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出名的好書?

不包括特別專業的書,比如代數拓撲,但不限制語言,中文、英文、日文都可。


卡倫霍妮《神經症與人的成長》, 這本書集霍妮理論之大成,精神分析方面的傑作。霍妮能將人的痛苦看的一清二楚

霍妮提出了三種神經症人格類型:敵對型,依賴型,逃避型。敵對型的控制他人,依賴型的依賴他人,逃避型的逃避他人

依賴型: 這種人對友愛、讚許、夥伴和把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狹窄的範圍內等有一種神經質的需要。他們為了克服無助感而去追求他人的關愛和幫助,去順從他人,依賴他人。他們感到只有這樣與他人在一起時才能感到安全。他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與他人的友好與和諧程度,忽略導致自己與他人關係疏遠的因素,他輕視自己,心甘情願地把自己降到次要的地位,把榮耀讓給別人,主動承擔責任,不考慮自己真實的情感,無意識地傾向於根據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具有強烈地依賴他人、接近他人的傾向。

敵對型: 這種人對權利、聲望、財富、成功等一種神經質的需要。他們為了克服敵對感而去追求成就和優越,企圖依次來實現對他人的控制支配,戰勝他人,利用他人,攻擊他人,這樣他們才獲得安全。他們拒絕真誠的同情與友情,壓抑感情,對他人漠不關心。他常常認為自己是最強有力的、最精明能幹的,並把世界看成一個競技場,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相互對立的戰鬥,不折手段地追求個人利益是人生的最高法則,具有強烈的對抗他人的傾向。

逃避型: 這種人對自立自足、完美無缺等有一種神經質的需要。他們為了克服孤獨感而去追求絕對的獨立和自由,他離群索居,不與任何人發生感情上的聯繫,與世無爭,以此來獲得安全感。他不希望他人介入自己的小圈子,他拒絕合作,迴避競爭,限制自己的需要,凡事力求完善,避免他人的幫助或指責,具有強烈地逃避他人的傾向。

最後摘錄書里的一首詩:

Now I become myself. It"s taken

  Time, many years and places;

  I have been dissolved and shaken,

  Worn other people"s faces,

  Run madly, as if Time were there,

  Terribly old, crying a warning,

  "Hurry, you will be dead before—"

  (What? Before you reach the morning?

  Or the end of the poem is clear?

  Or love safe in the walled city?)

  Now to stand still, to be here,

  Feel my own weight and density!

  The black shadow on the paper

  Is my hand; the shadow of a word

  As thought shapes the shaper

  Falls heavy on the page, is heard.

  All fuses now, falls into place

  From wish to action, word to silence,

  My work, my love, my time, my face

  Gathered into one intense

  Gesture of growing like a plant.

  As slowly as the ripening fruit

  Fertile, detached, and always spent,

  Falls but does not exhaust the root,

  So all the poem is, can give,

  Grows in me to become the song,

  Made so and rooted by love.

  Now there is time and Time is young.

  O, in this single hour I live

  All of myself and do not move.

  I, the pursued, who madly ran,

  Stand still, stand still, and stop the sun!


又是一個收藏比點贊多的答案。。。

--------------------------------------------------------------------------------------------------------------------------------------------

個人認為,好書的定義應該是:能給你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世界的書。

比如《集異璧之大成》能夠讓你看到數理邏輯學、可計算理論、人工智慧學、語言學等學科組成的網路系統;《少有人走的路》引領你通向心智成熟之路,而《海蒂性學報告》則能為你打開通向性福的大門。

公元一千年之前

1、《歷史》希羅多德(歷史 (豆瓣))

為了寫作此書,希羅多德曾經遊歷過整個地中海區域收集資料,他明確提出了自己的寫作目的:防止「對人類行為的記憶衰減」,防止「希臘人和巴比倫人各種偉大和奇特的行動喪失本來應有的光榮」。這位史學界的先行者盡量客觀詳細地為我們重現了波斯與希臘的戰爭,以及這場戰爭中的各大戰役產生的種種影響,這些影響決定了西方文化的形成。

2、《物性論》盧克萊修(物性論 (豆瓣))

盧克萊修把物理和宇宙寫入了哲學長詩中,在公元前100年時,他用原子這一概念解釋了從光學到道德的一切,讓上帝的領域變得空空蕩蕩,諸多的神祗不過是「心靈世界」中碌碌無為的生命。他提出靈魂和肉體會同時消亡,勸告人類遠離源自迷信的恐懼,可以說《物性論》是宣傳理性主義的先驅之作。

3、《沉思錄》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豆瓣))

馬可·奧勒留·安托尼紐斯,從公元161年到去世,都是羅馬的統治者,他是西方歷史上柏拉圖哲人王的傑出典範。在一天行軍休息或戰鬥間隙,在多瑙河邊,借著篝火的亮光,寫就了這本《沉思錄》。這原是寫給他自己的書,卻幸運地成為了人類的財富,書中的道德觀點來自當時盛行的斯多噶學派,道德內容可以粗略地歸為伊壁鳩魯的兩誡:忍耐與剋制。讀這本書令我們感覺是在偷聽一個苦苦追尋美德的男人的自言自語,他對於自己的責任有著堅定的認識,而這種責任,更多的來自於斯多噶學派對美好人性的追求而非帝國。斯多噶學派追求自然的善的秩序,認為人類的全部責任在於找到與這種秩序和諧共處的方式,然後身體力行,追求心靈的寧靜。

4、《懺悔錄》聖·奧古斯丁(懺悔錄 (豆瓣))

據奧古斯丁本人講,他三十二歲才信天主教,在他盡情享受了肉慾之歡後,他對上帝的祈禱是:「請賜予我貞節與自製,但不是現在。」他的人生發生重大改變之時,是書中第八卷第十二章中描述的他在花園中轉變的一幕,是基督教史上最關鍵的時刻之一,也是神秘主義的一個重要例子。在《懺悔錄》中有很多關於神學、護教學以及對《聖經》的解釋,這本書最初的寫作目的是帶給人們真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部表露自己本性的著作,它第一次大膽地介紹了人們如何一步一步被引導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從人之城市抵達上帝之城。

5、《六祖壇經》慧能(六祖壇經 (豆瓣))

這本書的書名十分獨特,它沒有記載佛陀的教誨,卻被稱為「經」,這在佛學經典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本書由三部分組成:慧能的自傳,長長的講經,一系列言語、敘事、經義的片段。《六祖壇經》作為為數眾多的禪宗經典的開端,卻提倡「毀滅所有經文」,「真義」在師徒間傳授,通過「頓悟」來實現徹底的醒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詩即出自本書。

6、《枕草子》清少納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80582/)

這本書與《源氏物語》出自同一個時代。作者清少納言生活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非常顯赫的時代,經濟繁榮,而且受中國和韓國文化的影響,內無憂外無患,這個時代的日本貴族階層生活的奢侈而精緻。貴族們認為地球上的生活是虛幻的、短暫的,所以儘可能地去追求美、時尚、藝術、詩歌以及其他美的因素。清少納言在皇后身邊供職,在這期間她觀察周圍的事物,並且將其記錄下來,對其作了評論。這本書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更沒有情節,如果一直讀下去的話,可能會感到很乏味,但是隨手拿起來翻,卻是有趣的要緊。

公元一千年至今:

7、《坎特伯雷故事集》傑弗雷·喬叟(坎特伯雷故事 (豆瓣))

