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八卦」別人的事?


因為「八卦」的本質是「故事」,還是勁爆的那種,因為能具體到你認識的人身上,參與感比看電影高多了。

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

人類對故事的需求量太大了,新聞、八卦、睡前故事、小說、段子、電影。甚至攝影作品,一張照片如果背後有故事,就算不是拍得好的,也一定是更容易被記住的。

所以不也不用太討厭「八卦」,小到同學同事親戚鄰居,大到名人、富人。八卦的快感讓人能停下手中的一切事。

也不要覺得自己比一起搓麻將擇菜說別人閑話的大媽高級到哪裡去,

知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知識好不好是其次了,道理嘛,誰還不會說兩句。

會不會吹牛逼講故事編故事是你能不能受歡迎的第一步。

可惜的是,每天發生這麼多故事,每天有一萬個大v嚼人家舌根,但好故事永遠都是稀缺品。

好的觀眾也是。

如果一個爛故事,不論是公眾號、電影,還是小段子、小八卦,只要它夠爛(講述的方式爛),就鄙視它,不給熱度,不瞎雞兒吹,堅決不原諒。

那我們也能寫出《尋夢環遊記》。


自古以來,同性競爭就是無可避免的常態,無論是職場上的戰爭,還是情場上的鬥爭。然而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總覺得女生才會在檯面下較勁,小動作頻頻,但仔細觀察男人私底下的較勁,若是有機會拍個男生版的甄嬛傳,恐怕精采可期。

記得多年前有一位男生朋友,本身是泡妞高手,也是慣性劈腿的人,沒想到劈著劈著居然劈上了某網站新聞!如果沒記錯的話,還是頭條。但是他就如同你我都是一般人,不是政商名流,更不是知名藝人,那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當時的「其中」一個女朋友,是外型亮麗的網紅。可想而知,這位朋友的感情網路樹狀圖同時曝光:原來他還同時腳踏多條船。你說糗不糗?他熟諳劈腿多年,避險套路自然是熟悉得很。但是千算萬算,沒想到居然劈上版面,再次證明了出來跑遲早要還,夜路走多遲早遇到鬼。

聽到這裡,恐怕只是一則倒霉的故事而已。或許你會想,只要不去交往知名人士,就能避免上述窘境。真正有意思的是,我是在路上巧遇另一位共同朋友而被告知,而他還是男主角當時的拜把兄弟……

我左思右想,覺得有個環節想不透,為何會在背後把自己兄弟的糗事大肆宣傳?這與我的印象不同。畢竟他鄉難得遇故知,可以用來聊天的題材如此之多,但是用兄弟的天大糗事來開場?並且說得眉開眼笑,還真值得思考。

我不禁聯想到社會心理學當中「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的概念。理論大意是說,當個人處於團體中時,「自我」的意識會喪失,個人的任何行為均成為團體行為的一部分,個人覺得不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不關切行為的結果。

但是更近的研究,則是會發現「去個人化」會同時使得一個人的表現,更加具有攻擊性,或是更慷慨大方,也就是更趨向極端。然而要留意的是,待在團體當中不一定就會產生去個人化,最重要的是「自我知覺降低」的影響,還有匿名,像是網路上匿名時行為舉止更極端。簡言之,去個人化之後,對於自身的衝動行為及約束能力就會減弱,但是對於立即暗示性,以及目前情緒狀態的敏感性升高,無法監督或是調節自己的行為。此外,對於他人如何評鑒自己的關切程度降低,理智的能力也會下降。

就像上述那位登上頭條的朋友在圈子當中,能力及表現相對優秀,在女生心中是風度翩翩又幽默的王子,在男生心中則是羨慕、追隨及合作的朋友(潛在敵人)。然而,同性表面羨慕歸羨慕,私下的忌妒也不少,畢竟競爭就是僧多粥少。超越對方就能獲得更多回報及選擇,無論是工作機會或是泡到的妹子(霧),而被超越的人們除了摸摸鼻子認了,還能夠怎樣呢?但是屈居於後的心態畢竟是不舒坦的,那好吧!既然能力及成就上我暫且無法超越你,但是若有機會見縫插針落井下石,降低競爭對手在其他人心中的價值,也不是罕見的情形。

