漸步入社會,我認為兩岸關係的穩定性必然大幅降低。打開地圖,你會發現台灣島本身就是偏安在世界島的一隅,除了能被用來遏制中國外,既不在要害的航路上,也沒有廣大的市場縱深。台灣的騰飛在我看來也是一次歷史的偶然,如果大陸沒有失去那個十年,四小龍今天在哪兒還不好說呢。隨著大陸的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台灣終究也會回復到她的歷史宿命-做一個安靜的小島吧。作為一個去過台灣,而且身邊很多台灣同事,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
站在一個相對高(其實真心不高,基本和深圳在一個水平,可是你看深圳的速度)的平台,台灣前景未來並不看好,而台灣由於族群撕裂,台灣人對於未來的前景更不看好。
==============================先來張感性的,看一張圖這是去年十月的台北,可是你往北幾十公里到了基隆,就看不到這樣的情況了,國民的國家認同可以看到吧。在這樣的認同感下,「鬼島」、「呆灣」就出來了,對於政府的態度也可以想見了。先說一下台灣產業的基礎,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中端製造業,基本與韓國類似,所以在去年日元貶值時,台灣的政策基本是盯住韓元,而不是盯住日元(這也側面證明了台灣產業並未達到日德的高端水平)
但是相比於韓國而言,台灣有兩大劣勢難以彌補
1、國內市場僅相當與韓國的一半(韓國5000萬,台灣2300萬),難以利用國內市場培養企業2、國民強烈不相信執政黨及國家(超過7成本土人對於國民黨和中華民國不信任),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其實題主對比韓國和台灣,僅僅是直接競爭對手,對於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的還是大陸。記得在台灣時,有多個計程車司機曾經或者創業,或者在大陸做台干,但是當大陸成長起來後,就只能回台灣開計程車了。(補充一下,台北是我走過的最好打車的城市)換言之,在分工中,台灣僅僅剩下了相對較高端的產業可以保留在本島(比如題主所說的台積電),低端的則基本都在大陸或者東南亞。但是,產業升級需要漫長的過程,政府的產業引導基本在台灣是無效的。一個小事情,台積電在台中的廠用了四輪環評才過,最後都舉出了員工更能生孩子作為證據了。一句話,台灣有的產業,20年前就有了,就像台北的街道,好早就成型了,沒有看到改造的希望。最後說一句,其實停留在現在慢慢走沒什麼不好的,台灣的美食真心不是韓國的辣白菜思密達不能比,有需要了解的可以私信我。結尾看一看台北的夜景,很不錯吧。台灣人笑了。對,笑開了,帶著淚。
(這不是普通曝照,前邊這是香港高登膠神公仔來著,很符合人家的內心?)折疊前,求題目所說「最新數據」來源,讓人家高興高興,拜託了,謝謝!
-----------死老百姓事實分割線
這些是台北市房價,經過隨手拍的。都是所謂可愛「低總價」單位,大家參考一下。再加一張同學跟她老公的新居,注意空間調配。怎麼看都跟Hotel房差不多。跟我四、五年前在香港住過的幾個單位非常像。我不懂經濟,但台灣普遍受薪階級的月薪是22K~60K,跟房價一比,民眾連最起碼的安身之所都負擔不了,這樣可以稱作欣欣向榮嗎? 榮了誰啊?經濟是看整體數字,那麼我只能說,台灣財閥前景光明!血汗工廠萬歲萬歲萬萬歲!貼心提示: 坪跟平米不同,一平米 = 0.3025坪。「建坪」是建築物中實際建築面積加總的坪數,包含陽台、公設等面積,若有多層樓,則所有樓層的底板面積加起來就是建坪。為可使用的坪數,但並非全為「可支配」坪數,在主建築裡的部分為可使用、可支配的坪數,而公設即為可使用但非可支配的建坪計算項目之一。 而「地坪」是主體建築的佔地總面積,不包含陽台、騎樓、公設等點綴性建築面積,是權狀上實際可自由支配的坪數。一般而言1. 地坪的坪數比建坪小。2. 如果公設比高的話,通常也代表地坪比較小。
-------------3/23補充
多上幾張台北市房價,再讓人家吟句「悽悽慘慘戚戚」台灣最大的敵人,不在對岸,不在韓國,在自己的狹隘。最近剛好看到一篇台灣媒體人陳文茜女士的文章,和各位分享
親愛的讀者,你有艾滋病嗎?