像但丁的長詩被稱為《神曲》那樣,喬叟的著作被稱為「人曲」——但丁喜歡神,而喬叟喜歡人,包括那些不完美的人,甚至罪人。但丁著眼於通向地獄、凈化和幸福,喬叟則著眼於日常生活中擁擠的道路。這場旅行從倫敦城外的一個小酒館開始,三十個14世紀的英國男女在一條真實的道路上進行一場真正旅行,其中有騎士、磨坊主、女修道院院長、修女、贖罪者、女房東(這是喬叟筆下最出色的人物,可以與莎士比亞的喜劇人物想媲美)、職員、商人、僕人和教堂的自耕農等人。它刻畫了一副中世界在天主教統治下的英國的不朽畫面,他沒有刻意去粉飾,但是所有的色彩仍鮮活生動,宛若昨日重現。

8、《隨筆集》蒙田(蒙田隨筆集 (豆瓣))

蒙田是現代法國散文家的先驅之一,他家族的富裕允許他在三十八歲之後就處於半退休的狀態,在這之後他回歸了平靜的生活,專註於學習和思考,這些散文就是在他退隱後到生命結束期間不斷寫不斷修改而成的。如蒙田所說,寫散文不為名利,也不為得到別人的欣賞,只是為了以最直白最真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發明了一種新的文學形式——散文。在一百零七篇散文中,蒙田討論了閑暇、品位、孤獨、吃人、平等、習俗等生活中各方各面的話題,他的散文沒有具體的格式,處處都有引用的經典,雖然讀起來可能會因為文中的障礙而煩惱,但最終都會被蒙田的魅力、智慧、幽默、風格以及思維觀點所征服。

9、《思想錄》布萊斯·帕斯卡(思想錄 (豆瓣))

帕斯卡自己證明了歐幾里得定律時只有十二歲,那時他還沒學過數學,十六歲時他發表了有關圓錐界面的開創性的文章,正是這個被譽為「在數學上擁有著成為最偉大數學家潛能」的人,卻寫出了一本從理性角度出發為基督教辯護的書。帕斯卡在這部著作中描寫了一種痛苦的感覺:面對廣闊無邊的宇宙、無窮無盡的永恆、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對人性感到的不完美和荒謬感。有兩句出自帕斯卡內心深處的話經常被人們引用:「無限空間中永恆的沉寂令我恐懼。」「人就像一棵蘆葦,是與世界上最脆弱的生靈,但卻是一顆能思想的蘆葦。」

10、《奧州小道》松尾芭蕉(奧州小道 (豆瓣))

松尾芭蕉在寫這本書時將散文和俳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鍛造出一種最精鍊的敘述風格。《奧州小道》描寫的是詩人從伊豆(東京)向北,再向西,穿過日本的山脈,到達日本海岸,轉向西南和南方,再次跨越日本的主要山脈,最終達到大垣(名古屋附近)的六個月的行程。內容大多都是這些日子裡穿行在鄉間小路上時詩人時有的憂慮感的捕捉和描寫,不過這本書整體上更多的體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性格。作者喜歡接受新體驗,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並且相信命運會給他每天帶來一頓飯、一個住的地方和一群可以討論詩歌的詩人。

11、《聯邦黨人文集》漢密爾頓、麥迪遜和傑伊(聯邦黨人文集 (豆瓣))

這部作品是闡釋美國政治思想的頂峰之作,其表達水準也是前所未有的優美和有力,正是這些文獻種蘊含著的思想和智慧,構建了兩百多年來的美國。這部文集一開始只是一些信件,用來鼓動紐約的公眾輿論支持1787年的憲法,現在它們已經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同時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理性的傑作。1788年,傑斐遜寫信給麥迪遜,將之稱為「有史以來書面評論政府原則的最佳作品」。

12、《論自由》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論自由 (豆瓣))

自這本書問世後,穆勒催生了一股思潮,之後百年,從女性選舉權鬥爭都羅斯福新政的眾多改革運動都受到這一思潮的推動。《論自由》的筆法客觀、冷靜、能言善辯、不乏溫情。在此之前沒有相似的作品可以將個體向國家要求權利論述得如此詳盡。他強烈主張保護少數民族,思想和言論自由應該得到最大限度保證。錢穆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人類個人或集體干涉任何其他個體或集體的行動自由,才是有理由的,也才是有權利這樣做的。」

13、《尤利西斯》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 (豆瓣))

拿起這本書可能需要有些勇氣,它被譽為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這本書的主線是描寫1904年6月16日的24小時內,一群都柏林人在幹什麼、想什麼。喬伊斯為了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小說,獨創或發展了多種全新的寫作方式,比如內心獨白、意識流、戲擬的詩文、夢境、噩夢的碎片、一語雙關、創造新詞、不循常規的標點用法,或者根本不用標點,等等。尤其是最後一章描寫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後兩個標點符號,堪稱文學一絕。一般而言小說家會選擇隱藏人物思想讓作者選擇,而喬伊斯讓思想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來,混沌如夢幻,延續如河流。

14、《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豆瓣))

作者生於1908年,在1929年遇到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薩特,他們雖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卻沒有結婚,因為「我們認為,按照我們的信念行事,認可這種非正式的婚姻狀態,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傳》,第二卷)。面對薩特獨裁的個人性格,波伏娃為了維護自己獨立自主而做的鬥爭影響並啟發了她,使她成為一位善辯的女性主義思想者。1949年,《第二性》在法國出版,立即轟動一時,被譽為西方婦女的「聖經」,從而成為女權主義的理論經典。波伏娃在其中呼喚家庭制度——以及女性對其的適應——的終結,這種制度從遠古開始就將女性置於第二位的從屬地位。

與思考和決策有關的書:

15、《黑天鵝》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 (豆瓣))

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而崩潰。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並且習慣於運用經驗和不經思考的解釋來說服自己,這導致人們在面臨著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時無法採取正確的策略。這本書會教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把握黑天鵝帶來的機會,採取應對策略,從中受益。

16、《Strangers to Ourselves》Timothy D. Wilson(Strangers to Ourselves (豆瓣))

這本書著重介紹了本書主要說人類有自我構建的主觀意識和適應性潛意識兩種意識形態。後者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而人們通常更多感覺到的是主觀構建的意識而並不了解潛意識的想法。這本書能讓讀者發現自己的潛意識,也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潛意識雖然無法用理性來分析,但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幫我們發現和過濾各種信息,整理我們的感覺,解讀各種符號和意義,做出評估和決策——進而,影響我們的理性生活,了解潛意識,了解身體里真實存在的另一個自己,這有助於你分析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17、《思考,快與慢》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豆瓣))

這本書中用系統1和系統2代替了適應性潛意識和自我構建的主觀意識,而系統1和系統2所涵蓋的內容以及運作模式要比前一本書內介紹的內容要更為豐富,這本書著重講述了系統1和系統2分別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由於系統1的運作我們經常犯下的一些錯誤。本書的內容包括由於系統1的啟發性和可得性引起的諸多偏見,由於系統1的毫無猶豫產生的決策錯誤,以及對於選擇的風險抉擇和兩個「自我」之間的關係等內容。這本書的涵蓋範圍十分之廣,覆蓋了人們在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大部分的認知錯誤,了解它們無疑能夠讓讀者成為一個更理智的人。

18、《決策與判斷》斯科特·普勞斯(決策與判斷 (豆瓣))