所以呢!基於同性競爭的常態,以及「去個人化」的心理機制運作如下:

1. 先是「自我知覺降低」,接著「行為約束減弱」。我不是主動揭發,只是間接宣傳

對大多數人而言,光天化日之下道人長短、說人閑話,多少是會產生罪惡感的,彷彿是在出賣別人,而且是要負責的。尤其在正常狀態下,彼此若有一定交情,多半對於對方的糗事、醜事或傷心事都隱晦不談。畢竟消息傳出去,持續追本溯源也會知道到底是由誰所泄漏。然而,若是間接傳播二手消息,例如經由網路傳播,就會產生自己隱匿在團體之中的保護效應,也就是自我知覺降低,更敢做出平常不敢做的事。我只是轉述其他人(例如只要上網)都知道的消息。加上我並沒有造假,說的也是實話;所以路上遇到久違的老朋友,尤其這內容確實趣味性十足、八卦程度高,自然就全都說了!

2. 當下情緒升高,無法監控自己的行為;對於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關切程度也會降低

此外,原本是該保護拜把兄弟般好友名聲,但是遇到異性朋友,可能一時情緒太愉悅(到底是遇到故友而開心?還是因為異性這個變數呢?),更難反思及控制自己接下來的(爆料)行為。還有,沒有顧慮到在異性朋友心中(也就是我本人)會造成怎樣的觀感,以及我後續又會如何評價他的行為。中性而言,我就當作是聽了一則笑話;但負面來說,這行為等同於是在出賣朋友啊。然而就在「去個人化」的機製作用下,爆料好友糗事的情節就如此上演了。我還記得當時朋友述說的表情,確實是樂不可支、喜上眉梢啊!

而劈腿上媒體的糗事曝光於人際關係網路,大抵會造成以下結果。女生朋友聽聞之後大吃一驚,白馬王子瞬間變成了劈腿負心漢,心中的地位、形象及價值大減一半以上。而男生朋友聽聞後,大概就會有「你也會有今天」的心態來笑話對方。而若是在公司內曝光,恐怕在現實利益上更是大大不利,有道德瑕疵疑慮。當然,如果還是「充分利用」上班時間去私會各段地下情,傳了開來,恐怕更是大大觸怒高層啊。

雖然劈腿風氣不可長,感情議題也不是本篇論述焦點。但通過以上有趣的真實例子,來理解這些出乎平時的行為表現,原來當一個人處在「去個人化」的情境脈絡下,也就是隱匿在團體當中,更敢做出平常壓根不敢做的事,或不敢說的話,就有意思了。

對女人而言,豬隊友常是另一半;那男人一生中最應該提防的豬隊友,就是那群平時稱兄道弟,實則暗地裡較勁的同學/同儕或同事。平時為了共同利益攜手合作,但背地裡波濤洶湧的競爭、比較……等權力遊戲。能力上我贏不了你,但只要有機會、有話柄,就會是更待何時、奚落嘲諷的好時機。加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輕則茶餘飯後笑話一則,重則影響個人專業形象及往後升遷之路,不可不慎。

所有人際關係都有相對利害關係,更是合作與競爭持續變化的動態歷程——同儕、同事、手足、伴侶甚至親子關係都是。成為他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也許是因為鋒芒畢露,如同人不招忌是庸才;但也沒必要讓自己淪為箭靶,「留一點給人探聽」或許聽起來有些俗氣,但確實有它存在的道理。謹言慎行,低調一些,嘗試用旁觀者的角度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有可能勾起旁人的自卑或者忌妒心理,這也是一種「體貼」。哪怕是親如手足,也要盡量避免旁人不舒服的情緒,同時也能降低競爭下的潛在風險。

我們並不是一個會將私領域和專業能力及表現截然劃分,客觀以對的社會。除非你死豬不怕開水燙,不然請好好認識你身邊的人,會不會有朝一日,成為間接落井下石的其中一位?