不要覺得我冒犯了你,這是台灣「勞委會」堂皇的規定,如果一名外國籍人才,哪怕身為諾貝爾化學物理經濟獎得主,凡來台灣教學或工作,皆一視同仁:必須檢附健康證明無艾滋病。
是的,你沒有看錯!容我再重複一次,台灣政府高喊延攬國際人才並提升高等教育的同時,台大清大等大學及各大民間公司,若引進高等人才,必須附上艾滋及一堆書面證明。也因此張忠謀才會於2014「天下經濟論壇」中感慨,台灣除了政治開放什麼都不開放。
台灣可能是全球除了伊朗、朝鮮等國外,全球對人才最不開放的經濟體。不要只怪政府,多年來民間充斥著排外的情緒,凡引進外勞或外國學生或外國工程師或外國教授……從基層到高階,皆一概定義:「他們搶走了我們的工作。」
我第一回知曉此事,也覺不可思議。台大副校長湯明哲告訴我,當香港科技大學引進八位諾貝爾獎得主任教時,台大想跟進。除了對外接觸有意願的人選外,同時研究相關法令及政府願意授權的薪水彈性。然後在多如牛毛的法令中,他們赫然發現「艾滋病」的秘密。
台大碰壁不是唯一,幾家本地國際大公司為維持人才競爭力也多次向政府申請外籍工程師,但皆一一遭遇各種不同規定的刁難。最終結果,他們忍痛大幅增加成本把研發重鎮改設美國、歐洲、新加坡、中國大陸。
台灣只有2300萬人,想在國際無情殘酷的商場殺出一條血路,唯有凝聚更多的國際人才。香港如此、新加坡如此,韓國也如此。許多人只選擇性地討論新加坡外勞與當地社會的衝突,卻沒有看到外勞對新加坡基層勞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爸媽不在家」等總體經濟及社會的貢獻,偶爾積蓄的社會衝突只是其中的部分成本。新加坡對外國人才更是大方提供「技術移民」,2003年新加坡駐台代表當面邀請我是否考慮移民或擁有新加坡護照,我雖事後婉拒了,但他可沒拿出一個表格要我附上傳染病或艾滋病證明。
美國是另外一個大國開放的極端例子,至今其失業率仍高居近7%,但美國率先走出經濟大衰退的秘訣還是「開放」。一個人口這麼龐大的國家,長期失業率位居4%上方,從不曾打算關起「人才開放」的大門。繼喬布斯之後,美國現在最重要的兩大創業家皆為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特斯拉(Tesla)電動車的馬斯克為南非移民,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格為俄羅斯移民。美國只要好的人才,給獎學金,爭取他們到美國念研究所,並且提供他們留居美國就業與創業的機會。美國即使胡鬧如馬戲團的國會,也沒有人會狹隘的批評「這群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
不論大國、小國,每一個崛起的經濟體皆知曉他們繁榮的密碼,正在「開放」二字。美國吸納全球人才如海綿,而可嘆的是台灣不分政黨,那麼多從美國留學、工作回台灣的人,他們領導的政治卻製造了一個「人才鐵幕」,並且於一個又一個群眾聚集的場合昧著良知高喊「誰、誰、誰偷走了我們的工作」。
群眾直覺地附和了,這是一個悲哀的趨勢,有若一出荒謬劇。它深深植入多數人的腦海,最終成為撼不可動的潛規則,也成就了笑話般的「艾滋病」條款。
於是台灣的企業用腳走出去,求人才,辛苦地建立四散世界各地的研發總部,然後瞭望韓國群聚首爾郊外國際人才研發總部,一個又一個一關又一關打敗台灣。
台灣最大的敵人,不在對岸,不在韓國,在自己的狹隘。
我周圍有太多太多台灣朋友,想方設法的北上大陸。看著曾經的輝煌,連自己的人才都留不住的時候,又怎麼會沒有兔死狐悲的感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上乾貨。光明與否,讀者自行判斷。汽車銷量(這個可以體現民眾生活水平),到2013年的數據。2014年最新的數據,台灣28.2萬輛,中國大陸2349萬輛,是台灣的83倍以上(大陸人口只有台灣人口的58倍)。韓國是173萬輛,是台灣的6倍多。(韓國人口是台灣的不到3倍)。
前言:必須首先說明的是,我很喜歡台灣。甚至想去台北或者台中住幾年。發表這個,不代表我對台灣有意見。