決策與判斷是人的思維活動,它不僅僅是建立在數學和邏輯基礎之上的,更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的。我們做出決策和判斷的標準並不是基於理性思考的最佳選擇,而是往往是由於人類的心理滿足而做出的選擇。書中認為決策和判斷有四個,基本要素:知覺、記憶、情境和提問方式,並一一分析了它們是如何對決策過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思維過程絕大部分對意識而言是「不透明的」,事實上我們需要長期留意傾聽思維的聲音,才能夠明白來自我們大腦的決策是如何產生的。

其他:

19、《學會提問》布朗(學會提問 (豆瓣))

本書列舉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通過運用批判性思維,教授人們富有理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上面那句話已經介紹完這本書了。

如果你能認真的傾聽周圍的人的談話,觀察他們是如何討論問題的,分析他們的描述、論據、邏輯和觀點,你就能夠察覺到購買這本書的必要性。

20、《Reading Like A Writer》Francine Prose(Reading Like a Writer (豆瓣))

內容如書名,教你如何像一個作家一樣閱讀,從字到詞,由句成章,分析人物、敘述方式、對話、細節處理、動作描寫,從中獲取你希望學習的寫作方式。幾乎所有教授寫作的書籍都提到了應該從經典作品中進行學習,而這本書無疑是最具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

21、《海蒂性學報告》雪兒·海蒂(海蒂性學報告:女人篇 (豆瓣);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 (豆瓣);海蒂性學報告:情愛篇 (豆瓣))

我們應當了解到,性並不骯髒。

性並不僅僅是性行為,更是性關係、性權力、性文化。

第三本書(情愛篇)更值得閱讀。

22、《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Robin Williams(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3版) (豆瓣))

這本書的內容並不高深,甚至可以說偏於簡單,但這正是在此介紹它的原因,它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本書主要教授的內容是排版設計,通過四個很簡單的元素——親密性、對齊、重複、對比——來改善整個版面的布局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通過網頁和文本來傳遞,一個好的排版能夠讓眼球停留的時間稍長一些(這也許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們需要做簡歷、做PPT,還可能需要做網頁、運行微信公共號,包括在知乎上寫答案,都需要排版的知識,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注意到這一點,因此推薦這本書。

這個答案寫了近四個小時。。。希望能夠對你們有幫助~

龍荒

2015年3月11日


《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

為了系統總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以之教育幹部,訓練軍隊,提供軍隊建設的參考材料,由參戰部隊、領率機關和軍事學校抽調了60多名幹部,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經驗總結編寫委員會,從1954年8月開始,歷時一年,完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一書。

該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編印成五冊:

一、《戰爭簡史》

二、《戰術經驗總結》

三上、《集團軍、軍、步兵師戰例選輯》

三下、《步兵團、營、連、排戰例選輯》

四、《對敵軍研究》

這套書,是我軍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級別最高、也最為權威的經驗總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用乾貨說話。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請打開微信搜索 cpcliusi


私心推薦一些有意思的雜書

《太平廣記抄》——馮夢龍

《子不語》、《續子不語》——袁枚

《幽明錄》——劉義慶

《夷堅志》、《容齋隨筆》——洪邁

《三俠五義》——石玉昆

《鏡花緣》——李汝珍

《濟公全傳》——郭小亭

最後這倆,如果有條件,還是別看潔本

《金瓶梅》——蘭陵笑笑生

《姑妄言》——曹去晶


《滄浪之水》講述一個書香世家的大學生在機關單位逐漸同化,上位的經歷。很有反思價值。

。。。。。。。。。。。。。。。。。。。

。。。。。。。。。。。。。。。。。。。

書名借鑒了屈原《漁夫》中的一句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http://m.baidu.com/tc?appui=alaxsgid=235336054srd=1src=http%3A%2F%2Fwww.didaxs.com%2Ffiles%2Farticle%2Finfo%2F5%2F5035.htmssid=0from=2001auid=0pu=usm@1,sz@1320_2003,ta@iphone_1_4.3_1_10.1bd_page_type=1baiduid=40FD05F1D17705BB4CA99837D066FA87tj=wise_novel_book_1_0_10_l1


《提高記憶力的秘密》【日】池谷裕二

~~我來補充一下回答~好多朋友評論說《秘密》這本書里沒有具體技巧方法,多謝指正啊,關於具體技巧,我看的書是【日】七田真《專為中國人寫的超右腦開發訓練》(藍黃色封面)和【英】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圖有空再加)

不過網上貌似基本搜不到老版本了,試一試新版也無妨,也許作者有新的研究成果呢。

~~

下面是感想~可以選擇性忽略~

我到現在還記得超右腦那本書里開篇就講冥想,給了一張星空圖讓你看著圖做腹式呼吸,集中精神,達到一種高度專註狀態,然後再開始後面的高效學習。。。當時就把我震驚了。。。讓我對學習產生了有一種強烈的神秘的好感,原來學習是如此科學的一件事情!記憶方式,專註程度,學習節奏,時間管理,身體狀態,每一個變數都能或多或少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效果。

現在看來學習是一件非常系統的工程,記憶只佔一小部分。

所以讓我現在總結分數提高、學習力增強的最直接原因,結論是,由於對提高學習效率感興趣,所以翻了幾本相關的資料書,然後【通過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地學習背誦理解做題,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相輔相成,螺旋式上升】

這麼看來~讀哪本書真的不重要,哪怕你就是看了大神羅文益的隨便一篇回答,由此開始了自己【有心改進學習方法、總結學習方法】的旅程,我相信結果一定是極好的~~

~~

啰嗦完了~真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原回答:

《提高記憶力的秘密》【日】池谷裕二

遙想當年靠這書里講的方法,背政治背數學概念背歷史,結果考試分數猛的上去,各種大爆發。。。後來懶惰了不再照著書勤奮練習大腦,現在還是背什麼忘什麼。。。

深刻地說明,好書提供的是方法論,要讓自己好還是要學以致用,多多練習啊!


先推薦三本我很喜歡但看過的人可能很少的小說。

一:西班牙作家魯伊斯薩豐的《風之影》,一部融合了驚悚、推理、倫理、歷史、純愛與存在主義的小說。

風之影 (豆瓣)

大概內容我直接引豆瓣簡介吧: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塞羅那,達涅爾十一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前往「遺忘之書墓園」,這是一座專門收羅為世人所遺忘的各種書籍的圖書館。在父親的慫恿之下,達涅爾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說《風之影》,並且深深為之著迷。於是他開始尋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卻驚訝地發現一名自稱「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處尋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並欲將之焚毀殆盡。而達涅爾手中的這本《風之影》很可能是最後一本。原本一場單純的文學尋根之旅,卻意外開啟了通往巴塞羅那陰暗過去的恐怖冒險之門。當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輪廓一點一滴浮現時,達涅爾的人生卻也逐漸和他產生重疊,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邊的至親至愛,都會淪為謀殺、魔法與瘋狂的犧牲品……

這是一段因追索書中潛藏的靈魂而展開的傳奇旅程。在巴塞羅那的光與影中,人性、愛欲、仇恨重重交疊,飄蕩如風中的幻影。」

這本書當初是一口氣直接看完,劇情就像俄羅斯套娃,剝開一層還有一層,裡面的人物刻畫相當精彩,整個閱讀過程會讓人感覺到一點緊張。這本書我推薦過給很多朋友,基本上都很喜歡。

二:諾貝爾得主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

這是我看過的第一本赫爾曼黑塞的小說,看完後又相繼買了他的《在輪下》《荒原狼》和《鄉愁》。感覺被他深深迷住了。我覺得有必要推薦這麼一位作家,他的小說有太多打動人心引發共鳴的地方。

