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評價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


給三顆星吧,書不長,兩天足以看完。

下面是我讀這本書時做的筆記。

1、轉述別人的讚美,即使是有偏差甚至是捏造的。

2、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你老是覺得自己是可憐蟲,別人都在欺負你,你確實就會常常說出可憐蟲心態的話。但不只如此,反過來也一樣你每句話都說可憐蟲才會說的話,說久了,你就會是可憐蟲。

3、問的問題越具體,回答的人越省力。

我建議的發問方式,可以是先問兩三個像是非題或選擇題的具體問題,把對方有興趣聊的範圍給摸索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

4、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

5、也許有人以為這種像鼻涕蟲一樣的爛好人,是很好的話題咖,因為他永遠不會唱反調、應該跟誰都聊得來。事實上呢,根本沒有人想跟他講話。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6、硬生生的報出數字,很難記住。——加入有趣的元素使其產生聯想。

7、講笑話和有幽默感是兩碼事,有時候講笑話的效果還不如講一個有趣的生活化的故事。

8、多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後來呢、真的嗎、那怎麼辦」此類的問題。你不必假裝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深度,已經是種美德了。

9、癥狀比較輕微的,是有一路「很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懂」的人,明明是他來問你問題,但你才說沒兩句,他就要自作聰明地幫你下結論。在高手面前,裝懂是沒用的,只會自曝其短。

10、初次見面時應主動報上自己的名字。只要對方初次見面時報了名字,你就應該也報上你的名字。

11、東張西望就能看到的東西,當然就是對方願意讓別人看到的東西,可能也是他渴望被別人問到或提起的東西。

人們做的某些事,一定有透露出他們想被稱讚的那塊、他們很缺乏自信的部分。要努力稱讚別人「最渴望被人稱讚的那部分」。

12、請求別人幫忙時不能在談話中給對方設置陷阱。

13、演講者要考慮你的聽眾是什麼人。聽講者容易慌神,給他一些樂趣,以及兩到三樣有用的訊息。

14、話出如風,談話的節奏說變就變,大可不必費心地非要找個平滑的方式,從無趣的話題滑向別的話題。乾淨利落地直接轉彎就可以。

15、聚會要先離席,悄悄和主人報告一聲,特別熟的朋友再說一聲,就夠了。你要離場,不必驚動大家,打擾其他人的興緻。

16、別人讚美你一句,你最好也回一句讚美,而不是只是說聲「謝謝」。

17、一場氣氛理想的聊天,其實追求的是同樣的事,大家都有機會講講自己的事,也聽聽別人的事。

18、用錢不用心地招待客人,花再多錢大概就只是六十分。反過來,用心不用錢地招待客人,就算只是吃餃子或義大利面,也很容易就會創造出一個滿分融洽的聚會。

所謂「用你的心」待客,無非就是關心你的客人,給他吃喝,但也給她機會傾訴。「傾訴」和「餓了必須吃東西」一樣,是我們活下去的生存之道。當你關心一個人,你就會給他機會,讓他對你傾訴,而不是一味地喂他吃松露喝白酒而已。

19、把話用你有感覺的方式講出來,不要偷懶地依賴你那個行業里所有業界人士講話的套路,即使不流暢、多費字句,都沒關係。說話別像網球發射機,只顧發射沒感情。

20、說的多,或者一直說,都比不上說得准、做得到。

講「具體的事」而不是講「抽象的道理」,聽的人比較愛聽,也比較聽得懂、記得住。


搬運在豆瓣上寫的《說話之道2》讀後感:實用之書 (評論: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說話之道2》序言里,蔡康永說,「書像木人樁,靜靜待在你面前,它提供你一個演練的對象,讓你在演練過程中,領悟每個動作的理由,體會每個動作的力量。」

我喜歡這個比喻。它提醒我們,書的力量何在。

功夫,是時間,但它又是一橫一豎,站著的,就是贏家。一部好書,看似無用,但也實用,因它實實在在解答了「我」的問題,即便此書成於百年之前,也與「我」相關——所謂「受用」。蔡康永說,看愛情書,就是在演練愛情,看哲學書,就是在演練思想。因此,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你不斷向上的過程,走一條努力完善自我之路。

要不是熱愛《康熙》,我不會對《說話之道》系列提起任何慾望。你知道,那些教你說話的書,大多是那種受到機場書店青睞的書,無異於心靈雞湯,很會蠱惑人心。書的作者先搭建無數的美好前提,進而得出一個更美好的結論。但,這些前提往往只是一座座空中花園。

這是《說話之道》的續集,沒看第一部,也無礙。

《說話之道》的有趣,首先在其形式。它不是一部乾巴巴的說理之書,而是一套濕乎乎的情景劇:有人物——子玉和晴天,有情節——一個個具體而微、與說話有關的困境。這是蔡康永的聰明之處,相比有理有據,大眾更愛聽故事。身為電視人的他自然懂這個道理,在某集《康熙》里,他說他喜歡那些說故事的嘉賓。

再說內容。《說話之道》的可取之處,正在於它的不推諉。作者在書里一上來,就辟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角度,為什麼在說話方面,大部分人從不照照鏡子呢?這是蔡康永的邏輯,聽上去很現實——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也就越多,最後,你變得越來越快樂。你看,受益的是你,那麼,付出的是誰?是你,還是你。《奇葩說》有一集,蔡康永說到,考數學不是為了讓你考會數學,這個過程,是為了讓你完成自我。類似的,《說話之道》宣揚的是,說話這件事,也必須交給我們自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將此事做好。

作為一部暢銷書,《說話之道》沒有流行意義上的「勵志」,這不多見。


實話實說,我是真沒想到自己有天會買這種書來看,還一下買了1、2兩本。因為最近差不多每天要在跑步機上走一個小時,每次一集《奇葩說》,從第一季到第四季,被推薦了N次《說話之道》,於是決定買來看看。好在加起來沒多少字,前後一共80個小故事,配上插圖湊了兩本小書,差不多一天就可以讀完。

