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是什麼一群什麼人?
一直很疑惑,知道搞創作的就是創客嗎?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Maker」,是指不以贏利為目標,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創客ideask的共同特質是創新,實踐與分享,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相反的是,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以及各不相同的特長,一旦他們聚到一起,相互協調,發揮自己特長時,就會爆發巨大的創新活力。
1、創意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精靈,他們善於發現問題,並找到改進的辦法,將其整理歸納為創意和點子,從而不斷創造出新的需求。
2、設計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魔法師,他們可以將一切創意和點子轉化為詳細可執行的圖紙或計劃。
3、實施者
他們是創客中的劍客,沒有他們強有力的行動,一切只是虛幻泡影,而他們高超的劍術,往往一擊必中,達成目標。
傑出代表
1、Adrian Bowyer博士
2、Chris Anderson(克里斯·安德森)
也許你還沒有讀過他剛出版的新書《創客: 新工業革命》 ,但只要你對企業管理稍微有點了解,一定聽說過他的另一本書《長尾理論》,這位可敬的創客最近辭去了炙手可熱的美國《連線》雜誌(Wired)總編職務,專註於他的開源項目以及機器人創業公司,對此他解釋道:「對我而言,這是一次追求創業夢想的機會,《連線》的使命是影響和記錄數字革命,這種使命將會繼續延續和擴展。」。更多關於創客的資訊請關注築夢創造|創客資訊分享平台都說李克強是創客,創客是什麼?
The great opportunity in the new Maker Movement is the ability to be both small and global. Both artisanal and innovative. Both high- tech and low- cost. Starting small but getting big. And, most of all, creating the sort of products that the world wants but doesn』t know it yet, because those products don』t fit neatly into the mass economics of the old model.
-- Chris Anderson
李大維 | 開放互助,拒絕盲從資本
李大維是中國首個創客空間「新車間」的創立人,他對創客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從他對「山寨製造」的判斷中,可見一斑。
《連線》雜誌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是「長尾理論」和「創客」概念的提出者,他在《創客:新工業革命》引用了李大維的觀點:「山寨製造商對產品原創者的知識產權考慮不多,並且互相分享各類信息,該系統的參與者都是小型銷售商,沒有中心巨頭負責協調整個系統,每個成員之間互相推動,產生有效的微製造生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同時基本無須任何經常性費用。」
李大維這裡提到的山寨製造商,樣本應該都集中在深圳。在他看來,山寨製造是大陸典型的草根創新,它們能夠生存和發展有兩點原因:一是「開放」,在深圳手機模板是公模,任何人都可以拿來製造手機;二是「互助」,製造鏈上、下游的人相互認識,一起吃個飯、喝個酒,自由交流想法,然後一拍腦袋,就生產製造了。在李大維心目中,開放和互助正是創客的基本精神。
除了開放和互助,李大維欣賞堅持慢慢成長、追求「小而美」的創客。在他看來,創客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在面對VC追逐的時候,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拒絕盲從資本。Nomiku就是讓他感動的創客案例。
Nomiku | 將興趣製作成現實
從Nomiku案例,我們可以知道,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創客,應該具備哪些基因。
第一,興趣。這是創客勇敢實踐理念而改變現實的第一基因。