我看的是張佩芬譯本:悉達多 (豆瓣)

這本裡面選擇了赫爾曼黑塞著名的三篇中篇小說,《悉達多》、《蓋特露德》和《克諾爾普》。

《蓋特露德》通過兩個極具才華的音樂家和一位年輕美貌女子間的一場三角戀故事,暗示出小說主題:男主人公情場失意,卻促使了他藝術的創造。

《克努爾普》被黑塞稱為"我最喜愛的小說",它展示了上世紀德國一小鎮的風俗圖景,斯·茨威格贊這部充滿感傷之情的作品說:"書里有一個德意志國家,是從來還沒有人認識到的,就連我們自己也不例外。"

主打篇《悉達多》敘述一個婆羅門貴族青年尋求人生真諦的一生,他從錦衣玉食到遊方為僧,又從驕奢淫逸到擺渡濟事,最終悟道成佛。小說被譽為黑塞思想和其文學作品的精華,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成功之作。

三:林少華譯本夏目漱石的《心》

心 (豆瓣)

這本書裡面選了《哥兒》和《心》兩篇小說。我特別喜歡《心》。心理描寫極其細膩,私小說的典範之一。

內容大概介紹:

《哥兒》通過一個不諳世故、坦率正直的魯莽哥兒踏入社會後同周圍俗物展開的種種戲劇性衝突,辛辣而巧妙地諷刺了社會上的醜惡現象,鞭撻了卑鄙、權術和虛偽,讚美了正義、直率和純真。行文流暢,節奏明快,形象鮮明。通篇如坂上走九,一氣流注,而寓庄於諧,妙趣橫生,至今仍是臉炙人口的作品,實為日本近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心》則多少帶有現今所說的推理色彩。「我」認識了一位「先生」,後來接得「先生」一封長信(其時「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講述了「先生」在大學時代同朋友K一同愛上房東漂亮的獨生女兒。「先生」設計使K自殺,自己如願以償。但婚後時常遭受良心和道義的譴責,最後也自殺而死。小說以徐緩沉靜而又撼人心魄的筆致,描寫了愛情與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凸現了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矛盾、悵惘、無助、無奈的精神世界,同時提出了一個嚴肅的人生課題。這部長篇可以說是漱石最為引人入勝的作品,至今仍躋身於日本中學生最喜歡讀的十部作品之列。說得極端一點,假如沒有《哥兒》和《心》,漱石能否「活」到今天還真是個疑問。

心的動畫版,由雅人叔推薦。

【BD1080P】青色文學(7)_完結動畫

《青之文學》是日本出版商集英社以太宰治誕辰100周年為契機,推出的畫家重新繪製名家短篇的企劃作品,這個系列包括著名的日本文學名著《人間失格》、《心》、《地獄變》、《跑吧!美樂斯》、《蜘蛛之絲》、《盛開的櫻花林下》,這些名作名篇首先以漫畫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其次以動畫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對於讀過原著和沒有讀過原著的人,都是一次新的解讀嘗試,這些作品被漫畫動畫化後,展現原著之魅力,脫離了文字,躍然於頻幕前,以富於想像力的畫面和色彩來還原故事。

6.13日補充

四:劉小楓《沉重的肉身》

沉重的肉身 (豆瓣)

全書收錄了劉小楓的8篇隨筆。

作為一個學者,劉小楓的每一部著作似乎總能在學界引起重大反響。劉小楓在這本書中用清新流暢的文筆解讀了一批現代作家的經典之作,並通過復敘事使一個個沉澱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倫理問題真正成了問題。畢希納、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這些卓越的敘事思想家的敘事在劉小楓的喃喃復敘事中重新又鮮活了起來,呈現著它們敞開著的意義。

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風雲人物丹東究竟是怎樣死的?他與妓女瑪麗昂又有什麼關係?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間的糾纏又是怎麼一回事?卡吉婭和薩賓娜身體的豐盈及阿蕾特和特麗莎身體的沉重間的對比說明了什麼?《十誡》所要表達的誠實、謊言、友愛、親情、負疚……這些倫理問題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畢希納、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這些思想大師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作者劉小楓以其優美流暢的文筆、精闢獨到的視角,向我們複述了一個令人深思乃至驚心動魄的故事,讓我們思索人生。所謂現代性倫理,指的是人民倫理和個體自由倫理。時下人們正身不由己地從人民倫理脫身出來,轉向個體自由倫理。本書的敘事緯語從人民倫理轉到自由個體倫理,主要圍繞中歐兩位當代作家的敘事,以探討兩種不同的個體自由倫理的差異。

五: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豆瓣)

管理文秘課上老師提到的一本曾經的禁書《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作者孫隆基雖自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叛逆者,卻也是一位最大的愛國者。書中很多觀點都很深刻,上課時老師著重講了裡面提及的國民的兒童化傾向,並提出傳統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的地方(港台)這種兒童化傾向越是明顯。結合東西方人大腦各部分的發達程度,西方人主管理性的部分更活躍,而我們主管情感的部分更發達。老師還將東西方人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做了對比佐證,我們的父母不管我們到了什麼年齡還是將我們當做孩子看待(西方未嘗不是,但我們的父母關心干預的更多)。西方人沒有父母向的歸屬感,他們的父母是宗教是上帝,所以有一句話說教堂是一座巨大的育兒場。西方人更注重的是成為一個人(獨立的、個性的、平等的),而我們更注重的是做一個人(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面,但大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模樣)。隨之而來又是弗洛伊德泛性理論中成人前的五個階段,認為我們在成人前將其中的某些階段固化因此造成了成人期到來的不斷延遲或到達成人期後還有某些幼稚遺留(從作者的另一本書《未斷奶的民族》可一窺作者的觀點傾向)。要說這些觀點其實也只是部分認同,因為自己就有成人方面恐懼,總是不能確定成人到底是何模樣。對長大成人的一種莫名的懼感。

六:江國香織的《沉落的黃昏》。

沉落的黃昏 (豆瓣)

居然有根津華子這樣的人。太讓人迷戀了。

七: 羅伯特·M.波西格的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倉促本身就是最要不得的態度。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關心它,而想去做別的事。」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父子兩人和約翰夫婦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到加州,跨越美國大陸,旅行的過程與一個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的解脫,以及探尋生命的意義的過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親以一場哲學肖陶擴的形式,將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歷,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從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哲學的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進行了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主客體二元論的反思,以及對科學與藝術,知識與價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與物質,機械論與神秘主義,西方與東方等西方二分法劃分下的事物間的關係的思考。並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

八:胡安·魯爾福全集

胡安·魯爾福全集 (豆瓣)

一八八六年底至八七年初的冬季嚴寒慘烈。所有該死的高地平原史書皆如此記載。那年夏天乾旱,過度啃食的牧草地上放養大批牛群。濕雪提早降落,結凍後形成硬冰層,牛無法突破,因此吃不到青草。緊接而來的是暴風雪與凍得令人眼睛張不開的低溫,窪地與干河谷里牛屍堆積成山,景色凄涼。——多力道的文字!