-------------------------------------------------以下正文。題主和兩位答主的內容,如果被國民黨拿走,可能2016年依然會贏。(笑)「韓國與中國簽訂FTA非但沒有因樂觀預期給韓國帶來好處,還因安倍經濟學、TPP一步步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 」那麼,這個【深淵】什麼樣子呢?2013年韓國GDP增長3.0%(台2.19%),2014韓國GDP增長3.3%(台3.74%),總量和人均,韓國超過台灣很多了,根據維基,韓國GDP2014年是 1.25萬億美元(台0.51),韓國人均 2.87萬美金(台2.26)。插話,感謝劉文的提示,已修改數據錯誤。插話結束。…………這個【無法自拔的深淵】,好像並不明顯。
「台灣除了總量之外比大陸任意同級別規模行政區經濟的各個主要方面都要遠遠超出」,可是前提是最高峰的時候,台灣與大陸的經濟總量對比是2:5.現在已經有五六個省份超過台灣了。台灣人的薪資水平已經有十年沒有大幅提高了。台灣的行政部門確實比較傾聽民意,但是浪費了效率。同樣是自由貿易區,大陸第二波都要上馬,台灣還在討論。
至於台灣經濟是否會被替代的問題。沒有那個經濟體會被完全替代。但是,最近幾年,韓國對大陸的直接投資,已經反超台灣----因為台灣對大陸投資的大部分仍然是【代工廠】,面對地價、工資、稅務的上升,已經沒有競爭力。中韓貿易額也大概是台灣的2倍。在大陸的出口目的地中,台灣只佔了整個出口的2%弱。
至於台積電。。。我還真去過,不過只允許在會議室聽張仲謀老爺子講,不允許進工廠車間。台灣在晶圓方面確實還有優勢。但不代表沒有危機。我也去過台中的機床廠(工具機),核心控制器或者是西門子或者是日本的,台灣依舊不能自造。很遺憾。
好吧,這場爭論似乎要朝著【大陸、韓國、台灣誰更差】的方向發展了。我想,如果想把【主動】哪一個經濟體描述成一個完美的典型,就很難客觀的看到他的問題所在。
台灣當然前途光明,前提是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加大自由化和市場化的力度。作為這樣一個小島,只有用開放來倒逼改革,才有出路(當前的政黨惡鬥似乎成了常態。互相拆台成為永恆。)。當前,島內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勢頭太猛,值得擔憂。而大陸,面臨法治和市場化的問題,如果健全法制環境,釋放私營部門的活力,未來的經濟增長依然可期。基於預期,有問題么?記得05年天涯有個貼,說基於預期中國gdp將在2020年超日本,當時被人噴得飛起。現在,已經是日本的2倍……預期也未必那麼不靠譜啊,呵呵
台積電有幾個廠就在我家旁邊,最基礎的員工大概一個月5000-7000人民幣吧,
碩士以上不錯的學校出身,各種工程師,
起薪大概是10000人民幣,待遇在台灣出口加工業算不錯的,但也不是特好。
容納的就業人數是有限的。
5-7000人民幣相對算不錯的薪資,在看衰台灣的人眼裡大概和中國很接近了吧。
台灣的前景不是不光明,現在已經很光明,只是很難在找到更光明的路了。
但沒辦法更光明,不代表就不光明。
我認為知乎上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台灣前景不光明,
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力正在提升,未來有希望
於是標準就變高了,這是一件好事。
總之就是自己待遇變好了,追上,趕超台灣了,所以台灣不光明,
從前在暗處看台灣很亮很顯眼,現在自己也亮的發紫,自然覺得台灣不再亮了。台灣未來欣欣向榮?才怪!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老齡化,台灣的總和生育率僅為0.8 ,幾乎是世界倒數第一。除非允許大陸人移民過去幾百萬,否則台灣會應為勞動人口的快速下降引發經濟、社會的大衰退。
縱向來看,台灣人工資十年沒漲,新人起薪甚至不如十年前,跟十年前相比,台灣經濟有多少進步?有什麼新的明星企業?橫向來看,十年前台灣人看不上韓國人,十年後韓國經濟文化各方面大發展,台灣幾乎拿不出哪樣能說比韓國強;自家同胞,台灣人仍然看不上大陸人,但是顯然,十年前台灣可以視大陸如無物,現在在說各個方面都感受到大陸越來越大的影響,有些領域已經形成反超,在淘寶上購物,在起點上看小說,在優酷上追大陸影視綜藝,買小米華為手機,甚至是為了使用更好用的輸入法而學拼漢語拼音,都成為不少台灣人的選擇。是的,今天的台灣在世界上仍然是一個發達經濟體,也確實還在發展,但是與過去相比,發展的速度無論是量還是質都變慢了,在這個不進則退的世界,又與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們比鄰,自然會有很強的相對衰落感。