Nomiku是一款「法式慢煮」設備。「法式慢煮」,簡單來說,就是將食材裝入真空袋中,然後對其進行低溫慢煮處理,以避免食材受高溫破壞,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汁原味。
研習英國文學的舊金山女孩兒Lisa Qiu熱愛烹飪,對「法式慢煮」情有獨鍾,她夢想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法式慢煮」設備,然而這種設備的市場價格不菲,據說最普通的都要超過1000美金,出於熱愛,Lisa Qiu決定自己製造一台慢煮設備。
第二,團隊。創客不是單槍匹馬的勇士,而是一群志同道合、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剛開始,Lisa Qiu與物理學博士Abe Fetterman一起實踐這一想法。他們從美國飛到深圳,在HAXLR8R討論設計,與當地製造商交流談判。後來他們到泰國,遇上好友Wipop Bam Suppipat,神奇的是,Suppipat竟然在講授真空低溫烹飪法,而且他還取得了工業設計的學位!Qiu跟從過世界頂級廚師,Fetterman精通控制科學,Suppipat深諳設計之道,三人可謂「黃金搭檔」。
第三,眾投平台。一個公開、透明、包容的眾投平台是創客理念轉變為現實的關鍵。
Nomiku是在Kickstarer上眾投實現的。Kickstarter是開放、自由、民主的眾投平台,人們在上面選擇自己相中的項目進行投資,贏取回報。
Lisa Qiu他們最初目標是融資20萬美金,沒想到上線10分鐘便突破10萬美金,創下了該網站最快融資到10萬美金的記錄,而最終Nomiku融資60萬美金。有了眾投資人的信任和充裕的資金支持,於是,Nomiku誕生了。
Nomiku是這樣一款產品,它通過自動調控水溫,保持恆定溫度,以實現真空低溫烹飪。Nomiku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將高大上的「法式慢煮」帶入尋常百姓家,其市場價格為299美金,是通常價格的三分之一。
第四,價值正確。創客有自己清晰的價值定位,他們不盲從。
Nomiku在Kickstarer上的成功,很快吸引來VC的追逐,Lisa Qiu沒有迎合資本,她堅持做一個慢慢成長的產品。目前,Lisa Qiu的公司每年有200萬美金的收入,毛利率達到80%。
李大維說,Lisa Qiu拒絕VC植入,堅持做慢慢成長、小而美的產品,這點感動到了他。
台灣人李大維高中畢業後遠赴美國,他的專業是計算機軟體,2007-2009年間曾帶隊在Facebook平台上開發過很多應用,他也為頗受歡迎的3D虛擬世界Second Life編寫過程序,他自己也是互聯網創業者之一,成立過移動互聯網公司。李大維深知互聯網創業追逐資本的空虛:「互聯網不停追求VC,不停燒錢,年紀輕的時候覺得挺有意思,越往後越發現追逐資本的虛,越往後越發現互聯網的虛。」追逐資本的虛,在他看來,意味著放棄了生活。
Lisa Qiu和李大維在Facebook上是好友。從Facebook上,李大維得知Lisa Qiu和Abe Fetterman終成眷侶,於是在Qiu的空間里,有了結婚戒指的曬照,有了結婚的曬照,有了度蜜月的曬照,有了懷孕的曬照,現在可能都是小孩子的曬照了。
李大維說:「如果她選擇了資本,那麼你想結婚、想生孩子?資本會說:不行!先想想你的公司明天會不會倒閉吧。」這個話說的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想像得到被資本捆綁的不幸。
我情願相信Lisa Qiu最終還是會接受風投,因此這裡她拒絕風投不是說創客根本不接納資本,而是,這一點集中顯示了她的價值定位——她是要過一種能夠實現自我,而不為資本所累的幸福生活。她追求的不是財富,是幸福。
價值觀 | 因為熱愛,所以創客
寫到此處,創客到底是什麼?
安德森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中這樣描述「創客」:「我們都是創客,生來如此(看看孩子對繪畫、積木、樂高玩具或是手工的熱情),而且很多人將這樣的熱愛融入了愛好與情感中。這不只是一個小工作室、一間車庫或是男人的私人空間那麼簡單。如果你喜歡烹飪,你就是廚房創客,爐灶就是你的工作台;如果你喜歡種植,你就是花園創客。編織與縫紉、製作剪貼簿、串珠子或是十字綉,這些都是製作的過程。」
於是,從Lisa Qiu、李大維和安德森,我們可以知道:創客有自己熱愛的事情,他們充滿創意、樂於分享,敢於將概念製作為現實,他們嚮往財富但不唯利是圖,他們知道真正的價值是生活的幸福,財富只是實現幸福的工具。創客因而是一群愛生活、不盲從,懂得自我實現的勤勞的工匠。
現在,每當我們提到創業,提到創業者,可能已經都有了固定的認識:創業就是為了掙大錢,變成馬雲,於是有了點子就包裝成項目,有了項目就趕緊忽悠風投,忽悠到風投就開始琢磨包裝上市了。這樣的創業者,怎麼看都覺得累,不幸福。怎麼回事呢?我覺得是創業價值觀出了問題。
