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對人的意識,行為,習慣,思維能否產生影響?
我認為是可以的。
從理論上,某種生物直接通過化學物質分泌,或者神經直接刺激引導宿主的方式來獲取對自身繁衍生存更有利的條件,這都是可能的。
弓形蟲可以讓老鼠不怕貓,某寄生蟲讓蝸牛更喜歡亮光而更加容易被鳥捕獲,。以便完成下一步的繁殖和傳播。
當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腸道菌群做到這一點了。
但是我堅信,它們確定無疑的通過某種變通方式,間接的影響了宿主。
比如, 沒有合適數量纖維素,他們能讓你體驗肛裂的感覺,比如,通過拉肚子抗議來迫使你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食物,或者適宜的溫度,哪怕實際哪些東西你不需要……恩 其實,大家把人體想像成地球,而腸道菌群就是這個地球的生物系統,這個共生系統中,「地球」肯定會因為上面的各種生物的行為而產生一些特別的行為特徵滴。胡言亂語,不知所云,絕非專業,匿名先,沒人噴我再說吧。絕對會,今天免疫學教授就給我們講的這個~
舉個例子,人們都說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夫妻會有夫妻相,其實是因為他們的腸道菌群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之後會變得越來會越相似,所以在相貌語言行為意識等等方面會變得越相似腸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很熱的課題,腸道菌群種類極多,和人體關係極其複雜,影響人體的眾多功能,不止是讓你拉肚子那麼簡單。不過僅僅是拉肚子這一項,也足夠影響你的意識習慣行為了……
有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影響以及如何影響。實話說,這種影響可能超乎你的想像,因為腸道菌群與自閉症、抑鬱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精神方面疾病都有關。
在你的腸道里,生活著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大家族,細菌種類超過1000+種,它們就是鼎鼎大名的腸道菌群。
馬克思曾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這種聯繫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同時是有條件的。
要了解腸道菌群與人的意識、行為、習慣及思維的聯繫,首先要了解這種聯繫的條件——
菌群-腸-腦軸(microbiome-gut-brain axis)圖片引用:Microbiome in brain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正是菌群-腸-腦軸的存在,腸道菌群才得以參與調控腦發育、應激反應、焦慮、抑鬱、認知功能等中樞神經系統活動,完成大業!
那麼,具體說下,腸道菌群對情緒都做了什麼?
1.改變情緒反應及行為
嗯,這部分還沒講到人類,主角是一群為科學獻身的實驗小鼠。
研究發現,與正常小鼠相比,腸道菌群改變的小鼠(如無菌小鼠、致病菌感染的小鼠、補充益生菌的小鼠、抗生素處理過的小鼠)在行為(焦慮類似行為、學習行為)和神經生化上有明顯改變。
小知識
對於實驗小鼠,鬼知道它們現在什麼情緒,研究人員只能觀察和描述小鼠的行為表現。
Matthews和 Jenks團隊的一個研究,將無菌小鼠分為兩組,益生菌組(餵食母牛分枝桿菌)和對照組(餵食安慰劑),進行了迷宮學習實驗。
結果是,益生菌組表現出更少的焦慮類似行為,對照組小鼠表現出明顯更多的撥弄行為、固定行為、延遲開始、伸長行為。
同時,在迷宮學習實驗中,益生菌組完成迷宮的時間更短,僅為對照組學習時間的的一半。
研究人員分析,益生菌(母牛分枝桿菌)可能通過免疫機制,刺激血清素的產生,從而在短時間內減少小鼠的壓力相關行為,影響小鼠的焦慮行為表現。
2.降低對消極情緒的體驗在一項隨機、雙盲的研究中, 55名健康被試分為兩組,分別服用益生菌(瑞士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的複合益生菌)或安慰劑30天,之後進行量表測評,並在試驗前後24h採集尿液測試皮質醇水平。小知識
血清素,又稱5-羥色胺,一種神經遞質,影響人的食慾、情緒、睡眠及性行為。
動物實驗表明,提高血清素在體內含量,能明顯減少動物的攻擊行為。
小知識
皮質醇是一種應激激素,是腎上腺在應激反應時產生的。
結果是,相對於安慰劑組,益生菌組的心理困擾程度更低。
- 癥狀自評量表(HSCL-90):益生菌組的總癥狀指數、軀體化維度、抑鬱維度、敵對維度,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醫院焦慮抑鬱量表(HADS):益生菌組的總體評分和焦慮分量表評分,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應對清單(CCL):益生菌組的問題解決水平評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益生菌組的尿遊離皮質醇水平,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效果杠杠!