制度問題,兩黨扯皮完全敵對把台灣的資源和信譽全部消耗在內都上了。
無論是台灣內部的資本家還是外部的資本家,都不願意在台灣開發產業了。
美國兩黨之前很合作,經濟就好,一開始鬥合作減少,經濟就逗。
台灣四小龍的時候國民黨一黨專政,岩井政男開放黨禁,四小蟲了就。我覺得台灣和大陸一樣,最大的風險是政治風險,發展的話,其實是世界上最得天獨厚的幾個地方之一了。現在台灣年輕人有點弱,弱就喜歡逞強。我記得和一個韓國人聊天,我說台灣的年輕人好厲害,參過軍,身體素質好。韓國人因為也都當過兵,則對台灣的入伍標準表示非常鄙視。
天涯上有5篇論述,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台灣衰落的原因,以下是所有相關內容。
1.中韓簽署FTA是台灣衰落的又一個象徵中韓簽署FTA是台灣衰落的又一個象徵
如果是一個經濟正常發展的國家或地區,中韓FTA簽署其實並不可怕,就像新加坡一類的國家,但是對於台灣來說,這個事情問題就大了,甚至可視為台灣衰落的又一個象徵。 1、是台灣閉關鎖國的一個象徵。當今世界,是競爭的世界,尤其是台灣這樣資源短缺、地勢狹小的小島,外向型經濟是唯一的出路,因為害怕自己的年輕人競爭不過島外年輕人,而不敢開放,是沒有出路的。 2、是台灣政治無能的象徵。兩岸服貿、貨貿談判啟動比中韓早一年多,現在確實韓國後發先至,兩岸服貿、貨貿卻陷於僵局。這是事關台灣今後發展的命脈呀,為了一黨之私,就致全局利益於不顧,這是何等的自私自利,這樣下去還有什麼希望?2.為什麼台灣衰落了,韓國卻沒有?為什麼台灣衰落了,韓國卻沒有?
有人把台灣衰落的原因歸結為民主,靠近大陸,韓國不也是民主,不也是靠近大陸嗎??為何韓國有三星現代這些世界級企業,能與歐美日一比高低???台灣的鴻海等企業與三星同一起跑線,為何現在還做代工???HTC能與三星蘋果一比高低嗎?? 首先,兩地在對待日本殖民的問題上就有很大差別:台灣把日本殖民史看做是一部文明史、和諧史,甚至為日本殖民大唱讚歌,說什麼殖民帶來了文明,帶來了現代化,沒被殖民前怎麼怎麼落後,等等等等 韓國呢,把殖民史當做是一部屈辱史,血淚史,使得韓國上上下下團結一心,正因為他們看到了殖民的慘痛,才是他們有了振興國家,振興民族企業的民族情懷,也在全國上下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向心力,這種凝聚力,向心力便是韓國人的大韓民族主義情結。所以,我們在韓國街頭看不到一輛日本車,當日本肆意篡改教科書的時候,韓國人在街頭切腹以表仇恨,迫使政府對日施壓,台灣呢,那個什麼濤的兩夫婦還把民族主義當做是一種毒藥,讓台灣人遠離警惕民族主義。所以現在,台灣基本上沒有凝聚力,寧願認日本人、美國人做爹,當美國人日本人的孫子,也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 這種對殖民史、民族主義的態度,使得韓國和台灣的本土企業命運大相徑庭,韓國人為民族主義所凝聚,他們以使用國貨為榮,街頭上是清一色的現代、起亞等民族汽車品牌,手機家電也是三星等國產品牌,韓國人極度鄙視自己的同胞使用外國的產品,這使得政府能一心一意扶植本國企業,從而是韓國的企業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三星力壓蘋果,高舉手機銷量冠軍寶座!!造船領域現代重工等韓企也是力壓群雄!!! 反觀台灣,由於沒有民族主義凝聚人心,人們紛紛以使用國外品牌為榮,台灣街頭幾乎是日本車韓國車美國車的天下,本土的納智捷卻難覓蹤影,一個本土企業在自己故鄉的土地上市場佔有率尚且如此之低,更別提外國市場了!!!鴻海精密當年也跟三星同一起跑線,但李健熙成已經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郭台銘呢,還在為蘋果三星等巨頭做代工,HTC呢,能跟三星比么??因為台灣人都以洋貨為榮,崇洋媚外,一切的一切都仰美國日本的鼻息,本土企業自然難以有生存空間,國外巨頭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垮了台灣的本土企業,台企在這些洋巨人面前成了侏儒!!!本土企業垮了,外資企業又不來台灣,台灣吸引外資的確少的可憐,還不到30個億USD!!!政府自然就沒了財源,所以人們只能看著桃園機場一天天老舊卻無錢更新!台北直通機場的捷運系統沒錢修,而大陸城市的地鐵都已經陸續直通機場!!高鐵高雄市區段都缺錢無法維修!!城市更新,沒錢!!!所以台灣城市越來越像大陸的縣城!!!3.李鴻源分析台灣為何衰落李鴻源分析台灣為何衰落(轉載)_台灣