用馬東的話說,奇葩說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其中第一、三兩季是由馬東主持,高曉松和蔡康永擔任嘉賓。三人各具特色,馬東是說話大師,高曉松則長於申論、引經據典,而蔡康永在我看來是一位「關係大師」,對於理解他人、拿捏分寸、遣詞造句很有心得。從「關係」而非「個體」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往往可以得到新的體會。

《說話之道》這本書正是圍繞「關係」這個中心,以「說話」為切入點,在構建的一系列場景中傳達作者對關係的理解,以及相關的實操經驗。當然,在「關係」的背後,從這本書的內容還可以引申出很多話題,包括自我認知、社會與他人認知等等。蔡康永自己在書的序言中說:

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別人在想什麼,以及最有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此外,雖然書名叫說話之「道」,蔡康永自己也承認,其實還談了不少「術」的內容。但通讀下來,至少我個人的感覺是:書中從道到術的過程並不是虛偽的,可以看出蔡康永的確非常在意給他人帶來周到、舒適體驗這件事情。這一點在《奇葩說》中也可以反覆看到。

遵循「道」和「術」的劃分,《說話之道》這1、2兩本書的80個小故事所討論的內容大概可以劃分為兩部分。

首先是「道」,關於如何做人。蔡康永認為包括兩部分。

  • 一是「對自己誠實,正直有品,學會自省」。比如,為人應該隨和寬容,能夠體諒他人的難處,與人聊天時可以八卦(轉述別人的事情)但不應說人壞話,聽到吐槽幫助疏導即可,不應跟著一起罵人等等。此外,他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一位老人覺得自己的老伴耳聾,回到家先後在門口、客廳喊了兩句「我回來了」都沒得到回應,又跑到廚房對著老伴喊了一遍,結果他的老伴說,「你前兩遍喊我都回應了,是你自己耳朵聾還說我」——所以說,不要自己聽不見,總覺得是別人沒聽懂。
  • 二是「對他人真誠,不以自我為中心,真正在意他人的感受」。這一部分蔡康永是花了大篇幅的,80個故事裡面大概有20個都在這個主題下面。比如,在聊天時要讓他人講自己的故事,自己則學會傾聽,給予關注和認可;比如,學會當一個好主人和晚輩,學會跟賓客和長輩湊趣,以他人的快樂為快樂;比如,有同理心,表達感謝要完整,心中有物才能言之有物等等。

其次是「術」,關於如何說話、做事,同樣包括兩部分。

  • 一是「如何有效展示自己、表達想法」。比如,要慎用「最高級」的表達,保持語言的信用;比如,要自然流露,不要刻意——幽默就像走路,而笑話就像翻跟頭,人們喜歡輕快地和人走路,但不見得喜歡身邊人一直翻跟頭;比如,可以用懸疑表述強化印象,用「多汁」的表述避免被刻板認知,用「立場 - 論證 - 舉例 - 總結」的方式表達清楚觀點;比如,學會換位思考,控制信息密度、留出空當供人理解吸收,表達觀點前先試水溫、測風向等等。
  • 二是「如何讓他人感到周到、舒適,至少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騷擾、傷害」。比如,善用讚美、學會引導話題、組織內容;比如,要把握關係深淺,拿捏分寸;比如,要聽到字面背後的含義,尤其是對方的難處,學會體諒;比如吵架時不要攻擊對方的人生立足點等等。

以上梳理非常概要地總結了書中的觀點,如果有興趣的話各位可以自己找來讀讀,反正一共沒多少字,還有兔斯基的插圖,很快就能讀完。

如前所述,蔡康永在整本書中談的核心是「關係」,但在我看來,他談的更多是「在給定的關係下,如何拿捏好分寸,說不逾矩的話、做不逾矩的事」。但是,對於如何建立、突破和發展關係,他還是很謹慎的,並沒有多談。

此外,通過理解蔡康永的這些建議,我們可以大概勾勒出蔡康永所預設的「他人」,平均來看,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這對於我們調整自己對於「他人」的預設,也有不錯的借鑒意義。

相比學會說話讓大家喜歡自己,我更希望能通過蔡康永的書,了解大家聽到某句話的反應和感受,大概率是怎樣的。基於此,哪怕做不到讓人感到周到、非常舒適,我想我至少可以避免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有一天我們整個大部門在一起聚餐,大概有17個,我們有個同事在飯局中旬的時候問我們部門老大:「好多同事問我,你們老大這麼帥,有沒有女朋友啊?」,老大並沒有回答同事的問題,呵呵笑的帶過。然後這同事還轉頭和我們說:「哎呀,話沒套出來」。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接,也只能呵呵了。這樣的問題在這樣公開的場合問就顯得比較尷尬了,這同事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或者私下詢問。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就算這個狀態只維持一頓飯的時間,也能讓對方覺得,「被重視」如沐春風。在我看的另外一本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中也提到了這句話要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可見每個人都想被別人尊重。

但是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別人說什麼你都附和說對的,對的,事實上這樣的人呢,根本沒有人想和他說話。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探討,被重視,而不是被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一,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你把球鞋丟在這裡,是想害我摔死啊!」絆倒球鞋,真的會摔死嗎?當然這句話也可以替換成其它的話,比如說「你球鞋怎麼脫在這裡?你昨天晚上一定又喝醉了」,比如撒嬌的方式說「怎麼辦!被你的球鞋絆到了啦!很痛的.....」。我相信這2種的任何一種都比第一種說話方式要好的多。你想要扮演什麼樣的人,就會說什麼樣的話。我要扮演歐巴桑,我就會說出歐巴桑愛說的話;我要扮演未婚妻,就會說出未婚妻該說的話;我要扮演美眉,就會說美眉的話。

