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產車在汽車安全性配置方面不加強堆料呢,反而是大屏幕、全景天窗之類的毫不吝嗇?
個人認為國產車想提高銷量,除了三大件需要時間經驗的積累,其他方面應該不難,就是堆料。但個人覺得堆料順序應該是先安全配置(六氣囊,esp標配,車道偏離,主動剎車等等),然後再是大屏幕,大天窗,智能互聯之類。但現實是反著的,很少中低配能配六氣囊的。(寧願六氣囊也不要大屏幕)
「安全第一」在目前國內也應該算是深入人心吧,那為何國產車不利用這點實現彎道超車呢?——————————————貌似不少乎友有誤解,本人意思是價格比較親民的國產與合資在安全方面都不怎麼樣(至少自己感覺是這樣),所以希望國產車能把那些大天窗,大屏幕之類的個人感覺次要的配置替換成更好的安全配置,藉此實現彎道超車。因為我覺得安全配置遠比屏幕、天窗、互聯重要,而且我認為國人都是這麼認為的。感覺乎友的「觀致」 、「安全配置成本更高」的說法我比較能接受。「國民消費觀念」也勉強接受吧。(提個小意見,希望大家回答時措辭稍微注意下,即使問題有不合適的地方,但請心平氣和的回答,也許說的人覺得無所謂,但聽的人有的會很敏感,比如我,謝謝)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
自主車共326車系2445車型,合資車共208車系1937車型,
其中5-10萬自主車196車系1176車型,合資車58車系248車型,10-15萬自主車146車系792車型,合資95車系501車型,15-20萬自主車82車系280車型,合資91車系378車型。篩選ESP日行燈,自主車(國別中國選項)184車系1396個車型(佔總數57%),合資車(國別非中國選項)156車系1191車型(佔總數61%),
其中5-10萬自主車1車系6車型(佔總數0.5%),合資車0車系(佔總數0%),
10-15萬自主車36車系152車型(佔總數19%),合資14車系28車型(佔總數5%),15-20萬自主車19車系56車型(佔總數20%),合資車28車系76車型(佔總數20%)。氣囊數大致是低配2-4個不等,高配6個,頂配甚至有8個,因為沒有篩選條件無法比較,但是配置ESP日行燈的車型應該都不少4氣囊。所以從粗略的結果看題主的問題就不對,自主車不但安全配置不低於合資,甚至高於合資,而且在10萬上下區間是碾壓性的優勢。別光挑國產車的毛病啊,合資車不也是這樣?
豐田家的普通版卡羅拉,前不久才終於在除了1.6車型以外均標配ESP了,然而只有1.8頂配才有6氣囊。不過除了最低配的GL版本,其餘全部配備了大屏。
大眾家的速騰,除了GLI和280頂配有6氣囊,其餘車型全部需要選裝。不過除了最低配時尚版,其餘全部配備了大屏。
每個廠商都會把成本用在最能討好消費者的地方。安全性堆料的國產車多了去了,天天宣傳C-NCAP五星的大部分也都是國產車;你要說不給ESP,你這是在黑本田,舉報了,政治不正確。
--更新於2017年12月26日--
C-NCAP五星好像也是在黑本田。。。
2017年度C-NCAP第四批車型評價結果今天剛出來,廣汽本田謳歌牌CDX 1.5T兩驅尊享版小汽車榮獲四星評級,這批17台車一共兩個四星,還有一個四星屬於北汽重慶分舵比速T5,其餘車型均為五星。
問題太片面。不止國產車安全配置低,同級別合資車不但安全配置低,照顧面子的外觀娛樂配置更低。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康賤貓 贊同康大v的觀點。主機廠是要賺錢的,市場和平台是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考慮配置的。國人愛面,大屏全景天窗皮座椅是一眼就能看到的。ps:20萬以內基本全是假皮,革的,pu皮,PVC等,但不影響,因為普通消費者根本分辨不出來。
@sunflowerzzz向日葵兄說到的羅列配置的觀點認同。從安全氣囊角度來看,同樣的6氣囊,氣囊具體參數不同,開發標準不同,保護效果會截然不同。目前CNCAP對側面氣囊沒有明確要求,只要有這個配置就可以有1分的加分。所以很多國產車就是為了這一分加了側氣囊。相對北美車型,側氣囊要保壓應對翻滾要求,要足夠大應對小偏置正面剛性碰撞,所以要求更高,成本也就更高。
不得不吐槽的還有一點,有些神車上車時候是預緊限力+端片預緊式安全帶,配置相當高了,可以對標北美車型了。但NCAP撞完之後,立馬減配為基本型安全帶,變身微面的配置。在外觀上消費者根本無法分辨。算不算是一種欺騙呢!
