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導遊類 App 有何優勢?能否替代傳統導遊服務?
作為智能導遊服務提供商 TouchChina 旗下的一款旅行 APP 產品,迄今已累計為 300 多萬用戶提供過景點導遊服務。全新的 2.0 版在吸取了以往的產品運營經驗和大量用戶反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目前已覆蓋國內 100 多個熱門景區,出發前提前下載後即可離線使用。 via 《景點通 2.0 》:個性化社交移動導遊管家
類似「景點通」這樣的旅遊嚮導類 App 的市場前景如何?能否替代景區內的傳統導遊服務?
景點導遊類app我用過兩個,景點通和玩伴。去年在山東玩時在青島、泰山、孔廟、濟南都用過。
要說優勢,目前來說一是便攜,帶著手機就走了,不用拿著列印的攻略或者印刷的書籍,累贅;二是可以反覆使用。
作為代替某些景區臨時聘請講解的導遊勉強可以。
但也遠遠不夠,原因如下:1.內容
這類APP的內容整體來說還是偏少。每個景點就三、五分鐘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概要性的講解。2.定位
目前app只能通過GPS定位到一個大景點,比如孔廟。至於你在哪個殿,哪塊碑面前,app是無法知道的,必須要手工選擇。小景點多了,找起來也麻煩。也許今後加上NFC的輔助會更好些。3.干擾
開發人員可能沒見識過節假日期間一些著名景點的嘈雜程度。呼朋喚友的,哭爹喊娘的…當然最nb的還是拎著高音喇叭的導遊,"北京的朋友請往這邊走!""廣東的朋友,請靠攏一點,這裡是著名的xxx……"一股股中氣十足的聲音響徹雲霄。就app里那溫文爾雅還帶音樂伴奏的解說,被秒得渣都不剩啊。最後一點,我沒看出這類app的贏利點在哪兒。紹興市旅遊局也出了個類似的app,作為公益事業,可以不計投入。但作為公司,這類app靠什麼盈利呢?剛好在看這方面的資料:
我的觀點是,肯定有一定的優勢,但很遺憾不會也不足以顛覆傳統導遊服務。艾瑞諮詢數據: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規模108.3億元,同比增長154.6%。
這個看起來和此題沒有太大關係的數據,事實上反映了人群潛力。
我們繼續看另一個數據:
2011年第四季度,藝龍app客戶端及網站預定達到63%,比上年同期增長18%。而早些年傳統預定方式預訂,也就是電話、酒店、現場預訂的比例是90%左右。
也就是說移動互聯消費已經慢慢形成習慣,(好像是廢話)。
2012年中國移動地圖和導航用戶規模2.53億人,增長率62.2%。
這麼大的人群,有多少人會介意多一個景點導遊的app了?
如果介意,那只是介意你得app做得不夠好。使用核心用戶當然是自助游群體、自駕遊人群。
特點:樂於分享炫耀,喜歡編排路線和內容。內容提供:事實上,主要內容提供群體反而是導遊,而且是導遊群體中的精英,當然還有職業旅遊人,歷史、文化愛好者。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開發地圖編輯器,建立平台,開放api(或者叫作者模式),內容提供群體都是作者,既然是作者當然是有利益分成。你是導遊,你不願意把自己在每個景點的經驗和知識提供分享出來並且換取利益嗎?這和知乎的模式實際沒有差別。你有問題,我有答案。我甚至認為可以做到地圖編輯器也開放的地步,如果編輯器足夠傻瓜,連地圖都可以由作者編輯。
景點導遊的核心難點在地圖,門檻也在地圖。
現有的講解機存在什麼問題?一次性!非連續性!你只會在這個景點用,不能編輯,內容有限,深度有限,一對一,人機無交互,人與人無交互,景點與旅遊記錄沒有交集,不會產生沉積。一句話說:它是死的!充氣娃娃與女盆友的區別。雖然能解決部分功能,如導航,講解,有些還是沒有辦法比擬導遊。導遊這個工作,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只是一個負責帶路/負責講講故事的角色,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很多背後的工作,做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具體,我就不說了,因為說多了,都是淚。樓主十年導遊。實質上,導遊這個工作的留存率好低滴。
20~30%左右的人能通過考試
這其中,30%以下的人一年後還能堅持下來能幹上五年以上的,尤其是妹紙,只怕一半不到。十年以上的,少之又少。導遊分成初/中/高/特四個級別,高級導遊全國只有二三千人吧,特級導遊數量少於中科院院士。這樣一個職業,你覺得靠一個二個月開發出來的APP能夠一勞永逸替代嗎?我覺得可以,大部分導遊在景區裡面只有兩個功能:講解和帶路。講解詞閱讀比聽更高效,有聲講解普通話會比一般導遊好;帶路App可以做得非常好。事實上,許多景點電子導遊已經做得不錯了。
當然,最高質量的「導遊」,我不太相信App可以代替。但是這類人不會做導遊,都是陪朋友逛逛而已。導遊的服務很多靠現場發揮,有情緒,歷史典故的詮釋有時要靠包袱。景點信息集成解決的問題是客觀部分,導遊能提供的是個性化服務,兩者不見得是替代的關係。
