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代陵墓並將其中的物品甚至墓主人的屍體公之於眾,難道不是對於墓主人的不尊重么?國外也會這樣做么?

今日看到關於秦始皇陵的有關問題而突發奇想,如有不是,多多指教。


一.從墓主人的角度考慮,不是沒有問題。

考古文博從業者目前能夠做到的是,把文物或考古遺存視作文化遺產,強調公眾導向,強調文物資源的保護第一和合理利用,盡量原地保護、控制主動發掘等。不排除有一些工作不規範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在種種軟的(職業道德準則、田野考古工作規程)和硬的(文物保護法)約束之下,基本面還是好的。

按照現行的法律和政策,已知的古墓葬一般是原地保護,已經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墓主人(入土為安)的意願。考古工作本身具有雙重的性質,首先只有經過考古工作才能發現更多的未知古墓葬、進而為劃定文物保護範圍、級別提供堅實的依據,其次考古發掘本身是不可逆的,必然導致埋藏原狀消失,帶來後續如何處理或保存其中出土的各種遺物的問題。萬幸的是,經過考古發掘的墓葬,從量上來說只佔已知墓葬的很小一部分;從性質的方面說,大多數都是無法原地保護情況(盜掘和基建動土)下的無奈之舉,目前國內外都沒有更好的保護辦法。能夠調整的無非是一些標準——比如什麼情況下一個建設工程應當完全避讓古墓葬,說到底是一個為了保護而願意花多少錢的問題。因為很多情況下文物埋藏區域也是現在的人口聚居區,如果完全不能有任何基礎設施建設,當代人不能享受經濟發展成果,付出的代價過高。

作為一項公益事業、而且花了大量國家的錢,向公眾彙報工作和展示成果還是必要的,這其中一部分必然涉及古墓葬及相關的文物乃至人體遺骸。無論是發表報告或者是將實物陳列,這部分內容可能會引起部分讀者和觀眾的精神敏感,理論上講,從業者也應當回應公眾的這種關切。

目前國內還沒有比較明確的、處理特殊文物產生倫理問題的方案。但是國際上已有成熟的處置原則,比如《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職業道德準則》ICOM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規定:

(4.2)Interpretation of Exhibitions

Museums should ensure that the infomation they present in displays and exhibitions is well-founded, accurate and gives appropriate consideration to represented groups or beliefs.

「博物館必須確保陳列與展覽中呈現的信息是有充分根據的、準確的,且恰當考慮這些信息涉及的人群或信仰。」

(4.3)Exhibition of Sensitive Materials

Human remains and materials of sacred significance must be displayed in a manner consistent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where know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and beliefs of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ethnic or religious groups from whom the objects originated. They must be presented with great tact and respect for the feelings of human dignity held by all peoples.

「人類遺骸和宗教聖物的展陳,必須符合專業標準,同時要考慮其原屬社區、族群或宗教團體的利益與信仰。其展陳必須鄭重得體,並尊重公認的情感和尊嚴。」

據我所知,博物館觀眾中還是有相當多人是沖著屍體而來的,比如湖南省博,這一方面可能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有偏差,另一方面也說明很多人確實有獵奇或偷窺的需求,問題就在於博物館是否應該滿足這種需求,或者說如何平衡相互衝突的需求。如果所有人都反對在博物館陳列屍體或其他形式的人體遺骸(比如人骨),那就非常簡單了,將來博物館一定會順從民意,撤展了事,把人體遺骸放入庫房秘不示人。如果有一部分人反對而另一部分人想看,那就取決於雙方的博弈結果。輕則需要將展品分級,重口味展品應有相應的不適提醒或者限定公開範圍;重則博物館需要把遺骸直接歸還給墓主人的後裔或其他利益相關的追索者。以上說的都是公立博物館。假設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法律規定墓主屍體可以為墓主後裔私人合法所有,而且墓主後裔在其私立博物館中公開展出屍體,那這就是私人行為,似乎無可指摘。

二.既然真心站在墓主的立場,就不應該抱著一種「鴕鳥心態」——把自己沒見過、沒聽說過的事情當作從未發生。

真正能被公之於眾的,往往是合法的或者被多數人認可的行為。考古以及博物館在「不尊重墓主」上被噴得最厲害,原因是這些工作被暴露在聚光燈下,而不是因為在若干備擇選項中唯獨它們做得最出格。

事實上,大眾普遍不了解的、比考古發掘和博物館展覽中更不尊重墓主的事情多得是:

——————————————————

1、發現古墓葬後哄搶、私分文物的:

工地挖出清朝古墓文物遭哄搶(圖)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07_12/13/861047_0.shtml?_from_ralated

泉州一工地挖掘機挖到古墓 村民和工人哄搶(圖)http://news.sohu.com/20080114/n254643255.shtml

村民擴建院落挖出漢代古墓 文物遭村民哄搶 http://news.online.cq.cn/s/2013/04/22/3510280.html

武進發現古墓 村民哄搶文物http://cz.focus.cn/news/2013-06-27/3518619.html

銀川一工地發現金代古墓 http://www.ce.cn/culture/archeology/200806/23/t20080623_15923588.shtml

至於和古墓葬無關,但仍屬於古遺址的如窯址、錢幣窖藏、古河道遺址等被哄搶的就更常見了

上百村民搶挖古幣續:文物部門翻出3斤宋代銅錢 http://news.sina.com.cn/s/2013-09-16/072128225280.shtml

安徽江蘇交界一江邊數百村民日夜挖寶 http://sn.people.com.cn/n/2013/1221/c340887-20198970.html

工地挖出古錢幣:任性負責人打包運走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yw/2015-07-27/doc-ifxfikka1498981.shtm

當然我自己見過的、沒有新聞報出來的事件就更多了去了,但至少從這些被報道出來的情況看,在現行法律框架和政策下,發現野外埋藏的文物(遺址本身是文物,但被搶的一般都是可移動文物)然後據為己有,實在是相當普遍。普通人本來就沒有很強的參與文物保護的動力,又普遍抱有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上報這些發現不會有多少報酬、揣進自己兜里可是實實在在的。只要有利益誘惑,連法律和基本道德都可以不尊重,連面對公權力也可以毫無懼色,又怎會敬畏古人呢!?把墓葬挖得千瘡百孔、把本來保存尚好的墓主人屍體破壞了又有什麼大不了呢。

————————————

2、基建施工中發現古墓直接剷平的:

如果走正規程序,施工中意外發現古墓葬會導致文物部門介入、然後是搶救性發掘,這樣對施工方來說既耽誤工期、又很費錢(需承擔考古勘探和發掘經費),所以最常見而「理性」的做法就是隱瞞不報、一推了之。原來怎麼施工就還怎麼繼續。只要有後台或者瞞得好,幾乎不怎麼受法律懲罰。這是所有考古工作者都很熟悉又無奈的情形,能被媒體捅出來的實在少之又少。

新鄉一重點工程為趕工期毀掉漢墓23座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kaogu/2004-04/01/content_1889412.htm

山西一重點工程違法毀掉明代烽火台和30座漢墓 http://news.163.com/41202/4/16JRH0QC0001124S.html

鄭州西郊三處古文化遺址因道路施工遭毀壞(組圖) http://news.163.com/41222/4/187CQVNO0001124S.html

湖州一古墓葬群遭破壞 建設單位至今不肯停工 http://news.sohu.com/20060811/n244748923.shtml

野蠻施工摧毀六朝古墓 http://news.sohu.com/20060824/n244973685.shtml

江蘇丹陽古墓群近20座遭破壞 古墓裸露漢磚遍地 http://news.sohu.com/20070403/n249174668.shtml

湖南一古墓雨夜被挖掘機夷平 墓主為曾國藩部將 http://www.huaxia.com/wh/whxx/2007/00654266.html

大學舊址現古墓 考古遭暴力阻止文物失蹤(圖) http://news.163.com/08/0124/05/42US6LTO00011229.html

山西一工地未按規定考古勘探 施工挖傷唐宋古墓1 http://news.sohu.com/20080321/n255835476.shtml

北京一工地施工破壞數座明清古墓 棺木散落(圖)http://news.sohu.com/20080503/n256631805.shtml

山東考古人員身堵挖掘機 保不住漢代墓群保護區 http://news.sohu.com/20100812/n274170060.shtml

南京省級文物明朝古墓群被毀壞建別墅區(組圖) 南京省級文物明朝古墓群被毀壞建別墅區(組圖)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廣州先秦古墓被毀 地鐵建設方違規施工 考古所保護不力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203

施工不聽勸唐瓷罐被挖損 犯過失損毀文物罪被判刑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1/24/020081490.shtml

至於非墓葬的不可移動文物被毀的新聞實在太多,這裡就不發了。據報道,「2014 年國家文物局對 100 個古城不可移動文物的消失情況進行普查。對地方自查上報的數字,國家文物局選擇 10 個縣區,用衛星和其他手段進行複核,發現出入很大。如以這 10 個縣區的文物消失速率折算到全國,大約一年全國就有 1.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這種直接消失的文物,除了被拆除的古建,直接被毀的古墓葬和古遺址也有很大比重。