台灣雖然擁有一個全球最多博士學位的內閣,卻在政府效能方面飽受批評,一條 五十一公里的桃園機場捷運,建了二十年還未能通車,競爭力遠遜中國大陸。從地方到中央歷練完整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最近出版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指出台灣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有高素質的人民,但卻「被自己的民主制度所綁架」, 直言「政府需要換一個『腦袋』,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一流國家」。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為何一個擁有全球最多博士學位的內閣,卻在政府效能方面飽受批評,一個在民主政治上傲視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島嶼,卻讓憤怒失望無感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被台灣和香港一些民眾瞧不起、視為專制貪腐的中國大陸,過去十五年間建成了舉世震動的全球最大的高鐵系統,但台灣的民眾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從桃園機場建往台北市中心的捷運鐵路,建了快二十年,到今天還不能通車。 這是台灣行政效率不彰的「經典之作」,這條五十一公里的桃園機場捷運,從一九九六年決定興建、花一千二百七十七億元新台幣(約四十二億美元),歷經了十五位閣揆、十三位交通部長,就算改朝換代,工程進度照樣延宕不誤,現只預告今年底可以通車,但沒有人知道是否可以落實。時空更迭,二零零四年才開始推動的中國大陸高鐵早已後來居上,建成了超過一萬五千公里、速度逾兩百公里的鐵路,不知已經搭載多少旅客。台灣的競爭力,被一條軌道運輸搞得灰頭土臉。4.台灣衰落的原因從中時網友那轉過來的..台灣衰落的原因..(轉載)_台灣
台灣經濟十幾年一直好不起來每況愈下、年輕人月薪領固化是有原因的… 讓資金流出去,叫做淘空台灣 讓資金流進來,叫做買下台灣 讓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 讓人才走進來,叫做木馬屠城 人家賺你的錢,叫做欺人太甚 人家讓你賺錢,叫做收買人心 要便宜用電又不要核能 要地區發展又不要國光石化 要反壟斷又想壟斷媒體 要買得起房又不要都市更新 要經濟發展又不要服貿協議 要台獨建國又不要當兵 要欺負警察又叫警察保護 要司法公正又想鑽法律漏洞 無數的自相矛盾,無止境的鬼打墻。 台灣人很有趣! 不要工廠,卻要高薪,不要核電,卻要用電 拒絕杜邦,杜邦去了山東,投資250億。 拒絕拜耳,拜耳去了德州,投資1260億。 拒絕迪士尼,迪士尼去了香港,年營收1400億。 拒絕F1賽車場,F1去了新加坡,月營收30億。 拒絕古根漢,古根漢去了西班牙,年營收300億。 不要服貿,韓國要!不要龍燈,中國要! 最好錢多事少離家近,22K新台幣的月工資(4300塊人民幣)怪政府,去了解一下當初拒絕這些的是哪些人?你會發現這些反對團體都一樣,以前反對,現在也反對,沒工作!去找這些團體, 去包圍這些反對的團體,政黨,學者!叫他們給你一個公道。5.台灣衰落的根本原因台灣衰落的根本其實就是制度問題。 一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需要長遠、提前規劃,往往見效緩慢,而平民百姓往往短視而重利,需要的是眼前利益。 民主制各黨派為了獲得票源的支持上台,必須迎合群眾,而忽視長遠的規劃和發展。(平民百姓有時間等你規劃嗎?還沒規劃好你就下台了)這個矛盾基本無解。 西方民主制的國家/地區會逐漸衰落,當然,這個過程會很緩慢。 