說到底,認識自己是一條漫長的路,了解心理狀態及行為表現如何互為表裡,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感情及人際關係,都是我們必須持續一生去探索、挖掘及面對的課題。


資料來源於網路。

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受,都有友誼的渴望。

日常生活中的閑話發揮著促進一個人社會化的功能,使其逐漸被社會的風尚、習俗、道德標準浸染和影響,成為一個被社會接納的成員。但是,在社會交往中,有一些人卻常常以舌頭為武器,以挑撥離間、中傷他人為目的來傳播閑話,這種屬於「嚼舌根」型的閑話,卻有些令人生厭了。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為什麼有些人對「嚼舌根」樂此不疲呢?

  首先,是被人關注的需要。「嚼舌根」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過度分享第三者秘密。對人際交流的雙方而言,關於「第三者」的秘密,並不是每個人都掌握的,然而,對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卻是每個人的天性。如果一個人經過多方打聽,知道了別人的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他(她)所說的這些內容往往能吸引很多的聽眾,使自己成為別人注意的中心。因此,「嚼舌根」者雖然往往在生活中並不一定是一名成功者,但卻可以因為掌握了他人的秘密而充分享受到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覺,這也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愉快體驗的一種補償。

  其次,是釋放壓力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心中的秘密過多的話,那麼需要相應的心理能量來控制這些秘密,這常常令人不舒服,所以一定會產生傾訴的需要。看過電影《無間道》的都知道,劉德華和梁朝偉扮演的角色都是卧底,心中太多的秘密難以排解,以至於兩個人同時都去做心理諮詢希望藉此得以疏導。對於那些掌握了別人秘密的人,如果不說出來,也是難受,所以他們便採用了「嚼舌根」的方式來傾訴這些秘密,讓秘密產生的壓力釋放出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親密交往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受,都有友誼的渴望。而一般的友誼發展都會經過聯合活動、秘密分享等階段,「嚼舌根」者在本質上,是希望借用分享別人的秘密手段,獲得與聽者的友誼的增長、關係的促進。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在友誼發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的他人秘密分享,也包括更進一步的自己秘密的暴露。然而,那些樂於「嚼舌根」者,雖然也渴望友誼,但往往在分享他人秘密這階段止步不前,善於分享他人的秘密,卻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秘密,這樣的結果,恰恰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嚼舌根」者即使獲得友誼,也是淺層次的友誼,他們無法和別人更深入地交流下去,這其實也是「嚼舌根」者的苦惱所在,他們生活中沒有真正的朋y友。

  生活中,一個樂於「嚼舌根」的人,常常是一個生活的成功度不高,渴望友誼但又難以獲得真正友誼的人。所以,奉勸那些「嚼舌根」者,「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搬弄是非的人,常常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心理處方:提高自身素質 古語說,害人之心不可有。琢磨議論別人或許可以暫時讓自己放鬆和愉快,但從長遠來看,傷害了別人,留下了禍根,害處是無法估量的。所以,要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開始,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戒除「長舌婦」心理。豐富自己的業餘愛好 尋求正常的心理滿足是消除背後說人行為的有效方法。減少自己的好奇心 要學會以平常之心對待自己遇到的各種小道消息,降低自己在這方面的好奇心,那麼對關於領導同事、鄰里親朋的小道消息也就沒有了興趣。心存仁愛 做人,要學會與人為善,要自覺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考慮一下自己的言行會給別人帶來哪些不必要的麻煩,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很多時候,你需要保持沉默,多看些書,少說些閑話,因為「禍從口出」,而「沉默是金」。


自己的事兒沒弄好,只好弄別人的事了!


八卦,英文是gossip,指別人不在場時閑聊議論別人。

在現代社會,八卦總給人不太好的印象。很多人覺得,八卦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人際關係。他們告誡:"閑談莫論人非"。但是最近的心理學研究卻告訴我們,作為人類,我們天生八卦。八卦的衝動,是進化烙印在我們基因中的天賦,有進化方面的優勢。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和她的團隊於2011年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八卦的視覺效應」(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研究發現,八卦不僅改變我們的心理,而且會改變我們的生理,比如我們眼睛的注視方式。