2014年,樂蜂網、麥考林、尊享網、拉手網、夢芭莎等互聯網初創團隊都失敗了,有的因為戰略搖擺不定,有的因為燒錢過頭,有的因為生搬硬套、水土不服,諸如此類。避免這些原因再次發生可能是成功的路徑,同時,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出於熱愛而做這些事情,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為了追求幸福而做這些事情,但我相信如果從一開始就定立正確的價值觀,也許不會失敗。
2015年,創業大浪潮已經來臨,同時製造業倒閉大浪潮也來臨了,認識「創客」可能對創業者生存、對製造業轉型多少有所啟發,這也許是「創客」李克強真正關心和力圖建設的事情。
在這裡介紹一群法國創客做的Fab Lab孵化器Usine IO。
以下內容來自法國創業者協會的微信公眾號acecefr
郭奇在法國一家製造智能機器人的初創企業里擔任工程師,回憶起在Usine IO入駐的短短10個月,他的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笑容。
「Usine的好處是,你可以自由使用他們工作室里的各種機器設備,這比自己到外面找外包工廠要便宜方便很多」。工作室是Usine IO區別於其他初創企業孵化器最大的優勢所在,透明的落地窗內,放有3D印表機、激光切割、木料加工、鑽孔機等設備,有幾位專家正在裡面工作。
這些設備可以滿足企業的模具製作和產品測試,而如果企業在製作過程中缺少某些原料配件,或者產品成型後需要規模化生產,Usine IO也會提供供應商和代工廠的信息,「比自己在外面找方便太多了,價格也合理」。
法國雖然有世界知名的工程師學校,每年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工科男,也有世界知名的大型工業企業,但針對中小企業的工業體系卻並不完善。在全國可以進行小規模生產,或產品測試的工廠和工作室數量少,分布不集中。比如郭奇所在的公司雖然在巴黎,但生產車間卻在魯昂,來往很不方便。
所以,Usine IO的定位是「硬體加速器」,幫助初創企業實現idea的工業化。這吸引了大量企業,不論是缺錢缺經驗的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還是想進行產品創新升級的大型工業集團,都是這裡的常客。目前,Usine IO 每年註冊有超過三百個企業會員,「每天都有許多談生意的、做實驗的,人來人往」。
悶騷直男
如果說實驗室是Usine IO的「硬實力」,那全職在Usine IO工作的十幾位技術專家就是「軟實力」的代表。這些專家的任務就是陪伴入駐的企業,從提出解決方案,到親手操作設備,幫助他們解決產品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大多數時候,入駐企業的工程師會在專家的指導下操作機器,以鍛煉實際的動手能力。郭奇曾經參加過Usine IO給入駐企業提供的技術培訓,學會了如何進行激光切割和木料切割。
在與郭奇交流的過程中,UsineE IO其中的一位技術專家Emmanuel正巧從旁邊經過。看到他正在講關於Usine IO的事情,他笑著「威脅」郭奇,「你說了什麼壞話嗎?你說說Usine IO好不好」。郭奇「趕走」Emmanuel後說,「去年他經常幫我解決問題,一來二去地就熟了。如果他不能幫到我,也會馬上給我介紹其他專家。別看他平時很嚴肅的樣子,其實非常熱心,也是一個很悶騷的人」。
確實,在我第一次見到Emmanuel時,他正襟危坐在辦公桌的另一頭介紹USINE IO今年7月起在Station F創立的加速器項目。面對陌生人,他顯得有些拘謹和緊張,語速飛快,時不時看向電腦,似乎想從面前冰冷的設備上找到一些安慰,全然不像面對郭奇時的放鬆和幽默。
其實慢熱的Emmanuel有著龐大的人脈資源,除了認識各方面的技術專家,還了解法國許多投資機構。USINE IO實驗室旁邊的場地是用來舉行活動的地方,郭奇說那裡經常舉辦各種講座、培訓或者afterwork,而Emmanuel的另一個工作,就是負責組織這些活動。通過這些面對面的交流,初創企業也可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了解行業內的最新情況,而USINE IO也在聚攏和聯結企業、投資人、銀行、供應商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以自身為中心的生態圈。
不是Fab Lab
USINE IO自創立以來就備受媒體關注,除了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得到法國企業界的標杆人物、電信公司Free的創始人Xavier Niel的青睞和贊助,還因為他們給法國以文化產業為主的環境注入的這股「直男」之風。法國媒體紛紛把USINE IO比作法國的「Fab Lab」, 著名的財經媒體法國經濟論壇報(La Tribune)更是用《終於!法國有了自己的Fab Lab》這樣的標題來歡迎USINE IO的誕生。