——————————
一些乾貨回答,肯定對你有用
汽車上隱藏了哪些我們很難發現,但是卻精妙無比的設計? - 唐島彎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80699/answer/269673052
汽車零部件是如何做測試的? - 唐島彎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66951/answer/258804077有些十萬左右的車都號稱真皮座椅,想問一下這個真的是真皮嗎。感覺這個價位的不太可能用真皮。? - 唐島彎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04379/answer/246280866
如何評價CIRI的這次碰撞測試,所有國產(自主和合資)車型全軍覆沒的結果? - 唐島彎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65701/answer/235892248
車輛劇烈碰撞下人會不會被安全帶割傷? - 唐島彎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74936/answer/201746739
什麼樣的汽車安全性好? - 唐島彎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82045/answer/193177855豐田有哪些黑科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45922/answer/281824680你沒有辦法目測出一台車是否安全。
但是你可以一眼就看到中控上的巨大屏幕。
用戶需求決定最終產品然而15萬以下自主品牌安全配置相比合資車已經高的太多,主流自主車型基本標配了esp,氣囊也是越來越多,碰撞試驗也做的非常全,主動安全配置下探也非常厲害。相反,合資車的安全配置低的一比。諸如神車本田飛度,大眾polo,朗逸,豐田卡羅拉,等一堆a級車,低配車型簡直乞丐一樣的配置。
系安全帶還沒有完全普及好,ESP還有人覺得可有可無,又不像歐美有法律要強制規定某些安全配置,車企要賺錢,消費者要低價,你說怎麼辦?
2017年12月29日下午補充:
在評論里,對於安全系統標不標配一事,存在一些爭議。最近剛好聽北大薛兆豐的經濟課,裡面有個例子想在這裡分享一下。
估計很多人都聽過1971年的福特平托案,我在高考時也當寫作素材背過。事情就是平托車型(Pinto)的油箱設計存在安全隱患,可當時福特算了一筆賬,召回費用高於賠償死傷者的花銷,於是決定不對其召回。把人命當成數字來算,當時福特被大家批判不人道。再上綱上線點,就是資本主義的罪惡屬性。
但,經濟學家不這樣看,把人命量化成數字是可取的。這樣才能知道在安全上投入的邊際在哪裡,否則在安全上的投入會變成無限大。例如某項設計僅能救一個人,但每台車因此增加100元的成本,若撇除經濟學思維,出於人道主義,你必須投入去救。發展下去,就是我在正文里所說,要把汽車造成坦克才能罷休。所以,經濟學家覺得把汽車安全標準全交給市場來定才是合理。
當然啦,我並非全部認同薛兆豐對平托案的分析,因為平托案屬於安全隱患,而非安全配置投入方面的問題。再者,市場功能有限,畢竟信息不對稱,部分隱性標準需要政府來規範。不過對於安全標準可以用類似思路來想,以安全帶為例,成本不高,卻能立竿見影,這個無疑值得強制安裝。包括在冬天下雪較多的地區,強制標配ABS、ESP之類的電子系統,也有合理性。至於更上層的需求,例如預碰撞、車道保持、盲區輔助這些,交給消費者來決定,會更加恰當。
===================================================
=====================如喵爪般的分割線======================
======================================================
以下為原回答:
我將矛頭指向C-NCAP,目前國內市售主流的合資和自主車,絕大部分都能拿到C-NCAP五星評價,再往上提升安全性,之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就顯得很吃力不討好。廠商為安全增加了成本,售價自然水漲船高,可是又沒法給消費者醒目地量化出比較優勢,反正都是叫五星,倒不如把成本用去採購大屏幕好了。
再者,C-NCAP測試車型沒硬性規定選低配車,你可以「設法」爭取送台高配車上去測試。因此,廠商在低配車上堆安全配置的熱情不大。不過話說回來,這幾年很多國產車低配已經很自覺配上了ESP,這個其實要感謝媒體在輿論上的推動。尤其是日系車,很多車型以前是全系均沒有ESP。
很多安全裝備在歐洲標配,並非消費者悟性高,而是遊戲規則所致。源於E-NCAP測試選擇最低配型號,而且ESP、車道保持、預碰撞等也納入考核範圍。為了讓自家車型在E-NCAP中拿到五星,歐洲車傾向於把安全裝備往入門型號里堆。
不過E-NCAP這樣做也有爭議,有人認為E-NCAP被博世、大陸等配套商綁架,迫使整車廠商更大規模去採購電子系統。包括美國,也有利益群體操縱立法一說。美國IIHS是保險聯盟,為降低保費,保險公司迫使倒車影像和後防撞鋼樑變成了標配。說到底,外國標配的東西,背後不一定如想像中那麼高尚。
其實真沒必要強迫消費者為這些東西買單,尤其是那些成本增加大,但事故率沒有成比例降低的裝備。以現時情況為例,預碰撞系統誤判率很高,沒剎車或亂剎車時有出現。車道保持對於很多人而言,屬於雞肋裝備。至於這幾年在政治上很正確的ESP,北方地區強制標配有一定合理性,但在中國南方地區,用武之地就小得多,倒不如讓車主自行來決定。估計有人會抬杠說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如果硬要把外延擴大的話,那汽車豈不是都要造成坦克?
相關回答:馮晞帆-稀飯:為什麼IIHS和E-NCAP的汽車安全測評差異如此之大?哪家更權威?
廠家設計一款車,要求成本不得高於8萬元,到了7萬9千元的時候,還有1000預算,A安全結構工程師說我看把XXX部位換成高強度鋼,此車安全性定能得到極大提升,B內裝工程師說我看可以加個HUD,大幅提升車輛高級感。市場、消費者研究部門:建議採用B方案。
註:以上研發流程等描述並不嚴謹,只是想說市場決定產品
本篇回答不作定論,權當我們聊一聊這個有意思的現象。
我先談一下國產造車發展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我自己總結的)
第一個階段:安全低、配置低、價格低
這是2008-2009年左右,國產車的發展思路,在這個階段,別管奇瑞、吉利、比亞迪,統統都在瘋狂爭搶市場份額,靠什麼爭搶,就靠低價。
那個年頭,在三四線城市,一半以上的家庭是沒有車的。汽車在普通家庭的眼中也是一件開銷巨大的「家用電器」,雖然每個家庭可能都需要一台車,但是那時候很少有人說,我必須要花錢買一台車開,沒別的原因,就是合資車價格還很高。
但是,當人們看到國產品牌推出的小型車時,所有人都會感慨一句:真便宜啊,這汽車也是越來越便宜了。
恕我直言,那時候的國產小車,奇瑞QQ、比亞迪F0、吉利熊貓,品質差的已經不能用過分來形容了,低配車型不會有轉向助力,不會有安全氣囊,不會有ABS+EBD,當然,也沒有其他的什麼功能配置,它就是一款很便宜的小車,一般家庭都買得起,能遮風擋雨。
雖然這些車要安全沒安全,要配置沒配置,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賣火了,原因無他,就是車企們摸透了我們老百姓的真正需求——別天天惦記著打高爾夫球,先填飽肚子吧。
那時候各車企的口號都差不多:造中國老百姓都開得起的車。
這句話其實還該有下半句:賺中國老百姓都花得起的錢。
第二個階段:安全中、配置中、價格低
在2011-2012年左右,當實現第一階段的銷售井噴之後,車企賺了錢,很多人開上了車,合資車的市場份額也被搶了很多。
就在這個時候,曾經的親手埋下的隱患全部浮出水面,用戶基數上來了,各種用車問題也凸顯出來了,毫不誇張的說,在安全、品質、服務等方面,國產品牌迎來了中國消費者最不信任的一段時光,大概那些合資車品牌也預見了這個結果,所以即使被搶了很多份額,也沒有做出太多應對策略。