每種制度都有他的弱點 大陸的制度優勢在於長遠規劃,但是監督無力,法制健全的過程會非常緩慢。 而西方民主制優點在於法制,但是不利於長遠規劃、黨派的競爭,不斷讓利,勢必造成國家的沉重負擔而破產。誰解決了自己的不足誰就能發展的更好。 多年沒來台灣,坐在旅館裡的電視機前,聽到馬英九的支持率是9%。心想,這個素有清廉美譽的帥哥在大陸人緣不錯,怎麼在台灣就這麼不受人待見呢? 問問台灣人真的是這樣嗎?他們說:「唉,當初投他的票是抱很大希望的,希望越大,今天的失望就越大」 糟糕的現狀,原因何在? 也難怪台灣人不滿。送我去機場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他28年前開始開車,當時掙的錢比現在還多,而這些年房價、物價不知道長了多少倍。「現在台灣人都捨不得打的了。多虧了開放,有了你們這些陸客,否則日子真不知道該怎麼過了」! 電視里說,收入倒退回十年前的水平。問公司在台灣的員工,回答說高科技企業過去每年都有大量的股票分紅,好的相當於好幾年的工資,現在就算工資不降,這些都沒了。實際收入少多了。「這邊人才很多,我們的水平不比北京那邊低,公司多招幾個人吧!」 計程車司機的兒子去大陸找了工作,娶了江西妹子,定居在南昌。每月能掙一萬元人民幣,比在台灣掙得多。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前,台灣是大陸的榜樣。今天的台灣,雖然在某些領域依然領先於大陸,但明顯「不是一個明天會更好的島」。她非但不是大陸的榜樣,反而是大陸應該認真吸取的教訓。 然而我從沒看見我們這邊有人分析台灣的教訓,只看見有人拚命鼓吹台灣民主的成功。我就不明白了,台灣的民主成功在哪裡?帶來的「國家」的繁榮,人民生活的改善?恰恰相反!那總該選出一兩個老百姓滿意的領導人吧?不幸,過去十幾年兩黨執政,兩個領導人的支持率都終結為個位數。薩達姆和卡扎非都不會這麼慘吧? 大陸思想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過去30年世界上最成功的經濟體,中國的體制被說得一無是處。而對明明已經走入困境的西方,他們體制卻被捧上了天。台灣的體制是刻意模仿美國的。台灣人吃苦耐勞也和其他地方的中國人一樣,教育水平、守秩序、講禮貌,還在大陸人之上。台灣今天的問題,如果不是體制的問題,你難道能說因為台灣人素質差?作為同胞,真心希望台灣前途光明。台灣的GDP曾經達到大陸的1/3水平,現在只有5%。現在大陸人民對台灣經濟怎麼樣,早不那麼在乎和敏感了。哪裡都有傲慢和偏見,題主對這些人是在沒必要介意,而是像我見到如下幾圖這樣,當個笑話好了。馬雲不會介意別人罵他窮,姚明不會介意別人說他矬。台灣人民理應保持自信,無需在意個別人如何YY的。
同疑問,因為經濟數據很好看。。
經濟數據方面:台灣2014的GDP成長率位於近年來的高位,失業率處於低水準,台股9600點也是最近幾年的高點,甚至有可能上萬點。。新台幣匯率也穩定。外匯存底也挺多,維持世界第4。景氣指數也在漲。
最近看的新聞,國際競爭力和幸福指數的排名中也穩中有升。
對外貿易方面,馬英九任內和大陸ECFA,台新、台紐貿易協定。。有消息說應對中韓FTA,台灣開始和印度接觸關於FTA的問題,雖然台印貿易並沒多少重要性。(對外貿易的話台灣內部倒是對FTA進度緩慢有許多不滿..)
甚至某些意義上可以說台灣經濟處於馬政府以來最好的時期,2014馬政府經濟政績並不差。。
外交方面:2008年以來外交休兵,活路外交邦交國沒丟太多,丟了個甘比亞。參與國際組織的話就世衛大會觀察員算是個突破。。這個有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大陸給馬政府的一個見面禮。台美互信比阿扁時期好了不少。。對台軍售也有不小規模。。前段時間台灣駐美外交官還換上了外交車牌。台日關係也不差,台日投資協定也談了,漁業協定倒是有點爭議。。但在日本看來也是有所讓步了。最近親台的美國國會議員訪台,跟朱立倫會見的時候談到台灣民主值得驕傲..表態"期待未來成功推動「台美雙邊投資協定」(BIA),成為台灣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基石",但是TPP的話我覺得難度超大...不過這些至少說明, 馬政府時期的台灣國際形象是有改善的...如免簽國的數量也穩步成長...