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老是覺得你最可憐,別人都在欺負你,你確實就會常常說出可憐人心態的話。不止如此,反過來也一樣:你每句話都說可憐人才會說的話,說久了你就真變成可憐的人了。

生活中有的夫妻會吵架吧,情緒在很激動的時候往往會說出讓人後悔的事情,老婆對吵架中的老公說「你滾啊」,暴怒中的老公就摔門出去了,冷靜下來了後你會放心嗎?老公出去真做了什麼事情你又擔心,說話有很多種方式。如果你嘴上愛抱怨,你就成為怨女;你嘴上愛耍賤,你就成為賤嘴....我們都知道你骨子裡可能並不是這樣的人。

二,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

一個人如果辯才縱橫,邏輯清晰,學富五車,口若懸河,有這麼多優點是好事,如果在討論問題時把別人講到啞口無言,硬要對方認錯,厲害是很厲害啊,但討人厭。

在這種情況下,當你遇到了很強勢,非逼你認輸不可的人,如果認個輸並不會傷害你的原則,建議大家一笑了之,把那個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這會顯得你度量很大,對方也願意跟你進一步和作。

三,你知道後來怎麼了--懸疑式說話

在看電影看電視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個橋段,說個我最熟悉的《越獄》,看完每一集後,在最後總會留個懸念給觀眾,然後大家就很期待下一集的到來。在第一季結束的時候,一群人已經越獄成功,但是警察也緊緊的追在他們的身後,只隔著一個火車的距離,這樣的劇情是不是都把我們帶入緊張懸疑中去了。

還比如我和一朋友說:「我昨天晚上出去吃飯的時候看到我們老闆和他秘書」了;然後我朋友會問「然後呢?」這樣就把話題帶起來了。要練習這種懸疑式說話其實很方便,只要我們在跟對方聊天的時候,每講幾句就稍微停一下,看對方會不會問「然後呢」「後來呢」,如果有這樣追問,就表示我們的說話方式是吸引人的。

四,一個人很難了解另一個人所受的苦

有一次一個朋友找我傾訴家裡的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有工作上的困難,我聽到後就安慰對方:「我懂...你真的好委屈,好倒霉哦」也許我朋友會覺得我很善良,很願意安慰人,但是,我這樣的做法並沒有真正安慰到對方。其實對方根本不想聽到我們說「我懂你的苦」這種話,因為她們會覺得「你根本不了解我所受的苦」。所以有人在向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傾聽,可能的話給一些建議就行。


只看標題就夠了的一本書……

再看看白岩松寫的東西……

就覺得還是白岩松厲害……


書名其實挺對,重點是說話之道,因為裡面有些案例似乎也不太適合大陸的文化背景,但僅僅是例子和當下大陸的文化背景有些出入而已,但是道理說的都很好。

就是太散亂了,感覺沒有什麼章法,有點像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可能想比較好的運用需要自己整理下。

然後高票答案說有個2,我去看看……

給一個更簡潔的教程:

【TED】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_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_網易公開課

沒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用來解決說話這個問題的


書名是說話之道,但是除了前沿外都是說話之術。說話之道一句話就講完了,不過到了具體場景你還是不會說話,這就是需要內化自己經歷。

人的成熟,謙哥竊以為是對自己情感的控制和表達,范仲淹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個道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幫助應該是了解自己的情感。「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為什麼我想對別人好,說出來的話卻很傷人」,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不太了解的東西。先了解,再去嘗試控制。

這本書雖然是暢銷書,卻不含任何雞湯,就事論事,而且從書的字裡行間里能腦補出蔡康永說話的語氣語調甚至當時的情緒。書中的故事很短,卻很有趣,以小見大處處體現著對說話對人心理的思考。


我喜歡淹然的最後一句:沒有流行意義上的「勵志」。我也看過卡耐基《人性的弱點》還有別的所謂職場必備的說話之道。一打開,滿滿的功利味就溢出來了。功利不是壞事,但正如厚黑學所說,一切的厚與黑要很漂亮的包裹在道德的外衣下面。而康永哥的這本《說話之道》就遵循了這樣的原則:為什麼我要用道來說話,因為我把對方放在了心上。

我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甚至幡然醒悟到,其實自己以來是個極其自私的人,很少把別人放在心上。當我試著把我腦中能想到的親人和朋友放到心上時,感到了一絲淡淡的暖意,溫潤了全身,也解除了當時我的焦躁不安。

回到正題,這本書的價值觀我是很認同的。至於裡面借用小說形式的在不同場景下的說話的方法演示都是很實用的。而且作為一個謙遜的人,康永哥不惜常常在文章末尾舉出十分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他的方法不是絕對的有效也是讓人感覺很舒服。不像某些必看書籍,文風都帶著雞血:就像我這樣,你一定成功。

還想補充一點,康永哥說,你說什麼話就是什麼樣的人。我也在醒悟平常的自己真正說出去的話都是哪些?暮然回首,都是些損別人的話還有黃段子。那我顯然就是個屌絲。第一次這麼直觀的推論出自己是一個屌絲,還是蠻詫異的。


一個學導演的出了本如何講話的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拍電影真的很難!


幫你讀書系列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最好玩、最幽默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第一本實用書!

「我的建議,只是希望讓本來就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會更討人喜歡而已。」——蔡康永

蔡康永認為: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和對方愉快的聊天是我們的必修課。讓我們和蔡康永一起,來總結一下能夠讓你愉快聊天的小建議吧。

1.

聊天中出現沉默很正常的。在聊天中適當的沉默、空當是很重要的。留點空當,讓聽的的人消化。千萬不要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那樣只會讓人很反感。

2.

當聊天中出現爭議時,我們大可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往往都很懂說話。此時,你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迴地提醒。對於那些不傷及原則的問題,認個輸,一笑置之。

3.

如果聊天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就會讓對方覺得「被重視」,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並愉快的談下去。

4.