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最早由美國MIT教授Gershenfeld提出,意為微觀裝配實驗室,即可用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廠,以滿足技術創新和個性化生產的需求。但USINE IO的目標並不只是做一個Fab Lab。
創始人之一的Gary強調,「我們不是Fab Lab的同類競爭者,而是他們的夥伴」。對於一些有特定生產需求的企業,比如傢具公司,Usine IO也會把他們介紹給生態圈內更加專業的Fab Lab,比如專門從事傢具生產的makerspace。
不僅如此,USINE IO經常組織的各類培訓,涉及材料理論、工業實踐和融資服務也會向其他所有Fab Lab開放。可以說USINE IO正在重新定義Fab Lab的涵義。
Usine Focus
Usine IO雖然可以給初創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但是在他們的合作夥伴——工程師學校Arts et Metiers的加速器——的經理Claude看來,USINE IO在融資和市場開拓方面能做的卻很有限。畢竟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資金,以保證長期的研發投入和大規模生產的成本,以及之後產品真正在市場上的銷售能力。
針對這兩方面的不足,今年7月起,Usine IO也在距離總部只有500米的Station F,啟動了一個頗具野心的加速器項目——Focus。
Focus是專註於智能移動設備(如智能汽車、水下機器人、無人機等)的加速器項目。USINE IO與法國相關領域的大型工業集團合作,根據他們的創新需求挑選五到七個初創企業,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加速孵化。
在這期間,Usine IO將幫助大型工業集團與初創企業完成對接,以及產品初步的原型生產。一方面Usine IO會為初創企業提供需要的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大型企業也會對初創企業的項目進行投資,保證後者研發資金的充足。這樣一來,四個月加速結束後,初創企業也可以直接與大集團建立合作。目前,Focus項目還處在挑選初創企業階段,10月初將正式開始運營。
Usine IO在巴黎十三區的總部以前曾是一家藝術展覽館,在1500平方米的空曠場地里,雖然一件件藝術品被機器和辦公桌取代,但不變的是創造的精神和對更好未來的願景。作為法國大工業集團和小創新企業間的橋樑,Usine IO年輕的工科男還大有可為。
創客,簡單來說就是做東西的人。(真的不是創業)
這就不得不提到創客領域中最著名的 fablab 實驗室。Fab Lab即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國MIT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新穎的實驗——一個擁有幾乎可以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廠。中國現在很多城市已經有 fablab ,我知道的江浙滬一帶比如上海的FablabO,蘇州太倉的FablabFBI,還有南通的Fablab N等等,具體的可以搜搜相關微信號。實驗室標配是3D印表機,激光切割,CNC加工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給所有人,在這裡你可以運用這些機器做出你想要的任何東西,當然也可以結合開源硬體,做出各種有趣的項目。
在此安利一下最著名的創客網站,instructable。在上面可以看到各種腦洞大開的項目,比如如何自己DIY一個 Google home。創客的快速學習能力和執行力是很強的,我接觸的創客們無一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尤其是當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人們聚集起來,讓人分分鐘驚呼,原來還有這種操作2333分享一下和好朋友們一起做的小玩意兒
受小夥伴影響,我也在努力學習編程啦!(^o^)/~
最後,分享一下我們實驗室,不要在意凌亂的桌面。。
位於江蘇南通,雖然不大,但是準備擴建了,明年這個時候大概就有一層樓了。→_→歡迎各界小夥伴一起來玩!屌絲創業者,主要是屌絲太屌絲,披著一件互聯網的外衣就成了創客...