九:齊邦媛《巨流河》

巨流河 (豆瓣)

推薦理由: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

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大飛的遺書

振ㄧ:

你收到此信時,我已經死了。八年前漢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沈思,內心覺得平靜。感謝你這些年來給我的友誼。感謝媽媽這些年對我的慈愛關懷,使我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個可以思念的家,也請你原諒我對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我請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後,把邦媛這些年寫的信妥當地寄回給她。請你們原諒我用這種方式使她悲傷。自從我找到你們在湖南的地址,她帶媽媽回我的信,這八年來,我寫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書,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見她由瘦小女孩長成少女,那天看到她由南開7的操場走來,我竟然在驚訝中脫口而出說出心意,我怎麼會終於說我愛她呢?這些年中,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則,我死了會害她,我活著也是害她。這些年來我們走著多麼不同的道路,我這些年只會升空作戰,全神貫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詩書之間,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這必死之身,怎能對她說:「我愛妳」呢?去年暑假前,她說藥轉學到昆明來靠我近些,我才知道事態嚴重。爸爸媽媽怎會答應?像我這樣朝不保夕,移防不定的人怎能照顧她?我寫信力勸她留在四川,好好讀書。我現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嘗過。從軍以來保持身心潔淨,一心想在戰後去當隨軍牧師。秋天駐防桂林時 ,在禮拜堂認識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學老師,她到雲南來找我,聖誕節和我在駐地結婚,我死之後撫卹金一半給我弟弟,請他在勝利候回家鄉奉養母親。請你委婉勸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後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十:《治史三書》嚴耕望

治史三書 (豆瓣)

凡是內容充實的論著,不論其問題大小,主要在一「精」字,雖然是小問題,而做得很精審,仍然是內容充實的論著,有其顛撲不破的價值。

《治史三書》作者嚴耕望享譽國際史壇,是錢穆最欣賞的學生,胡適、楊聯陞一致稱許的史學大家,余英時譽之為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本書彙集了嚴耕望先生的三本小書《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和《錢穆賓四先生與我》,系著者總結數十年從師問學的歷程與研治國史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指示後人以治史門徑。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論,舉凡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論文體式、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論文撰寫及改訂,以及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等諸多問題,皆以質樸流暢的語言娓娓道來,原原本本,條分縷析,誠摯親切,務求實用,可謂金針度人,功在學林。

對初學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實用的參考書,那就是嚴耕望的《治史三書》,特別是其中的《治史經驗談》。嚴先生文如其人,甚少「驚人之語」,亦不弄玄虛,所論處處針對學子所需,實在而具體。

——羅志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於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者推薦的書。談論治學經驗的書並不少見,但切實周到如本書者則不易多得。

——傅 傑(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十一:木心《即興判斷》

即興判斷 (豆瓣)

從這本書開始喜歡木心,並在之後陸陸續續看了木心的一些書。

引部分摘錄:

1. 中國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辯已忘言。歐陸文化精神的整體表現是忘言猶欲辯。

2. 偉大深刻而且完美的東西像皂泡,圓了碎了沒了。所謂現代,現代人口口聲聲的現代,是演員少,舞台小,觀眾心不在焉的意思。你說呢。

3. 好的女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一大包愛。從少艾到遲暮,計成百,方凡千,要把這一大包舍掉。

那一大包,不即是愛,但酷似愛,但絕非愛,但難以指明該歸類於什麼,但真是結結實實一大包,但這無疑是女人中之尤善者才會有,但這樣的女人已經不多,但畢竟還存在而且還能遺傳,但你想找不就找得到,但她會來找你,但她不一定找的就是你,但你可以看到她找了別人,但你不必嫉妒,因為也許寧是如此作個旁觀者比較安靜安全。

4. 受寵時像受辱那樣抿唇不語,受辱時像受寵那樣竊笑不止。

5. 能歸真返璞的人是稟賦獨厚,常見的是無真可歸無璞可返。

6. 輕輕判斷是一種快樂,隱隱預見是一種快樂。如果不能歆享這兩種快樂,知識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輕輕、隱隱,逾度就滑入武斷流於偏見,不配快樂了。這個「度」,這個不可逾的「度」,文學家知道,因為,不知道,就不是文學家。

7. 把椅子放在桌子上,把桌子放在床上,把床放在屋脊上——文藝理論家就這樣終其一生。在某國。

床自己從屋脊上下來,桌子自己從床上下來,椅子自己從桌上下來,這是聰明的桌和椅。笨椅笨桌笨床就定在那裡不下來了。

太陽照著屋脊,不久太陽下山,夜,夜盡,屋脊上又顯出床,床上桌子,桌上椅子——文藝史家就這樣寫下來,而且拍了照片。在某國。

8. 如果愛,能一直愛,看來真像是用情深,深至痴——是愛得恰到淺處的緣故,淺到快要不是愛的那種程度,故能持之以恆。

濃烈的愛必然化為恨,因為否則就是死(否則因為就是死)。

9. 有著與你相同的迷惑和感慨,我已作了半個世紀的掙扎,才有些明白,藝術家的掙扎不過是講究姿態而已,也就是那些「掙扎」的姿態,後來可能成為「藝術」。

10.偉人,就是能把童年的脾氣發向世界,世界上處處可見他的脾氣。不管是好脾氣壞脾氣。

如果脾氣很怪異很有挑逗性,發得又特別厲害,就是大藝術家。

用音樂來發脾氣當然最愜意。

11. 喜清澈,不,喜清澈的深度所形成的朦朧。不再叫清澈?那也不再叫朦朧。

12. 倘若骨子不俗而表面俗,那是雅,可能是大雅了。

13.生活是瑣碎的,是瑣碎方顯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嗇、小小盟誓,小小負約,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擋得起,小街兩旁的屋裡偶有懸樑或吞金服毒者,但小街上沒有悲觀主義,人們興奮忙碌營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間。

14:描寫自己的夢,悼念別人的死,最易暴露庶士的淺薄。

十二:豐子愷《護生畫集》護生畫集 (豆瓣) 稚拙天真,自有態度。

與恩師李叔同說好要畫這套畫集,從1928年到最後一本100幅畫,畫了整整45年,文革、癌症也不能動搖畫家的心。乃修生養性食素之良友。

「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功德於此圓滿。」

「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豐子愷(上) - 搜狐視頻

十三:利利弗蘭克《東京塔 (豆瓣)》

《東京塔》是中川雅也首部自傳體小說。小說從「我」一點點長大,一直寫到「我」目送著母親因病去世,各種生活細節每每令人感同身受,因而賺取了讀者的大把眼淚,也當之無愧地成「哭泣小說」的首席代表。小說連續三年榮登日本各大暢銷排行榜榜首,並獲得多項文學大獎,幾乎人手一本,被日本讀者奉為過敏小說。

看完這本小說用了兩天時間。看到最後很讓人悲傷,想起日本電影《入殮師》和台灣電影《父後七日》,情感積蓄到一定程度後爆發……

下面是同名電影《東京塔》的劇照。

小田切讓,很喜歡的一個日本男演員。

十四:中島敦《山月記》

十五:《古典愛情》

余華在《我的真實》里說,「我將為虛無而創作。」這在他的幾部先鋒短篇中顯露無疑。《古典愛情》對《牡丹亭》里才子佳人式的古典愛情進行解構和顛覆,富家小姐淪為「菜人」一幕觸目驚心;《河邊的錯誤》中的瘋子揮舞柴刀大開殺戒。也讓人毛骨悚然,小說中的血腥殺戮氣息和詭異氛圍正是余華創造的虛無的撲朔迷離的象徵世界。惠小姐失去了復生的可能,余華從根本上扼殺了善的可能性。

其他:

孟雲劍《非是非非》非是非非 (豆瓣) 一本有趣的悖論集

弗朗索瓦絲·薩岡《你好憂愁》 你好,憂愁 (豆瓣)

刀兒登《舊山河》 舊山河 (豆瓣) 在學歷史的人中,刀爾登是少有的學進去又學出來的人。

從黎明到衰落從黎明到衰落(上下) (豆瓣)30歲構思,50餘年醞釀,85歲動筆,93歲出版


《窄門》?