聊天時要多說那些讓人接得下去的話題,尋求共同的興趣。遇上對方提起了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於抵抗,而是巧妙的把對方的話題,轉移到一個雙方都可以聊得下去的方向上,就行了。

5.

一旦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戰。 大家會很快忘掉這個爛話題的。如果是聽到了爛話題,應該面帶微笑,讓它自動消失就好。

6.

聊天時,少一些簡單題,多一些選擇題。你的問題越具體,對方回答起來越輕鬆,也就越容易和你聊下去。「你旅行時有被騙過錢嗎?」要明顯好於「你喜歡去什麼樣的國家旅行?」

7.

在聊天時,大家都希望談論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想愉快的聊天,我們就要多關注對方,少以自我中心,盡量少用「我」字。每次想說「我」字時,都改成「你」字就好啦。

8.

如果你想聊天的內容或者問題很很尖銳,可以先把問題做些讓步。把帶有審判味道的字眼,改成「具體的陳述」,儘可能的避免那些讓對方聽來剌耳的問題。

9.

適度的挑戰對方的觀點,能讓談話更熱烈。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10.

與對方沒有深入的了解時,應該注意避免提到敏感話題。可能的雷區包括:對方的財務狀況、生什麼病、感情狀況、孩子的教育、對方的愛豆、信哪個宗教。

11.

聊天中可以用懸疑式說話:「想知道後來怎麼了嗎?」,來提高對方聊天的興趣。但要注意把故事爆點藏在太后面,反而很容易讓故事變得沒趣。

12.

幽默感並不意味著講笑。不要再談話中生硬的插入笑話。

13.

聊天中千萬不要假裝有深度,要去鼓勵和欣賞對方的表達。只要你的反應是一種鼓勵,不管對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會很受鼓舞,繼續往下說的。

14.

聊天中能夠帶來驚嘆號surprise,就會給談話留下深刻的印象。

15.

聊天不是什麼比賽,千萬不要著急槍答。在高手面前,裝懂是沒用的,只會自曝其短。

16.

讚賞對方最希望得到肯定的部分。誇讚絕對不是一味的說好話,而是對症下藥,找到對方最感興趣、最引為傲、最需要得到認可的,進行讚賞。你可以從對方的計算機桌面中得到線索,如果放著他和高官巨賈的合照,那你應該讚美他的人脈之廣;如果照片是他孩子那你自然應該問候他的寶貝,並且盛讚他的孩子好優秀好聰明之類。

17.

如果碰到對方愛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時,你可以讓對方發泄。但你要注意,不能得意忘形地添醋加油。更不要為了討好對方,就誇張地攻擊別人。

18.

向人尋求幫助時,要「大事化小」。把需要對方幫忙的事,拆解成很具體的,聽了不會下就失去耐心的小步驟,然後先提出最小的要求,這樣不會被立刻拒絕。

19.

當別人讚美你時,一定不要只禮貌的說聲謝謝,一定要回一句讚美。這樣,即使對方對你的讚美支持虛情假意,對方也會因為你對他的讚美,而變得真心認可對你的讚美。

20.

最後,聊天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傾聽。給對方機會,讓他們傾訴,並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心。


這是我的摘錄和小評,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認為說話之道重點是分人,分場合,一個方法呢,就是將心比心,自己聽的舒服的話,別人聽了正常情況下不舒服的可能性會很小,所以說話需要過腦子,否則還不如不說,沉默時配一首音樂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讀這本書呢,目的就是掌握一些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時談話的一些技巧,這可能是我現在應該去學習的。

其實聊天就是講故事,而且是兩個人一起講,不是一個人講,就想說相聲,逗哏捧哏之間一定要有互動,這樣故事才能講的精彩。

當一個聰明的傾聽者,要表達自己對她說的這件事的感受。

我如果遇到台語長壽連續劇的老婆婆女主角,硬要說我是她的粉絲,她聽了也不會信,說不定老婆婆還覺得我很虛偽。但我如果是用轉述別人讚美的方式,說:住我們大樓有位阿公,覺得她是整齣戲里最有氣質的個女生,那老婆婆女主角才聽得進去吧。至於事實上那位阿公有這樣說嗎?他可能只是說「那個阿婆到這個年紀還露乳溝,真是有氣魄啊!」

評:年代不一樣,或者說不是很了解,誇讚就要小心,否則就會顯得虛偽或者刻意,甚至會被別人覺得你在拍馬屁。所以採用轉述的方式會更好一些,會顯得很自然。

l 約會就是約會,就是要含情脈脈,吃喝點菜都是「調情」的好機會。面對外文菜單,你可以嘲笑自己在外文上鬧過什麼笑話,讓對方覺得你好親切;也可以趁機講個自己去旅行時見識到的小風俗,讓對方覺得你很見多識廣。在這麼做的時候,你當然要不時望著對方,帶著點點觀察,讓對方充分感覺到,她在你眼中的存在。

l 談話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同時聽著你講話,腦子裡卻一直惦記著三分鐘前你講了什麼爛話題,這又不是期末考,教授在聽你做報告,遇到會卡住的話題,就讓它摔破在地上,用腳掃到沙發底下就結了

評:聊天就是一個波瀾起伏的過程需要有起承轉合,需要有鋪墊。落款,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高潮。有時一個精彩的瞬間就可以掩蓋住無數的尷尬,重點是不要讓一次尷尬耽誤了自己以後的好心情。

l 「你喜歡去什麼樣的國家旅行?」比不上「你旅行時有被騙過錢嗎?」「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比不上「你喜歡王力宏那樣的男人嗎?」