這個研究團隊給志願者觀看五組隨機選擇的陌生人臉照片。每組照片配有一種相應的八卦信息。前兩組是關於社會性行為的八卦:第一組全是負面八卦,比如「曾經向同學扔椅子」,「常對人撒謊」之類,第二組都是正面八卦,比如「在商店幫助老奶奶」。另外三組人臉照片也配有信息,但都是與社會交往無關的信息,比如此人生過什麼病,喜歡曬太陽之類,無關與他人的互動。

研究者想知道人們是否會對不同的八卦信息作出不同的反應。所以,他們讓參與實驗者的雙眼分別看兩個不同的圖像。比如左眼看一個人臉,右眼看一個房子。

雙眼同時看不同的圖像,會產生「雙重視覺衝突」(binocular
rivalry)。由於人的大腦只能一次處理一種圖像,所以有一個圖像會被忽略。所以,強迫人眼看不同的圖像,會讓我們得知人的大腦覺得哪個圖像更重要。

實驗結果發現,我們的眼睛和大腦會強烈注意那些在社會性行為方面有負面八卦的人,比如欺負過別人,危害社會,不誠實,讓旁人難堪的那些人。一旦與這些負面傳聞相聯繫,這些人總是會立刻被注意到,即使在實驗者的眼睛被干擾的情況下。而與其他類型信息相聯的人,如果傳聞信息不是關於社會交往的(比如喜歡曬太陽之類),則不會被我們特別關注。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實驗表明:八卦,並不是一種人格缺陷,而是編寫在我們基因中的程序,與生俱來。八卦是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發展出的一種良性的、自我保護的重要本能。它讓我們從同伴處獲得信息,從而迅速知道誰安全,誰危險,誰值得信賴,誰不靠譜。

這項研究也說明:我們的眼睛和大腦,不由自主的對於負面八卦尤其警覺。這讓我們注意那些有問題的人,盡量避免他們,從而更好的適應環境和社會。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對於負面八卦更為敏感。新聞傳播學中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規律,有著進化上的起源和基因的基礎。

八卦與進化

數萬年前,一群史前採集狩獵者在樹下乘涼。他們談論著,誰打獵故意跑在後面,誰分肉多拿了,誰和誰睡了,誰又騙了誰。我們的祖先,就這樣一邊八卦,一邊進化;一邊八卦,一邊步入現代文明。

今天的現代人,依然得益於祖先賜予的這項神奇技能,八卦得不能自已。辦公室里談論誰拍上司馬屁,小區里閑聊誰買了新車,校園裡議論誰去整容了,微信上聲討誰出軌誰離婚。這麼多年,我們依然在一邊進化、一邊八卦。

心理學家Robert
Wright在《道德動物》(Moral Animal) 一書中認為:八卦對於人類的進化至關重要。通過親身經歷來搜集情報,費事費力,還可能有危險。通過八卦就方便多了。通過閑聊,我們可以迅速知道誰可以合作,誰是混蛋,哪裡有危險,哪裡有機會。

不關心八卦的人,都在進化中付出了代價。由於不能獲得更多有效信息,他們被排擠在圈子之外,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也失去更多交配的機會,基因不容易被留下來。只有那些八卦得最起勁的人,才能獲得更多信息,更接近資源,更不容易犯錯誤,獲得更多交配的機會,最終在進化中勝出。按現在的話說:八卦,讓我們的祖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史前人類八卦得太久,以至於他們的後代,我們現代人幾乎意識不到八卦的進化起源——我們八卦得忘乎所以了。

對八卦的內在渴望也造就了固定的故事類型,奠定了人類文學的基因屬性:勝利,悲劇,忠誠,背叛,意外橫財,飛來橫禍等等——這些都是八卦永恆的主題。無論華爾街的商人,阿拉伯的牧民,北京的公務員,還是亞馬遜的土著,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八卦相似的話題。八卦有跨越人類文化、種族、地域的普遍魅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自然特徵。

八卦的功能:

八卦幫助人們選擇合作夥伴。個人在團體中的名聲、口碑、信譽,是他人決定是否與其合作的尺度。而所謂名聲、口碑、信譽,無一不是八卦的產物。更有效的合作,讓我們的祖先獲得更多的食物、安全、健康、和尊重,在團體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在自然選擇中勝出。八卦是個人與社群聯繫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不僅分享經驗,促進合作,也讓人們建立共同的身份認同,獲得歸屬感,明確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