但是所有人都小瞧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潛力。
各個車企開始進行自我調整乃至自我反省,比亞迪公開道歉認錯,銷售目標從80萬下調至40萬,裁員八千,夏治冰辭職,王傳福宣布將注重產品研發,這一系列的舉措,也意味著整個國產品牌開啟了第二階段的計劃——我將達到目前合資品牌的水準,卻還要比你合資品牌價格低。
我們必須要正視的歷史是,那個時候國產車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然無法達到合資車的水平,但是這其中產生了一項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效應——合資品牌們慫了。
合資品牌也開始調整價格、調整運營策略,只因為國產品牌讓他們的銷售狀況再一次下滑了。
國產品牌拼了一身剁,把合資品牌拉下了馬。
這就很喜聞樂見了。
第三個階段:安全中、配置高、價格中
這個階段就是從前兩年至今的一個發展階段,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階段。其實我們要正確的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哪個車企是慈善機構,他們都是需要掙錢的,並且能多掙一點就不會少掙一點。所以如果你看到哪個車企的大佬(國產合資都算上)說他們造車是為了老百姓,那特么才是真正的表裡不一。
國產車為什麼在這個階段里,配置做到了高,安全卻還是中,那是因為,在同價位的合資車對比中,國產車的安全配置已經不落下風,然而配置方面還是佔盡上風。
我們現在也經常說,國產品牌已經不錯了。
大家都知道國產品牌不錯了,車企們也知道自己的車不錯了。
所以,這個時候,該多多掙錢了。
以前我給不了你太好的東西,所以我不敢要太多錢,現在我哪裡都不差,我多拿些錢,也沒人說三道四了。
所以,我們看到如今的很多國產品牌也開始打造高價格高端車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總結
國產車在安全方面不堆料,是因為同級合資也沒堆料,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肯定覺得他們為什麼不做的更好一些,為什麼不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
我們這樣想的時候,總是為他們帶入了一些社會責任感。
但是,回過神想一想,他們不是沒有想到,也不是沒有技術,只是沒有了危機而已。
就像AMD每次都要超越酷睿,往往在普天同慶的時候,酷睿就會擠一擠牙膏一樣。(除了今年)
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學問都是很深的。
呃。如果說氣囊,我一現在官售8萬的小破車,都有氣囊加氣簾。
8萬的小別克估計就主副駕有了(別問我型號,不知道,這車我平時也開)
說ESP的話我就慫了,媽蛋好歹是曾經的旗艦車型,氣囊多得很,沒ESP。。。。還特么獨立後懸,確實有點你說的那種味道。
猜測是平時宣傳的因素,偶爾會逛汽車之家,有些車就算有六氣囊,也不會當作主打來宣傳,而有些車有個大屏反而成了賣點了,個人覺得這個消費者的關注點不無關係。
非專業人士,鍵盤車神。
我的理解是這些安全配置平時不太容易看得到。即便是車開飛了,ESP介入了可能大部分人也不會有什麼感覺,而且大部分司機有一種蜜汁自信,覺得這些安全配置可有可無。
但是大天窗,智能互聯這類的很容易感受到啊,看起來比較高級(我沒有黑大眾)。估計和OV手機一直提升美顏演算法,但是ROM萬年emmc類似的吧
國產車已經開始堆料了。