Makers想要透過一個快樂的方式,讓一些想要動手做卻畏懼的人去學習,他們動手做了之後,自然就會想要跟別人分享,不只是創新而且要實踐and分享。
參考資料:http://www.cnmaker.space/創客源於英文Maker 台灣翻譯為自造者
創客就是一群自己造東西的人。工匠、手工藝者、機械愛好者、lego愛好者、藝術家都可以算是這個群體里的一員。
但現代創客的概念區別於傳統DIY愛好者的是加入了開源精神和數字製造這兩個元素:
- 開源精神:類似於把程序員hack虛擬世界的方法帶到現實世界中來,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開發真實的物品。在互聯網的促進下,這種開發模式帶來了快速迭代發展,眾多低成本個人化的數字製造工具就是其中之一!- 數字製造:主要是指3D印表機、激光器切割機、CNC這樣的機加工設備的普及和使用。在這兩種因素的推動下,人們造東西知識性和金錢上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創客運動也就被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和追捧。PS. 現在國內的創客和創業客的概念有些混淆。事實上這兩群人並不互斥。打個比方,maker們出於自己的樂趣和需求做了1000件東西,裡面可能就會有1%有商業化前景,並且最終成功了。創客到底是什麼?這篇文章拋磚引玉,求乾貨接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客」到底是什麼?
文_風雷益
有人說中國已經進入了「創客時代」,「創客經濟」在各個行業激發出巨大的活力。
創客到底是幹什麼的?是一個人?一類人?還是一伙人?
創客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在淘寶上輸「創客」,一堆一堆的科技業配套產品,機器人的配件不少。
創客是個熱詞。2015年12月,《咬文嚼字》雜誌發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它位居第五。
百度的「創客吧」,5萬多人關注,帖子數近10萬。打開瀏覽,灌水的帖子大把大把的幾下就濕了鞋。
度娘的「創客」詞條最上面這樣解釋的:「指不以贏利為目標,把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OMG!不賺錢做創客,忽悠村口的二楞子啊?
又說:「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好吧,這概念開口太大了。如果說玩兒的跟以前不一樣,又在自主創業,這群體哪個行業沒有?樓下賣麵皮的小店開了個微商,算不算創客?
在知乎上搜「創客」,一堆沒有乾貨的帖子,從0到幾十不等的點贊。「創客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有47個贊,打開看,竟然是把百度里度娘那條CTR+X了一刀,CTR+V過來的。
綜上所搜,這樣的解說,仍然難以全面說清「創客」這個身份。
我還是盡量回到原點,並且從多個角度來考量。
從古人那裡找「創客」
「創」:開創、創造、創立、創新。
「客」:古代一種特定群體的標籤。比如帶刀而行走江湖之人,叫「刀客」;佩劍而行走江湖之人,叫「劍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之人,叫「俠客」。
戰國時期,有頭臉的人物喜歡「養客」,招納各種或智或勇或有一技之長之士,稱之「門客」。有名的孟嘗君,「門人三千」,三教九流七十二派,學雞叫學得像的人都有。比較紅的是那位馮諼,代表老闆孟嘗君到「薛」這個地方收債,一把火燒了當地百姓的債券,回來給老闆說:我給你把「義」買回來了。老闆自然不高興。一年後,孟老闆被派到這塊封地,老百姓扶老攜幼來迎接他。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馮諼客孟嘗君」的段子,背後,是「門客「的智慧。
後來,「客」的身份平民化:吃喝之人叫「食客」,出門遠行叫「旅客」,外出坐車叫「乘客」,走私之人叫「水客」,出入紅燈區叫「嫖客」。客,成了人們特定時間段內的一種身份。
「創客」源於國外
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的「創客」。
創客,英文為Maker,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微觀裝配實驗室的實驗課題,此課題以創新為理念,以客戶為中心,以個人設計、個人製造為核心內容,參與實驗課題的學生即「創客」。
在國外,「創客」的標籤更多地被指向「科技創客」,幾個人的小團隊,開發一款科技產品,應用於市場。追溯起來,喬布斯在自家車庫創立蘋果公司,貝索斯在自家車庫創立亞馬遜,他們是早期的科技創客,而且更富魅力與傳奇。
創客,火在中國
只不過,「創客」這個詞,在中國這兩年才火起來。
2015年,「創客」來到中國。
「創客」是因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火起來的。而這個詞開始走進大眾,是跟深圳相關的。
2015年1月4日,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在深圳考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客經濟的起點和標誌。他說:「創客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創客到底是什麼?