八卦,可以幫助我們在團體中找到盟友,孤立對手。心理學家研究了高中女生的八卦後發現:八卦讓人們區分「圈內人」(ingroup)和「圈外人」(outgroup)。很多深入而私密的八卦,人們只在小圈子內分享。而分享私密的八卦,反過來也可以增強人們的親密程度。就是說,一方面,某些密聞我們只對自己人說;另一方面,一旦開始分享密聞,大家也就成了自己人了。而無緣分享八卦的人,則在團體中被孤立,成了「圈外人」(outgroup)。我們不僅用八卦來「區分」盟友和對手,我們也用它來「製造」盟友和對手。

八卦是人們表達價值觀的工具。通過不斷評價團體成員,八卦讓參與者統一價值觀。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行為被讚揚,不符合的受指摘。離八卦越近,越容易感受到流行觀點的壓力。畏懼流言蜚語一直是個人自我道德約束的重要原因。一個貞潔的寡婦,和一個殉國的烈士,前者懼怕三姑六婆的耳語,後者在意歷史學家的八卦。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其實是說「歷史的八卦終究可以說我點好話」。對於憋屈的人來說,預期中的八卦甚至成了最後的精神救贖。每一條八卦,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宣言。

八卦對於女人的擇偶,尤其重要。自有人類以來,女人在人類繁衍中的付出和投資,平均比男人大得多。這讓她們不得不在擇偶方面慎重得多。男人成為父親,生理上最多只需要十幾秒鐘;而女人一旦成為母親,至少要照顧小孩十幾年。男女在繁殖中的不對等投入(生物學上叫做「最基本繁殖投入」minimum
parental investment),造就了他們在擇偶方面的重大行為差異。

這差異也體現在八卦上:男人八卦什麼女人能弄到手,主要考慮交配前的問題。女人八卦什麼男人靠譜,同時要考慮交配後的問題。在殘酷的史前時代,如果父親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和安全,那麼母親和小孩的基因,都無法保留下來。而八卦,讓女人不需要試錯,便可獲得重要社會信息,在擇偶方面作出最優化的選擇,避免與錯誤的人交配,從而避免基因毀滅的災難後果。

流行的八卦大都是負面消息。同時,人們總是對地位更高、能力更強的人的傳聞,更感興趣。這是因為,關於牛人的負面八卦可以讓我們產生滿足感。當我們看王寶強的報道時,會本能地想,我雖然沒有他有名有錢,但至少我老婆沒有出軌呢!義憤與憐憫往往暗中包裹著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八卦讓我們覺得幸福,讓我們認同自己現在的生活。

八卦雖然能夠拉近人際關係,但是惡意中傷、毀人名譽的八卦,也可能引起恐懼和憎恨,破壞人際合作。研究表明,製造惡毒八卦的衝動,同樣也來自祖先遺傳,編寫在我們基因中。史前人群往往只有數十人。如果有人地位在你之上,你會很希望聽到關於他(她)的負面消息,這樣你就可以利用這類八卦來把他(她)踩在腳下,提升自己在小團體中的地位。我們心底暗暗的幸災樂禍,同樣有著進化上的起源。

八卦與信息自由

英國心理學家Robin
Dunbar發現人的大腦可以有效處理和150人的直接關係。大於這個數字,人腦處理起來就會比較費勁。這個數字,正好是史前採集狩獵者人群的最大規模——直到今天,我們的大腦依舊以祖先的模式進行社交活動。微信群里,如果聯繫人多於150人,其中一定有些人是我們不太熟悉的。

心理學家Ralf Sommerfeld所作的一個有趣的實驗表明:在150人以下的團體中,假如大多數人沒有約好欺騙另一些人,那麼傳聞的來源越多樣,參與八卦者越多,由傳聞得來的信息就越接近個人的直接觀察。也就是說,相互競爭的傳聞數量越多,單一傳聞中的偏見就越不容易造成不良後果。八卦越多,就越接近我們的眼見為實。換句話說,在沒有強大勢力壟斷、或者幕後權力操縱信息的情況下,讓八卦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形成一個八卦的自由市場,這對於一個人全面觀察事物,其實極為有利。