評:聊天問的問題要具體,可以很簡單的被回答,同時也要保證,無論對方什麼答案,自己都能有故事接下去。

l 可以盡量把對方聽來剌耳的,有審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些「具體的陳述」,例如.「蔡教授,同事都在傳你的論文是抄襲的」可以改成:「蔡教授,我們收到這份英國的學術期刊,上面這篇論文,跟你上個月發表的那篇,內容上重疊的部分,大概有五千字」雖然用字比較多,但也顯得比較具體,不像是直接指責對方,而是要求對方就事論事

l 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評:讚美不是沒有原則,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讚美是放下嫉妒,放下偏見,由心而發,並不是代表著這個人沒有自己的主見,面對一切都說ok。適度的挑釁,適度的不懈,適度的對其錯誤進行指正,才是比較合適的表現,這就是情感交流的動力。

l 「那小戈你一年可以賺多少錢啊?」除了「關你屁事」之外,小戈也可以用一些不算隱瞞,但也不太具體的回答「如果去迪拜住那家最貴的帆船旅館,大概只夠住一個禮拜吧……」反正也沒講是住哪一級的房間。而且,這種答案就像烏賊噴出的煙霧樣,也許可以混淆白目發問者的注意力,把話題轉向旅行啦、住過哪些旅館的趣事啦,這些比較有趣的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順便展現一點你的「國際視野」啦

評:比如問生日或者類似上述收入等敏感話題,一方面是你不想回答,另一方面是你想回答而且還想讓人記住,那就要學會用類似的方法用類比或者舉具體事件的方法去側面回答。

l 留點空當,讓聽的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話值得一聽,不用擔心,對方一樣會見識到你威力的

評:說話要有節奏感,就像你講課,不要喋喋不休,口才好的人語言都是有節奏感的,像音樂一般,很動聽,並且好的語言還充滿了感情。節奏就是感情定的基調。

l 幽默像走路,講笑話像翻跟斗

評:所以不要以「我給你講個笑話」開頭,TM無聊死了,我們要自然地敘述故事,故事的目的不是讓大家笑,但是這個過程就很有可能會起到這種效果,另外說話千萬別裝的有深度,不是寫論文,如果能用大白話說明白的道理,堅決用大白話。何必要裝B呢?

l 設計下自己的台詞,與其說「我是某某年大學畢業的」,定沒人記得住,但如果說「我畢業那年,《阿凡達》剛上映,很轟動,我們全班的畢業大頭照,都做成了藍色的納美人的樣子。」一旦你這樣說,對方定比較記得住你何時畢業、念哪所大學、什麼科系這些事的

評:自我介紹的台詞一定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設計,目的就是讓別人記住你。

l 演講的人,要設身處地地以台下觀眾的立場來想,才是最有用的原則。例如他們是被學校逼著,在寒風中站著發抖聽你演講的應屆畢業生嗎?他們是一群剛吃完中飯、昏昏欲睡的企業家嗎?是一群比較愛聽八卦、但迫於社交原因才來聽你講解《紅樓夢》的貴婦?還是一群被病痛所苦的病人?

評:演講一定是要考慮底下的人的身份角色的,怎麼能使他們感興趣就怎麼說,不要老是以自我為中心,把他們當傻瓜,當白菜,當西瓜,羅永浩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原因就是他的講話全是人喜歡聽的,總是能把大道理講的很通俗,這就是修鍊。

l 如果和同學初次見面,就能嘲笑自己腰上的肥肉,嘲笑自己講話的口音,絕對比較容易交到朋友

評:但是我還是那句話,要分場合,分角色,安排工作做正事的時候,是領導就要邏輯清醒認真對待,該有的威嚴還是要有,對待做錯事的人,該有的懲罰還是要有,,對於下屬,不能說的還是不能說,一切都是為了工作能夠順利的完成。

但是對於朋友,一句話,千萬別裝逼。

l 最好是把需要對方幫忙的事,拆解成很具體的,聽了不會下就失去耐心的一個一個小步驟,然後先提出最小的要求,這樣不會被立刻拒絕。

l 別人罵你句,你回罵他句,這叫吵架.別人讚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讚美,這就叫社交。如果別人讚美你句,你只是很禮貌地回說「謝謝」。這樣是落落大方,也很好,不過這一招通常比較適合天下第一美女或天下第一富豪,這類人常常被讚美到麻痹了

評:別人罵你的時候,如果你還能讚美人家一句,詼諧幽默的諷刺一下,才是最體現度量的時候。

l 人這麼喜歡自己的名字,當別人給你寫電子郵件、跟你講電話時,如果三不五時提起你的名字,你專心而且認同的程度都會因此大大提高

評:發祝福簡訊的時候,一定不要發那些沒有意義的群發簡訊,一定要有對方的姓名,或者綽號,這樣絕對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聊天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在恰當的時機去喊一下對方的小名,我想之後的聊天一定會很順暢。

l 開跑車的人,不一定比開小貨車的人有錢,但兩者比較起來,開跑車的人,總是比較希望別人認為他有錢。不但開跑車,進了咖啡斤,還要特地把跑車的車鑰匙放在咖啡桌上,那他就不只是「希望」

評:生活中通過一些細節的觀察,(比如剛買了新手機就喜歡把手機放到桌子上來顯擺一下,如果是這樣,那就可以和他聊一聊他的手機品牌,他絕對是非常樂意)就可以發祥他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如果此時你必須通過取悅他來獲取合作,那麼這些細節推論就會成為你語言內容的基礎。

l 是疊計算機列印、小戈蓋章的「古古專用禮券」「這是一年份、每個禮拜一張的禮券,只能給你用,只能用在我身上。」小戈說。「禮券的用途彈性很大,可以叫我幫你剪一次腳指甲,叫我幫你買次消夜,叫我一次不跟你回嘴,叫我一次陪你看哭哭啼啼的韓劇……」

評:這個情人節禮物真是6,所以情人節禮物並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越用心,越有故事越好。