被人詬病的大概要屬房價了,雙北地區房價很高(雖然和北京市上海比的話不一定有多高)印象里有報道說台北的房價收入比在亞洲都前列。。
22K的話就我的觀察不是普遍現象。。台中逢甲夜市看到的招工讀生算起來都不只22k。。目前軍公教還在討論漲薪。。
還有問題可能是基尼係數有所增大。。台灣在四小龍時期,貧富差距並不大,近年來逐漸增大。。這是和台灣自己之前比。。大陸的話,基尼悉數都過警戒線很久了。。收入分配的問題在台灣被討論得很多。。說兩岸交流的利主要被財團拿走了。這個我並不了解,還邀請台灣的知友來回答。。不過我想,旅遊業者應該是賺到錢了。。
另外物價也是個黑點。。之前馬政府油電雙漲被罵很慘。而目前國際油價比較低,台灣油價也降了,雖然只有一點點。從CPI來看的話,似乎物價比較正常。
企業界,HTC雖然風頭不再,但應該屬於企業自身經營問題。。三星最近日子也不好過呢。鴻海最近還有消息要投資夏普還是尋求合作什麼的。。企業界我知道的很少。
文體方面。。舉幾個我知道的。。台大的QS世界排名前進到76,可以說還是穩中有升。。在上海交大學術排名里台大也很高。。超過港大北大清華...前四所(台成清交)的亞洲排名都挺好看,儘管有的還是差了港校不少。。但是看學術的話,台灣高校還是很強的,可以看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那體育方面,單說棒球,中華隊的大賽成績也是近年比較好的。WBC延長賽惜敗日本,也是近年最好成績,世界排名也一度到第四。亞運金牌戰也是最後被逆轉惜敗地主韓國。亞運台灣整體表現都不錯。。另外近年來網球高球都有名將成績也不錯。籃球也戰勝過了大陸。。世大運也要在台北舉辦了。國際奧賽的成績,也創了近年來新高...所以,基於以上這些,我覺得台灣的問題並不在外部。。現在經濟環境,外交環境,文體方面的發展和影響力都挺好。。從這些地方來看,台灣前景光明。
問題大概在內部,食品安全,洪仲丘案,政治改革,馬王政爭,服貿黑箱等等,這些都可以單開問題了。。我認為馬政府現在這種支持率主要是內政方面的問題和醜聞。
唱衰台灣的,有台灣內部自己的人,也有大陸人。。
從大陸來看,的確兩岸經濟差距日益縮小,大陸GDP都超過了日本,自然有人也不把台灣放在眼裡,東南沿海較發達省市的人均GDP逐漸逼近台灣也是事實。現在陸港矛盾不小,人均GDP更高的香港人家都要唱衰。當然台港之間差別蠻大不能一概而論。總之,對台灣不友好的人唱衰太晚也很自然。。也有說法說台灣主計處GDP數據摻水,把GNP的部分也納入,不知道是不是黑。但從購買力平價看,台灣的數據還優於韓國呢。從台灣人自己來看,他們應該能意識到更多問題。在漂亮的經濟數據背後隱藏的問題,有些上面提到一點,更多是的我也不清楚的。。還有台灣人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比如陸生赴台,台灣學生不如陸生用功,台灣媒體就有危機感的樣子。。當然憂心忡忡的媒體也有不少過度解讀。。有些也是立場,比如親藍營的名嘴媒體人就大肆宣揚中韓FTA台灣完了。。從台灣人方面看,還有原因,一是這些悲觀論調是和自己以前比的,比如物價,貧富差距,經濟過去在四小龍中排第一,現在到了龍尾。這是一種相對的衰。二是在經濟之餘,民生,精神文明方面更重要。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不是因為拼經濟拼輸了,反而這麼漂亮的經濟數據沒有吸引到票。台灣人看中的是,12年國教,食安,這些都不是經濟好而掩蓋的,民生問題。還有制度方面的不滿,現在有討論內閣制憲改的。行政立法不統一,總統不能很好反應民意,因為馬英九如此不受待見了還賴著。罷免門檻太高,有權無責。。有反思獄政的,因為之前高雄監獄的事件。。還有無核家園等等。。台灣人內部對台灣的悲觀論調,所謂唱衰,並非從經濟形勢出發。。就像需求層次論中,生理需求滿足了進而對高層次提出要求。所謂唱衰,因為人家對自己要求高。
3/16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用了PC,給大家補充一些資訊...正反兩方面都有..所謂唱衰台灣,並不是近兩年提出的新問題,而是這麼多年來的發展趨勢問題...所以就算2014的經濟數據很好看,台灣人也不會沾沾自喜...2014經濟成長率3.74% 近3年最高 優於韓、星1月失業率3.71% 近14年同月最低水準主計總處:去年GDP上修至3.74% 今年可達3.78%彭博調查: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比去年差!台灣落後菲馬泰國家品牌價值 台灣排名升至25名全球繁榮指數 台灣排名22世界經濟自由報告 台排名182014經濟數據很好,不少排名也不難看..但是在2014光鮮的經濟數據下...連續2年下滑 台灣綜合貿易競爭力排名再掉至第14名台灣今年的排名繼續倒退,主要原因可能是與他國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緩慢,再加上2014年國內總體政經環境相對不穩定所造成。