這也表明:祖先遺傳給我們的八卦衝動,並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思想。我們對於八卦的態度,取決於我們自己。但是,只有在沒有強制權力干擾,信息自由流動、充分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才能獨立、自由、全面的思考,才能理性、公允的對待八卦中的各種複雜信息。換言之,人類並非被關在基因中的囚徒,八卦也可以讓我們獲得自由與公正——假如我們能正確面對它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參考文獻:

Larson, Christian. How
The Mind Works: Using The Greatest Human Power
. Andesite Press (2015).

Miller, Geoffrey. The
Mating Mind: How Sexual Choice Shape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
.
Doubleday, 1 edition (2000).

Wright, Robert. The
Moral Animal: Why We Are, the Way We Are: The New Scienc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Vintage, Reprint edition (1995)

Erika H. Siegel, Eliza Bliss-Moreau, and Lisa Feldman
Barrett. "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 In Science. 2011 Jun 17; 332 (6036): 1446–1448.

Kristina L. McDonald, Martha Putallaz, Christina L. Grimes,
Janis B. Kupersmidt, John D. Coie Merrill-Palmer. "Girl Talk: Gossip,
Friendship, and Sociometric Status." In Quarterly, Vol. 53, No. 3, SPECIAL ISSUE: Gender and Friendships
(July 2007), pp. 381-411.

Ralf D. Sommerfeld, Hans-Jürgen Krambeck, Dirk Semmann,
Manfred Milinski. "Gossip as an Alternative for Direct Observation in
Games of Indirect Reciprocity."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Vol.
104, No. 44 (Oct. 30, 2007), pp. 17435-17440.


小時候看張愛玲的《小團圓》,年紀小看不懂什麼,但有一處卻記得非常清楚:

張愛玲的姑姑和母親嘲笑她父親拆別人的信,張愛玲寫:

「九莉永遠記得那弦外之音: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路人的嘴裡儘是對別人生命的揣測」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學校里有個年輕帥氣可愛幽默的老師 是全班很多女同學的粉絲 我們稱他為毛哈

我去辦公室拿作業 順眼瞟一眼他的電腦桌面 如果發現桌面上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比如說A站的界面 和他gf的聊天界面 然後在同學中大肆宣傳 這就叫八卦

那麼八卦有什麼意義呢

1. 群眾喜聞樂見 順便還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2. 找到共同話題 碰到自己喜歡的妹子有話可聊

3. 以後在空間朋友圈裡吐槽更加理直氣壯

4. 還可以以此為要挾得完成一些公平交易

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我們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必須時刻觀察周圍的同伴,他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息息相關,這是在進化過程中我們不斷深化的

很多人學生時代都會遇到過這種情況:自習課上所有人都愉快的聊著天,忽然周邊有幾個人安靜下來了,然後全班就迷一樣的全部都安靜下來了,然後一起你望著我我望著你,或者很多人急忙朝前後門窗戶看去,發現沒有任何老師或者領導來視察,然後再次陷入喧鬧。

看過動物世界的也知道,比如角馬遷徙的時候,一大群角馬正在安心的吃草,幾隻角馬發瘋般的跑起來,會帶動整個大群的角馬一起跑起來,你會誤以為有獅子或者豹子在追他們,但是當他們跑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只是因為那幾隻角馬無緣無故的發瘋。

周圍的人重要嗎?如果全班都停下來不講話了,只有你還扯著嗓門叫喚,萬一真的老師來了,最後罰站沒有旁人,所有角馬都跑了,一隻有理智的角馬不像隨大流,於是從馬群中走出來觀察外面(因為在群里無法看清楚),然後他又很大的可能會被獅子吃掉。