研究人員推測,益生菌(瑞士乳桿菌+長雙歧桿菌)對焦慮和抑鬱的影響,可能因為益生菌對腸道致病菌的競爭性排斥,同時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並通過迷走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溝通,從而導致神經遞質或功能的改變。
有種曲線救國的feel~
3.降低多個功能腦區對消極情緒的反應
Tillisch 等人採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方法,觀察健康女性連續服用四周益生菌(含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乳酸乳球菌乳亞種)後,她們在情緒反應測試中腦區活動的變化。 健康女性被試分為三組,分別檢測干預前後的情緒性面部注意任務和靜息狀態時的腦活動。- 無干預組(13人,無干預)
- 控制組(11人,食用非發酵乳)
- 益生菌組(12人,食用含益生菌的發酵乳)
這表明,實驗中益生菌的攝入與多個功能性腦區活動降低有關,包括涉及情感、內臟感覺和軀體感覺皮層等腦區域。
換句話說,健康女性食用這種實驗益生菌後,控制情緒和感覺進程的腦區活動受到了影響,改善對消極情緒圖片的反應。
除了腸道菌群與情緒的關係,如果你願意了解更多,你會發現身上還有好多故事和腸道菌群有關,比如你的飲食偏好、腦的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Matthews D.M., Jenks S.M. Ingestion of Mycobacterium vaccae decreases anxiety-related behavior and improves learning in mice. Behav. Processes. 2013;96:27–35Messaoudi, M., Lalonde, R., Violle, N., Javelot, H., Desor, D., Nejdi, A., ... Cazaubiel, J. M. (2011). Assessment of psychotropic-like properties of a probiotic formulation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R0175) in rats and human subject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05(05), 755-764.Tillisch, K., Labus, J., Kilpatrick, L., Jiang, Z., Stains, J., Ebrat, B., ... Mayer, E. A. (2013). Consumption of fermented milk product with probiotic modulates brain activity. Gastroenterology, 144(7), 1394-1401.會...用研究結果來說,肥胖的人與不肥胖的人腸道菌群組成比例是不同的。肥胖的人腸道中菌群里有一部分會讓你想吃吃吃吃吃....而非肥胖的人腸道中這類細菌比例較小...這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腸道不好的人搞不定就沒空用腦子了吧
以前看過研究報道說,益生菌豐富的食物(酸奶)對大腦的認知功能有益。
但在今天看到的文獻報道,與之前的有些出入。雖然這個研究的對象是大鼠(rat),但是值得思考腸道中的益生菌對人體的影響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研究者將大鼠分組研究:
- 健康飲食組(對照)
- 健康飲食組(少量)
- 健康飲食組(多量)
- 垃圾食品組(對照)
- 垃圾食品組(低量)
- 垃圾食品組(多量)
然後再通過添加益生菌至飲食中,觀察益生菌對腦認知功能(記憶)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
- 垃圾食品攝入的大鼠腸道菌群多樣性明顯減少,腦功能損傷
- 健康飲食的大鼠腸道菌群豐富,腦功能沒有收到影響
- 添加益生菌後,垃圾食品組的大鼠腦功能得到改善;但健康飲食的大鼠其腦功能反而損傷
資料來源:
- J E Beilharz, N O Kaakoush, J Maniam, M J Morris. Cafeteria diet and probiotic therapy: cross talk among memory, neuroplasticity, serotonin receptors and gut microbiota in the rat.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7; DOI: 10.1038/mp.2017.38
腸道菌群有上百萬種,而且每種菌群的工作機能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幾萬年來形成人體腸道系統是長期進化而來,而近二十年來高油脂、高蛋白、高糖以及防腐劑等導致人體腸道菌群失調。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看2011年《走近科學》140期,的糾正飲食偏差、糾正營養偏差的糾偏食品。
如果你整天拉肚子,請問你意識,習慣,行為,思維有什麼影響?
可以的,有關於腦腸軸的文獻,LZ感興趣可以找一下。也有研究表明自閉症與腸道菌群的組成有關。
現在好多事都想和腸道菌扯上關係。。其實很多是由免疫等途徑間接作用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吃太冰的東西會頭痛?
※終生塗口紅,會怎樣?
※為什麼哭過之後眼睛會腫?
※為什麼學術會議開了半天就沒什麼人了?
※除了截肢以外如何科學有效的防治抖腿?抖腿是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