全球人才競逐 台灣薪資需成長
IMD首度公布最新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吸引與留住人才」指標項目中,在60個競比國家排第30名,國發會表示,現在是全球人力競逐時期,薪資不成長可能會導致人才外流。在「吸引與留住人才」大類中,「人才外流」項目方面,台灣排名從42名掉到50名.
IMD人才報告 國發會:是警示
網評》「小確幸」背後的危機!「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延宕削弱競爭力」、「FTA簽署進程受阻威脅國家生存力」、「產業結構單一降低台灣外銷獲利力」、「過度布局中國大陸削弱企業避險力」、「附加價值率偏低衝擊製造業增值力」、「國際化不足影響服務業輸出力」。
看前兩年呢...
市場報導:亞洲競爭力台灣居第四橫向來看...和四小龍其他三家對比,截圖自Four Asian Tigers 英文維基亞洲四小龍詞條,本來找的中文維基,但中文維基詞條好久沒更新,數據較舊也不多...中文維基,不知道數據是什麼時候的 ...外匯存底已經第4了...可以看出,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並不突出,甚至有點趨於平庸...另外,台灣和韓國對比,原來韓國是不如台灣的,但21世紀以來...韓國追上並反超了台灣..現在兩國的經濟實力,有點像兩國成年棒球的水準差別,台灣離韓國的差距有變大的趨勢...(棒球中華隊真的好想贏南韓!但是2006年亞運會以來大賽連敗至今TAT...)
我想到了這幾個角度,但了解得也很淺,希望能拋磚引玉。
綜上,台灣自己認為的唱衰...原因在於
從外部看------------------和台灣原來比,成長不明顯...在於橫向比,在與韓國等的競爭中落於下風...從較長期看,2014的數據並不能掩蓋近年來台灣競爭力下滑,經濟表現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的趨勢...所以,這些排名和經濟數據不是不好看,但並不值得太高興...(台灣這些競爭力的排名,放到大陸頭上都是很好的成績了...)歸根結底, 台灣的底子好,台灣人的要求和期待也高...還有從內部來看----------------排名又不能當飯吃, GDP數據好看又怎麼樣? 司法公信力?食品安全?...很多方面, 從選舉結果看出來,對台灣人來說這些經濟方面的成績並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至少宏觀經濟方面是如此,畢竟他們經歷過更好的時代,台灣在四小龍中當龍頭的時代...他們的要求更高...以上,從台灣本身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來看,如果是從其他方面的立場看...那又是另一個很長的話題了...前些年看大陸的兩岸關係研究的書,裡面舉了大陸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幾年的數據(馬政府前期和阿扁後期),認為2015年左右大陸東部沿海和台灣的經濟發展程度/生活水準接近,台灣可以與大陸東部發達省份實現所謂"經濟統一",這顯然是有預設立場...同時有高估大陸,低估台灣的意思...雖然馬英九的633沒有實現...但是台灣沒有某些人想得這麼差,大陸呢也陷入了"新常態"...以大陸某些人的觀點"唱衰台灣"又是一個話題了...推薦閱讀:
※台灣旅行如好找到較好的民宿?
※台灣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為什麼來自中國大陸的政治勢力歷史上很早就控制了台灣島,但是卻一直沒有控制朝鮮半島?
※為什麼三立開始瘋狂吹捧大陸?
※從你的交流經驗來說,台灣網民是否會比大陸網民更有禮貌一些?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