感覺討論的人很少,當年看完的時候刷新了我對愛情的三觀,同時也沒怎麼看懂,有功夫再看一遍。


1、《羞恥》

英國作家拉什迪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版的小說,譯者是詩人出生的黃燦然先生。拉什迪最著名的莫過於《撒旦詩篇》,因為本書諷刺了穆斯林,所以不光拉什迪本人遭到了穆斯林的追殺,連販賣這本書的許多書店都遭到了炸彈襲擊。台灣有《撒旦詩篇》的譯著,但是譯者沒敢署名,本人寢室有一本。

《羞恥》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影射了動蕩不安的巴基斯坦近代史,語言絢麗幽默,讀上去很有《百年孤獨》的魔幻色彩。喜歡現實魔幻主義的朋友不妨從圖書館借來讀讀。

2、《大師與瑪格麗特》

俄國作家布爾加科夫代表作。我的一個寫詩的朋友推薦給我的。這本書也是現實魔幻主義的。小說分兩條主線交叉敘事。一條是發生在莫斯科的故事,魔王奧蘭德在莫斯科利用魔力懲惡揚善,並且幫助瑪格麗特與大師成就姻緣。另一條取自聖經故事,寫了羅馬帝國的猶太總督彼拉多審判並處死約書亞的故事。

布爾加科夫是俄國的語言大師,整篇小說筆調輕逸,與大家以往熟悉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沉穩的語言所不同,可以領略俄國文學的另一種風味。

3、《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這個封面的版本已經絕版了。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的作品。喜歡王小波的讀者,對卡爾維諾一定不會陌生。我相信王小波繁複多變的小說敘事結構一定是受卡爾維諾的影響。而卡爾維諾對小說敘事結構的探索在這本《寒冬夜行人》中也發揮的淋漓盡致。寒冬夜行人》是一部只有開頭的小說,全書描繪了一篇小說的十種開頭。在王小波《萬壽寺》中,一個關於薛嵩和紅線的故事也用不同的敘事手法重複講述了二十多遍。

4、《空谷幽蘭》

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寫的。記錄了他尋訪終南山隱士的經歷。我印象最深的有兩段,一段是尋訪了一個老隱士,結果比爾波特向他費了老半天勁才解釋了誰是毛澤東。第二個是一個律宗是師父,好像是北大畢業的,他說人總是要成佛的,你這輩子不成佛下輩子就繼續在六道中輪迴,一直到你成佛為止,所以修行還是要趁早。

這本書的出版激起了很多人去尋訪終南山的隱士。有個獨立紀錄片《歸去來》,影片中除了空谷幽蘭中描述的隱士之外還有這樣一群退學少年,我沒有看過,只是聽人說的,大家有機會可以瞧瞧。我有個朋友二個月前也去了終南山尋訪隱士,可惜沒有碰到,因為隨著尋訪隱士的人增多,隱士藏到更深的山谷去了。

5、《國王的人馬》

美國詩人羅·佩·沃倫寫的小說,所以語言肯定一流。有人說這是部政治諷刺小說,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誤讀,它更像是作者對青春時往事的追憶,並有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這本書獲了普利策,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好像還獲了奧斯卡。

只是小說沒有1、2、3那幾本有趣。我始終覺得有趣才是小說的本質,至於講道理,我覺得那麼完全可以用雜文的形式,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用小說的形式來表明。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俄國作家中喜歡布爾加科夫這類還不喜歡托爾斯泰這種。

6、《城邦暴力團》

台灣作家張大春的作品。看這本小說前,其實一種有聽聞這本書的名字,但是因為一直以為是本暢銷小說,所以就沒怎麼注意。在圖書館偶然的機會翻閱到它,發現之前實在是低估它了。裡面的內容很有中國味,有武功有奇門遁甲有幫派紛爭,小說技法很西方,精巧複雜的敘事結構,環環相扣。

像我一樣不怎麼看暢銷書的朋友不妨給它一次機會,借來瞧瞧,一定不會失望。

7、《圖解紫薇斗數》

對於沒有易學基礎的朋友應該也能看懂,花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學會看紫薇盤。不過看之前推薦大家先讀讀《封神演義》,因為紫薇斗數里的正曜和副曜都各自代表著封神演義中的不同人物。比如紫薇星代表人物是周文王長子伯邑考,意味著尊貴、但是也很好面子。太陽星代表人物是比干,意味著正直。七殺星代表著大將軍黃飛虎,意味著剛烈、威猛.....

8、《達馬的語氣》

作者朱文,前年寫詩,屬於和韓東、楊黎、翟永明同一時期的第三代作家,後來寫過幾個短篇和一個長篇《什麼是垃圾,什麼是愛情》。後來改拍電影,作品有《海鮮》《雲的南方》——後來都被禁了。國內我最喜歡的作家第一是王小波,其次是朱文。兩個人除了在小說人物設置上都比較底層,其他幾乎都是相反的。王小波文風優美,顯得精雕細琢,朱文則是不拘一節,甚至有「粗糙感」。

找了一段,與君共享「有一個朋友說,昨天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收到了一封段麗的信,信中還夾有一張照片。他公開這個夢是為了表明他這個人念舊,不像我們那樣無情無義。信的內容不記得了,但是那張照片他還記得很清楚,是段麗在巴黎街頭的留影。她笑得非常燦爛,顯然時差已順利地倒過來了,但是即使倒過來了,也不該笑得如此燦爛呀。她兩腿分得很開地站著,從她的胯下正好可以看見遠景中的埃菲爾鐵塔,塔尖已非常準確地、儘可能深地刺入到她的身體中。嗅,是這樣,難怪她笑得如此燦爛。

  大家都認為這個夢是編造的,但是那個朋友卻賭咒發誓說他確實做了這樣一個夢。隨它去吧,反正這種事和段麗所說的性高潮一樣,由他一人說了算,別人是沒法跟他較真的。在不多的幾次關於段麗的談論中,我聽到了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細節。在這裡我把它們不加甄別地彙編如下:信息1 :在進人我們這個圈子以前,段麗已在南京混了三年。這三年里發生了一些什麼事,她從來沒提過。這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謎。聽說段麗的這三年與南京大學中文系的某教授有關。按年齡算起來,段麗剛到南京時剛滿十六歲,標準的「芳齡二八」。而段麗的貞操是怎樣失去的,更是謎中之謎。她是到某教授家做保姆的,做了三年保姆之後,不知怎麼的,段麗成了一個執著的文學青年。某教授是南京的知名人士,矮胖、蒼白,經常在電視上慷慨陳辭,呼籲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道德素質。」

10、《張棗的詩》

張棗第三代詩人,2010年去世的,貌似死於肺癌吧。最後絕筆《燈籠鎮》裡面寫到:

老虎銜起了雕像

朝最後的林中逝去

雕像披著黃昏

像披著自己的肺腑

燈籠鎮,燈籠鎮,不想呼吸

看了之後有英雄末路的感覺。我看的詩並不多,比較國內比較喜歡的是多多和張棗。多多的詩集圖書館沒有,但是有幸的是有張棗的。我對詩是外行,多說多錯。放一首張棗的所有詩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吧。