創客是心懷夢想、心志相投、目標明確一致、在平等開放、共建共享的自發規範之下,致力於協同創新、發揮創造力的群體。或者,也可能是一個比較牛逼的個人。
回溯歷史,對比國外,我想用上面的話這樣給「創客」做一個標籤,不知是否貼切,求乾貨答案分享,拒絕水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請移步微信公眾號
保險創客夢工場(BXCKMGC),我們將對這個問題深入探討分析。歡迎微信私聊:wangxiaoer0825
呵呵,說的好聽點就是沒錢創業,還要窮折騰的一群人,大部分是大學生,被國家政策忽悠了
諸葛亮是創客第一人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我認為創客這樣一個稱呼在國內是有不同的含義的。不同的人對創客有自己的定義。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最早的時候,大家在稱呼自己的時候會自嘲是nerd,因為被周圍的人感覺都是一些很奇怪的人。然後會有技術很強的人,被人稱為hacker。
最早在新車間創客空間,是稱為hackerspace的。於是經常會有人找上門來問,hi,你們能不能幫我黑掉我女朋友的qq,我想看看她在和誰聊天。不勝其擾。
於是改成了maker。
最早的時候,創客的定義還是小眾的。大家其實把這個事情當成是一個好玩的東西。每個人都努力的通過自己動手或者和大家合作一起動手來做些有趣的東西。有的時候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有的時候是純粹覺得好玩或者很酷。
記得當時有人在新車間做了一個竹子做的沙發,這個沙發坐上去很不舒服,但是關鍵是大家一起動手做的,然後在某一天就被坐壞了,但是大家都很開心。
新車間的Leo當時提議做一台遊戲機,一台街機。大家沒有過多的討論,就買來了各種器材,然後動手就做了起來。沒有人在意是否已經有人做過,也沒有人在意做出來怎麼商業化。就是一句話,干。雖然語言不通,雖然各種不順利,但是當這台街機做出來,大家都非常開心。
蘑菇雲的雨田兄了解到有那麼一批人,從小就沒有手臂,無法使用電腦,於是利用蘑菇雲腦洞大賽的機會,為這些人設計和製作了一個腳用的鍵盤,方便他們可以用腳來操作電腦。
蘑菇雲的騎驢老弟,製作了搞笑的帶音效的助動車,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逗比的助動車出現了。
我認為的創客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正文完畢
-------------------------------------------------------------------------------------
廣告開始
而如今創客這群人已經越來越多,他們需要一個平台來展示自己,來交流。
上海創客嘉年華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平台。
如果你是創客,或者你自認為你是創客
請記得在金秋10月,10月14日、15日到上海 五角場 創智天地 參加上海創客嘉年華
微信關注:shmakercarnival
http://weixin.qq.com/r/DnUnP3DEwi29rTRc9yA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利益相關:上海創客嘉年華組委會成員
個人覺得,創客當做一個載體時帶來的效果才會更顯著,創客的原意是製造者,如果是身無分文的製作者,而想要有高逼格的製造就必須要資金製成,畢竟個人的思維能力還是很有限的。但是把其他領域的東西加入「創客」的元素帶來的效果就比較顯著,比如現在最近非常火熱的「創客教育」,目前打著「創客教育」旗子的企業很多,其中還是有幾家做得不錯的企業,實踐也證明,通過動手製造一樣物件來學習知識確實會更有助於記憶,並且在日後的生活中,看到同樣的原理的東西也能想到相關知識,這是純版書教育無法做到的。
民科集散地
就是這幫人,披著大學生的皮做愚蠢的事。當然,有自己核心技術的人我覺得就是做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專心忽悠人了。
我認為創客是一種生活學習態度,一種信念,一種價值觀,一種精神。創客們是以創新為信仰的踐行者,他們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他們使用的工具是各式各樣的。
把夢想照進現實的人。最好是有idea,然後非常偏執想要去實現,在實現後改變人們生活獲得收益的人。但一般都只是利用創客資源,積累人脈做小創意產品生產,買賣的人。
當今的發明家。
一句話總結:創客就是能創作出讓人耳目一新作品的創作者。這裡包括純玩型和創業型,不用謝
模範 創造 創新 為主從而改變世界萌萌噠的
推薦閱讀:
※成為一名創客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創客是什麼?
※眾創空間是什麼,其運作模式又是怎樣,利潤空間在哪,發展前景如何?
※創客們(Maker)的機械或木工工作室做的最得意的物件是什麼?
※創客教育如何在校園找到切入點?
TAG: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