這本書很火,之前猶豫要不要看,去豆瓣搜了評論,有很多評論說內容少,比較雜,過於簡單。後來自己覺得說話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藝術,更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技能,後來還是去看了。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好書的種類很多,《說話之道》不是體系龐大的巨著,也不是詞藻華麗的美文,它有台灣特有的小清新風格。全書各個章節都是獨立的。每一個章節開頭都是兩句非常精妙的話語,作為全章的主旨,然後再用說明一個與說話的具體情境有關的小故事來開頭,故事主角是古古,還有她的前男友,現男友,現閨蜜,前同事等散布在不同的章節里。

看起來很快,我用一個下午就看完了,但是很值得回味。

用小故事來引入,首先會激發閱讀興趣,因為入門門檻不高,你掃一眼就一行一行挨著看下去了,很容易被拉進去。再者,說話本來就是為了生活中的交際語境服務的,所以小故事的形式在說話類書籍中是非常合適的。

很多粗製濫造的說話類書籍就很偷懶,重新複述晏殊、王熙鳳等一批名嘴的經典事例,然後後面加上分析評論。寫這樣的書的人可能本身對說話這件事就了解不多,因為不是作者的思想指揮文字,而是能搜集到的「經典實例」決定內容。可以看出康永哥本身對說話是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的。這比一般的說話類書就高明很多。

其次,康永哥徐徐道來的方式很暖,時不時穿插的小幽默讓你會心一笑,然後更深地明白某一章節所說的幽默的力量。他精準的用詞和形象的比喻非常能夠說服人,所以不僅僅是全書的那些章節所教的竅門實用,仔細品讀康永哥的字裡行間也是在學習說話之道。學習如何把話說得讓人舒服,讓人信服。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關於說話的書籍再多再好,但大多數還是一個兩個的注意事項。是在你本身有了說話的原材料之後讓你錦上添花的東西。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和對生活的觀察思考,看完之後應該覺得作用有限。但是這不是這本書的問題,而是說話是一項需要長期培養的事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看了《說話之道》,了解一個真正會說話人的想法還是很有啟發性的。

祝大家越來越會說話,因為益處無窮。能用說話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整其他。而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說話解決的。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書評

其實在說話方面,我並不是很擅長,甚至有些笨拙。之前我一直倔強地認為說自己喜歡的話,做自己熱愛的事,何必強求自己。可我細細閱讀這本書和蔡康永這個人,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能讓別人感受到三冬暖,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中。很多人在與人說話時,只想著自己,如何才能把自己的需求透過說話讓別人了解進而幫助自己。其實不然,只有當你真正把別人放在心裡,別人才會感受到真誠。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開口找人幫忙時,要「大事化小」。何為大事化小呢?比如,我在某方面有求於陌生人,可恰巧我的一位朋友認識他,換在平常我可能會打個電話給我朋友說:「小明,我有事要找***,可我不認識他,好煩吶,你可不可以帶我去認識一下他,拜託啦」。這樣子會給別人的感覺就是應被你拉過去,迫於情面不得不幫助你。而如果我換種方式,跟朋友說:「小明,最近你跟***還聯繫嗎?我想認識一下他,你們倆順便聯絡聯絡感情」。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第二種說話方式會讓別人更願幫助你。

第二,就是把故事的亮點,爆點放在故事的前面。比如,我要講《滾蛋吧!腫瘤君》這個故事,換做以前,我會把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一遍。而現在,我會講:「你知道嗎?有一個女孩患了癌症,並且是晚期,可是她卻整天樂呵呵,吃許多零食,玩ipad,還對主治醫生犯花痴」。朋友們便會覺得很疑惑,進而更加仔細的聽你講故事。

說話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你怎樣說話,在別人心中你就是怎樣的人。


只有我覺得這書很口水么


會說話的人早就不自覺的在運用了,看了也沒用。不會說話的難也就難在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些說話之道。


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說話之道。

----------------蔡康永

陽光甚好,窩在沙發里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書中通過很多小情景講訴很多說話的道理,雖精巧,但零散的知識點會讓你在需要用到的時候,想不起來,或者你已經能說出了不合適的話後,才猛然想起可以運用這些道理。但就像衣服弄破了個洞,就算可以修補,還是會留下傷痕。

書中的場景不會每天都發生,但是你的腦袋每時每刻都會思考。把這些知識點整理成思維方式,說話每天都在進行,在生活工作中時刻練習這種思維,在重要關頭,就會派上大用場。

1.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情感,利益,需求

書中說,說話說的好,能變得更多人喜歡。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更好的成長。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學會多角度的看問題,都會讓你有不同的發現,並且可以讓我們避免「以偏概全」的誤區,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

朋友向你訴苦,你要考慮,此時她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味安慰,還是默默的傾聽,給她一個擁抱。

一起去聚會,KTV,你要想,別人來這裡是這裡是想有人可以聽他唱歌,所以你不能一直霸佔話筒,當朋友唱歌的時候給她鼓掌,給予讚賞

找人幫忙的時候,要思考,我可以給他帶來什麼利益,把自己當成一個可以並肩作戰的夥伴,而不是一味的哀求,做撒嬌的巨嬰。就像喬布斯邀請可口可樂的總裁約翰-斯卡利來蘋果公司,說的是,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一起改變世界?(當時蘋果的知名度遠不如可口可樂)。

工作向老闆提加薪的時候,面試的時候,你要明白老闆和面試官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他們關心的是什麼,你的回答中要有他們關心的要點,才能達成你的目標。

談話中,除了知道對方想要什麼,也要了解他們不願談什麼,比如財務,生病,外遇,孩子的成績,和原則性很強的事(比如討厭的明星,信仰的宗教)等,如果他們主動對你談起,就不在不願談的範圍內。你可以根據情況來與之溝通。