《鏡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11、《俠隱》

作者張北海。我看武俠小說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的。看過的不多,最喜歡的是金庸先生的,每本都看了兩三遍的樣子。我也是從金庸開始喜歡上看武俠的,之後就在圖書館找武俠的小說,只翻到了三本。其中兩本是前面介紹的《城邦暴力團》,還有剩下一本是《俠隱》。很慶幸,發現的這三本都是非常喜歡的。有時候閱讀就像冒險尋寶,當你打開書的時候你不知道這次找到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俠隱》的作者張北海寫過的小說不多,還有一本叫《人在紐約》,匆匆翻過,沒細讀。《俠隱》寫的是民國時期,一個叫李天然的小伙尋找自己師兄替師父一家報仇的故事。雖然是江湖紛爭,但是牽涉到,日本特務、親日分子、豪門舊戶、黑幫老大、交際花、外國記者...整個小說語言很質樸,故事情節不算複雜,但是描寫了當時的眾生相,很有時代氣息。我自己也很喜歡那個亂世。

12、《長沙白茉莉》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小說。黃仁宇先生研究歷史很出色,代表作有《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資本主義和二十一世紀》。但是當我看完這本小說時,不禁感嘆,黃先生寫小說也很牛逼,一個優秀的人真的是幹什麼的行。

我始終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想像的世界,都有寫小說的夢。黃仁宇先生寫完這部小說後一直放在抽屜里,一直到死後才被人發現。

小說寫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個涉世未深的共產黨青年去上海完成一次任務,後來結識了上海灘上的青幫老頭子,交際花白茉莉,特務等等,他身不由己在黑白兩道之間遊走,他的內心也搖擺不定,一方面很受青幫老頭子器重,渴望過上流社會的生活,一方面又不肯背叛組織。作者將角色放置在時代的背景下,讓讀者感受大歷史中小人物的踟躕無奈,進而窺見歷史的形貌,這與他一貫提倡的「大歷史觀」不謀而合。(這本書的內容有點模糊了,但是我清晰的記得看完時的滿足感,內容回憶可能有點失真。)

13、《白夜》

叫《白夜》的小說有很多。可惜我只看過賈平凹的這本。賈平凹的小說有很多。可惜我只喜歡《白夜》這一本。老賈的小說我看過不少,《廢都》、《商州》、《浮躁》、《懷念狼》....除了《秦腔》和《高老莊》之外幾乎都看了。但是我覺得那些太土了,我第一次看到《廢都》時,感覺跟小時候看《故事會》似的。我當時就覺得老賈徒有虛名,喜歡老賈的也一定是一幫子土大款。一直到我遇到《白夜》,才改變了這個看法。就算其他都土得掉渣,但是有這本《白夜》就足夠我對老賈一筆勾銷了。

《白夜》太詩意了。一個叫虞白的會彈古琴的妞,一個叫夜郎會吹塤的混子,一個叫寬哥忘了會啥樂器的條子,三個人在西安古城牆上演奏。還有那個拿著鑰匙不斷自殺的再生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

看完《白夜》後,我一度想買個塤來玩。但是我一放那個塤樂,隔壁就傳來「死了媽了!」的罵聲,我就放棄了。

但是總有一天會攜一個妞去城牆頭上跟她合奏的。

14、《茫茫黑夜漫遊》

王小波寫過一篇同名的短篇小說,他自己也承認很喜歡這本書的作家塞利納。這本書寫的內容比較雜,沒有一個核心的時間,講一個二戰回來的混混過著放蕩、得過且過但又痛苦悔恨的生活。在茫茫的黑夜中努力尋找一絲信仰,但是隨著他身邊一個接一個朋友的消失,他也墜入沉淪。走投無路,束手待斃。整本小說的基調和語言都很像美國「垮掉一代」的作品。喜歡凱魯亞克的朋友不妨讀讀這本。 15、《刀鋒》

毛姆叔叔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他對小說的理解和昆德拉有相同之處,當然和王二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小說的本質在於帶給人快樂,而不是所謂的「包著糖果殼的藥丸」。毛姆叔叔我最喜歡的小說就是這本《刀鋒》。小說講了一個二戰回來的英俊小伙(拉里),出生上流社會,原先談好的未婚妻也很漂亮。但是,戰爭回來之不結婚也不工作,就四處晃膀子(閑著)。他的意思是,他有許多事情沒想明白,等他想明白了,等他想明白了,他就回去工作。這一想便是十幾年。他最終在印度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或者說是一點啟示)。回到美國後他放棄一切優越的工作,去當了一門卡車司機,繼續思考問題。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讓我覺得人活著都得像那個美國青年一樣,必須把思想人生的意義當成活著的頭等大事才行。

(未完待續)


台灣 高陽 胡雪岩系列


[清]大學士·張英的《聰訓齋語》。

我知道這本書是通過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書》,他在家書中向兒侄輩極力推薦此書,引起了我的興趣。前些時間「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很幸運購到了一本。仔細讀來,受益匪淺,這本書與曾氏家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種類似日記的文字,記錄了張英對於為官做人交友養生等諸多方面的思考與心得體會。有人評價這本書時說:「男人三十歲以後當人手一冊。」我覺得三十歲未免太晚,這樣好的書應當儘早閱覽,反覆咀嚼而內化其精要。推薦給所有讀過曾氏家書的和對這類書籍感興趣的讀者。


上座部佛教入門


  作為一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來介紹本偏門卻好玩的書——《百喻經》。

  有道是聽故事有趣,講道理無聊,此乃人之常情。

  信徒看此書,虔誠稱頌,看到的都是佛法;我輩俗人,冥頑不靈,自然在裡頭尋笑話。《百喻經》近百篇文章都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分譬喻故事,後半部分闡述佛理。若是拋開道理,只看故事,全書就是花樣犯二大賽,古代逗逼百科,種種愚人,諸般荒誕,閑來一看,著實別有意趣。

  作者說佛理是苦口的良藥,而譬喻則是甘甜的蜜糖,這百喻經是用蜜糖和著良藥,放好送葯入口,以治病救人。但我輩榆木疙瘩,油鹽不進,肯定是指不上佛陀的教化了,索性自暴自棄,買櫝還珠,糖衣留下,炮彈打回去,也算是有趣得緊。隨手錄幾則有趣的轉述如下。

  愚人食鹽喻:

  一個人吃東西,不加鹽的覺得不好吃,加鹽就很美味,於是恍然大悟:從此吃東西只吃鹽,豈不是更加美味,我果然是個機智的少年啊。後來他就得了高血壓。

  子死欲停家中喻:

  一個人死了兒子,停屍家中。別人問他為啥不抬出去安葬,他說只抬一邊棺材,扁擔挑不平。別人說,那一可以找點東西平衡一下啊。於是他聽完恍然大悟,把他另一個兒子也殺了,放到另一頭,終於平衡了扁擔,於是就心滿意足,便開開心心地挑出去埋兒子了。

  嘆父德行喻:

  幾個人佛教徒互相誇他們爹。一人說,我爸一點都不貪財,一生簡樸。一人說,我爸從不沾酒,任誰都別想勸進去。另一個說,你們爸爸都算個屁,我爹從不近女色,一輩子都沒碰過女人。於是另外倆人心想:你爹不近女色哪來的你啊,難怪越看你越像隔壁老王。

  三重樓喻:

  有人造了個三層小樓,他的鄰居看著很是羨慕,於是請來工匠,要他照樣再造一個。工匠於是開始修建,才造了一層樓,僱主就開始罵,你他媽怎麼回事,我要你造三層樓,你從一樓造起是什麼意思,別給我整這些沒用的,我不要一樓二樓,只要三層樓,懂嗎?