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使得很多埋藏在地下的古代遺存重見天日,然而等待他們的往往卻是無情的掠奪和毀滅。提倡尊重墓主人,這很好,但這種高調可能有點脫離實際。面對真實世界,首要問題還是先守住做人的底線、再談其他吧。

————————————

3、盜掘古墓和走私出土文物的:

如果說(一)(二)只是一般人偶爾為之的非常情形,那盜掘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已經完全職業化、國際化了。對歷年來古墓被盜案件報道資料的初步統計,198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至少有三四十萬座古墓被盜。1990年代各地海關查獲的走私文物有十幾萬件。全國公安機關文物犯罪年立案數現在穩定在千件左右,但公安部也承認「實際犯罪量肯定是多於立案數的,比如一些田野文物被盜掘後,未必被發現,即使被發現,也未必報案。」

現在盜掘的從業者,保守估計也得有幾萬人(《打擊盜掘文物需「兩頭堵」》,《瞭望》2016年20期)。從全球範圍來看,文物流失的主要國家當中,中國地下文物面臨的威脅最大,因為中國「幾乎擁有盜墓者在全球古墓中所覬覦的一切東西」。

盜掘不只是簡單把墓葬中的文物拿走,更重要的是,不管盜掘者的主觀意願如何,這種行為本身就破壞了墓葬結構和埋藏環境,會直接導致盜掘前保存尚可的墓主人遺骸及其墓葬直接毀滅。

盜墓者根本不在意墓主是否是民族英雄:

劉永福墓被盜

俞大猷墓被盜

馮子材墓前,一對石虎被盜走只剩下石墩

也不在意墓主的級別和葬具的規模:

這是犯罪分子在2004年5月盜掘 敬陵(唐貞順皇后即武惠妃陵墓)珍貴文物過程中拍攝的將墓中石槨打包運往地面的情景。

被盜走的敬陵石槨重達27噸,從西安幾經轉手被賣至美國一名古董商手中,2010年成功追索

固然,我們田野文物保護不利必須譴責,但盜墓賊也實在太猖狂了!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或不能盜的,也沒有什麼是他們需要「尊重」的。

——————————

總而言之,原地保護最好,然後對於墓主人的其他幾種命運來說,考古發掘是相對好一點的。而且,推動古墓葬原地保護的最大力量,也是文物考古工作從業者。


看情況,如果墓主人有直系後代,那麼要尊重直系後代的意見

如果沒有,那麼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史,請貢獻出一份力量吧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為袁紹檄豫州文》


嗯……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算不算?二樓好幾個大廳專門全方位拆解木乃伊呢,從棺槨到木乃伊外箱到撕開裹布的遺體一應俱全。另有其他時期的人類遺體,天然形成的乾屍保持出土形態進行原狀展示,還有缺散的遺骨等等。這種展示在大英以外的其他博物館也有很多_(:з」∠)_我自己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還心想哇靠白皮就是奔放我國不會這樣展示人類遺體呢,然後回國多看了幾家博物館,嗯……好吧……挖人祖墳再陳屍博物館是全世界的日常(′?ω?`)


純業餘,不安利,僅供參考

最近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正在播一個「盜洞下的秘密」的系列節目

昨晚播了第一集,講的是陶寺遺址的最近發現表明可能遭到石峁游牧文明的衝擊墓葬被「厭勝」和蕭山古越國墓葬中出土木炭的故事,然後片尾預告了今天這一集講晉國夫婦墓葬的問題


確實如此,如果有人要掘誰家祖墳,按照中國文化那是萬萬不可的,會傷害後人的感情。然而墓主人已經沒有親屬朋友了啊,後代也不上心,誰會care他的尊嚴權益。人類非常重視記載歷史,因為這涉及到文明傳承,所以趁著還未毀於天災人禍之前,讓他為現代科學研究作貢獻好了。反正國家考古隊伍據說自有赫赫官威,可以辟易鬼神,墓主人就算心裡很不情願大概也擰不過。


推薦閱讀:

東羅馬諸王朝的皇帝死後存在帝陵一說嗎?
商周王陵是否可能存世?
金字塔這麼醒目的建築做陵墓,不怕被盜墓嗎?貌似天朝的帝王陵墓都藏在什麼風水絕佳的山溝的底下啊。?

TAG:歷史 | 考古 | 陵墓 | 中國歷史人物 | 考古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