傳達你的情感,不要只會說,對方除了語言上的需求,還需要行動上的關懷,比如不要只對戀人說情話,而不花時間陪她,不要知道打電話給父母,卻不回家探望。

談話中,不要太看重自我,就算你是演講,也要考慮聽眾是誰。你要明白,成為焦點,不一定都是在中心。

2不要看表面的現象,要看清事情的來源

事情往往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說話也一樣。人們常常是話中有話。他未必是很閑或者多此一舉,也許是有難言之隱,或性格使然,你不能期望所有的人與你談話都坦誠相待。你要通過他們與你談話的眼神,態度,語言,動作。尋找本源,他究竟想說些什麼,他為什麼這麼做。

如果你約一個女孩去看電影,女孩說:「不行誒,我要在10點之前回家……」

如果你只會說哦,那就沒戲了。女孩這句話,就是你繼續探索她內心的真實想法的引線。你可以追問:是你媽規定的時間嗎?還是你要回去做別的重要事?或者提出建議:我看完電影會準時送你回家,不用擔心時間。你就能知道她家人的狀況,或者她的愛好。即使最後沒看成電影,你也進一步了解了她。

戀愛中的女孩子,他們為什麼問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是不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讓他沒有安全感。

跟你爸媽吵架的時候,你衝動的說出了一些不好的話,說出來你就後悔了。那吵架的時候,你有沒有思考過爸媽為什麼這麼說,你沒有好好的引導他們說出背後的話,從而造成矛盾的激化。你的情緒來源是什麼,真的是因為爸媽說的話,還是自身的焦虙,藉機發泄到父母身上。

朋友找你訴苦,哪些只是看起來在訴苦,(比如:誒呀,新做的指甲切菜被弄壞了)哪些是真正的訴苦,工作中哪些是顯得很好,哪些是真正的好,這時你就需要看清話語背後的心理,動機,目的。

3、時刻保持寬容,開放的心態

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甚至不值一提,可是就是因為這樣,許多人都沒有引起重視,因為並沒有多少人做到了。而真正做到的人通常都不說,所以也就有許多人認為他沒用了。

我認為寬容是在允許與我不同的觀點存在,開放是把眼光放長遠,不要只看到眼前。

工作中,常常有些人很厲害,但人緣很差,因為他們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會不斷的辯解,讓別人啞口無言,他的關注點在於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如何讓這個項目有更好的成果。這是一種典型的表現型人格,在乎的不是好壞對錯,而是顯得好看。有時把無畏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不要吝嗇你的讚美,別人誇你一句,除了說謝謝,你也可以回誇他一句。如果有人罵你:「你真丑!」你生氣的懟他:「你更丑!」

還是微笑的「讚美」她:「你最美,真是美到窒息,美到沒朋友呢!」

然後,瀟洒的走掉。我想此刻你身上已經自帶光芒了。


內容不多,一共200page,其中一半多的內容是兔斯基漫畫,用了兩個多小時翻完了《說話之道1》,本來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看完,但書中涉及了很多的生活場景,邊看邊對照自己及身邊的人,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細細體味了一番。

雖然早已過了太白目的年紀,但過多的謙讓、迎合讓自己失去了個性,變成了一個面孔扁平的人。說話之前常常會問自己,有什麼意義?要達到什麼目的?能解決什麼問題?多問自己幾個why之後,表達欲會降低很多


剛剛讀完第一本,前面各位樓上的淹然還要風雨踐行的答案也是我看到的重點與學習

我也很認同有名匿名的,不太符合我們大陸文化背景~

我自己讀完的感受最大的就是太追求圓滑了,職場上運用這些技巧OK啊~可是有些章節卻定位在還沒在一起的准情侶,文中雖然提到因為愛情才捆綁一起,但是這種運用技巧型處處壓抑著自己那個粗笨的性格,這種愛情會情感嗎?還有角色的問題(我大老糙,人家痛痛之類的話,實在…)當然情商高的人調節很重要。

反正這種模式,對待區分於酒肉朋友和真朋友親人愛人,後者還要如此圓滑,實在太累了。我和朋友討論過~他說:「所以現在很多時候對親人的態度就是不夠圓滑,容易傷他們心」~但我覺得這種衍生的觀點,很容易就是追求完美,勉強自己,太在乎別人感受~無形的壓抑。對親人圓滑,不向他們真誠更傷心~

當然這些都是有個度,發乎情,止乎禮。


《三國演義》七十二回里,說到一個故事,說的是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便吩咐侍衛們說自己夢中好殺人,睡著的切勿靠近。有一次曹操睡覺時,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取被為他覆蓋。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醒來時假裝吃驚地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得知真相後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羅貫中在小說里也寫到,楊修為人「恃才放曠, 數犯曹操之忌」這為後面的楊修之死埋下了伏筆。

或許我們身邊都有這樣一個人,常常將那些不可言說的話語公之於眾,其人可能洋洋自得,絲毫不覺自己所言有失,甚至自覺口齒伶俐、巧舌如簧,殊不知自己的一時心直口快,在他人心底留下的卻並不是一個好印象。在我翻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之前,我也曾隱隱覺得,那些「能言快語」的人,常常讓我點頭稱是,但我卻並不想成為他們。直到書中給出答案,我才恍然大悟。

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主持人,蔡康永在綜藝節目里永遠有著客觀而又遊刃有餘的控場水平,而這些,便來自於他的說話之道。1962年出生的蔡康永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父母其實都是老上海人。父親蔡天鐸是上海灘的大律師,還是中國最大輪船公司——中聯輪船公司的老闆,那艘有「中國泰坦尼克號」之稱的「太平輪」就是他們家的。他出生時,父親已經50歲,母親45歲,還有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因此,他太早就聞到過衰老的氣味,這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冰冷和旁觀者的心態,他的好友是這樣評價他的:「他的冷和距離感,來自他的聰明,而他的聰明在於看透、看清楚了人與事。但他沒有因此放棄生活,做事也一定做到最好,以至於他的冷和距離就變成一種美感和優點。」