  種熬胡麻子喻:

  有個人吃胡麻子,發現炒熟的比生的好吃,於是心生一計,便把所有的種子都炒熟,種到地里,心想,哈哈哈哈,這樣到了秋天,就能直接長出熟的胡麻子了,我真是太機智了。

  牧羊人喻:

  從前有個牧羊人很有錢,但是非常摳門,所以沒老婆。有一天,有個人說要麼我幫你說門親吧,這光棍很高興,就給了他一大筆聘禮。過了一陣子,這人又回來,告訴牧羊人,恭喜你呀,你這老婆幫你生了個大胖小子,牧羊人雖然還沒見過老婆,但是聽說自己有兒子了,非常高興,就又送了許多財產給這人。

  寶篋鏡喻:

  有個人發現了個寶箱,裡面綾羅綢緞,金銀珠寶無數,這人正翻得高興,忽然翻出一面鏡子,往鏡子里一照,發現有個很像自己人正看著他,他先是一愣,繼而趕緊賠罪道:「我還當這寶箱沒人要呢,原來你在裡面,實在魯莽,不好意思。」

  食半餅喻:

  有個人很餓,吃了七個餅都沒吃飽,然後又吃了半個包子,才終於吃飽。於是抱怨道,哎呀,早知道吃這半個包子就能飽,就不浪費那七個餅了。

  奴守門喻:

  主人有事外出,讓家奴一定要看好門。家奴正看門,忽然聽見外面有人唱戲,就很像去看,但又怕把門看丟了,於是靈機一動,把門拆下來背著走,心想:這樣就既可以看戲,又不怕把門看丟了,我真是太機智了。

  貧人作鴛鴦鳴喻:

  小夥子和姑娘求愛,姑娘說你能找到優曇缽羅花我就嫁給你,但是這種花只有王宮的池塘里才有,好在這個小伙很會學鴛鴦叫,於是就潛入那池塘去偷花。他便一邊學著鴛鴦叫,一邊去摘花,守衛大約是聽見了響動,下意識便問道:「是誰!」小伙心想:機智如我,肯定不能讓你知道我是來偷花的人啊,嗯,我得騙騙他。於是叫道:「我是鴛鴦。」於是這小伙就被抓了。

  蹋長著口喻:

  有個很受尊敬的長者,人們都熱切得巴結他,乃至於他隨口吐個痰,剛出口落地,便有一群人爭相幫他踩踏乾淨。有個人也想巴結這個長者,但是又反應慢,總是沒辦法搶在別人前面踩口痰,於是心想:我得有個提前量,快人一步才行。於是他看準那長者剛準備吐痰,便大吼一聲:「讓我來!」衝上前推倒那長者,一腳狠狠踩上他的嘴,搶在所有人前面,把他嘴裡的痰踩得乾乾淨淨。


清人沈復的《浮生六記》


————————隔夜來更新——————————————

熊逸老師的書(可以貓一眼熊逸 維基上的討論)

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千秋一寸心 (豆瓣)

湯姆?拉赫曼《我們不完美》我們不完美 (豆瓣)

主要還是說熊逸,混天涯的同學估計對這個名字比較熟,天涯ID是好熊熊逸

很喜歡圖中形象

知道他是高中時回初中母校看一位沒教過我但個人很喜歡的語文老師

當時老師推薦了好熊熊逸,以及葉嘉瑩和周汝昌講詩詞

先說說推薦里周汝昌的這本《千秋一寸心》

老先生關於紅學的名號太想,但當時高中獨喜歡周汝昌講詞,讀的時候彷彿聽老爺子現場讀詩講詞

在應試環境下看到這種完全由文本闡釋開去又讓人很容易同感的文字在我看來是很難得的

標題取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見詩性,見人性,很有意思

葉和周兩位老師都有名氣,但當時還完全不知道好熊是誰

之後發現,看過書也很難說清楚他是誰,對於這種迷案感興趣請移步「好熊熊逸」是誰? - 好熊熊逸

後來開始陸續讀好熊的書

從《孟子他說》 到《春秋大義》再到《周易江湖》那種在傳統文化中自由穿梭的暢意和洒脫令人印象深刻(平小豬 說得也有道理,孟子那本有點太貧,後來出版的版本也改叫《孟子趣說》了)

後來讀《道可道》《逍遙遊》和《思辯的禪趣》 依然能收穫讓人慾罷不能的閱讀快樂

直至前年上海書展收到的《我們為什麼離正義越來越遠》和去年下半年在萬聖書園看到

《治大國——古代中國的正義兩難》名字里的好熊沒了,開始一本正經探討「親情與國法孰先孰後」

可在我看來,他恐怕是回歸到了他最想好好寫的東西,而且文章後面那個並不嚴肅的好熊,還是能看得清清楚楚,不過從薩特到《左傳》,只能說海里的水更多了

個人最喜歡的兩本是講壇經的《思辯的禪趣》和據說原本只是一篇序言的

《我們為什麼離正義越來越遠》

他的書我是想都看的,不過我看書習慣不好,目前還有基本在讀或者在今年的閱讀計劃中。讀慣了他寫得東西,能發現好熊喜歡先給你講講幾個聽上去很有道理的故事,不正經但引用靠譜地擺古今中外對某個問題的比較權威的說法,在你已經確信自己已經去偽存真了解到真相的時候,他一側身設問,然後求本溯源從頭把問題用邏輯推理,這個過程在我看來是最有趣的。

最後的結果可能已和原先你所確認的知識是兩副面貌,這時候,如果你往回看到當時的自己,恐怕也會驚呼:呼!不知不覺已經走了這麼遠了!

幾年的時間,不同的作品讀下來,這個只在書里存在的熊先生知識涉獵依然深厚,同時也愈加敦厚,還不時會扯兩部時下的美劇英劇或是東野圭吾的小說來舉例或打趣,還真是不能被隨便定義

思辨的禪趣 (豆瓣)和我們為什麼離正義越來越遠 (豆瓣)

PS.按好熊在《治大國》序言里的說法,接下來是要寫《古代中國的詩歌生活》和《古代中國的怪力亂神》,是他的話,我還會繼續看下去

《我們不完美》這本不打算細說了,14年出的,在萬聖的亂逛還是被它的封面吸引了

講新聞編輯部的故事翻譯的很流暢,讀起來很輕鬆舒適,貼個圖吧


威廉●葉芝的詩集。許多人都懂那首《當你老了》,許多人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更不懂他寫的其他詩歌。我在舊書攤買過一本葉芝的《麗達與天鵝》。翻譯得有點粗糙,但抵不住裡面詩人真摯的情感表達 。葉芝的詩每次我都不敢多讀,因為只讀幾篇,我的眼裡就噙滿淚水。說不准他語言的魅力在哪,但就是可以走進你的心 。


我特別特別喜歡馮驥才的《俗世奇人》,除了課本里那幾篇被選作課文的感覺書里的其它文章並不是很出名,但我真的好喜歡,讀過好多好多遍


強烈推薦同濟六版的高等數學,刑其義的有機化學。


《小窗幽記》。樸素的人生哲學都在裡面了。


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推薦閱讀:

論中俄關係對世界和平的影響?
以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能夠抵擋《紅色警戒II》里尤里的入侵嗎?
中國山寨最成功的東西?
沙皇俄國有沒有條件在一戰搞中立,坐收漁利?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歷史 | 書籍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