你看到沒有,在大自然中,跟大多數人行動一致,不會有太大的壞處,無非就是受到了驚嚇和浪費了一點力氣,但是你可以保住生命。凡是沒有跟整體保持一致的有很大可能就死掉了,也就沒有留下自己的基因。我們都是跟隨者的後代,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當然了,這種從眾心理進入現代社會難免有點格格不入,比如一窩蜂的進入樓市,進入股市,炒黃金,炒期貨,有點謠言就大量囤積鹽,囤積板藍根,囤積糧食,瘋狂擠兌,如果選擇跟隨很有可能會在這種狂熱的群眾情緒中吃大虧,這就是現代社會理智和信息獲取分析的重要性。

這是往大了說,小了說,我們為什麼喜歡打聽別人的事情呢?主要是 三點

一是,收集信息,根據這個人具體做的事情,思考這個人是不是一個靠譜的人。即使人類從狩獵時代進入農業時代,每個人生活的還是一個小圈子,這時候,圈子裡面每個人是什麼性格,什麼能力,有什麼特殊之處就會變得很重要,你們會長期生活在一起,那麼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就會影響你的生活,如果將信任託付給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那麼你就會受到損失,你自己平時看到的是一面,你看不到的地方呢?那就需要別人來看,然後告訴你,幾個方面比較,然後得出結論。

二是,交流感情。怎麼快速的和新認識的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呢?一個不錯的選擇就是在一起串閑話。並不一定是周邊人的,也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政客(或政治家),也可以是地方名人,都可以,因為只有接觸才能有進一步的溝通,才能相互信任,通過對一個共同認識的人的評價,可以看出對方的價值觀,假設價值觀很一致的,就可以很快的獲得好感,額,如果不一致,參考第一點。當然也沒有剛認識就跟人吵起來的

三是,以評論的方式進行道德判斷,以便影響一個人行為。我們經常會看電視劇里,一個老人跟他兒子說:你就不怕鄰居們聽到了笑掉大牙!這種就屬於第三種。很多人有時候說悄悄話其實就是想讓人家知道的。比如我寫過的一篇文章 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田小娥 白鹿原上的人就對田小娥指指點點的,罵人家作風不好,這也直接導致了田小娥抬不起頭,最後被逼死。有好有壞,也有人因為害怕被人指責而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的。

我們已經開始了大規模城市化了,在城市裡你可以不用理睬任何人,每個人其實都是工具,老闆是發錢的工具,外賣小哥是吃飯的工具,快遞小哥是送貨的工具,你在城市裡是非常自由的,你只要會掙錢就好了,很多人當然還沒有適應這種生活,他們還在一起八卦別人,這可能就是題主反感的原因。

我只能說八卦這事真的有好有壞,我去過一次台灣和香港,感受的是兩種非常不同的人間關係,台灣,特別是台南,號稱是台獨勢力的大本營,但是那裡的人特別特別熱情,我問個道,老太太恨不得帶你過去,一路上問你哪裡人啊,結婚沒啊,家裡幾個孩子,都是幹什麼工作的;在香港,路人都是匆匆忙忙的,你問一下路,他也就是應付一下,跟你說幾句然後就直接走人了,哪樣好,就在乎你是什麼樣人,比如我就喜歡在香港那樣的地方生活,我賺了錢回家,然後開音響,放電影,一睡到天命,誰也別來打攪,哈哈,沒這麼多人情要考慮(一個自私的人留)


確實這麼多年發現很多人都很喜歡八卦別人的事,我想不外乎八卦有幾點「好處」:

1.能無形之中拉近自己與周圍人的距離,緩解沒有話說尷尬的氣氛,同時讓氣氛愉悅起來!

2.能讓自己處於一種暫時的「安全地位」,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自己太過耀眼於眾人,也不想自己被別人所「八卦」,所以處於這樣一個暫時的「安全地位」無疑是很舒服的。


因為太閑了,忙的人哪有時間打聽別人的八卦


八卦是談資。


現學現賣。

因為這是人類的祖先——智人,之所以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成為存活下來的唯一人類的重要技能。