【車主有福啦,9家本土車企聯名發聲,明年起全系標配ESC】鏈接:http://m.sohu.com/a/198925694_391119-----手動引用-----此次簽署「2018年新上市車型全系配備ESC承諾書」的企業包括:北京汽車(紳寶)、長安汽車(長安)、長城汽車(哈弗、WEY)、東風乘用車(風神)、吉利汽車(吉利、LYNKCO)、廣汽乘用車(傳祺)、上汽乘用車(榮威、MG)、中國一汽(紅旗)、中國一汽(奔騰)共計9家中國汽車企業。其中,除了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為民營企業,其他品牌均為大型國有汽車集團。-----手動引用結束-----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從廠家來說,增加這些配置成本肯定比研發低很多,而且都是看得到的地方,還能打著性價比的旗號迎合消費者,立馬能見到成效。你花個幾十年研發,你東西沒研發出來,廠子都倒閉了。對消費者來說,哎呦你看,這個車配置好高,20萬能享受到50萬的配置,費油?那我多加點!沒有esp?那我開慢點!……
表述不清,重新更新一下。
首先我贊成普及ESP。但是請鍵盤俠搞明白什麼叫被動安全配置好不好?什麼ABS ESP那都叫主動安全配置,謝謝。被動安全配置是什麼?安全帶,氣囊,氣簾,這叫被動安全配置。原答案第一句的意思是,現有條件下,國內上市的新車(多年前的比亞迪F0不算)再額外增加被動安全配置根本就是冗餘。以下原答案。被動安全根本就是冗餘。國外不提,畢竟人德國有不限速高速公路,只說國內。你不把馬路當賽道激烈駕駛,不酒駕醉駕疲勞駕駛,規規矩矩不違反交通法不超速不闖紅燈觀察路面行人電動車,合理保養檢查車況,除非飛來橫禍被馬路車手醉駕司機流氓司機懟,你這輩子能出事故么?被人懟了,4個氣囊6個氣囊不夠你用的么?宏觀來說與其無腦增加安全配置讓所有人為sb買單,還不如從政策層面杜絕主動駕駛導致的安全事故。微觀來說車企也不願意提高成本降低性價比去滿足這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對消費者來說,你想要安全?可以啊。加錢越級買啊。不想越級買也行啊,買沃爾沃啊。六氣囊,esp標配,車道偏離,主動剎車
這些要看用車環境。
大部分人都是30-60公里慢慢爬,上班買菜代步,自然不需要太吊的安全配置。如果有人每年開上萬公里高速,需要這些配置可以花錢加。說句題外話。
ESC後鼓剎也好,大屏天窗也罷,都有不少人在乎。可是很多車那原廠胎真的很爛。。
明明一個很運動的車非要配一個靜音耐磨的胎。(當然不排除有些特殊嗜好的車主)有的品牌還在懸架上動腦筋。。有的車那個噸位,剎車距離長的不行。。有些廠家還宣傳車重好。。有的品牌機艙隔熱棉甲醛爆表。有的低速碰撞後車門都無法開啟。。有的安全配置不低,但是車身不行。更有甚者左側大梁加強應對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實驗。還有兒童保護,行車保護這些。我覺得最強的一個甩鍋給司機,說是誤踩油門不放。等等等等(自己對號入座)感覺我這邊不少對此不懂也不在乎。
輪胎大不了二手打折賣出去或者忍著用完,可是懸架這個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無解。
有時候這些更能決定是否會衝到山溝里去。
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感覺普及汽車知識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你怎麼不說說一些合資車,比如豐田,連ABS都沒有。
除了氣囊安全帶這種物理安全配置,其他電子安全配置包含ESP在內都是在修正駕駛員的錯誤操作,所以最好的安全配置其實是:防禦性駕駛。自己作死的話連防滾架+6點安全帶都救不了。
因為中國人中不重視ESP,認為自己駕駛技術很好不需要ESP的、ESP會出錯的、ESP不如雪地胎的人很多。例如車評人38,他認為「以前沒有ESP還不是這麼過來了」!
推薦閱讀:
※賓士C200L和CLA該如何選擇?
※日系車在中國真的如以下視頻中所說的偷工減料?
※打算買一輛三廂車,預算落地價8萬以內(7萬以內更好),主要練手用,國產合資均可,請問有什麼好的選擇?
※父母給買車,落地價15W-18W(務必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