而他這些聰明、看透人事的豁然,都藏在這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字裡行間中。從說話的態度到如何避開談話雷區;從不同場景下的說話要點到交流溝通的邏輯和本質,他都信手拈來,他就像一個站在你身後,潤物無聲的好友一般,將談話間的種種可能和背後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不僅告訴你該如何說,還能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說。

在本書的序里,他便開宗明義地告訴大家:「要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這才是一個正確的說話態度。說話是人與人交流溝通最基本,也最主要的方式,只有讓對方在和你交談的時候有存在感,感受到你的重視,才是說話正確的打開方式。接下來,他將一些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說話難題一一解答:碰到對方提出的問題很尖銳該如何回應?如何說話,能讓對方心甘情願地幫助你?亦或是犯了錯誤,什麼樣的道歉才是真誠、有效,並且能夠把傷害降到最低的?這些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場景往往困擾了很多人,而一個好的說話方式,將不僅僅從說話技巧上給你帶來幫助,而是從思想上、觀念上帶給你全新的改變。

首先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我們常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男生和女生第一次約會時,往往會事先演練一番,為正式的約會進行綵排。說話也是如此,若你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和自己自問自答,你便能夠發現因為所處立場,角度的不同,造成你的思維盲區在哪兒,你還需要補充哪些對方需要知悉的內容。

其次是觀念上的轉變,我們都有過和父母、和長輩在一起說話談天的時候,作為年輕的小輩,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長輩們頻繁又重複地回憶往事和嘮叨無可奈何又倍感乏味。而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只要你願意,對長輩們聊天一般都不難,相比於在工作上和領導、同事的交涉,在生活中遇到難以磨合、難以溝通的人,和長輩們的交談往往不需要你花費太多腦力去小心翼翼地試探、做無端的揣測,和他們之間的說話就是接話講,而大多數人,難就難在,你有沒有「樂在其中」而已。你覺得無聊,因為和長輩們聊得不是最新的電影,不是新開的餐廳;你覺得枯燥,因為他們談論的往事你或是記不得,或是聽過太多遍了。但如果你能調整心態,懂得以對方的樂趣為樂趣,一旦調整成功,你會發現陪他們說話很輕鬆。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若將來長輩不在時,回想自己曾有過陪長輩說話的那些時光,想必會安心許多吧。再者,聽聽他們的激情歲月,他們曾經的迷茫與堅持,說不定會啟發你解決當下問題的靈感,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本為「說話」而寫的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里也滿滿的是說話技巧類的乾貨。初次見面時該說些什麼?遇到不想接的話該如何轉移話題?話題卡住了該怎麼辦?蔡康永用一對情侶的例子,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巧妙地藏在他們的日常對話里。

翻開這本書之前,我曾想看看,作為一名聲名遠播的主持人,蔡康永如何將語言如魔術般游刃於自己的節目和生活中,而放下書本時,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卻不是那些充滿技巧的說話方式,而是說話態度。或許我們都忘了,語言的存在,就是為了讓自己和其他人緊密相連,而太多的人,都只顧自說自話,卻遺忘了傾聽的別人。蔡康永也在書的最後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時語言最美。」

是啊,行走於江湖中,除了說話,做人做事,太多人對於技巧和捷徑趨之若鶩,卻忘了最初的本心,我們醉心更快捷的成功方式,為了達成目的放棄了多少我們曾視若珍寶的東西,卻忘了我們一開始是為了什麼而上路;我們嚮往更具技巧的說話方式,為了相互揣度而用話外音分隔彼此,卻忘了語言最初存在的意義。

會說話,更要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作為一個節目主持人,談天說話是蔡康永賴以生存的本錢,而他卻毫不猶豫地和世人分享,而這,或許便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的初心吧。


書寫的固然是沒問題。(就算有問題也不要跟我辯解了。)

每一句話說的都很有道理,並且有大量實用的,精闢的句子。

而問題在於——你真的會按照書中所提到的那些道理去做嗎?

實際上並不會的吧,說話的方式,與父母,環境,學校,朋友,等等息息相關。

當然也有一些天性在裡面,很多時候都是脫口而出的。

正如同你問一句:「怎麼樣評價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

沢田綱吉(日漫《家庭教師》主角):這本書是一本……

六道骸會回復你:Kufufu……一本讓人看不下去的書呢……

賣葯郎(日本動畫《怪化貓》主角)會沉默幾秒鐘再回復你:誰知道呢……

好吧原諒我用日漫角色來舉例,因為感覺用歷史名人或者是現如今的名人,實在是不太禮貌了。

哦好像跑題了抱歉,但是我一般說話都很容易跑題。

不過綜上所述其實我只想表達一件事:這實在是一本極其有用,又實在是沒用的書了。

當然這是一本好書,如果你仔細鑽研的話,並按照上面說的話去努力改進自己的,必然會獲得不一樣的效果。

但是很可悲的是,有些人就算看過了,也完全不會根據文章中所說的那些方法,去表述自己的一些話呢。而這裡面的有些人,卻是大部分人。

習慣這種東西啊,可是很可怕的。

另外就是,這是一本很難推薦出去的一本書……因為你無論給誰推薦,都會有種,你不滿於對方的說話方式的感覺。人心啊,蠻有趣的。

最後:如果真的想學會說話之道,首先要學會的一件事就是:說話之前請過一下腦子。

其次就是:記住一定不要失了禮節。

禮貌這種東西,可以讓人就算真的沒腦子不走心,說出來的話也不會讓人太難以接受呢。

就如同某些話,一些人說出來是呆萌和可愛,一些人說出來就是傻逼。

一個道理。


推薦閱讀:

實體書和電子書有可能在虛擬與現實中同步嗎?
你有沒有因為一句話而去看了買了一本書?
松本清張的書從哪幾本讀起最好?
你覺得哪本書是人生必讀的經典?
你們都是如何高效閱讀外語文獻資料的?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