沒有老祖宗的八卦,他們就無法根據彼此的了解,組成團隊,獲得生存。

推薦『人類簡史』一書。


情報戰。


可以用一個很「流氓」的答案來回答,那就是進化來的。

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假設我們的先祖只以家庭為單位生活,那麼還有八卦嗎?假如幾個家庭組成小集體呢,可能還是沒有八卦,這是因為每個人之間都很熟悉,信息交流通暢,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別人看到。但是當生活集體擴大到幾百人的部落時候,那就不一樣了,八卦事實上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不管是對熟人還是生人的八卦,露西和凱特都可以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秘密」,雖然不能保證信息的真確性,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並且在一兩百人的集體中,很難做到每個人之間都十分了解,八卦就像潤滑的粘合劑將眾人聯繫在一起。通過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大家對別人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雖然不準確,但卻極為方便和經濟。

這個理論秒就妙在即使現代社會以萬計數,但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也不過就一二百人,再多也只會力不從心,要知道智人還沒進化出同時與上成千上萬人相處的能力。社會學和心理學裡面好像有一個群體理論,認為一個群體穩定上線在150人左右。(不確定,請指正)

信息交流作用帶來的就是人際關係作用。這一點十分明顯,露西和凱特肯定時不時用八卦來加強兩人之間的關係,因為八卦帶有一定的秘密性,這實際上是每個人都有的對人際關係維護的需求。有一點要指出,我們的先祖比我們要更加「清閑」。現代的一個上班族,每天8小時工作,通勤花去2小時,到家已是精疲力盡,並且家裡只有家人可以做面對面的交流;但我們採集流動的先祖們,每天大約花上3個小時,就可以悠閑的享受自己的生活了。這一點可以參看《人類簡史》(赫拉利)和《槍炮、病菌和鋼鐵》(戴蒙德)。那剩下的時間呢,部落的人們聚在一起交流,而不是現代社會的家庭里的幾個人。可以想像,那時候人們在一起肯定不是辯論什麼相對論和陰陽太極的哲學思想,男人們聊聊哪個姑娘胸大,哪個倒霉鬼打獵時觸了霉頭;女人們交流採集和育兒的心得和哪個小夥子英勇善戰;而老人們則向年輕人訴說先輩的光榮歷史和傳授寶貴的人生經驗。當先祖們聚在一起時,就必然需要每個人努力去維護人際關係,而且他們也有時間去維護。順便提一句,為什麼我們感覺到現代社會的無情?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還處於幾萬年前那種很多人在一起生活的狀態,人類社會發展太快了,家庭的興起和碎片化不過幾千年的光影。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還在原始社會,但我們的身體和社會卻飛奔向無限可能的未來。只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現在和未來與過去不一樣;二是如果某一天人類進化跟上了社會的發展,那人就不在稱為人了,人類進入了更高級的形態,說不定就是補完的「神」。

最後就是人,或者說智人是好奇的。八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很難想像我們的先祖是怎樣跋山涉水漂洋過海佔領了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地方,即使是遠離所有大陸的幾千海里的復活節島。事實上先祖們很少是因為生存壓力而揚帆出海,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好奇,好奇在看似無垠波濤的盡頭,會有什麼呢?正因為這種好奇心,智人才成為全球分布最廣的生物之一,而且只用了堪堪百萬年。現代社會普通人已經很難再去探索什麼自然秘密了,那何不交流交流別人的秘密呢,好滿足自己那小小的深藏在基因的好奇心。

以上只是從進化角度來看,具體的推薦《人類簡史》(赫拉利)、《槍炮、病菌和鋼鐵》(戴蒙德)和《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


為了找共同話題啊!

這可是從小就逐漸get到的技能,啊喲喂~

沒有感受嗎?一般兩個人八卦了另一個人後,就相當於有一個共同的「小秘密」。

親密度蹭蹭上漲啊!

————

現在已經很少干這些事了,背後話人長短不太好,也可能人老了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有匠人精神?
那些所謂的雞湯真的有用嗎?反雞湯又真的是事實嗎?
從理論上說,實際測試「死刑是否對嚴重犯罪有威懾力」的社會實驗是否可能?
如何看待女子麗江吃飯投訴菜品太貴反被網友嘲笑一事?
喜歡在網上撩異性,卻不喜歡現實中撩異性的人是種怎樣的心態?

TAG: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 | 生物學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