公開課視頻代替不了老師,電視讀報節目也代替不了報紙。因為面對一個人和面對一堆信息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代替什麼的,不可能,有需要app的,就有需要導遊的。
從功能上來說是可以取代。但是景點裡會找導遊的都是一些什麼人群?這類人群也許根本就不是導遊類App的用戶群體,而大多數會想到使用這類App的人在此之前也不會想花錢去找一個導遊吧?倒是經常跟在其他團的導遊後面蹭導遊。
所以我認為這類App不會對導遊帶來什麼影響數據說明一切,做了快兩年才300萬用戶,可見需求有多低啊
不知道LZ所說的景點包不包括博物館,相對於大部分人聲鼎沸的露天景點,多位於室內的博物館類景點,更適合安安靜靜沉下心來參觀,個人認為APP很適合在博物館內使用及大範圍推廣,節省人力物力資源的同時,在不會影響別人的前提下,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識。
以蘇州博物館為例,可以在apple store裡面直接下載,博物館進門處的大廳里有免費WIFI可供使用下載,也有下載及使用的提示說明與步驟。裡面除了一些常規常展以外,內容也會隨內部臨時的展覽而時時更新,有圖片、文字和聲音。相應地在展品的標牌上也有一個耳機符號的提示,提醒你這件展品可以收聽音頻解說。參觀的童鞋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即可。關於未來的展覽也有預告和時間表,可以隨時查詢。
傳統模式的請講解導遊,以及後來的租MP3或耳機之類的模式相比一是省卻了人及物的投資成本,二是自己的手機也有效的避免了設備交叉感染的衛生問題。
當然,還是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沒有提問回答區,也就是所謂的互動。還有就是並不是每件展品都有詳細的說明,內容還可以再豐富一些等等。顯然不能啊!去景點別的團都有個美眉導遊在解說,偶爾還能調戲下! 你的團每個人都低頭看手機,偶爾點下頭...拍完照默默去下一個景點..
你告訴我好玩在哪?
趨勢很大,導遊坑遊客已經習以為常了,還沒玩盡興就被急著趕往下一景區,和陌生人相處是煩躁的,還不如和電子產品打交道。
僅代表我自己表示更傾向APP或者電子導演,故宮的電子導演就挺好。可惜不帶指路功能,路痴表示很捉急。。。。走的累導演介紹的內容我總是不太相信的,小時候親耳聽到一個導遊指著一個炮台說當年蔣介石就在那裡一邊指揮一邊打麻將。。。你妹的。。。不管是歷史還是老一輩的口耳相傳蔣介石都么有親自來過好吧。。。。還有一次一個導遊說當年剛出道的時候經常故事說錯說串了的所以請不起私人導遊的人表示還是APP,電子導遊更適合。。。網路給力點流量充裕點就更好了
還可以,但是不能完全取代真人導遊,用app可以提前做做攻略,但是真實出去玩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和app不符的地方,這樣就得需要真人導遊
不能替代導遊,但完全可以替代景點租賃導遊機
現在是微信的天下,帶你游景區智能導遊系統,微信掃碼即可使用,已經不用下載APP了,功能包括:三維地圖+GPS定位+360全景+圖片+文字介紹+真人語音導遊+線路導引+信息搜索展示(如:搜索飯店、口味、人均價位等),如果和景區深度合作,還可以增加智能停車(顯示停車場位置+空餘車位),景區智能導遊,沒必要替代人工導遊,但其內容的豐富性,解決吃住行娛購,做好了絕對可以做遊客的貼身導遊。
目前景區智能導遊的商業模式,就是向遊客收費,通過微信網關,付費很簡單,其收益也很巨大,舉例:1個4A級景區,每年遊客在200萬人左右,收費10元,如果有10%願意付費使用,可收入200萬元,如果搞促銷收費5元(相當於一張紙質景區導遊圖的價格),願意付費的人會大增!
尤其是有名勝古迹的大景區,特別需要智能導遊,前景廣闊。
從歷史的趨勢看。
一定可以。
從人性化角度來說,傳統導遊服務是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傳統導遊具有靈活性與人性化,互動性強。但是導遊類app也有自己本身的優勢:方便性,手機上就能導遊攻略,而且相對於自由行的遊客來說,這類工具使用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虛擬代替不了現場感。
鏈景旅行,大家可以試一試
想要做嚮導其實還是要與景區合作,不過就要看景區願意不願意了,畢竟是在斷人家財路,導遊也是一塊很大的肥肉的。不過如果能合作還是有一定的便捷性的。用戶就可以直接聽內容而不用花冤枉錢了。不過,每個景區處的環境也不同,需要搭建的架構和需求也不同。其實就是再讓目前的旅遊行業更透明化。宰客現象減少的一種表現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要獨自旅行?
※旅途中你見過最美的日落是在哪裡?
※五一想一個人游杭州有什麼建議嘛?
※武漢有哪些值得專門去看的建築?
※江西有哪些旅遊景點?